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看懂了“青春”,没看懂“烈火”
《烈火青春》被张国荣自己形容为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也为他获得了金像奖的第一个“最佳男主角”提名。以我粗浅的认识,张国荣的Louis的确是要比汤镇业的阿邦拿捏的好得多。这部电影我看懂了“青春”,没看懂“烈火”。作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香港青春片发展的至高点,我想谭家明导演在电影里想表达的主题,应是正如Leslie唱的主题曲一样吧,----《流浪》。不然电影的英文名也不会叫《Nomad》了吧。
看电影之后才知道原来女主居然是以艳情片而出名的夏文汐,以前只记得有叶童而已。说到这里想起了,此片上映一天就被布政司勒令停映,不知道我现在看的版本是删减不,我想应该也不是了,毕竟电车那段基本保留了嘛。
在电影里难免会发现王家卫电影的影子(其实这样说不对),因为王墨镜是谭家明的徒弟,真是有什么样的师父就有什么样的徒弟。对于这个结局我是没有看懂,过两年后再来看看,希望到时候我能懂。其实电影里有好几处不是很明白,看自主意识强烈的导演的作品,有一句话我是很认同的,“有一千个人看电影,就有一千个王家卫”。我认为这才是王家卫电影、谭家明电影的成功之处。有人说的好,看王家卫的电影,你如果是想看故事,那你一定会失望,他的电影只有情愫,情致。故事看一遍,看两遍,会厌,那份情愫却是值得再三回味的,所以王墨镜的电影我从来不敢只看一遍,也所以我对炫技的电影总是欣赏不来。
最后,我发现这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Leslie和David Bowie出现在一起了,这是题外话。因为有人说过哥哥是香港的David Bowie。
2 ) 《烈火青春》
...是毫無準備的來襲,像走在沒有弧形鏡的隧道轉角,一幀兩塊錢的照片,兩個名字的混淆,加上少許共產主義對所謂分享的美德的貢獻,輕易地就可以回到我還在上世的時代。愛上過去的放盪、隨心與不羈,就算不是君子淑女也得坦蕩蕩,活在滿載記憶的當下,逝去的愛戀但總是讓我們在沒有街燈的路上獨自回味起來,甚至會憶起一起撫摸過那幅簇新的白牆,憶起午後陽光把渴過的白開在胸腔上晒成汗珠,憶起在回家的途中睡在你的肩膀上那件廉價的毛衣令面頰痕癢,不用擔心每次的結局都草草了事,忘記了是因為唱機又播出了另一首心儀的歌曲。
http://the-ideo.org/ks/blog/?p=10248 3 ) 真是青春呀
看了开头的时候,就觉得还真是烈火和青春.
张国荣拿出机油来问夏文汐要不要吸,原来机油可以用来high的。
夏文汐把机油倒进浴缸,还扔进去一个打火机,cool得来。
还有一群女生在泳池戏弄救生员,把他推下水再扒掉他的泳裤。
去救生员家里亲热,家里人多环境逼仄碰到各种打扰,跑去电车上继续。
张国荣在饭店里捡到没钱又无家可归的浓妆少女。
非常香港风但好像又不是TVB里很多规矩的香港。
张国荣长得真好,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觉得他猥琐讨厌。
叶童也是,非常坦荡爽朗,自在自然的样子。大概能明白张国荣为什么说她是天才了。不论什么戏都没有紧张害怕不自信,没有在镜头前演出的感觉。这还是她第一次拍电影。
除了最后日本杀手的部分,看不懂为什么要有那样一段,前面部分就是香港少年男女的乌托邦。
82年就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好厉害,现在看起来也不过时。叶童在今夜不设防里说希望拍到以后看都不觉得过时的作品,真的做到了。
最没想到的是夏文汐居然还比叶童小两岁。19岁的叶童看起来还是少女的感觉,17岁的夏文汐看起来很冷很大人了。
4 ) 夏文汐的降临
夏文汐是一个会令电影生辉的演员。
前一阵听播客,直男属性爆棚的主播们聊心中的香港女神,几乎提到的每一位我都频频点头,其中一位主播提名的是夏文汐。但我听着他的理由感到虽偏门又不难理解,他喜欢夏文汐的是她在电影中贤良温柔的那一面,文艺又清纯,一个好妻子而不乏味。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是《女子监狱》《怨女》等片,感受就不同了。她文艺气质的脸,却可以表现很多面。
再写起夏文汐,是因为《烈火青春》出了修复版。身为谭家明、张国荣、夏文汐爱好者,这部电影今年才看,这也跟第一印象有关。很早就知道电影的结局是死伤惨重,留下了惨烈的印象,真的看了,结尾的死亡像青春本身的选择,突然又决绝。
《烈火青春》里的姿态天然的叶童也非常惹眼,但夏文汐,她的几次出现都仿佛降临,这有摄影和剪辑的因素,可也需要是夏文汐才能完成。她出现的第一幕在泳池。汤镇业做泳池的救生员,一群年轻女孩在水中玩闹不休,他一边喝止她们的放肆,一回头,救生员的凳子上已经坐着一个红衣女子。另一幕,依然是青年男女打闹,汤镇业和张国荣追逐动手,还赌气地有了一场吻戏,夏文汐在一旁笑笑地看着,下一刻再出现,她站在车顶,并解下了裙子,使一切喧嚣宁静。
《烈火青春》是布满海水和火焰的青春片,片中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轻快随意,今天已经很罕见,但他们的情绪在四十年后的今天还是可以被触碰。张国荣和夏文汐演姐弟,夏文汐大方佻达,难以琢磨;张国荣录下母亲病逝前的电台节目,一遍遍在古典乐中纪念母亲。姐弟二人分别遇上新阶段的新恋人,互相挑逗,在夏日尽情恋爱。他们在白色的海边大宅,说自己好像对社会没什么贡献,那什么是社会?我们就是社会。电影后段突如其来的赤军就像青春期必须出现的意外,将漫漶的青春时光打断。驶向阿拉伯的船,自顾开走了。
夏文汐也上过《今夜不设防》,三位主持人和嘉宾评价戏里的她,一致说冷艳,问她怎么演那么多冷艳的角色,她说自己也中意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息是黃霑说林燕妮的小说《缘》有意拍电影,四个女主角里,千金文宓最难找,三四年都没有见到一个合适的演员,倪匡插嘴文宓的结局是自杀,冷得不得了。一次在ball场,林黄二人看到夏文汐一袭黑衣的出现,黃霑说她可以演文宓,林燕妮第一次为选角点头。节目里说谢贤想买版权,但时至今日林燕妮都已去世,电影更没有踪迹。
《今夜》提到《烈火青春》,说夏文汐在里面很“烈火”。这自然是出于对片中一场公交车上激情戏对评价,前卫大胆。夏文汐在片中穿得很美,很有一种闲散自在的气质,自如地荡在空气中。泳衣和跟汤镇业约会的裙子都是红色,在宅子里歌舞伎表演和日本男友一起时是一袭白衣,简单的颜色衬足她。片中都女孩都不穿内衣,在今天又成惊世骇俗的一笔了。
我庆幸留到今年看了《烈火青春》,有些东西看一点少一点。80年代的香港的空气将人击中,夏文汐美得永存。
5 ) 哥哥永远的记忆
20多年前,一些香港电影人从西方学习归来,以一种崭新的理念开创了香港电影最为光辉灿烂的一幕,1979至1983年的“香港电影新浪潮”。他们中的佼佼者日后成为香港文艺电影的中流砥柱,有的人却改行了,比如《烈火青春》的谭家明已改行在城大教Creative Media,他的《烈火青春》是都市青年精神迷茫的真实写照,也是香港新浪潮中极为重要的一幕,那些身体力行游走在一个渐变时代中的城市青年,以他们的青春和热情为时代留下了印记。
梦的结局从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过做梦的日子,即使因此失去也远比浑浑噩噩一生要好。
在《烈火青春》里我们感受着他们的热情洋溢,我们体验着他们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我们也看到了血的颜色和生命的抗争。
6 ) 《烈火青春》里的性爱隐喻
《烈火青春》是一部让人看完了背脊发凉的电影。尤其是那个连导演也无法苟同的结尾。
不同于近几年大陆大热的《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后会无期》等所谓的“青春电影”,《烈火青春》几乎是一上来就向我们掷来了欲望的火把,并且高潮持续燃烧到肉体死亡的前一刻为止。
关于青春题材的探索和表达太多了,从来没有中断过,因为青春本身就是包防腐剂。要在这一类的电影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敢于另辟蹊径。谭家明导演的选择是:大胆的、浓烈的、漫过阶层的性爱。
不得不说,导演是营造气氛的高手。影片刚开始的几个镜头,就已经给全片抹上浓浓的性暗示了。穿着暴露的少女挤满泳池,穿着紧身超短裤的汤镇业在台阶上跳上跳下。镜头从下往上,夏文汐的两条细长白腿一览无余。接下来出现的叶童居然全程都没穿过内衣。酒店的那一场情欲戏里,灯光明暗切换自如,镜头张弛有度,化不开的暧昧。而在另外两位年轻人的戏里,导演更加大胆地将做爱地点从人杂地小的房间搬到了公交车上,颇有一种神话寓言里的荒诞和果敢。即使是三十年前的片子,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够透过时间的樊篱扎到神经的某个位置。
性爱是推动全片的助燃剂,也是人物关系之间的黏合剂。影片中的人物阶层分明:张国荣和夏文汐饰演的是有海外视野、颇具审美品位的富二代,而叶童和汤镇业演的则是居无定所连自我空间都很匮乏的社会低层。然而正是青春的荷尔蒙把他们无嫌隙地搅到了一起。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性爱。从人物性格的设定上来看,张国荣是一位缺乏母爱的公子哥,他小鸟依人地卧在叶童的身上嬉笑,他小心翼翼地伏在她的肚子上(暗示叶已经怀孕)倾听。甚至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他和颇具母爱气息的叶童做爱,是在通过叶的阴道去寻找温暖子宫里久违的母爱。而夏文汐是一位性感奔放的海归,她和汤镇业在家境、气质、学识上完全不同,唯一互相吸引的就是彼此的肉体,用她自己的话就是:我跟他在一起,用不着花那么多精神去思考,只有肉体,直接的肉体。没有这些互补的情感和肉体的需要,很难想象他们会毫无嫌隙得结合在一起。
相较于用一座城的沦陷去成全一段爱情,《烈火青春》则是用心跳去加速一座城的瓦解。第一次见面就赤裸裸地调情,第一天认识就翻云覆雨地做爱(以至于片子差点无法上映),在两个男人之间游刃有余地切换电话线路还顺手牵走第三个漂亮男人,隔着现男友百米之距坦然地和前男友在船上大汗淋漓…这是香港年轻人的速度和果敢,让人想到影评人毛尖在《香港制造》里写的:“面对如此人世,香港人快餐快嘴快步快马加鞭地生活着,一切的相逢都匆匆都意味深长,都是时间轮盘赌上的一次机遇,”“生活,爱情,一切都戴上了稍纵即逝的质地,人和事短兵相接,电光火闪地产生七情灭六欲。”
不同于王家卫独揽探戈的暧昧,许鞍华细微而又隆重的写实,谭家明的电影里有一种江湖武侠的快意与凛冽。眼神刚出手,肉体已在相互摩擦;行船未抵岸,人头已经落地。
这无疑是矛盾的、残酷的。时间最光辉的注脚是青春,而性爱则是青春里最自然的自然,最冲动的冲动。当影片里四个年轻人在夜晚海边的帐篷里,宠物夹在其中,毫无顾忌层横七竖八地睡在一起,我简直感到毛骨悚然。这分明就是对人类动物性的还原和默许,而后不由分说地将他们一举灭亡。
据说,这个有些莫名其妙的结局并非出自谭家明之手,而他本人对此亦不敢苟同,然而我却特别中意这个结尾:戛然而止得余韵绕梁,凌冽得意味深长,只是处理得稍显粗糙罢了。正如片名《烈火青春》,青春的原料就是灰烬,人生的本质亦即幻灭。或许有过度解读之虞,但我却分明感觉到了导演那秘而不宣的情绪:性爱是用来崇拜的,生命是用来憎恶的。他一手提着汽油,一手拿着火把,报复式地烧完了这些年轻的肉体。
夏文汐们,因为年轻得无辜,在时间的某个横切面,被命运的无常轻佻终结。
6.5。片如其名,烈火一样的青春,两对青年男女的性与爱,大胆又炽热,尤其结合了谭家明特色的色彩与构图,让影像独特又另类。中后期加入的赤军这一历史元素,让画风急转,自由与理想倒是与电影气质相符,就是杀戮的结尾过于突兀和敷衍了。
1.“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2.潇洒的青春,无疑影片中的许多情景、细节是多么的上个世纪,是小时候经常从电视上看过的元素,满满的回忆。3.那个夏天,我们想去阿拉伯。4.张国荣,好青涩。
全然的虚无的气质,青春爱欲的激情既美又脆弱,同总是出现的白纱帐一般,飘摇而无邪。牵涉赤军、杀戮的部分状似有些混乱,倒觉得正是这种Cult的掺入,让这部电影保全了自己。保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空中楼阁。在荒谬怪异中死去,朝着莫须有目的远行,最终他们仍和现实全无瓜葛。真正有新浪潮FEEL
王家卫对着灰烬缅怀的,正是谭家明所描摹的,82年距97还远,结尾突兀而来的赤军如其说是zz隐喻不如说是跨阶层欲焰焚毁自身的必然,浴缸里燃烧火油,上帝死于尼采,少女挑拨男友相斗,叛逆青年乱射鱼枪,四人社会与猪同床,哪一样都分分钟毁灭一切。
文艺是够文艺,都是装的..张国荣真青涩,叶童漏点了,大汗....赤军从海边飘忽而来,最后大家在对阿拉伯的找寻中飘忽而去
青春迷航,往阿拉伯開;烈火燒得恣意,毫無邏輯和限制,直到被澆滅。加在一起,那就叫無悔。譚家明不愧是新浪潮追隨者,張國榮与葉童的初遇、湯鎮業与夏文汐的公交激情,這兩段戲拍得真好啊。
6/10。那时候香港的性观念开放成什么样,可以电车上旁若无人地做爱,能通过家长拉人逼婚未成年人的场面讽刺正统婚姻。夏文汐与众友把汤镇业推进泳池抢走裤子是爱情主动性的表现,那她又先后爱上性格地位悬殊的两人导演你啥意思?作为男人我无法理解妹子的择偶心理。女赤军绝杀叛逃者的沙滩戏很徐克范。
最后那一幕吓死我了,刀架在哥哥的脖子比渗出血的时候我忍不住尖叫了,果然是看不得哥哥受伤,明明知道是戏是假的,也吓破我的胆。哥哥是世界上那么完美的存在,就算他受一点点伤害我都会心痛万分。
这真是为了一个电影镜头找来了一部电影,在李银河的性爱讲座里把这部電影里公车那段露骨的亲热戏当成是在公共场合的对其他旁观者的干扰的反面教材,所以我就顺理成章才注意到这部电影一晃37年前的“老”電影了,可惜自己对港片的排斥心理一直都葡萄酸的没有看过就当不喜欢看罢了;也是由此又找到了一个有个性的演员就是夏文汐,也是把《唐朝豪放女》和此片一起看过了。这里夏文汐和叶童都是第一次演电影一个17.8、一个20左右,電影开始的风格像极了香港当时的轻松恶搞的喜剧,而随着日本恋人的再度出现,结局居然反转成滥杀的悲剧,也衬映了電影开始的蓝色大大的 Nomad(大意:游牧民)可能也反映了香港当时青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吧,没有看更详细的影评资料也只是凭自己初次观看的一点想法,喜欢夏文汐的那种无拘无束的表演(就是没有表演
谭家明的剪辑特色比较集中的体现,其实是一种日片风格,能感到六七十年代日本电影的质感,有承上启下意义,应影响后来的李志毅奚仲文等香港文艺片风貌。以两对相关联的情侣推进到赤军赴港杀叛徒,过程里夹杂塑造嬉皮风青春、类似若松孝二的革命垮塌空虚感。17岁的夏文汐又歌舞伎又撩动又自在完全击中我
因为《七人乐队》,我对谭家明的矫揉造作可谓是反感至极,但是看完他当年的《烈火青春》后发现,原来一个人最好的作品真的可以在年轻时就拍出来。尽管如今回看,有很多瑕疵之处——比如我无法忍受找中国人演日本人,声音对不上脸型的问题——但是这确实是一个关于青春极为有趣的寓言。前半段我还以为是幼稚的青春爱情片,但后面引入了日本人的角色,则是在个体的青春叙事中夹杂了意识形态的影射。我很难讲清各个符号具体所指,我甚至觉得很多符号的建构是浮于表面,甚至导演有中途放弃的感觉(不排除当年删减的原因)。但是光是这么一点浅尝辄止,已经创造了香港影史上最厉害的青春电影(之一)。我真希望有机会看到4K修复导剪版的《烈火青春》,也许我的很多遗憾就能迎刃而解。顺带一说,叶童真的不漂亮。
最近追看夏文汐,不经觉地就此寻回香港新浪潮的影子,比如这部谭家明执导的《烈火青春》,看一众编剧,竟然囊括了:方令正(妻子罗卓瑶),邱刚健,陈冠中(《号外》创办人之一) 陈韵文等人,这批人在当时的香港,除了电影业,也在读书杂志报刊商业电台等媒体中留下过重要的足印,他们当中许多人(包括方育平等等)也和许鞍华,徐克,王家卫等人都有过合作,曾经致力创造香港电影的新形式,当然,身为幕后者,他们给大众的认知度并不够,我还记得在某年的香港金像奖上,这帮老前辈作为颁奖嘉宾集体亮相回忆起新浪潮在香港的日子,句句都是感触,但是香港电影最终有没有走向他们当初想要追寻的那个理想明天呢?包括他们自己有没有真正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呢?他们在烈火青春里等待黎明然后投奔怒海获得最后胜利了吗?也是留下了很多遗憾的吧。
王家卫直接受谭家明影响,而后者则是受到法国新浪潮的影响,这部《烈火青春》即可见一斑。叙事一反常规,风格和7,80年代保守的港片大相径庭,浪漫放荡大胆,残忍而迷人,青春的意象不断闪现,零散的故事刚好是一个短篇容量,但是后半部分峰回路转不断反转加戏,从浪漫爱情剧直接成为青春残酷物语,一众青春无敌的主角几乎全部死去,而且加入了可观的东瀛武士较量元素(日本元素繁多的港片)……其实换个角度想,这不就是在隐喻港岛被日本文化侵袭的一个侧面嘛?别名Nomad,是片中一艘船的名字,无法靠岸的船就是香港的象征,各国文化的交融造就了新一代的香港青年。而80年代性解放浪潮也直接影响了本片,比如夏文汐和汤镇业在巴士上的激情戏,以及哥哥与汤镇业的吻戏,即使现在看来也辣眼睛。ps,这是哥哥公开承认的自己参演的第一部电影。
青春烏托邦,符號種種。場地情結,電話間,茶餐廳,雙層巴士,自助洗衣店。編劇組合。夏文汐小姐。
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青春又满是诱惑。隐隐还有些实验,就看过的香港新浪潮这拨里,谭家明应该是最贴合新浪潮气质的一个导演了
31/3/2023 @ 文化中心 [4k導演版] [hkiff]。前面果d年少輕狂、譚sir式美指好好feel,但後3分1唐基明補拍果part日本赤軍睇到黑人問號…. 想知導演版譚sir到底改左d乜
逃亡、放逐的青春残酷物语。谭家明通过人物空间场景的转换讲述人物精神世界的逃逸。从私人空间到城市一隅再到抽象化的精神栖息地,展现行走的青春荷尔蒙如何在身体和情感的纠葛中爆发。谭家明的人物大多深处与外界隔绝、毫无沟通的自我封闭世界,当他们试图去僭越这层结界时,谭家明的语法是偏向自毁式的重建,结局亦是晦暗怅然的绝望。王家卫则更加小资情调,带着暧昧的情绪和孤独的身影书写城市喧嚣背后的孑然和疏离。
譚家明早期的電影都是力量極強的形式化(影像語言),反而内容與人物上有所缺失
很多地方⋯⋯實在是很好笑 不敢說大師過時 一定是我不夠前衛 如果有機會我想問阿叔那個齊屌小短褲是什麼意思
并不是因为活在现代,思想就是先进的的,也不不是说活在过去,思想就无法超前…而事实上,大部分人思想都是极其落后且不思进取的…事实证明,最重要的是:想不想得到是一回事?拍不拍的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