少年北村英明(佐々木英明 饰)生活在一个充满绝望、腐烂气息的家庭中。48岁的父亲(斎藤正治 饰)曾是陆军的上等兵,退伍后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沉湎于自渎的堕落快感中;祖母(田中筆子 饰)老年痴呆,不问家务,还有偷窃的毛病;妹妹(小林由起子 饰)与周围的人完全没有交流,却和心爱的兔子发展出异乎寻常的亲密关系。校足球队的教练近江(平泉征 饰)对英明青眼有加,通过近江的引领,英明在花街柳巷献出了自己的第一次。妹妹和兔子的关系引起家人的焦虑,隔壁的金先生(下馬二五七 饰)偷偷杀掉兔子。绝望的妹妹勾引校足球的队员,结果反被球员们轮暴。
黯淡的青春破碎滴血,没有希望。
7.6
诗人的能力是在具体的事物上找到抽象精神,至少部分诗人如此,他们只用无数个组合起来的、不同的、有韵律的场面来翻译同一件事。诗可以这样写,电影可以这样拍。他不需要言之有物,如爱伦坡说,写诗目的是快感,和科学论文有别。寺山修司几乎只讲了一件事,用书中屠宰场那个经历——在芝浦看到了即将被剁成马肉的马,它们一脸悲伤,全都知道自己死期将至;有九岁十岁的老马,或许也有二十岁的,被拴在昏暗屋子里排队;但这些马并没有违反“马社会”的任何一条规则吧?
希区柯克声称真正的电影是用一个理念,将两三部电影整合到一起。创作的词组放在这些片段里意图很明确,经由照片介绍完后,他便要质疑“家”的概念,人与故乡的关系。钟表指涉家,手表则指涉自我;寺山修司说自己喜欢兔子,讨厌乌龟,后面那是有壳的;聊辛德瑞拉时讲王子去送鞋子是去送“家”,而片中北村英明则弃鞋逃离。他降生于这片土地本没什么错,环境自带毒气。那个采访里妓女被问及“洗澡先洗哪里”,答曰“先洗浴缸”。上一辈的糟粕要传给下一辈,烧碎的星条旗,陆军上等兵战败的阴影,残肢军人拄拐行走,老太太绑在人力车上等待被回收,而他不断梦到自己成为一架人形飞机,追问着历史有什么好的意义。最好的意义是,你不得不成为我们成为过的人,做我们做过的事。妨碍自由的既不是不知所踪的神灵,又不是被冠以正常之名的惰性习惯。
《惊魂记》里有句是“男孩最好的朋友是他母亲”,毛骨悚然。而本片是极为传统的男性中心叙事,仿佛每个段落都摆明写着“阉割焦虑”。男性性冲动所代表的是其反抗,而女性则形成一股压迫的力量,所以他加入足球队——以雄性魅力来说足球最好,周长二十七英寸,重量四百克。足球好于棒球,棒球好于乒乓球,显示他的雄性欲望;生殖器模样的拳击沙袋被男性带至街中心张扬出来,女孩则高喊着让路人都来打它;最明显的是他初夜只展现背影轮廓的无助哭泣。“妈妈,我打算抛弃你”的歌词写得干干净净,我将再不回家。
城市是本翻开的书、去写它无垠的边界,但这条路尽头没什么可看的,你在看什么,按照住所旁边那些铁轨走,马们知道自己正在排队赴死,既不振奋也不悲伤,街道的中心没有可以打的沙袋。兔子在他本就不怎么相信的家里被杀死,妹妹在他本就不怎么相信的更衣室被强暴,只有这两个明确的地点。城市不过如此,北村英明是没有故乡的人。没有他的家庭。没有他的祖国。没有他的世界。那个在日本长大的韩国人也是,所以他们说出的话永远不是心中所想,所以你和我也是,本来就没有其他人那种表达清楚的能力。
眼花缭乱的形式击破了银幕边界,有些刻意钻营的味道,但我没有办法回避真实的东西,这些影像和语言里连我的过去也都不断复活。不知道这条路通向哪里但依然要走,只要能逃离这里就行,这是真正灰心丧气的人才能说出口的,蓝调歌词“如果我有75美分,就请给我一张75美分的车票”。北村英明发问,我需要多少钱才能去美国?北村英明,昭和24年10月11日出生,单看生日也快到了。“东京不行还有名古屋呢”,不禁让人想起水前寺清子啊!
男主开场独白透露的自卑
一群格格不入的家庭...
简介说男主第一次在烟花柳巷,我想起金阁寺。
铁轨狂抖,好酷
烧美国国旗
战后日本的精神挫败
日本战后年轻一代的精神创伤...
对不起好好听
姑美那塞
有的地方也是蓝色调
每个队员我都照顾过的,还把合照拿出来..
第一次,少年一直在哭
念佛和音乐...
我现在很喜欢,把打火机点着一会儿,然后熄灭之后去摸那个地方,烫烫的,有一点点痛,很舒服
那一段每个人的,寻友启示,让我想起,(就是这种片段让我有了一种理解所有人情感动机的“错觉)我记得我小时候,觉得自己是infp的时候
会觉得我能看穿别人的情感,会去安慰他们的情感需求,比如我会说我能理解你这样一个人多么的孤独,痛苦等等等等,有一个晚上我和我姐姐说,她觉得我冷漠,然后我说我眼中看到的别人的情感,说着说着,她睡着了。然后我自己一个人,边哭边自言自语,我在说我的爷爷,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他们的情感缺失怎么样......我觉得他们都很“可怜”...但是,后来发现并不是,就是别人的情感其实没那么多,很多时候是我自己,过度的自以为是的觉得别人是这样。(就是那种觉得自己能够理解别人做各种行为的“情感动机”)
但现在我其实有时候还是觉得自己能看穿别人的情感动机,比如我舅舅,但是,我记得清楚2020年有一次,我和我舅舅对话,我说了一些关于我对他的理解,后来,阅历增多,我发现我错的很多,因为阅历不对等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其实理解不了很多东西,不管是情感上还是思维上,真的都是太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和“天真”了..
你喜欢的每一部,都是那种,每个人困于自己的黑暗与绝望中....
杀掉兔子......
结巴,想到金阁寺
一切都在结巴,秩序和顺从是顺畅的
恋母情结
母亲的控制,和死者田园祭
那个公社,我以前听说过!!!
不分物品也不分配偶
我最先洗的是浴池
为得到关爱骗人的奶奶
那个谜语,让我想到了,迈克尔杰克逊死了
想去美国——战后的日本崇拜
雪子和近江...
我们只能通过我们的行为活着,通过我们行动的方式活着——fi-te
可乐瓶里的蜥蜴,日本在美国
还是类似自传式
7.8分吧。第一次尝试写长影评,寺山修司的处女作。
技法上,混乱的蒙太奇配合以日本传统能乐为主的音乐,再加上滤镜的交叉使用,使整部电影充满着实验和迷幻风。手持摄影的晃动等等。其中最喜欢的是在妓院里,在写满经文的床上,妓女的舔舐与男主的裸体交叉浮现,配合诵经声和哭泣声,满满的邪典风。
内容上,在我看来影片的主题是反抗和颓废。无论是燃烧的美国国旗和对时任总理的恶搞,父亲战败军人的设定,妹妹在兔子死后的自我堕落,被踢向大海的足球,街头上悬挂的沙袋,都是导演对时代的嘲讽与反抗。反对美国,反对政府,反对教育。人力飞机终究会坠毁,足球终将踢向大海。
具体内涵没有更多感悟,不过整体来看却是对时代和世界彻底的失望
电影大胆地呈现着所有奇异的非常态,观众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男孩带着所有人同电影告别,电影结束,现实生活中所有欣欣向荣的真正面目,其实正是这些“奇异的非常态”。
开头铁轨那段太酷,晃动的镜头配愤怒的电吉他电贝斯和鼓,看得昏昏沉沉后完全因此眼前一亮,这才是真正的电影语言啊
片末男孩拼命喊着“放开我”的段落居然想起了《小武》,也许是因为相似的压迫和无力感。
最后的最后,电影镜头缓缓扫过每一个人物的脸,看着他们的眼光,竟也一时忘记了他们的丑陋和肮脏,觉得他们也没那么恶心讨厌了。导演抗拒规则,没有用credits打出演员表,也算是一种温情,毕竟,黑底白字快速滚动的角色演员表,又能让观众记住什么呢?
写满毛笔字的床单上两具肉体的交叠,画面也一重重交叠上去,看呆!
打不到五星,一方面全片的形式主义表达实在是有点自恋,一方面观影过程实在有太多不适感,寺山修司太残忍了,还是去写诗吧,影像的杀伤力过于直接
不过还是谢谢推荐,打算多看几部寺山修司了 嘻嘻
神作。真的牛逼。把一部青春片拍成这样,创造力惊人。配乐满分。人力飞机,烧毁的美国国旗,打开窗帘的麦田,青春残酷物语。最后电影结束,男主的独白,我讨厌电影,再见了电影,有时候电影里的梦想照在现实中,我已分不清楚是真实还是虚假。
充斥着邪气和愤怒的电影,迷乱之中是铺天盖地的虚无感,千万不要指望能读懂寺川修司,他只是用一些光怪陆离的手法将脑海中的潜意识具象化,却不做过多解释,男孩在写满书法的床上完成的唯美的成人礼非常美,以及妹妹爱上了一只兔子也寓意颇深。OST五星,电影四星,寺川修的第一部长片
如同怨妇一般,愤怒的哀怨。
这些段落的颜色真让人受不了,颓废一片。
8/10。 自我解剖之作,被娼妓强暴和女医生喂乳挑逗是母亲对他的侵占,飞翔的鸟和梦见人力机是向往自由,大街上成批的亡灵乘着电车是父辈战败的体现,骷髅和浴缸里的男妓叫人剃毛是家庭变态关系的隐喻,奶奶绑在板车上等待回收是成为物品的悲剧。征婚栏目、采访、摇滚诗句和潜意识图片等影像堆砌凌乱。
虚无主义·神秘主义·颓废主义·超现实主义。这种电影总是需要哲学来解读,抑或解毒?
bhiv2ru6# dn1u7msy# aqk8pxwo#
跑掉書本 走到街上!!!
迷幻嬉皮的表,绝望无助的里。70年代地下实验音乐大合辑。那时的年轻人比我们会玩,我们只能玩那时年轻人玩剩下的。无奈的是,现在这些玩剩下的, 他们也不让我们玩了。一代人终将老去,最后我们却只能继承困顿和虚无,真是没意思啊。
羞涩少年的成长,怒气冲冲的忧伤;寺山的第一部长片,全无章法,却才气纵横;影片最后,镜头缓缓扫过每一个演员及工作人员的面孔,突然很感动。
与Emily Dickinson和寺山修司同生辰这件自己藏衣领下的小虚荣,默默慢慢地成为我世界末日的慰籍和茫茫宇宙的坐标。
寺山修司这部处女作实在是太有力量了,但又用力过猛,自传气息浓厚,大量对60年底反抗解放自由思想的记录,如同那个时代的日本新浪潮电影一样,影片拼贴风格,意识流叙事,但在这些琐碎的剧情下面隐藏着一颗敏感受伤的心。
园导早期倒还真是从寺山的模子里刻出来的
最具梦魇气质的长片首作。
寺山修司在这部处女作最后不断用白屏闪回佐以数十个「八格牙鲁」问候这个国家以及无处安放的青春。青春应该是有愤怒的,要嚎叫要发泄要咒骂要释放要纵情声色等,要嚼碎一嘴好牙,和血和泪一起吞下。要饱满,要幻想,寺山后来诸作都能在此找到源头,然后放大,构建出一个真正属于他的奇情异色世界。
无与伦比的影像实验,各种配乐大杂烩,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悲情、时而狂躁、时而温柔、时而颓废。妹妹被强奸那场戏的配乐如万根银针戳脊骨,如万千鬼魅撕咬身躯,如万千冤魂竭力哀嚎。妹妹抱着死去的兔子在铁轨上魂飞魄散,母亲在稻田里放纵,旁边是武士刀,美国星条旗焚烧后又是性交画面,奶奶抵制美式的养老院。意识流梦境与现实交织穿插,六七十年代因为时代的原因,各种激进思潮在世界蔓延,那个时候你只要拿起摄像机,任何影像素材都能写进电影史。看这种自传性质的电影,简直是对心灵的一大考验,太残酷了。作为一个东亚孤岛上的民族,这个时候的日本全面西化年轻人的信仰也崩塌地支离破碎。寺山修司的诗写得不错。
寺山的片都一个调,单色滤镜、妓女、裸体、动物尸体、一堆意象,再加几句诗和自白,配上和风摇滚,表现青春残酷末日绝望气息,像mv不像电影
“可乐瓶里的蜥蜴”,扒光它的鳞片,繁密的意象,穿着线,穿过风繁密在我身上扎着,有人被织上新的蜥蜴皮,你不要哭。早已有人们占据过那里,激烈的、无意义的反叛,那时我们每个人都大笑。极致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它美。美能摧毁一个人吗?你要知道,生的对立面原来不是痛苦,而是美。但是痛,还是痛。五十年过去,三十年过去,还是痛。“爸爸,历史有何用?请你告诉我。”见识过那样极致的美,如何还能委身檐下良夜,顺从地生,你告诉我?纵然而今我们连放声大笑都不能。
我所有关于影评的知识在这部作品中都失效了,看前半段我感觉自己像在看莉莉周,看后半段主角替我喊出来了可是我不爱电影。电影只是这个时代的一个表达工具,寺山修司待着如末世的话这个时代就应该拍成这样,它已经把我对于电影的初衷发挥到了极致,感动。另,片尾有吴亦凡。
寺山修司电影处女作,疯狂而阴郁,叛逆而颓废。1.是为日本新浪潮代表作,各色画面的拼贴(多种单色滤镜、虹彩、褐黄老照片、由漆黑向过曝渐变的黑白影像等),多媒介穿插(首尾的电影解构、诗歌、舞台剧、漫画、伪记录访谈...),跳接,手持的甩镜晃镜,摇滚迷幻乐,加上寺山的“离家出走主义”,肆意飞扬到了极致。2.自由的向往:剧烈猛晃的前跟镜头中,少年向银幕不断跑来;多次复现的梦中人力飞机。3.破处场景:书法床单+三重音轨(音乐,念经,哭喊)+明暗渐变+无尽叠化,恍若一场高潮不断的典仪。4.拉开帘布现出异空间&抱钟的少年同[死者田园祭]。5.人兔情,空旷的拳击场,街头沙袋,佐藤荣作面具与田野上的高仓健巨幅招贴画。6.流动的真人演职员表。7.正因为我结巴,我才能琢磨字词;在真正的草场上,人应该踢骷髅头。(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