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给海明威一个大笑
有一种人,也不知为个什么,总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没人招没人惹,两道愁眉,一张苦脸,从外型到气质透着那么不开心,不快乐,不高兴,不喜悦,你问他,他就郁郁寡欢看着你,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你不理他,他就继续郁郁寡欢看着你,垂头丧气,死气沉沉,多愁善感得仿佛全世界的悲伤都被他一人给预支了,比最咸的大海还要潮湿阴冷,比最深的黑夜还要苦不堪言,全身披挂茫然无措,就像一棵过期的圣诞树。
可以说,我们的主人公吉姆就是以这副造型登场的,并将这个造型,保持了很久。
他带着这副造型从大城市逃避回家乡小镇,带着这副造型和家中的父母住在一起,他带着这副造型跟大他五岁的兄弟天姆谈心,哥俩貌合神离,却有一个共同点,自我感觉彻底不快乐,感觉自我压根不幸福,他对天姆说你的现状就是一悲剧,导致天姆自杀——未遂。
他不相信梦想会变为现实,无论去哪里都觉得很迷茫,就像根本没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一样。在他眼里,没有人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他不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他房间的墙壁上贴满了作家们的阴郁肖像,正中央最大的一副是海明威。
还是带着这副造型,他结识了年轻的单身母亲安妮塔,并很快发生了一段感情。安妮塔不知是从杂志还是报刊上剪下一张大嘴。
一个微笑,她说,给可怜的海明威。
“我不知道,就我看这很不对劲。”
“那是因为你还不习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
“另一个角度忠实于生活。”
“另一个角度令人沮丧。”
还是那副造型,吉姆接替天姆打理小女生篮球队,在比赛前,他啰哩罗嗦对小队员倾诉了一番感言:
“我知道这一年我们都过得很艰难,我们一球都没有进过。事实上在十四场比赛中,我们一球都没进,所以我觉得我们该自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要让过去的十四场比赛决定下一场吗?因为如果我们这么想的话,我们还是过去和其他的队握个手,恭喜他们赢得比赛算了。我看见你们有人点头,你们表示同意了,怎么说呢,这并不是一个荒唐的主意,问题是,不论我们怎么去打,这场比赛还是会输,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打?好的队伍——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问这个问题的,是一个充满疑惑不幸的人。忘了这个问题吧,你们坚持打吧,因为你们不想像他一样结束,然后让他告诉你们,他不开心,没人知道我们能做什么,过去并不总是预言着将来,对面那个球队也许看过我们之前的比赛,但他们还没有看到我们今天的表现。”
最终他们依旧输掉了比赛,但他说,那是我们最好的比赛。
带上大嘴的海明威虽说看上去有点二,却比那个深沉的硬汉形象,可爱多了。
也有一种人,也不知为个什么,总一副缺心少肺的样子,没人招没人惹,一对笑眼,大嘴常开,从气质到外型透着那么不幽怨,不烦恼,不苦闷,不悲伤,你问他,他就嬉皮笑脸看着你,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你不理他,他就继续嬉皮笑脸看着你,乐不可支,怡然自得,天真烂漫得仿佛全世界的欢乐都被他一人给预支了,比最深的黑夜还要深遂动人,比最咸的大海还要广阔开怀,全身披挂无忧无虑,就像一棵幸福的圣诞树。
对生活,诠释很多,可以快乐,可以悲伤,身在其中,每个人都会遭遇许多问题,不同的困惑,不同的喜悦,不同的迷茫,不同的欢乐,这没什么大不了,谁能说那就是生活的全部?谁又能说谁比谁就更了解生活?有的人不快乐,或许只是因为渴求太多甜蜜,有的人很快乐,或许只是因为尝过太多辛酸。只是,生活不会对任何人妥协,无论你是快乐还是悲伤。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生活辜负了自己,你的绝望可以盖过光芒万丈,你的委屈可以淹没瓢泼大雨,你的愤懑你的不满你的怨恨你的万语千言,你沮丧得像一句毫不起眼的废话,恨不得抄起板砖把生活砸个稀巴烂,那么,不妨看看这部电影,尝试换个角度,在痛不欲生前,也给海明威一个微笑,这不容易做到,但过去并不总是预言着将来,幸福也并不总是虚无缥缈,生活也许听过我们之前的每一句牢骚,但它还没有看到我们今天的表现,不是——么?
2 ) 你为何如此不快乐?
或许就是这种懒洋洋垮垮的气质特别吸引人吧,感觉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的电影了。阿弗莱克的腔调与海边的慢切斯特如出一辙,消沉中透着懒洋洋,他哥哥懒洋洋,护士女友懒洋洋,整个小镇懒洋洋,连孩子们也是严肃的,很少表现出童真的快乐,似乎压抑颓废就是日常,而人随着这样的日常会越来越陷下去。结尾有温暖的地方,但是那一点光不足以抹去心里的忧郁。全片没有回答妈妈提出的问题:我们究竟做了什么,让你们如此不快乐?
作为观众很想知道答案。
3 )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影。(这是一个个人性很强的评论)
以前在深圳工作的时候有一个黑黑的男同事曾对我说: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部电影,只要我看了足够多的电影,一定会找到那部属于我自己的电影。
我当时深深为那句话折服。之后我看了很多电影,有让我哭泣的,让我动容的,让我感伤的,让我大笑的,但和我的人生境遇如此契合的电影,《孤独的吉姆》算是第一部。
在豆瓣看到简介,一个27岁的男子回到家中……不需要往后看了,这已经足够了,我隐隐感觉到了这部电影与我生命的契合度。于是在这个午后,打开了这部电影。
看着看着,男主人公和我的相似的地方越来越强烈的凸现出来。
吉姆27岁,对未来迷茫,在曼哈顿靠给人遛狗为生,虽然他也自称是作家,可是没有人看过他的作品。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钱,别无选择的回到家中,母亲的溺爱和父亲的冷漠恰成对比,孤独的他依然孑然一身,没有爱人,没有工作,没有孩子,没有钱,没有未来,什么都没有的他只能回到家中。
我也是27岁,在北京一边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边考研,自认为有点文笔,可是我连电话都接不好,经理看我不顺眼,考研成绩出来距离分数线差了五六十分,在最寒冷的天气里,我漫步北京街头,一滴泪也流不出来。后来买了两只烤鸭,几条烟,在我生日的那天灰不溜秋的回了家。
吉姆回到家里就栽倒在家人怀里哭了起来,他是隐忍的哭泣,而我是嚎啕大哭,不知道被触动了哪根神经,也许是家里床单那种熟悉又陌生的触感,总之我哭了一整天,耗尽了最后的精气神儿,最终无可避免的——饿了。
但是吉姆毕竟是电影中的人物,他会有艳遇,俏护士和他的儿子给了他人生的安慰,还有一个在他刺激下撞树的哥哥逼着他反观人生,更有一个家族败类的舅舅贩毒来增添电影的戏剧性。
人生当然不是电影,以上的这些都没有发生在我身上,可是我爸也无数次问我你到底想干什么,未来准备怎么打算,还准备在家里呆多久,因为这个以及其他原因,我和我那暴躁的父亲不知道吵过多少次架。我没有碰到一个带儿子的已婚男士,但是在深夜的网上碰到过许多不知所踪的幽魂。妈妈没有问我究竟是什么让你们这些孩子这么不快乐,她只是一直告诉我,以后不要生孩子,没用。
吉姆的结局其实仍然悬而未决,他的未来依然迷茫,他仍旧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么,他不愿呆在亲人身边,肆意地索取他们的爱,转而投向单亲母子的怀抱向他们索取,他们即将面对的仍旧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烂事儿,他们仍旧去不了新奥尔良。只是这些都消隐到镜头的背后,本的一句话似乎解决了一切问题:我还以为你从来不跑呢。
编导要说我多事儿了,你还想要我怎么样?
只要有这股奔跑的劲头没有任何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这是美好的祝愿,就让这个祝愿把人世间所有的无奈何不可抗力都消弭于无形吧。
你是否会好奇我的结局?
呵呵,没有down到谷底,也没有飞到天上去。
对不起,还没到结局。
4 ) 吉姆的孤独需要成长
拥有不该是一种负累。话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其质说得也就是人的个性,性格决定命运。出生贫贱,不代表永世不得翻身,但忍受冷锅热灶,以蓬荜为荣的得过且过者也不在少数;家财万贯,会有室如悬磬的惨况,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远并走得快的人也不是没有。说过来,都在于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与人生的规划上。
《孤独的吉姆》,一个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独自徘徊的年轻人。温暖的家,给了他安全的庇护所,却成为了让他倍感窒息的牢笼。他选择逃离,起步的确缘于梦想,也出于摆脱家的琐碎与重压,却因为混乱的步伐最终迷失方向。吉姆冒险地孤注一掷,注定行囊里揣着挫败与失落回来。在外受伤了,养伤的地方永远是家。
我在想,一个人上战场前,拥有了所有的装备有什么不好?这真不该是一种负担与压力。或许叛逆的性格是争取自由独立的信号弹,但任性放在哪里都是讨人嫌的,即使任性的意图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懦弱。
还好在爱情面前,很容易成就英雄。
这部影片,虽然不咸不淡,但对于不满现状望着山外仰叹的年轻人,当自省用的说教片来观看倒也不错。
Jim——卡西.阿莱弗克饰(本.阿莱弗克的弟弟)
5 ) 小人物=我
美国的电影业厉害在既有好莱坞这个文化霸主,又有独立电影的芸芸众生。跟猛片烂片的陈腔滥调反差巨大的是,那些拍小人物的低成本戏,用的是截然不同的语言和图像,而且无形中打破了好莱坞制造的关于美国的幻觉。了无生气的无名小镇代替了LA、NY,人物是既不型英帅靓正,又无材无财的家伙,故事可能平淡似水,一筐芝麻绿豆。乍看怎么像欧洲的艺术片?但美国人就能做到在剥夺高潮、技巧之后不让人睡着觉,还觉得心窝有点暖。相对于好莱坞出品,这类电影是艺术片,相对于喜欢用缥缈镜头、非线性剪接、玄乎的对白的欧洲片,他们没有highbrow的高姿态。Just like good old folk songs~~~
“Thumsucker”讲的是teenage crisis,“Lonesome Jim”讲的是20 something crisis,“I Heart Huckabees”讲的是30 something crisis,讲midlife crisis的,可能就变成B片了。
我喜欢这三部片,老老实实地拍着小人物。小人物总是觉得lonesome,小人物总是不得志,小人物善良又自私,小人物想逃离又惰性十足。小人物被更多的小人物包围。小人物=我。
6 ) 抒情小品
一部抒情小品,舒缓的节奏,干净利落,没有花花哨哨,算不上故事的情节,其实写的才是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但是我喜欢。原因很简单,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背着绿色行军包的大男孩儿,到处跑来跑去,在外乡磕磕碰碰的挨日子,用某种梦想装饰自己的生活,用满脸忧郁任性的向生活发泄不满,就是不想回到小城的家,因为在那里你要承认自己的稚气和脆弱。当然,不是每一个jim都会碰到一个片中护士那样的女人。他们可能在家舔伤片刻后,无所觉醒,急忙重新踏上载着虚妄梦想的火车或巴士离开故乡,而没有想一想生活到底是什么!
废柴作家破产还乡,向老妈讨酒钱消愁,教唆亲哥自杀,勾搭小护士;如何鼓舞小学生球队参与一场必输的球赛?给海明威换上张笑脸。I thought you never ran……忧郁小清新,结尾太正能量了,没有《伤心树屋》来得好玩
十四场比赛没进过一个球的小女孩篮球队,在第十五场即最后一场比赛中率先进了一个球!也是全场她们进的唯一一个球
看到自己可见的未来出现在屏幕上真是让人如坐针毡。吉姆几乎就是我,迷惘而无措,懦弱无能,一事无成,却偏偏还有着追求。“我做了什么,为什么你们这么不快乐?”我的母亲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可能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做父母吧。”吉姆这么回答,我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其实我知道这不对,我的父母已经尽其所能的做到了最好。为什么我不快乐?怎么样才能快乐?从中学时代起,我就为此困扰,可是一直也找不到答案。 你想加入CIA,如今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抚养两个孩子,做小孩子篮球队的教练。真惨啊。我想成为作家,却只能在纽约给人遛狗,一分钱也没有灰溜溜的回家。能实现梦想的始终只是少数人吧。我真应该抛弃幻想与追求,踏踏实实的做自己更能把握的事,可是,好难啊。
表演同節奏都甚好 還有能引起共鳴的好臺詞 具體評論見博客~
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影片的节奏:在平淡略带郁闷的生活中,总有些快乐片段随机的出现又迅速的终结,无奈的再次回归到生活中去。或许是最近失去工作的原因,对这个片子很感冒,片尾,小朋友的话“I thought you never ran.”,竟然震撼到我,生活的力量实在强大啊 :)
懒洋洋 垮垮的电影 阿弗莱克的腔调与海边的慢切斯特一致 但故事却温暖得多 哥哥也懒洋洋 护士女友懒洋洋 舅舅垮到无可救药 看来性格真是遗传的....美国屌丝标签式电影 布西密的状态不管是演戏还是导戏都透着一股屌注孤的自嘲感
最后还是在一起了!真好,好喜欢看casey对着liv笑的样子,温馨暖洋洋的幸福感。haha最后上小车的时候孩子和liv都会心的笑了ps这是衰叔导的片啊,闷骚的衰叔拍出闷骚的文艺小品
Jim拿給媽媽看的書是The Sun Also Rises。冬天傍晚孤獨小鎮的燈火。
出乎意料挺好的,狼狈的日常比故意搞笑的片子好笑多了。很棒的细节,洗澡时妈妈径自进来试水温,茫然地跟哥哥说我觉得你的生活没有意义,墙上的作家和笑脸,大人吵架时低头站中间像自己犯错了的小孩,超兴奋庆祝进了2个球然后被反超成28:2,结尾强行HE但失而复得的矿泉水也让人感到温柔
字幕怎么也对不上,硬看的。
哈哈,布希密导演,随便玩玩的片儿。凯西连说话声音都有卢瑟的感觉。favourite耶茨。
doubtful & unhappy的人总想跟fun & cheery的人在一块儿
慢性絕望症...只是你從來都不跑而已...墻上的作家...有幾個都很喜歡
A big smile for Hemingway.
'Mum. I promise not to waste anymore time or take your love for granted ever again. I love you so much. Jim."
看完才注意到是史蒂夫·布西密导演。卡西很在状态,孤独迷茫青年的返乡后经历,无情的生活,温柔的人情。片子本身一般。
无力无助失败
一直觉得家人失败,其实失败的是自己。孤独的吉姆最后不孤独。2012年最后一片。
在偶尔厌世的心境之下看它确实会产生一些奇妙的反应……沉闷、拖沓、打鱼晒网地活着。海明威就是不会笑,所以不要对我宣扬生活很美好,就是因为它根本不美好所以我才偶尔能感觉到它美好了那么一会儿——慷慨而盲目的乐观因此才显得刺痛。其实我觉得就丧到结局也挺好,但追车真的太可爱了一点……
The past doesn't always predict the future 亲爱的妈妈,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始 所以我就从结束开始,回到以前 我回家,是因为我花完了钱,别无去处 如果我还有别的选择的话,我不会回来 我从前并不认为有处可归是件幸事 相反,我觉得这是个负担,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