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父亲的移墓,定居美国长达九年的阿棕,睽违许久回到家乡。他带了伊恩一起回来,但全家族并不知道伊恩正是阿棕的男友,而此趟阿棕也正打算与母亲出柜。长久以来,母亲一直希望阿棕能够早点成家,让她可以抱孙子,就跟所有平凡的家庭一样。阿棕一直找不到最适当的时机开口,就在此时,他意外得知母亲罹患重病的消息……
真的八百年没有遇到过这么对我胃口,百分百戳到我G点上的基佬电影了。
定居美国的阿棕趁着父亲迁墓,带男朋友阿文回越南,希望将妈妈带回美国定居。阿棕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将阿文认成自己的孙子,周围人对海龟香饽饽的逼婚,表弟一家贪婪的欲望……乡村生活的安逸宁静下是鸡飞狗跳的人心博弈。
我很喜欢阿文趴在桌上,瓮声瓮气地跟「绝对安全」的奶奶说他和阿棕的故事,喜欢奶奶知道全部之后,告诉他“你没有错”。
也喜欢他们躲在浴室里偷一段欢愉,不管不顾地在水流下拥吻,像第一次谈恋爱的毛孩子一样开心到在晚饭时也压不住嘴角,浑身散发着餮足的幸福感。
喜欢阿棕一个人压抑着所有,在和阿文争吵后又独自返回,头靠着那扇薄薄的木门,轻声喊的那句“阿文”。
妈妈说,你只是因为家人不在身边,太孤独了,才会爱上一个男人。
阿棕说,不是这样的。
他生来就是孤独的,即使有家人在身边,依旧是孤独的。
可是阿文不一样,阿文懂他的孤独,爱他的孤独,疼他的孤独。在阿文眼里,他从来不是单调的棕色。
就好像奶奶没能认出他,他表面上丝毫不介意,还跟阿文调侃「现在我成奶奶遗弃的孙子了」,于是谁都没把这当一回事。但阿文还是在最后分别的时候,和奶奶偷偷做了个约定,让奶奶叫阿棕一声“阿棕”,让他在最后能做回奶奶的孙子,拥有一个完整的拥抱。
我真的好爱这部电影,每个场景,每个眼神,每个画面,我都好喜欢,大概可以加入每年回看的片单了。
越南电影与东方情境的表达
最近连着看了两部越南的电影:《双郎》及《再见,妈妈》。《双郎》男主角之一是越南传统戏曲里的小生角色,长得眉如墨画,唇若涂朱,颇得几分柳湘莲的神韵。电影描摹了戏曲小生一段尚未开启便黯然谢幕的爱情。两位男主角在停电的夜晚萍水相逢,竟如从小一起长大的密友一般,情不自禁对彼此敞开了心扉。
“小时候每当停电之际,月亮就会格外明亮……”当你对一个人心存爱意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地回溯生命中某个难以忘怀的时刻,整个世界就像湖水般温柔荡漾开来。男人之间欲言又止的爱与戏曲点到为止的默契在片中形成某种别有意味的互文。东方戏曲根植于朴素的乡土伦理与爱憎分明的道德观,舞台上的小生扮演的自然是符合大多数人认知的传统丈夫角色。当台下的观众沉浸在台上男女主人公生死悲欢之际,却浑然不知扮演异性恋角色的男主已与内心暗许的同性爱人天人相隔。这是一种暗示,亦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深刻到骨子里的悲哀。
《双郎》情感的隐晦宛转与数年前由崔健执导的《蓝色骨头》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规避shen cha,《蓝色骨头》用一段男子芭蕾的独舞来倾诉一段特殊年代的同性之恋。然而这样的压抑,这样的爱不可得,这样的千回百转,却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最为憾人心魄的舞蹈一幕。
与《双郎》的压抑相比,《再见,妈妈》的情感表达就显得明朗多了。两位男主角的气质是海洋般的清新中融合了一点绿色麦田的淳朴与宁静,其中一位男主阿文是护士出身,这个身份设置很有意思,在我们的文化里,“护士”属于传统女性职业的领域,也因之,“护士”这个词也就与我们想象中的女性特质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中选择护士职业的男性不但鲜少得到认同与理解,有时甚至可能招来歧视的目光。——从此角度来说,选择做护士,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讲,不仅需要对这个职业的认同,更需要莫大的勇气。
阿文所表现的性格特质亦与他的职业身份相符。在经历了乡里亲友的逼婚之后,两人都为此有些受伤。怀着内疚心情的阿棕试图安慰阿文,自责不该带爱人回来。阿文的回应则是:(我是自愿和你一起回来的),因为我不想让你一个人经历这一切(人们对单身状态的不认同不理解以及逼婚)。
阿文被奶奶错认为孙儿诺(阿棕),奶奶睡觉要抱着他。阿文虽有些不适应,但为了安慰老人,他还是答应了下来。被一个陌生老人抱着睡觉其实是不舒服的,但阿文并未因之回避。
罹患阿尔海兹默症的奶奶彷佛回到了童年的状态,喜怒哀乐的表达率真烂漫。奶奶对阿文的心疼不仅仅是主观情感上的喜欢,更是发自内心地感到了这个男孩子的体贴与温柔。
请看阿文回忆与诺(阿棕)交往的一段。其中提及他对阿棕的认识:他(阿棕)总是一个人,偶尔生病了,也不告诉别人。简短的话语里包含了他对阿棕细致的观察、理解与心疼。
阿文也非常细心。妈妈送他们去飞机场,阿文特意坐在副驾位置,他要留给阿棕和母亲单独相处的空间与时间。
当然最令人动容的一幕是他在奶奶面前情不自禁地坦白心迹。
细致、温柔、善解人意以及勇敢,是阿文令人感到甜蜜与暖心的缘由。
可能因为这部作品的主题是东方血缘伦理的观察与思考,这部作品的情感表达是温和而又克制的。两位男主唯一一段亲密的镜头是发生在卫生间。阿文也不由感叹:这里是我们唯一可以享受自由的地方。
但这部电影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之处大概也在这里。同样的东方伦理,同样的血缘文化,这里有我们熟悉的乡土气息,有我们感同身受的成长记忆。隐忍又温柔的情感倚靠也是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勇气之源吧。
流量党慎入,有大量截图,看电影的时候觉得很有趣就随手截下来了,以作纪念。
目录:
一、三次开车🚔和洗澡🚿「伊恩x咕诺」
二、关于可爱奶奶👵🏻「奶奶x伊恩」
一、三次开车🚔和洗澡🚿
1.关于床板“软硬”🛏️
2.关于“棕色”
3.关于床垫“软硬”2.0
4.关于“滚床单”
5.关于“洗澡🚿”
6.关于“跳舞”💃🏻
7.关于“插花”🌸
8.关于“摸摸”
二、关于可爱奶奶
1.关于拍照📸
2.关于“对错”✅❎
3.关于“选择”
提起越南电影,很多国人的印象想必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
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和《三轮车夫》,托尼·裴的《恋恋三季》,在中国都算有知名度。
《青木瓜之味》拿过戛纳的金摄影机奖、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三轮车夫》勇夺威尼斯的金狮奖,男主是梁朝伟;《恋恋三季》入围柏林的主竞赛单元。
然后似乎就是漫长的真空期,越南只是作为西方战争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地而存在。
直到2019年9月,国内院线上映过一部越南电影《二凤》,但毫无水花,票房仅60多万人民币,在豆瓣只有5.7分。
但它在越南电影发展史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是越南影史本土票房冠军,还成为了第一部登陆美国院线的越南电影。
而且烂番茄鲜度高达95%,爆米花指数也有86%。
IMDb数据显示,美国票房是约60万美元,全球票房是570多万美元。
我当时并没有去影院看,后来在腾讯视频上线了才看。
我可以理解,它为什么在中国遇冷。一是国人都不熟悉越南电影,片名也很寡淡,没有吸引力;二是“孤胆母亲涉险救女、重返罪恶之城以暴制暴”的复仇故事,虽然是爽片题材,也顺应了女权的时代潮流,但制作上很复古甚至土气,如果不是选越南语的音源,像是在看二十多年前的老港片。
这份复古对美国人来说可能还有猎奇,但在国内,连香港动作片都式微了,更何况是仿港式动作片的越南片。
越南是我很喜欢的旅游目的地,我第一次出国旅行就是去越南,去了河内、岘港和胡志明市,破败又有风情,越南菜也不错,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旅行记忆。
但越南话和泰国话的难听程度有得一拼,除非是特别出名的高分越南电影,一般也是很少关注越南电影。
最近资源网站在推一部越南电影《再见,妈妈》,乍一看名字容易和今年一部高分韩剧《你好再见,妈妈!》搞混。
豆瓣上评价人数还不多,但评分高达8.2,吸引人一窥究竟。
2019年8月在本土上映,2020年3月在台湾上映,台湾译名《我,最亲爱的》。
《再见,妈妈》既是一部小清新同影,也是一部家庭伦理片。
为了给爸爸迁坟,已在美国待了数年的男主人公Van返回越南,同行的还有美籍越南裔男友Ian。
Van是家中长孙,老家是在越南一个比较乡间风情的地方,是亲戚群居的大家庭模式,Van的妈妈守寡多年、操持家族生意,奶奶患了老年痴呆症。
Ian初来乍到,Van的妈妈、奶奶都一度把他错认成Van,尤其是奶奶,把Ian当孙子黏着不撒手。
Van自然是瞒着家里他和Ian的真实关系,只说是好朋友。
一开始,Van和Ian体验着很小清新的乡村生活,有私下的甜蜜,也有当着别人一些暗戳戳的互动,恋爱中人的暧昧是再怎么小心包裹也会泄露气息的。
Ian很讨人喜欢,Van的亲人们也和Ian相处得很好,尤其Van的堂妹Kim还对Ian一见钟情。
奶奶持续把Ian当成Van,对他非常好,还硬要给他零用钱,但也催促他结婚、生重孙,还说要把财产都留给他。
处境尴尬的Ian,在一天晚上和奶奶谈心事,讲述了他和Van相识相爱的过程,奶奶很可爱,虽然也纠结于男人怎么生孩子,但更多是关爱孙子的态度,并讲出了金句:你把你的爱人介绍给你的家人,这怎么都不是错。
Ian是15岁就移民美国了,读的是护士专业,他的成长环境和处事观念自然和成长于越南传统家庭、大学才去美国的Van有着一定差异。
Ian其实算是很贴心懂事的情人了,但Van对出柜的犹犹豫豫、周边人给Van做媒,还是让Ian很郁闷,两人的感情也受到一定考验。
戏剧冲突的高潮是一场公开逼婚。
Van的爸爸迁坟完成后,家里举办宴席,出席的除了全家人还有些父老乡亲和家族生意伙伴。
家族生意伙伴Mr.Tam在台上公开对Van逼婚,一定要Van对家人表态何时结婚,Van搪塞说很快了,Mr.Tam就强行解读成是年底,他一心想把自己女儿Lien嫁给Van,Van的妈妈对Lien也很满意。
这时奶奶突然跳出来了,上台抢了麦克风,说台上这个男子(指Van)是要跟她的孙子(指Ian)结婚的,说他们在一起很久了,还说谁要阻止就要overmydeadbody。
家人借口奶奶喝醉了赶紧把她架离现场,而逼婚还没结束,Van的妈妈接着强逼Van要他当众说说自己的人生规划。
Van的说法是要定居美国,并带母亲过去。
宴席在尴尬中不欢而散。
亲人可以是温馨的守望相助关系,也可以是世间最难缠的人际关系。每个大家庭都会有些糟心事。
Van和堂弟Khoi小时候亲密无间,但长大后命运走向不同导致关系疏远,Van出国深造还能继承家里土地,而Khoi留在老家混日子混成了酒鬼,还私吞家族公款。
Khoi的妈妈也非善类,做传销卖过期保健品坑了村里一些下线,还坑了自己的小姑子(Van的姑姑),村里人来家里索赔,Van的妈妈出面做了扛事人。
而在这时,Van偶然发现妈妈身患糖尿病,她也瞒着家人。
接下来在一个意外情况下,Van妈妈知道了Van和Ian是一对恋人。
母子连心,血浓于水,妈妈没有亲情绑架Van,而是自己努力做了调适,接受儿子的同志身份并出面保护。
Ian外出散心,路遇喝醉的Khoi和同伙,Khoi抢走Ian的手机,威胁他还殴打他,幸好被出来寻他的奶奶救下。
Van为给Ian报仇,和Khoi大打出手,Khoi的妈妈一番搅和,还逼着分家产,牵出更多狗血往事。
Van的妈妈一气之下决定和其他人做切割,搬离老宅,不再管家族的事。
编剧和导演比较善良,结局还算温情,亲人间虽然撕破脸但温情犹存。
Van和Ian启程回美国,Van的妈妈也开始学着自己开车了。
两年办好手续后,Van的妈妈应该会去美国和他俩团聚。
出柜的困难没有预想得大,家族的纠纷没有太残酷,这使得剧情为更多受众接受和感到温暖。
也许相比一些现实情况,电影有美化的嫌疑,但总归是给了人以希望。
Van的妈妈和奶奶,确实希望Van结婚生子,可最深层的希望还是Van能有人作伴、获得幸福,而这个伴,是不是女人,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越南2015年就新修订了婚姻家庭法,废除“禁止同性婚姻”法规,可以举行同性婚礼,不过政府不予承认或针对纠纷案件提供法律保护。
近几年则似乎没见到进一步的报道。
但同为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已经可以全国上映同志题材的电影,这一点比起我国还是开明得多——据查资料,2011年的《迷失天堂》是越南第一部在影院公开上映的同性题材影片。
如果说《二凤》像港片,那么《再见,妈妈》则像台湾电影,尤其是李安早期的父亲三部曲。
影片开头是Van的妈妈在做菜,等儿子回家,有点像《饮食男女》开篇。
隐瞒同志身份这一个主要戏剧矛盾则像是《喜宴》。
代际之间的观念差异可以想到《推手》。
另外Van和Ian的骑车出游和湖边倚靠,也有点《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影子,而奶奶对国外回来孙辈的呵护则有点《别告诉她》的感觉。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皮”的勾连,说《再见,妈妈》像台湾电影更多是说“内里”。
比如带情绪的细节场景、细腻的情感描摹,传达的家庭情感也是华语观众很能共鸣的。
另外,《再见,妈妈》之所以好看还在于人物。
作为同影,Van和Ian颜值俱高,虽然都是电影新人,但好在演得真诚,对手戏有火花。
作为家庭片,妈妈一角演技在线,而奶奶一角更是全片最讨喜抢尽风头。
“有奶奶护着你,谁也别想欺负你。”
谁不想要这样一个奶奶呢。
大概是第一次看越南电影吧,虽然之前在一些动作片里浮光掠影地看到过一点越南风光,但其实我对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对它的无知与偏见,大概有点像西方社会某些人对曾经中国的看法。
很喜欢影片中的妈妈,一位不幸而坚韧、慈爱而豁达的女性。她只做了很短时间的妻子,却做了很长时间的儿媳。在一个大家族里经营公司,和政府交涉家中田地的去向,还要照顾好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处理好与小叔和弟媳的关系,抚慰一直待字闺中的小姑的情绪。现在,留美多年的儿子回国了,本以为他会留在自己身边,娶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谁知,他带回了自己的男友,还要回美国定居。她一定有过失落,暗地里难受,但作为一位母亲,她支持儿子的选择,只要他能找到真爱,快乐幸福。这样的开明与宽容,在很多东方母亲身上是难以看到的。
影片把东方国家的人情世故展示得真实而细腻,阿棕的矛盾与纠结,伊恩的隐忍与期待,阿魁的落魄与放纵,弟媳的自私与计较,小姑的抱怨与委屈,包括阿嫲的糊涂与天真,都让人看得熟悉又亲切,着急又好笑。
两个男人相爱就好啦,为什么一定要分攻受,现实里好多人聊天首先确认的都是对方的属性,真的太蠢了!而且有的人就一定要攻有的人就一定要受,感情基础都没有的两人,攻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更何况,这不是限制了两个人的发展吗,就像是进一家餐厅,服务员上来就跟你说,这个菜不能点,那个菜不能点,你肯定会不爽啊。最后,点评下影片,两个男主相遇到相爱真的很平淡,但却让人觉得很踏实不是吗,自然而然然后顺其自然才是最幸福的!最最后,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两个帅哥相爱更美丽的故事了呢!
果然是近几年比较好看的同志电影,特别是最后半小时高潮迭起,将母子出柜,恐同霸凌,青春和解,家族纷争以及同性伴侣之间的爱意,集中呈现得精准又微妙。这样的故事放在我国东南沿海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成立的,性取向成为家国世界与个体亲密之间最大的冲突,同时利用奶奶这个角色,进行巧妙的错位,让一切矛盾化解到温情之中。最终,母亲毅然选择自己重新上路,是最大的惊喜
这样的家庭不幸?那你可能真的没见过什么叫不幸
完成度很高啊,奶奶固然可爱,妈妈更是大爱,那句我要学开车,太强大,虽然不一会就会了,这就有点过了喂。情感塑造妈妈和男友说来就来,最动人,俩位的眼神都是一秒令人想流泪的那种,男友看男主的眼神更是绝了,羡煞旁人。其他家庭成员的设置也十分接地气,那个戏剧冲突简直是我国教科书级别版,表妹和送货叔叔女儿的安排也增加了影片的饱和度,为那份久违的感动和情感的文化共鸣力荐。
越南拍出了中国人拍不出的片子。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时候该把对象带回家了
当暹罗之恋遇见家族之苦,甜度爆表的亚洲同影。导演接受提问时对抓马的解释很有意思,他说两个注定在一起的男孩就像细水,家庭抓马则是向水里丢石头——会掀起浪花,但不会打断河流。两位男主干净清爽,光靠脸就该给我锁死。全程助攻的戏精奶奶太可爱啦~!
唉,我们亚洲人啊!为什么总要遇上疾病、衰老、死亡、伤害……才能看明白,才会懂取舍,才会想到爱最重要,才会想要真实做自己呢?
母亲祝你幸福的话语最难启齿,舅妈孤独终老的诅咒如影随形。妈妈抱错了期待的儿子,奶奶误认了真正的长孙。为何我们用期待压垮真正的自我,用诅咒代替祝福,只敢在潮湿的浴室里发酵感情,只能在凌晨的闹铃里爬回现实。可以与你一同浇花砖,做意面,送出遗忘的珍贵项链,收获普通的一句有关幸福的祝愿。
“你把你的爱人介绍给你的家人,这怎么都不是错。”
很奇怪的故事展开和收尾,稍微有点老土,主要还是导演弱了点,勉强及格的水准。
比较生涩,编剧尽量克制不想太狗血,即使后面没啥意义的狗血还是出现了(某个失心疯大妈爆料自己在外面睡了男人),而且一开始铺垫的礼物也不是爆点,但胜在情感是真诚的,看到后面居然勉强感动了一下子。越南林更新和越南陈伟霆两个年轻演员的表演肢体有点僵硬。
3.5 有点《CMBYN》《喜宴》混搭《别告诉她》的感觉,入了美籍的越南人在回乡后与民俗、代际间不断拉扯。虽然挺撞梗的,但还是蛮好看的,尤其比起《别告诉她》强太多倍了。对越南的同志题材电影,一直停留在潘党迪和武玉登的那种印象里,这部的气质调性的确已经大不相同。
1.31G。人美。故事老套,亚洲国家还在为出柜而苦苦挣扎,哎。
男二痴痴的笑,谁能抗拒得了;屋外轰隆雷声、倾盆大雨,屋内俩人缠绵缱绻、闷热天气里偷得一丝清凉,印象深刻。
越南跟中国太像了,一个大家庭住在一起,吃饭用筷子,起坟的时候子孙要在场,周年纪念会有流水席,拜拜的时候要烧香,会有家族财产分配的矛盾,妯娌之间的口角……这么一个出柜的故事发生在东亚除了日本和几个穆斯林国家的任何地方,都是这么个拍法。片中的小受实在太可口,身上散发着一种击中人心脏的美好,看到他,就有一种想要呵护他的冲动,我不知道,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否借鉴了刘烨。本片导演临摹李安,很成功。
好看啊,本土而扎实,很东方的细腻表达,家庭的羁绊几乎成了东亚同性电影的文化现象,要么激烈反抗要么默默认同,而所谓的圆满结局也大多伴随着某种程度的牺牲,像儿子总是回避、犹豫、遮掩,但爱情继续纯真水到渠成,妈妈总是沉默,面对性向和寄生虫般的家人,不言语但优雅、得体,脆弱、无奈不显见,直到最后她说“我要自己学开车了”,既是“再见”也是“谢谢”。男二有次猛然回头,小鹿般的眼睛秒穿《蓝宇》的刘烨,惹人心动。
我怎么觉得这部才是19年最佳男同题材呢,它有更贴近东方语境的情感表达方式,有我们更熟悉的东方伦理/亲子关系,尊重血缘伦理的同时也不失批判。甚而让我想起《三心两性》。既然我把《三心两性》都搬出来了,当然也说明这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啦。PS:小男主是护士出身,男人做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女性的细致和温柔,更需要莫大的勇气。看完你就知道他是多么甜蜜、暖心及勇敢。
哪里找的这么清秀的越南男生哦真的太好看了,妈妈也端庄美丽。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一边是穷恶亲戚,一边是两个乖巧的可爱儿子,当然选后者啦!结尾很催泪,亚洲社会无法割舍的永远是亲情和家乡,喜欢妈妈结尾开始学开车的场景,她终于开始为自己而努力了。10.10@BIFF第11部(应该是观众最少的一部了)
这部电影就像一块琥珀。第一次看到这样干净、自然、温情、毫无造作感的同志片。里面的人、每一处生活细节,都有一种熟悉感。好像梦回九十年代的中国小镇,毫无修饰的年代记忆。他们骑着自行车在泥泞土路上被大雨淋湿的场景,几乎可以成为一个经典,可以被安置到任何一部优秀的电影和小说中去。
把爱的人介绍给爱的人本就是一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