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家庭的迷茫困顿、挣扎求生到一场舞会上的参与者的五味杂陈、七荤八素,进而勾勒出一个时代的众生相,这是非常巧妙的切入点和落足点。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阶层之间呼之欲出的矛盾,人与人之间若即若离的欲望,时代更迭必然面临的阵痛与迷茫,或者激情与骚动,通过诸多细节形象描绘。
那些大时代下的小情绪,小人物身上大时代的烙印,水乳交融。
实在太喜欢这个结尾,含泪的微笑,那是经典悲剧的程式,Show must go on,那是芸芸众生的程式。
不知道当初亦舒在创作《伤城记》的时候,是否从这部电影中取经。
虽然因为年代久远,那个时期的日本电影里,无论男女演员,演技凸显生硬,失之于形式化,有种中国译制片那个年代配音的「郑重」感觉,然而正是这种令人有些「不自然」的表达,反而将电影无端笼上了一层戏剧的滤镜与光辉,显得倍加苍茫厚重与滋味悠长。
何况一看到原节子那莹润明朗的面庞,以及眼中淡淡酝酿的泪光,便舍得将一切都原谅。
「光风霁月」这样的词语用在大多数演员身上,总归是too much了,但是用在原节子身上,交关妥当。
在资料馆看一部古早的日本片,从头至尾的吱吱声响,做了梦魇般的背景音,然而正是在这种「不适」与「怪异」当中,仿佛捕捉到了几分小学时候看集体电影的感觉。
今天看了两部,动画片《蜘蛛与郁金香》和这部影片。看完也终于知道把动画片放在前面的原因。
一直以为这部片也是短片,所以才一张票放两部片。看完发现这部片大概88分钟,差不多也是一部长片的体量了。
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场景更是简单。所以整体观感也像一部短片。
全片充斥着一种悲凉的意味,最后原节子女神和父亲的起舞,才是真正的“安城家的舞会”。
影片截取了一个非常特殊又重要的时刻——“贵族没落的瞬间”。一家四口每人都有不同的心事,表现也非常不同,但描写的都很精彩。父亲的恐惧,姐姐的纠结,哥哥表面的玩世不恭(其实更像是无力的掩饰,内心也非常痛苦),小女儿更有远见,更务实。最终没能酿成悲剧,每个人都收获平静的内心,一切都取得最好的结局,全靠小女儿的努力。原节子女神~!
影片有两处镜头水平是斜的,当时的情结都处在悲剧即将发生的边缘。
通过这部影片,了解了一点点日本的历史,尤其是和贵族相关的历史。也见识了日本上流社会的舞会场面。
那个玻璃花房和《游戏规则》里的那个好像~!
安城家的舞会,讲的是二战日本投降后,没落的日本贵族打算要变卖家产,改变人生,融入到新生活中去,舞会是他们新旧时代交替的最后的活动,女儿是想过新时代的生活,也就是平等,自由,没有阶级压迫的新时代,而父亲则依旧怀念着过去的时光,旧时代是什么?或许从战争的角度来看是,是暴力,是邪恶的,但从贵族的视角看,是辉煌的,看着家里的画,和少爷弹钢琴的样子,仿佛又有着优雅的气氛,这似乎和腐朽的黑暗的比喻不太贴切!日本 在近代是怎么样的国家?善与恶魔融合的国度,没落贵族其实并不是没有实力在新时代在励精图治,而更多的是无法接受失败的现实,退出历史舞台,接受新价值观的念头,必定,新时代就否定过去,张爱玲的父亲或许就是像电影里的没落贵族相同,有着才华,但没有了那种积极劲头,而那些想融入到新时代的贵族青年们,或许太过天真,她们经历了什么?否定自己是扭曲的,至少中国的没落贵族的后代们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快乐生活!贵族们还是有清高的心态,对于之前的下等人变成暴发户,也依旧不放在眼里!等级,阶级的不同心态,在我们的国度是彻底没有了!不知道今天的日本还有没有这样的情怀。新时代的人会很高雅的放过旧时代曾经压迫过他们的人么?只不过是新的压迫旧的循环游戏罢了? 特别是在这东方的国土上!女儿看来是真的想过新生活了!海边的房子,看来那个时代海边的房子是高贵的象征,而我的同事们则对海边的房子不懈,说实话,中国以往的时代的人对于大海是没有感情的,洗海澡,观海景的生活方式是德国人带来给青岛,是西方人的生活,而东方人只能是适应,日本人适用的好,而我们还没有适用,优雅的舞蹈,端庄的服饰,礼貌的用语,,,,大家闺秀的举止,彬彬有礼的男士形象已经不太可能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了,因为那些已经不复存在,再也找不回来了,,,,,尽管今天的我们也在试图寻找那失去的端庄,,,结局会如何?父亲会做什么呢?仆人与主人的告别也算是一种传统的方式,父亲说我们死了才是新的事物的诞生,意味深长呀!自杀,或许是旧时代的结束的符号,女儿对父亲说,明晚是新时代的开始,而对于父亲来说,新时代真的会到来么?舞蹈,交际舞,欧式的风格,,,西洋的味道,,,,凝重极了,,导演还是对新时代有着期待的,,,,,而那个古老的国度似乎看上去没什么,,,,,
一家四口除了次女敦子,都将这场最后的舞会视为人生的终结,全片沉浸在一种没有明天的粘稠的颓废与感伤中,飘荡着从此光明不再,唯有黑暗的无望感。而结尾处,原节子将手枪置于唱片机旁是一个天才的隐喻,音乐即枪声,舞蹈即自决,舞会即葬礼。一曲终了,另起一曲,安城家将在今天死去,明日则是新生。
8/10
20070807 1930 Arts Centre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转数版。二战后新藤兼人在做导演前,将契科夫的舞台剧本《樱桃园》大幅改写为本片剧本,将俄国没落贵族设定搬移到日本而不违和,改编可谓成功。或许因此场景较少且以宅邸内景为主,很有舞台剧的感觉。原节子等主演极好地塑造了众多轮番出场且性格鲜明的角色。或得意失意,或醉生梦死,各自陷入金钱、房产和情感的纠葛中,个个有戏且不乏出彩的亮点,无比落寞也充满希望的光辉,也象征日本在战后的破败中重新崛起。摄影在封闭空间内也仍能转腾挪移,有丰富的变化和角度,甚至倾斜构图。完成度极好。四星半
当时贵族制度废弃的同年上映,历史记忆绑定,戏里戏外几乎是一同迎接新时代。价值观的转变,贵族的自尊,针对那种高尚血统的精神层面与意外脆弱的刻画可以说是细致入微,登场人物的存在感和对应的情感平衡的十分出色,另外,原节子的美貌和识时务与具时代感的布景服装也被永恒的保存下来。
@资料馆
8.5,新藤兼人用一个舞会三幕剧的形式改写契科夫的《樱桃园》,阶级跌落难舍的不是财富地位,而是自尊以及所谓的优越感,舞会的各种调度都在直面这种冲突,被撞倒的盔甲以及遗落在沙滩的项链,旧时代的浮华在舞会上被无情吹散,只有父女共舞的那点温存激励大家庭面对新生,但明天是否有新生呢?毕竟手枪依然还在留声机旁随时准备扣动扳机的。
已发布生肉
华族的谢幕
相当西化的电影,人物塑造和场面调度均有可观之处
本來以為類似“豹”,還是日本特色。
森雅之太帅了,不解释!
儿子通过烟雾拉镜头的出场、倾斜镜头的危机、从坡上滚落而抛弃真珠革履后一个升镜头到远景……很精巧的设计。焦浅到以为背后楼上是单片儿的平面绘景🤣除了海边戏外,似乎都是棚景,布光是稍嫌单调的大平光。曲终人散的后景关灯,仿佛将前景作为舞台,让观众自觉成为观众。
与其他几部相近题材作品比较,聚焦没落贵族却未能拍出“贵气”,甚不及维斯康蒂的豹;讲的是日本故事却统统西式建筑与服装,未能拍出民族特色(本是日影特长优势),甚不及与雷伊的音乐屋;矛盾集中于时代巨变下的等级观念对撞,却没有足够的戏剧爆点,与希区的面子游戏也有差距。除姐姐对镜泼饮料欲与自己的贵族幻象决裂等少数几处细节,整体水准也就在中线偏上的区域震荡,吉村公三郎的导演才华确实有限。
原节子是接受生活的安排。没有固守与自己的阶级地位,当她是贵族千金小姐的时候,对下人,对司机,对亲戚,对商人,对艺妓也没有高高在上,所以生活遇到风波,她能够坦然接受,并且一直在帮助所有的人度过难关。最后她姐姐从了那个司机吧?!
1.全片弥漫着一股伤感与哀愁的气息,除了原节子饰演的角色,其他角色亦是如此;2.用一场安城家最后的舞会来作为告别贵族身份的仪式;3.影片似乎也是影射战后日本需要百废待兴,告别过去,重新开始。结局,每个人物都有一个好的交代,似乎希望并不遥远。
藉由一场舞会呈现贵族阶级的没落与新兴阶层的兴起,与《豹》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另有一番东方的委婉幽怨,场面调度灵活美妙,空镜有意味,景物特写有指代(尤其是结尾碰倒的铠甲与遗失的项链)。原节子娇俏可人,体现其演技的可塑性,于小津之外别样的面貌,令人欢喜;森雅之真是演绎浪荡不羁渣男的不二人选,此片中仍葆有一丝良心的光亮,华族气十足。
浓浓的时代感。对原节子其实没什么感觉,但森先生演的大少爷真是。。。举手投足眉目流转间都是矜贵而不自知的纨绔气,让人实在禁不住。
7.8 台词直白,物件象征明显,结尾实在太好,还一切于不言中,重燃希望的舞步,后浪推前浪的海潮,还有原节子越看越美丽的脸庞上明媚的笑容。
曲终人散的华族旧时代 无比落寞而又不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