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懂得的尽是些偏僻的人生
十五岁搭公车不念历史课本,手捧的是萧红,她说,我懂得的尽是些偏僻的人生。她死时三十一岁,喉管开刀,痛苦万状,在日属香港的临时医院里,没有人在她身旁。
我的意思是,才女多际遇相同。
1975年,Romy Schneider三十七岁,讲德文的圆润的公主Sisi已经是一场哀悼,在年轻的祖拉夫斯基的影像里,她涂厚重的眼影,对着一具尸体说,我爱你,流着眼泪对偷拍她的记者说,请别拍我,我是个好演员,这么做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个惨淡的女人,而不是连外婆都知道的罗密施耐德,几亿人为她万人空巷的时候,她已经是个死人了。Romy Schneider死于1982年,官方记录为心脏病突发,人们安于接受这样一个说法,女影星积劳成疾,早早逝去,尽管人们都知道她每天吸三包Marlboro。酗酒和一日三包烟的女人也会活得很久,比如杜拉斯,她的寿命是Romy Schneider的两倍,是因为她聪明到拥有很多选择权,聪明到没有爱的能力。而且,她很丑,自杀不会将她变成传奇,于是肆意挥霍,直到老死,而疼痛本身便是她的防御机制,书写用来巩固她的统治。
上帝总是会讲两个版本的故事,缔造了杜拉斯的传奇,于是他就让年轻美丽的Romy Schneider成了弃妇(我向来认为与Alain Delon的分手对她的伤害伴随她一生,尽管后来他们一直维系良好的关系),第一任丈夫的自杀,最可怕的是她十四岁的儿子忘记带钥匙,于是想要爬窗进到屋子里,掉了下去,篱笆穿透他的身体。在所有叙述这个事件的文字里,频繁出现impale这个字,我会看见字母l上挂着鲜血淋漓的尸首,杀死年轻的David Haubenstock的同时,也彻底终结Romy Schneider的生命。
Romy Schneider一直认为L'Important c'est d'aimer是她的最佳作品,祖拉夫斯基是在为她拍摄一出纪录片,过程疼痛,然而这是Romy Schneider同世界和解的方式。她和Jacque Dutronc(我渴望那是唱歌的Dutronc)坐在咖啡馆,打碎一只玻璃杯,没有上妆,乱发:
爱什么也不是(rien rien rien)
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除了活。
接着Dutronc走进卫生间,吞药自杀。她还爱着一个摄影师,被一伙暴徒打得垂死,Romy梳整齐的发髻,走到他身边,我爱你。爱什么也不是,当它被死亡来呈现的时候。
走六小时寂寞的路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戴望舒《萧红慕畔口占》
若你经过Boissy-sans-Avoir,也请为Romy献一束红山茶。
2 ) 闯入者
摄影师透过三层空间仪式感的闯入片场,也同时闯入了一段生活。在那个不是真实呈现生活本身的房间里,娜笛正趴在濒死的爱人身上。在灯光,摄影机以及众目睽睽的期待中说出一句“我爱你”。但她不能,她无法面对自己正在扮演的角色和她所要说出这句话的男人,也许这并不是她的舞台。她只是迷失在追逐着自己生活角色的过程中:做一个花瓶式的女演员。为了各种戏剧性的要求,适应不同时空线索情节中的女子,正如濒死者和满墙刺目的血一般,呈现伤感,全为了那个血腥的情境和观众带入后的悲伤而存在。她虽不知道所终在哪里,但绝不是为了说出那句我爱你,这并不是她的所爱和所悲,她无法进入戏剧性的情境。尤其是在另一个的镜头逼视下,她抗拒将假象成为另一种介质的呈现,她说不出那句导演想让观众心碎的话。
摄影师想透过取景器捕捉到伤感和所爱的美,神经质的女导演却为了她设计的戏剧时刻,指着濒死者追逼着她:
他快要死了,但这就是生活。
3 ) 在探讨爱情方面依然没多少新意可言
在我看过祖拉斯基的众多作品中,这应算是最“正常”的一部。尽管如此,剧中依然充满了导演的阴郁气质和鲜明标签:神经质的角色、剧烈晃动的镜头、不常规的剪辑和奇奇怪怪的次要人物及情节。其中,最耀眼的绝对要数女主角Romy Schneider和配乐大师Georges Delerue的非凡手笔。Romy的一个眼神,曼妙的身体姿势足以让观众入戏(比如开头和结尾两个震撼力十足的场景),更别提她演绎内心戏时的淋漓尽致,譬如在丈夫面前跟男主角接吻,快餐店跟丈夫分手,以及在停尸间情绪失控精神崩溃这几场,看得人揪心难受,情绪压抑。想不明白导演为何会对如此狗血的三角恋故事如此钟情,也许影片原名《夜盲症》会给出更多提示。
这种充满法国情调的“商业片”(原谅我不得不用上这个庸俗词)在探讨爱情主题方面依然没多少新意可言。不过,Jacques Dutronc扮演的那个懦弱丈夫的角色让我思绪万千,因为我到最终都想不通他的心理状态,真实世界会有这样的男人吗?
4 ) 两颗星都是给Romy Schneider的!
选择看这部电影,其一,因为它的片名,真是浪漫的一塌糊涂。其二是因为Romy Schneider。没想到,之后也是因为她的存在才使我坚持看完了这部电影。
Romy Schneider在电影中散发出来的那种感性魅力带给我的震撼真是无法用语言可以表达,她是这部电影的主宰,但很可惜,她也是这部惟一的亮点所在。
个人认为电影的主题当然是爱是最重要的,但影片中的角色似乎都失去了爱的能力,或者说失去了互相沟通的能力,Romy Schneider的丈夫觉得妻子不再爱她,他选择对待这个问题方法,就是以装疯卖傻来逃避这一问题。那个爱上Romy 的记者为了让Romy 爱上他,最后使用的办法竟然是想用金钱来收买她的爱。
主题不错,故事本身也不错,但关键是表达方法,但奇怪的是,我们的导演似乎忘记了观众的存在,他经常沉迷自己的幻想当中,或者说有许多他拍摄的电影情节让人感觉不知所云,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我想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有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
最后罗嗦一句,那个由Klaus Kinski扮演的演员爱上Romy Schneider的情节我认为根本是多余的,浪费了Klaus Kinski天才的演技。
5 ) 为罗密 施奈德
摄影师吐出带血的胶卷以及他的M65,都算是过目不忘的细节。
而总的来讲,
三颗星都是给罗密的。罗密的光辉照亮了整部沉闷的电影,它有亮点,也是来自罗密的。
影片开头,罗密对摄影师说 “我是有才华的演员,我干这个只是为了谋生.......
请不要拍照,拜托你,请不要拍........”
据说罗密施奈德的影迷纪念馆里,人们一走进大厅罗密的声音就会从四面涌进来:“请你们远离我,我只是一个演员...” 很多影迷听了会热泪盈眶。
6 ) FIFF15丨DAY5《爱是最重要的事》:爱情将你点燃,却同时将你烧为灰烬
第15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爱是最重要的事》,下面请看前线热恋男女们奋不顾身的评价了!
果树:
爱与疯狂,但互不成理由。
曲有误:
爱是最重要的事,爱是最残酷的事。
松野空松:
对爱无能的人来说,确实爱很重要。
kc512:
祖拉斯基式爱情,果然性爱都比不上流血浪漫。
节南山:
爱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最痛苦的事情,只能说剪辑还算优秀,差点看睡着。
赵小毯:
抑郁的气质搭配晃动的镜头加上女主角的表演足够吸引人,就是剧本实在没啥意思。
我们敏熙:
爱是最重要的事,但爱也是最致命的东西。以情感驱动的作品中目前看过的最好的。
子夜无人:
非常非常喜欢,完全想象不到祖拉斯基这样的导演对着人的情感下狠手可以做到如此攻心。女演员把自我掏空出卖给没有灵魂的角色,男记者把胶片曝光为了记住不再有价值的时刻,两个人每一次相遇的场合都会响起异常悲壮的交响曲,明明一个高大健壮就应该脱下衣服充当种马、一个撑着花残粉褪之后剩余的风情就是要证明自己还有魅力,明明他们一直在忽明忽暗地调情,明明其他人都已经开始翻滚交缠着肉体,可唯独他们二人之间一直没有性事发生。反而是用另一种奇妙的方式形成了叙事上的闭环,在他看见她的第一眼,是她坐在鲜血淋漓的男人身上;而在电影的最后一眼,他变成了头破血流的那个人。
donnie:
1、剧本非常扎实,戏剧式的独白让每一个人都丰盈极具特色。2、他不清楚自己是谁,只是知道抗拒资本与父亲追求美丽痛苦真实的女人,只知道爱她但不占有她。3、代表资本的马泽里一方是淫乱的,即使不欠钱了也要说”不是钱的问题是原则问题“,体面拳打脚踢又表达爱意极尽嘲讽。4、太爱代表艺术界的金斯基了哈哈哈,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工作时的专业,引导演员挖掘自我,保有体面但怀才不遇。5、一个不自知却真诚的男人,在种种压抑中寻找爱情;关于演员、舞台、导演的元电影;爱vs性,救赎工具之爱vs欣赏之爱,占有控制之爱vs付出之爱。法国人的旁征博引台词真是难以复刻的,一颦一笑一个眼神饱含情绪,演技也没谁了。
DAY5的无人知晓场刊将在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印象最深的是开头romy的特写里展现出的绝望和纯真,还有就是金斯基在酒吧里的一套打戏,祖拉斯基对演员和观众的要求都是很高的。
好讨厌这种文艺片
祖拉斯基的随性真是我杯茶。罗密自身重叠着角色,掏心掏肺的演技与带着丑角面具的败犬丈夫、英俊高挑男主两位素人主演的本色达成平衡,还跟“有教养的同志”金斯基用法语演理查三世!有阳光的场景色彩都特别美。
以前并没有多喜欢茜茜公主,青春阳光的美总觉得有些乏味。但当罗密·施耐德憔悴的容颜出现在镜头前,皱纹、垮、不知是雀斑还是老年斑的斑斑点点的那张脸,我却被震撼到不行,她神经质的爱与不爱的时候,我只是在迷惑:为什么老了却这么美。这么美!
1.憎恨污秽的情色摄影师,拒绝声唤爱名的赊债丈夫,遗失年华与理想的演员妻子。单论剧情而言其实几无新意,但罗密·斯奈德那双洞穿永恒的悲绝之眼、克劳斯·金斯基彻响于地狱人间的怒火咆哮,在祖氏强大的风格处理和德勒吕哀婉悲凉的配乐烘托下显得格外深情,好似潮水涌现将心包围,无需多虑,放任沉浸便感纯粹之动人。2.酗酒,迷惘,三包烟,梳理整齐的发髻。她的两个男人,自杀和他杀。“请别拍我,我是个好演员,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斯奈德重叠角色,演绎自我的人生。3.男女同性情事/笼子里的蝙蝠/首尾两次的血泊告白遥相呼应。4.爱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它是绝望也是痛苦,那令人哀愁;爱像是一场孤独的冒险,彷如虚幻投射到现实的幻影,水月镜花,无力承受现实的挤压;爱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事,是爱,让生活变得可以忍受。
罗密施耐德比年轻时美得多。印象较深的配乐与<蔑视>里的风格如出一辙,查了查作曲果然也是Georges Delerue;故事中也有专门点出蔑视:餐厅里,丈夫对娜第尔那段温柔的指控。——不过大概也只是巧合而已吧
赶快换一张海报
祖拉和金斯基终于凑一块儿了。可惜这部法语试水片与他在波兰的作品相比,既平淡又商业,也远不及之后的两部着魔,以卵击石却撞上了海绵,难怪他自己说,“对白太法国,太不符合我,太小资了...”唯死亡得以召唤爱的宣言,还是20年后到了《萨满教的迷恋》才得偿所愿。
支撑我把她看完的,完全是一开始Romy Schneider那个绝望的眼神,太有张力,把人整个吸进去了。看完之后,不得不说,果然只有那个眼神能震撼人心。
Personnellement j’arrive jamais à apprécier certains cinéastes, parmi lesquels Zulawski. Cette aura de décousu morbide et de nervosité extravagante qui dégage de ses films me met tj mal à l’aise. A part la photographie et Romy, rien d'exceptionnel.
浸在血污中的“我爱你”,祖拉斯基前期最高作了吧,演员几乎全满分,只有金斯基稍微跳了点,但是也没办法,祖拉斯基爆发力再强,也hold不住金斯基这种大神啊。
爱是最重要的事,爱是最痛苦的事,爱是最绝望的事,爱什么都不是。请别拍我,我是个好演员,这么做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祖拉斯基真是个残酷的疯子,他的故事里每个深陷爱情的人都变得癫狂直至毁灭。这里的几人虽然身处肮脏而没有底线的演艺圈,却还在内心深处留着纯真,很残忍。罗密施耐德非常美
应景一下,这是我最喜欢的波兰老疯子的电影。茜茜公主在这片里比清纯年代迷人太多,完美诠释我美我就要作,我神经关你屁事啊!有颜在,作就可以理直气壮!看了这片都理解为什么罗密死得早了,估计也是作死的吧,大家不要怪阿兰德隆了!
根据《美国之夜》改编的电影,爱是最重要的事,但MS很多人都爱不出来,爱情的心理障碍。以自杀的方式去成全自己的老婆去爱别人,这是什么心态?很像马索克主义,《皮毛里的维纳斯》里也有类似的情节。
祖拉斯基很像dramatic版的(早期)戈达尔,有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作者电影和知识分子气质。电影整体杂乱无章,既要谱写轰轰烈烈的爱情,又要浓墨重彩描绘肮脏低俗的文艺世界。里面所有角色都像骑士一样,遇上了彼此只有交锋,每一份悲伤都是极端的痛苦。祖拉斯基描绘了感性当中绝决而刚烈的一面,新浪潮比起来情绪反而柔弱了。
Romy Schneider、Klaus Kinski都太优秀了,还有Jacques Dutronc也很不错,而Fabio Testi就有些花瓶(主要就是帅)。拍片过程中Romy据说跟Dutronc有些过节,因为Romy照例会因为深陷剧本而爱上拍戏的搭档,可Dutronc那会儿刚跟Françoise Hardy在一起不久,因此很为难……而KK的癫狂表演真是,绝不亚于他在《阿基尔,上帝的愤怒》里的表现,甚至更丰富。祖拉斯基之前只看过《着魔》,这部同样是阴暗、扭曲而充满死亡气息,但故事复杂多了,插入了大量戏剧场景(排剧时让Dutronc躺在棺材里那一幕真的是太狠了)。感觉祖拉斯基还有Romy都属于“用力过猛”类的艺术家,是我喜欢的类型…(Cinémathèque三月中旬开始有Romy的回顾展!)
戈达尔的[蔑视]对这部茹瓦夫斯基电影里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因为蔑视正是爱情的反面,是在权力关系紧紧捆绑下的感情必然会结出的苦果。电影展现出来的权力并不仅限于金钱契约和黑帮暴力,更有艺术对于(女)主角的剥削。镜头下的女主念不出“我爱你”的对白,正好似男主角的相片里都是色情演员的假高潮。讽刺的是,导演自己对于他所有的女主角也恰是这种利用剥削的关系。最终的解放来自于死亡,罗密在奄奄一息的男主面前终于自由而念出了爱的宣言。这样来看,死亡才是最重要的事,因为l'important c'est l'amour/la mort.
没有字幕还是法语看的很辛苦,但画面状态还是喜欢的。
茜茜公主还是老了才有女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