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五十年代初期,亚妮娜(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 饰)被家人寄养在乡下婶婶家,那里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让亚妮娜感到快要窒息了,她只有靠偷窃商店里的商品来找回一点点的刺激感。
亚妮娜的偷窃行为被发现了,为此,她不得不开始寻找一份正经的工作,就这样,她成为了盖隆夫妇家的女佣。某一天,亚妮娜邂逅了名为米歇尔(Didier Bezace 饰)的中年男子,虽然米歇尔已经有了家庭,但亚妮娜还是向他展开了热烈的攻势,没过多久,米歇尔就沦陷了。然而,此时的亚妮娜早已经有了新欢——一个名叫拉乌尔(西蒙德拉卜若思 Simon de La Brosse 饰)的扒手,不仅如此,亚妮娜的腹中还怀上了他的孩子。
六月底,巴黎的朋友,突然发来一条微信,说自己正在居酒屋,看到一个东方面孔的大叔进来,好像是枝裕和。然后,我鼓励她去Say Hi致意,并合影留念。
朋友很喜欢是枝导演的。
静得下来又有人生阅历的影迷,有谁不喜欢他呢。我跟她说了一个理由,略有夸张。我说,这辈子大概很难再遇到一个就在眼前的金棕榈导演,还等什么呢。
1、金棕榈桂冠
《小偷家族》是25年之后,中国电影院再次大规模公映的金棕榈最佳影片。上一部戛纳金棕榈,是中国电影唯一一次拿到桂冠殊荣的《霸王别姬》(准确说是半枝金棕榈,与《钢琴课》并列)。波兰斯基《钢琴家》2004年也曾在中国低调短暂上映——在拿下金棕榈两年之后。
是枝裕和也成为衣笠贞之助、黑泽明、今村昌平之后,第四位拿下戛纳最佳影片的日本导演。
2、日本电影引进中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数十部脍炙人口的日本电影引进中国上映,如山田洋次的作品,《敦煌》之类的合拍大片,甚至是吉卜力的动画片。此后表现,相对沉寂。
最近一轮大规模的日影引进,是从2015年开始,并一直延续到当下《小偷家族》的上映。在《垫底辣妹》之前,中国影院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过日本导演执导的真人电影。
截止到目前为止,《小偷家族》在日本本土取得了超过40亿日元票房(折合人民币2.45亿),高居2018年度日本真人电影票房榜首。
3、是枝裕和的速度
在去年都不敢想象,2018年不仅会公映是枝裕和的作品,而且,一年之内,连续上演两部,即三月底的《第三次杀人》和这次的《小偷家族》。
拿下金棕榈的是枝裕和也马不停蹄,参加了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中国首映见面会(票子抢出了天价)。并且迅速开始准备拍摄下一部电影,与朱丽叶·比诺什、凯瑟琳·德纳芙、伊桑·霍克合作的法语电影《真相》。
如此来说,是枝裕和不仅是当下中国最火的一位日本导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小偷家族》在中国的公映银幕数是6000块,日本的20倍。谈及删减问题,导演表示,删减并不影响影片的表达。
4、小偷也需要好运气
你可能会注意到,《小偷家族》的日文原名是《万引き家族》,而不是常见的“泥棒”一词。以“泥棒”为电影片名的,有大岛渚的名片《新宿小偷日记》(新宿泥棒日記),前几年火爆一时的《盗钥匙的方法》(鍵泥棒のメソッド)。
日语里,泥棒是窃贼小偷的总称,而万引き的意思,是特指那些在商店百货超市里面,装成要买东西样子,然后偷走东西的人。是枝裕和从第一场戏,就交代了主人公是这样的一个家庭组织,即便是顺手牵羊,也要等待时机和好运气(那个转手指的仪式)。
事实上,小偷是电影史上非常经典的一类角色。我们能立马想到的,有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贾樟柯的《小武》。《小偷家族》也属于此列。
5、一年四季,生生不息
《小偷家族》的故事,始于一个即将结束的冬天,在夏天蝉鸣时,进入最欢快的阶段,又收尾于下了雪的冬天。
是枝裕和非常偏爱在电影里,表现季节的轮转,时间的流逝和大自然的力量,这以《无人知晓》和《海街日记》最具有代表性。作为发生在炎夏一天和台风到来的故事,《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会给人错觉,夏天是导演最爱的季节。
6、他们从未见过大海
电影里,友里小朋友被问到去过海边没有。她说,没有。
结果,电影拍摄下来,两位小朋友最开心的记忆,就是去海边。
7、你喜欢大海,我爱过你
从处子作《幻之光》开始,是枝裕和会习惯性地,把一些重要的戏,安排在海边发生(《步履不停》有一场戏是父子三代人去海边)。与《小偷家族》那张剧照有相仿站位的,是《海街日记》的四姐妹。不同于房子之类的人造建筑物,大海是属于所有人的,不分贫穷贵贱。
8、看到了宇宙
《小偷家族》真的有“宇宙”。奶奶去世后,祥太和友里又躲在黑暗中玩耍。他们对着手电筒,照射一个玻璃弹珠。
祥太说,他看到了大海。友里说,她看到了宇宙。
9、家族的宇宙
正在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举办的「是枝裕和回顾展」,名为“是枝家族的生活宇宙”。相互打通的脉络,温柔游荡的气息,你可以从这部集大成的《小偷家族》,找出《无人知晓》到《第三次杀人》的许多影子。
10、一个人的宇宙
“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宇宙,也是《大佛普拉斯》的宇宙。老奶奶说,她不想无声无息地死去。依然执迷于探索人类内心的是枝,步履从未停下。
11、树木希林
从2007年出演《东京塔》开始,年逾七旬的树木希林,是年轮般存在的驰名演员。这其中,她以饰演是枝裕和作品的母亲形象,最为出彩。此外,她也出演了原田真人、河濑直美、李相日等人的电影。
刚过去这一年,她不仅在《小偷家族》继续引领风骚,更在北京和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以《人生果实》和《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两部电影,大受影迷好评。这几部电影,清一色接近豆瓣9.0的高分,令人咋舌。
银幕上性格爽辣的老太太,现实中阅尽人生故事。她一度遭受丈夫(一名摇滚音乐人)的家暴,选择了分居,却坚决不离婚。她因乳腺癌切除了右乳房,如今左眼失明,却活跃在各种电影中。有趣的是,本名内田启子的树木希林,还把自己此前的艺名(悠木千帆)给拍卖掉了。她的女婿,是日本著名演员本木雅弘(代表作《入殓师》)。孙女内田伽罗,凭借是枝裕和《奇迹》出道,真是全家都在演电影。
12、利利·弗兰克(中川雅也)
会画会写会作词会填曲……身份多栖的中川雅也,以笔名Lily Franky活跃在日本的文化艺术圈许久。2005年,他出版了半自传性质的小说《东京塔》,后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由小田切让和树木希林搭档,讲述一名儿子与母亲的几十年人生羁绊,令无数观众落泪。
自从这次与电影的邂逅开始,中川雅也一发不可收拾。先是在桥口亮辅《周围的事》中大放异彩,又在“是枝组”里游刃有余。此番在《小偷家族》饰演父亲角色,颇受导演青睐。
13、安藤樱
电影结尾,迎来半分多钟演技大爆发的安藤樱,交出了不逊色于树木希林的惊人表现。她正视着镜头,只有一句台词,“怎么称呼的呢?”——令人感受到一份渴望成为母亲的真情,为之动容。
安藤樱擅长扮演邋遢废柴的底层女性角色,以《百元之恋》、《0.5毫米》和《家族的国度》被广大中国影迷所热捧。第一次被她的演技所打动,是黑泽清的《赎罪》。她名为熊妹妹,笨拙又拼命,跟在汽车后面跑,有被震慑到。
安藤樱的曾外公是日本首相犬养毅,他在1932年被激进派刺杀。三儿子犬养健(安藤樱外公)正好在招待来日本出访的一位重要客人,逃过一劫。这位客人是电影大师查理·卓别林,他遂参加了犬养毅的葬礼。
14、松冈茉优
从《问题餐厅》的小仙女开始,后有《小森林》与桥本爱结友。这一年,1995年生的松冈茉优,在《被爱妄想症》(最终幻想女孩)和《空白的13年》呈现了过目难忘的角色演绎。萌、宅、废、暖通吃,造型多变,可塑性极强,一双大眼睛会说话。松冈原是陪妹妹到经纪公司面试,结果反倒是她被选中。这个妹妹的命运赠品,电影里也有所调侃。
15、一句台词都没有池松壮亮
电影里失语,经常半个脸,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四号客人,说不出话。这个完全靠肢体语言表现的角色,是个子小小,童星出身的池松壮亮。
我对他印象深刻的,是《横道世之介》的开场,他直勾勾盯着朝仓亚纪的眼睛,点评别人的假睫毛。《比海更深》,池松壮亮成为了阿部宽的搭档。去年,又凭借《夜空中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大火。
16、微笑的横道世之介
以横道世之介一角色,横扫文艺青年的高良健吾,也《小偷家族》饰演问讯的警官。他依然桑巴热舞阳光般,带着迷之微笑,令人怀念那个永远活在青春里的长崎小伙。
17、正义化身池胁千鹤
另一个不断发问的公检法角色。然而,即便是那对大打出手的年轻夫妻,这部电影,可能真是一个坏人都没有。
18、得了腮腺炎的女工友
金句不断的《比海更深》里,松冈依都美饰演了一个来侦探社打探的中年女人,她留下了一句台词:我的人生到底是从哪里开始不正常了。
这一次,她饰演安藤樱的工友,威胁要告发她诱拐女孩,彻底激怒了我们的主人公,切换到《百元之恋》女拳师附体。
“你说出去的话,我会杀了你。”
安藤樱说道。
19、遗像上的山崎努
82岁的山崎努老爷子,出现在遗像上,饰演柴田初枝(树木希林)的爱人。有趣的是,他们两位在冲田修一导演的《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正好是一对搭档。
今年北京节看了由他主演的《蒲公英》,令人回味。山崎努还是冲绳美丽海水族馆的名誉馆长,那里可以看到难得一见的大鲸鲨。
20、吃薯片的佐佐木美结
试镜小姑娘演员时,大家都努力地表演,只有坐在一旁的佐佐木,一直在吃薯片。后来,她就被选上了。
21、尿床的偏方
五岁以上的小孩,如果还有夜遗尿,基本上就会被认为是尿床精。
世间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偏方整治。换了新环境的友里,因尿床一事被大家讨论。电影给了一种比较简单明快的方式:吃盐。
等等,确定不是要喝tequila??
22、掉了牙齿
友里在电影里,掉了个下面的门牙。如同小时候的习俗,上排牙齿要丢床底,下排牙齿丢上屋顶。
友里掉的是下面的门牙,祥太就帮她专门扔到了屋顶上——为了长出一颗新的,健康的牙齿。
23、牙是真的掉了
现实中佐佐木美结的牙,是真的刚好掉了。所以导演顺水推舟,加上了这么一场戏。
24、汗津津的
《小偷家族》很容易让人想起《无人知晓》,一方面是小男孩祥太,有柳乐优弥的影子。另一方面,他们蛰居的低矮东京小屋,会给人一种汗津津的感觉,尤其是小男孩和安藤樱的造型。
25、躲在柜子里
祥太喜欢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小四那样子,躲在幽暗的柜子里(实际情况可能住房条件有限),借着手电筒的光,做喜欢的事情。
是枝裕和在成为电影之前,有过一段拍摄电视纪录片的时期。其中有一部《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至今无缘得见。
26、至少两个名字
柴田家的成员,都有一个柴田XX的名字,当然,这个名字本身都是假的。不过,有了这些名字,他们看起来是更像一家人了。
有趣的是,现实中,中川雅也和树木希林的艺名都不止一个。
27、祥太
父亲专门给儿子起了一个名字,和他的本名,读起来一模一样。
28、右脚
父亲在开场不久就摔断了右脚,被工友抬回来。后来儿子高处跳下,也是伤到了右脚。
29、你健康得很
海边吹救生圈那场戏。父亲给儿子来了一堂敞亮的性教育:
“最近那个是不是变大了?”
“我还以为生病了呢。”
“你健康得很!”
因为俩人不是父子关系,但又像父子关系,那些男人之间的事情,反而更容易出口。单是这样一场戏,你就应该读懂,什么是正常,合格,健康的成长教育。
30、建筑工人
父亲从事的体力劳动者职业,在日本电影里居然不鲜见。《苦役列车》和《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的男主人公,都是身体力行者,时计收入不低。
31、比起臀部更喜欢胸部
松冈茉优跟树木希林,解释了一番什么是童贞杀。电影里,多次围绕松冈茉优的胸部做文章——无论在工作时,还是后来去海边祥太被吸引。
32、情色秀
暧昧的粉色灯光,单向的透视玻璃,关于这类情色秀最有名的一部电影,是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小偷家族》选择“打破”了这面玻璃,诉求拥抱。
33、四号先生
池松的人物角色,在电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存在,只有代号。你很容易发现,他也伤害到了自己(手的特写,这点与家族其他人吻合),这种伤害如果没有他人来化解,必然会反噬社会。这组人物关系,意味着又有一个人被短暂地捡到。即便后来电影对他没有进行交代,他与松冈茉优之间,也可以看作是利利弗兰克与安藤樱的前世今生。
34、66号
松冈茉优的工牌,是66号。是枝裕和的生日,正是6月6日。厉害的双子座导演。
35、小朋友的好朋友
是枝裕和很擅长调教小孩演员,尤其是《无人知晓》,《奇迹》,《如父如子》和《小偷家族》。这与他早年拍摄纪录片的方式,不无关系。
二十多岁的是枝在电视部门工作,因职场不快,跑去了乡下小学,找题材拍摄。他总是一个人去,带一台摄像机,成天跟小朋友玩在一起。在是枝看来,还有一个导演指导小朋友表演也厉害,那就是拍摄《小孩与鹰》的肯洛奇。为了调教出最好的效果,导演甚至会“骗”小朋友,以捕捉到最想要的真实表情和反应效果。
36、小朋友不用看剧本
城桧吏和佐佐木美结两位小朋友不用看《小偷家族》的剧本,导演只会告诉大概剧情,然后他们自由去表演。
37、《小黑鱼》绘本
小黑鱼打败金枪鱼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和家人分开。这本书有好几个中文版,是关于成长与勇气的故事绘本。正在为暑假读物发愁的家长朋友们,是时候选上它了。
38、钓鱼
世不可避,如鱼之在水。鱼是贯穿全片的一个意象,它既是那个消失的养鱼池子,也许父子重逢后的一块钓鱼。
39、洗发水
电影开头,祥太就说,忘了偷一个洗发水。之后,电影不断出现发色、头发长短、新修剪的发型等话题。如果你观察仔细,安藤樱的许多表演,也是围绕手和头发的动作而展开。
40、塑料袋子当球踢
利利弗兰克在家,闲来无聊,居然对着一个塑料袋,做了那种事。
好吧,这么无聊的事情,我也干过。
41、能坐下来吃饭就是一家人
是枝的(底层)家庭,往往有相似的生存样貌,比如日常围坐,一家人吃饭。友里第一次抑制不住渴望,想加入柴田家庭,也是因为那里有爱吃的面筋。
《步履不停》以备餐开始,天妇罗大出风头。《如父如子》里面,高级公寓里却是冷清的无人餐桌。本片出现了一家人吃饭的好几场戏,尽管食材简单,但看起来都很好吃,家族的形式也更为牢固。
42、可乐饼
什么是生活?我认识一个长得像李诞的编辑,他描述说:大家都是吃泡面,你要再加两个蛋。这就是会生活。
可乐饼(源自法语croquette,形容咬下酥脆食物的声音)在电影反复出现,后来还就着泡面的汤汁吃。父亲赞了儿子,真是一种新吃法!可乐饼是一种油炸类的日本家常菜,以土豆和各式肉馅配料做成。
参与拍摄的中国美术师侯捷给木卫编辑部提供了一组更详细的说明:父子俩吃的泡面加可乐饼的搭配,是美术组尝试了2-30种不同口味的泡面,再加上十余种不同生产的可乐饼,搭配出的几种好吃的选择,然后和导演一起决定的最后一种搭配。最后选中的泡面,是一款限定生产的咖喱味泡面,只有某一家连锁超市有卖,当时跑遍了东京去搜集了四五十盒这种泡面——为了让演员能更好的演出很好吃的样子。
43、日本火锅
相对口味变化多短的中国火锅,日本火锅并没有那么重口味,食材也较为清淡,精华在于那一口原料不同的高汤。
44、煮玉米
家里煮着玉米。到了海边的,安藤樱又在大啃玉米。每次看安藤樱吃东西,我的胃口总是非常的好。
45、棒棒冰软管
老爷子送了祥太两个蓝色的棒棒冰软管。这种东西,令人错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出现这样local又年代感的道具,也说明导演的细心。
46、波子汽水
有一种完全属于夏天的饮料,那就是波子汽水。据说只有最高明的饮者,才能用舌尖抵住那个弹珠,畅快地仰头大喝,再发出满足的嗝声。
然而,小朋友总是觊觎那个会动的弹珠,据说因为这样,波子汽水就被无情淘汰。不过近些年,它又以复古面貌回来了。难道说,今天的小孩子,对弹珠失去了兴趣?变成大人模样的我们,是否还记得曾经的欢乐。
47、比是枝裕和还喜欢吃饭的……
是枝第一次拜访侯孝贤,就看到有个穿运动衫的老伯伯在厨房炒菜和烤鱼。后来,每天去酒店找侯孝贤,也总看到有人在做饭。不难发现,侯孝贤电影里,也是少不了吃饭的场景,像侯组演员高捷就是做菜高手。一日三餐,演技自然。然而,侯孝贤电影缺少近景与特写,或者大特写,所以吃饭的美妙与满足,你只能意会。中国影迷第一次强烈感受到日常便饭魅力的片子,当推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在一篇是枝与编剧坂元裕二的对谈中,坂元表示,田中裕子(代表作《何时是读书天》)教芦田爱菜,“吃东西时如果这样吃,在这里卡住,台词就能顺利说出来了”。是枝狂点头,因为树木希林也表示,“我是比较擅长一边吃东西,一边说台词”,总之脸颊要撑开。其他演员会在说台词之前,把东西咽下去,而树木希林是故意在说台词前,也尽情地在吃。
48、little hunger
看过这部电影,你很可能会产生饥饿感,很想吃点什么。
49、蒙布朗蛋糕
帮你们问过了,是枝裕和最喜欢吃什么,他说,是蒙布朗蛋糕。甜食哦。
50、光线的明暗变化
夫妻俩吃冷面,然后兴致勃勃来一段。是枝裕和喜欢把电影的魔力,交给了自然光光的变化(他认为是深受侯孝贤和杨德昌影响),慢慢变暗,才是大雨。无论《幻之光》还是《步履不停》,他总会忠实记录一段时间的流逝。对这门明暗技术控制,有着近乎痴迷的日本导演,还有黑泽清、深田晃司。
51、一直穿的泳衣
导演会选择一些细节,去告诉观众,一个小孩子渴望什么。妹妹有了一件新泳衣,然后不管睡觉还是泡澡,都一直穿着泳衣。满足孩子的小愿望。说很难,其实并不难。
52、你看上去很美
不熟悉安藤樱的观众,大概会觉得树木希林和利利弗兰克对她的夸奖,“你其实挺美的”,只是演戏。然而,见过安藤樱真人,你很难把她跟蓬头垢面、五大三粗的银幕女汉子形象联系在一起。其实,她真的很小只,而且也很美!
更有人说,有一种审美标准,叫安藤樱。
53、脚冷
脚冷的松冈茉优,也许是真的感到冷,因为电影很大一部分是在冬天时候拍摄的。再者,证明这个角色之所以缺温暖,可能还有父母倾注了太多的爱在妹妹身上。
54、回到那个家的松冈茉优
电影分别安排利利弗兰克和安藤樱,与两个小朋友有足量的单独对手戏。一对父母,一对子女,四个人的关系,是牢固而稳健的。反观松冈茉优的存在,她更多是站在奶奶这边,与安藤樱有隐隐的对抗关系(有消息人士说,有一场她们俩打架动手的戏,后被拿掉)。至于她和小朋友,更多是一种关怀。她既不像姐姐,也不是阿姨,而是充当了祥太的注视对象。
这些原因,不同程度造成一些困惑:松冈茉优在电影里,好像不是足够重要。但考虑到她离开的那个家,和蒙奶奶荫庇的小偷之家。离家的她,对于家的渴望,并不逊其他人。
55、伤口
电影隐藏了家庭成员的过往秘密,却无一例外地,让他们袒露了伤口。有些是一眼可见的,有些是看不见的,有些是想要隐藏和闪躲的,孩子的伤,大人的伤,情色秀两人的舔伤。有些则是内心的伤,譬如你感受得到祥太对偷窃的不断抗拒升级
56、破窗锤
父亲从一出场,就要找一把锤子。后来,他果然秀了一手,将车窗玻璃一击即破,拿了别人香奈儿的包,立马就跑。
这种锤子,你在公交地铁上,也能看到。但千万别顺走啊,别人逃命用的。
57、打磨东西的祥太
如果你留意到祥太一直在片中打磨着什么,你应该是相当用心的观众。其实我也不知道他在打磨什么,也许是某种工具。
58、天桥
是枝裕和选择天桥场景进行拍摄,并没有真的特殊之处。当他选择日常生活,必然会出现相应的,人们每天经过却不会太在意的场景。
59、看不见的烟花
《海街日记》的镰仓姐妹花,穿上了华服,去看花火大会。这是少女漫画的标准配置。
美丽却短暂的烟花,到底意味着什么。相信银幕底下的观众,各自有看法。是仰望夜空的幸福憧憬,还是谨记此刻的人生欢悦。像一个家庭的小偷家族,他们听着远远传来的响动,享受着有烟花绽放的夜晚。
60、拍过烟花
电影里没有出现正面的烟花绽放,但导演原先是有做安排的:奶奶家原是富有之家,她还带着全村人一起放烟花。烟花其实拍了,是枝舍弃了。
61、如父如子的路
片中,儿子在岸边走着,爸爸和女孩在下面另一条路走着,然后他们最后汇合。这一幕,《如父如子》的结尾也演绎过。
62、无人知晓的车
祥太问父亲,是不是偷东西的时候,顺手把他从车里带走了。这也是呼应了《无人知晓》,有小孩被关在车里哭的心碎场景。其实,不只是在日本,中国也有许多孩子,被父母落在车里,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
63、弹珠机房
树木希林跟一堆上了年纪的人,在弹珠机房老年娱乐,顺走了别人一大堆小钢珠。这个赌得热火朝天的场景,好像只是为了表现小偷家族的统一性格。
电影结尾,安藤樱告诉儿子,他是在松户的弹珠机房被捡回来的。这些事情,都有真实的社会新闻。
64、哥哥与妹妹
祥太一开始欢迎尤里的到来,后来又嫌她碍手碍脚,更喜欢与父亲之间,两个男人的交流。后来,他到哪都会带上妹妹,并且不愿意看妹妹继续偷东西,选择了故意败露。两个小孩子的组合,让人记忆起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
65、在家学习的祥太
兄妹结伴出门时,遇见了上学路上的孩子。那是这个年纪孩子该做的事。祥太认为在家学习也不错,他懂得探讨《小黑鱼》故事的意义,也会吸收听来的钓鱼知识,最后上学了,成绩也不错。
66、这不就是诱拐嘛
电影虽有较为震撼的就地掩埋,但这一家人倒不是法盲。他们围绕带友里回家一事,多次讨论过,是不是诱拐罪。比较有名的诱拐题材电影,还有《第八日的蝉》
67、罪案主题
电影有着温暖模样,最后抖露的,却是有点黑暗,带着刺痛的犯罪杀人主题。不同于《无人知晓》的无声控诉,《第三次杀人》的猛烈辩论,《小偷家族》选择了平静的和解。
68、小凑铁道
那段景色很美的铁路,是从千叶县五井站到夷隅郡上总中野站的小凑铁道。《步履不停》开场有列车穿行的地方,是三浦半岛的海岸。导演算不上狂热的铁道控(《奇迹》是拍给JR线的命题电影),毕竟你去过日本的话,就知道人家轨道交通太发达了。
69、海水浴场
电影分为夏天和冬天两个季节拍摄,那片海滩是千叶县的露天海水浴场。
70、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
一个孩子将为我们诞生,但许多人类根本没有准备好。是枝裕和,再次抛出了一个如同《如父如子》的疑问。今年戛纳评审团奖的《迦百农》更绝:有个男孩要起诉他的父母,因为他们把他生下来了。
71、我们是被她选中的
只有反思上面那句话,才能理解电影的故事。表面上它是一个涉嫌诱拐的故事,电影却说,那一家子人都是被小女孩选中的。如果父母都能带着这样的想法,去看待新生命,而不是绝对占有和支配,世上可以少许多悲剧。
72、母亲
直到电影结尾,出现了另外一场有血缘关系的人物对话(一场是在松冈茉优家里妹妹出门)。年轻的母亲,用一种命令与责难的口气,让离家多时的友里,“到一边去玩”。
73、家暴的继续
“不知道哪里来的野种”,透过那些传来的打骂声,大致可以获知,友里的父亲,并不是她的亲身父亲。这个母亲角色,依然是《无人知晓》江原由希子( YOU)饰演的母亲类型。那个人模狗样的父亲,并没有把友里视同己出。这个继续遭受家暴的女子,也没有能力保护友里的成长。
74、孤独
电影开头结尾,都是友里一个人玩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长,最需要的是陪伴(友里哼着另一个妈妈教她的数字歌)。无论是风俗店的孤独,还是成长的孤独。如果有他人陪伴,来自家人的眷顾,许多人可以更勇敢地走下去。
75、结尾处,你看到了什么
电影结局是开放式的。友里垫起了脚,好像看到了什么。黑幕。
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友里是看到向他走来的利利弗兰克。她大叫了一声,爸爸!大喊出声的那种。不过,就在你们所看到的那一幕,导演咔嚓,剪掉了。
76、人和人靠什么连在一起
松冈茉优问利利弗兰克,他们夫妻俩平时什么时候上床。
利利说,他们不是靠下半身的性,而是靠心。松冈不以为然,认为他大话精。在她看来,人和人联系在一起,甚至这个家庭,也许是钱。
电影也不忘给出答案,夫妻俩吃着凉面,突然就来了激情兴致。好一个食色性也。
77、钱
奶奶的养老金,每个月六万。她抽出信封的钱,觉得那户人家小气。一根鱼竿钓具可以卖个五万。超市的许多东西,也就几百日元。
是枝并不抗拒钱。小男孩的逆反心理,是他以为眼前的大人,他们的眼里只有钱。
78、爱的惩罚
树木希林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惩罚着丈夫的后人。这让人想起,她在《步履不停》的母亲角色,一直要那个被救了一命的胖子,每年都来祭拜。
对那户人家来说,她是阴魂不散的存在。她越是面带笑容,一脸客气,那种古老的愧疚感,就愈发强烈。
79、松冈茉优的秘密
松冈茉优为何离家出走呢。电影没有明说,但通过松冈茉优和树木希林的几场戏,不难看出她们关系很好,就是祖孙之间的情意。可以想见,比她跟父母,或者被用来当风俗店化名的妹妹纱香关系来得更好。
80、山户屋的爷爷
柄本明饰演杂货铺老头子(柄本明是现实中,安藤樱的公公),他把什么都看在眼里,选择了劝说哥哥不要拖妹妹下水,去唤醒这个孩子的道德和纯真。想想看,比起教育哥哥本人,或者把两个人惩罚一通。这种方式,无疑是莫大的善良。
81、忌中
大人看到的是死,小孩子却只是在说,那是“什么中”。
82、奶奶走了
看第二遍的时候,惊叹树木希林居然演出了生命将尽的虚弱感。从过天桥到海滩边,她每一次出现,好像都更累了一些(拿掉了假牙)。奶奶一走,小偷家庭就该散了。
有些观众大概无法理解,为何要把奶奶直接埋在屋子边上。这看上去相当不人道,也有别于中国人的生死观。但死亡从来不是一件等你准备好的事情。惊弓的亡命鸳鸯,只想当一切完好如初,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83、真相是……
树木希林退场后,尾声部分变成了安藤樱的表演秀。她先是一个人揽罪,又告诉祥太需要知道的真相。这两部分内容,都是关于爱。在街上被人叫了孩子他妈的女人,她头也不回地,往里走。因为她知道,再坐下去,自己会忍不住。
84、小章鱼
章鱼形状的鱼饵,是否让你想起大海,还有《比海更深》的团地乐园,那个父子避雨、深海章鱼形状的小时候滑梯。
85、父亲的秘密
是枝电影里的父亲角色,总是与子女有隔阂,不然就是看起来吊儿郎当的,不务正业。导演本人,是看过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方才明白,父亲的记忆深处,到底藏有什么秘密。虽然其他角色也渴望成为母亲或奶奶,但《小偷家族》里,利利弗兰克渴望成为父亲的情感驱动是最为强大的。这人有小偷小摸甚至教唆小孩的缺点,但正是他把友里带回家,整个电影故事才得以开始。并且在最后,他渴望成为父亲的愿望,似乎也实现了。
86、何以为人
导演异常纠结这个主题,以至之前要用吉野弘的《生命》与谷川俊太郎的《活着》,去阐释那些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而不得不去求助于诗歌,乃至拍摄电影半身。先成为人(但不完整),再成为不同身份的人(但不完美),人与人又产生羁绊(但被填满)。《小偷家族》亦如此。
87、直面东京的现实
年轻时,走上纪录片拍摄工作的是枝裕和,远走他乡。有一次被人提醒:你要面对的(不是这里),不应该是你生长的东京吗?
《小偷家族》拍摄地,是东京荒川区的八丁目团地和足立区的商店。是枝人生前三十年,几乎有三分之二时间,都是生活在团地(有关部门建设的公共住宅,统一用来出租)。他通过《比海更深》里头,独居在团地的老年母亲,诉说着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感。同样发生在东京的西巢鸭弃子事件,原型社会新闻更让人震惊。是枝很早关注到这个事情,在十几年前后才把它改编成剧本长片《无人知晓》。
88、是枝裕和不温和
腼腆害羞的笑容,上了领奖台的落泪,永远讲不完的家庭羁绊……是枝和他的电影,制造了一个印象误区:他选择了批判,一阵大火翻滚,岂不料差点要变成“鸡汤”。《小偷家庭》的批判可能是温和的,但它要诉说的话题,是彻底颠覆的。是枝对那些遗弃小孩与老人的正常家庭,表示了不满,也对选择无视的公权力保持了距离。
从无人知晓的悲剧,到第三次杀人的是「法」。是枝在怼日本社会这件事上,走得比其他日本导演远太多了。
89、统一中文译名
《小偷家族》是2011年《奇迹》之后,又一部在大陆、香港、台湾,均使用同一中文片名的是枝电影。由于直译和意译选择不同,这种统一情况很少发生。
90、日本版海报
从戛纳开始,你就可以看到一家人的那张暖色海报。事实上,拍摄海报的时候是冬天,演员们是因为很冷,相互依偎在一起。
91、中国版海报
数万个赞、数万条转,日本推友和CC(The Criterion Collection,标准公司)粉丝,都盛赞是枝裕和《小偷家族》中国版海报。
中国版海报由设计师黄海操刀,以浮世绘的海浪为主图案。他也设计了《黄金时代》等电影的海报。
92、伞
中国版海报上有把伞,就是树木希林在海边打的那把伞。
好吧,它也是偷来的……
93、《故乡》
许多人认为,李健的《故乡》作为电影宣传曲,似乎与电影无关。但它恰恰与电影有关,只不过,你很容易漏过。小朋友去街上找东西吃,它作为背景音乐出现。
《故乡》是二十世纪日本经典民谣,被雷光夏填词翻唱,也在张艺谋等导演的作品里被引用过。
94、配乐居然是细野晴臣!
是枝作品的配乐,一直是给电影增辉,但绝不会单独出挑的那种。好比你能哼上来《步履不停》的简单旋律,又觉得它好像微雨细澜,午后送风,不需要大气势。
《小偷家族》给了音乐不少solo表演,弹拨敲击,沉静。这次担任配乐的是以“低音人生”见长的细野晴臣。细野是日本音乐和摇滚圈子的重磅人物,纵横四十余载,与坂本龙一等人有组团交集。祖父细野正文,是泰坦尼克号上唯一的日本乘客。
偷偷告诉你,电影原声带,网上已经有啦(//www.xiami.com/album/yhTe03bb2c8)。
95、看口型
电影里多次出现父亲要儿子叫爸爸的口型示意,然而,要么是真的很难出口,要么是爱在心里口难开。总之,祥太一直没有开口,直到结尾上了那辆巴士。他才想起来要说什么。这场上巴士的戏,又跟《步履不停》结尾有相似之处。
96、演那么感动,还不是要剪掉
在片场时,树木希林跟利利吐槽,演那么感动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要剪掉。她自己发挥了一句,“谢谢你们了”的口型,结果就被导演用到了正片里。
97、第一场戏
电影的第一场戏发生在超市里,全程没有台词。
98、哑剧
我已经看了不下十篇电影评论,提到了《小偷家族》的口型,同《燃烧》的哑剧做比较。
《燃烧》说,请你忘掉这里没有橘子这个事情。所以,《小偷家族》的关键,所有人在营造的,也就是忘掉家庭这回事。
99、吃个橘子
树木希林以吃橘子亮相。翔太最后偷的东西,是一袋滚落在路面上的橘子。
100、大声喊出来
电影有个原案名,叫《大声喊出来》,后来才改名叫《小偷家族》。
101、胶片拍摄
《小偷家族》是采用胶片拍摄,画面的温润。但有些光线较弱的场景,是用数字拍摄的,后期制作增加了颗粒感,保持一致。同样在今年上映的《第三次杀人》是数字拍摄,你凭借记忆,应该能对比出来两部电影的视觉感受差异。
102、小偷之家
那座屋子,是以实景房屋为原本,一比一搭建出来用于内景拍摄的,美术组把陈设美术都搬到了屋子里头。网上有一张详细的平面图。
木卫二 x 是枝作品
《比海更深》:没成为你以为的那个人,真的很抱歉
《海街日记》:原来梅子成熟多时,只是为了你的一醉
《如父如子》:你不需要跟你父亲一样
《奇迹》:属于是枝裕和的温暖
《空气人偶》:生命是无法以自身之力来达到成功圆满
《步履不停》:总是慢上一拍 、 那些没赶上的事情 、满怀喜悦也满怀痛苦
《下一站,天国》:假如我们都是真的
《幻之光》:纯粹的生死与情感
五口人永远也不知道,奶奶在海边说的那句谢谢你们。
纱香永远也不会知道,奶奶拿的那笔钱一分也没用。
爸爸永远也不会知道,翔太在公交车上说的那句爸爸。
旁人永远也不知道,一家六口的羁绊与「家人」。
但是我们知道。
而我们也不知道
玲玲到底等没等到,她的「妈妈」
翔太到底是不是故意被抓的
纱香到底有没有和四号先生在一起
奶奶到底有没有买临终保险
但是枝裕和知道。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讲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并无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代六个人:柴田奶奶、大治叔叔(爸爸)、信代妈妈、亚纪姐姐、祥太哥哥、玲妹妹,由于各种机缘巧合,组成了一个临时家庭,围炉夜话、溜溜吃面好得跟亲生的似的,靠着各种上不了台面、朝不保夕的打零工、老人退休金(很可能是冒领)、援助交际、偷盗贩卖为生。所以其实片名“小偷家族”四个字已经道出了全片的故事梗概。
如果不是片中空镜头里多次出现了东京塔,看的人都会忘记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游客照片里光鲜时尚的东京,更无法想象东京还有如这一家六口一般,蜗居窘迫,又见不得光的小偷家族。
或许正因如此,很多人看过此片后的第一反应,便是去给“小偷家族”下结论。
有人觉得“小偷家族”不自食其力,让人喜欢不起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所以当看到祥太摔伤,警察介入导致这个临时家庭解体时,他们认为是枝裕和之所以这么编排,就是想说明并不赞同这个“小偷家族”的存在。
也有人说,这个完全没有血缘和亲缘关系的家庭里,每个人身上,都凝聚着爱和温暖,与东京大都市中的疏离感、孤独感鲜明对比。甚至有人觉得,导演是枝裕和是在通过“小偷家族”否定传统家庭,讨论“自由选择重组家庭关系”的可行性,试想一个社会,可以自由选择重组一个新的家庭,摆脱原生家庭和社会的种种歧视与不公,是不是更好呢?
然而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最闪光之处,就在于它不急于下结论。对于这六个人组成的临时家庭,对于这个小偷家族的存在,对于今日日本社会底层很可能存在的许多类似的群体关系,是枝裕和作为主创,他没有武断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
如果是枝裕和想把《小偷家族》拍成“爱的家族”,想体现这一家六口陌生人在大都市里抱团取暖的人性颂歌,他大可以把它拍成《红灯记》版的《樱桃小丸子》,奶奶不是亲奶奶,爹不是亲爹,“可他比亲眷还要亲”,外面飘着雪,一家人冬日躲在被炉里取暖吃火锅铜锣烧,然后奶奶说一首“友藏新作”。如果是这样,是枝裕和就不会加入后面警察抄家,导致“小偷家族”解体的情节。
显然,是枝裕和没有止步于“浅显的感动”,因为捡个弃婴、跨洋领养,然后养育成人这种新闻其实很多,并不是特殊的事情。他通过几个人物身上的细节,不断在提醒观众,家庭,远不止是几个人聚在一起吃饱饭那么简单。祥太一直说:“不能在家里学习的孩子,才需要去上学。”
因为“小偷家族”没有合法性,所以孩子们无法上学,大治只能半安慰半哄骗地告诉祥太,在家无法学习的孩子才需要去上学。但从祥太不断念叨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已经开始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了。
是的,“小偷家族”可以让祥太、玲这样被原生家庭遗弃(或嫌弃)的孩子吃饱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但是却无法让孩子们接受教育,也无法让他们学到更多、更有用的谋生方法,改变人生。所以姐姐亚纪去援助交际,妈妈信代之前也做过,爸爸大治就是妈妈的客人,姐姐也把一个客人变成了男友,妈妈和姐姐在厨房相视一笑的这段情节,似乎是导演在向大家暗示:在这样的家庭中,永远只能这样底层循环。
就在这时,祥太被小卖店的老爷爷感动了,老爷爷在目睹了祥太和妹妹玲偷窃之后,不但不发怒,还递给他两个棒棒冰,说以后别让你妹妹偷东西了,说明祥太之前偷的,老人其实都知道,只是没有戳破,给他们留下一线生机。这种以德报怨让心地纯良的祥太良心发现,导演此时通过这个孩子的视角,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看似温暖的“小偷家族”,开始怀疑大治的种种谎言。或者说这个家庭不是被警察抄掉的,而是从内部孩子们对自身和临时家庭的过去和未来的怀疑,开始瓦解的。
因为“小偷家族”,没有未来。
老人如奶奶柴田倒是可以撒手无憾,所以她在全家去海滩度假时,望着其他五人海边戏水欢笑的背影,心满意足地悄悄唇语:谢谢你们(陪我一起度过人生余年)。
然而孩子们,却因为见不得光、无法上学、没有教育、躲躲藏藏、只能偷盗,而没有未来。
不仅是通过祥太的怀疑,还有妈妈信代入狱后的反悟,信代坦诚地对大治说,光靠我们不行的,孩子没有未来,于是把捡到祥太时亲生父母的若干信息告诉了孩子,希望他有朝一日可以寻亲,获得帮助。
既然没有未来,“小偷家族”是不是一无是处呢?也不是。
这六个人中,似乎每一个都有被亲人或他人抛弃、放弃、伤害过的经历。以小女孩玲为例,原生家庭的父母青春时尚,却争吵不休,甚至家庭暴力,父亲打母亲,父母打孩子,所以小女孩玲被大治发现时,如小狗一般被关在冬日的阳台上,连大治都冻得发抖,可见这个五岁女孩的亲生家庭待她如何,所以当发现女孩失踪案上了新闻,担心受到牵连,大治让玲自己选择回家还是留下,结果玲选择了留下。
“小偷家族”,是社会中被欺凌和遗弃者流浪中途的温暖寄居之所。
因为同样喜欢拍家庭题材电影,有人常拿是枝裕和和小津安二郎作对比,因为小津安二郎喜欢拍最传统的日本家庭,如《东京物语》,所以认为是枝裕和是反其道而行之,他是在用“小偷家族”等“后现代式家庭构成”来解构小津安二郎的日本传统家庭。
关于小津,有个细节,他认为坐在榻榻米上的日本人视线的高度,才是日本家庭人与人之间最真实、最亲近的高度,所以他改装了摄影机为了和坐姿的演员们一样高。请仔细观察《小偷家族》里一家人蜗居在破旧小房子里吃饭的几场戏,还有信代和玲逐渐走向母女角色开始亲近的几场戏,全部是小津的坐姿平齐的摄影高度,小津认为这个高度才能体现日本家庭的真实生活。于是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枝裕和通过这个摄影高度向小津致敬的同时,他也在告诉我们,至少在那短暂的时光里,他们的确是一个家庭,一个温暖的、有意义的存在,尽管只是暂时的。
但是枝裕和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表达要把“小偷家族”这种自由重组的家庭模式推广,也没有完全解构和否定传统家庭,他小心翼翼地在诉说。
一方面说“小偷家族”的孩子没有未来,一方面又虚心承认“小偷家族”是温暖、有意义的短暂存在。是枝裕和到底想说什么呢?
他想表达的,其实在片中,通过祥太的视角表达出来了。片子以祥太视角开始,并且在祥太公交车上与大治分别那场戏时达到高潮,这个小男孩身上其实承载了是枝裕和的视角。
既然祥太已经开始怀疑了大治的很多话,比如说当年捡到祥太的情景,其实很可能是像捡到玲一样,是偷东西回来顺路遇到,但是被大治描述成他是勇敢地拯救了祥太。分别前一晚睡觉时,祥太又再次问了一个很囧的问题:当他摔伤后,大治他们是不是要丢下他跑掉?大治承认是的。
祥太的一个个美好回忆,逐渐被戳破。但是他还是在分别的公交车上,转回头来,望着跑在公交车后面追赶大喊祥太名字的大治,悄悄地说了声:爸爸。那是大治许久以来一直想听祥太叫他的称呼。短暂的父子之情,最终让人感叹又惋惜。
作为“小偷家族”的孩子,他发现了这个家族的诸多秘密,也发现了自己没有未来,开始拒绝偷盗,甚至发现了“父亲”的诸多谎言,和这个临时家庭的不合法性和脆弱不堪。但他仍愿意叫他一声爸爸,承认这个家庭,承认这段父子之情,只因为那一段短暂而又温暖的陪伴,会成为持续一生的力量。
由于很多原因,许多人会暂时离开家庭,甚至暂时远离社会,但他们无法永远与世隔绝,他们终将回归社会,但还是要感谢,他们出走途中,那些接纳过他们、温暖过他们、陪伴过他们成长的陌生人。
2018年8月3日 首发于公众号 奇遇电影 图文链接 今天,是枝裕和二度登陆中国院线,与几个月前的《第三度嫌疑人》相比,这次终于「开门红」了,首日破千万票房。这个成绩跟其他大片比起来虽然不算什么,但在近两年在中国上映的日本电影里,这是最好的成绩。
从90年代末通过创造社发行、内地翻版VCD看到《幻之光》、《下一站,天国》开始,中国人用了快20年时间去认识是枝裕和。有幸的是,也刚好赶上了导演的黄金创作期,几乎与他共同成长,见证他重要的每一步。
这两天朋友私下相约赌局,赌这一趟《小偷家族》最终票房会有多少?虽然有戛纳和「上海一套房」加持,是枝裕和能否冲出「影迷圈」,让「文艺电影」有更大的影响力呢?
不论结果如何,这部电影能在戛纳之后最短的时间与国内观众见面,能看到它,也算是幸事。
是枝裕和是谁? 他是怎么走红的? 他有多红? 《小偷家族》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来,我们一一回答你。
先看数据: 《无人知晓》豆瓣9.0,7.1万人评分,8.4万+人看过,豆瓣Top250(No.193);
《步履不停》豆瓣8.8,8.8万人评分,10万+人看过,豆瓣Top250(No.226);
《海街日记》豆瓣8.6,14.5万人评分,16.5万+人看过,豆瓣Top250(No.233);
三部Top250,非常厉害了。
且不说在北京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的火爆抢票,什么拿一套房换一张《小偷家族》这样的段子,这还不是红的最直接证据。
是枝裕和一共出过24本书,其中7本有中文版,6本有大陆版。亚马逊上都开始卖套装了。
红出电影圈,才是真的红。
复盘一下流程,恐怕还得归功于年度爆款《海街日记》。到了《比海更深》出资源的时候,简直成了街谈巷议。所以是枝裕和登陆中国院线,再正常不过了。
遥想当年,写文写到是枝裕和,每次必被编辑挑错。「那个导演是叫『枝裕和』么?你没写错吧?」
遥想当年,还没有淘宝买台版的时代,还要辗转托朋友从台湾代购《横山家之味》(就是《步履不停》的台版)。
这才几年功夫。
于是今年我造了个句子,读出来才有效果:「这部电影不是是枝裕和和河濑直美的第一次合作。」 写下来简直是灾难。你试试?
是枝裕和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是典型的自上而下,自影评人而影迷进而普通观众,而DVD和下载绝对功不可没。是枝裕和如今的地位好似十几年前的岩井俊二,说真的,看到是枝裕和这么红,感觉特像当年宋冬野马頔赵雷接连爆红时候的讨论,关于所谓「小众民谣忽然成了爆款之后你如何面对它」。
拿《第三度嫌疑人》开张并不算一个好选择,且不说上映前资源流出造成的重大影响,中日文化差异恐怕是最大的问题。日本这么全民热爱推理,能把是枝裕和被戛纳退货的(恐怕是职业生涯唯一失手的作品)捧成年度最佳,也算蛮难得的。452万票房,大概是他在一线城市的粉丝基数。
《小偷家族》有金棕榈加持,有上海电影节的疯狂,开画当天已经累计1000+万票房。
那么这次会不一样吗?
Q2:是枝裕和是“电影节型”导演吗?
不仅是的,而且是「日本代表性的」导演。是枝裕和从影以来共有13部故事长片作品,在电影节上的成绩可谓战果彪炳:
统计主要的A类电影节如下:
戛纳7次:其中主竞赛5次: 《距离》(2001) 《无人知晓》(2004)-最佳男主角 《如父如子》(2013)-评委会奖、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海街日记》(2015) 《小偷家族》(2018)-金棕榈奖
一种关注2次:《空气人形》(2009),《比海更深》(2016)
威尼斯2次:均为主竞赛 《幻之光》(1995)-最佳导演 《第三度嫌疑人》(2017)
圣塞巴斯蒂安4次:均为主竞赛 《下一站,天国》(1998)费比西奖 《花之舞者》(2006) 《步履不停》(2008) 《奇迹》(2011)最佳编剧
其实是枝裕和是圣赛最爱的导演之一,他入围戛纳的影片基本都会接着去9月底举行的圣赛,甚至他拍的日剧《日本文豪怪谈·后日》也去了圣赛做展映。《海街日记》在戛纳空手而归后甚至从圣赛拿了一个观众选择奖。当然以上的统计还不包括一些比较小的A类节,比如阿根廷的马尔德普拉塔,是枝裕和也多次入围并以《步履不停》摘得最佳影片奖。此外还有比如最重要的C类(非竞赛型)电影节多伦多,最重要的B类节(竞赛型专门类)釜山等等。
显而易见,是枝裕和可以称得上是北野武之后在国际电影节上最为成功的日本导演。
此外必须提到的一个节是南特的三大洲电影节,1998年是枝裕和的《下一站天国》与贾樟柯的《小武》共同获得最佳影片奖,也藉此开始了两人长达二十年的友谊。
Q3:那么,是枝裕和是如何成为“是枝裕和”的?
是枝裕和198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文艺学科,以纪录片导演入行,拍过多部很有影响的纪录片作品。目前有片源能看到的有4部。
当然有一部无数中国影迷念念不忘的《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侯孝賢とエドワード・ヤン,1993)迄今仍是「幻之作品」(赫赫有名但是极少有人看过)。
当然是枝裕和也是有名的「侯孝贤门下走狗」,在多次访谈中都坦陈侯孝贤的重大影响,是看了《童年往事》才要决定当导演的。这段采访可以在2014年的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台湾新电影》中看到。
而另一个被认为是影响了是枝裕和的重要导演则是小津安二郎。有趣的是,是枝裕和不断否认他受到了小津的影响。「比起小津而言,我更受到成濑巳喜男的影响」(这段采访可以看CC版《步履不停》的花絮采访)
不过这一点上我并不相信他。
且不说是枝裕和写剧本的时候长期包下茅崎馆的二号房(甚至《光阴的故事》里他的采访就是在这里拍的)——这是小津粉的圣地,小津战后大多在此写作,也不用说跟影片中可以从小津作品找到源头的那些叙事方法、剧作技巧和主题,就看细节吧,《奇迹》和《海街日记》简直就是小津的复刻。
《奇迹》里面,夏川结衣扮演的角色叫「纪子」,开的酒吧叫「Luna」,桥爪功扮演的爷爷名叫「周平」,这都是小津电影中最为人熟知的名字。
况且《海街日记》就是在镰仓拍的!
作为小津后半生的居住地,镰仓早就成为了他诸多名作的外景地,最著名的大概是《麦秋》。何况《海街日记》里,甚至有一个跟《小早川家之秋》相同的、火葬场的桥段(当然这个是原著漫画里面来的)。
怎么可能不是小津粉。
回顾是枝裕和的创作道路,最为关键的作品大概有4部。
《无人知晓》让他成为国际电影节的宠儿,《花之舞者》让他开始转向市场,并与大明星合作,《步履不停》让他彻底征服影评人并获得市场认可,而到了《海街日记》,他终于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
是枝裕和从一个独立艺术片导演,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了《步履不停》时,已经找到了某种调和个人艺术趣味和观众口味的方式。《步履不停》之后,他开足马力进入创作高峰期。其实看他的年表就能很明显看出这种转变,最开始是标准的艺术片-电影节向导演三年一部的节奏,到了《步履不停》之后,明显地看出他再也不愁资金了,几乎可以做到每年一部。
但同时最为可贵的是,他的作品并没有因为面对电影节而背对观众。
夸张一点说,这个世界上既受电影节待见,又不被广大观众嫌弃的导演,恐怕真的不多。艺术品质和票房卖相,真的可以得兼啊。这才是是枝裕和最厉害的地方。
举个例子吧,《海街日记》这部作品,首先的类型定义应当是「漫改」作品。
原作是一部很有名的少女漫,但是枝裕和挑中这部作品,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这部作品很有国际影响力,至少有中文版、法语版和意大利语版。
而是枝裕和能从一部少女漫里改编出一部既有个人风格,又能联系到小津-侯孝贤传统的电影,还能实现口碑和票房双赢,着实是个研究改编的绝好例子。
Q4:《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电影生涯最佳作品?
当然不算。
评论界公认的是枝裕和的最佳作品,不是《无人知晓》就是《步履不停》——而《步履不停》出了CC版——这是国外评论界和影迷圈某种最高格的肯定。
不过比较搞笑的是《步履不停》竟然是先在日本上映,然后国际首映去了多伦多,才参加了圣赛的主竞赛。戛纳在错过了《步履不停》的情况下,今年这个金棕榈,怎么看都有点「职业生涯成就奖」的味道。
奖项这个事,其实偶然性也蛮大。
比如《无人知晓》那年,戛纳的主席是昆汀,《华氏911》拿到金棕榈基本是主席一言堂的局面,何况那年最著名的段子是昆汀坚持要把影帝奖发给小布什,《无人知晓》当年的局面是肯定得有奖拿,最后让柳乐优弥创个纪录也算传为佳话。
《如父如子》那年,评委里有河濑直美,这个奖基本就是河濑阿姨争下来的(河濑阿姨同样为好朋友贾樟柯争到了一个编剧奖)。不过传闻是当年的主席斯皮尔伯格看哭了。那届戛纳评委恐怕是最温光正可的一届,除了最佳导演奖惨遭吐槽,别的奖都发得让记者们心服口服也是不容易。
再说今年戛纳,作为一个公认的「大年」,又是贾樟柯和是枝裕和这对命中注定的对手同台竞技,两人除了2013年,还在2015年同场过,《山河故人》对《海街日记》——从选片开始就不断地搞大新闻,开赛了还在不停地搞大新闻。
好在发奖上还算正常,除了彻底无视了李沧东的《燃烧》,以及搞政治双标之外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毛病。《小偷家族》恐怕不是本届艺术上最好的那部,但几乎是最合适给奖的那部。
这同时也是我对《小偷家族》的判断。很好玩的是又得拉上贾樟柯,因为《江湖儿女》和《小偷家族》如出一辙,都可堪称导演本人的「作品回顾展」,乃至「是枝/科长宇宙」的作品。
在《小偷家族》里,对《无人知晓》和《如父如子》的调用显而易见(且不说「社会弃儿」和「生不如养」的主题,海边合影那个段落几乎是重拍了一遍《如父如子》嘛!)。但如果熟悉是枝裕和的作品,还能从中指认出《步履不停》(相似的人物)、《下一站天国》(警察局审问戏)、《空气人形》(尤其是松冈茉优的段落)乃至《奇迹》(尤其是结尾)。
是枝裕和的作品主题曾经被概括为「创伤后建立的后共同体」(出处参见《世界电影》杂志2012年第1期是枝裕和的研究专号,杰·凯奥尔·帕克根的文章),这次的《小偷家族》简直是对这个概念的完美阐释。在主题上,是枝裕和再度把对「家庭」的探讨推向了极致,还有什么比「没有血缘的家族」更符合这一主题的呢?
论剧作的话,《小偷家族》主要还是赢在第三幕的翻盘上。春夏秋冬,起承转合,恰好四幕。
之前的写法,除了主角们经常话里有话(这一点让人感觉有点厌烦)之外,看上去就是个赤贫阶级的温情剧,跟《如父如子》看上去也并没有那么大区别,况且主角还是利利·弗兰克。
但是第三幕确实非常狠,正好把前面的意义都反转了。这就让第四幕或者尾声显得有点冗,但回头一想,正是由于再次的分离或者创伤,让这个「家族」经历了考验,同时再次形成「创伤后建立的共同体」。
但是要论影片的水准,还是离《无人知晓》和《步履不停》,乃至《海街日记》和《下一站天国》都有些距离。最大的问题还是不够含蓄,台词给得略直白了一些(但比起金句满满的《比海更深》还是好不少)。
是枝裕和已经圆熟地使情节剧的手法来把他的社会观察安排在一个缜密的戏剧结构里,但这个结构又太过功能性了。《步履不停》那个程度刚刚好,一天一夜故事时间在集中戏剧元素之外又腾出了篇幅安排很多闲笔,《奇迹》的闲笔就太多,但整体而言是枝裕和在剧作上,功能性是越来越强了:
比如片中祥太和琳琳去偷东西的那间杂货店,不多不少出现三次; 比如琳琳掉牙和婆婆去世同时发生; 比如各种小道具作为细节的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可乐饼、鱼竿、方便面、盐等等等等)。
某种意义上《小偷家族》好似李安一贯的那种「优等生电影」,讲究是真讲究,但太过圆熟,显得略有些匠气。
但回头一想,1995年以后,除了《霸王别姬》和《钢琴课》,这是中国院线上映的第一部金棕榈作品,虽说删减了,但仍然算得上是往前的一小步。
即便不是最好的那部是枝裕和,但能在国内大银幕看到,已是够满足了。
《小偷家族》里的一个情节很让人难忘——小男孩祥太带着妹妹在玩具店的一次“顺手牵羊”后,店主爷爷主动多给他们几个棒冰,并嘱咐以后不要这样了。祥太愣在那半天,偷窃时的几分惊险刺激早化作云烟,被发现后那种巨大的羞耻感,无疑正遍布全身。明晃晃的日光照下来,如同把他钉到人格耻辱柱上。他丑陋不堪地站在街口,仿佛从那时起,开始从头到脚地看低自己。
只是一处微小的细节设计,已见导演是枝裕和的功力。是枝裕和说过,台风来临时,他更关心的不是台风过境,而是过境后的样子。《海街日记》的葬礼之后,《步履不停》的忌日来临,温情脉脉的镜头下,总藏着对生活苦楚波澜不惊的描绘。
这次夺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小偷家族》则更像《无人知晓》,除了描写生活的苦楚,更多藏着的是一种残酷。没有血缘关系的六口人,为什么要组合在一起生活?妹妹亚纪家境优渥,为什么还在这里靠“卖艺”为生?一对夫妻不尴不尬,看似亲密却总飘荡着若有似无的疏离。一个老人定期去大户人家探访,绝不拒绝对方的小恩小惠。这些秘密就像血管,渗透进这部电影的肌理,看似波澜不惊,却逐渐揭示出生活的冷酷。
而表面上,是枝裕和一直极力与这种冷酷保持距离。《海街日记》的几个姐妹点烟花吃西瓜,仿佛彼此没有伤痛。《比海更深》的母亲掏出盒子里的脐带,仿佛对儿子从无失望。《步履不停》的一家子人聚在一起吹着晚风,仿佛并没有芥蒂。《无人知晓》的孩子们从游戏机里淘出硬币,仿佛并没经历过死亡。
《小偷家族》的故事从冬季到夏季,观众也一起经历着镜头里冷冽中的温暖,酷暑中的寒凉。天寒地冻,父亲却从外面抱来脏兮兮的小女孩。全家聚在一起涮锅,把妹妹最爱吃的面筋夹过去。热气蒸腾,烟雾缭绕,这个家庭和烟火人间中的任何一个家庭并没什么不同。盛夏哥哥带着妹妹到处玩,说着没法在家学习的孩子才要上学,这种怪异的优越感令人寒彻骨髓。
《小偷家族》的灵感来自一则报道小偷家族的社会新闻,新闻中提到他们偷的物品有钓竿,钓鱼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这个细节引起了导演的注意。本应徘徊在温饱水平线下的一家人,偷的不止米油蛋、洗发水这种生活必需品,反而有心思偷窃钓竿。电影里对这段的呈现也非常有趣,爸爸使了一个眼色,妹妹跑去拔掉自动门开关,哥哥抱着钓竿顺利逃走。一气呵成,妹妹也在偷窃中愈发老练。这种老练引人发笑,却更觉残忍。
后来父亲对着警察说的,除了偷窃,我没什么能教给他们的。怎么会呢?父亲明明教给了孩子变魔术,教给他们泡面最好吃的吃法,带他们到海边游泳冲浪。可是这一切在偷窃面前不值一提。妹妹也学会了如何祈祷最为灵验,结果那可爱的祈祷手势,却应用在每次偷盗之前。
你教我食物最美味的吃法,却教我获得食物最羞耻的手法;我学会祈祷最灵验的手势,也学会用来祈祷最不齿的心愿。
蝉在成长中要非常努力地脱壳,以偷窃为生的孩子们也是一样,总要经历被抓包后的羞耻,怕被抓包的逃跑。小臂在原生家庭里曾经留下过狰狞的伤口,流过血结过痂,到最后留在皮肤上的不过浅浅的一道疤,谁记得曾经伤口有多痛,谁知道留在心里的伤口有多深?
最费力的成长留在树上的只有壳,最狰狞的伤口留在皮肤的只有疤。而最动人的烟火绽在空中看不到,最深沉的感谢飘进风中听不清。这便是是枝裕和温情笔触下,最残忍的一面。他的镜头始终与痛苦保持距离,不肆意煽情,不蓄意卖惨,那绽放在破平房上空看不到的烟花,那飘散进风里说不出口的感谢,那扔到屋瓦上方的乳齿,那玻璃球中藏着的海洋,都是春花秋月般温柔如水的细腻日常。但是那后院用来掩埋尸体的沟壑,填埋难过的泥土,妹妹蜡笔画里暴露的真相,那滚落一地无人捡拾的橙子,才是生活最刻骨的残酷。
我在商店里偷换掉童年,你在泥土里掩埋了伤疤,本该拥有的无邪童年却用来犯罪,本该大白的真相却被掩埋。生活最刻骨的残酷,可能还是男孩情急之下从桥上的纵身一跃, 可能是他第一次鼓起勇气提出不想偷窃的忤逆,也可能只是骄阳下的一阵羞愧。
于是,便愈发心疼祥太,他承受了偷窃带给他的羞辱,无论主动或被动,都不该是他这个年纪应该承受的。像树上的壳蜕不掉,臂上的疤消不去,像每个骨骼拔节的日子里所经受的成长痛,像每一缕驱之不散叫做贫穷的幽魂,注定折磨一生。
以成员为单位对本片的剧情做了梳理,对每个角色过去留白的地方进行了一些猜测。
柴田初枝:在没有组成现在的家庭之前,初枝的晚年生活是相当寂寥的。《小偷家族》的小说里提到,初枝确实有一个儿子,和儿子儿媳住在现在的平房里,而儿子和儿媳的名字呢?正是治和信代。真正的治和信代对初枝非常不好,初枝的儿媳甚至多次把初枝赶出家门。某天初枝的儿子被派到外地工作,本来他打算卖掉房子以后全家搬走,但初枝坚决不同意,于是夫妻两人抛下初枝,差不多断绝了联系。此后初枝一个人住在破败的平房里,风烛残年,无所事事。遇到治和信代以后,初枝和这对“夫妻”之间形成了一种彼此利用也彼此取暖的关系。从片尾警察询问祥太的片段可以推断,治和信代在一次偷窃时遇到并救下了被父母遗忘在车里的祥太,此后三人居无定所,然后才遇到初枝。一方面初枝给他们提供了住所,不用再风餐露宿,同时为他们提供了身份上的掩护,另一方面他们三人充当了初枝一直希望但缺失许久的家人的角色,并且治和信代都找到了打工的工作能维持温饱,并没有过分啃老,因此这四人得以和谐共存。正如初枝和信代在片中都提到过,当时信代“捡到”了被抛弃的初枝,初枝则把自己儿子和儿媳的名字给了现在的治和信代,让他们成为了自己家人的替代。在这之后初枝前夫去世,初枝在前夫的葬礼上遇到了同样孤独的亚纪,说服亚纪加入,于是小偷家族就此成型。
从一些细节来看,治和信代对初枝的态度是有保留的,比如会在初枝不在家的时候大说闲话然后在她回家时改口,发现初枝死后比起悲伤更多的也是担心如何处理后事不被外人发现。日本人很重视老人去世以后的后事,但初枝死后夫妻俩很快决定不办丧事,草草把她埋了起来。那初枝对这家人又是什么心情呢?个人觉得初枝还是有把治的“一家三口”,以及后来加入的友里当做自己的家人的,她没有倚老卖老,过多地限制住在她屋檐下的这些人的自由,甚至还陪着一起偷窃(友里的裙子)。但要说她最宠爱的,还是亚纪。靠着每个月拜访自己前夫和出轨对象的儿子,也就是亚纪的父亲家(大陆版字幕把亚纪父亲的父亲翻译为继父,应该是翻译错误。亚纪的父亲是初枝的前夫和小三的儿子),初枝以软性勒索一般的方式每个月索要三万日元的“慰谢料”—前夫的出轨补偿金,但是自己一分钱也没花,而是全部藏进了自己的假牙盒里。但这些钱到底是留给治和信代,让他俩在事情败露后可以靠这笔钱逃逸到别的地方,还是留给亚纪,让亚纪在想要脱离现在的家庭自己独立以后能有一笔保障,大概还是后者更多一些。从“祖孙”二人去银行那里取钱的时候,初枝似乎是无意识地念出密码来看,个人感觉她是有意把密码告诉亚纪,而这个密码要不要告诉治和信代,则由亚纪自己决定。另外,不知道是真的老了,还是为了贴合角色灯尽油枯的感觉,树木希林这一次疲态尽显,同样是寡居老太太,和《比海更深》里的生龙活虎相比,这一次她更为颤颤巍巍,更加口齿不清,那种所剩时日无多的感觉特别让人伤神,虽然在柏青哥店里偷偷摸摸又让目击者不要声张的样子,依然是可爱而令人怀念的,最熟悉的是枝裕和片子里小老太太的模样。有趣的是,通过每个月都去打扰前夫的后代,她也如同阴魂一般完成了对前夫的报复,而这种对角色的设置,和《步履不停》里她的角色有了微妙的呼应。另外,海边那一句只见口型的“谢谢你们啊”据说是即兴发挥,真是老辣。
信代:当亚纪在家中表露出和四号关系暧昧的欣喜时信代说治曾经也是自己的客人。联系之前亚纪线的剧情以及当时信代的表情,我猜测信代也从事过风俗业,其实是错误的。信代很早结了婚,在一家小酒廊上班,前夫失业以后开始频繁对信代家暴。治是当时常去那家酒廊的客人,自然和信代比较熟悉。有一次他看到信代脸上的淤青问起情况,苦闷无处解的信代和他因此开始产生感情,并不时幽会。一次幽会时两人被信代的前夫撞见,前夫拿菜刀想要杀了两人,出于自卫,治夺下菜刀然后失手杀了前夫。治揽下一切责任,被判两年有期徒刑,缓刑两年。在片尾警察审问的时候,信代明确表达过对自己母亲的憎恨,可见信代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以及和前夫的夫妻关系中都是异常痛苦的。信代手臂上的伤疤说是熨斗烫的,再联想到她看到友里手臂上类似的伤疤以后触动了回忆一样的神情,信代小时候很可能也遭受过自己母亲的虐待。这样的过往并没有让信代陷入到继续施暴的恶性循环中,相反在小偷家族里,她算是尽到了为人妻为人母的义务,在被爱的同时也成功地付出了自己的爱。
友里的出现甚至让无法生育的信代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实感。相对祥太更多是受治的“教导”,同样在原生家庭受到虐待的友里让信代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从一开始只是想让饿肚子的友里吃饱就回家,到后来诱导一般劝友里留下,她渐渐感觉到自己和这个小女孩之间的羁绊。祥太和友里闹别扭那晚,她看到友里一个人在玄关前等祥太回家,那个时候她对友里已经表现出很强的关心。“按理说被父母说过‘你就不该出生’的孩子,不会是这样的,不会对人这么温柔的。”这是信代当时发出的感叹。可能从那个时刻开始信代坚定了不把友里还回去,说什么也要抚养友里的决定。“真正爱你的人不会以爱为借口打你,而是像我这样抱着你。”也是信代自己对于亲情和爱的态度,即使她在潜意识里明白友里不可能永远生活在这个家里,她也要尽可能得像一个真正的母亲一样去关爱友里。而一切败露以后,她是分外空虚和绝望的,因为警察秉承绝对正义,只会将她的行为定义为诱拐,很轻易地否定了信代作为母亲的身份与价值,哪怕友里被接回去以后友里的亲生父母很有可能还会虐待她。而她包揽下一切罪名替治坐牢,一方面是因为治有前科,而且之前包庇自己,算是还了人情,另一方面,个人觉得她让自己坐牢也是隔离自己和友里的客观方式,就像片尾最后被删掉的部分,治最后还是去了友里住的地方,如果信代是自由身,再次带走友里也许是她无法控制的事。最后她淡然地说出了当时捡到祥太时的细节,让祥太凭此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是自己最后一次作为母亲去爱祥太:让他回归原本的家庭,这样祥太才有真正的家可回,才能获得真正的第二人生。和片中的其他角色比起来,信代出狱后的人生可能也是相当黯淡的,刑期5年之后能给她依靠的依然只有治,而曾经的小偷家族大概再也不可能重组了。即使如此,信代也是这个家族中爱的最显性、最轰轰烈烈的。末了还是要夸一下安藤樱这次堪称伟大的演技,情绪转换了无痕迹,那种底层小市民的地味感在《百元之恋》里已经体会过,而这一次则多了一份被岁月漂洗、过滤以后留存的温柔,边角粗粝,内里滚烫。审讯室里一场哭戏,完全是今年日影里最令人动容的时刻。
治:柴田治很大程度上吃了没文化的亏。从一些物料里得知,当初和信代联手杀害信代的前夫后,治揽下全责,以正当防卫杀人的罪名入狱了一段时间。至于小偷小摸养活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在出狱以后找不到工作迫不得已,还是在遇到信代之前就已经形成,那就不得而知了。在捡到祥太以后,治所能教给祥太的也只是教会他一起偷盗,甚至把友里带到这个家庭以后,他也很快让年仅五岁的友里协助行窃。偷东西对治来说,是他为数不多的技能,而当他带着祥太打碎车窗的时候,几乎是炫耀着的。他灌输给祥太的理念也是相当荒谬的:只有没法在家学习的孩子才会去上学,放在柜台上的东西并不属于任何人,只要商店没有倒闭就好。其实说他如此为人父,是不是完全的坦然,那也是没有的。
随着祥太渐渐长大,开始自己读书、自己学习,有些问题他已经回答不了,有些话题他也无法进行。他可以通过偷窃和打工的方式给这个家庭带来收入,但他无法靠一己之力让祥太步上他应得的人生轨迹。在祥太摔伤住院时,他准备带领其他人跑路,那时说的一句准备等一切安顿后再接回祥太,到底是借口还是真话呢。在后来众人开始新生活,祥太留宿他新家那晚,他自己也承认,当时他已经准备抛弃祥太了。但奇怪的是,祥太住院的时候,一家人准备跑路避风头时有带上祥太的鞋子,按理说这样的情况下所带的东西是要很精简的,那么这里是否说明可能治确实打算一切安顿好以后再从医院把祥太带走呢?而尾声那晚承认想抛下祥太,也许是因为不想让祥太与自己割舍不下。他以为说出想抛弃祥太的话,能让祥太与自己疏远。但如果当时真的一切顺利,他们跑路也丢下祥太,让祥太以这样的方式和他们一家人分别,然后过上正常的人生,这样的走向也许也是他一直有想过但又不敢施行的。但当时他从医院飞速回到家里收拾的时候,有没有想到那个道德的层面,却也是未可知的。只是没想到他们的羁绊不止于此。夏去冬来,他可以以叔叔的身份合法地和祥太相处。但当信代说出有关当时救出祥太的线索时,他是意图阻止的。他怕祥太回归原生家庭,自己连叔叔都当不了了。在小偷家族的秘密败露后,他爱的很卑微,还能和祥太一起可乐饼沾泡面汤,就已经大喜过望。出事前的日子里,他一直以父亲自称,而祥太也一直不能自然地叫出这两个字。祥太是他和信代捡回来的孩子这一点,治从没有隐瞒。而当片尾“父子”俩再次分别时,他追赶着公交车,大概是担心这一别就再也见不到了。其实原定的结尾,他又跑去找友里,然后友里看到他以后大喊爸爸,删掉改成留白是更好的选择。这让治和祥太之间的亲子关系不具有可替代性,也让祥太那句还是没有当面说出来的“爸爸”更有重量。其实偷窃之外,治一直有在努力想成为一个更靠谱的父亲。在工地上工的时候他来到一个房间里自言自语“我回来了“还叫了祥太的名字,大概是梦想着有朝一日他能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不管家里还有谁,祥太是一定不会缺席的。后来他看到窗外一对父子在一起踢足球,他在屋内拿塑料袋演练的时候模拟祥太看他踢足球的反应,也是想让自己能教给祥太一些更帅气、更像是父亲会和儿子一起做的事。一家人去海边玩的时候,治和祥太谈到欧派与晨 勃的事,在最轻松的时刻开导了祥太在性启蒙方面的不安,都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努力。而到了又一个冬天,治搬到了新的公寓里,他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祥太一起在公寓里吃可乐饼,一起在屋外堆雪人,某种意义上他也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只是他们已经无法成为父子。然而最终祥太认可了治作为父亲的身份。在这点上治和信代身为非亲家长,都是痛苦但又幸福的:他们与两个孩子无法再在一起生活,但两个孩子仍然把他俩当作父母。
祥太:在片尾警察询问的时候,祥太已经记不太清最初夫妻两人和他相遇的细节,由此想来,治和信代捡到他的时候,他的年龄可能比友里还小。而到底是见到被困车里的他,英勇救人,还是只是又一次合伙偷窃的路上刚好碰见,这是他一直以来的疑惑。从片头父子二人行窃的驾轻就熟可以感觉到,两人已合作多次。在道德观还没养成的时候,祥太在治的熏陶下已经把偷盗当成了一件无伤大雅理所当然的事。而整个片子冬去夏来又一冬的过程,也是祥太的观念不断被动摇又再度形成的过程。老爷爷的小商店是他经常施展拳脚,还带友里练手的地方。他以为没有治的陪伴自己也能完美行窃,殊不知店主老爷爷把一切都看在了眼里。老爷爷终于忍不住揭穿是因为,他不想尚且年幼的友里沾染恶习。而当老爷爷让他不要再偷窃时,曾经笃定的生活方式一下子脆弱不堪。被抓包的羞耻和尴尬如此强烈,而同时罪恶感的冲击让他感觉到,不能让友里也变成一个惯偷。初枝死后,他看着治和信代找到了初枝的存款,只顾开心地数钱,可能那个时候就对他俩寒了心,也对这个家庭多了份厌恶的心情。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在等待一个让一切结束的契机。
一切真正崩塌,还是从又一次超市行窃开始。那一次的狼狈,让祥太还只是个孩子的特性暴露无遗。 祥太一开始让友里等在超市外边,大概那时他已经明确不想让友里再偷东西,当看到友里也进了超市还想偷零食的时候,他的“喂”是出于阻止,友里却会错了意。个人觉得祥太本来是想通过再偷一次偷东西来确认自己对偷窃这件事是否厌恶,结果为了掩护友里,一切被打乱。 友里偷藏零食的举动太过明显,为了掩护她,祥太打翻罐头,偷走一袋并不需要的橘子转移店员注意,又在走投无路时选择跳了下去,摔伤了自己。一旦入院,种种线索必然会加快浮出水面的过程。但他跳下去时有没有想那么多,也不知道了。毕竟最后他和治分别时说自己当时是故意摔倒,可能也只是为了减轻治当初抛弃他的愧疚。和友里对比,在原生家庭的时间里祥太可能也是被忽视的(被父母遗忘在车里很久),但应该没到被虐待的程度。而对原生家庭朦胧的记忆,以及自始至终对治教育方式隐隐的不齿和不认同,让他始终无法开口管治叫爸爸。但最终在公交车上他看着治渐渐远去的身影,叫出了那声治等了很久的“爸爸”。过上了正常的集体生活之后,对于那个家庭,他终究是怀念的。是枝裕和此次对祥太这个角色的偏爱,是很明显的。不仅镜头相当多,而且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否定—自我重塑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祥太略显傲娇的性格非常有意思,面对治让他叫爸爸时爱理不理的态度,面对警察时的气定神闲都是很有趣的设定。
而和14年前的《无人知晓》相比,同样是不能生活在阳光下的黑户孩子,祥太的造型竟然还潮了很多,发带+oversize卫衣,搞得当年的影帝real苦孩子了。
友里:同样是小孩,相比祥太,友里的未来却是暗淡得多的,因为原生家庭的阴暗和暴力很可能将会一直伴随她。友里的父母在选角上能感觉到凸显了两人的年轻,他们非常缺乏责任感,同时对友里并不关心,很可能友里是个计划外的孩子。从治和信代打算抱友里回本来的家时友里家里传出的争吵可以听到,友里的父亲对妻子有很严重的家暴行为,不止对妻子,可能对友里,拳打脚踢都是家常便饭。而友里的母亲可能也因此对友里进行报复性的施暴,轻则忽视,一日三餐都懒得照顾,重则殴打。
因为友里还上着幼儿园,为了掩饰自己的暴行,这对夫妻也强迫友里记住了对外说辞:伤疤是自己摔的,妈妈对自己很温柔,还会给自己买裙子。刚到新家以后友里尿床了,信代让友里道歉,友里的三声对不起说得驾轻就熟,可见友里在原生家庭里被自己的母亲要求道歉过很多次。而为了补偿给友里买裙子,随后再次施暴,如此的循环往复已经给友里造成了条件反射一般的痛苦回忆,当信代和初枝带她挑选裙子的时候,她一点不开心,而是担心接下来会不会又要挨打。信代带来的满满温情让她暂时忘记了之前的伤痛,而警察却又把她带回到之前的地狱当中。她不是无人认领的孤儿,她有家可回,哪怕那个家里的爸爸妈妈在她失踪两个月以后都没报警。被接回以后友里的父亲继续家暴,友里的母亲对待友里也依然冷漠敷衍。她强堆起笑容说会给友里买裙子,让友里到她身边的样子,简直是令人不寒而栗的。而友里这一次选择了拒绝。她如此抗拒,可能是因为平时她妈妈都是以先补偿后打骂的名义发泄暴力,联系之前信代带友里偷裙子那里友里问得了裙子会不会被打,应该是如此顺序。如果此猜想属实,说明女儿失而复得友里的生母也完全没有悔过和改变。 只要在这个家里一天,友里的命运就会多一天重蹈覆辙的危险。最后被剪掉的结局,友里和治再度相见,会不会有朝一日治再次带走友里,也不好说了。但真的那样,就是完美结局吗?
亚纪:个人感觉,亚纪在这个家庭里的立场,是最为游离和尴尬的。在这个虚假的家庭里,她的年龄不上不下,虽然身份是信代的妹妹,但她既没有话语权,也不可能像两个小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活着,再加上友里加入之前她是五人里最晚加入这个家庭的,因此除了和初枝很亲以外,她和剩下成员的关系,都是较为疏离的。亚纪的原生家庭,家境优渥,也没对她家暴,但仍然充斥着忽视和偏袒。妹妹纱香出生以后,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慢慢分走了父母对亚纪的爱和关心,亚纪离家出走一年以上,亚纪的父母照样泰然自若,可以在初枝面前信口编造亚纪出国留学的谎言。可以说亚纪的父母,已经抛弃了亚纪。关于亚纪的家庭,不少观众认为纱香是亚纪同父异母的妹妹,妹妹出生以后亚纪的继母开始排挤亚纪,但小说里提到亚纪家里的父母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而这样的设定反而更讽刺了。亚纪的父母依然会把大女儿的照片放在客厅显眼的位置,但对亚纪的态度却是任她自生自灭。 在别的讨论帖评论里看到,《小偷家族》小说里有提到亚纪小时候和妹妹一起学小提琴,父母觉得妹妹更有天赋,为了节约开支就希望亚纪不要学了。而亚纪和父母的疏远显然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但在亚纪做过什么情况不明的前提下父母为什么如此偏爱纱香,也只能说就是会有这样的父母吧。
亚纪的性格里也有很强的自我放纵和消极因素。她靠着jk风俗店的软色情服务赚着3000日元一次还要和店里对半分的零花钱,将妹妹的名字纱香作为工作时的艺名,算是对自己家庭,以及夺去了父母关爱的妹妹的小小报复。通过台词可以感觉到,亚纪在风俗店里并不太受欢迎,客人也不多。她是有家可回的,那个家窗明几净,那个家里的人对她视若无睹,但也不会对她拳打脚踢。而这样的亚纪,有了自残倾向。风俗店的常客四号先生,很可能也是一个缺爱的失败者,一个失语的边缘人。他的手背上带着伤痕,是打自己留下的。这让亚纪惊喜而又悲伤—她就这样找到了自己的同类。于是她要紧紧地抱住四号,哪怕自己从他那里也获得不了什么。而初枝则是亚纪生命中的那道光。她们在亚纪爷爷的葬礼上相识,初枝带着亚纪搬到了自己破落但又温暖的平房里。那里拥挤而简陋,但她可以像一个最普通的孙女一样和奶奶盖一个被子,倒在奶奶怀里撒娇。尽管是小三和自己前夫生下的儿子的女儿,但初枝真心把亚纪当亲孙女一样宠到了天上。甚至从亚纪家里“勒索”来的那十几沓三万日元的钞票,可能都是偷偷留给亚纪的。 友里的出现同样给亚纪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暖意。大家给友里起新的名字时,亚纪说她这也有个备选:纱香,也就是自己亲妹妹的名字。初枝在友里来了以后一直非常疼爱友里,甚至友里尿床,初枝让友里睡在自己的褥子上--而那是亚纪的位置,她应该是很爱和初枝奶奶睡在一起的。亚纪可能也想把友里当成这个家里她的新妹妹一样关心,但同时又有一点点担心友里像纱香分走父母的爱一样分走初枝的爱(后者成分应该很少),所以想管友里叫纱香。但这样慈爱的初枝奶奶去世以后,亚纪的世界再次崩塌了,因为那束光就这样消失了,而那个带给她家的温暖的老人,就这样被草草埋在了泥土之下,都不能体面地死去。警察审问时可以看到,亚纪的手上多了些伤痕—她又开始打自己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而警察诱导性的问题让她产生了疑问:奶奶难道一直瞒着她和父母串通一气吗?是自己的父母定期给钱她才肯照顾自己吗?只能说是枝裕和真的很残酷,不仅亚纪的戏份剪了挺多,(北京首映的映后talk里lily桑说初枝死后夫妻找出信封数钱那段本来还拍了亚纪看到两人对钱的态度非常气愤,和信代打架的镜头,结果成片里没保留)而且不断让亚纪这个角色经历失去宝贵之物的创痛,甚至连亚纪所剩无几的信念都被动摇了。不过最后,亚纪回到了已经空空荡荡的屋子里。我想她最后还是选择了相信自己一直相信的东西。
是枝裕和从《步履不停》到《小偷家族》之间的六部家庭戏,从各个角度和剖面写尽了原生家庭潜在的阴暗面和与之平行的家族之间各成员的羁绊,同时又乐此不疲地探讨着家庭这个词汇所能承载的形式。《步履不停》里主角和带子寡妇的婚姻,《如父如子》里精英家庭和市井夫妇的孩子被调换,本该毫无关系的两家人被迫成为命运共同体,《海街日记》里原配所生的三姐妹在父亲死后接纳了他和小三生下的孩子,《比海更深》失败的男主失去了人夫的资格,面对前妻找到新任随时处在再度父亲失格的惶恐中。直到《小偷家族》,六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自然而然生活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候他们比任何别的家庭都更像一家人,但当一切秘密被揭穿,他们也都陷入了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痛苦当中。同时本片在剧情和人设上仍不免令人想起04年的《无人知晓》,同样是没有户口和合法身份的“黑孩子”,是枝裕和花了14年时间完成了自己的虐心闭环。
如果说是枝裕和与摄影瀧本幹也合作的《如父如子》《海街日记》是他影像美学的高峰,以高素质的唯美滤镜包裹日常之下的不堪和尴尬,通过温情和角色的个人魅力“粉饰”八点档狗血剧一般的背景设定,那《小偷家族》则是让寒意慢慢放出,彻底侵蚀和颠覆原先易碎的温情与幸福。在文本上这次是枝裕和的角度也更为尖锐,小孩以外的四个大人主角,各有各的过往,是边缘人,是犯罪者,是报复者,但仍然无法把他们归类为简简单单的“坏人”。这种有血有肉、极度不完美又具有特殊魅力的人物设定显然也很考验国内各种“三观党”的共情能力。这个家族里的人虽然一度低微到尘土里,但他们的人性又那样浓烈而真实。
安藤樱那场在警察局双手不停抹眼泪的戏,演技大爆炸,可以说是年度最佳哭戏!
我很努力试图去同情人物,还是没法同情他们。情节很cheap,直白生硬,全片无一处情感发自创作者肺腑。可恨之人有可怜之处,如果可恨可怜都写得不充分,人物怎么立得住呢?是枝裕和最近作品太多,应该好好休息积累一下,一年三熟的水稻再好吃也比不上一年一熟的。
这家庭成员的关系如此戏剧又如此恬淡。奶奶一边说,血缘真是挣不破啊,一边看着海边毫无血缘关系的“家人”快乐的玩耍,家庭的意义、基础、决定性的根底到底是什么呢?镜头下没有高楼大厦、流光溢彩,一群人鼠蚁般生活在逼仄的房间里,冬天瑟瑟发抖,夏天汗水岑岑,吃偷来的食物,用偷来的香波。温暖来自于哪里?援交客人的拥抱和眼泪,教孩子叫自己一声爸爸,一家人齐整地在屋檐下仰望烟花,一座座小小孤岛连得成大陆吗?他们一家的生活几乎完全屏蔽于正常世界之外,但那所谓正常世界又真的是正常的吗?这里没有社会批判,它早已超越了这些无聊的社会性政治性议题,只探究人心。男人躺在那里吊儿郎当地开玩笑说,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哦,这才是家庭的根基对吧?
如果说爱你,还打你,那一定是说谎;如果爱你,就会像安藤樱一样紧紧抱住你。(沉溺于安藤樱的美色无法自拔
感觉是枝裕和的电影还是更适合一个人在家默默观看
“我只能教他们这些了” 特别安静,却有很大的力量,特别湿热,却像夏风一样清凉拂过…我小时候是从大桥下被捡回来的,我弟弟是从垃圾堆,为什么小时候家长都热衷于捡孩子?
比起放下手机,这本电影在观影时需要观众做的第一步是:放下三观。
或是被第三者插足,或是不受父母待见,或是被辞退,或是父母根本不想把Ta生下来……这群被抛弃的人们,却共同组成了最温馨、最和睦、最融洽、最可爱的家庭。他们或是失业,或是工伤,或是以偷窃维持生计,或是在风俗店工作,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缺少物质财富,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他们每个人之间都没有血缘关系,但每个人都比原来的家庭过得更加快乐。结婚不意味着幸福,被丈夫抛弃也能子孙满堂;生了孩子不一定就是母亲,没有生育能力也可以给予母爱。柴田治以为什么都教不了孩子,却教会了他什么叫青春期。亚纪远离了富有的家庭,因为4号先生的肩膀更让她感到温暖。由里遭到亲生父母虐待,却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愿意以失去工作的代价保护她。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活法。我们在丰衣足食中颓废度日,他们在贫困交加中感受大爱无疆。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是枝裕和依旧乐于探讨血缘与亲情究竟有没有必然联系。所谓小偷家族,偷的不止是能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能够让灵魂产生幸福错觉的情感羁绊。偷生能不能叫偷?如果叫,那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是小偷家族的一员。中川雅也追车看得我哭晕,在海边抽了两根烟都没回过神。
可惜全部的一点点真心,都只能无声地说给自己听。
在青岛红树林酒店影院观看,观众还不少。演员精彩,剧作实在,使前半部平实的生存描写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后面内情揭示也就分外引人。许久没看过国语配音版电影了,虽损失了原声魅力,但更多的精力注视着演员的细腻眼神,动作,似乎获得的东西比分神字幕多不少。真是什么事情都可能是有利有弊啊。
水准接近是枝裕和最好的“步履不停”。几乎所有导演在拍摄底层家庭题材时都会有意无意的使用自上而下的镜头,只有是枝裕和永远能够保持温暖的平视。电影含蓄的再定义了家庭和亲情:在商店倒闭前,里面的东西都是无主之物;在这个小小家庭分崩离析前,他们就是有爱的一家人......
仍是是枝裕和的家庭剧套路。不过,因为这次的家庭关系更加特殊,也更多了些温情。同时,还融入了更多的社会关注,让影片更有深意。几个角色散发出的主要情绪都是:暖。一个特别暖、特别温情的故事,背后又暗藏伤感与残酷,如《无人知晓》,小朋友们仍然表现出色。安藤樱在这里超性感啊!当然,也超有戏
三星都给两个小演员,很灵很可爱,一句在家里没法学习的孩子才去学校,真让人心疼。除了树里是被救的,祥太真的不是被诱拐的吗?还有亚纪的妹妹跟父母关系很好啊,亚纪离开家他父母不闻不问是合理的吗?祥太住院全家要跑路又是什么鬼?丢下一个孩子跑掉……这羁绊也不像他们说的那么深啊……
电影节给了4星,点映二刷改五星。删减只影响心情,不影响剧情。这是一部看着温情,实则让人绝望的电影。六个人,包含人生各个阶段,小女孩也许就是他们的过去,老奶奶也许就是他们的未来。你说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些人从生到死,无人知晓;被弃苟活,步履不停。临时的家人组成羁绊,相互取暖;真正的至亲者却活在谎言之中,不闻不问。就是这样一种“陌路虽有爱,亲者皆祸害”的循环让你心寒至极。
和《无人知晓》对比的话,是枝裕和结构和剧作上控制力衰落还是很明显的。但对类似主题复调式回归中,一个作者内在生命经验在时间中流淌所带来的文本上变化和感触,他对社会和人性经年耐心的观察、等待和摸索,恰恰承托出,与是枝裕和差不多同一时间出道的贾樟柯,还在《江湖儿女》中用符号宇宙空洞地重复自己二十年前生活经验。
有援交和啪啪戏,希望局里不要一叶障目,淫者见淫啊。不知内地哪家片商买了,棕榈叶至少增量两千万票房。情绪感染到位,收尾看哭全场。尽管都是被社会遗弃的多余之人,依然还是要努力生活呀。
在电影院看了一部阉割版电影,导演是是枝裕和,我想这大概是对于这部片最大的讽刺了。他们在尽量还原现实,我们在竭力掩盖“全貌”。他们在诉说苦与痛,我们在迎合“价值观”。当我们的电影人还在绞尽脑汁如何消费和榨取现实的时候,他们已经用最举重若轻的方式走在了艺术关照现实的最前端。如果说《步履不停》是一剂后劲十足的催泪弹,那么《小偷家族》便是如鲠在喉的穿肠刺,咽不进去又吐不出来。观影过程始终都很平静,一如观看是枝裕和的其他电影,但走出影院的路上,泪水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作为导演的是枝裕和究竟是不是一位大师,这部片便是最好的回答,金棕榈只不过是影片所承载的所有意义中最轻和最无关紧要的那一个,经过岁月的洗练,是枝裕和的功力才显得愈发可怕,毫不夸张的说,世界范围内恐怕再找不出第二位能拍出此片的导演。
最费力的成长留在树上的只有壳,最狰狞的伤口留在皮肤的只有疤。最动人的烟火绽在空中看不到,最深沉的感谢飘进风中听不清。你教我食物最美味的吃法,却教我获得食物最羞耻的手法;我学会祈祷最灵验的手势,也学会用来祈祷最不齿的心愿。我在商店里偷换掉童年,你在泥土里掩埋了伤疤,而我们组成了家。
相比“小偷家族”,更像“是枝宇宙”。这不是玩笑,一出从《无人知晓》到《第三次杀人》的总结表彰,你可以在任意一个角色(小朋友),一句台词(羁绊or选择成为父亲),一个场景(看烟花与海滩嬉戏),看到其他作品影子。最有趣的体验,大概是不同演员的组合,以及被隐匿的人物过往和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