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存在主义的后英雄传说
1
苏珊桑塔格说拒绝阐释——现象主义的解释学不过是和假想的作者换位思考,结构主义的阐释方法也不过是重新摆布现象以套用上一个万能模版——对隐喻的结构性解释往往成了另一个隐喻。但她呼唤的艺术色情学最终也没有成为主流,站在“新感受力”立场的评论家也往往失之自说自话。
的确,像她说的那样,对与某些文艺作品的确没必要阐释,或者没有办法阐释。前者是那种形式上乏于创造,内容上又贫于想象的作品。这些作品就象氮气一样,充斥我们周围大部分空间,但是吸进去又被原样放出来。后一种作品是那种其内生言语结构已经脱离所有的社会语言,一种很纯粹的私人艺术。这种作品就象纯氧,有价值,却不能直接用于呼吸。
但是,文艺评论者这个寄生的物种并没有灭亡(不但如此,由于生存环境日益改善,他们的队伍正不断的壮大),因为还有一些介乎之前两者之间的东西供他们呼吸,以便放出些废气给喜欢那种味道的人闻。
说了这么多不过是为了说明下面所要写的评论(放的废气)即不是过度阐释,也不是毫无意义。因为有些作品本身就明显是在阐释,对这样的作品的任何评论便都是合法的了。
我要评论的是《逃狱三王》,它便是题目中的那个存在主义的后神话故事。
2
这里“后-”指得是在“前-”的语境下对“前-”的否定,或另一种可能的探讨。像后现代是反现代的,后结构是反结构的,后殖民是反殖民的一样,后英雄传说,是反“前英雄传说”的。那个英雄传说就是奥德修斯的传说。
后英雄就是埃弗瑞特(克鲁尼的角色,全名尤利西斯·埃弗瑞特·麦克吉尔,尤利西斯是奥德修斯的罗马名);后英雄的故事还是那个归乡和夺妻故事。只是科恩把其中那些被(旧)道德标榜的高尚品质重新打上了荒谬和伪善的标签。
这种玩世的态度,我们可以在科恩的全部影片中看到。如果片子里有个玩世的角色,那一定是在反衬其他被世玩的人的可悲;如果片子里一个玩世的角色都没有,那科恩就用玩世的态度调侃所有人——这样的导演,我们说他们“蔫儿坏蔫儿坏的”。
3
影片开始的部分,三个逃狱的人,碰上了一个土的,黑的,老的,瞎的巡路工人(弗里德曼饰),这个人预言了他们日后的经历,最后我们知道全部应谶了。不要以为弗里德曼总演上帝,在这里演的就又是被神化了的角色了。以《奥德修斯》名垂千古的荷马其实是个盲人民谣歌手,所以这里的老巡路工也许不过是暗指荷马,这样影片就加入了传说的色彩,之后发生的那些现代意义上的不真实的故事也就有了成为合理的可能。
出于那种在西方艺术中流行的后殖民主义心态,西方人的影片中大善的和大英雄的角色往往是个黑人(或其他有色人种),而白人成了很明确的中产阶级的代表。中产阶级是什么人?大概就是世俗的空虚的芸芸中年白领罢——我叫他们活死人。看看影片中其他两个逃犯:在一个晚上,篝火旁,埃弗瑞特问他们分了赃有什么打算,皮特说他要到西部开一餐厅,招待的都是大人物,他穿一西装装大爷,吃饭不给钱,迪摩说要把钱砸到银行贷款部经理的脸上,赎回自己的农场。好笑吗?看看他俩绝对不是开玩笑的表情(那是导演在开玩笑的表情)。我们知道那笔钱不过是埃弗瑞特给他们画的饼,描述的梅子之后,你小小的悲从中来了罢。
还有一次,他们看到一场宗教受洗的仪式(在当时社会那应该是一个异教)。皮特和迪摩跑过去,呛了满鼻子水后,他们信誓旦旦地觉得自己获赎了。这就是他们的道德感的来源,福柯说,有罪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了被上帝拯救的可能——去犯罪是因为可以被拯救。商人向佛祖求财,官员向佛祖求权——信仰是满足人们罪恶欲望的手段。善男信女们啊,伪善的男人和迷信的女人啊。
4
英雄当然不能这样。奥德修斯是与迷信和邪恶势力斗争的英雄,爱情是他的伟大动力,女人是他的强力意志。他为自己设立道德标准,奥德修斯说我就爱钱怎么着罢。当然影片里埃弗瑞特的私欲不是表现在对钱渴求上,而是一丝不苟的发型,和##牌的发油。这让我想到《发胶》。那个片子的时代背景也差不多是那段大众传媒刚刚兴起,发胶和做作的发型不加掩饰地流行的时代。英雄们终归是时代中人,流行中人,他们击不跨集体狭隘的价值观。埃弗瑞特对发油的忠贞,就是当代社会一切以消费为目标的人类生产活动背后的荒谬感。科恩在解释这种荒谬感,越荒谬就越存在——这就是题目中的存在主义在影片里的体现。
荒谬的还不只这些。奥德修斯施计夺回了依然爱着他的妻子。埃弗瑞特也施计夺回了妻子。但是妻子要的只是埃弗瑞特的制造的大泡沫。支持他克服一路上苦难的婚姻,不过是他给自己画的饼。想想,如果在荷马的故事里奥德修斯的妻子也是那样的一个势利的女人,可能后来的希腊哲学家也会发出唯女子和小人难养的感叹了。
当看到我们生活的目标,和动力原来是那么不可靠,荒谬感就产生了。越荒谬就越存在。
5
埃弗瑞特也在那荒谬中,所以他不是个玩世的人,他被世玩着。那影片里有没有玩世的人呢?有的,是两个让我觉得极嗨的角色。玩世的总能让我嗨。
尼尔森是个抢银行的人,但是他要的不是钱。钱对于人类来说不过是为了消费,然后交换快感(所以鲍德里亚把人类赚钱的劳动比作卖淫与嫖娼)。所以求财的人是荒谬的,尼尔森其实是在大声说出这样的道理。他要的就是快感,他得到了,直接地,爱谁谁地得到了。因为讨厌动物,他就举枪杀了它们。对,为什么不能杀?动物保护主义者们给我个不能那样地杀动物的理由吧——YOU F**KING 伪善的人。这种玩世的相对道德的享乐的态度,总能让我嗨,真诚地讨厌动物的人总能让我嗨。
另一个让我嗨的是那个银行里有一句台词的老太婆。“babyface 尼尔森”,她无不嘲讽的评价着劾枪实弹的劫匪(她长的像尼尔森他妈)。这就是她的存在——说自己觉得是那样的话。不是她不怕死,是她知道怕死终归是荒谬的,而做些好玩的事比较真实。这些好玩得很认真的人总能让我觉得嗨。
6
没了,没有其他玩世的角色了。有的只是活死人,和死活人。他们都是不知道自己有多荒谬的人。渴望权力的候选者是个迎合着选民品味的奴隶,权力—奴隶——荒谬。恶魔独眼巨人是个卖圣经的人——荒谬。
科恩戳穿了几千年来神话中宗教道德(宗教一样的道德/基督教的道德)的障眼法。古代的善进化成现在的善。现在没有什么是不善的了,只有各种各样的善——80后的善,无产阶级的善,捐1块钱的善,反分裂的善。
玩世的人当然没有任何教条,科恩当然也不是在说道理。但是他们可以重写《奥德修斯》,我也就可以重写他们。
对了,卖了自己灵魂的汤米原型是Robert Johnson。
2 ) O Brother, Where Are You?
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的名字是我文章的标题。结果去射手网搜索字幕的时候发现没有这个电影,仔细看了一下片名,才发现是Art Thou。
我这个人看东西不仔细,小时候考试总是漏做一篇试卷。却很喜欢对这种事情钻牛角尖。Art Thou的出现我自然不会放过。
具体是什么意思我去google了一下,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条目:
Dust thou art, and unto dust shalt thou return.
你本是尘土就该归於尘土。
虽然我最后发现Art Thou的意思其实就是和Are You差不多,只不过是前者年代比较久远罢了,但是这句帅气无敌的句子也够我做MSN签名装深沉一段时间了。
貌似扯远了,回到正题。
这部电影和科恩兄弟的其他片子一样(虽然是Ethan Coen拍的,但是我也暂且将它归为一类吧),每个人的解读都会有不同,往往分析的时候都有自己思想的影子。说来惭愧,我在看完整部电影两次之后都没有把这部电影和小时候粗阅过的奥德赛的一个边角联系起来,直到我上了豆瓣看了各位大大的评价才恍然大悟。可能是里面的歌声太过于动听,以至于将我平时爱钻研小细节的情绪都一并带走了。
如果你喜欢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你一定会爱上这部电影。
科恩兄弟在一副略微泛黄的胶片上,用3个史上最可爱的越狱者的视角,在他们旅行的路上刻画了在修建铁路的唱歌囚犯们,盲人铁路工人(可能是有寓意的吧。),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的黑人吉他手,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而每天抢劫犯案的娃娃脸Nelson,不择手段的商人强盗,以及3K党,贩卖面粉发家的州长等等。有些人出场就只一瞬,但是都有理由让人难以忘记。
仿佛就是一部美国30年代的风情画。还是有声的。
那些怀旧的老歌。由轻柔的Big Rock Candy Mountain,直到稍显凄怆的I Am A Man With Constant Sorrow,每当电影的高潮,里面的角色都倾向于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情,收起那或者顽皮的表情,或者严肃的神态,或者残酷的面庞,每个人都变得那么美好。就像我每当听到“当我离开我的故乡Kentucky,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将注定继续流浪。”的句子时,都会情不自禁的在腿上打起拍子,跟着电影中稍显邋遢的乔治克鲁尼一起哼唱。
每部科恩兄弟的电影,都仿佛在抒发着一种思绪,这种思绪是隐藏于他们的黑色幽默和正经之下的一个秘密,就像是调侃之余的哀伤,玩笑之余的落寞。Miniapolis的浓雾和那蹩脚的美国乡音,Texas的烈日和那稍显不羁的牛仔强调,Missisipi的流水和那有点旧式的英语。这些都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或许每一部科恩兄弟的电影,也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风情,一群典型淳朴的人,以及一个时代的痕迹。
3 ) To My Immortal Home
这是科恩作品中相对好懂的一部,这种简单很重要,因为它可以用来证明很多猜测
最典型的,关于科恩电影中的无序,就好像现实世界的无序,并非真的无序,也许——也许啊,只是我们没发现而已
当然那是绝对真理,在科恩的世界中,神总是存在的
《老兄》很明确地提出了神的概念,尽管借鉴了《奥德赛》的故事,但其结构却是《圣经》式的
《圣经》中有很多先知,先知会给出预言,预言都会实现,因为他们在传达神的话
《老兄》里的先知就是盲眼老黑,他所说的事情,无论是已经发生的,或者还未发生的,都准确无误
就好像算命先生,他总会先说些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这样等到他继续胡诌未来的时候,你就会乖乖付钱
当然,老黑说得是神的话,免费而正确,他说“你们在寻宝,你们的脚被铐在一起”,这是他们知道但是别人不知道的(瞎子看不到脚镣)
然后他说“你们会找到宝藏,但并非一开始想要的宝藏”,“一开始想要的宝藏”是克鲁尼为了越狱瞎编出来的,“找到的宝藏”指他们成为了摇滚明星,成为州长的brain trust(即脑白金),罪行也被赦免
然后他说“你们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旅程,看到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指途中发生的一切
记得baby face被电刑前怎么说的吗?“我会像罗马焰火筒一样一飞冲天,两万伏特的电流在我的身上追兔子,吸光了全州的电,我头冒火星,双手放电……我有十英尺高”
姚明有七尺六寸,而baby face是个小矮子。他为啥要吹牛?这样观众才知道神迹本是客观存在,却被我们主观杀死——“i once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预言的最后一句,也是最厉害的一句“你们会看到一只奶牛,出现在棉花仓库顶上。”
听起来很扯吧,这是神常用的小伎俩,因为超越了常识而升华,比如犹大王希西家,曾求神让日晷向后退十度,神做到了
然后,就在大水及时到来,四人幸免于难后,克鲁尼趴在棺材上——神让他趴棺材也是有原因的,神是最好的艺术家
克鲁尼趴在棺材上,看到了棉花仓库上的奶牛,沉思片刻,与神擦肩而过,同时说完了后半句话“not a moment too soon”——(理性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然后,他转过头,说“汤米在那儿。”这一刻,我湿了。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几乎没注意到这个片段。
这就是科恩式高潮,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过去了。如果你反应过来——即便是几天甚至几年后,那种快感也是独一无二的
《老兄》和《严肃的人》就好像雅各和约伯,神高高在上,给前者以祝福,给后者以试探,根本目的,都在于提醒自己的存在
然而,神就像暗恋别人的小男生小女生,用摩斯密码写了一封求爱信,对方却以为他有脑血栓
回过头再看《老兄》的逻辑,严密的丝丝入扣,每个人物都有明确的目的。无论他们主观动机为何,最后都是为了成全克鲁尼的好运。
小黑孩的出现,引出录歌一段,这首歌成为流行音乐榜主打,“落汤鸡(soggy bottom)”组合迅速走红,其成员却浑然不觉
后来,他们在演唱会上唱出金曲第一句“in constant sorrow”,场下掌声雷动,克鲁尼莫名其妙地看着观众,这一刻我也湿了
如果要给这一幕加评论音轨,我会这么说“孩子,你为什么疑惑!这是神在助你。”
州长竞选,看似与主线不搭,却在最后一刻爆发,老州长将“落汤鸡”当成政治工具,借着他们的人气,反击另一个竞选者,瞬间挽回劣势。否则,即便克鲁尼成为了红歌星,也逃脱不了越狱的重罪
整个这场戏,可算影片的第一波高潮,第三波就是仓库顶上的奶牛,在两场戏中间,还有赤裸裸的一大波
说得是克鲁尼回老家取戒指,发现秋千变成了绞刑台,某人带着他的恶狗恭候多时,甚至连坟都挖好了
看看科恩牛逼的对话吧,克鲁尼说“州长赦免我们,收音机都有报啊。”某人很囧地说:“俺没收音机。”
然后克鲁尼又说:“这不合法。”某人很拽地说:“the law is a human institution”——“法律是人的制度。”言外之意,俺不是人,法律算个幼儿园
不是人,又是什么~小黑孩说过他将灵魂出卖给魔鬼,换取弹吉他的才华。而那个魔鬼,是“白人,还带着条狗狗。”
于是克鲁尼跪在了地上,开始祈祷,不拉不拉,好长一段,最关键的一句是“i'm sorry i turned my back on you”——就是说“我背对着你,不认你,但是我错了。”
然后大水降临,克鲁尼逃过一劫,趴在自己的棺材上,看着仓库上的奶牛,大谈“水力发电对南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以及“迷信的时代就要过去”
宗教很酷很有聊,无聊的是人。比如科恩的表达方式,就比那些“农村圣经讲座”或者“小朋友们,你们从所罗门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要有意思多了
也比伯格曼大爷,“你看这女孩要被rape了,你咋也不管管呢?”的初级怀疑论者强多了。
《凯尔斯的秘密》中有句反复强调的台词“城墙是挡不住维京人的。”那什么可以?
信仰问题本质上不是信仰问题,而是科学问题
最后,赠送一个科学家牛顿的故事,话说他家里有个模型,是太阳和九大行星。模型有个手柄,摇动后,行星会围着太阳转。朋友看到了很喜欢,问牛顿:这是谁造的?
牛顿说:没有人。
牛——逼就是这么来的
我又湿了。
~完~
4 ) 逃犯给上帝的赞美诗
看《逃狱三王》的时候并不知道是科恩兄弟的电影,可是当第一个镜头出现,排列整齐的囚犯队伍,用深沉的嗓音唱着与上帝有关的曲子,三个被连成一串都有着神经质的脸孔的主角,滑稽的逃跑过程,以及那个虽双目失明却能看到现实和预言未来的黑人先知。突然觉得一种似成相识的感觉,立即查了一下,才发现是科恩的作品。
我对奥德赛与荷马并没什么太多了解,对希腊神话的认识也只是小时候看过的一本少儿读物的《罗马神话》。所以对于整个电影的剧情并没有基础的认识,但是从影片的开始由黑白的画面开始,随后一点一点的充满色彩,全片一直保持着看起来并不锐利,偏暖的色调,以及在结尾处随着远去的先知再次变为黑白,就能知道这不过是一个以20世纪初美国为背景的现代预言。其在开始与结尾的画面前后呼应上,一如《大地惊雷》。
宗教一如既往的是科恩兄弟电影中的主题,还记得让我看的雨里雾里的《严肃的男人》,相较犹太教的晦涩难懂,由希腊神话的基础而来的《逃狱三王》就浅显多了。处处都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宗教的影子。在河边树林偶遇参加洗礼的教徒,献给魔鬼灵魂换取吉他才能的黑人汤米,以及那个一直领导追捕他们的像魔鬼一样,也许就是魔鬼的警长,用推销圣经为幌子的独眼大丹,还有那个最后改变了三人命运的3K党私刑聚会。影片中几乎所有的重要场景都充满了宗教的意味。而对于主角艾佛瑞特的塑造,也更加明显。艾佛瑞特拒绝接受赎罪的洗礼,还嘲笑自己的两位同犯。而当在林间小屋面临即将套到脖子上的绳索的时候,他的祈祷却前所未有的虔诚,随着一场洪水拯救了他们生命,抱着本该死后躺入的棺材重获新生的同时,艾佛瑞特又将这一切归结为科学与巧合,可看着那在屋顶上的奶牛的时候,一句“not a moment too soon”却泄露了一切。影片中的人物大都十分鲜明,很符合黑色电影的传统。老谋深算的市长,没脑子的儿子,阿谀奉承的幕僚,年轻干劲十足的竞争者,这些穿插在其中,无疑丰富了这个预言的色彩。
影片的原声无疑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先不论三人组合那首红遍全州的歌曲,即使是掘墓人哼唱的歌曲也十分的优美。影片中的声效也结合的很紧密,无论是犯人敲打路基的声音,还是潺潺的流水,还有是3K党聚会上的阵阵脚步都与歌声都相得益彰。若是在加上万人迷乔治克鲁尼摸着头油,造型猥琐,还被人打得狼狈不堪的,影片还是十分值得一看的。
5 ) 乳牛站在了屋顶上
首先,是关于命运。
影片开始,那个双目失明游荡在铁路上的老头这样说:
“你们在寻找一份宝藏,你们三个被绑在一起,你们会找到宝藏,虽然不是你们要找的那笔。不过首先,你们必须经过一段漫长艰辛的路,一段充满危险的路。你们会看到,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们会看到一只……乳牛,……我不能告诉你们这段路程有多长。不要害怕遇到挫折。命运已经给了你们回报。虽然路程崎岖,虽然心力交瘁还是要继续走下去。你们就会得到帮助”
而在影片最后,三个人刚刚躲过了死亡的人飘在洪水中,乔治克鲁尼说着:“一切的封建迷信都会被废除我们会看到新的世界”。他们看到了乳牛站在屋顶上……
而结尾处,瞎眼的老人再次出现,依然摇着平板车,在铁路上渐行渐远,奥德修斯把自己的女儿穿成一串经过铁路,就像,三个人刚刚逃狱时绑在一起一样。
我们其实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决定与被决定的反复循环中。《奥德赛》原著里英勇的奥德修斯经历的重重苦难看似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实际上他的命运在他逃离巨人岛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决定。在电影里也是一样,每一次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结果其实在片头就已经给出,只是剧中人物还是要拼命地反抗,我们还是要在看的时候揪心地紧张。
如果一切都符合命运,那么反抗是可笑的,紧张更是荒谬。只是没有一个人能拿对关于命运的那一张牌。
——————————————————————————————
然后,然后是关于整个古典英雄的解构。在《奥德赛》的故事里,“神样奥德修斯”英勇无谓机智聪明,适合于一切美好的词汇,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他有一个忠贞守节的妻子,他能单枪匹马杀光家里塞得满满的求婚者。
可是这个古希腊的英雄就这样长上了乔治·克鲁尼的脸,他的妻子懂得生活比爱情更重要,他一无是处被自己的妻子说成“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被火车撞死”。这不是描写一个英雄事迹却扎扎实实是一部喜剧。
当英雄不再是英雄的时候,所谓的英雄主义和悲剧精神也可以随着瓦解了。
我一直试图在看电影的时候找《奥德赛》和电影故事的切合点。最后却发现整部电影其实是科恩兄弟的一场游戏,或者说,是一场狂欢。
表面上的奇幻色彩不时被现实幽默地打破。在皮特失踪的那一段,故意营造成三个美人鱼美妙的歌声把皮特变成了一只癞蛤蟆,我真的以为神话意向终于出现了,原来不过是警方的又一变相卧底。
以神话故事做背景,实际上还是会回到现实。这是因为——科恩兄弟要用现实来玩黑色幽默。
——————————————————————————————
嗯~不能不说的黑色幽默。把《奥德赛》这样一部辉煌的英雄史诗解构怎麽能缺得了黑色幽默~
在三个人的冒险故事之外,还有一条一直存在的副线,就是州长选举。与丹尼老爹的第一次狭路相逢是在广播台外,广播里的丹尼老爹原来是一个满身流油的胖子州长,政客的露面从一开始就揭示了政治不过是一场美化的骗局。
而最后奥德修斯完成自己英雄形象的方式不是原著中的英勇杀光敌人,而是因为自己政治立场的突然转变,他突然从一个逃犯变成了重掌大权的伯尼老爹的政治顾问,而因此打败了情敌。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在颠覆英雄主义的同时,黑色幽默地模糊而又清晰。
——————————————————————————————
撑起剧情当然少不了人物,科恩兄弟的胖子情结在这里爆发了。之前的电影里胖子总是有着各种各样奇怪的性格。《巴顿芬克》里的查理,《血迷宫》里的咆哮杀手……还有等等等等,科恩兄弟的电影里怎么能没有性格诡异的胖子。
可是在这里,胖子太多了~可能是因为本身想营造的狂欢氛围~
丹尼老爹和他的胖儿子还有两个不知所云的帮手整个就是一个胖子的等差数列。
还有始终都在笑的babyface尼尔森。
再加上捏死癞蛤蟆皮特的抢匪和可怕的狱警。
~这么多的胖子就使这部电影变成了一场狂欢,每个胖子都有点小怪癖。
不能不说这是一部成功的喜剧,他营造出了丰富的人物和从始至终没有被破坏的喜剧氛围。
总之他不是一部闹剧,总之科恩兄弟的小小天才放在里面很可爱,总之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ps 不能不说的乔治克鲁尼的头油和法网~~~~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小细节~
6 ) Where Art Thou?
数千年前,荷马笔下的希腊勇士,奥德修斯策划了木马之计从而结束了鏖战十年之久的特洛伊人神混战。不料凯旋回国之时轻率出言得罪海王波塞顿,历经苦难与折磨后终究回归故里,与妻儿团圆。
套用了一样的故事架构,同样是颠沛流离,同样是妻儿团聚,科恩兄弟用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重新诠释了这段另类的史诗奥德赛。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是多的;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7:13)
一个缓缓的长镜头,麦田高接苍穹之后映入眼帘的是摩根费里曼饰演的盲人先知,这个以奥德赛作者荷马为原型的铁道工,给了越狱出逃的三人一个锦囊预言,"you will find a fortune, though it will not be the fortune you seek. you will see a road fraught with peril, you shall see things wonderful to tell, fear not the obstacles in your path, for fate has vouchsafed your reward."
异曲同工,马太福音中有提到“要进窄门”的说法,如同亚瑟王梦寐一生的圣杯一般,所有wonderful to tell的事物都是结在悬崖峭壁上的果实,唯有成功经过死荫之地后才能寻着。所有的苦难,一切的付出终究将被定格为寻见真理的那一刻。
但看整部影片,埃弗雷德、皮特、迪摩找到了摩根所预言的fortune了吗?这当然不是指埃弗雷德自己杜撰出来的地下宝藏,我想摩根所预言的fortune,是罪的赦免,是心灵摆脱罪的钳制。
影片中有提到两处赦免,一处是皮特和迪摩在丛林深处小溪旁的受洗,另一处是丹尼老爹为了选民人气拉拢乡巴佬乐队对一行人过往刑责的免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凯撒和上帝”两边都已经被摆平,然而影片所要表达的不是这种因罪生恶最终必被特赦的普救论。
“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神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 (路16:15)
向魔鬼出卖灵魂习得一手好吉他的汤米,靠抢劫获取刺激快感的娃娃脸纳尔逊,“为主奔波”的独眼龙大丹,侍奉假神的异教徒以及所有假扮善男信女的中产阶级,还有那些口是心非的政客和幕僚,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与其说是处在经济的低潮期不如说是被搁置在了灵魂遭受流放的空白期。每个人都在寻找答案,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灵魂寻求一个可以安置的家,每个人都在渴望阴霾后阳光的再临,而在看见了一颗叫做“信仰”的救命药丸后便不由分说地囫囵吞了下去,于是各色各样的信仰“病症”发生在了这些人身上。
有些人参与信仰活动,是希望找到一条改善生活的途径,让自己感觉自己还不错,对事情也能有比较好的见解,于是他们安排一套仪式又请来牧师,以便实现以上的愿望。
正是这样伪善的面具被扯下后让不少人感喟道,信仰已沦为了人类罪恶欲望的工具,是恶人道德感的来源,没错,影片表达的正是这种信仰作用的败坏与扭曲,戳穿了数千年宗教的道德谎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信仰”只是刻在石板上的摩西戒律,教条得叫人可怕的禁欲主义,是死的。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马7:21)
“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马21:31)。
信仰不应该只是在修道院灰暗角落里被诵读的经文戒律,亦不是在死到临头时求生本能般地比划十字,它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所谓信仰的细节。然而,正如法律一样,没有绝对的执行力,它不过是一堆耸人听闻的废话,没有落实到一言一行的信仰到底不过是人类道德沦丧后替自己良知作补偿的心理暗示。不幸且不同的是,法律会有强硬的执法部门,那信仰呢?
历史之所以能作明镜可鉴,是因为我们总能透过它见证那似曾相识的一幕幕,轮番登场谢幕的无数龙套却一直在演绎着不变的剧情,不知如此的殊途同归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还是上帝在揶揄人类不断栽着同一个跟头的把戏。公元前586年的耶路撒冷城同样的内外忧患,也存在为了政权安定而不负责任的祭祀先知,轻轻忽忽地医治百姓的损伤,假借神的名义唱着平安曲,自诩义人的道德家比比皆是,举国欢腾于立国基石早已被被蛀空的城池之中。
那是一个圣经尚未完成需要藉由先知来传递上帝话语的年代,而如今,圣经作为神的话语已经完全启示给了人类,没有耶利米那样鞠躬尽瘁的流泪先知冒天下之大不违来矫正公众思维意识形态对于宗教作用的狭隘曲解。去透析圣经本身的默示然后全然地委身于此抑或是打着效法基督的口号为非作歹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遗憾的是,影片最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一秒还虔诚祷告的埃弗雷德在获救后随即又摆出了那副无神论者的轻蔑嘴脸,即便是亲身经历了所有的预言,他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不过是巧合罢了。”
片末了,预言中的奶牛站在了谷仓顶上,一切都浸泡在了洪流之中,最终的fortune到底是在哪儿?是否连带着沙石泥土一道被冲入了河底?God knows。
【B】科恩兄弟娱乐起来也是够彻底,人物成长为零,不过本来也就是图个好玩儿的东西。克鲁尼前半段表演过于浮夸。
哈哈哈哈最后剧情真是神逆转,三个哥们儿一个比一个表情帝!太喜欢了!乡巴佬合唱团回归那段真是笑死我了,歌太好听了(《美国哈兰县》里面似乎有类似旋律的民谣)。
一部将2进行到底的影片,对《奥德赛》一点儿都不了解,但科恩兄弟的改编完全是颠覆到了极致。我就全当公路喜剧片看的,人物设置都很2很疯狂,仍然有着很强的寓言色彩。歌曲都相当好听,好莱坞一线演员的唱功都如此了得,实在是佩服~
很有意思的片子,三个主角搭的很好,色调和海报都是我喜欢的类型。不得不说,科恩兄弟很有才,把奥德赛可以用这种形式诠释。另,影片的OST很棒,浓浓的乡村民谣风
追求刺激的人,没有永远的高潮,前一分钟意气风发,后一分钟郁郁寡欢。非常好听的乡村音乐。
关于推轨盲人老者的身份,有人根据奥德赛模式认为是荷马,也有人依照宗教救赎流程推定为上帝。但哥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种俗人入世行走的象征:永远在既定的轨道上,毫无预见性地盲目前行。君不见电影结尾时,连英雄主角都逃不过世俗的羁绊,坠入梦想寄托者——妻子的欲望辩证需求的陷阱中。【9↑】
科恩兄弟套用荷马史诗向乡村、布鲁斯和灵歌的致敬,对上帝和灵魂的探讨;但又犯了他们形式感过强的老毛病;罗杰·迪金斯低调而华丽的摄影深得我心,开首的黄色滤镜应用无比抓人 P.S. 这部片子的OST一定是Country粉的心头好。
科恩兄弟的作品总是如此独树一帜,荒诞间掺杂着怀旧的调调,加上那一股浓浓的乡村范,这种黑色幽默的确令人着迷。影片原声很赞,三大傻很有趣~
目前为止,科恩兄弟的作品称的上喜欢的只有这一部,音乐用的好,跟电影怀旧温情的基调很搭,三个主角也都很有意思
对《奥德赛》的解构,在这个故事中,科恩兄弟对美国历史和政治进行了隐喻式的探讨,追寻着美国民主政治、宗教以及民众心态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历史性变迁,在这一点上,影片可以被称为一部史诗而当之无愧。把自己灵魂卖给魔鬼的黑人兄弟原型是罗伯特•约翰逊。科恩兄弟总是在他们的电影里恶搞克鲁尼。
挺逗的,有卡通风格,这部电影让我喜欢上了美国乡村音乐!有时候 George Clooney给我一种很像发哥的感觉,都喜欢大奔头,都很帅,很偶男人味的。尤其是都去表演一个偏调皮的角色的时候最像,很有喜感
好玩、怀旧、可爱
科恩兄弟最为温柔的一部电影,一头尖牙外露却哼着Country Blues的狮子。乔治克鲁尼三十年代的扮相还有些神似克拉克盖博。在Crossroad遇见Robert Johnson时蓝调乐迷必定会拍手叫好。三K党一场火光夜戏就像马克吐温和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画面瞬间合体,真正的Dear Old Southland。
原声大赞,比较搞
荒诞得让我很喜欢,配乐也好听。
处处奇观、处处奇迹,非常好看。歌太好听了。这次逃跑的旅程算得上现代奥德赛,最开始铁轨上的盲老头是预言家呀,在前电力时代描绘最后的神迹。
科恩兄弟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喜剧方式去解构《奥德赛》,甚至没有合适的喜剧演员,相比之下《大话西游》(有周星驰的)这方面就做得不错。喜剧中为让观众思考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如果不利用间离效果(该片中的牛等),效果会差很多。很久以前读过《奥德赛》等其古希腊和中世纪诗歌,具体内容全忘了,但那种与生命与未来与“上帝”(我尝试去理解的)的强烈连接,还是能感受到的。走马观花的解构,更像是现代中产阶级心灵上的坐井观天。
科恩兄弟半戏谑地宣称[逃狱三王]改编自<奥德赛>,而当年的影评人宣称不明白这场漫游目的为何,太遗憾了,因为它本来就不应有目的。荒诞是新时代喜剧的核心,更是科恩兄弟世界观的基石,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影片能否把这种荒诞传达出来。最终结果让人不能够再满意,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那些富有个性的音乐
科恩兄弟写的诗
太搞了的科恩兄弟,乡巴佬组合,男人的痛,大胡子组合,影院里的那幕低声细语。真的是让人从头笑到尾,当然不止这些,还有这片子极富西部风格的色调和迪金斯的摄影。原声也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