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的童年阴影,小孩子不能看情色片
成为我童年阴影的电影有好几部,这是其中的一部。
小姨和她当时的男友带我去科技馆看的,真的很可怕。
只记得女主角是金发的,不知道为什么她男人不愿和她上床,然后她一直等着她。
只记得里边对女主角的描述是“长得像天使一样”。
最后,男人终于和她上床了,他说我爱你,我永远爱你。
那年我小学二年级还是三年级,我从指缝间看的结尾,一看到床上镜头就蒙上脸。
尼玛,不要让小孩看情色片,童年阴影啊。
2 ) 伊凡和老鼠
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给这部电影加上“情色”之标签。与我而言,整部影片里最难忘怀的却是老鼠。老鼠出现在下雨的营地中,出现在伊凡的记忆里,出现在离开玛利亚的路上,还出现在他的梦中。
从一开始,伊凡说:“我想回家。”在我脑海里面便跳出来一个妻子玛利亚的形象,是的,他们结婚了。
她说:“我爱你。”他也说:“我爱你爱到全身都快要崩溃了……”伊凡的爱却始终躲在战争的阴影里无法跳出虚构的梦境。他爱的是那个在孤独阴冷的无数个战夜中陪伴他的女神玛利亚,他爱的是那个就站在那里微笑不说一句话的玛利亚。
有一张椅子,周围荒草萋萋,伊凡和玛利亚坐在那张椅子旁边,他送给她许多年前的十字架耳坠,她纯净的脸,但却有某种女性成熟魅力之后的诱惑,可是伊凡只是看着她,最多也只是背靠背。
每当那只怀了孕的拖着红血印的老鼠出现在伊凡的意识中时,他想到的只有那些一秒钟喀嚓一声就断送性命的战俘,那些在营地里不得不面对的残酷、鲜血与死亡。当玛利亚说要个孩子时,他想到的还是那只老鼠,他不敢面对玛利亚。他是真的爱她么?还是爱她的灵魂和自我的潜意识?
伊凡离家去屠宰场工作,有一天清洗时,案板上有一颗牛心还在跳动,他走过去,似乎是犹豫了一下,但很快便把那颗仍在跳动的心扔进一堆已经停止跳动的只是动物内脏的那部分里面去。他当时可能什么也没有想,只是一个习惯的动作吧?
看了电影以后,想到最近的畅销书《发条橙》,亚历克斯在监狱里度过了“超级改造”的两周之后,只要遇见自己曾经犯过的罪行就马上从内心开始憎恶自己,直到没有反抗的能力。
伊凡和亚历克斯的结局却并没有那么糟糕,一个重新回到了不做发条橙的时代,一个面对新生命,决心勇敢活下去。当然,这里面都少不了一系列牵线的人物们。
我个人是很喜欢玛利亚的,她对伊凡的爱可以胜过对自己的爱,她说会等,就一直等下去。她渴望,她拒绝,她犹豫,她接受。一切的爱与折磨都是一人承受。而伊凡却害怕玛利亚和那只老鼠一样,令他憎恶自己。因为在生命面前,他是多么的渺小!
本着看文艺片的劲头,却看的我心里揪得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难以忘怀的老鼠,不逃避,不惧怕,才是出路。
2011.11.4
看了这个才发现赤裸天使是100%地照着这个电影抄的,可以用通篇照抄来形容了。90年代的台湾电影可以这么直白赤裸地抄袭吗……我好奇怪这两个电影下面的影评短评都没有人指出这两个电影99%相似。
金斯基真美,也真可怜,一直痴痴等着那个男的.而那个混蛋男人,真的是爱她的,吗
时间轴太乱,调了几次都失败。
颠覆认知的爱情观...
配乐大赞。但是男主的心理问题是不是交代的有些少。
可以付出爱情却满足不了欲望,只有当女人“破损”后男人才又重新回归。女神大概只能留在梦里,而不是家里。Nastassja Kinski真是纯欲美人代表。
演员演技不错,不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给自己最爱的人一定是这么痛苦
娜塔莎·金斯基so beautiful
她是他在战争中支撑他坚持战斗活下来的女神,她在他的幻想里,他爱她,他娶了她,他没办法同她做爱,或许是因为他无法破坏他曾经幻想中的那份美好,也可能只是看着赤身裸体的她,会让他回忆起战争时的恐怖经历。最后,当他得知她跟别的男人上了床,还生下了一个孩子,他终于可以同她做爱了。
国语 VHS录像带 州立港三片源+国语 画质奇差无比
床戏镜头和裸露程度十分克制,在考究的构图和氛围中却情色度饱满。
经历过风风雨雨,最后终于见到彩虹!戏剧性的人生,活着吧,总有希望,虽然渺茫。
海报看起来像三级片,剧情稍狗血,但实际上是相当细腻的,不过讲PTSD显然还是卡斯丹更含蓄,金斯基美得让人窒息,这个片子也是刚蓝光化;拍摄地Brownsville, PA,Maria的房子还在,看了一眼街景感觉风貌还跟80年代一样像是时间凝固了,PA真就痞子堡和Philly之外全是阿拉巴马
苏联导演和西德女演员拍了一部讲述身在美国的南斯拉夫裔的故事..改编自Andrei Platonov最著名的The Potudan River
娜塔莎金斯基漂亮,20几岁时,在豹妹之后。给四星。
这个班底蛮有意思,俄罗斯导演和德国女星拍一段美国故事,竟然还有罗伯特·米彻姆,整体质感不太美国,本质上还是有俄罗斯电影的苦涩感,哪怕采用了艳丽的颜色。把ptsd用性无能表现出来稍显drama,而且还要卷入多角关系来突出男女主人公的虐恋,反战内核就弱了许多。餐桌那场戏用吊灯制造光影交互还不错,金斯基演起戏来和她老爸一样疯。
十九岁那年春天,我和你堕入爱河,假如你现在要离开我,请让我重温十九年华——从《三弦之恋》角度来看,从日本回到故乡的奈奈子和从太平洋战场幸运地被「初恋/乡愁」召回家园的《玛丽亚的情人》伊万心情是一样的吧。小小一张明信片,千里之外传佳音,我俩同住在小岛,却似相隔在天河——和诗歌《从前慢》所传达出的「失去氛围」类似,美国大兵语境里的「初恋」抑或「乡愁」是一种基于个人历史尺度与传统婚恋观念,未经全球资本主义污染,未经二次世界大战「地狱之火」淬炼和未经移动信息化时代重铸「可恶、可恨、可耻」的前现代生活方式。它吸附于现代文明身后——在康查洛夫斯基这部具有「社会主义」观察视角和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反「冷战」秩序意识、反「资本主义乌托邦」幻想的作品里——作为历史幽灵呼唤着在城市生活里失意而沮丧的现代人。待续
景色迷人,弥漫的雾像是忧伤的调子。战后的创伤让男人和家都不再是以前的样子,需要时间来治愈,需要破坏后的再生。男主的懦弱真让人气啊,女主的坚韧和坚持却分明是东欧冷峻的色调。
3.5 这片子里的男的没一个正常的 委屈了这么好的女孩儿
战时的憧憬与战后的际遇大相径庭。家就像郊外那只被人遗忘的沙发,人则是为四处漂泊的老鼠。物是人非愿景落空,最后仍得忍住伤痛回去收拾残局。似曾相识的纳博科夫的惆怅。一度把金斯基错认为褒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