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海滩

    剧情片大陆1984

    主演:白灵  刘威  魏宗万  

    导演:滕文骥

    猜你喜欢

     剧照

    海滩 剧照 NO.1海滩 剧照 NO.2海滩 剧照 NO.3海滩 剧照 NO.4海滩 剧照 NO.5海滩 剧照 NO.6海滩 剧照 NO.13海滩 剧照 NO.14海滩 剧照 NO.15海滩 剧照 NO.16海滩 剧照 NO.17海滩 剧照 NO.18海滩 剧照 NO.19海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30 20:43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渔村内,鱼王老鳗鲡的女儿陆小妹(百灵 饰)进城打工,却因为土里土气而遭到了城里人的嘲笑,在误打误撞之下,陆小妹结识了名为许彦的男子,两人之间结下了友谊。老鳗鲡强迫陆小妹嫁给她的表哥,虽然陆小妹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却不敢违抗父令。
      菊花是陆小妹的好友,一次偶然中,她解释了外号花脚蚊子的青工,两人坠入了情网。可是,这段感情并没有一个好的结果,花脚蚊子最终抛弃了菊花,导致菊花只能下嫁给又穷又丑的金根。菊花的遭遇让陆小妹内心里百感杂陈,她决定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选择向许彦求助。

     长篇影评

     1 ) 好有台灣味道~~ 張艾嘉

    你印象中的台灣是政黨聲嘶力竭的大喊、打架、摩托車、台劇、小吃、滾石音樂?對香港人來說,台灣的親切感可能比內地更強烈,一來同是中國人,而且台灣的流行文化和人文氣息,在香港找不到的。台灣鄉土氣息、文藝小說(瓊瑤)等,自成一格,《海灘的一天》就反映出台灣面貌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印象。

    未見過如此年輕的張艾嘉,令人吃驚。她的扮相十分「台灣」,首先扮女學生的清純,少婦的患得患失,丈夫不見後,她變成獨立女強人,每個階段的變化亦清晰。

    故事拍在1983年,今日看來沒有過時感,只覺得導演以兩個女人為主體,反映婚姻和女性追求自立的精神,即使在今日的中港台三地,仍然引起女性觀眾的共鳴。

     2 ) 《海滩的一天》部分台词摘抄

    ”我见了你,又能改变什么呢?“

    ”这辈子恐怕再没有比今天轻松了,我跟陈先生商量过,八月中,就要让佳莉和哲夫订婚。然后再一起出国,佳莉正好赴开学。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替他们安排好了,心事也了却了一半。“


    “从毕业以后,一直到现在,思想上改变了很多。很多人都说我成熟了。
    呵,也许是以前比较容易。把事情想得比较理想一点。野心自然也比较大。
    现在呢
    不太去想将来
    也不 不会去期望些什么
    只希望能在日常生活当中
    能够得到一些小的满足
    就像是当年球队朋友写来的信啊
    或者是听到一首好听的音乐
    我也没有什么资格告诉你什么
    我能告诉你什么吗”
    /
    “我只想问你,你快乐吗?”
    “你先告诉我,什么叫做快乐”
    “你也是大学毕业,你应该知道快乐是什么?”

    “那个时候,阿财突然宣布结婚了。那个一向风流成性,同时能够周旋在四五个女朋友之间的阿财。其实,后来我才知道,理由很简单。阿财娶的是永利财团老板的大女儿”

    “我想你生长的环境一定很安适、很浪漫,我生长的环境却告诉我,这世界上没有爱,也许会有短暂的冲动,只不过如此而已。”

    “我们读过那么多书,小时候,一关一关的考试,为什么没有人教过我们,怎么样去面对这么重要的难题,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总是两个人结婚以后,都是圆满的大结局,大结局以后呢,没有人教过我们,也没有给我们任何练习的机会。”

    “我不知道你要来,知道的话,我会先弄一弄,你看我这个样子。
    我们很久没有好好聊一聊了。记不记得,我们以前一聊,就到半夜才睡觉。我常常在想,我们是不是这样深刻的了解彼此,已经不需要语言了。还是结婚以后都是一样。已经没什么话好说了。我知道。你在外面遇到的,都是一些要解决的问题,要忘记的烦恼。所以你不希望一见到我,再去谈那些你想忘记的事情。可是,我,我,一直在努力。找一件我们可以共同讨论的问题。好难,比我们在学校里,任何考试都难。这个社会好像故意,要把丈夫跟太太分开。男人有男人活动的场合,女人有女人的范围,想在一起的时候,好像只有礼拜天。可是你说,那是你打球的日子。那还有哪一天呢?”

    “有人说,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孩子。可是我不觉得。因为,如果我都没有办法,告诉自己生命是有把握的幸福,我怎么可以对另外一个生命说,只要你来,我就可以给你幸福。这是不负责任的,你说对不对”

    “也许,我这一生当中,所学到最好的教训,就是这个,我这一辈子,一切都靠自己。可是,我却盲目地去相信了一个人。不要太盲目地去相信任何一个人。”

    “我想,这一定是下午两点多的阳光吧,它让我不觉得这是冬天,反而像极了阳光普照的春天,我好像听到鸟叫的声音。世界似乎在我身边苏醒过来。我渴望重新认识我周围的一切。这是多么强烈的矛盾,周围的一切冰冷,而我的心脏却仍然这么热烈地跳动着,到底是哪种力量,让它在这个冰冷的世界这么卖力的工作着……不过,我已经够幸福了,不是吗?能拥有这么渺小的生命这么久,已经是值得庆幸的奇迹了。”

     3 ) 细说杨德昌电影《海滩的一天》:有的不仅仅是比林青霞更美的女人

    杨德昌的电影,基本上是不用在意豆瓣的评分的,要注意的是豆瓣上的评论。

    在豆瓣上,每部杨德昌的电影背后,都有肉眼可见的说画质的问题。

    甚至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电影中,很多小伙伴评论早前在看《牯岭街》的时候,

    电影院内一片漆黑,但是台下的观众都在讨论这部电影讨论得热火朝天,这种画面不禁让人好笑。

    因为杨德昌早期的电影基本需要修复,没有修复前,大家能看到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片黑暗。

    幸运地是,我看到的杨德昌电影都是修复版的,很清晰;

    这也意味着一种遗憾,我认识到杨德昌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看了《恐怖分子》,我以为这是我认为最喜欢杨德昌的电影,没有之一。但是看到《海滩的一天》我艰难的再次摧毁了自己,这个才是最爱,没有之一。

    【三重叙事方式】

    这部电影用了很文学性的讲述方式——倒叙

    尽管影片时长166分钟,却全程抓住观众兴趣,丝毫不觉得乏味。

    但是却又不仅仅是倒叙,还有倒叙中的倒叙,倒叙中的插叙。

    如果按照时空来划分,则是现在的时空,回忆时空中的回忆,还有讲话中的回忆时空。

    几段时空交叉在一起,却丝毫不显凌乱。

    杨德昌在《恐怖分子》中也有这样的表述方式,只是《恐怖分子》中的手法更显老道与纯熟。

    在《恐怖分子》同样的场景,在现场的这场戏中插入过去相同场景时的声音,

    例如在影片中前后出现女主独自一人在家,电话铃声响了的镜头。

    在第一次,电话铃响之后,女主赶忙去接;

    在第二次,女主准备离开这个地方,却插入了之前电话铃响的声音。

    这里的妙用不仅仅是暗示了女主离开的原因,还巧妙地串联了两个时空。

    倒叙,也就是电影中常说的“闪回”叙事方式,一般是当摄影机对准某个人的眼部或面部做特写的时候,

    插入一段关于这个人的过去的回忆。

    不过这种看似真实的“回忆”其实具有欺瞒性,有些注重细节的导演会安排几段闪回,

    例如在悬疑类电影中,在第一段闪回时,让你以为这个人是个凶手;

    但是随后再对第一段闪回进行补充,让你觉得是自己以为错了,那个人其实才是凶手……

    这种方式其实是来源于西方流派,杨德昌出色的地方在于保持着叙事的完整性,

    不至于沦为让人费解的“纯粹意识流”。

    在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作品《八部半》就是这样,毫无预警的插入主角的童年或者以往的一段回忆,

    有时让人完全分不清这是现在还是过去,还是梦中的场景?

    (但这绝不是《八部半》的不足,这点以后再细说。)

    【《海滩的一天》中表现的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差异以及原生家庭的宿命】

    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刚开始会有点日式家庭的感觉,刚看完甚至有种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既视感。

    都是逃不开的家庭的宿命,无论怎么逃,无论到哪儿,都躲不开原生家庭对心灵造成的阴影。

    女主从小就看到出轨的爸爸,于是她不相信爸爸,婚姻一定要自己选择,

    可是后来自己选择的也在纷杂的环境中出轨了。

    父辈的那一代还是婚姻包办的思想,看的是门当户对。

    而上一代的门当户对指的就是对方的家庭背景,他的个人学识,就业,长相性格这方面基本上不是特别在意,他们总认为感情是可以培养的,但是硬件条件却不易获得。

    在我们进入社会许多年后,发现也确实如此,但是三观上的门当户对更为重要。

    小伙伴看完以后跟我说,哎呀,他们台湾怎么那么落后啊,80年代还婚姻包办?

    我笑着说,你别说80年代,就是现在我们大陆的某些地区还是婚姻包办呢,例如在福建莆田地区,

    很多都是这样,女孩子嫁过去一般都是不让出去工作的,就在家里持家就行了。

    【女性自由意识的觉醒】

    在电影中,经过这“海滩上的一天”,王佳莉长大了,开始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女性。

    电影开场,就介绍了胡因梦饰演的那个角色,大学毕业以后就出国深造,一直练钢琴,拿奖,

    除此之外,没什么故事。

    但是在电影开场前没什么存在感的王佳莉,却是满脸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在王嘉莉没有离家出走,为自己的爱情跟自己的家庭对立前,谭蔚青一直是王佳莉自由向往的对象,她觉得像谭蔚青那样的女孩子真是自由自在的。

    王佳莉在家中呆着,觉得像哥哥那样,听从父亲的安排,结婚生子。

    大嫂在电影中表现得始终是痴痴呆呆的,一句话都没有,这不是她要的幸福。

    所以她偷偷离家出走,希望结局能有所不同。

    离家出走那一段拍摄一气呵成,有所不忍又义无反顾。

    妈妈即使发现了,也没有阻拦,算是默许了女儿的行为,希望她不要步自己的后尘。

    影片中的两段舞蹈的不同,大概相隔了7,8年左右,也恰恰应征了台湾将近10年的社会变迁。

    这部电影用生活小事,在影片中以小见大的默默交代了影片的背景,史诗级的表现如此地漫不经心,甚至让人毫无察觉。

    也许,当我们自己在经历具有历史性的一刻的时候,也就像洪流中翻滚的小石子,只能随着水流被冲向四面八方,等待潮水过去后,才能回味出一点滋味。

    【张艾嘉与胡因梦】

    此片拍摄正直台湾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张艾嘉饰演的王佳莉就是代表,

    从学生时代到家庭式的婚姻包办,到结婚后一段时期介于不工作与等待总是加班的丈夫的迷茫,

    再到反省自身,找到独立的自己,成为职场精英,每一个形象刻画得都入木三分。

    看完电影好像过完了一辈子。

    这部电影神奇的地方在于,张艾嘉的年龄与心情的表现都让人无可挑剔,学生时代的她眼神都透露出无忧无虑,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碰到的各种生活问题,让她的眼神逐渐犹豫。

    在面对家庭问题,感到无解的时候,这时她也碰到寂寞中的诱惑,她换了个泡面的爆炸头,

    这个发型反映了成熟,反映了她内心极其想要改变,也反映了她纠结的内心。

    从学生时候的张艾嘉,到职场精英中的张艾嘉,变化的不仅仅是眼神发型穿着,是确确实实让人感到了年岁的变迁,演员的演技和化妆在这部电影中展露无疑。

    甚至让人惊叹,这真的不是在演员十几岁和三十多岁的时候拍摄的吗?

    胡因梦的出场非常惊艳,优雅知性的女钢琴家,随后切换到过去的她,长发飘飘,标准的鹅蛋脸,

    跟哥哥跳舞的那段,我有个大胆的想象,这真的不是在拍洗发水的广告吗?!

    有人把胡因梦跟林青霞相比,觉得二人的美貌相差无几,看完电影后觉得传言不虚。

    怎么会有这么标致的人,怎么可以美成这个样子?!

    随后查了胡因梦的资料,有两条介绍让这个女人充满了神秘感:

    1,35岁不接任何演艺作品;

    2,前夫李敖。

    她还是个作家,她的自传体小说《生命的不可思议》中记录了她降临世界的神奇经历。

    【看似无解的婚姻生活】

    在王佳莉的大哥弥留之际,他们曾有过一次聊天。

    哥哥佳森说自己的错误就是太信任了父亲,尽管不是那么喜欢医学,还是一辈子呆在了小医馆里,娶了自己不爱的但是门当户对的女人,最后随着台湾社会的变迁,他也成为一个被社会的淘汰的对象。

    但是这时候王佳莉说自己的婚姻,最大的错误就是太不信任自己的丈夫,如果再来一次,

    自己一定要学会完全信任别人。

    哥哥佳森告诉她,永远不要盲目信任任何人。

    这好像看似无解的问题,到底是要信任别人,还是不信任呢?

    哥哥的言外之意,就是一定要信任自己。

    不管选择相信不相信,都要相信自己的选择。

    佳森在弥留之际,还想再好好看一遍这个世界,如果有可能,想要再次经历一次。

    也许佳森当初选择抗争到底,他会跟谭蔚菁在一起,只是两个人的生活也许会平淡,也许会清贫,但是总还是快乐的。

    快乐是什么都换不回来的。

    那么王佳莉呢?

    我说好像王佳莉当初偷跑出来,但还是没有找到自由,丈夫德伟不知所踪,甚至是死了,

    还不是悲剧?

    走或者不走,她都走不出那个命运设定的怪圈。

    笼子里的鸟像家里的每一个人,小佳莉是,妈妈是,佳森是,作为家长权力代表的爸爸也是。

    但是朋友看完后觉得王佳莉已经自我救赎了,经过海滩上的一天,她彻底独立了。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丈夫德伟必须失踪,必须死,这样她才能够发现自我,找到真正的自我,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丈夫德伟到底是死了,还是失踪了?】

    其实就像阿财在海滩上对佳莉说的那样,德伟存在不存在对他们的生活都不会有任何影响了。

    不过在影片中只有德伟的形象显得比较单薄,有点脸谱化,唯一显得形象稍微立体一点的就是在德伟不停地打电话中。

    阿财说公司根本没有那么忙,为什么德伟会有那么大的压力?

    我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德伟一直加班?

    但是也渐渐明白了,即使工作没有那么多,德伟还是要一直跟在阿财身边。

    如果他不跟在阿财身边,如果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阿财怎么放心让他做总经理,

    把那么多钱款交给他处理?

    这就是一个矛盾,也是一个巨大的嘲讽,看似不是工作的工作才占用了最多的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

    现在很多公司里的高层整天加班,相信都是被这个矛盾和嘲讽所羁绊,所束缚。

    明明他们的工作很少,但是跟所有人都要搞好关系,而关系这个东西才是最花时间的。

    通过自己的离家出走,追寻自己的爱情,决定自己的婚姻。

    随后又因为自己的多疑,间接导致了德伟的失踪,

    王佳莉在海边终于获得了自由,她打破了那种所谓的家庭宿命,打破了轮回,

    也说明自己的命运还是要自己去努力,相信自己,就可能冲破所谓的命运。

    当然这个路程很长,有得必有失,可能会失去很多东西,德伟就是她所失去的东西。

    最珍贵的东西就要用自己最在乎的东西去换取,灰姑娘最终跟白马王子在一起了,但是却失去了自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开放式结局】

    在80年代,《海滩的一天》就用了这样的开放式结局,在当时的台湾是尤其先进的,

    所以这部电影也是打开了台湾电影的新浪潮。

    好像黑泽明的《罗生门》一样,每个人说的故事都不一样,到底谁说的是真的故事呢

    我们不知道,但是真实的故事还重要吗?

    这样的手法在《恐怖分子》中也有运用,而且运用的手法更加老辣。

    很多人说《恐怖分子》是双结局,但是真正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只有一种结局。

    那就是男主自杀了

    不过导演让观众误以为可能有一种结局是男主把老婆和奸夫杀了,但这也只是男主的想象而已,

    这是男主的理想,他想象自己终于勇猛一次,做一次自己不敢做的事情。

    但是现实真相是懦弱的人始终懦弱,他最终能伤害的只有自己。

    【杨德昌电影】

    很多人说杨德昌的电影絮絮叨叨,始终的慢节奏,这样的4个小时电影还不如拍成电视剧。

    我觉得不然,这样说实在是个误会,如果没有那么细致入微的铺垫,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夯实,

    怎么能在电影进入高潮时发挥得游刃有余?

    非要如此的细致入微,不然达不到这样的深入浅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看完觉得灵魂受到了重击我,半晌说不出一句话。

    我却觉得是绵里藏针

    在《牯岭街》中男主角小四给小明的那一刀,我感觉自己是杀人者,也是被杀者。

    我被杀了,却说不出一句话。

    人在悲伤到极致是寂静无声的,这是绝望的声音。

    杨德昌的电影后劲是很大的,不是那种给你特别猛烈的一刀,而是杀人于无形,我觉得自己被温水煮青蛙。

    也明白,像这样的导演就像一个默默站在幕后的人,什么都不说话,只是在最关键的时候,

    发出最致命的一声。

    他太冷静,太洞明,太聪明。

    每次看完杨德昌的电影,总觉得好像过完了一辈子,好久说不出一句话,

    而后爆出一个粗口,牛逼!

    抱歉,用如此粗俗的话来描述,但也找不出任何确切的词来表达。

    觉得很累,虽然他在电影中从来不会给出任何答案,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没有答案的啊。

    也正是这样,正是他让我看到生活的无解,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方向。

     4 ) 生活教会我们的

    “我最主要的意图,是希望你能够完全的信赖自己和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个选择。也许,我这一生当中,所学到最好的教训就是这个,我这一辈子一切都靠自己,可是我却盲目地相信了一个人。不要太盲目地去相信任何一个人。”

    2017年,陈升在最新专辑《南机场人》里,用《牯岭街那年》一首歌的时间纪念杨德昌——

    “忧伤的女人在海滩上坐了一天,把每个人的天空都感染得很无言。”

    歌词里化用的“海滩的一天”,正是杨德昌首部剧情长片的名字。

    这一年,距离杨导离世已经过去十载。2017年7月14日,台湾中影在戏院重映《海滩的一天》。2017年12月15日,中影发行《海滩的一天》的全新数码修复版蓝光。新一代的影迷,终于有机会用一个高清的介质重新审视这部“惊人首作”。

    重映版海报

    在《牯岭街那年》的歌词里,陈升把杨德昌称作“早熟的天才”。但《海滩的一天》上映的时候,杨德昌已经36岁了。此前,他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了7年电脑工程师。但在这部长达2小时46分钟的处女作里,他已经展现出新人导演所普遍稀缺的掌控力。

    杨德昌在“海滩的一天”讲座上

    叙事:层层嵌套的回忆

    海滩的一天,是一个女人生命中最富转折性的一天。

    为了抵达这个至关重要的时间点,整部电影被设计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回忆。

    钢琴家谭蔚青(胡因梦饰)首先登场,但她的故事实际是为引出林佳莉(张艾嘉饰)的讲述。电影的主体部分也正是两人在咖啡馆的会面交谈。十三年后老友重逢,彼此身上存有太多谜团,角色的困惑同样是观众的困惑。于是谭蔚青的身份迅速转变为倾听者,林佳莉的半生经历如冰山一般渐渐浮上海面。

    胡因梦

    只要看过电影,你定会惊叹于那繁复却又稳健的叙事结构。直到结尾,一部宏大的都会女性成长史才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剪辑成为必不可少的电影修辞手法,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台湾交大电影社的影迷甚至专门为本片做了一张叙事分析结构图

    未观影的读者请跳过

    杨德昌刻意打破叙事时间线,充分挖掘蒙太奇的艺术威力。从这点来看,他的确是一个“早慧”的导演,在从影初期就已经把握住故事的本质、电影的本质。但分析杨的编程专业出身,又能为他的叙事策略找到一个很好的解释——那些闪回分明就是代码里的程序调用,主程序调用子程序,在子程序结束以后再返回主程序。理科生缜密的逻辑思维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他的拼接下,镜头与镜头,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与影响被再三突出、强调。可以说他不只是一个导演,也化身为一个不露声色的观察家、客观冷静的评论家。

    如果说侯孝贤的电影是一片自然的风景,那杨德昌的电影就是一台精密的仪器。一个深入乡土,一个专攻都市。这似乎也可以解释“台湾新电影”这两员大将为何在后来的电影创作路线上渐行渐远。

    侯孝贤客串《海滩的一天》,他还在杨德昌《青梅竹马》担当男一号。而杨德昌也客串出演了侯孝贤《冬冬的假期》

    台词:论文式的自我剖析

    在叙事手法上,《海滩的一天》显得极为成熟老练,而在人物对白的设计上,杨德昌则平衡了生活化与戏剧腔。他并没有隐藏自己的精英立场,把自己关于生活的看法借角色之口和盘托出。而电影也因此带上了一点寓言的味道。

    面对婚姻危机,林佳莉说:

    “我们读过那么多书,小时候一关一关的考试,为什么没有人教过我们,怎么样去面对这么重要的难题。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总是两个人结婚以后,都是圆满大结局。大结局以后呢?没有人教过我们,也没有给我们任何练习的机会。”

    林佳莉(张艾嘉 饰)

    而患癌濒死前,林佳森也有一段独白:

    “我想,这一定是下午两点多的阳光吧,它让我不觉得这是冬天,反而像极了阳光普照的春天。我好像听到鸟叫的声音,世界似乎又在我身边苏醒过来。我渴望重新认识我周围的一切。这是多么强烈的矛盾,周围一切冰冷,而我的心脏却仍然那么热烈地跳动着。到底是哪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它在这冰冷的世界里,还这么卖力地工作着?不过我已经够幸福了,不是吗?能拥有这么渺小的生命这么久,已经是值得庆幸的奇迹了。”
    林佳森临死前

    这些格言式的、理论性的对白是《海滩的一天》的点睛之笔,而本片另一个编剧吴念真则认为杨德昌电影里的生活不太像生活,

    “他像是跳开一个距离,观察、理解整体社会状态之后做出的综合评述。先创造出一种理念,再填入细节。他是在写论文,而非描述。”

    这些台词表面是人物的自我剖析,深层次是对角色所处环境的思考——高压都市、原生家庭对人的压迫与扭曲。个人无法改变环境,但却可以与环境作斗争。一部电影没有也不能给出解决方案。但这几句人生箴言就像深水炸弹,将在观众心底留下深沉的回响。

    技术:死磕到底,绝不让步

    《海滩的一天》的声音指导是如今鼎鼎大名的杜笃之,直到现在他还能记得当年香港导演对这部电影声音的赞美——“没想到台湾的同步录音做得这么好。”他高兴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没有采取现场收音,

    “所有的声音都要一点一点制作出来:每一句对白、每一个脚步声、每一个我们听到的背景声都是一个一个堆叠出来的。”
    杜笃之在《十年,再见杨德昌》中接受采访,工作室的背景海报是《一一》

    主演张艾嘉是这部电影的策划,她和杨德昌结识于单元剧《十一种女人》。当时她想把工作委托给有国外留学经历的导演,以突显背景和视角的多样化,于是杨德昌被请来拍其中一集《浮萍》,由于片长问题,不得不分为上下两集。《海滩的一天》也是一样,片子最后剪出两小时四十七分钟。中影公司希望剪短,杨德昌一分钟都不肯剪。剪辑师廖庆松在金马影展映后谈中坦言:

    “当时我在想,我怎么这么没有能力把它剪短?不过刚刚看完这部片子我发现还好没有把它剪短。”
    张艾嘉在电影中

    《海滩的一天》开拍第一天,杨德昌坚持要用杜可风当摄影师。而杜可风不是中影的人,而且那时候他还没有拍过电影。中影的老板扬言,如果杨德昌继续这么坚持,就换掉他好了。幸好策划小野及时拉来新艺城公司的投资,这样就不必全听中影的决定。本以为事情就这样顺利解决,结果杨德昌因为懂得太多摄影的知识,常跟杜可风在现场起争执。

    杨德昌在海滩的片场照

    就是秉着这样的态度,杨德昌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七部长片。据说他家有一面墙都是白板,上面写满了以流程图示意的剧本。所有跟他合作过的人都说,他是创作上的疯子、片场里的暴君。海滩的一天,不也可以看成他电影生涯的缩影吗?


    《海滩的一天》有一个杨德昌电影里少见的较为明亮的结尾:走出阴霾的林佳莉大步流星地走在台北的街道上。海滩事件的真相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小女孩已经长大,成为一个完美的妇人了。”

    望着佳莉远去的背影,我自然为她的结局感到欣喜。但想到她经历的一切,人生之重再次压上我的心头。生活教会我们的道理,是我们用天真和快乐换得的。

    本文系“FIRST青年电影展志愿者”公众号专稿:处女泉 | 生活教会我们的

     5 )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海滩的一天》末尾,德伟在海滩上消失之后,佳莉跟哥哥感慨:“假如我知道,以后我们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那天晚上我就不会那么天真地找你谈。”事情发展到这样的局面,佳莉大概也无数次设想过另一种选择的可能性。如果几年前的那个雨夜,自己没有选择离家出走到台北找德伟,而是像哥哥一样坦然接受父亲安排的婚事。结果是否能够更好些?

    可是所有人心里都清楚,人生本就不存在所谓“最佳选择”,不同的选择只是指向不同的困境。唯一的不同可能是,选择德伟是佳莉自己做的选择,她只能独自承担这一切,不断地怀疑和自我责怪。如果当时留在家里,她所有的不幸都可以怪到父亲身上,她可以心安理得地扮演起受害者的角色。或许这样能在某种程度上让她更好受些。

    杨德昌在他后来的作品《麻将》里借红鱼之口说了这么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所以,只要你用很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他想要什么就对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失败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宁愿自己是上当被别人骗而责怪别人,也不愿来骂自己……”

     6 ) 看不透的台北

        因为一直搜索的是"海滩的一天",所以我总不明白为啥我找不到这老杨的处女作,直到很后来才发现,原来我应该搜索繁体字。

        只是没想到,在将近三个钟头缓慢的镜头推拉中,83年,我出生的那年,老杨已经把它之后想说的一切东西都概括在内。如果在观影上有同频带上的共振,那么杨德昌在之后枯岭街麻将独立时代一一中所有能震动我的地方,都在<海滩>里震了一遍。台北还是那个我们没有去过今后也没什么意愿想去的地方,然而中国都市的进程相似得让人觉得可怕,60年的台北,80年的北京,00年的上海,我们可以看不到,但想象能匹及的地方却只有那么几个。

        那时候的杨德昌,和现在的我一样,对中产阶级家庭的情感感到悲观。佳莉小时候看到听到的一切,我们年少时也看到或者听到过,不同的是有些家庭已然被时代的浪涛所撕碎,而我们的家庭还苟且地挺了过来。有时候,还没有怎么奋斗的我们就觉得奋斗是个悖论了——扶着醉醺醺的父亲回家,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把玻璃杯砸在地上,这是为了打拼么?我想老杨,不,小杨,是试图在讲他自己的故事,不幸的是,这也是我们经历过的事实。以至于小杨一边把张艾嘉忧郁的面庞和落日余晖叠加在一个镜头里,一边冷冷地注视着看不到的尸体,一边"哇操"。他还小,所以他的镜头里充满了不屑与不解,直到20年后的<一一>才宣告成熟。

        突然觉得自己也像佳莉一样糊里糊涂地考了托福申请美帝,或者说,在<独立时代>里重复了一遍的"这世界所有人都等着别人去教他"。我想起了GiGi,那个杨虚构出来的完美女人,却被所有人无端地扣上虚伪的大帽,接着就是阿财亦步亦趋地告劝佳莉,"其实所有的结果对你来说都是一样",佳森则"渴望重新认识周围的一切",佳莉却在海滩的一天后终于成为了成熟的妇人。

        这些都是痛苦的,貌似无意义的,必须成熟的,无论是憧憬与理想还是游走的幸福,都会被时代的变迁所吞噬。我们满心欢喜地构建起一座座宏伟的现代都市,自己的神经却被都市里充满节奏感的钢蹦所悄然碾碎。那年杨德昌和我都是本命年,<海滩>里还像一个大搓男的吴念真刚好而立出头,二十年后,他终于不再满怀激情却无比痛心地对剧中的老情人说:

        我考上电机系,我爸很开心,我妈很开心,你也很开心。而我呢?我反而是最悲哀的人。

     短评

    杨德昌第一部长片就166分钟,的确容量很大,多线交织还原一个女孩成长为女人的史诗,时间线剪切很到位,情节交代的很清晰明白。刚开始以为是两个女人忆恋爱旧事而已,没想到话题越扩越开,展示了一个家庭的图景和一个女人的成长史。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后来都成了华语电影的神话。

    7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 159min版。杨德昌处女长片,仍聚焦于都市症候群患者,此时风格已初现,只是惊叹于已有情感时空化的概念:电影用闪回与叠加闪回辅助叙事,把每个人封锁在单独的困境,逼发出不同个体在空间中的情感变化;同时注重于对过去的重塑,对不同视角的回忆进行回音式处理,与现实共同编织出畸形的都市传说。

    12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 如果蔚青如愿以偿嫁给佳森,恐怕与佳莉嫁给德伟的本质是一样的。。“沟通”其实是句鬼话。

    17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 没想到杨德昌的第一部长片我到最后才看,惊讶的是他在近四十年前就在探讨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女主佳莉逃离了家庭中的父权控制,却又无意中掉入新的婚姻陷阱中。在和丈夫貌合神离后,她一边回忆儿时父亲的出轨,一边问母亲,难道你不怕爸爸抛弃你,然后没人照顾你吗?母亲回答,你爸爸一直都是小孩子,是我在照顾他才对。全片几乎所有的男性角色不是自私强权就是虚伪懦弱,就连逃避都各有不同的方向,德伟面对难题缺乏担当,佳森面对强权不敢反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杨德昌似乎一直都是这样,无论是什么选择,最后总是指向人生的遗憾与失意。但好在仍有一些人,无论经历了什么都能保持着直面人生的勇气,所以佳莉忤逆父母之命选择了爱情,又在丈夫出轨失踪后重新振作起来回归到事业中,好友小慧也离开了年轻男友开始了新生活。也算是一点鼓励和希望吧

    19分钟前
  • RealNoémi
  • 力荐
  • 有胡因梦这样的大美妞在,谁还看张艾嘉演什么受气小媳妇啊,真是选角失败……话说回来,爱德华杨的视听观念确实甩当时华语片一大截,可他的问题也暴露无遗,太爱用台词发问、说教,要个答案。

    23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 佳森太过于相信一个人,佳莉则是不相信,两人却都不幸福,杨德昌的电影有难题,最后又都解决不了难题。

    26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 “我们读过那么多的书,小时候一关一关的考试,为什么没有人教过我们,怎样去面对这么重要的难题。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总是两个人结婚以后都是圆满大结局,大结局以后呢?没有人教过我们,也没有给我们任何练习的机会。”正如谭蔚青所说,那一刻最残忍的,莫过于追问那天海滩上还发生了什么。

    27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 在台湾看2K修复版大银幕,效果极佳,画质感人,如同新片一般清新亮丽。张艾嘉与胡因梦的美无比清晰。徐明的表演也很出彩。全片倒叙且几乎无配乐,令很多段落显得沉闷冗长。杨德昌处女作便直击台湾的中产危机与情感困境问题,非常凌厉,开放结尾也很厉害。但台词过于直白说教,不如后面几作成熟

    2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 三重叙事,长度可怕(但是难得不乱),简直是一个二十集电视剧的架构。老杨第一次拍电影,各种东西都往里塞,理一理其实足够拍三部片了。核心是都市对人的异化,强悍小三面对正妻那段着实惊艳。国语台语日语德语,侯孝贤吴念真。声音剪辑是亮点。海滩那个刻意模糊的处理很欧洲范儿。

    3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 在海灘那一天,佳莉解開了某種生活的謎,得到嶄新的自己,這一切說是德偉消失給她帶來的也不為過。然而,德偉呢?必須瞞著老婆同事吃藥的他,有解開這個謎嗎?被困住的男人,連離開海灘的權利都沒有。

    35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 八一年,徐复观在美国,名动朝野,华人知识分子纷涌而至,一面诉说思乡之情,一面怒斥大陆的知识青年深陷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媚外的心理极盛。时光若倒退四十年,我们也可以说,杨德昌也是那个深陷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的台湾新青年。生活仪式化给他的启发,就是离开男人的女人烫着杀马特的卷发,在马路上一走一扭;而濒死的男人只好躺在病床摇头晃脑,爸爸的威权让儿子没有选择,毕竟千错万错都是肉体的错!这哪里是身体长了癌,分明是脑壳也坏掉了,不是说杨德昌和侯孝贤这样的电影没法看,而是只能眯着眼睛看,看得太清楚怕是金马顶上了鸡屁股,铁鸡啄歪了毛驴的蹄。

    39分钟前
  • 欢喜陀
  • 很差
  • 「新的开始」是杨德昌电影从处女作开始就在探讨的一个母题:试着开始完全信任对方,试着去美国,试着搬出去住,试着和旧情人重新开始。但无论如何挣扎,一切都会像宿命般指向徒劳。生活很冷,在风中奔跑更冷,所以我们只好停下脚步,独自拧巴成一团。

    44分钟前
  • 張抽空
  • 力荐
  • “社会好像故意将丈夫和太太分开,男人有男人的场合,女人有女人的范围”,这是婚姻模式的外在窘境,而其内在冲突,源于男权支配扩张的习性遭遇了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再加上情到浓时情转薄的天性,由臣服向平等过渡的道路步履维艰。独立意识虽能让女性找回自我,但未必是拯救婚姻的一剂良药【9 ↑】

    49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 大二时候百老汇有杨德昌电影展,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50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 真是难得牛逼的处女作。160分钟的片子,但是一点不觉得累赘。看了一些人的影评,深有同感的一句话是,独立意识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确有帮助,但未必是婚姻的一剂良药。女儿对妈妈说当初我错了的时候,妈妈只是淡淡的笑了笑。我以为的理解是,无论她当初的选择是什么,在时间的覆盖之后,结局未必会比

    52分钟前
  • 伤心苹果
  • 力荐
  • 「有人說,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孩子,可是我不覺得,因為,如果我都沒有辦法告訴自己生命是有把握的幸福,我怎麼可以對另外一個生命說,只要你來,我就可以給你幸福。」

    57分钟前
  • kayiw912
  • 力荐
  • 4.5,其探讨的女性觉醒和中产阶级迷失的主题即使放在今天,也是相当前卫的,再者超强的电影意识像交响乐一般恢宏,张艾嘉看着跳舞的人,舞姿的投影映照在旁边白墙上,还有哪些黑暗中的细节和光影,具象的电影竟可像文字一般描摹人物内心,不可想象,缺点是说得有点多

    58分钟前
  • 长发奎因
  • 推荐
  • 超强悍的处女作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 一口气看完《海滩的一天》蓝光修复,166分钟,摄影、色彩、剪辑极佳,实在精彩,杨德昌这个人像哲学家,太通透,好像生下来就苍老了,从没幼稚过,长片处女作就这么厉害,80年代这批年轻人时髦大气,个个气度不凡,尤其张艾嘉灵气逼人,懵懂少女,纯情学生,成熟人妻,深闺怨妇,职场女性,全包圆了。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 虽然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没啥多说的,抛开那些乱七八糟说给迷影青年的鸡汤,杨德昌本人就是天才。并且杨德昌也再次证明了,在男权社会下,男性创作者审视女性的态度,反映(影响、甚至决定)了他的段位——道理很简单,这体现得是你的洞察力与共情能力

    1小时前
  • 撕撕撕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