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余男 饰)与丈夫钟桥北(南宫珉 饰)是一对年轻的成功人士,某夜家中发生抢劫,身为丈夫的钟桥北没能保护妻子,从此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首先电影名字和内容完全就是蹭流量,此片除余男和王千源演技可圈可点,并无其它内涵存在,总体感觉,余男就是一个典型妇女产前抑郁症而且属于中度,王千源扮演警察角色,现实中,一个警察用工作时间去陪闺蜜需要多大勇气……片中王千源角色实为一个心理医生。往往这种心理疾病的女性会怀疑身边一切对他好的人都有企图,只有她认为可信的人才值得倾诉,这也是当今为何有那么多,不为财 ,不为色而出轨的人。有一种界限是不能逾越的。仅管冷淡为人,也不要热乎送情。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假装很痛苦,我们因为自私而表现出痛苦的样子,这样能让自己变得舒服一些。自私者摆脱痛苦的方式是逃离,无私者则会选择放弃生命。
两个成功人士,看似光鲜的生活和爱情在一次蹩脚的入室抢劫的影响下渐渐分崩离析。表面上,芥子一直无法释怀桥北的不勇敢,始终在刨根问题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婚姻。甚至连谢高的英勇都可以归罪于她。事实并非如此。
故事起始于芥子回家省亲。在后面的对话中,可以得知小姨子桥南来很多次做头发都没碰到她,并且不知道芥子回家,说明芥子回家的时间并不短,而且芥子和桥北表面的恩爱并非一帆平静。桥北忙于工作,不免疏于照顾芥子,芥子即使心存芥蒂,但是仍认为桥北对自己的爱,也就使芥子将自己小小的怀疑埋藏在心中,没有和任何人说,哪怕是自己的父母。
在抢劫中,芥子看到了桥北对她的爱是自私的,是有条件的,是无法经历考验的。桥北让芥子替自己找银行卡,回答密码,承受抢劫者的猥亵。这使她对自己的爱情绝望,对婚姻绝望。于是她用冷暴力来对待桥北,新保姆成了她报复桥北的工具,无视保姆摔掉贵重的杯子,更无视保姆在更贵重的沙发上打上丑陋的补丁。桥北对这样的冷暴力回应地也是得心应手,从彻夜不归,到将自己所有愤怒发泄到保姆身上,发泄到下属身上。桥北是个成功者,芥子也是。成功者更加看重自己的口碑,所以他俩始终没有撕破脸,即使芥子私自打掉了孩子,而且试图用谎言欺骗桥北而被当面拆穿时,桥北也只是对着下属大发雷霆而已。婚姻,是桥北和芥子这样的成功者维持自身形象的沙漠。即使他们知道那块石头下面是什么,他们也会不断地翻看那块石头,哪怕每次都会晕倒,但是这能让他们确认自己仍在沙漠中,自己仍维持着自己的形象。
谢高是个无私者。火车上的妥协让他真正处于警察职责的荒漠中,那块名为责任的石头一次次地敲打着他的灵魂,他只好设法逃离这沙漠。至少他认为自己应该逃离。无私者的责任不会因自己所穿的衣服或是上班的时间而褪去,所以谢高一生都无法逃离自己灵魂的沙漠,唯一的方法就是死亡。谢高从芥子身上看到了一种绝望,一种想要逃离却没有勇气离开的绝望,为此,无私者再次站出来,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信仰。谢高的死亡是必然的,即使不是因公殉职这种生命上的死亡,也会是余生做一个小警察,一生萎靡下去这种精神上的死亡。列车上众人的愤怒早已将他推向悬崖,他只是在悬崖边徘徊着,犹豫要不要迈出这一步。无助的芥子给了谢高前所未有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过去。过去,他用自私的行为扭曲了自己无私的理想,如今,他用无私的行为来证明自己无私的理想。芥子实际上给了谢高生命的意义。谢高的一生早已在当年的列车上结束。
这个社会就是自私者消费无私者热情和生命的过程。无私者用自己的牺牲来向自私者证明理想的存在。自私者用自己的信条考验着无私者的信仰。
电影《夜色撩人》改编自须一瓜的小说《淡绿色的月亮》。影迷对电影还是抱有一定期待的,因为之前曹保平备受好评的电影《烈日灼心》也是改编自须一瓜的犯罪心理题材小说。《夜色撩人》有余男、王千源等优质演员加持,是否能够达到甚至超越《烈日灼心》的高度呢?
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是华语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做法。一方面,优质的原创电影剧本太少了,导演们只能从小说里找题材;另一方面,华语电影有改编小说的传统且也走出不少优质导演,贡献出不少杰作。像第五代导演里的张艺谋、陈凯歌,让他们声名鹊起的电影作品都是依托于优质的小说文本,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之于莫言小说《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之于苏童小说《妻妾成群》,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之于李碧华小说《霸王别姬》。
但将小说改编成电影,从来就是个技术活。原因很简单,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艺类型,一种诉诸于充满想象和意味的文字,一种诉诸于直观的声像符号;一种内容密度很大、叙事手法多、枝蔓更多,一种诉诸于直观的视觉效果并受限于时长,叙事上必须删繁就简。在改编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两个走向:一个是能够提取出小说原著中最精华的部分,并且将其影像化,甚至利用影像特有的优势获得文字难以直接达到的效果,小说与电影相得益彰;另一个走向则是改编不得要领,糟蹋了小说原著。差别就在于,电影是否能够捕捉住小说的精华,予以还原甚至进一步发扬。
因此,一流的小说并不必然催生出一流的电影,就像苏童的《米》算得上一流的小说,但改编自《米》的《大鸿米店》却是三流作品,王安忆的《长恨歌》是一流小说,但关锦鹏改编版的《长恨歌》顶多是二流。反之,二流的小说也并不意味着电影是二流的,像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马里奥·普佐的《教父》都不算最一流的小说,但在此基础上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教父》系列却成了影史经典。最普遍的一种情况是,三流小说改编后成为三流电影,这方面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比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从小说到电影,比如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到《摆渡人》,比如英国作家EL·詹姆丝的小说《五十度灰》到电影《五十度灰》。
那么,从须一瓜的小说《淡绿色的月亮》到电影《夜色撩人》,又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小说家须一瓜的另一个身份是从事法制报道的记者,因此她的许多小说题材也是从法制角度入手,通过一个犯罪故事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太阳黑子》《淡绿色的月亮》都是如此。犯罪、悬疑、破案、法制,这些是犯罪类型小说的关键词,因此须一瓜的小说有类型小说的特征,通俗好看;但她又没有一路往通俗方向走,她总在某些好看的时刻停顿下来,关注当事人的内心,关注他们内心的纠结、挣扎或救赎。就比如《太阳黑子》,她从一起凶杀案入手,探讨的是人对于罪恶的自我救赎;而在《淡绿色的月亮》中,她从一起入室抢劫案入手——一个丈夫面对歹徒时的懦弱,让妻子对他们的婚姻产生了动摇,平静如水的生活被撕开了口子。须一瓜是近年来非常突出的小说家,但《淡绿色的月亮》并不属于她最优秀的作品行列,原因就在于,这部小说在通俗性和文学性之间失衡了,小说通俗性、猎奇性有余,但对于人心波动的刻画因过于刻意而显得合理性不足,人物为纠结而纠结。
《夜色撩人》延续了小说通俗性、猎奇性的缺点,并不断往这个方向下滑。电影无论是台词、镜头,都充斥着一股浓浓的网络大电影气息,太过粗糙,没有任何讲究和美感;至于最关键的情节,电影擅自给小说添加了一个狗血的结尾,透露出浓浓的电视八点档气息。与此同时,电影又无法扬长避短,没有对人物的内心进行更深入地挖掘,以及更具说服力地呈现和表达,余男饰演的女主人惊惶矛盾的情绪很难赢得观众认同,她成功地扮演了一个纠结的女性,但她仅仅是一个人,而不是像《烈日灼心》中的邓超三兄弟那样,成为了救赎的某种化身。
总而言之,《淡绿色的月亮》本就是一部格局不大的二流末小说,而很遗憾,据此改编的《夜色撩人》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三流末电影。这么多年来,将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潮流从未断绝,但成功者寥寥。这一再验证了:改编是项技术活,如果连小说都没读透、搞不清小说的优缺点就贸然改编,结局很可能就是失败。
——首发上海观察——
《夜色撩人》,由第五代导演夏钢执导,改编自须一瓜的小说《淡绿色的月亮》。这部电影由余男、南宫珉、王千源主演,影片全程感觉像是推理剧,充满了悬疑色彩,但是,实际上是全面围绕余男扮演的女主角芥子的心理展开的一部家庭伦理片。
影片中,王千源扮演的警察讲了一个故事,即:沙漠里有一只猴子,将一块大石头搬起后发现下面有一条毒蛇,当场吓晕了过去,醒来后受一种古怪心理的影响,一次次去搬起石头看毒蛇,一次次被吓晕。这个猴子的故事说的是一种不顾后果的固执的心理,以及因此而导致的恶性循环的结果。而这部电影也是紧紧围绕这样一个心理导致的情节展开。影片开始后,美发店老板芥子和公司高管桥北夫妻俩在家里经历了一起入室抢劫案。遭遇抢劫时,丈夫桥北虽然身高体壮,但面对一个腿瘸和一个个头不高的两名劫匪时,不但没有反抗,还束手就擒,交出钱财,让妻子芥子交出银行卡,顺从地告知匪徒密码。芥子对丈夫的反应非常不满,充满疑问,并开始追查整个过程,而夫妻两的感情也在此过程中走向破裂。
影片全程围绕妻子芥子的心理活动来进行叙事。电影的场面设置、演员表演、镜像调度、情节转换等都紧密结合主角芥子的心理变化,尤其是余男的忧郁的眼神、冷峻的面部表情、迟疑的举止,多次出现的月夜场景,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主角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这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也是本片的主旋律。这也充分展示了第五代导演夏钢的刻画都市男女心理活动的精湛技艺。
整体来说,这是一部导演花费不少心血、也有不少想法的电影,但不能算是特别出色。豆瓣上给这部影片评分为4.6分,个人认为偏低,但是也不能超过6.5分。影片中有一些上面提到的出彩的地方,但是个人认为也有不少缺憾。一是演员的表演上存在一些瑕疵。余男的心理活动独霸全片,犹豫的表演也有些超限度;韩国演员南宫珉面部的表情始终暖笑,还有口型,都与情节有不少反差。二是主题鲜明却展开不够,或者阐述的不到位。影片关注的主题和鲁本·奥斯特伦德自编自导的《游客》类似,但是在主题的进一步展开和叙述上,相比《游客》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影片引入不少商业元素,如SM的软色情(让人联想到《五十度灰》),王千源扮演的警察所驾驶车辆的特写,这些似乎与影片艺术叙事的路径不太协调。
总之,这是一部突出心理叙事的家庭伦理片,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但是缺憾实在也不少。
一、杂谈
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长成图书馆的样子。那么他一定没想过,影院竟可以是通往图书馆的一条道路,而实际上从梦露影城内部横穿,就真的可以到达纸的时代。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可以和作家同看一部电影,看完,可以在书吧和一群人围着作家交流自己的观影心得,难忘的回忆。我看电影不太懂得去分析电影的艺术,我比较感性,对我来说有“得”,能够唤起我的思考就是好电影,我也无所谓作家的造诣如何,对我来说每个能言说点东西的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带给你任何思考,那么“好”也就毫无意义。
二、观影前后心得。
观影前我一无所知,没有看过须一瓜老师的《淡绿色的月亮》,甚至恕我孤陋寡闻,我都没听说过厦门晚报的这位女作家。但当看到纸的时代推出观影分享会的时候,从海报上我看到了《夜色撩人》的原作名——《淡绿色的月亮》,想起了村上春树的1Q84——青豆和天吾的世界中那另一轮不同于正常世界的月亮。我在想是否在小说中月亮也在变化,月亮也会阴晴圆缺?是否也在暗示着剧情的发展。没有去百度提前了解作家和书,我是一个裸考的观众。
1、关于入室抢劫。
电影开头让我很不舒服。劫匪进入家中的片段,——芥子和桥北被绑在沙发上,一度让我怀疑南宫珉演技有问题、甚至是电影有问题——太过于平静了,不像抢劫,倒像是一场事先策划好的蹩脚的剧本。演员们平静得我都不相信他们会是夫妻。——后来明白过来的时候,我想这种“陌生化”的手段也许正是导演想提示我们的,想要引导我们去思考的。
开头解不开的疑团让我一次次问自己,芥子为何会对这件事芥蒂如此之深?
其实作为一种合理的保护策略,桥北的选择并没有错,甚至很机智很理性。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难道非得上去和劫匪拼个你死我活?芥子想必也不愿看到。
观影完毕时,我明白过来,这个芥蒂源于一种爱的缺失。
在我看来,女性的知觉是感性的、细腻的。在一段恋爱关系中,我在乎的是你对我的态度。
为什么桥北在窃匪入侵的全程让我感到那么不适?后来我想通了,他的反应、举止,不像是人夫应有的样子。
如果我是芥子,我希望我能看到我的丈夫在我面对劫匪的调情的时候,会发怒、会失控,甚至痛哭流涕,会拿起高尔夫球棍狠狠向歹徒抡去,不要理性,没空权衡,要真情的流露。
真情流露是什么感觉?是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是高自尊的黛玉初会宝玉也会失控、也会袒露自己的真性情而惹来摔玉风波。
可是电影里一切都太平静了,平静得我一度怀疑桥北和歹徒司机一伙的,这种“怪”戏,一直到我明白芥子的芥蒂时我才真正理解。
男女的相处何尝不是如此。我有病痛,你的关心并不会减少我的苦,但你不关心不在意不知道对我来说便是莫大的折磨。人与人的温度不正是靠情绪来传达,才能互通悲欢,嗅出空气的味道,眉目不自觉与我相同,便是感同身受了。面对我的快乐你能抱之以微笑,面对我的悲伤你能抱之以戚戚。足矣。
做没做好是一回事,做没做对是另一回事。桥北做得很对,但就是达不到芥子心里那个“好”。
男女恋爱也不过如此。有些事不是你改了就对了,而是做错了就没有回天之力。N次没记住对方的生日——对不起,我下次记住。感情不能量化,感情没有机会下次再补,一次就够够的了。
2、读不懂桥北。
作为一个女性,我看不懂桥北的心。我怀疑过他出轨,想过他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但最终貌似都不是这样。我始终像雾里看花般,没有读懂桥北对芥子到底有没有爱,有的话究竟又有多深?也许是南宫珉没演好,也许小说中才有答案。
为什么他口口声声说自己不记得密码,连老婆的生日都是在健身房中偶然看到日历才想起?而却记得自己不知何时从法国买回的杯子,记得它成套的搭配,记得沙发的贵重?——在我看来,他分明是想把一切推给芥子,与其说他似乎懦弱无能,倒不如说他根本不爱芥子吧。
但是他又对芥子似乎无微不至,接站、买礼物各种细节,我都不信他对芥子没有感情。
可是为何他抢劫过程始终能保持那么冷静、淡漠,更像是心死了,没有了灵魂一般。
除了在芥子拿掉孩子后,他留下过眼泪——动过在我看来的真情,最有说服力的表情。
对我而言,他对芥子的感受,我始终像雾里看花,琢磨不透。
3、两个坎。
电影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两个坎。
一个是芥子的,一个是谢高的。
谢高与芥子是蓝颜知己。但我觉得谢高并没有真正懂芥子的心。
他说她对过去耿耿于怀是自虐,是自己一次又一次掀开大石块去寻找过去的痛。在我看来,更像伤口刚结了痂,一次次被自己揭开,这样的触目惊心、这样的鲜血淋淋。
但我觉得谢高错了,芥子不同于他。
谢高的坎是社会道德的绑架,是社会对谢高的不宽容、不理解一手造就的。警察并非一定要以祭出自己生命的方式去搏斗,智斗不好吗?退一步再去追查,保全无价的性命不好吗?这个坎这个结需要社会的宽容理解谢高才能战胜自己的心魔。
有人说电影片尾是英雄式结尾,烂尾了。听观影团的其他读者说,这是导演自己加上去的。且不说这么做好不好,在我看来这并非英雄式结尾。这样的结尾是社会舆论的绑架,是被压倒在地、万劫不复之后谢高对自己人生非自觉的选择,他不是英雄,他是被英雄了,他满足了多数人心中的英雄梦,但他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他死了,但灵魂依旧没有释然,谢高才是那个反复翻起石块,却不懂得推翻石块的人——活生生的悲剧。
芥子的坎却是真正该反复掀开的大石块,甚至当力度足够时,推翻、出走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当一个男人不爱你,当你感觉不到爱的时候,又何苦埋藏一切,将就自己呢?掀开痂可能会鲜血淋淋,慢慢地、缓缓地撕开可能就能一步步见到最初的伤口,放弃这个烂痂,果断抛弃,一切重新开始,又有何不好。
摸不清爱还在吗,又何必藏着伤口不放。
谢高真的不懂芥子。芥子最终是释然了,看清了一切。可是谢高永远地走不出来了。
按弗洛伊德心理学来说,谢高的坎是大我,是涉及社会舆论的坎,活出自己谓之迈过这个坎。芥子的坎是小我,是相当私密的、相当自我的坎,不能逃避,唯有正视,否则问题终有一天会如山洪爆发般奔涌而来。
4、关于红绳
红绳隐喻着两人的感情的发展。
一开始从表面的甜蜜到最后芥子亲手一节一节剪断红绳,表达着感情由完整走向破裂的过程。
最后芥子也尝试过修复,再次购买红绳,却失败了。
正如须一瓜老师自己所说,她一直想在小说中传达两性间和谐的性爱。红绳的暗示性可能也在于此。
5、关于电影与小说。
须一瓜老师说,夏钢买走她的小说以后,又来了一位台湾导演,确实,如果台湾拍出来的感觉会不会更像小说名字听起来素实点、清新点?也许是另一种风格。
小说心理戏很多,须一瓜老师说:从头到尾我都在看他们的野心和追求。这是一部不那么功利的电影。
准备拜读一下这本《淡绿色的月亮》了。
ps:
告别影坛十余年的夏钢怎么堕落成这样了,看完有一种想日了第五代导演的冲动。演员剧本台词叙事摄影都平庸得如同业余水准,也许观众都能get导演想说明的主题,可是在呈现上简直是捉急,完全缺乏说服力的剧情发展,韩国演员音画不同步加全程面瘫的尴尬演技,最可悲的是浪费了王千源这样的演员!
被王千源佘男的组合骗进电影院的同志们让我看见你们的双手!
编剧、导演、剪辑都是这个片子的问题所在。南宫珉从怪异的口型到表演都跟两大主演显得格格不入,并使人很容易误认为男主跟抢匪是一火的;另外这样的中产家庭,一套皮沙发要好几万,怎么被抢匪抢走了三张银行卡,总共才三万块钱,这是搞笑吗?可惜了余男,可惜了王千源,可惜了我对国产片的一腔热血。
节奏不对,而且总感觉本来可以拍得更好一些。PS:突然觉得余男老了会很像斯琴高娃。
0.4 现在动画片口型都对的上了,你一个现代戏干嘛呢?糟心的配乐,尴尬的镜头调度,全场离线的表演,诡异磨叽的节奏,一个三分钟能讲完的小故事闪回一万遍,估计要做电视剧他都能拍50集。导演啊,您就用这样的作品改变观众世界观、人生观吗?Ps:他们家前保姆是李雪莲,后来的是承包玻璃杯的。
论一个棒子怎么毁掉一部戏……
复出的夏钢已经完全找不着北了,剧本、主题、调度、对白、表演全都莫名其妙,最莫名其妙的是找个全无中国味的韩国演员演男主
同为须一瓜小说改编的影片,本片并不像《烈日灼心》那样,呈现出一个悬念迭起的犯罪世界,而是通过一起简单的入室抢劫案引发出一连串关于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反思。也许很多人觉得本片太沉闷了,一个简单的事件被翻来覆去的重现,但这也正是本片的精彩之处,需要你在观影之后静下心来思考才能体会。
感觉真的挺不错的,演员们真的演的很好,很喜欢这种剧情的电影
余男天生有种性感,王千源演戏明显小菜一碟,韩国演员在这俩面前显得很弱。但这戏不好不怪演员,夏钢导演是个好导演,但可能电影市场和观众口味翻天覆地的变化已超出了导演想象。选题不错,但呈现手法太陈旧了,挖掘深度也不够,看得人兴趣缺缺……
被主演吸引去的,结果让我失望了
酷爱SM的夫妇错请保姆引狼入室引来连串猜疑事件....为啥找个演技爆烂的韩国人演桥北?完全带不出感觉好嘛!搞得像是SM玩脱了无力反抗被抢劫似的...余男专业丧脸二十年。也证明好演员像王千源需要好导演好本子才发挥得出来,这片子基本毁在导演手里了,浓浓网大feel。3.5/10
两星半。挺好个题材被那位渣演技和弱编剧烂节奏弄成这样………我这个万年排雷小能手居然第一次在电影院看了这么一个残次品…全片被王千源演技拯救。还不是怪王千源!!!!!!哼!王千源你再这样我脱粉了[微笑]靴靴
余男,素颜,个人专场,猜来猜去,缺乏安全感。王千源,马脸,小眼,宽肩,使命加身,逃也逃不出怪圈。夜色撩人,徒有英雄梦。欲加之罪,又何患无辞。
须一瓜的小说原著就很差,改编后就更差了,拖沓冗长平庸无聊
好无聊哦
夏钢老师这部电影就是想说:双鱼座的日常作。
电影不怕烂,最怕烂都烂不出特色,这就是传说中的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五十度绿。
是否该挺身对抗暴力的道德困境和劫后创伤,话题性蛮好的。无奈在极端政治正确的男女关系设定上,还要像九流八点档肥皂剧一般叙事,各种噱头都来蹭一蹭,啥都没讲好。不过嘛,一边捆绑play一边蒙太奇大沙漠实在够恶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