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
  • 闪电
  • 光速
  • 月亮上的男人

    剧情片英国1999

    主演:金·凯瑞  格里·贝克尔  格雷森·埃里克·彭德拉  丹尼·德维托  保罗·吉亚玛提  科特妮·洛芙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猜你喜欢

     剧照

    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1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2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3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4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5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6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13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14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15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16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17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18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19月亮上的男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3:05

    详细剧情

      这部传记电影的一开场,主人公安迪·考夫曼(金·凯瑞 Jim Carrey 饰)却向观众开了一个谢幕的玩笑。安迪自幼喜爱表演,成年后顺理成章成为饭店驻场演员,但事业并不顺利,一次他模仿猫王的表演引起好莱坞经纪人乔治注意,后者将他引荐到电视界。上镜前安迪从东方修行课上得到幽默的秘诀:沉默。安迪凭独特的表演风格得到观众青睐,进入了他颇为鄙视的情景喜剧领域。他创造出了一个不存在的人物托尼·克里夫,然后借克里夫的身份实现他和搭档的疯狂点子,和女人们进行的摔跤比赛更把他的疯狂推向了巅峰,安迪不断的戏弄、激怒观众,直至他患上癌症却没人相信,但安迪不在乎,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无止尽的玩笑……
      本片获200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奖。

     长篇影评

     1 ) 分明的笑和不分明的泪

    卡夫卡说,真正的道路与其说是供人行走的,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绊住了我们自以为是的经验,以为世上的事情都会按照我们的心中规划好的途径往下走,即使出现偏差,也在可以更改的范围之内,谁能料到,金凯瑞就这样无情地嘲笑了我们,犀利而且温情。

    在看这部电影时,我靠着窗户,窗外阳光普照,整个人感觉有一种慵懒的惬意。在影片的开头,教室里的笑声很稠密,大家前俯后仰,我也莫能例外,可是,在我顺手第二次掀开窗帘时,想起果戈理的《钦差大臣》上映时,台下的观众大多是贵族和王公,每个人都笑得捧腹,戏剧中的那一句经典台词——“你们笑什么,你们笑的是你们自己!”。瞬时不能自抑,预感到会有迥异于开头的情绪涌上来。

    果不其然,毫无先兆的,癌症,这就已经足以叫人绝望了,而更可悲的则是大家的不相信,谁知道这个冒失鬼又在使什么招找乐子呢,他还有什么不可以拿来戏谑、嘲讽、玩弄、捧哏呢?很顺理成章的,教室里的笑声越来越少,大家揉揉眼睛,扶扶眼镜,心里的话始终都不知道表达,这时候的我们就像是知道坐在一列已经确定脱轨的列车上,知道驶向的前方未卜,尽管结果注定不乐观,还是想再赌一把。
    还是我们输了,心服口服。谁能想到他以这样的方式回归呢?

    所以在最后问“他是不是没死啊?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啊?”是无意义的。

    人生就是舞台,当需要你演出的时候,就应该尽全力。

    人生更像是在丛林中前进。你会遇见橡树、柳树、灌木、乔木、苔藓、以及丛林上的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这,就是人的局限。

    我们是盲目的,因了我们的胆怯。

    想起有一种鸟,它们有一个浪漫的名字——漂泊信天翁. 漂泊信天翁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飞行,它们每隔几年都要回到栖息地进行繁殖,而且每次筑巢的地点误差不会超过一米.但真正让我感动的是:它们一生只追求拥有一个伴侣,而这种鸟类的平均寿命多在八十岁...

    多么像这个安迪,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一件事,尽管自己的目的与观众的掌声错位,尽管那个浪漫额求爱方式并没有以自己向往的方式到来,尽管伴随着自己疑虑也到来了可怕的癌症……

    从这里说起,安迪生活惊险而丰富,不像我们,“充满着喧哗与躁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我们一直是生活在别处的,眼睛里的和手里的总是存在着云泥之别,不会寻找的我们,追逐着别人的追逐,盲目地跟着潮流,甚至是被潮流裹挟,笨拙地往前走,步伐僵硬且蹒跚,内心恐惧却不说,因为别人都没说。

    晚上在宿舍里讨论这部电影,我趾高气扬地对某人说,“你肯定没看懂,因为你笑得最多。”某人顿了顿,很严肃地对我说,“对不起,我看懂了。”

    感觉真是又一次金凯瑞的嘲讽,我们是那么相信自己,相信得甚至有点走火入魔,以强硬的词语和冷峻的面庞对周围不屑,殊不知,一旦我们对什么不屑时,我们也是被不屑的那些人。

    所以,活着就是为了遇见美好。如果不能遇见,那就创造。

    安迪在电影中其实是分为两部分的,生和死,前者的他,谁都看得笑逐颜开。死呢?《西藏生死书》里说,“我们每天都在准备,准备这个,准备那个,却没有准备过死亡。”安迪也没有,我甚至怀疑,这里有酒神精神的灌溉,他激情高涨,狂歌狂舞,从未数米计薪。
    鲁迅说,“ 《死魂灵》是由分明的笑和不分明的泪写出来的。”

     《月亮上的男人》这部电影也是。

     2 ) 《月亮上的男人》:观众在哪里?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7572.html

    “一年后”的字幕打出:那辆轿车的车门被打开,戴着墨镜的“托尼”走上舞台,“你们想见安迪吗?”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托尼”唱起了那首歌,“我会活着”成为精彩节目的主题,在歌声中镜头对准舞台边侧的霓虹灯,闪烁的霓虹灯显示的轮廓正是安迪的头像。一年前的安迪已经身患癌症而去世,一年后的扮演“托尼”的到底是谁,安迪已不在,鲍勃也坐在观众席上,无论是舞台上的“托尼”,还是成为霓虹灯的安迪,都成为了符号一种,在死亡发生之后“我会活着”也成为了这个“月亮上的男人”永恒的遗产。

    变身为托尼,成为永恒的符号,这或者正是安迪的意义所在,而米洛斯·福尔曼以美国喜剧天才安迪为原型,在表达“我会活着”的艺术精神之外,似乎更在于探讨关于表演的本体论和方法论问题。从电影的表现主题来说,《月亮上的男人》和《楚门的世界》有着相同的设置,但是《楚门的世界》更多的隐喻在于阐述情景社会对人本身的异化,而《月亮上的男人》则表达的是关于表演行为学的可能性,如果说《楚门的世界》是一种被动的情景状态,安迪让自己成为舞台上和生活中“月亮上的男人”则是一次主动的出击,它在策划、生产、表演以及与观众的互动中达到了行为学研究的巅峰,而其中的关键线索是:舞台的一切演出都是为了吸引观众,甚至是为了塑造观众。

    表演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观众,这是表演学的最基本原则,从小爱好表演的安迪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小屋子里,那个屋子就是他的“演播室”,但是当父亲打开门看到正在床上跳跃的安迪,他阻止了安迪,他对安迪说的是:“必须要有观众。”在一个自娱自乐的世界里,没有观众也就没有真正的表演,于是安迪将妹妹卡罗尔拉到了演播室里,在她面前进行表演。这是安迪表演的启蒙课,当父亲告诉他“必须要有观众”的时候,观众意识才成为安迪表演的启蒙课,但是在只有妹妹一个观众的状态下,安迪创造的只是表演最常规的世界,或者说,他只是进入了表演最初级的阶段。

    慢慢长大后安迪也走上了舞台,他在酒吧里唱歌,在舞台上表演,也拥有观众,但是舞台之上和舞台之下,隔着几米的距离,隔着上和下的高度,即使安迪走下舞台到观众中去,观众和表演依然是被分割的。爱好表演的安迪,在这样的节目中,他遭遇了失败,酒吧老板说他六年来只会唱歌便把他解雇了。去了另一家酒吧,安迪开始在节目中加入了段子,而且是自己创作的段子,引得了观众的发笑,掌声和欢呼声对于安迪来说,是表演成熟和进步的标志,但是这样的表演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直到他在舞台上扮演猫王,并说自己来自“立陶宛”,模仿的表演引起了台下乔治的注意,他认为安迪很有表演天才,对现场的把控、对明星的模仿都很有感染力,于是邀请他进入电视节,在ABC中拍摄网络电视剧。起初的安迪拒绝了乔治的邀请,他认为电视里表演只是“追求乏味的搞笑”,但是当乔治说,那是所有表演者梦寐以求的舞台,安迪终于同意了。

    安迪的同意并不在于电视的舞台是表演者追求成功的最好机会,而是他认为电视的传播可以让更多的观众看见,编剧对他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安迪所认为的“观众意识”:“你该娱乐谁?娱乐你自己还是娱乐观众?”当然是观众,但是在电视镜头前,在摄影机拍摄中,安迪似乎有些偶然地认识到了观众的另一层含义:观众不只是坐在那里观看的观众,更是参与到节目中互动的观众。这或者是安迪对于“间离效果”的一种理解,打破舞台之上和之下的界限,让表演者走向观众就是让观众走向舞台,甚至整个演出的空间都可能成为表演的一部分:电视监视器里因为技术的调整出现了上下跳动的画面,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次“事故”,但是在跳动、恍惚中, 画面不也成为了表演的一部分?

    观众是表演的一部分,画面是表演的一部分,当然,那些偶然的、虚设的、甚至违背要求的一切都可能成为表演的一部分:安迪和鲍伯设计了一个名叫“托尼”的人,戴着墨镜、穿着花格衬衫、挺着大肚子,说着变声过的声音,“托尼”的形象便诞生了,托尼在舞台上说脱口秀、唱歌,托尼走下台和观众互动,托尼和安迪同台表演,托尼还和“妓女”走进电视台……不仅如此,托尼这个设置为捣乱分子的形象,在拍摄期间和“妓女们”打闹电视台,引起了现场的一片混乱,从而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反映:有人认为托尼完全是破坏者,但是很多人为托尼叫好——实际上,托尼是一个虚设的人物,托尼的举动也是创造的一部分,他的破坏、打闹、骂脏话就是节目的一部分。

    这是“观众意识”颠覆性的一面,观众不再被隔离在节目之外,他的喜怒哀乐和节目结合在一起,而且观众的情绪也成为了节目的一部分。安迪就是在这个节目的启示下开始了自己表演行为学的建构,而这种建构完全是解构性的:他让托尼不断地骂观众,让安迪和托尼同台,又让托尼骂安迪;安迪在台上大骂女人,不服气的女人罗斯上台,被安迪狠狠揍了一拳;安迪在舞台上引进了拳击台,在台上他不断挑衅女性,认为她们都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舞台变成了谩骂,变成了争吵,变成了拳击,但是这一切都是表演的一部分。在这里,安迪的表演行为学构建了三种表演方式:一种是观众在看演员在表演的传统表演,当表演变得没有秩序;当观众和演员相互攻击甚至对打,表演变成了“反表演”,而“反表演”就是表演的一部分;当反表演变成表演,“整个事件都是演戏”,观众才醒悟过来,但是当“反表演”成为表演的一部分,观众的醒悟又成为表演的一部分,连同现场的一切都成为了表演的一部分,于是这便构成了“泛表演”,甚至成为了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元表演”。

    从表演到反表演,再到泛表演、元表演,混淆了舞台之上和舞台之下、观众和演员的界限,一切都成了表演,这种表演论看起来是一种解构,实际上变成了更丰富的建构,而且在哲学意义上,当观众认为表演变成了暴力,变成了攻击,变成了相互伤害,他们在观众意义上会感到手足无措,会选择立场,甚至会愤怒,但是当他们知道一切都是表演的一部分,都是节目的组成部分,之前的手足无措、立场和愤怒也都会被消解,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场演出,本来就是一种娱乐。于是舞台上下、节目内外都成为了一种演出,于是现实也成为了演出一种。在拳击比赛中,当罗斯为了挑战安迪而上台,底下的一个名叫杰尔的粗壮男子对着观众说:“这是一个骗局,罗斯就是安迪的女朋友,一切都是设计好的。”于是另一个会拳击的女子福科思上台挑战安迪,而安迪开始骂杰尔,杰尔也骂安迪,于是另一场在两个男人之间的拳击开始了,安迪在和杰尔的对决中,先是冲到台下讽刺杰尔,台下的观众向安迪扔东西,安迪无奈只好上台,不想被杰尔狠狠揍了一顿,满脸受伤的他最终倒下了拳击台上……

    当安迪挑战女性,这是一场表演;杰尔揭穿了节目的谎言,这也是一场表演;杰尔教训了安迪,这更是一场表演,表演、反表演和泛表演构筑了三种不同层次的“观众意识”,他们被节目带入了情绪,又在节目中化解了怨恨,他们最后也成为了节目的一部分。“元表演”丰富了行为学意义,但是安迪却走向了冒险,当观众是所有人,当节目就是一切,那么不是表演的现实生活也再无被挣脱的可能。安迪发现身体上出现了异样,那个肿块越来越大,但是安迪却把身体之痛也带到了节目中,他让观众出一块钱就能摸一次,于是疾病也变成了节目的一部分;安迪给家里人打电话,他们看着安迪接受检查,母亲焦急地等待结果,可是安迪的弟弟却说:“这是医学学校,就是安迪的工作室。”连家人也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表演。

    当界限被模糊,又要在表演和现实中划清分界线,似乎变成了一道难题,但是正如福尔曼是在探讨表演行为学的可能性,他并没有对这种景观主义进行批判,反而在重建表演和观众的意义上越走越远,当安迪去往菲律宾希望“创造奇迹”,但那只不过是一种骗局,安迪躺在床上露出的微笑,似乎在表达着福尔曼的观点:即使这是一场骗局,也和表演本身一样,构成了安迪演绎生命的一部分,在他葬礼上,播放的是安迪录好的视频:“这是个友好的世界,谢谢你们!”在安迪的邀约下,参加葬礼的人成为了观众,他们和安迪一起唱一起跳,达到了表演行为学的另一层含义:生和死的界限也必须被模糊,在伟大的艺术世界里,有限的生命可以创造无限的艺术,因为有观众,所以“我会活着”。

    但是表演就是表演,它无法取代现实,无论是反表演的表演,还是泛表演的表演,也都是节目,都是娱乐,它无法让疾病和死亡变成一次可以结束的演出,也无法在观众的在场中化解一切的痛苦。而福尔曼用探索来取代批判,安迪这个“月亮上的男人”也成为了他建立行为学的一个标本,最后安迪变成永远闪烁的霓虹灯就是一种象征,而在电影开始的时候,这种意图变得更为明显:安迪走到画面里,“大家好,我是安迪,谢谢大家来观看我的电影。”他面对观众,其实是福尔曼让安迪面对观众,他说及自己的这部电影,其实是福尔曼让安迪介绍这部电影,“我本来想让它精彩一点,但是它却是如此苍白,我认识的人演了别人……简直是一团糟!于是我闯进环球公司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剪掉了。现在,这部影片简短多了。实际上,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影片的结尾。感谢您的光临!拜拜!”睁大眼睛,似乎有些口吃,还低头做羞涩的样子,看得出安迪就是在表演,但是安迪在画面中,这是安迪的电影,福尔曼也变成了安迪,在字幕出现之后,是黑屏,在黑屏13秒之后,安迪再次从屏幕左侧露出一个头,“你还在这里啊,我那样做是为了排除一些东西,让我们放送……”于是,安迪开始介绍自己的家,介绍从小爱表演的生活。

    福尔曼让安迪叙说这部电影,并且让片头成为“电影的结尾”,安迪从那个美国喜剧天才变成了电影的“代言人”,无疑电影也成为表演的一部分,观众也必须引入到表演中,但是这是一部电影,即使安迪口中的“你”还在这里,即使安迪对着观众说起了这部电影的遭遇,安迪反表演、泛表演中的观众可以成为节目的一部分,是因为观众也成为了表演的一部分,但是电影的观众却只是观众,他们打开电影,他们观赏电影,他们关闭电影,自始至终也无法成为表演的一部分,或者说,在电影的内和外,观众和表演是截然分开的,没有间离,没有在场,当然也没有参与,于是在这一道鸿沟里,“我会活着”的安迪死去了,他也永远是那个留下影像而终归是变成了“月亮上的男人”的虚构。

     3 ) 你若娱乐这世界,这世界也将以娱乐回报你

    看完这部电影,突然想起了狼来了的故事。
    放羊的小孩子一个接一个的恶作剧断送了大人们对他的信任与耐心,也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很不幸地,安迪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成名之前,为了能赢得在酒店表演的机会,他装口齿不清,他装猫王,他的目的很简单,只为搏君一笑,获取温饱。
    然而,成名之后,他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能量了,于是,一个想法也在他的脑海里萌生:他想要看跟观众们玩一玩,想要看看那些一直看他出丑的观众们出丑的样子。所以,他先试图让观众站起来看看电视是否出问题,接着又大闹现场、把观众们弄得不知所云,最后,他的狂妄达到顶峰,以与女性摔角的形式,获得了他想要的:全世界的唾骂与关注。
    我记得以前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常常教我们演讲的秘诀:把观众当作傻子,一旦站在台上,就不要有任何惊慌与紧张,只需要想象着自己是对着一群傻子在说故事,不管有多荒谬,只要最终能把一个圈兜圆了就成。
    然而,很多年后,我却发现,这句被我一直当作至理的名言,可笑地一塌糊涂。这世界,哪有这么多的傻子,更何况,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纵然有异于常人的智慧,又怎能百分百保证自己的小伎俩能逃得过所有人的眼光。
    在被玩弄、被激怒之初,人们还能抱着看新鲜的态度去看他不合逻辑,不符常理。然而,一次又一次地把观众当傻子,让观众们一再又再一地发现想看小丑的自己变成了被小丑玩弄的人之后,人们,已经开始对他失去了兴趣。
    作为一个标准的中国观众,搞不懂他的美式幽默,却看到他声嘶力竭地在角斗台上举着话筒不断地使用挑衅的语句时,就觉得他已在玩火自焚。
    这个世界对他而言就像是一场表演秀,没谁值得尊重。他觉得自己是为娱乐而生,就也顺带以为所有人都为娱乐而生,在这样的逻辑下,人人都是可以被娱弄的。可是他却忘了,他为娱乐而生是自己和选择和职业,而观众们,只想花钱看笑话,并不想“被”娱乐。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世界的重心,没人想要“被”。就连他自己,也曾极度反感被娱乐的日子,所以,面对满座想要看他演小丑的观众,他毅然地决定在短暂的敷衍之后,正儿八经地念一念《了不起的盖茨比》。
    如果你本来想去看郭纲德说相声,他却正字腔圆地开始了长达数小时的新闻连播。你会不会气急败坏、会不会忿忿离场?
    唯一一次他想展示自我的机会被观众搞砸了,更确切点,是被人戏不分的自己搞砸的。当他念完最后一页时,无奈的掌声以及寂寥的人影,深深地刺激了他,也使他走上了一条“不疯狂不成魔”的道路。

    “当人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便怕了他。”

    当他的疯狂达到顶峰时,人们对他的热爱早已变成厌恶,他在角斗台上的每一句发言,都引来嘘声不断。
    没有人会吃自己厌恶的食物,也没有人会想要看到自己厌恶的人不断出演恶作剧,所以,在电视台去与留的投票中,大部分投了反对票。
    世事就是这么地冷漠残酷又因果分明。
    他种下娱乐世界的种子,于是,这世界便开出娱乐的花来包裹他。
    正当壮年、身体健康、不吸烟的他,居然莫名奇妙得了肺癌,以致于连家人都觉得这不过又是一次娱乐。
    跑到菲律宾,想要获得神迹,却发现自己再一次“被”娱乐。

    影片的后半断,陡然的宁静与黑色幽默,让人有了思考的空间,烟花之后,黑夜会显得格外重;喧闹过后,安静也显得格外沉。
    安迪喋喋不休的语句刚变缓,自己脑子里面的绕舌就冒了出来:

    “你若娱乐这世界,这世界也将以娱乐回报你”

    最后影片里,安迪曾分饰的角色——托尼•克里夫一年后再次登上了舞台,难道安迪之又是一次被娱乐?满脑质疑的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安迪是真死还是假死。却搜出了一大堆后人加在他身上耀眼的荣光:好莱坞喜剧泰斗、70年代以后美国最著名的喜剧演员、一个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一个角力运动家,一个喜剧演员,一个民谣歌手……

    但,人若已亡,就算给他整个月亮,又能怎样?

     4 ) 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这是一部看在很多年前的电影,偶然的机会买到了一张VCD,Jim Carrey站在厚重的红色帷幕前面,笑容如木偶般凝固。光线在他脸上聚成光环,我知道这是一个人的传记,一个曾经活跃在舞台上的传奇。

        Andy Kaufman,一档称为Saturday Night Live节目的主持人。电影中,Jim Carrey纯熟的演技复活了这个舞台上的怪异天才。他的高傲、自负,目中无人,一次次在节目中出言嘲讽观众,然后又在玩过火的时候自我诋毁,取悦观众。他在舞台的镁光灯下迷失了自己,那厚重的帷幕把他的世界包围起来,他成为了月亮上的男人。孤单寂寞。唯有表演……

        天才和疯子的界限短的无法丈量。交汇处是如此紧密,以至于大家忽略了他也是个普通人。他病了,陷入了绝症。时日无多,终于向观众做了坦白。但换来的却是一如既往的笑声,Andy忽然意识到,自己是个脱口秀主持,大家已经习惯把他的言语当做玩笑。于是他选择了沉默,直到死亡。

        在结尾处,才明白,Jim Carrey为什么能如此投入的演戏。原本的喜剧,看到结尾,才悲从中来。嬉笑怒骂、乐极生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Hello,My name is Andy and this is my poster
    You don't know the real me……

    可惜,这句话他没有说完……


    (完)

     5 ) 不论好笑与否,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幽默

    《月亮上的男人》。

    商人(Kaufman)安迪一直在问自己:幽默是什么?一起冥想的那个长得像耶稣的人告诉他,沉默就是幽默。
    小学的时候读过老爹一本书,也在讨论类似的问题,也记得书里说过,沉默就是幽默。

    幽默是什么——这并不是一个纯的表演艺术的研究课题,而是哲学的话题。
    涉及伦理的问题是:当你进行表演的时候,你是否还是你?

    安迪用尽一生去寻找答案,用实验的方式而不是用推理演绎。“人畜无害”的实验比如说,让观众的电视“坏掉”十秒钟。“伤天害理”的实验,比如说为了讽刺性别歧视而自己表现出性别歧视,比如说为了讽刺恶霸而自己成为恶霸。

    卓别林也是喜剧,憨豆先生也是。他们和安迪一样寻找着幽默的可能性,他们的路也不尽相同。是选择做民族英雄还是做众矢之的?
    很有意思的是,不管是为了艺术还是为了民族或是为了哲学,他们的所作所为没有对错。

    最后安迪去菲律宾治病的那段我看懂了,不知道你们看懂了没有。在发现一切的所谓神医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他笑了。但是那笑必定不是苦笑,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一种幽默。

     6 ) 喜剧演员的孤独

    《月亮上的男人》,由金凯瑞主演,讲述了喜剧演员安迪•考夫曼传奇的一生。与其说是金凯瑞饰演了安迪•考夫曼,不如说在某种程度上他就是这个时代的安迪•考夫曼。 电影的开头就是金凯瑞贱兮兮的对观众说,这部电影就像自己无聊的人生一样,所以把整部电影都剪掉了,然后放起了片尾字幕,一开始,他便捉弄起了观众,而这种捉弄在电影中比比皆是,而且一次比一次闹得严重,他会在电视直播节目中故意出错,让观众以为电视坏了,他甚至和摔角冠军演了一连串的事故,甚至装作脖子折了的样子,就为了让观众信以为真,在这种一次次的更像是闹剧的事情中,观众已经不知道是真的还是他演的,直到他得了肺癌,观众以为还是他演的,当他在台上表现他的痛苦的时候,观众回应的确是大笑,这太可悲了。令人讽刺的是当他得知菲律宾有治疗肺癌的神奇方法,他去了之后意外的发现这不过是骗人的小把戏,他脸上浮现出无奈的笑容,原来那个一直在欺骗观众的男人,最终还是被生活所欺骗。 这个外表是喜剧的故事内在确是悲剧,当喜剧演员逗笑大家的时候,已经没有精力去取悦自己了,而在故事结局,这个男人就算死了也要大家开心,他事先录好了视频,他带领大家在自己的葬礼上开心的舞蹈,或许带给别人快乐,是他最快乐的事。

     短评

    应需要把电影和真实事件脱离开来,电影完全可以看作是导演对一个“喜剧明星”的自反书写,将之融入好莱坞、综艺节目、脱口秀乃至舞台演出的形式中,一场场如同行为艺术的演出,观众根本无法用常规的观看直觉来看待这些演出,无法分清到底哪些是表演哪些是真实。导演也如同考夫曼一样,让我们在电影面前失去了探究真相的勇气,因为是真是假根本无从分辨,或者说这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在我们面对这些谄媚的、精心操控、设计的,刻意的虚假的演出中间离出来,打破那些陈规惯例的形式,用偶然性、模糊性、自反性来刷新被主导的观念形式,这本身就是一次行为艺术。

    9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 没太懂这里的幽默

    11分钟前
  • 还行
  • 是他太疯癫,还是世人看不穿。

    16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力荐
  • 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谎话只能说三遍。

    1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 很好看啊,剧情有深意

    23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 我完全了解……但是我不了解他为什么还不是影帝…

    28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 这种不是一分就是十分的电影,评的好辛苦

    30分钟前
  • nothing
  • 力荐
  • 演技有点让人害怕,太棒了!

    34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 蛮久以前看过的,剧情有点忘了。但是演的很不错

    38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 感觉有点讽刺意义啊

    40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 看得我好痛苦/这就是那种不是给1分就是给10分的电影

    42分钟前
  • |
  • 力荐
  • 说个笑话纪念我

    4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 美式笑点没GET到,但金凯瑞演技很赞

    49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推荐
  • 喜剧其实是一种判断,每一个笑话都是一种判断,你必须去判断它。演戏则不然,演戏是一种体会,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53分钟前
  • o”mygod101
  • 推荐
  • 人的一生都是假象,甚至这个人给人们的感觉只是个幻像。

    56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 tbh, i dont get this movie... its attractive, but when its done, i aint know nothing at all...

    58分钟前
  • ryan
  • 还行
  • 电影不错。Dylan Moran的Black Books,John Cleese的Fawlty Towers,Jim Carrey的Andy Kaufman,英美这类用力过猛的喜剧效果真心不是我的菜。

    1小时前
  • leon mai
  • 推荐
  • 演技真的超棒了

    1小时前
  • 牵不到的爱
  • 力荐
  • 本片获200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奖

    1小时前
  • (๑⁼̴̀д⁼̴́๑)
  • 推荐
  • 我曾在新东方面试上表演猫王~当时就是跟学的他那段~很成功~2012.6.4经过近两周中午午餐时间最后看完。片子很好,很喜欢这个敢玩的人,他用自己来玩玩了他周围的世界。好几处都很感动,但眼泪始终流不下来,很奇怪。结尾用电影使这部传记有了超现实的色彩,挺巧妙的。演员就应该有另外的人生呀。

    1小时前
  • U 兔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