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鸡》:风月场里的香港30年
用风月故事来讲述历史,在香港电影里并不罕见,且不乏佳作。
此前写过夏文汐主演的邵氏老片《花街时代》,讲的是香港经济起飞前的六七十年代。年轻的男男女女挣扎在丛林时代的香港,谁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
而吴君如主演的《金鸡》上映于香港经济开始走下坡路的2002年,讲的是70年代经济起飞之后香港人的辗转沉浮。
女主阿金30年的职业生涯史,被放进了香港30年城市兴衰史里。历史的一粒沙变成个人的一座山,起起落落地改变了每个人一生。她遇到的每一个男人:刘德华、陈教授、龙哥、姚仁邦,都代表了不同阶层不同的角色。
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里,如此底层平凡小人物艰难揾食的人生故事,用喜剧戏谑的手法,难能可贵地串联起了沉甸甸历史。
1. 阿金揾到食
中年潦倒,银行卡只剩98.2的楼凤阿金在自动提款银行遭遇阿邦(曾志伟饰)打劫,结果突然停电,俩人被困。
为了缓和二人气氛,阿金开始给阿邦讲述自己从15岁开始当「鱼蛋妹」至今30年的趣事。
一个「想当年」的故事,配上一个调解尴尬的叙事场景,顺理成章地就把故事的喜剧定调推演开来。
阿金出生于60年代的香港,70年代少女初长成,她就出道做了“鱼蛋妹”,正好赶上了香港开始经济起飞的阶段。
19岁,抱着「鱼不过塘不大,鸡不过场不卖」的逻辑,阿金转场去了夜总会做舞小姐,见证了80年代香港经济最璀璨繁华的时代。
人不漂亮,活儿也不好,既没有包也没人争。面试时别的小姐说自己「功夫好」,老板欣然接收。她也说自己「功夫好」,都没有人信。
但她是「真·功夫」好。靠着模仿醉拳,充当一群花旦中调节气氛的喜剧丑角,她站稳了脚跟。
在经济腾飞到「守厕所也能发财」的年代里,阿金很快就攒够钱买了房。她高兴得满床乱蹦,朝气蓬勃地大喊——「阿金努力!阿金揾到食」!
那个时代的香港人似乎有种特殊的豁达和包容。不管你是什么职业,即便是当小姐,只要是在靠自己努力「揾食」,就能从头到尾地理直气壮,并不觉得卑贱和羞耻。
从《花街时代》里的水美丽,到《金鸡》里的阿金,一概如此。
随后是87年股灾后的移民潮,紧接着90年代,当舞女的港女们遭遇「北姑」冲击,阿金被迫转场当按摩女,却被一个大陆来的客人「借」走了15万全部家当。
明知他是通缉犯,但阿金一直坚信,这个叫叶子强(胡军饰)的大陆客既然承诺会还钱,就一定会还。于是她每月15号都去银行查余额,查了整整7年,这才有了片头与阿邦误打误撞的相逢。
然后是97金融风暴,阿金破产,被迫搬出了辛苦挣来的公寓出来租房。经济最为萎靡的时候,阿金上街偶遇了在劳工处排队找工作的老客户陈教授。
泡沫经济破灭,陈教授这种满口经济学理论,连招妓都盘算着「两只手起码要掌握十二个咪咪,回报率才算高」的老学究,如今连个老师的教职都找不到。于是阿金靠「积分飞行」骗他做了生意。
陈教授建议她提高家里房子的利用率,在家做「楼凤」。
家中开业后,迟迟没有生意。偶然地,阿金看到电视里刘德华作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公益广告。
那其实是一段对大众的鼓励,但她似乎看到了刘德华从电视里爬出来对她说:
「你一定要真心。真心自然就会投入,投入自然就有感情,有感情自然就有高潮,有高潮你就会开心。你开心,你的客人也开心。一传十,十传百,到时候全世界的男人都会来找你,你就会真正成为——一只金鸡!」
靠着这点的拼搏精神,阿金又撑过几年,走过了香港回归。最终,在偶遇一身债务,准备自尽的劫犯阿邦的那个早晨,她等到了叶子强迟来7年的948511.42元还款。
阿金撑过来了,大名谐音「要人帮」的阿邦也有了生路,大家欢喜收场。
2. 狮子山下,香港精神
当人们开始回忆过往的时候,记忆总会给人打上一层色彩斑斓诗意朦胧的滤镜。
站在2002年回看历史的《金鸡》,显然也是如此。
在编剧和导演赵良骏的理念里,「超越痛苦之后的人,依然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和明亮的自信心。」
于是,《金鸡》里的所有角色,都有着他们苦中作乐的独特意味。
阿金是当时香港底层大众的缩影。她性格乐观,朴实敬业,甚至还有着难得的侠义精神——不管是借钱给叶子强,还是片尾追阿邦几条街去帮助阿邦,都让人无比动容。
而刘德华的角色更像是片中阿金和香港人精神信念的映射。他是所有人心中的巨星,是杰出青年,当他向所有人传递努力奋斗乐观拼搏的精神,就能给人如同注入强心剂一般的信念。
梁家辉饰演的陈教授,是那个年代里中产阶级的代表。在经历教授到失业的挫折时,他依然能劝阿金「不要再提往事,往事要像臭屎一样在厕所里冲掉」,以及「工作再艰难,也强过游手好闲」。
整个电影里,不管经历多少次的经济困境,香港人乐观奋进的精神都贯穿始终。
唯一的痛苦,是阿金不小心怀孕,阴差阳错地把孩子塞给了美籍华侨Richard。孩子被带去美国,阿金狠下心没有看一眼,那成了她一生的遗憾。
亲儿子被「观音送子」给了不育的美国人;大陆客叶子强是个抢劫犯,但最后在香港人支撑不住的时候出手「救市」……这其中蕴含的政治隐喻,其实也不言自明。
有笑有泪的故事里,伴随着70年代郑裕玲和周润发的《网中人》,成龙的《醉拳》,80年代梁朝伟和张曼玉的《新扎师兄》等电影片段,混杂着《偏偏喜欢你》、《摘星》、《一生何求》、《狮子山下》等经典老歌,成功地让观众唤醒时代的记忆,重温「团结奋斗、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狮子山」精神。
在情感和价值观的取舍上,《金鸡》系列显然称得上「非主流的主旋律」电影。
但能把「主旋律」、「历史感」和「怀旧励志」这些宏大命题,用笑中带泪的地道港产喜剧手法,靠一个风尘女子的人生故事来承载,最终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可算是香港电影人的伟大创作。
- THE END -
2 ) 等待花开~
对于我来说,《金鸡》带给我的,就是不断拾到希望,丢弃希望,最终再拾到希望的过程,陈可辛的人生命题很简单,但是简单到了人们都忽视了的地步,是导演的不幸,还是社会的悲哀?
阿金是个鸡,但是本片并没有再一次的从妓女伦理和人生碰撞的老路上南辕北辙,《太阳,星星,月亮》已经有了太多的教训来证明人生并不是任由自己心猿意马就能大展鸿图。相似的,还可以在《胭脂扣》里找到那似曾相识的一抹残红,因为妓女特殊的人物背景,稍微触碰一下就会掀起轩然大波,《金鸡》却巧妙的避开了这一点。只有在片头,曾志伟的疑问:“那不是很苦么?”,掀起了一点点的浪花,瞬间便消失在吴君如的自嘲:“做鸡有什么不好,可以认识好多人,又可以揾到钱”中了,何况,这还是一部喜剧。
将妓女的职业彻底的职业化是十分高明的一点,这样就可以将观众的眼光彻底的从人物本身抽离,人们不必对这个人物,这个职业产生好奇和探究,从而有了更加广阔的表达视角。不过我并不认为此片是借着妓女生活来反映香港20年来的兴衰史,相反的,我认为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风雨飘摇,都不过是整个社会群体身后的风景,如同朱自清:“时光匆匆的,从我的指缝中溜走了”,任何沧海桑田对人也不过是一部史书,人们活在不同的时代里,正如阿金自然潇洒的生活哲学一样,关注当下的自己是重要的事,也许是导演的使然,不过我更加注意的是在阿金光怪陆离的生活背后凸现的努力和互助,可能是最需要关注的。
也许是片头片尾的那双握在一起的手太引人注目了,的确,互助,成为此片最容易看出的寓意。喜剧的最大功力就是可以将一些不美好的,无法表达的隐涩化,比如阿金在做舞小姐的时候卖力的打一套拳,为了就是“昨天中意的一个塑料袋”,而周围的其它舞小姐并没有给阿金鄙视,难堪,这要是放到了《太阳,星星,月亮》里,郑裕玲又要被放鸽子了,就连“北姑”南下,挤的阿金一点位置也没有的时候,发现阿金偷偷的哭,也会毫不犹豫的说“谁欺负你了,老娘去揍扁她”,阿金从一开始就处在温暖的包围中,当然,这前提是她不漂亮,她无法对任何人产生威胁,不过即使如此,导演也剔除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在最初就将那双握在一起的手根植在人们心中,也许你会质疑:这何尝不是在粉饰太平?可当我看到阿金在自己买的大床上跳来跳去,兴奋的像个孩子,进而跌跤撞到了头,心里会噗哧一笑,这就够了。
不过给予阿金最多希望的来自另半个世界,那么多的“客人”成了阿金精神和生活的支柱,无论是李察,叶子强,还是陈教授,以及从电视里爬出的刘德华,《金鸡》可能是将妓女和嫖客描写的最温情的一部电影了,温情的令你在看到那些风月场景的时候,最先是笑,然后是审视自己,那些最令人不齿的场面突然变成了道德的审判而不是被批判,够瞠目结舌,不过关键在于当吴君如和黄日华大唱“when a child is born”,当胡军给伤风的阿金做按摩,当梁家辉在床上莞而一笑:这不符合经济原则,妓女和嫖客已经去掉了钱钱关系,也许在以前,人们不会关心钱钱背后还有什么,也许会认为什么也没有,那本来被认为是空洞最终被温情和帮助代替,就像《济公》里的那句:鸡,也有爱国的么一样,不过后者是让我狂笑,前者是先感动,然后笑骂:去他的吧。
但是,如果没有了那首“when a child is born”,故事是不完整的,阿金说她一生最错误的决定是生了一个孩子,比这个更错的是终生都没有看自己孩子一眼,也许那突如其来的大雨加上冰雹足以暗示了除了一厢情愿世界上还有无可奈何,阿金在不停的接受别人的帮助,希望之后却在不知不觉中给了别人一个希望,一个不在夜总会浪费时间的理由。同样还有给那个手机号码是9,姓叶,很酷的男人15万,很随便的,报答似的给出了自己的积蓄,互助,自然是双手,阿金并没有象其它妓女一样,等待救赎,等待男人--强势世界的怜悯,反而她给了所谓的男人两件最重要的东西--孩子和金钱,嫖客在这里又一次跳出了千夫所指的包围圈,阿金也完成了自己的隐含任务:回馈,可能听起来仿佛商品交易,可是当阿金明白了李察是瞒着自己不育的事实带走了本来不是自己的孩子,还一脸幸福的说:带他去美国啊,给他读书。当阿金最后得到了一个手机号码的巨款,我们明白,将感谢说出来很容易,说到人心中,变成10年后的泪水,7年后的激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金鸡》做到了。同时在最后还是很难平静:阿金追了“要人帮”几条街,为的仅仅是帮他,他还是抢过她的人呢,背景音乐是陈百强的《一生何求》,不如自问一下吧,人生何求?
Help,人们纷纷在寻找,找到最后发现谁都不可靠,于是悲天悯人的说:这个世界谁都不能相信,《金鸡》没有给我们质疑的时间和机会,但是我们却不是在强制的情况下接受,而是很自然的,很简单的默认了“人在旅途,自有朋友”的人生哲学,你可以不相信,但你却不能不相信那些相信此片精神的人。
所以,《金鸡》还原了所有被黑暗暂时蒙蔽的一切,如同多拉A梦的童话,美丽的令人不敢驻足,看似轻松的喜剧外表却深深敲击人内心深处,只要是对生命还有保留的人自然会喜欢,正如吴君如对这曾志伟说:你要努力啊,赚到钱来光顾我啊,生活本来很现实,无非是导演去掉了花絮和噱头,给了一个很原始的香港而已。
对了,我还想到,如果最后阿金得意忘形,忘了把卡拔出来怎么办?也许是另一个故事了,不过,看着阿金在凌晨的马路上狂奔,我还是觉得很幸福。
一生何求啊?答案每人都有,不过我们不愿开口而已~~~~~~~~~~~~
----------------------------------
3 ) 香港制造
金鸡16岁出道的时候做的是"鱼丸妹",因为咪咪刚发育像是鱼丸一样,在昏暗的店里给老男人摸来摸去,直到眼睛见不得光,她觉得应该走了
19岁去夜总会做舞小姐,因为不漂亮,只能跟在花车后面打醉拳
不小心怀了孩子,老天却开玩笑似的不让她打掉,那只好,生下来,托给好心的黄日华带到美国去
北姑来了,生意都没了,阿金转行去做按摩女,结识了极有男人味的胡军啊,借他的钱没想到在日后成了阿金的希望,也拯救了另一个小人物的生活
世事流转,一年过得比一年快,金鸡经历了那么多男人,赚的钱也散去了,生活像是让人看不到希望,可是她还是那么生龙活虎的活着,那么花枝招展
令人暖心的是,经济低迷时候,小人物的挣扎和帮扶,让人觉得那么温情,像是茫茫大海里同舟共济的一船亲人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耳边总是响起陈百强的<一生何求>,回到了小时候看港产剧的感觉
这是一部贴着made in HK商标的电影,太多港人的记忆在里面,很容易引起共鸣,一个小小的妓女影射的却是整个香港的过去和现在
4 ) 阿金努力,阿金搵到食!
赵良骏的《金鸡》(2002)与香港惯常描写妓女的影片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带有一种朝气蓬勃的活力和自我解嘲的幽默感。女主人公阿金身上,充满了香港人特有的乐观与豁达,对于她来说,做妓女和做其它的职业一样,都是为了“搵钱”,为了维持生活,不需感到卑贱和羞耻。赵良骏将其中的悲剧色彩减到最低,即使在处理阿金为了生计不得不与亲生儿子离散十八年这样的问题时,也只是给阿金一抹隐忍的低啜而已,而“阿金努力,阿金搵到食!”这样的豪言壮语,更使人感到希望和安慰。影片结尾处,阿金那永不会流失的希望和坚定信念使她终于持守到一份迟来七年的报偿,而她快跑追赶姚仁邦九条街的足迹,伴随着一个个闪回的画面,似就印证了她的一生,也印证了香港二十几年的历史记忆。
香港电影中涉及妓女题材极多,《青蛇》中一段妓院里的艳舞至今仍令无数人备感销魂,而《胭脂扣》一段,更成全了梅艳芳“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的美名。这些遥远而古老的风情,带着一股浓烈的怀旧色彩,将现代人的记忆牵回那销金蚀骨的旧日乌托邦。罗卓瑶的《诱僧》中,香艳到腻人的繁花锦簇,有种温热糜烂的颓废,四溅的水光翻腾起情欲的热浪,驱逐着躁动不安的人群,然却总似少些最本质的关于诱惑的解说。到了《热血最强》,杨采妮的小妓女却清新自然,既不像《香港有个好莱坞》中的周迅一样破坏力过强,也不似《旺角黑夜》中的柏芝一样戚戚惨惨,年轻女孩的调皮与妩媚,快乐与怡然,当就是阿金年轻时候的样子吧。
刘德华的一段“优质服务致胜之道”,似乎说明了阿金一样的港人成功的秘决,而贯穿于影片过程中的许冠杰、林子祥、罗文、陈百强的歌声,也一再提醒我们一段逝去的光辉岁月。值得玩味的是,阿金从当“鱼丸妹”到“一楼一凤”的过程,贯穿着香港80年代以来的历史,包括黄金繁荣期、“六七暴动”、内地人涌入香港、九七股市大崩盘、禽流感等等,阿金的生活起起伏伏,伴随着一个个男人的来来去去,看似平常,却不能不说蕴含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视觉上值得一看的,就是曾志伟、陈奕迅、刘德华、黄日华、张坚庭、杜汶泽、梁家辉这些香港当红男星们,走秀般出现,或光顾或带动着阿金,在“事业”之路上拼搏向前。而有趣的是,作为一个大陆演员,胡军扮演了一个银行抢劫犯,这个极有魅力的形象,却似乎底层里包含着港人对大陆的歧视。“大圈仔”们对香港的威胁,港人对大陆的恐惧,只是稍一点拨,明眼人一看便知。当胡军扮演的叶子强“借”走阿金所有身家,使她生活陷入困境时,梁家辉这位数学教授和刘德华这位十大杰出青年却为她指明了一条“努力,一定搵到食!”的生活之路。而七年后,当阿金终于等到叶子强迟来的90多万元时,似乎又喻指向大陆对香港的重大“贡献”。
张爱玲曾表达她这样一种观点,用身体赚钱和用思想赚钱是一样的。而相比之下,用身体赚钱似乎更纯粹,而用思想赚钱却似乎更龌龊,说到底,都是取悦人而已。阿金打着醉拳一路走来,在没人争没人包也能月入四万时开心过活,被迫迁出辛苦赚钱得来的公寓时也没有过度沮丧,她只是最普通的一个人,有深切的喜怒哀乐,也有小人物最可贵的忍耐力和持之以衡。或许赵良骏在这部片子里,只想告诉我们一种精神,而上述一切都是做了过度阐释,或许,阿金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丧失了希望的、颓唐苟安的时代的一剂兴奋剂。世人当努力,如华仔所言,努力,就能成为一只“金鸡”。
5 ) 笑着笑着情绪就崩溃了~
早上考完证券从业考试之后,心情其实是很不错的,回来就舒舒服服躺在床上看电影,结果在PPLIVE上翻来翻去一番之后就开始看这部片子。选中它其实也没什么原因,这部片子很久以前也看过,觉得不错,现在忘得差不多了,再翻出来重新看一看。我其实蛮喜欢香港人拍的这种片子,比大陆好。大陆的边缘人群片只看得人除了压抑还是压抑,比如小武,比如孔雀,看完后人只觉得生活像个铁棒子一样一下一下地把你的心打成压缩饼干那么大的一块,除了再投胎就再没有第二个想法。然而香港人拍的就高明多了。这也许不关他们导演的事,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质量比我们高,边缘人群的待遇也比我们这边好吧。
这部片子一点都不压抑,我也没怎么想太多,就跟着君如这个傻大姐笑啊笑啊,大家都是装疯卖傻一辈子,不过为了“搵到食”而已嘛,那么认真干嘛。只是在最后看到君如发现她喜欢过而且信任过的那个人终于把钱还给她的时候,她的一生就那么回放一下的时候,我的情绪一下子就崩溃了,突然就嚎啕大哭起来,我就那样坐在床上,躲在屋子里,我同居的两个同事还正好这时候回来,我就那么无声的(怕吓到他们)痛哭了2分钟才慢慢停下来,我好久都没有哭过了,我的情绪好久都没有崩溃过了,上一次还是两年前读“献给埃尔基侬的花儿”的时候。
我想上一次我是在悲伤我曾经拥有的美好,而这一次我却是在悲伤我曾经拥有的悲伤吧:那么苦的一生阿金都一路笑着,善良地勤劳地走下去,我有什么理由去拥有悲伤?
6 ) 也给《金鸡》立牌坊
昨天突然想看《金鸡》,然后马上BT下来,看了以后,居然很长一段时间还沉浸在剧情里,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一个演员也许能够诠释一个角色、完善一个角色、演活一个角色,而在戏外,我们只会觉得 —— 你不是电影中的那个人。
而吴君如不是,可以说这部电影不是靠吴君如“演”出来的,她就是“金如”,而“金如”就是她。
吴君如和张曼玉应该是女演员中的两个“极端”,不涉及个人的,而是角色:吴君如从出道开始被迫选择走喜剧路线,而一部《朱丽叶与梁山伯》让别人认可了她另外的一种形象;而曼玉姐姐,嗯…… 众多男人女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哪怕是《家有喜事》和《东成西就》这样略带无厘头的喜剧,终究被演得还是端庄秀丽有模有样…….
或许只有一个曼玉,但也有且只有一个君如。
所以我们看这个女人在每部电影里肆无忌惮、毫无形象的大笑,有时候脑子又有点“脱弦掉线”,但终究是傻得可爱,甚至会让我们感动 —— 她身上有着我们的影子 —— 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小市民的喜怒哀乐。
而《金鸡》这部电影,不再拐弯抹角和遮遮掩掩的叙述,而直接是以一个社会底层人物 —— 妓女,来体现了一种“金鸡精神”。
故事发生在一个夜晚,自助银行里,主人公是一个妓女和一个强盗,具体地说,一个身无分文到伟德体育最新网站卡里只有90多块钱的落魄的妓女和一个被逼无奈不得不去抢劫的强盗,然后一个妓女回忆录就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环境中开始了。
金如15岁作“鱼蛋妹”出道,随即跳槽高飞至夜总会,继而转战按摩院,随后开始独立经营“一楼一凤”自给自足的女强人!此时的她,已经是坚决贯彻执行她所信奉的“金鸡精神”的第25个年头了。女人都是有故事的,而她这样特殊行业的女人,故事更是何其多。
与李察(黄日华饰演)的故事最让人感动吧?一个女人完成了做母亲的使命,而因为职业原因而不得不将孩子托付给另外一个人,此生无缘见面…… 尤其是二人合唱中文版的when a child is born,虽然温馨,但总是一阵心酸浮动。直到最后才得知,李察天生不育,早已过逝,而孩子年满18岁业已独立,不知她这颗越洋的念子心,是否能得到告慰。
与叶子强(胡军饰演)的故事最让人感怀吧?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妓女这辈子热切盼望,而同样无法企及的,就是一份爱情。叶的出现填补金如内心的空虚,这个男人身心背负的秘密有如他背上的伤痕那样触目惊心,但是她不在乎。他从来没有告诉过她具体的电话号码,她也从来没有追问过,她只想在每次听到“47号房有客”的时候,只要这个身影再次出现,他们就能相互疗伤。她借给他15万,只是因为他用低沉的嗓音回答她:“我会还你的。”于是她就一直在等着他,一等就是7年……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赤裸物欲的阶层中,这样珍贵的爱情故事会也才会在妓女中一代代的流传下去。
与陈教授(梁家辉饰演)的故事最然人感叹吧?二人因经济下滑同样失业,而两人在潦倒之时的相遇仿佛有些同病相怜,也就是他告诉她,要如何重振信心,利用环境条件做“一楼一凤”,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到最后自力更生”,随后又根据形势与时俱进的“扮北姑”,二人的精诚合作可谓是天造地设绝世无双啊,说难些是狼狈为奸沆瀣一气,而这纷繁流年,能找到这样一位肯为自己出谋划策的人,这样真挚的友谊,也是难能可贵。
影片中其他大牌的“出位”友情客串绝对是影片的看点:曾志伟出演的强盗,陈奕迅出演的猥祟眼睛男嫖客,杜汶泽饰演的划拳王等等…… 都买足了陈可辛的面子。而这部众星捧月的电影,也最终把吴君如捧上了金马影后的宝座。
片中由始至终的“金鸡精神”,前文中提到了,也就是香港人不畏环境艰苦也要勤恳创业的“香港精神”,不过这样的以小见大,会不会很有讽刺意味?片中甚至多次出现了英女皇、末代港督彭定康、以及上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电视图像,其实想想,这种看不见的力量,也正是小到一个社会底层人,达到一个官员,多年来所信仰的、坚持的、并身体力行的,所以在这女人身上展现的酸甜苦辣,其实就是微观化的香港发展史。
也许融入了这样有些教说意义的大主题,才会让这部“喜剧片”看起来更为凝重,而并不是片中随时都出现任何提示性的字眼和对白,而是融入到这个女人的事业、爱情和生活里,让人感同身受。所以如此说来,这块大大的牌坊,到的确应该给这《金鸡》立一块了。
2009.12.18 =15号她的户头里出现了948511.42,那个她曾经试了又试才试出来的手机号~ 7年前她借给人15万,7年后她的信任得到了答复。善良得有些愚钝,但是就是这种愚钝和不计较才造就了和谐社会~
阿金那热情单纯的样子,好像松子
其实3+。倒是配戏的那些个男演员实在优秀,胡军梁家辉杜汶泽。千禧年田蕊妮伏在病榻前痛哭的短短戏却让人十分感动。(“只是这人生”——冷暖那可休,回头多少个秋,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音乐金培达;编剧邹凯光;特别感谢杜可风黎耀辉吴思远。
像极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最后欢喜结尾,在《一生何求》中痛哭
《狮子山下》、《一生何求》,大时间跨度的跌宕起伏确实能煽到我。吴君如扮演的阿金很好的诠释了个人、行业和香港的变化。性服务是一个既边缘又最典型的行业,firefly里的companion是理想状态,秦淮八艳是历史臆想,而阿金却可能是当下的时代精神。 能够平等看待一切人,助人助己便足以度过一切困厄。
时代的印记,经过和错过的人,草根女性的快乐与忧愁。吴君如本尊太精明,反而不容易演好那种吃苦做甜、旷达若愚的小市民。好在险险过关。
真正属于香港人的电影,那种欢笑和泪水也只有生活在那片土地的人才能真切感受,至于他人,你们有什么权利评价和决定别人的悲喜呢?吴君如用喜演悲,真的好厉害。一堆男人里,最好看居然是胡军那段,演的吗当然是梁家辉最好。
一连看了几天烂片之后终于迎来一部神作,也许是吴君如最好的电影。荒诞中折射出的底层小人物奋斗精神是香港电影中最深情迷人的部分,我想我依然深爱着港片,当然必须要是纯正的!还有电影中陈百强的歌曲用得恰到好处,催泪效果十足,丹尼,非常想念你。
港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结局很赞。2014.8.4伊尔库茨克
妓女版麦兜,港片版松子。阿金这一生,映照无数香港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轻松的电影,沉重的人生。结尾处《一生何求》响起,一切曾经的苦难都已云淡风轻。
很不错,吴君如凭借此片封后。
都是我喜欢的演员,吴君如的演技杠杠滴。好片,有欢笑有眼泪。
冷暖哪可休,回头多少个秋。耗尽我这一生,触不到已跑开,一生何求。迷惘里永远看不透,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努力便能揾到食”。这是一部货真价实的港人精神宣传片以及香港城市发展史,从《金鸡》系列起香港人开始怀旧,好时光不在,旧事如“旧屎”,冲进了马桶之后什么事情都得往前走。狮子山下的草根情怀,“一生何求”的过往时光,不管阿金是舞小姐还是按摩妹,不管是吃盒饭还是吃鱼翅,不管是拍街道党委宣
好多年前租的VCD看,画面黑麻麻,根本认不出Eason和黄日华。这次从3看到1,天灾到人祸,要揾食十几年也是不易。这部生活和生命的质感都好真切,就像阿金饱经人世的双手,欲海菩萨渡众生
电影本身比较刻意,但吴君如和一帮配角都很不错
gq 金鸡 Golden.Chicken.2002.DVDRip.X264.DTS-KEN.mkv 2g
除了那首When A Child is Born是我一直喜歡的曲目之外,其餘的實在是沒法打高分……節奏拖沓,情節散亂,人物太過臉譜化,表演浮誇,等等一系列問題
唉 你开不开心 我真的很开心啊 看到最后泪奔了 中国版阿甘正传
我讨厌说教,任何形式我都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