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基德的冬天到了,我的经文才抄写完,他已经站在我身后。
很久没有好好写东西了,今天特意起了个大早,为金基德写一点。毕竟想当一段时间内,我算一个金基德吹了,那时候最常跟人说的一句话是“金基德是射手座导演的荣光,而园子温是射手座导演的耻辱”。在他离开之后,第一部重温的片子是《空房间》。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时间尚早,自己阅历浅薄,当时只是抱着想看情色片的目的打开这部电影,影片全程令我十分焦躁,只是疑惑男女主人公为什么还不赶快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真正让我开始喜欢上金基德是从《春夏秋冬》开始的,这是我认真看他的第一部影片,也是我喜欢上这个导演的开始。也是从这部片子开始回看金基德的作品。在当时看《春夏秋冬》的时候就觉得金基德应该是有实修的,或者说他不一定练,但是至少懂。甚至武术拳理这方面,他也许有所涉猎。甚至昨天在公众号的推送中看到他的一张照片,马步桩、鼍形手,让人很难不联想到他接下来要打出一式定步劈拳。
之前为了向好朋友安利徐皓峰,带着他一起看《倭寇的踪迹》。才看了个开头朋友便疑惑,这片子怎么这么像金基德拍的?我还是受朋友点拨,才恍然知晓我第一次看徐皓峰的电影时那种莫名的熟悉感原来是因为这个因由。这次重看《空房间》发现了更多的细节。
首先是男主在监狱里练功的画面,神似八卦掌的步法。李连杰在国外的电影《宇宙追缉令(我更喜欢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译名“平行歼灭战”)》中有一段近乎一样的表演,便是八卦掌中的基础步法“趟泥步”和“剪子腿”。
更有意思的来了,随着主角练功愈深,身法更为娴熟的时候,便开始找狱警来实战自己的练习成果,而这一段,我在徐皓峰的小说《国术馆》中,找到异曲同工之妙:
我俩手挽手向广场外走,八九步后,我脊椎一紧,转头看见在一个熄灭的灯柱下有个人影——是K。
Q奇怪我为何停下,她顺着我的目光望去。
灯柱下空无一人。
在她目光扫过去的前一秒,K跑到放风筝老头的身后。他敏捷调整身形,重叠着老头的一举一动,严丝合缝,在广场上公然地消失了。
这是八卦掌“如影随形”的功夫,没想到他已到此程度。
我把Q送到了家后,骑车回我家。临近北京图书馆与动物园的交叉路口时,见到K的自行车停在路边,K坐在马路牙子上向我招手。
我下车,他指着马路对面的一棵老槐树说:“野兽的灵敏和爆发力远超人类。人是树上猴子变的,所以人对木头有一种神秘的亲近感。八卦掌以树为师,练拳时要绕着树转,利用树木来激发退化的本能。”我:“啊,原来是这样。”他:“明日放学后,你我在玉渊潭公园东门见。我空手,你可以拿根木棒。”他站起,平静地打开了车锁,蹬车而去。
我想:打倒他后,想象中的武林就变成了现实,我将带着Q离京远行。
影片中后面狱警干脆还透过自己的口,表述出了这部分的“拳理”,同时也提供了男主功力更进一步提升的经验值。
正当我思考此事的性质,感到后背升起杀气。如果我回身,就会被击中。我向前一跃,作势转身,杀气压过来,我只好又向前一跃。
连跳了五次,我仍未能转身。
武功高下立判,K在这六年超越了我。我不再跳跃,心怀死志缓缓前行,走到路灯下,清楚看到脚底有两条人影。
我:“K,是你么?”
背后没有回答,脚底多出来的人影逐渐缩小,消失。
我压力顿减,急忙回身,见街上有几对饭后散步的老人,K了无踪迹。
他将我彻底击败,也激发了我的斗志。我暗下决心,回家后要闭门练武,一年后再战。当我大步行走,沉浸在激昂情绪中,忽感前方有股异样杀气,我一惊,见一个女人挡在眼前。
最后一点,《空房间》中男主出狱后报复了陷害自己的狱警,然后来到了女主家里,跟在女主丈夫的身后,但却没有付诸任何的武力行为,就这样生活在了一起;而《国术馆》里,K为了报复自己的体育老师,用“如影随形”的功夫跟踪了体育老师整整六年,使体育老师终日惶惶不安。而K也始终没有出手。
我对他说:“我今后不会再骚扰你,如果你还觉得身后有黑影,记住,那一定是你的错觉。”八卦掌可以练到“如影随形”的境界,六年里跟踪他的只会是K,他和我同样身怀绝技,也同样缺乏一击的血性。
这次重温,主要的体验就是这些。斯人已去,但东西留下来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冬已到,春不远。江湖再见。
2 ) 孤独的爱情
“每个人都是一个空房间,等待有人打开心锁,放我们自由。有一天,我的希望成真了,一个男人像幽灵一样走来,带我走出限制,而我毫不犹豫地紧跟着他,直到找到我新的命运……”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带着面具,每个人都隐藏着自己,而每个人却又都在寻找那个打开自己心锁的人,泰石就走进一个又一个的空房间,洗澡,做饭,拍照,渴望能有个人能够走进自己心中的那间空房间,然后临走时会把一切都收拾好。最终在一间空房间里找到了善华,只是眼神的交会,就已经各自看到对方心中的孤独,在出走的途中,没有一句对白,然后他们一同不断地走进一所所空房间,最终互相打开了对方的心锁,共同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那空房间。
”It’s hard to tell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
人的可视角度只有眼前的180度,当这个社会准备阻止他们之间的爱情的时候,泰石选择了活在每个人的看不到的那180度里面,从而能够继续与善华生活,整部影片女主角的 几句对白就是这里发生的,“我爱你”“吃饭了”,当善华说“我爱你”的时候,她的丈夫和她拥抱,而她的手却伸向后面的男孩,爱情就是这么残酷,这么充满欺骗,往往和你所生活的那个不是你爱的,而最爱的那个人永远只能生活在其他人看不到的180度里面,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爱情,我们还需要考虑太多的其他的东西。
最后泰石和善华一同站到体重秤上,指针却指向了刻度零,他们一起走出了这个世界,又重新走进了自己的空房间自己的那个世界,而这次是两个人走进了同一间空房间,而且带走了钥匙。
3 ) 爱生活,爱开荒;爱电影,爱YY
有一种红塑料皮的小本本叫小学生手册,有一种小学生在每个学期的期末,都会在这个小本本上收获一句话:
“该同学XXX,OOO,兴趣爱好广泛……”
他有一些任性他还有一些嚣张,他有一些叛逆他还有一些疯狂,啊啊啊,我就是这个小学生。
上房揭瓦,下河狗刨,举枪打鸟,弯腰抓鸡。像我这样的花心小学生,看到什么都觉得特有意思,有什么绝活儿都想学上一手。那些神奇的新鲜的领域,是一片又一片好大的荒地,等着去发现和开拓。而且这个小学生自恃聪明,总觉得只要努力开荒就会有获得收成。在全球还没有通的年代,他就敢自信满满地说:我能!
后来,小学生知道了世界上有轮回一说,他就这么开始梦想了:这辈子做个足球小将,下辈子做个象棋大师,再下辈子做个气质潇洒的画家,下下下辈子做个身手矫健的大侠……最痴妄的是,他希望生生世世轮回中钻研的手艺,都保留记忆,流传不息。当若干辈子滚过后,他就成了一个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的牛人。巨牛特牛超级牛。只他一个牛人就是无数个人的合体。
再后来,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中学生变成了大学生,大学生又变成了退学生,他开始明白,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一个人能掌握的事情太他妈有限。他甚至有时撒尿洒到池外,连自己的小鸡鸡都握不稳,更别说精通一切这种妄想。于是他开始YY。
就是YY,只能YY。看电影,就是YY的方式一种。
心有不甘的人会通过电影进入平行宇宙。天香断续膏,有时候电影就是这样的东西:那些人生转折的其他岔路,无数种可能性和没能选择的遗憾,用电影来续接。通过YY,我们在岔路的节点上不规则跳跃,在无数层平行宇宙间穿梭往来。人生如此丰富。我们不单可以这样活,还可以那样活。
我们的肉身坐在影院,蜷在沙发里,窝在床上,我们的灵魂已出窍在喋血的街头、在蛛丝牵挂的高楼、在浪漫满地流淌的巴黎、在红色的寒冷的火星。在另一具躯壳里,在无数具躯壳里,化身无数,我就是你,你就是他,他就是我们。我们用YY把自己的世界撑大了,用电影把心撑大了。现实中我们能把握的东西如此有限,电影里我们通过感官的体验,将有限变成无限。
这就是YY的妙用无方。当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是为YY而生,但大多的电影都可以成为YY。追溯其本,电影的源头首先是娱乐,而YY就是娱乐的最高境界——我是说,广义的娱乐。被喜剧片逗得满地打滚那叫娱乐,被惊悚片吓得毛孔大开那叫娱乐,被悲情片刺的泪水长流那也叫娱乐。YY中我们哭我们笑我们闹,然后灯光亮起,人群散去,我们擦干眼泪,感到30块钱没白花,感到满足。这就是娱乐。
至于感动、至于思考,那就是YY的饭后鸡尾酒了。有了更好,没有便罢鸟。我们首先还是要吃饱饭,饱起来再说。在肚子还空的时候就嚷嚷着要喝酒,这种人在我们村里管他叫傻叉。谁都不愿意作傻叉,谁都愿意身心愉悦。所以别跟电影太较真,别太形而上,你只要问自己:这部电影让我愉悦了没有?如果答案是yes,那就好办了。虽然不能改变任何现实,但心灵丰满了。在这世界上活着,又有什么能比填满空虚更重要?
所以《空房间》可以是拍案惊奇,也可以是黄粱梦枕。片子结尾的点睛之笔:“有时候很难分清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将人的YY世界无限延展。大概我们都有过无地自容的时刻,或者走投无路的时候,曾经有过那么一天,在某一种情境下,我们巴不得自己像一阵轻烟,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掉。我们想隐匿在别人的视野之外,我们想从泥淖中跳出去。我们这样想过,电影帮我们这样做了。
从YY的技术角度分析,这是一部挺成功的电影。YY的最高境界是偷梁换柱。YY的基本原则是潜移默化和角色代入。不管是自欺,还是被人欺,看着电影的人都希望能融进去,希望能忘记自己屁股下过硬的椅子,和手里面被炸焦的爆米花。这部电影做到了,至少对我做到了。
我们都知道的骗人的诀窍就是九句真话后掺一句假的,电影也是这样。清淡的若隐若现的音乐,几乎没有对白,女主角开了两次口,男主角从头哑到尾——这样一部安静的、不愠不火的电影,是典型的诱人深入型。银幕前的人莫名其妙地看着男主角四处去发传单,又恍然大悟看着男主角撬开空房间的门锁,登堂入室。有一点古怪,但总还算合情合理,有一点好奇,又有一点期待……故事像坐在火炉上的一壶水,渐渐沸腾。
渐渐就恍惚,渐渐地视角就变了。我进入电影,进入那些空房间,我看到那个被施虐的女人,我带她离开,我带着她去进入一个又一个空房间,我被警察逮捕,被关进牢房。然后这样一个智力游戏摆在我面前:
在一间小小的密室里,高墙坚实,铁窗狭窄,没有秘道,你怎样消失?
搁在平时,我大概会说:别逗了,这太他妈扯蛋了。可在这种境地下我只想:一定有什么办法,一定要找出什么办法。于是他(我)开始尝试,开始一次次改进。我们做到了。
我们终于成功地遁形。我们破泥而出,轻逸而高蹈。最后男人和女人相拥着站在体重计上,刻度显示的是零。这样的神来之笔,现实还是梦境已不重要,在负荷的压抑下,逃脱的渴望胜于一切。我们微笑了,我们欢喜了。沉重的肉身下沉,升华的愉悦上升。我们像电影中的角色一样从现实社会中跳脱,我们从自己的肉身之中跳脱。
这就是电影的愉悦。一个成功的电影能给人带来的,YY的愉悦。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艺术就是骗人的艺术,骗人艺术里有很深的门道,道行深了就能成功地引领我们在YY的大道上一路狂奔,道行浅了就算恐怖片都能让人大笑不止。
而诚意也显得尤为重要。好些个被炒得热闹的电影,在我眼里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因为缺乏诚意。比如《色戒》里王力宏挥之不去的咬着舌头的港台腔,比如《投名状》里莫名其妙的开头——我的确可以相信一个善良的妇女可以抱着恻隐之心去拯救一个陌生人,但我真的无法相信,这个妇女能善良到不惜钻到一个陌生人的被窝里去拯救他。我觉得这么伟大的事儿只有观音菩萨才干得出来,而显然这个妇女她不是。
所以这些电影对我是失败的,它们从开始就没哄好我,没骗住我。看电影的我就像一个痴情的女人,要是我认定了那汉子没骗我,多少流言蜚语我都不会在意,而一旦开始感到被骗,开始怀疑,我就再也无法对他产生信任。第一印象太重要了,那些不肯在骗技上做足功夫的人,我觉得态度端正与否就很可疑,这是硬伤,也是痴情女人最痛恨的一点——有时候女人不介意你欺骗她,但是她会非常介意,你欺骗了却还不用心去骗。连骗人都没有诚意,这样的人你说怎么值得托付?
电影需要YY,生活需要YY。YY是一种境界,是热爱生活的人的一种技能。爱生活,爱开荒。我们总说:太无聊了,看个电影吧。电影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电影能为我们展现一片又一片荒地。我总觉得人要活得愉悦舒适,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学会寻找乐趣。在生活细节中寻找乐趣,在电影中寻找乐趣。学会YY,学会取悦自己。当我们百无聊赖时,与其皱着眉头说“真他妈无聊啊”,不如给自己一次从现实的泥淖中跳脱的机会——坐下来,看电影。
4 ) 在你背后书写,你看不见的字
那个时候我们抱在一起,以为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什么可以把我们分开,就连死亡也不可以。
1.我们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破败不堪的城市里。
——年轻的男人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这种生活是如此地与众不同,以至于它被诚实地记录下来。
男人的做法通常是这样的,先是挨家挨户地发传单,过了几天,看那些门上传单没被撕去的,就知道主人不在。男人于是从随身的工具箱里拿出一些小玩意,用手巧妙地在门上弄了几下,就轻而易举地进了屋。
——这个房间里大刺刺的留下许多的蛛丝马迹,电话录音,脏乱的衣服,坏掉的闹钟和收音机,摊开的相册,它们静静待着,等着某一天被陌生人闯入,毫无抵抗能力地被搜寻,窥探,进而着迷,甚或唾弃。
——我们自以为隐秘的生活原来只是掩藏在一扇门后。
2.男人和女人的旅程
男人和女人在一个大别墅里相遇,男人从一个不动声色地闯入者变成了一个被悄悄窥探的人。男人非常专注地看着女人的摄影图片,在浴缸里,在水里,然后再用熨斗细细熨平,手底无比温柔。女人如幽灵,无处不在。
男人和女人的开始毫无波澜,男人教训完女人的男人,大步离去,女人低眉,顺从地坐上男人的后坐,开始旅程。
接下来路途充满故事。女人和男人进入了一扇扇门,到处景色。这些门,如同游戏的关卡,一道比一道厉害,男人和女人从吃饭,喝酒,被殴,直到亲吻,错手杀了人,也亲手埋葬了死人。
——这是一个命题,分离,是否代表旅程的终结。
男人在监狱里与其说是坐牢,不如说是修行。男人的笑容说不清含义,被狱警暴打如同磨砺,有种隐忍的疼痛,超过老杜手里的大块头。
女人依旧沉默,但开始有力量,男主人因此显得怯懦不堪。女人有一次回到了曾经去过的地方,那个小庭院里水缸上莲花盛开,清净似佛。
男人和女人,分开以后再没相见,而旅程永远没有终极。
3.我突然不想说话
当我张开口,努力很久却依然没有话吐出,我突然之间成了一个哑巴。
我开始用手笔画,我说的,你都懂吗?
你不懂,没有人懂。
——那个豪华的宅子里,女人不对丈夫说一句话。
——一路奔跑的路上,女人和男人,不说一句话。
这是一个点的两极,不是贫乏的无语,就是丰馈到无语。
这是一个大小两面的赌注,开盘之前,我们毫无把握。
男人和女人不说话,亦不交流,不交流,亦无欲求,无欲求,便不生变卦。
这个故事和新桥恋人一样的惊骇离奇,但朱丽叶比诺什想要治好眼睛,有着注定的变故,故事变显得无奈和哀伤。
而男人和女人不悲伤,于是就连死亡,也没有把他们分开。
4.关于幻象
It's hard to say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s a reality or a dream.
这是结尾时打上的一句话,念一遍,就记住了。
这句话象个咒语,把顺推的多米诺骨牌又倒着推了回去,便衍生了无劲的可能。这个幻想何时而生,从男人被带离监狱?从一路的奔逃?从男人进入宅子?从男人骑着摩托车在我们视野里出现?
倒推没有任何意义,去判断真实或是幻象更加没有意义。
这是一个被虚化了的世界,也许存在于男人的,女人的,人们的,或是我们的想象。
5.爱与存活
——女人最终说了唯一的一句话:“我爱你。”
——When we hungry, love will make us alive.
——骗人的。
6.关于欺骗
其实并不是有意,但我们总在言不由衷间说了谎话。
而我们依然选择相信一个90%带着病菌的誓言,因为我们都不肯死心,因为爱情这个词,过于诱人。
如果不说话了,是不是就没有谎言,就不会有欺骗?
但是不说话,你还愿意带上我,我还愿意跟你上路吗?
我们终究缺乏明镜清台的智慧,
屈从于世俗。
7.在你看不见的那半个世界和你同在
我们真的永远看不清周围的一切。
那就相信你,永远在我看不见的那180度里,陪伴着我,也好。
重要的是我相信。
8.关于电影
这是一个让我无从流泪的电影。
不哭,但一直想到战栗。
这是一个你吹向我的泡泡,它在半空中破开,逃逸到空气里。
散开了藏在我们心里秘而不宣的梦想和希望。
到最后也只是一个电影
终究是我们无法做到的
幻象
一秒钟,24格
5 ) 一句话都不需要说
今天在学校看了《空房间》。
前半段我很喜欢,男孩子入狱之后的情节,我不是很喜欢。
饶是如此,他们接最后一个牛逼的吻的时候,我还是热烈鼓掌了……
韩国电影一贯展现出对国家势力的厌恶,以及个人对体制的抵抗。
暴力也相当直接。下手真狠。
相反,他们的电视剧就一点也不承载这些内容,
一厢情愿的风花雪月国泰民安。
所以,电影的出去拿奖,电视剧的在亚洲赚钱,
大家真是各司其职啊!
空房间里头,看到漂流,
还有极端的,对现代社会中,对其他人生活的“介入”。
一个非常浪漫,也非常温和的方式。
我一直在想,这个电影里,没有所谓对人物前史的介绍,
也不在乎之后的命运……
男主角一句话也没有讲。
对误解他的整个世界,没有必要讲。沉默是反抗。
对他的爱人,不需要讲。他们之间,有交流,但是没有对白。
真好。
6 ) 可不可以再暧昧一点
韩国电影在亚洲乃至全世界能有如此大的进步与影响力,除去他们电影自身特有的娱乐性,像金基德这样的导演也是功不可没,他可以说是韩国电影的一面旗帜,屡屡在各大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就是对他的极大肯定。
韩国电影在我印象中就是金基德与朴赞郁的天下,除去老导演林权泽,其他导演根本一点印象都没有,朴赞郁更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金基德之前只看过《撒玛利亚女孩》,谈不上喜欢,这次看了《空房间》,感觉要好于前作。
《空房间》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画面淡雅,除去结尾部分,构图都很工整,白白净净的少年,甚至监狱里都是很干净的。我们知道金基德最善于表现的就是情欲与暴力,这两项正是人类最本质特征,在前作《撒玛利亚女孩》中,援较女孩以及父亲最后的复仇,都是赤裸裸血淋淋的,甚至父亲最后打死嫖客的场所都选在肮脏的厕所,再遥想早期的《漂流欲室》,那个鱼钩更是生猛,不知是不是金基德刻意的转型,在《空房间》中虽然也涉及情欲暴力的原始主题,但在画面的表象上收敛了很多,没有正面的色情画面,甚至接吻都很少,暴力也是借助高尔夫球这项高雅运动来完成的,甚至都没有流血发生。因此我说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在某种层面上说这种干净是相对的,是相对于金基德原先作品的一种干净,这样的“干净”应该会让他的电影更讨人喜欢。
在我看来影片的三个主角都是有些偏执的,少年是偏执的,在他的年龄完全可以去找一份好的工作,他却偏执的选择了这样空房子的生活,在警察问讯时他本可以开口为自己辩解,他在一次偏执的选择缄口不言,而得到的则是一顿暴打,就连他与女人的爱情都是有些偏执的,二人的沉默不语若不是偏执的力量,这样的爱情怎会长久。女人是偏执的,在丈夫的一次次电话威胁下,女人就是不接,这也是一种偏执,女人本可以就这样过一辈子富贵的生活,可是她对爱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渴望,只有这样她才会坐上少年的摩托车,与少年走进一个个空房间。丈夫也是偏执的,他知道女人已经在一次次的受虐后对他由爱变恨,但依旧对她不肯放手,甚至睡觉时都紧紧地抱着她,以至于后来怕少年回来而想到搬家,他的偏执体现在对女人近乎疯狂的占有欲上。最后三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女人与少年终于也能在一起,这样的结局也不如说是一种偏执的胜利。
《空房间》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沉默不语的,这让我想起了蔡明亮的电影,只是这里金基德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少年与女人的沟通已经超越了语言而达到了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一切语言在这部影片里都显得相当苍白无力,也许金基德在告诉我们,语言是迟于爱情产生的,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语言的。
这部电影最后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方法无疑是点睛之笔,少年究竟是真的学会了隐身术还是已经化为幽灵在与女人沟通,没人能说清,导演留给了我们足够的遐想空间,从结局来看本片也是足够温和,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部简简单单的爱情电影来看,虽然没能逃脱道德上的悖误,说到底导演给我们讲述的还是一个第三者的爱情故事,最后真正的受害者还是丈夫。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少年与女人的关系能暧昧一点,再暧昧一点,甚至超越这种爱情关系。
不要想得太多,《空房间》的确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更加想看《弓》了,希望会更好。It’s hard to tell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
ps:片名3-Iron是指打高尔夫球的三号铁杆
金基德导演作品
《弓》(2005)
《空房间》(2004)
《撒玛利亚女孩》(2004)
《春夏秋冬又一春》(2003)
《海岸线》(2002)
《坏小子》(2001)
《收信人不详》(2001)
《漂流欲室》(2000)
《真相》(2000)
《雏妓》(1998)
《野兽之都》(1996)
我一直在等着看这俩人到底要憋到啥时候才说话这事我会到处说嘛……
喜欢监狱里那段
金基德算是一个优秀的二流导演,模仿能力很强,原创能力偏弱。他最好的作品都有出处,《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裴镛均的《达摩为何东渡》;《收件人不详》模仿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空房间》模仿若松孝二的《无水之池》。
“每个人都是一个空房间,等待有人打开心锁,放我们自由。有一天,我的希望成真了,一个男人象幽灵一样走来,带我走出限制,而我毫不犹豫地紧跟着他,直到找到我新的命运……”
比鬼片更鬼片。拍金基德电影的主角很爽,都不用背台词的。
迅雷广告太坏了,翻译成“空房诱奸”,搞的我以为是三级片,看了才发现是文艺片,尼玛。而且当年还完全不了解金基德是何方神圣。
QQ对其隐身可见的灵感来源??一言不发的金基德最高,情欲走来得悄无声息。喜欢结尾,介于梦幻和真实之间的体重归零...
1.男主角一言不发,女主角一句我爱你;2.空灵至深的爱情为无言,或多,只需一句我爱你;3.拯救是爱,孤寂让两人融合;4.最后的超现实很喜感,隐身对其可见。
可以感觉到金基达的成长和内心对平静的回归,我很喜欢
灵感的一部分显然是来自安东尼奥尼的[放大](在监狱里打虚拟的高尔夫球但是有声音,球被抢走),然后监狱中男主角修炼的那段怎么看都是玛雅·黛伦的调调。男主角出狱后摄影机的角色化真是牛逼。金基德这片儿极亮
以往再好的片子,我连着看两三部没问题。即使遇到要中止的情形,也必然是想先在脑子里回味完了上一部再往下看。可这回呢,我并不觉得需要回味,却就是不想接着看下一部了。似乎这一部片子就把我一个星期没看电影所憋出来的瘾给塞满了。就好象有些真正美味的食物,不必吃饱,品尝两口,就已心满意足。
隐身对其可见。
我们灵魂相契,交融的那一刻,体重为零。
相爱的两个人是,一个人
吴克群吗?
整个感觉有点像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
孤独,拯救,爱,梦幻
#重看# 未及一言,灵魂便已相通,可能是最美妙也是最惊悚的爱情,一个会呼吸的影子在空气中环绕我整个的存在,无时无刻,渡我安然,保持和整个世界隔绝的状态,在这片空白哑然的一方天地,只要我们紧紧相依就足够。每个房间都充满人间悲喜,我们是浮萍之下无所依的两尾鱼,打扫或浇花,洗衣或做饭,目睹爱和死,模拟着无波静好的日常,假装没有被世界抛弃,假装我们活得很好,发誓以失语与世界一刀两断。It's hard to tell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拍得很有惊惧氛围,再次重复了金基德拿手的孤绝封闭空间,全靠丝丝情绪的拉扯、缕缕怒火暗涌,撑起一个近乎寓言的故事;高尔夫球是阶层符号与复仇工具。以体重计为零收尾真好。
我们什么都不必说。
最后真的无敌了…震惊到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