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是同一故事第三度重拍的版本。此片将好莱坞的背景改成今日的摇滚乐坛,男主角原是着名的摇滚乐歌手,而女主角则在小型夜总会卖艺。影片中有不少热门插曲,部分片段的镜头和表演都不俗,但整体则显得有点矫揉造作,角色欠缺真正的生命感,不过娱乐性还是维持相当水准。本片曾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金像奖。
He can sing and he's famous
she can sing too but she's nobody
they met
he made her sing in public
oh they love her
oh HE loves her
oh she loves him back
oh no but he's an alcoholic :(
she releases an album
YAS she is a hit
oh no his drinking problem gets worse
they are getting married!!!
oh no the evil manager wants her to dye her hair blonde
no she wants to stay herself
but she's okay with dying her hair red?
omg she is nominated for 3 grammies!
*gasp* he calls her ugly
but she's going to forgive him
oh no did i tell you he gets high too
omg she wins the grammy!
no no he embarrasses her at the grammys
okay that's it he is going to rehab
okay i think he's sober now
the evil manager says he's a burden
okay she's at the concert
oh no is he going to kill himself *gasp*
okay i think he killed himself :(
she's sad :(
she sings the song he wrote her
the end
-______- that's 2 hours of my life I will never get back
有时候我们对爱,对生活,和这个生命,都已尽力。
A Star is Born,and A Star is Fading for good.
整个电影里,Bradley Cooper 饰演的 Jackson Maine似乎一直都是醉醺醺的,镜头摇摇晃晃,他对着周围的人轻声细语而又无限温和,像极了每一个曾经用喝酒逃避的我们,酒精上头,烦恼都忘记了,飘飘欲仙,以至于可以暂时宽容这个世界,而变得无比温柔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酒精也是一种拯救,营造一个小小的庇护所,让Jackson逃离生活中的无尽黑暗。
然而,当Jackson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吞噬着他,直到他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
在他坠落之前,他也曾经努力过,他试图去爱人,也被人深爱,试图为自己的荒唐道歉,试图为所爱之人改变,试图坚强,试图勇敢,但故事的最后,所有的试图都变成了徒劳。
Lady Gaga饰演的Ally已经尽力,没有更多能做的了,她深爱她的Jackson,尽管知道Jack酗酒却还是一次次的为他收拾烂摊子,嘴上警告着却还是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他,而后来做出了成就Jack却令她当众出丑,即使这样也不放弃他,积极鼓励他去戒酒,甚至不惜赌上自己好不容易闯出来的事业。
但残酷的是,所有这一切,却还是无法逆转Jackson的死亡。Jackson喝醉了酒说出了很伤人的话,在Ally梦寐以求的闪光时刻让她十分难堪,有时候任性的肆意妄为,仿佛全天下都要围着他转,完完全全就是让人厌倦的酒鬼。但最后,在他生命终结的一刻,我们还是为他感到无比的惋惜。
这种惋惜不是来自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种善良,而是因为我们知道Jackson已经尽力,幼年的严重缺爱而没有安全感,中年作为音乐家却逐渐丧失听力,唯一的解药酒精却给周围的人不断带来麻烦,到了这一刻,他生命的光亮全都走到了尽头,结束生命的决定甚至看上去也不那么不合情理。人们可以轻易的谴责他要靠酒精和药品来逃避现实,但勇于对抗生活的斗士值得我们的赞扬不意味着不那么坚强的人需要被人们看低,毕竟我们都不足够了解他人面对的困难。
我们总为一些人的逝去感到遗憾,如果是亲近的人我们更遗憾在他们离开之前没有更多的关爱他们,让他们拥有活下去的希望,但有时候自我了断是不可逆的,就像片中的Ally,她做了一切,宽容又小心翼翼的爱着Jack,但即使这样也是不够的,这一点点的光,也不过尽数被Jack身后的黑洞吸收,而Jack再也无法看到,就算看到,也不足以将他拉出泥潭。
对于旁观者来说,也许很难理解真的需要解脱的人,但是我们能做的,还是像Ally一样,尽力去爱,当我们的爱也无法拯救他们的时候,就永远的记着他们的好,也不要过多的自责和责怪他们。虽然在解脱的那一刻,他们已经感受不到和这个世界的联系,但是他们会记得自己曾经被爱,让人被爱,并且经过,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里,也能体面的告别。
这IP或许大家很陌生,但是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是一部跨越几代人的热门传奇故事,它就是《一个明星的诞生》。
《一个明星的诞生》是华纳的珍宝之一,早在1937年,就已经有了第一代作品,到了1954年出了第二代,1976年第三代,到今年是第四代。
最新这部《一个明星的诞生》可谓命运多舛,曾经华纳想要投入巨资去打造这部电影,当时想要找克林特斯特伍德导演,因为影片的叙事结构有些西部片悲剧的内核,不过最后找来的是布莱德利.库泊做导演。
而男主最初考虑过汤姆.克鲁斯,克里斯汀贝尔,小李等超一线好莱坞巨星来演,最后还是被布莱德利.库泊拿下男主,女主则想找碧昂丝,虽然没谈成,但却谈成了同样知名度很高的LADY GAGA。当然LADY GAGA也不负众望,她的演出和演唱,则成为了这部电影唯一值得冲击奥斯卡的保证。
前两代的《一个明星的诞生》,把故事背景放在好莱坞,讲述如何挖掘影视明星的造星过程,后两代作品,则放在了如何挖掘有音乐天赋的歌唱家。
每一部的《一个明星的诞生》,都引起当时人们关注的目光,因为影片中造星的故事,一定是会请到当时最闪耀的明星去演绎这部电影。
《一个明星的诞生》主线剧情很直白,男主杰克是乡村摇滚当红却日渐衰落的歌手,有药瘾和酗酒的陋习,在演唱时候长期不戴耳塞导致听力受损,而且性格偏执,但没关系,谁叫他是孤独的艺术家呢。
杰克音乐事业如此成功但却郁郁寡欢,某日杰克去一小酒吧酗酒,意外发现了一位很有音乐天赋的女歌手艾利,两人一见钟情畅谈一晚上音乐,还同时即兴创作了一首歌。
杰克立刻邀约艾利参加自己下一场演唱会嘉宾,之后两人不断在音乐上互相激励,艾利也因此有了更多成名机会,一发不可收拾,红起来比杰克十倍都不止,还提名并获得了格莱美奖。
而杰克则在音乐事业上急转直下,两人最初和最后音乐地位都很悬殊,但悬殊的地位正好相反。最终,音乐和爱情化解了两人的欢喜与悲痛,也成就或湮灭了这对恋人。
目前《一个明星的诞生》在西方国家口碑可以用炸裂来形容,看过都说好,有因为音乐赞扬的,有因为故事感动的,更多的是因为LADY GAGA的出演而爆打满分的。
但影片再一次上演了文化审美隔离,就像《黑豹》一样,美国和西方国家个个给好评,到了国内却觉得片子一般般。《一个明星的诞生》一样存在着文化审美隔离问题。
其实这很好理解,影片时长有135分钟,在这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时间内,第一次拿起导筒的布莱德利.库泊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在影片第二幕的时候电影叙事主线有些失去方向,剧情推进有些无聊。
但影片造成中西审美误差的,终其原因还是在于《一个明星的诞生》就是拍给美国人看的,说的是美国音乐界的事,谈的是美国人心中的情。
影片里面的歌曲,人物的心路历程,如果你不对美国音乐文化的艺人困境有所了解,或者不对美国娱乐圈残酷的优胜劣汰有所了解,是很难对片中作男主的设定,还有女主坚持做自己的姿态所动容的。
《一个明星的诞生》入围奥斯卡应该不成问题,而奥斯卡说白了就是颁奖给美国的电影而不是世界的,所以说如果觉得《一个明星的诞生》是烂片的人,或许你们还没有看到电影的多元和其中的味道。
——开始剧透了——
影片主要分为三段,从艾利角度出发,就是艾利成名前,艾利成名过程,艾利成名以后。
从杰克的视角出发,则是杰克正当红,杰克日渐风下,杰克一阕不振。
两人在最好的时候相遇,杰克需要找到音乐创新的突破口,艾利渴望有自己音乐梦想的一片天。所以在他们相识的时候,他们相爱相知,在音乐的12个音符中陶醉。
这样我想到了《爱乐之城》,虽然故事和背景都不一样,但《爱乐之城》里的男女主角,同样是在两人最需要温暖的时候拥抱在了一起,互相鼓励彼此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最后两人却因为各自事业上的成败,以及现实和梦想之间的挣扎和妥协,让原本相爱并一直深爱的两人,却终究没能有圆满的结局。
我承认在看《一个明星诞生》的时候觉得杰克有点作,明明两人相爱,杰克亲手捧红了艾利,并取得美人归,但杰克却要一次次不成熟的无理取闹,伤害艾利和艾利的事业,伤害身边一直照顾他的哥哥(也是他的经纪人),让人看了觉得有些不可理喻。
但其实杰克的心路历程,影射的是整个美国界老派歌手在现代音乐环境的无奈和叹息。
其中影片一开始就表达了这个意思,在杰克和艾利在酒吧的时候,杰克被所谓的他人索要合影,那人目的不是偶像崇拜,而是因为那个人私人的无理要求。这也暗示了杰克全身心对音乐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别人把自己当做在快餐时代的次消费品,最后杰克自杀后大家都开始追忆他的音乐,也讽刺了这个时代确实不懂得珍惜将生命献给音乐的人。
影片中杰克的一首歌《Maybe it’s time》中的歌词,就很好的诠释了杰克日落西下的音乐路:
Maybe it's time to let the old ways die
也许是时候让老派消亡了
It takes a lot to change a man
改变一个男人需要很多
Hell, it takes a lot to try
地狱,尝试需要很多
我们大部分人看到的是杰克不懂得珍惜身边人,但如果从音乐的角度去看,杰克的生命是先给音乐的,在音乐的信仰中,杰克付出了全部,所以他也用这种音乐信仰,感染了艾利,让艾利迈出自己音乐事业的第一步。
杰克当初挖掘艾利,同时也是想要突破自己音乐的瓶颈,两人在共同演出的期间,擦出了许多音乐的火花,这些火花让艾利成为明星,但却没能让杰克得到预想的成功。
这样的落差让杰克措手不及,这里不能简单的用嫉妒去理解杰克的内心,而是杰克的音乐信仰被无情的现实打碎,让他在音乐的道路上更加迷失。
影片中杰克的听力就很好的映衬了这一点,杰克的听力问题,预示着他音乐之路消亡的开始,他越想做自己的音乐,听力就会越损伤。
当杰克看到艾利音乐事业越来越成功的时候,我相信杰克一定是欣慰和高兴的,但是回望自己的音乐,杰克更多要靠药物和酗酒,来自我催眠去填补自己心中巨大的深渊,但这种填补,无形中就会伤害身边最爱的人。
所以杰克为了艾利,为了身边所有爱着他的人,他有在尝试,他有去戒酒中心,努力想要变成大家心目中重振旗鼓的人,但最终他发现自己已经无药可救,这种精神困境,是现实音乐环境带给杰克的,并不是杰克不想自我救赎,所以杰克为了更好的保护艾利,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杰克的死,正是影片备受争议的点,有很多人不解和吐槽,也有人表示同情和共鸣。
杰克的死,就是在讽刺老派歌手带着音乐的初心进入娱乐圈,却被娱乐圈在一次次迭代中无情的抛弃,这是现实的无奈和规律,也是对老派歌手最沉重的打击,所以杰克以死来保持自己对曾经音乐初心,同时杰克也以结束生命的形式,来保护艾利的音乐之路。
LADY GAGA出演《一个明星的诞生》,无疑是影片最大的看点,同时也是LADY GAGA几乎本色的出演。
在LADY GAGA 的纪录片《嘎嘎:五尺二寸》中,GAGA 就有提到过自己为何在刚出道时,形象如此夸张惊悚,因为她要用这样的造型去抵制唱片公司对她的包装,GAGA用这样的形象,想要在音乐圈甚至娱乐圈做回自己。
所以GAGA在兜兜转转多年后,现在回归正常的音乐人形象,真正做到在音乐上一直保持自己的姿态去诠释音乐。
在《一个明星的诞生》中,艾利也是如此,艾利在经纪人的包装下反抗着,她不需要多余的舞伴,不要染成自己的不喜欢的发色,甚至是放弃欧洲巡演,来保护内心受伤的杰克。
艾利虽然事业有成,音乐之路一路高歌猛进,但依然在抵抗着这个行业诸多的诱惑和陋习,一直努力保持着初心。
就像GAGA 在片中所唱的《Always remember us this way》,翻译成歌词,就是“永远记住我们年轻的样子”。他们在最年轻的状态,彼此相爱,共同做出了很多完美的音乐。
所以这个片子高级的地方,不在于杰克和艾利之间陈腔滥调的爱情故事,而是在于梦想与现实,爱情与事业,做自己和迷失之间的讨论。
《一个明星的诞生》这样被翻拍第四遍的电影,把这些隐藏在美国当下行业艺人困境的问题挖了出来,虽然是旧酒换新甁,但这个新甁却十分贴合时代,一个美国当下的音乐时代。
这也能侧面看出,为什么《一个明星的诞生》IP虽然在1937年就诞生,但还在翻拍,而且不止一次,因为这是美国音乐行业永远无解的遗憾,那就是总有明星诞生,也总有明星陨落,残忍的行业更新迭代,才能换取音乐行业甚至名利场的在世人面前的关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听到更多更新更不一样的音乐。
所以只要这个永恒问题存在,《一个明星的诞生》会一直诞生下去,将来也一样会有那个时代的《一个明星的诞生》。
这个电影据说是美国的热门IP,隔几年就要改编拍摄一番,其实,与其说它是《一个明星的诞生》还不如说它是《一个爱的诞生》。
亚洲文化里,没有真实的爱,夫妻之间的爱被看做是财产、是占有、是来历不明的东西。
其实爱的来历很明确,它是一种独立的欣赏与完善。过气明星Jackson Maine在酒吧里遇见Ally,由起初的欣赏,到一步一步的完善对方和接受对方对自己的完善。
很多人把坠入情网当做是爱,其实那只是爱的一种幻觉而已。有一句心理学上的名言: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显然,Ally得到了完善,获得了爱的力量。爱情会让人自视甚高,让人敢于挑战自己,敢于自我完善。
可是电影的悲喜剧里,Jackson Maine没能突破自己的桎梏,打破自我的界限,他以一种成全对方的方式离开了Ally,所以电影里传递出来的不是俗套的歌舞剧、音乐剧,而是爱情剧里对爱抽丝剥茧的细致探讨。
爱的不离不弃,不关乎贞操和占有,它的本质是互相完善对方的成熟吸引,脱离了这个意义上的爱,也许它并不是真正的爱。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的矛盾。一方面为男主的为爱奉献感动,另一方面因为看到了这种燃烧自我的奉献背后的人格缺陷而感到惋惜。如果“爱”真的可以用健康和不健康来形容,那男主这份爱明显是不健康的。
电影的故事毕竟是80年前的,虽然电影中加入了LGBT的元素(这一点可以给高分),比如酒吧里的变装皇后和女主的gay蜜,但女主仍然几乎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的异性恋女性角色。而且从头到尾,女主虽然有成为明星的愿望,但所有的决定都是通过听取别人的意见决定的,男主,经纪人或者她的gay蜜。反观男主的每一个行为和决定,都是跟随自己的想法来做的。他想要请她喝酒就请了,想叫她上台唱歌就派车派飞机去接了,甚至想死就死了。 唯一失控的一次是女主遇到了经纪人,代表有在他范围之外的力量可以去塑造女主了,但是有意思的是女主的第一反应是,我要问问Jack。最后一首歌女主说自己名字的时候冠了夫性,可以说是对爱人的纪念,也可以说是一种男性视角下对无内在人格的女性的塑造过程的成立。男主最后实际上成为了女主的束缚,因为女主越飞越远越独立男主的价值就越来越低了,要么女主降低自己的发展潜力留下来维持他存在的意义实现两个人的小我,要么男主只能自我毁灭放女主实现她的大我。 或者说女主最后自己实现了他们两个的价值,这样说可能理解更正面一点,但女主的独立价值是一直都没有实现的。
朋友说这部电影很虐心,但在我看来这部戏虐心情节的内核来自于男主的自毁。仔细分析会发现,男主的酗酒,嗑药,不愿保护听力,都是一种自毁的过程。我想弱弱的以一点点久病成医得来的心理学知识说,内核有点不健康,当然了,都健康也就没悲剧这种东西了。男主是一个可怜人,他欣赏女主的才华,用尽自己所有的资源甚至牺牲自己给她一个登高的阶梯,内核其实是因为对自我价值的忽视,希望投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去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鼓励别人要自信,但自己却不够勇敢去相信自己。他一直希望自己以女主的提携者,照顾者的角色出现,但实际上这种人格的人才最需要呵护,因为他甚至不自信到不会去麻烦别人来照顾自己。所以他的死几乎是不自信的他在不断自毁之下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他觉得他自己并不值得让女主牺牲事业来陪伴。
对一个人最好的爱不是毁灭自己,但当我真的对自己无能为力,离开是我最后的勇气。如果可以,我希望生活把我塑造的更爱我自己。
有剧透——————————————————————————————————
电影最感人的一幕,在我看来是Jack让Ally独自登台演唱《Always Remember Us This Way》之前,Ally在台下紧张的想要拒绝,但Jack的坚持和鼓励还是让Ally上台,在她上台前几秒,Jack亲吻了她,跟她说“I love you. Always remember us this way.” Jack的话不仅仅是Ally的歌名,更像是他想对Ally说的话,让她记住他们现在的样子。
电影可以由这个镜头被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面的相遇和相爱像是一场梦,后面的渐行和渐远像是堕入了比现实还要深渊的深渊。我想Jack可能是有预感的,预感到了自己未来的不可自控的命运,预感到了他们走不到幸福的结局,所以他才希望Ally可以记住前面那一场梦,尽管后面的路泥泞不堪。
很多人说电影烂男主渣女主傻,因为女主放任男主毁掉她前途无限的事业,因为女主在男主一无是处的时候仍旧深爱他,因为就算男主什么都不值得,女主还是愿意为他放弃自己。有人说女主一直是男主的附属品,从头到尾都没能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有人说男主一直是一个疯狂意淫的大男子主义,希望有一个成功的女孩子把他视作神。
我觉得不是。
电影里Ally的歌和眼泪让我看到的都是她的一往情深,她的深情来的不突兀,有人在她一无所有的时候给了她一场美轮美奂的梦,在她被所有人否认的时候给了她肯定和支持,这太值得她深情了。她不是傻,也不是没有独立人格,她就是深爱Jack,她爱上他的时候是他最光鲜亮丽的时候,并不代表在他沉沦之后她就不应该再爱他。
电影里Jack的死亡和支持也是他的深情。我觉得Ally对他来说像是一个初生的天使,带给他生活的火花。Jack对Ally的事业是功不可没的,要知道瘾是他不可控制的,就像Ally说的那样“disease”,在他清醒的正常的时候,他一直在给Ally他所能给的最好的。
现代人总觉得一个人的独立源于事业,好像谈论对爱情的牺牲和付出就完全不值得,女性成为全职主妇一定拥有悲惨的人生。为什么呢?独立与否应当取决于他能否自主决定,如果他决定要为爱情牺牲,这完全不是可悲,这是他独立的选择,他一样拥有幸福。Ally决定为了Jack放弃巡演,可悲么?不可悲,为了自己深爱的人的幸福快乐,一场巡演又算什么?
深情是多么可歌可泣的一件事。爱情里有很多不尽人意,就像Jack的酒瘾和死亡,爱情里也有很多至善至美,像是他们初遇的夜晚在街头游荡。每个人的爱情在最开始的时候都像是一场梦,一场美丽的梦就足以让深情从始至终。
片中的Lady Gaga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我跟朋友形容她这是贡献了“变身式“的表演。布莱德利·库珀的导演处女作,不显稚嫩。电影原声音乐比较棒。一些镜头拍得很美,比如酒吧里Gaga转头看到库珀时的那个慢镜(另外那个户外广告牌上的Gaga也挺漂亮啊)。整体没有预想中那么抓人,不过主要情绪传递得还是足够清楚明了的,那种光环与名望之下可能存在的无奈与痛苦,新旧交替的苍凉与难以逆转。结尾处理得不错,也是一个泪点吧……颁奖季见了。
穿船袜是为了隐藏,戴耳返是为了助听,用冰袋替你消肿,用琴弦拧出戒指。我们可以在一晚上相遇,然后用一生去相忘,那个舞台下有千万人欢呼,这间车库里只剩我一人浅唱。每首歌不过七个音节区间,这人生却有这么多浅滩。我是藏在皮鞋里的船袜,躲在耳蜗里的耳返,是把你推向光芒然后任由自己陨落的星。
五星配乐,一星剧情。这片子与其叫a star is born,不如叫a middle age loser s fantasing that he can use his gross flirting skills make a talented woman to worship him long and forever. 整部片子都充斥着一个钢铁直男对于女人的意淫,毫无愧疚的把自己摆在上帝的位置上,造星只是个借口而已。作为整部片子中唯一的女人,从头到尾只是一个没有灵魂跟自我的傀儡。甚至到了最后,男人用自我陨落的方式将女人推上了神坛,可在本质上,女人仍旧是这个男人的依附品。失望至极。
我要吹爆我的cooper!!!开篇一上来的吉他solo就全身鸡皮疙瘩了,颓得我特别喜欢,随便你唱什么,你看着我的眼睛就可以了。gaga卸了妆还是惊喜的,但是角色上的表达还是要全程跟着cooper走的,第一次当演员可以理解。音乐部分特别出彩,可惜故事线上没什么惊喜。
前半段特别知乎,杨超越保佑无障碍走上人生巅峰;后半段就豆瓣小组了,满地狗血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想笑。剧情差不多就是周迅&贾宏声的故事,但完全比不上《如果爱》。
看完威尼斯电影节媒体与电影人点映,这部满是音乐的电影让大早起来的我就一下子清醒起来。中规中矩的剧情,但是音乐十分走心。卸下浓妆的#LadyGaga#展现出了超自然的一面,在演技的拿捏上似乎还有一些青涩,倒也是超乎想象。
诞生总是百转千回,毁灭却只在一瞬,而嘉嘉女士轻巧地接住了这个刹那。
影片有几个点非常触动人,Lady Gaga 歌声让电影升华到极致,拯救了影片多处的平庸。男主的人设有点作,但依然能看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女主无可挑剔的完美。音乐类型电影歌曲很重要。
我从未见过如此具有魅力的音乐题材电影
剧情太一般了,故事并没有讲好,但音乐真是非常喜欢。
光是原声就slay 全场,gaga跟库伯也都贡献不俗的演技。一部演烂的题材,被翻拍,能到新的高度,实属用心。
说过了,你鳖这辈子注定要做一个全才!born in this way!!!!其实音乐大于电影本身,看过鳖演唱会的人都知道,从gaga开始弹唱开始她即是爱莉也是嘎嘎女士。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锁了!
基本上是直接改编的76年版本,结局幸好沿用了54年版本,尽量降低了狗血度。有些改编的地方还挺有趣,比如最开始相遇的酒吧改成了Gay Bar而且还是Drag Night。歌都很好听,Gaga表演不好不坏比较自然但碍于剧本限制,这个角色空洞苍白完全依附于男主没能立起来。前半段不错,后半段一泻千里。全片剪辑问题也特别严重。
歌曲曲好听还热血,前半程像La La Land,特别爱情戏拍得都ok,两人的甜蜜和扶持让人超级想恋爱,而且有几首歌GAGA一张口喊就哭出来。可到了苦情戏部分电影开始flop,特别是最后的I will never love again为了追思设置的哭戏简直是电影车祸现场,烂俗至极。不过Cooper和Gaga居然演到不像本人,也有点突破了。可以预见本片还是会成为话题电影票房大卖。
灭霸一个响指把银河护卫队打得只剩火箭浣熊一个人了,他这一死,整个银河护卫队就全军覆没了。
内部试映会看了 the shallow还有清唱版本 其它不想剧透 最后一幕配合I will never love again将成为农场主slay全球的一首大热抒情
二流的故事一流的歌,Gaga本色出演,演出了倾世名伶的范儿。然而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不丢掉狗血爱情的脚本,老老实实讲一个明星的诞生,看着一个为舞台而生的女孩傻大姐般的谈恋爱也是醉了...
虽然嘎老鳖演戏好做作但是她和裤破在里面好real……
全片剪辑得太有问题了 故事不流畅。库伯有点太油腻 gaga的表演是真的好! 后面半段开始情感冲突渲染很到位,从女主升男主落 到最后挣扎 自杀 最后一曲独唱收尾成功催泪 我哭了
开篇有惊艳,gaga前面的造型也呆萌可爱,歌曲在两人第一次合唱便推向高潮,导致后半部分一泻千里。全片观感依次是《爱乐之城》-《与歌同行》-《马戏之王》并逐层降级,最后40分钟歌也越来越少,无聊对白冲淡音乐片精髓,唯一的优点都没能坚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