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大头哥也喜欢汤唯,冲着两个好演员看的,偏偏就是他俩之间拖沓的文戏成了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由此吹出来的哨声力度全无,疲软又不知所谓,看一半就有冲出影院的冲动。
这部电影问题在于,虽然名字和主题定义为犯罪片,却穿插了大量感情文戏,从感情的角度串联故事。
串联方式是这样的:两个中年男女出轨,在一起回忆青春美好的过程中,发现有危害社会的恶势力,这恶势力危害到了女主角的生命,于是他们一边继续回忆一边探查真相,在他们即将揭露真相的时候,男主遭到女主背叛,邪恶势力搞臭男主的声誉,最终女主决定拯救他并(为了反转和家庭和谐)奉献生命,终于男主发挥聪明才智成功惩治恶人,回归家庭。
薛导是个擅于感情处理的导演,这个编排可以看出她扬长抑短,将长处最大化的决心。
然而犯罪和爱情情节齐头并进,对主题的传达是毁灭性的。上一秒两人彼此凝视念台词,节奏温吞;下一秒追逐戏你追我赶,节奏激烈。电影不停的重复这个过程,混乱的节奏把主题撕裂了,故事变的莫名其妙,你以为主角两人携手反抗邪恶,其实是男主陷入中年危机和初恋难舍难分。每一场戏都在毁灭上一场戏建立的情感和气氛,自然也就没有让人沉浸其中,震慑人心的力量。
吹哨人,是个体出于对正义的执着追求,经历不为人知的艰难和挑战,最终成功将邪恶绳之于法,改变社会而得到的荣誉赞扬。简单三个字,暗含揭露社会黑暗的无边勇气,和振奋人心的鼓舞力量,是很好的展现社会现实的题材,但这部电影毁了一切。
这部电影里,社会黑暗吗?并不,首先,受害者是远在非洲的一个小村庄,中国城市吕汉这个潜在受害只有寥寥几个镜头,交待不够,观众很难共情。其次,那些在寻求真相中失去生命的人,只有推进主角查找真相的叙事作用,得不到对生命逝去应有的关注和惋惜。大雪里临街出现的老高,他是如何被体制抛弃的,可以深挖,但没有。所有的黑暗只是几个靶子式的反派,他们坏的罔顾生命,但又坏的本分老实,并不触及任何的社会现实和制度问题。
客观点,电影就吹哨这一部分的情节表述确实是比较完整的,该有的起因,发展和高潮都有了,埋下的伏笔都用上了,反转没必要但还是有的。情节设计和编排也有正常的合家欢水准,就高潮部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可还是最致命的那一点,大量的时间留给男女主畅想未来,回顾往昔,导演有意无意的倾向性让冗长的感情文戏喧兵夺主,吹哨主题反而变为附属情节。吹哨人三个字,流于表面,毫无深度,毫无力量。
这这部电影唯一可谈的一点是,一个有道德瑕疵的人,仍能有捍卫正义拯救社会的决心,仍应得到重视。
但又很鸡贼的是,下一刻,这个出轨偷情的男人,因为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他对家庭的伤害被大大消解了,他理所当然的得到了妻子的原谅和孩子的崇拜,重新回归家庭。
最后,孩子引用蝙蝠侠的台词,总结陈词似的赞扬爸爸,强行进行品德升华和精神嘉奖,仿佛男主角揭露恶势力是故事的唯一主线似的。不仅对蝙蝠侠这部电影误解很深,对吹哨人这三个字更毫无尊重。
真的烂到不能再烂的电影,去之前是因为抖音有人说好才去的。电影过半,我既然不知道电影想表达什么,想让我看什么,爱情?犯罪?动作?事件?纪录片?统统不是,看了1个小时了,既然什么还没有说清楚,你这是电影么?电视剧半集都叙事都比你这准确。
再说剧情合理性,你认为观众都是土老帽么?一个公司职员,加一个少妇在沙漠上对抗有着狙击枪的壮汉和暴徒,一个没怎么开过车的少妇,比当地驾驶熟练的军人开车开的还好,一个第一次玩遥控飞机的人,用遥控飞机撞废越野车挡风玻璃,你信么?他是特种部队的,他练武术的,我都可以勉强接受,可是他就是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就好像让一个程序员去谈贝多芬的钢琴曲,谈的比贝多芬还好,可能么?导演就这么叙述?
再说开头部分,一个十几年的前女友,你发生出轨,这还可以理解。两个人被匪徒拿枪追杀,先不说跳车轨多无厘头了,逃走之后,两个人淡定的我无法接受,跟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似的,一点事没有,大哥两个中国人被开枪打了几枪之后,不害怕,这正常么?一个公司职员是不是天天跟别人开枪对打啊?最搞笑的是,男主来一句:“你不想说,我就不问了”;一个十几年没见的前女友,被人用枪追杀,你不害怕也就算了,事情你也不问清楚?你是机器人?你是知道你演电影不会死是吧。就这智商能出国,村都没出去,让人裤衩子就骗没了
再来看女主说出逃了,我想人间蒸发,你太搞笑了,飞机出事故,你人间蒸发。给自己弄成黑户,没有钱。你就这么蒸发?这想法比5岁的孩子还天真,有100万个好办法,你就选人不会选的做法。有你在异国他乡弄新身份,新护照的本事,你回国弄点钱不更好?公司都是上亿的大买卖,弄点钱不难吧?你就选这种,让人杀了,都找不到人的办法?这是哪位神仙给你指点的迷津?
回来看男主,电影一点铺垫没有,男主一点表现没有,就告诉你十几年前初恋女友,睡了一觉,就能去不顾一切卖命,这人有智商么?是泰迪吧?你不是一个街头小混混一无所有,死了也无所谓。你是一个澳洲大公司的职员,可能奋斗了十几年了,你有家,有老婆,有孩子,你可以不闻不问,放弃你的一切,并且很有可能死,然后去跟一个十几年没见的初恋女友去冒险?这什么狗屎剧情啊?你连啥事都不清楚,就出舍命冒险?你不就是一个公司职员么?FBI都没有你厉害,啥事都不知道,就和一个女人去陌生的非洲卖命。你是猪头三么?愣干?胡干?傻干?
还有重要的关键点,也是往往感动人的地方,导演真牛X,一代而过,你知道你拍的什么东西么?抖音短视频?快手短视频?男主为什么要举报,为什么要当吹哨人,这个点很关键,你根本不讲,为啥呢?“因为男主一腔正义”,呵呵了,当今社会你是圣人么?拍电影是为了赚钱么?电影院能不要钱免费看么?我们都是普普通通老百姓,谁也不是圣人,没人能为了正义抛弃所有,而且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正义。这才是现实,这才真实。为什么药神最后的做法,能让人接受呢,因为电影做了大量的铺垫,药神是因为身边朋友的惨状才被感动了,因为也是因为他们才发的家,也愧对他们。最初药神也是现实的,因为这是人性。而电影里的男主,是天降正义,现在民众的文化越来越高了,你这手法蒙蒙5岁孩子还行,谁会被感动啊。给您自己看,您自己都不信,就给观众看这个?
最后说说电影的名字,《吹哨人》,听起来很大气,有档次,好像电影很有深度,因为名词很专业。但是既然整个电影给我的感觉跟名字有关系的桥段不超过1分钟,这1分钟还有30秒在最后的字幕,你对得起这个名字么?说实话,最后介绍世界上的吹哨人,比整部电影有意思。最起码文字清除,我知道他是干嘛的,整部电影我都不知道你在干嘛。
还是说一下我觉得仅有不多的亮点吧,最后男主老婆用女一的脸说话,确实让人眼前一脸,手法很不错,而且前面一直有铺垫,感觉合理的多。如果电影有只有两分,那么有1分半是这个桥段的,不,还是两分都给这个桥段吧,拍摄手法可惜了,用在别的电影绝对效果更好。电影最经典的话,既然是毫无存在感的儿子说的,真是有点无厘头。
最后的最后,烂,真的很烂,千万别花钱看了,白花钱
男主不是被冤枉 或牵扯到一件跟自己完全不搭界的阴谋中 女主也不是摆明了的蛇蝎美人 男主明知有诈 飞蛾扑火。两人更不是再传统不过的欢喜冤家 与动作场面相辅相成 反正经典悬疑片的叙事元素 【吹哨人】是一个都不用 只是让两人没浪费多少时间就复燃一夜情了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接下来的出轨剧情跟“悬疑”段落到底有什么关系?难道不应该是公司诬陷男主在私生活方面有问题 以暂时转移视线吗?你认为观众真的对非洲的事故调查真相有兴趣?一部悬疑片 开始和结束竟然没多少区别 最大的反转来自于“换脸”高科技?我之前一直说 对于汤唯老师来说 只有戏中戏才能让她入戏 单一层面的戏她毫无感觉 而这回我更明白了 她其实就跟客串的刘仪伟一样 是属于戏里戏外都紧张不起来的那类“演员” ,始终“松弛”到令人发指。
江老板可能永远都不愿意明白 让所谓文艺片导演来执导大制作类型电影 有时会起到调剂作用 但前提还是主流电影圈是在不断创新 同时有提过无数遍的系统思维 而不是文武本来就分家 但即使如此 像萨姆门德斯(就算不提007) 他当然极其擅长【美国丽人】【革命之路】但到了【毁灭之路】时已经有点力有不逮了 更不用说【天才少女】的导演去导【超凡蜘蛛侠】那几乎是场灾难。而以国内的现状来说 这样的“艺术”主创与“商业”类型结合 可能唯一适合的题材 就只有“灾难”片了。
“吹哨人”(Whistleblower)一词,起源于英国警察发现有罪案发生时会吹哨子的动作,以引起同僚以及民众的注意。2019年9月12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吹哨人制度。目前我们所指的“吹哨人”,是为使公众注意到政府或企业的弊端,以采取某种纠正行动的人。
内部知情人士的举报行为,大大有别于无关人员的爆料。这其中牵扯了更多的复杂情感,利益得失,人身安全和仕途顾虑。所以,“吹哨人”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有多么光前裕后的雄伟事迹。而是在于面临罪恶与危险,他在权衡之下,选择了作为而不是熟视无睹不作为。他选择了善良,而不是逃避和麻木。
要知道,人们想象中的大部分英雄都是被神化、修饰过的。他们天生就要为人民群众做事,像是义务一样,也是其生命存在意义的全部。这样的英雄是不能有一点自私和缺陷的,是毫无保留、义无反顾将自我奉献的,也不存在个人生活。
《吹哨人》里的主人公,显然不是这样。
雷佳音饰演的马珂,是个有点软弱,有点窘态,反应有些迟缓,甚至道德上有污点的人——影片开始,就上演了马珂和初恋情人滚床单的戏码。
追逐、暗杀、藏匿,亲人的失望和社会的误解,一股脑儿地堆了过来。这接踵而至的阴谋危机,一层揭一层的谎言与威胁,并不是马珂有意调查的结果——而是这些真相自己跑来他的面前,逃都逃不掉,推都推不开的。
“倒霉的男人”,这样一个角色,令人联想到日本人气作家伊坂幸太郎笔下,可怜无力的主人公们。一个无辜的人,本性善良的人,在面对命运“赐予“的荒诞情节时,仍旧顽强挨过,拼死斗争。
当然,在与强权和恶势力战斗时,主人公身上不免配有主角光环,少不了朋友与亲人的协助。更有甚之,他能被激发出超乎寻常的勇气、乐观与信念,是以他们方能成为电影主人公,影响银幕下的更多人。
就像深陷漩涡的马珂,性格憨厚老实,会犯错事,也有缺陷和弱点,也会在自身利益面前,心生犹豫——这都是普通人本有的一面。大无畏的决断英雄,不犯错误的机器引擎,它并不属于日常平凡的生活。
然而,即便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拥有良知的底线。当被赋予了这样的责任之时,即便冒着失掉前途甚至生命的危险,即便要被舆论压制,永远活在黑暗中,他也选择“吹响哨子”,保护了看不见的无辜群众。
或许,没有这样的责任推到他面前,他也不知道自己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可以拥有如此巨大的勇气。
这是一个英雄的行为,却不只存在于英雄的身上。所以“吹哨人”并不是“吹哨英雄”,他首先是个普通平凡的人,其次才是承担责任,牺牲自我的英雄。
《吹哨人》所展现的,不是多么纷繁复杂的感情线,也不是猛烈刺激的海外追逐场景,更不是“吹哨人”这一制度的重要和伟大与否。而是主人公选择成为“吹哨人”的这一时刻,在这时刻他所经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在做出抉择之前,他经历的内心斗争。
正义感三个字,说起来简单,可维护正义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because he can take it.
Because he's not our hero.
He's a silent guardian...a watchful protector.
A dark knight. ”
影片最后,马珂的儿子说出这段TDK(《黑暗骑士》)的经典台词,《吹哨人》的主旨也就不言而喻了。
抛弃道德善恶的标准评判,抛开非黑即白的假想世界,即便没有才勇过人的伟大贡献,即便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仍旧可以拥有英勇的品质,仍旧值得为人们所敬佩。
回到“吹哨人”的制度意义上,在现实社会当中,面对企业的非法行为和逐利弊端,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可以是“黑暗骑士”。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这份魄力,成为正义的化身。
《吹哨人》的结尾,灰头土脸的马珂,在阳光下拥抱了妻儿。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孩子与家庭,还是给予了他亲情的柔光。其实,平凡的英雄未必需要众人敬仰,未必成为高高在上的伟人。
这样温暖的时刻,家人的信任和包容,就是世间最柔情的报答了。
首发于公号MOVIE木卫,欢迎关注。
『吹哨人』
指所在企业或组织存在重大问题,
严重危害公众利益时,
不惜面临巨大危险勇敢揭露的人。
电影139分钟的片长堆砌了过多元素,
悬疑、动作、伦理、灾难等,
但始终没能把故事讲好,
混乱的逻辑、拖沓的节奏,
让人看的如坐针毡,
汤唯与雷佳音的组合更是毫无火花,
最后的反转更是尬中尬,
影片可以说占了一个新题材,
但却拍的迷之放飞自我。
【3或4分】
1,从主题出发,携带两个人的感情线,立意并没有问题. 但是周雯的角色不够具体,缺了些成为吹哨人的内在动因. 她第一次背叛马柯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钱么?她和丈夫的感情线全靠观众想象,如何走到一起然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左右摇摆不定?她在船上哭的原因又是什么?她第二次背叛马柯的原因又是什么?最后是什么促使她做一名吹哨人?到底是剧本或剪辑的问题,还是演员对角色的演绎(导演的引导?)产生了误解?她的存在让“吹哨人”三个字产生疑义.
2,马柯的形象很立体,连被追杀的过程中还在遵守红绿灯的性格,成为吹哨人自然而然. 出轨后的反应以及最后对家人的态度,让旁人足以原谅他的过错. 妻子可以利用技术协助他完成吹哨行动,为公众减少损失、争取应有的权益,但是一定要心平气和的在路口表态原谅他的过错吗?如果说要原谅,一定要上升到“因为你是个英雄我就原谅你的出轨”这样的意识形态吗?这与导演之前的两部爱情故事如出一辙. 像是飘在冷水上的油花,让人觉得不适.
3,追逐戏和飙车戏比较让我惊讶,节奏和剪辑流畅,去掉华丽而夸张的动作,没有身怀绝技的普通人人总归是狼狈的. 这不算重点,但可以加分. 应该算是除了主题立意之外比较喜欢的一个点.
2020年2月的关键词应该是“吹哨人”三个字吧!2月6日是个平凡日子,也是我真正开始想去了解“吹哨人”三个字含义的日子. 李文亮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吹哨人. 只是很遗憾,“辟谣”比“吹哨人”用得更频繁. 如果吹哨人不被好好保护,真相被当作谣言处理,公众被当做傻子对待,“吹哨人”最后要变成被害人,那谁还敢吹响“哨子”?
引用百度解释的“吹哨人”,以此为记.
“吹哨人”(Whistleblower)这个词起源自英国警察发现有罪案发生时会吹哨子的动作,以引起同僚以及民众的注意。而从此延伸出来,目前我们所指的“吹哨人”是为使公众注意到政府或企业的弊端,以采取某种纠正行动的人。一般来说,弊端或不当行为指有人违反了法律、规则或规例,进而直接威胁到公众的利益.
太难看了!更可怕的是139分钟的难看!婚外恋+山寨动作片+烂悬疑反转。一个贵妇和一个坐办公室的半发福中年男人,俩人竟然从澳洲到非洲,躲过了一波波开机关枪级别的杀手的追杀。剪到90分钟都没问题。
能看出薛晓路的志气和野心,但类型元素太多、太满,对吹哨人制度的剖析深度让位于狗血三角恋情,结尾高潮戏份过度开挂,削弱了现实力量。特别喜欢齐溪的表演。某演员一如既往地不行……
一开始是个爱情片,再看是个灾难片,接着是个犯罪片,往下是个恐怖片,然后是个悬疑片,再来是个伦理片,结局更意想不到,是个反腐宣传片。
题材很新颖,但拍得却有些不着边际,里子其实是个老套的犯罪片。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台词也很尬,显得很业余。
听过汤唯推了隔壁南方车站?选片眼光能不能好点,到底欠了薛阿姨多少人情……一年一部出来的质量实在堪忧,观众缘都快耗没了。演技真的需要好导演调教,我还等着汤唯和李安再合作一把呢~
东北大碴子与文艺禁欲风的碰撞
一星给所有主创的"都不容易",一星给吊打汤唯的齐溪。汤老师还是趁早息影比较好,这样大家以后回看李安作品的时候还能念念她的好。
英国preview,这个电影告诉我,渣男和小三不仅能拯救世界,还能被原配理解和歌颂。薛老师作为北电优秀青年教师,她的三观是为何如此与正常人不同。
我有一个疑问,没赶上飞机的话,航空公司没有记录吗?
《人民的名义》之吕汉遇上墨尔本;《唐人街探案》之澳大利亚;《人在囧途》之非囧;《我的前半生》之齐溪VS汤唯。
薛晓路一直以学院派导演闻名,新作《吹哨人》却包含了类型片,好莱坞大片的气质吹哨人的主题让电影又增加了善恶对立和利益错综复杂的阴谋,让整体显得十分有层次感。此外,《吹哨人》在节奏和内容之间做出了一个很好的平衡,兼顾到观众的感受同时,又能给人思考的力量。雷佳音再次饰演的平民英雄,角色让人信服且可以给到观众同理心。《吹哨人》在吹哨人制度背后,是人心的考量,道德和科技之间如何取舍,电影冥冥中给出了答案。
不如瓜子二手车广告,也不如瑞幸咖啡广告
薛晓璐“海外叙事第三部”,汤唯依旧演了一个“不讨喜”的女主,还是跟叫“老钟”的神秘男子在一起,但是不仅男主换了,风格也跟前俩部完全不一样,悬疑动作犯罪,剧情埋下的小梗铺垫到“亲友特工”高潮戏,吹哨人是如同黑暗骑士般的凡人英雄。
导演第一次驾驭如此阔大的格局还是经验不足有些局促 导致优缺点都很明显 首先剧作在细节甚至基本设定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狂风暴雨天气代表团还敢乘飞机、杀手在公共场合肆无忌惮地开枪和开车撞人没人追查 情节的设计感和偶然性也太强 还出现了编剧大忌——“天降神兵” 尤其最关键的证据居然是从加油站老人那里拿到的 (工程师把报告传真到荒郊野岭的行为动机很迷) 最后的反转是一大亮点 然后汤汤的角色太傻白甜了 更喜欢齐溪演的妻子
当你大声说,这电影真难看,你就成为了吹哨人。
除了齐溪一无是处
观影过程差点闷死,不知道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拍这个。通篇的逻辑bug和叙事游离导致我始终无法进入故事,想复制药神那样的平民英雄,却画虎不成反类犬,直到电影结束我都没有认同主人公(因为中间一直在思考他到底要干嘛)。吹哨人是电影题目,但没有引领叙事,反而像个贴画一样贴在台词里。雷佳音和汤唯毫无火花,这种剧本是怎么骗到他们俩的?
名字是西方式的吹哨人制度,结果最后举报成功还是得靠当街拦轿等一位青天大老爷啊……不是道德审判,是普通人看完这个片后最直观的反应:这不就是一个出轨男带着小三四处逃跑,一路经历了各种可笑的追车戏、打斗戏,最后因为举报成了英雄,老婆就选择了原谅他的故事吗?当然雷佳音演出轨男也不会让人讨厌,但是汤唯,我真的好想一开始就弄死汤唯,让雷佳音一个人演非洲十二时辰不就完了吗……哦对,非洲,男女主角涂黑脸混入非洲工厂那一段,怎么怎么想都是racist吧……
这是什么尬出天际的鬼故事,看的过程中一度不明白他们在干嘛,两人也毫无火花可言。汤唯能不能别再跟薛晓路合作了,求安叔来把她骂醒可以吗?演的什么个破玩意儿。
剧本里好多小彩蛋,累积到最后的高潮真是酣畅淋漓~坏人多次都在嘲笑马珂傻,但就是这样的愣头青揭露了正义,小人物的新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