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上海处于'孤岛'时期。上海职业妇女俱乐部在大陆电台举办广播,为筹募难民寒衣的义卖进行宣传。这次义卖是我地下党领导的,义卖的部分收入也将秘密捐给新四军制寒衣。这次活动得到上海各阶层爱国人士的广泛支持和响应。地下党员华素英是上海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她得到中学时代同学、新沪公司郭经理的帮助,借得了义卖场地。汪伪76号特务机关的特务企图摸清义卖的性质而进行破坏,不久,向新沪公司投掷炸弹,迫使郭经理不敢再借场子。此时,女大律师杜金光彩却主动要帮助解决场地,并提出要当义卖的法律顾问,参与义卖款项的支配。华素英识破了杜的阴谋,当场巧妙地回绝了杜金光彩。由于76号特务的破坏,华素英尽管到处奔波,还是借不到场子,最后决定把俱乐部办公室作为义卖会场。义卖会刚一开始,就遭到特务破坏,租界当局以'义卖破坏社会秩序' 为由加以禁止。这时,与华素英相依为命的老母因病去世。华正准备为母亲料理后事时,巡捕房却故意刁难,一定要华素英亲自去交涉有关义卖的事。华素英只得将母亲后事托交未婚夫闻元乔办理,闻责怪华'不讲母女之情'。华素英决然前往巡捕房。交涉结果,同意义卖恢复活动。特务机关李局长得知义卖恢复,大为恼火,命令部下绑架华素英。这一消息被华素英过去的邻居倪岫云偶然听到,她冒着生命危险急忙报告给华的战友管彤,敌人的阴谋又告失败。为了华的安全,组织决定让她到新四军去工作。行前,华素英与闻元乔道别,并动员他一起去。闻没有接受华的建议,一对情人怏怏而别。动身之日,职业妇女俱乐部的姐妹们为华送行,但由于内奸邬珍的告密,华素英遭到敌人的暗害。闻元乔在华素英的斗争精神鼓舞下,毅然地踏上了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
因为《柳暗花明》认识了陈大姝这位大青衣出身、不那么火(也许只是我没听说)的御姐美女演员,跟踪追到了这部很有渊源的影片《七月流火》。这是于伶大剧作家六十年代就写就的话剧大作,以自己1930-40年代和前妻王季愚在上海孤岛租界区生活经历中的同事茅丽瑛烈士为原型进行的创作,演出大受欢迎,随后就有机构想要改编成电影,迟到1978年后才得以投拍,并于1979年上映。因为了解到这个过程,昨天专门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订购了旧版的《于伶剧作集》准备读读剧本;今天记录下一些观影后的新鲜感受予以备忘。
《七月流火》的片名起的真好,既有古意、又很抒情、又指代影片内容和主题。《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本片取其中四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意思是说: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没有衣服,如何过完这一年?揭示了本片中主要人物华素英等进步女性们排除万难、英勇地为新四军战士筹集善款购买棉衣的故事主题。
于伶是大剧作家,本片话剧基础好决定了故事好,为影片和人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记得谢飞导演的演讲文字里提到过选取好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是拍好电影的一个重要路径,值得如今很多影视剧学习——香港那样边拍边编的搞法太特殊极端了,中国所谓的近几代电影人从来就没好好讲过几个故事的——《七月流火》固然是那个时代(从六十年代的话剧到七八十年代的电影)跨越三十年的社会生态的产物,但是这个故事里非常厉害的地方就是将革命情绪和母女亲情、男女爱情的交织进行了深入的演绎,因此丰富了人物的立体形象、挖掘了人性的多样性,增加了影片的厚度,实际上也更体现讴歌了原本的女星革命者的英勇和伟大和可信度。
陈大姝主演的华素英是在教会贵族女学校当校工的老妈子的女儿,抗战爆发后,她离开海关职位,到抗日前线做了救亡宣传工作回来,投入到组织为难民募捐、新四军捐募寒衣的活动中。开始没觉得她那么革命,感觉就是一个进步女性;几场戏包括照顾母亲时常念及、与李志與饰演的闻元乔医生男友般配默契;毕竟组织义卖带有很强的社会角色属性而非其他,载体又是“职业妇女俱乐部”这样一个NGO组织。及至后来一步步在几天之内经历失母、别夫乃至牺牲,在看似寻常的人生羁绊中一步步竟然走到尽头,令人怜惜、心疼、扼腕墓道、痛定思痛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陈大姝的大青衣气质在本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端庄秀美、御姐风范、落落大方、举止得体、细致体贴、果敢决策、勇于担当。深沉的人情美和革命的情操美相融合,是她性格上闪发的人格特征和魅力所在。有几场戏特别精彩:与母亲一起接待龚雪饰演的舞女母子住宿、巡捕房交涉英国帮办、临别与闻元乔医生深情倾诉约定来年婚约等,场景、服饰、人物、对话、音乐等非常到位。尤其与闻医生的对手戏,一块怀表贯穿前后的情感波动,青衣大姐大和儒雅医生大叔的大上海都市熟男熟女的一言一行尽在不言中。陈大姝在本剧中的旗袍形象,在风范气质上、不输于类似男女顾盼题材的《花样年华》张曼玉,在情操境界上、不输于类似上海敌占区题材的《色戒》汤唯(当然绝不是贬低这个角色,毕竟那个人物太特殊了);以今天心目中对旧上海的影像记忆,真是革新占领了本人以往的周旋、《日出》陈白露等印象。
其他角色也是多姿多彩相得益彰,一起演绎了旧上海那种荣华繁杂混合的特殊氛围下的众生画面。李志與闻医生留学海外、外科大夫专业人士,文质彬彬、儒雅谦和、绅士风度、用情专一,最后受陈大姝牺牲刺激感染投入解放事业;龚雪饰演的舞女在日军轰炸中失去父母家人,与儿子相依为命,为谋生从事这一职业,是一个刻划着时代印记、从历史真实中走出来、具有独特命运的人,龚雪的美貌婉秀在片中得到重点刻画不愧为网红大咖惊为天仙!然而其对角色的把握是分寸极好的~~王苏娅出演的杜金光彩美女大律师,气场十足!其他妇女联合会的众姐妹也是性格迥异、着墨不多但都形象鲜明,构成了旧上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些角色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散发着浓郁的老上海滩的经典气息~~
这也得益于本片在场所、布景、服化道等方面非同一般的精细和考究。影片几乎是上海历史经典建筑的一个专业秀,以南京路为中心,展示了英租界城市空间和建筑内部地道的欧中结合的风貌。七重天大厦、新沪百货公司、大世界舞厅等标志性建筑多次出现,营造了整部影片的空间场所感。内部环境随着不同的情节场景变换,非常地道精致富于当时的特征,与人物的表演高度吻合;其中有场赌场的情节,王苏娅女扮男装西服套装和龚雪一起出现,配合上拥挤在轮盘前的各色赌徒,像极了时常在港片中看到的赌场景象,据说反映的是当时位于沪西的赌窟区状况~~整片下来,大上海东方巴黎租界孤岛下的芸芸众生,观之真有身临其境的穿越之感~~
专门在此再次提一下大上海当初的都市化水准。国际化,陈大姝在教会学校长大,一口地道的英语(片中的配音也很地道,和之前看过的几部读英语的效果完全不可比;比如《庐山恋》里经典的树林晨读,哈哈),与巡捕房里洋帮办你来我往,又是那种港片里的中英人物对手的感觉(在1979年能拍出这样的效果真是厉害了);社会管制,陈大姝最后谈判能成功,得益于难民游行抗议、媒体要报道,巡捕房担心舆论,可见当时工部局长期治理租界区,还是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联合会的募捐方式,以电话为主进行认捐,让我又想起98年大水时香港的电话热线展示,原来大上海几十年前就是这么搞的啊~~龚雪舞厅里歌女唱的英文歌相当有味了,标准的四十年代好莱坞口音旋律配器风味~~
综合地说,本片虽然限于历史背景在情节上略有生硬,但复合化的人物设定、优秀的出演、紧凑有致的叙事节奏、精致的服化道、油画般质感、优美的配乐等,为观众奉献了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兼具革命精神和人性价值的经典影片,值得我们认真观影和收藏。
场景道具看起来都很精致,表演太僵硬。。。现在看到这种题材都头大。
要看没有被修饰过的历史,抗日战争期间又有多少进步青年被国民党杀害呢!中国的进步青年才救亡救国的主力军。女性的刻画和塑造很好,枪戏失真
那个时期的人至少知道自己要什么
龚雪配角,陈大姝主角。
7分。为新四军募捐
老电影,真的太好看了!华素英,大气,端庄,漂亮,可惜龚雪的戏份太少了!80年代的电影真的很不错!
在上海实习时看的
上海滩抗日女性群像。一看就拍于八十年代,演员们的感觉也特别八十年代,相貌端庄,气质正统,除了服装打扮,没啥民国味。
那个时期的人至少知道自己要什么,至少都是良心制作!又总有人作对,搞得现在面目全非!
七月流火,哥哥推荐,女性形象的崛起。故事类似徐訏《鬼恋》略写的部分。龚雪很美,插曲《栀子花开六瓣头》很好:栀子花开六瓣头,情哥约我黄昏后。日长遥遥难得过哎。恨不得,恨不得,双手扳下那,扳下那,毒日头。 片头说吴莺音女史演唱,可是《栀子花开六瓣头》的演唱者是鞠秀芳,吴女史的声音好像出现在舞厅那一段。
超高清修复,好美啊
好坏参半。职业女性能够做可以做的精神气质是值得夸奖的,其中医生质疑华素英为了自己的理想信仰连亲情爱情都不顾的话题也是很有想法的。人物比较单一,从表演的投射就可以看出来,太公式化了。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职业妇女俱乐部,募捐抗战谍战篇,女角个个美姿美仪,表演太过拿腔做样。一抹意外的迷影亮色来自:战火青春的王苏娅与羊城暗哨的梁明,来了个正反易位。
女性意识片。虽因时代的局限带点高大全的味道。但叶明镜头下的旧上海是那么美,服装道具人设都好看。有旧而迷人的情怀。
新四军地下党勇斗上海滩殖民者、小流氓,还有老克勒们,虽然牺牲了,但是为新四军输送了一个好医生……在八十年代初的上海拍三十年代末的戏,也是需要做一些特效的……
https://img3.doubanio.com/view/status/raw/public/3ee77edf96e6123.jpg 就为看她
民国女性群像(包括主要反派也是),在国事面前,家事情事均无大事。
#小时候看过# 比较差
看到目前为止的龚雪电影里造型最美最亮眼的一部,此时的表演方式还处于十分刻意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