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路野萍受市婚姻家庭 研究会和妇联的委托到区法院调查城市婚 姻状况,特别是离婚问题。法院负责接待 的恰是她当年在农村插队的恋人罗南,他 们一起采访了几桩离婚案例。第一桩离婚 案是一对年青夫妻,男的喜新厌旧,要抛 弃自己的妻子;第二桩是一对老年夫妇, 女的和老头结婚,是为了让他替她还债, 结果男的没钱,无法偿还;第三桩是一对 中年夫妻,男的经常打骂妻子,规定她不 许和别的男人来往;第四桩是一对三十来 岁的青年夫妇,女的经常虐待丈夫和公婆 ,男的实在忍受不了,告到法院来。在采 访过程中,她们还接触到两件奇怪的案子 :有文化、有身份、有地位的中年妇女白 茹君十年动乱中无情地抛弃了丈夫。如今 ,丈夫已死,她即要求和死人复婚。幼儿 园临时工李小典是个孤女,不满一岁时, 父母离婚,被送给别人,自幼没享受过父 爱和母爱。由于也是生活中的弱者,屡遭 不幸,有被生活遗弃之感。她想控告自己 的亲生父母,可又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地 址。自从路野萍和罗南相遇以后,她知道 他已经结了婚,妻子还在农村。但由于共 同的工作和生活,使得两人旧情重新复苏 了。恰在这时,罗南的妻子盼秋从农村来 到城市探亲,她看出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她认为路野萍 和罗南才是最合适的一对,从心里希望他 们能结合,于是决定提出和丈夫离婚。罗 南看着妻子的离婚起诉书,内心充满矛盾 和痛苦,他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因为 他们曾经真诚相爱过。可现在他们的感情 开始淡薄了,他觉得自己又喜欢上路野萍 ,真不知道如何处理和妻子的关系。轮船 的汽笛响了,盼秋悄悄离开了罗南,当罗 南追到码头时,船已离岸远去。罗南转过 身来,忽然发现路野萍也站在岸边,他望 着她,不知该怎么办……
勇敢批量展现1980年代中期从路线主导生活到初步物质主义转型过程中的婚姻问题,尤其通过离婚案例折射社会问题和矛盾,为这个影片的探索勇气和诚意点赞,并希望这段文字填补评论空白~~
珠影厂还是得改革开放的先河,较少包袱和反思压力,多个片子已有端倪。本片跳出了历史窠臼,主要剖析改革开放早期、时代演变、阶层重新格式化带来爱情生活的分裂考验,是延续特殊历史的感情、还是放下包袱拥抱新的未来?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影片甚至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其深度和启发是显而易见的,时代不同、人性相似;今天来看也可以作为现实类似问题的对标和参考~~
女主独立知识女性,虽有重温初恋之心,但能面对已成事实做出理性判断,应该放下了过往迎接新的未来吧?万琼饰演的乡下媳妇善良谨慎却有志气骨气、主动退让,楚楚动人令人怜惜;普超英饰演的李晓典从失落怨恨到重新找回自我向上而行;肖副庭长宽厚包容、循循善诱、细致入微是难得的好庭长;白茹君富于中年女性成熟美,虽有年轻错事却能诚意悔过向善,不失温婉大方~~惟有廖京生看来颇得陈世美之精髓,懦弱无担当,生生暴露了80年代青年理想主义却幼稚的弱点,已经有条件改善后的自私和精英脱离社群倾向!居然在集贸市场不敢认乡下来的妻子~~不提也罢~~
珠影在80年代开始乘南方开放机遇春风出了一些有时代感的代表影片,但从底蕴积淀上比起上影、长影等来,还是有不小差距~~本片的题材很好,故事也有底子,但演绎和呈现出来,却拖沓掉档,断断续续,穿插的故事都很有代表性,主线也有,但组合在一起,有点零散。比较上影的《爱情啊你姓什么》那样的公路片汇集十多个主要人物几对姻缘的游刃有余、一气呵成,差距不是一点点啊~~
珠影倒是开始集中了不少内地尤其是华中的人才东南飞,这和当时其他领域的情形是类似的。广东的城建系统的骨干80年代从武汉过去的一批一批~~片中的万琼、普超英都来自湖北、武汉,应该还有一些。
80年代的人物角色,男主或者女主,业余作家是常见的身份~~工人大多和船厂有关系~~女主家里高干多~~呵呵,这个很有意思。
两句台词印象很深:“青春不美,老了后悔”,“打是疼骂是爱,急了才会拿脚踹”!
80年代婚恋问题大观。
挺好的老电影,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评分,很喜欢女主角野萍的个性,敢爱敢恨,男主人渣不解释,女二性格也很讨喜,温柔却不失果断,结局男主一无所有真是大快人心。
题材新颖,素材不错,拍的一般,演的凑合!
啊呀,结局居然还是开放式,我还以为回归媳妇儿怀抱呢
男人男人,多希望你是好人。女人女人,我答应做个好人。
男主角真不是个东西。
八十年代隐藏着许多的好电影,有待发掘。我发现内时候的电影,或许在技术艺术上有诸多不足或略显粗糙,可是最起码都能饱满成熟的讲一个完整的故事,逻辑性强,漏洞少,各部分匀称。反观如今,基础的故事都交代不明白或者根本就没故事,还好意思舔着脸叫电影吗?追求、深度,表达思想等更高层次的东西更是无稽之谈了
万琼的小媳妇真是让人怜...唉...
整体延续的是以调研方式介入婚恋纠纷的套路,不过还算比较细腻,互文的方法用了几次,有几个镜头还可以
1985年的老电影,当时的人也在苦恼婚恋问题,这是从革命叙事向日常生活叙事的最深刻的转变。电影里有当时城市街景,可以作为史料来留存。
冷门佳作,探讨了婚姻与爱情,仇恨与和解,回韵悠长,里面的女性大都很勇敢,男性几乎无不让人咬牙切齿
已有资源,已经收盘
各种离婚故事。
两个女主都很好,男主不太行,跟人家都不敢说这是我的妻子,还是女主给救出来的。果然婚姻是个坟墓。
劫后婚姻的解除与希望~~
一个观者的电影。1985.11.30
我们俩的日子,就像一本看腻歪的书,翻到最后一页了,要是再不离婚啊,就是不道德——哈哈哈哈,蚌埠住了。在熟人社会与法治社会初遇,亦在前任与现任重逢的叙事框架下,听到《男人们和女人们》这样幽默的自述,严肃的社会学者也都笑场了。我们曾说过,在「封建主义思想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闹矛盾时,这种带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自述体报告并非是一种「无病」呻吟。对于在「AB」二者之间反复挣扎横跳,婚后六七年有了《顾此失彼》感觉,或因不愿承认自己被「臭流氓」伤害而处于「恐弱」状态,或因当时《他们在相爱》没有别的「选择」办法——为挽救「父母/孩子/失足青少年」不得不被「道德」绑架而产生「怨恨」情绪的「小资产阶级」女性来说,结婚会后悔,不结婚也会后悔。正如社会学教授「上野千鹤子」所说:女性的能动性可为男性的性欲免责和买单。
男主太渣,留一时是一时的祸害,乡下姑娘有主见,做事有筋骨,就是那笔遗产本不必弃的……
根据《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改编,拍摄手法老套,效果不如戏剧版
视角很好,但就是文字感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