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一一

    剧情片中国台湾,日本2000

    主演:吴念真  李凯莉  金燕玲  张洋洋  萧淑慎  尾形一成  陈希圣  林孟瑾  陈以文  柯宇纶  张育邦  柯素云  唐如韫  徐淑媛  曾心怡  陶传正  

    导演:杨德昌

    猜你喜欢

     剧照

    一一 剧照 NO.1一一 剧照 NO.2一一 剧照 NO.3一一 剧照 NO.4一一 剧照 NO.5一一 剧照 NO.6一一 剧照 NO.13一一 剧照 NO.14一一 剧照 NO.15一一 剧照 NO.16一一 剧照 NO.17一一 剧照 NO.18一一 剧照 NO.19一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5 20:38

    详细剧情

    NJ(吴念真)是个很有原则的生意人,同妻子敏敏(金燕玲)、女儿婷婷(李凯莉)、儿子洋洋(张杨洋)以及外婆住在台北某所普通公寓里。小舅子的一场麻烦婚礼过后,因为外婆突然中风昏迷,他迎来更加混乱的日子。  敏敏公司、家里两头跑,时常感觉自己要被耗空;婷婷一直为外婆的中风内疚,恋爱谈到中途发现自己不过是替代品;NJ更是麻烦重重,公司面临破产,他又不愿放下别人眼里一文不值的自尊。一家人里,似乎只有洋洋没有烦恼,他平静地用照相机拍着各种人的背面,帮他们长出另一双眼睛,然而,洋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更深的悲凉。

     长篇影评

     1 ) 理想主义者们,这一生,你与谁为伴?

    长达三个小时的《一一》,我分了两次才看完。
    原本在前半个多小时里面还嫌它枯燥,结果到了近半的时候,发现越看越震撼。尤其是主人公NJ和他的日本客户在酒吧里,那个日本客户陶醉地弹钢琴的片段,是整个电影里,除了NJ在日本与初恋女友相会之外,最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激情的部分,其他时候,始终都是那么压抑,那么枯燥,那么烦躁。整个电影的场景大部分都是在电梯间和家里完成的,那时候画面的色彩总是单调的,气氛总是沉闷的。
    电影结束的时候是晚上八点半,我看到NJ的小儿子在婆婆的灵位前读完他的告白,最后一句话他说:“我好想你。尤其是当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我起身去厨房为两个人做晚饭,晚餐是茄子肉丸打卤面。
    锅里的葱花蒜瓣辣椒和八角一股脑地炝着锅,油烟中我忽然关掉火,跑进去书房问我的爱人:“你觉不觉得电影里的儿子活脱脱是父亲的翻版,而女儿则是母亲的翻版,这个父亲和母亲是那么不同的两个人,而事实上,父亲的初恋情人反倒跟他是一类人。你说如果当初这个父亲不要那么任性地离开,他最终和这个初恋情人在一起,一直生活了这么近二十年的时间。他的生活还会像现在这么无奈,这么单调,这么沉闷吗?”
    他低下头认真地沉思了一下,回答我说:“会好一些”。
    “哎!你为什么不说会好很多?我觉得会好很多”我不满地大声说。
    他笑了:“我向来不喜欢把话说得那么满”。

    是啊,这漫长的生命中,的确难免充满无奈和困境,生活原本只是柴米油盐的简单重复。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总有一天我们会平静地发现,生活里可以完全控制和掌握的事情,少之又少。
    我们需要屈服于这个环境,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也需要安抚自己的内心与现实的冲突。
    可这个时候,是谁在陪你一起屈服?是谁在陪你一起顺应?是谁在陪你一起安抚?
    我想,陪伴你的这个人,完全可以决定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心情,及至生命的质量!

    NJ和妻子的生活之所以这么单调,是因为他们是互相不能理解的两个人。一如NJ的女儿和她的初恋男友在小酒吧里,简直鸡同鸭讲的对话一般:
    男:“喜不喜欢刚才的电影?”
    女:“有点严肃”
    男:“那你是比较喜欢喜剧,不喜欢悲剧?”
    女:“不会啊… 我只是不喜欢有人故意把故事讲的那么悲惨。”
    男:“可是,在现实生活里,悲伤的事和高兴的事都有啊。这样电影才有真实感啊!要不然我们怎么会喜欢去看电影?”
    女:“如果电影跟过生活一样,那谁还会想去看电影,过生活就好啦?”
    男:“我觉得我小舅说的蛮有道理的。他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
    女:“乱讲!怎么会!”
    男:“在电影里面得到的生活经验至少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双倍就对了。譬如说,杀人。我们没有人杀过人可是我们都知道杀人是怎么一回事,而且有过好几次各种杀人的经验,这就是我们在电影里面得到的。
    女:“我又不会去杀人,生命是那么悲惨的话,那还有什么意思?而且,我们好好对待别人,别人也不会对我们不好,干嘛要去想那些杀人的事情呢?”
    男:“我只是用『杀人』来举个例子而已。当然还有别的。譬如他还说,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所以人也应该这样。这句话我听了非常感动,改变我对很多事情的想法。”
    女:“这句话你说起来还是好像悲剧,它应该听起来很美才对,对不对?”

    我想若我是那个胖子,会想立刻走出小酒吧,找个安静的地方独自沉思那个精彩的电影,也好过这样去跟一个完全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NJ和胖子,以及NJ的初恋女友,都属于充满理想主义的人,他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坚守自我,冷眼旁观却又不由自主地被洪流卷入,他们不愿意放弃自我,不愿意加入无聊的重复,却又必须配合着别人去生活,所以他们活得艰难,活得孤独。
    剧中的NJ,有着不错的事业(一家公司的合伙人),不错的工作能力(合作伙伴依赖他),有着外人看来圆满的家庭(妻子和两个健康的孩子),但却体会不到幸福感,每天陪伴的,不过是对生活的无力和无奈感,更可怕的还有每天萦绕身边的孤独和无望感。
    而这份孤独,我想是因为他在自己的环境中没有办法获取支持,妻子不能听到他内心深处的声音(所以他们共同生活近二十年,NJ却说他除了初恋女友,从未爱过任何人),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则抱持和他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生活里他没有朋友,没有精神上的支持和润泽,他只是靠男人本能的责任感支撑着自己的生活。
    老实话,我真喜欢NJ这样的男人——静默,内敛,坚守自我。

    “这也正是那些理想主义者的悲哀之处”,我边吃面条,边跟爱人谈论我的观点,“这些人在社会上本来就是少数,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们。而你不小心就是那个理想主义者的话,就只有找到另一个同样理想主义的人,你才能有机会得到精神上的沟通平台。找到一个这样的朋友就很不容易了,现在你如果想要找到一个这样的爱人,老天呀!”
    我停顿下来,大大地吃了几口,然后接着说:“他就必须得满足以下条件:年龄相当,单身,经济能力过得去,精神和心理健康,同时那么幸运,你们还认识了,并且在同一个城市。而这些,只不过是基础而已。最重要的是你刚好还爱上了他,并且,天啊!他也爱你……这,这,这简直太难了!”
    “不一定非得同类型的人,才能有沟通平台的”,我的他永远慢条斯理,“两个人在一起,本来就需要磨合和适应,只要两个人能够沉下心来沟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也是一样能够获得创造性的生活的,不至于会陷入到电影里那样的情境”。
    “可是!”我重重地回应他,“是,的确是可以互相理解的。比如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他们互相了解的程度也许会高一些。但问题就是,很多时候都是我能够理解你,我知道你的某个行为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你的某个特质如何如何。但我对你的某些想法和行为持保留态度。因为虽然我理解,但不代表我支持。这时候就有问题了,那个不被支持的人,还敢去做一些自己原本很想要的行为和想法吗?你说是不是会有这个问题存在?价值观不同,就可能意味着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同,有多少人,尤其是男人,可以有那个胸怀,去容纳那个自己原本不认同不喜欢的生活方式?”
    他默然。
    可我却没有胜利的感觉,相反,我感到莫名的哀伤。
    因为我看到很多人最终都是在漫长的等待中,不得不选择了一个完全和自己不同世界,不同追求,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然后努力适应,努力磨合,最终把自己变得面目全非,接受现实和隐忍自我,陷入NJ式的苍白和无奈里。
    理想主义者们,这一生,你与谁为伴呢?

     2 ) 对《一一》的技术分析

    三年前第一次看的时候,写过一篇影评,叫【花开的一瞬】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879953/。重温旧片,最近又受了一个电影专业朋友的点拨,从技术角度来记录一下不一样的视角。

    1. 前170分钟都心如止水,直到最后一分钟,洋洋说“我觉得我也老了”的时候泪如泉涌。惊讶于杨德昌高妙的情绪调度,琢磨了半天,觉得跟摄影机位大有关系。
    影片中所有的戏剧化冲突,几乎无一例外从背后、远处、高空、窗户投影等角度进行拍摄,要么就是把争吵、哭喊隐于背景声当中。越是情感喷发的时刻越是如此。试举几例:开场阿弟的婚礼云云来闹场,一开始拍摄的是背影,之后转中度距离,最后只闻声不见人;阿弟小孩满月酒、被发现瓦斯中毒差点挂掉几个场景也是一样的手法,始终保持着旁观者的拍摄距离。窗户投影更有多处,我能想到的包括NJ和阿弟在医院起冲突、金燕玲演的妈妈在办公室情绪崩溃、还有NJ在日本会旧情人的一幕。和传统投影手法一人在镜中一人在镜外不同,这里人物都在投影里,而窗外通常是昏暗灯光,全然看不清人的表情。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为了减少观众片段性的情感参与,可以以比较客观、超然的态度来理解电影要表达的东西。而在最后洋洋对着婆婆说话的时候,却给了比较近的镜头,配上洋洋那段台词的稚趣和细腻,成功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四两拨千斤。

    电影专业朋友部分同意我的看法,补充说电影的背景声也有着同样的作用。片中不多的几次背景音乐,多是抒情,同时夹杂着争执和喧嚣的背景声,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一个是波澜不惊的生活主旋律,一个是风波未定的生活当下。这跟前面所说的摄影手法是一致的(越是激烈的场景,越是在摄影上模糊人脸)。导演意图铺出一条叙事和感受的双轨,得以把每个戏剧冲突化解成生活的一部分。

    2. 我很惊讶杨德昌的叙事能力,开场短短两分钟,剧中超过一半的主要人物都已经登场,每人寥寥数言就交代好了冲突的来龙去脉。之后陆续出现的人物形象、发展出的冲突都是如此,简短却毫不含糊。有一幕,婷婷坐电梯到家门口撞见莉莉的英语老师(前面交代过和蒋母上床被莉莉撞见大闹),对方神经兮兮地反复“对不起”匆匆坐电梯下楼。然后也是个几秒钟的短镜头,婷婷在家打扮。再之后出门下楼,不一会儿蒋母进楼。多数观众这时候就心知肚明莉莉和老师的关系了。这不到一分钟的镜头,足以展现杨德昌的叙事能力。联系到前一段说的,也只有让观众less emotionally involved,才能不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不同情绪当中感到迷失和困惑,因为你始终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

    3. 有效叙事跟角色设定也大有关系。婆婆就是个很有意思的设定。家中的每个人都经历了各式各样的drama,而导演又有意模糊他们的表演,岂不是很压抑?幸好有婆婆,每个人得以在她面前吐露最真实的心声,也因此从琐碎的生活中跳脱,被迫面对自我。就拿她的一双儿女来说,敏敏发现自己每天所说所做的只是无休止的重复,终于崩溃,上山念经,返家后母亲已过世,她平静地和丈夫说山上山下还不都一样,虽没有悟出什么道理,好歹也是过了一道坎。阿弟虽然只在婆婆面前说过一次话,还是假话,说到后来却也不好意思再扯谎,恹恹的,好像从婆婆这扇明镜中照出了那副自己也看不下去的嘴脸。而晚熟又内向的洋洋,昔日只会耍水、拍照、被欺负,面对婆婆也终于有吐露心声的机会,也终于说出了“我觉得我也老了”这句话。

    4. 一点花絮,是电影公子提供的。洋洋墙上的蝙蝠侠海报,也是杨导小时候的钟爱。他本人和NJ相似,年轻时候有机会在西岸学电影、去哈佛的GSD学建筑,最后却选择了工程专业,还做了多年的软件工程师。《一一》作为他的收山之作,也算是最大程度地反应了他的人生。

     3 ) 一和一 ——重读杨德昌《一一》

    在第一时间得知杨德昌病逝,一时无语彷徨。甲子六十年的电影人生,散场于2007年6月30日。一时间关于他的报道铺天盖地,悼念文字电影拍摄花絮满满皆是。在某个凌晨,重新看了那三个多小时的《一一》,电影透露出的内涵和细节仍然能给予我很强烈的震撼。

    关于《一一》的访谈中杨德昌如是说:“这个电影是以家庭为单位出发,家庭其实就是一个生命历程的抽样,在故事里,有爸爸妈妈、青少年、小朋友及奶奶这些不同族群的生命经验。家庭具有很复杂的、互相交错的、层次感很丰富的厚度。”

    这个家庭里有婆婆,NJ和敏敏,小舅,婷婷,洋洋,从老人到小孩都存在着各自年龄阶段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一娓娓道来且从容不迫。一家人的生活状态,一开始就像平行线,然后慢慢相交,再然后又彼此分叉。

    电影开始时是一场喜宴,虽然小舅为了黄道吉日而将婚庆刻意拖延,却仍旧不失为一场喜庆的事情。而电影结束时出现得是昏迷已久的又忽然醒过来的婆婆的葬礼,这生和死成为了一场某种意义上的轮回。杨德昌是细腻又喜欢思考的导演,这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却极易的引发出一些我们常常忽略的哲理。还记得NJ一声叹息道出了中年人的心态“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忽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象……真的没那个必要,真是没那个必要。”这中年已迈入了不惑的年纪,当一切事情都稳定得如平静得如同死水过着这日复一日又寻常的日子时,偶尔跳出那原本的生活圈子以及长时间所形成的惯性思维时,便有一种无所钝然的所失感。想必敏敏正是如此,才会发觉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一片空白“我怎么只有这么少。我觉得我好象白活了。我每天像个傻子一样,我每天都在干什么啊?”她试图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将这身心的依赖倾注给了僧侣口中的信仰,在几月归来之后却仍旧觉得那仍旧是空虚如故。真正的心境上的蜕变并非刻意改变环境,而是在于精神上的充实感。

    年轻人的爱情。婷婷是听话善良的孩子。她从来没有想过伤害任何人,却无意被人所伤害?这样的花一般的年纪尚无法明白的事情还有很多,甚至她一直都认为婆婆的跌倒以及昏迷是她的过错,因为她并没有及时去清理掉阳台上的垃圾。我一直都很喜欢电影里的一组小细节。NJ携旧日女友过马路时,而情窦初开的婷婷也携男友过马路。这样的人生境味,杨德昌表现得很为含蓄,又含有一丝的温情,却又不失有社会批判的成分在内。

    而小洋洋这个可爱的孩子,他拿着相机拍着照片的情节,也显得意味深长,因为小孩眼光里能看出大人看不到的一面,即事物的真相。他拍着人们的后脑勺,因为这背面可能比正面更真实。小舅问他为什么,他说,“你看不到我帮你看到”。这样的话出自小孩子的口中,这思考总是充满了哲理“为什么人看不见自己的后面,为什么我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呢?”洋洋在他所处于的年纪里是个敏感的小朋友,对于事物的洞察力远远超出了他的年纪。的确,真相往往隐藏在事情的背面,我们所看到的真相只是我们以为的真相。电影最后,洋洋对着婆婆的遗像念着自己的日记,“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当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这样的话出自于一个八岁的小孩之口时,带来的震撼更超过了原本以为会有的感情。

    杨德昌本身是喜欢思考的人。在电影里常常将一些生活中琐碎小事情摆放在大的视角里去看。在一定的社会背景里边,一些年龄阶段的人们身上去看,显示出它特有的价值和光芒。

    关于《一一》的名字,杨德昌如是说:“《一一》代表一切简单自然,其实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不仅是言语的相互沟通,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我坚持每一生命个体的重要性。”英译名是“A One and A Two”,两个“一”叠在一起就成了“二”,如此简单而自然。



    PS
    7月2日。和朋友偶然聊起《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说起那句“只是你以为你是谁,我和这个世界一样,是不能改变的。”隐隐有泪。并非后知后觉之人。只是为这意外又自然的失去而觉得有一丝的难过。某一段的时间曾经想过,哪一日没有了张艺谋没有了王家卫没有了侯孝贤那一拨又一拨见证过中国电影历史过的人们,那时我们还在看谁的电影呢?我仍然会想念《活着》里巩俐青春的脸《2046》里梁朝伟的忧郁眼神《最好的时光》里那一些淡淡的曲子。杨德昌的病逝,诚然失去了一些新的期待,但是这历史的车轮仍然会带给我们另一些新生力量的欣喜。写了些细微的字来回忆《一一》细节,聊以纪念。


    P.S。一年前所撰。翻箱底翻出的旧东西。忽然想起他。




     4 ) 一一录音简析

    杜笃之和杨德昌是一对黄金拍档,杨德昌没有固定的摄影师,但录音师从《光阴的故事》开始就一直用杜笃之,从那时起他们一齐开创了许多台湾电影录音史上的第一。《一一》作为杨德昌毕一生之功的集大成之作,录音的精致和用心是十分值得留意的。这里举一些我注意到的典型例子,供诸位品评。

    开场的婚宴前云云来大闹,她进门之前,我们可以听到敏敏打电话的声音是在左声道,表示了她的位置,然后云云向右走去找婆婆,这时候敏敏从左面入画,把她拉走。二人从右面出画,下一个镜头只对准婆婆和婷婷,以及婷婷和简南峻,这时候你可以听到云云和敏敏争吵的声音只出现在右声道。这一段录音可以清晰准确的提供人物位置以及人物的运动方向,空间感非常强烈,尤其是左右声道的切换,很简单但很实用的把远近关系体现出来了。可以称之为声音的镜内调度。

    婚宴中从NJ遇见阿瑞后闷闷不乐开始,洋洋去扎破气球吓唬女生,我们一直可以听到画外“美国”等人劝酒的叫喊声,但同时又可以清楚的听到镜头里诸人的对话声,这应该是两个录音合在一起的,用不同的电平高低来体现出层次感,再到最后镜头给到“美国”劝酒的时候,这一段镜内的调度是超赞的,每个人动作表情各异,录音也极度清晰,可以十分明了的分辨他们讲话的内容,虽然乍一听一片吵嚷,但是有用的信息都是很大的嗓门喊叫出来的,完全压过其他环境声,而且这是没有用无线mic的。

    像上面说的这场婚宴一样,《一一》许多场景都很强调画外环境声,比如阿弟给儿子办庆生宴时候,阿弟、小燕、美国和立忍在屏风后面讲话,这时候我们可以清晰的听见云云等人在屏风外说笑的声音。这时候镜内的话题集中在云云不请自来这件事情上,而画外云云的高一声低一声的讲话正好辅助了这个话题,形成了对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用声音做镜外调度。

    《一一》里的录音经常喜欢声音先于画,在摄影机还没有摇到位置之前声音先入画,比如在医院,简南峻跟大婶说话的时候看到阿弟和美国走来,迎上去。我们先听到他们的讲话声,然后摇镜头,才看到他们走来。接着的这个镜头非常精彩,透过医院的窗户拍摄里面的对影,而且不是简单的对影,而是可以看到景深里人物运动的对影,在远端美国、立忍和大婶三人的动作十分清楚,而且美国的声音仍然清晰可辨,可以想象,那时候摄影机对着玻璃,而话杆向着相反的方向,但是却没有入画,录音位置把握的非常仔细。

    《一一》里的对话很繁密,为了清晰的体现对话,许多场景演员用无线mic的清晰度是与机位不一致的,比如下面四个人吃完饭讨论和大田合作时的车内对话,机位在车窗外,却没有听到车外的马路上的嘈杂,隔着玻璃听到的声音却是演员嘴边录到的音量。同样,云云和阿弟在咖啡馆里的录音也是隔着玻璃,却十分清晰。

    录音的位置有时离机位很远,比如洋洋从胶卷店跑回学校,在操场被女生抓的时候,机位是在楼顶俯拍,而录音则是在操场上,可以听见清晰的脚步声。

    有时录音采用声画对位,声是为了体现画所没有表达出的环境信息,这个镜头是透过学校监视器拍洋洋跑回学校来,但因为没有明确介绍这个监视器是学校的,所以录音就用学生的朗朗读书声来强调这个环境信息,而不像我们常看到的方式是给校门一个镜头,所以声音可以完全不同于画面提供新的信息。

    声画对位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段B超镜看胎儿的时候,声音是大田作游戏介绍,内容的契合是完美的而深刻的,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整合在一起,赋予新的意义。

    总体来看,《一一》对声音的处理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用心和精细,应该说单从录音这一点,《一一》已经可以成为后世模仿学习的对象了。

     5 )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怎么会开心

    终于抽时间重看了一次《一一》,第一次看还是它获奖的那年,然后2007年,杨德昌导演病逝。不知道那时的我算不算是文青,杨导逝世,我是非常难过。文青一点的说:看到那个死讯,我觉得自己也死去了一点点。重要的事说三遍,第一遍我已经在这篇影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说过了:

    如果只选一个,杨德昌是我最喜欢的华语片导演,他拍了八部半电影,而且斯人已逝,杜绝了以后拍出烂片的可能,可以盖棺论定。

    《牯》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从叙事上,它细腻的表达了一个时代,在侯孝贤的本乡本土之外,给出另一个台湾,外省人的台湾。而且,更重要的是超越时代,他拍出了男孩女孩儿青春期共同的特点--这也是本片在国际社会也广受欢迎的原因,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也做到了,尽管那是一部关于文革时期的回忆,但他同样表达了青春期的虚荣,迷惘,叛逆以及大家都不太想提及的软弱无奈。也因此,超越了时代和文化背景,可以引起广泛共鸣。

    《牯》讲述了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少年的悲剧,而《一一》更上一层,讲了一个从少年时代就与社会格格不入直到的中年的故事,不同的是,这个中年被迫做出了妥协,他没有用刀子捅向恋人,而是选择逃避。《一一》拍的其实是大多数平凡人的一生。第一次看时,我二十多岁,深为所动的同时,有种人生不过如此的绝望,心境一度很灰。现在我三十多岁,建立自己家庭,更深入的体验到生活的各种方面,才感到杨德昌在其中表达出的镇定、从容。这部电影旨在探讨生命的意义,人面对命运的无奈。但只要你直面生活,有所依归,有所坚持,便能感到平凡之中自有真意。

    人一生留下记忆最多的事会是什么呢?无非是生老病死。第一次恋爱和亲吻,婚礼,降生,死亡,以及所谓『事业』中某些印象深刻的时刻。这就是人的一生。

    《一一》以台北中产人士简南俊为主线,讲述了他自己和他周围的亲人朋友真实、平凡的人生,完整拼接从儿童到老年,人生的吉光片羽。杨德昌的电影,思想上以真实深刻见称,他总能从平常生活普通事件中看到并提炼出意义,表达给观众。从表达方式上,杨的电影都是叙事诗,和侯孝贤电影不同,杨德昌属于技术流,其电影结构的复杂度(多条线索但并不混乱)、镜头语言都完美的让人无话可说。

    初次看《一一》时,我二十多岁,印象最深是婷婷的失恋,她趴在已经变成植物人的姥姥床边,边哭边说,怎么会这样,我没做错什么,为什么世界这么不公平。她是一个中学生,在一个家风严谨传统的家庭,努力读书进了人人仰慕的女校,开始人生第一段恋爱时,是非常投入的。她善良而且也算是美丽,但不及邻居女孩儿莉莉早熟的风情,她恋爱并很快失恋,不想失去爱情的同时也失去朋友。但世界并不是她想的那么简单。我看到有人分析剧情说『胖子』(她初恋的对象,莉莉的前男友)杀了英语老师是因为怀疑英语老师和莉莉有染。我觉得不是,我觉得是莉莉用自己的魅力和爱情指使他杀了和母亲通奸的英语老师。他是帮莉莉完成,并非出自爱的嫉妒(出自嫉妒应该去杀柯宇纶)而是出于对爱的牺牲。

    婷婷还不懂社会这么复杂,爱情有这么多痛苦。但她开始接触到了,心理上是非常非常抵触的,于是软弱的哭了。然而这就是成长,人每次哭过之后就长大一点。
    我也是这样,接受真实社会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但这个过程伴随着巨大的疑惑,痛苦,自我怀疑,失望,甚至是绝望。

    而与之相比,洋洋的爱情就更加简单,他会刻意去冒犯自己喜欢的小女孩儿,偷偷看她游泳,模仿她游泳(差点儿淹死),洋洋喜欢拍人的后面,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你们看不见自己后面啊,所以拍了给你们看。洋洋是全片的神来之笔,但也不必对这句童真又富含哲理的话过度诠释。

    电影的叙事在叙述婷婷初恋的同时,镜头交错,补充了父亲简南俊的爱情故事,他的初恋和女儿做了同样的事,带男生去开房,想用初夜留住男人。结果不同时空的两个男生都落荒而逃。简南俊后来对老婆坦承了这次在日本出差时约会旧情人的经历,他诚恳的说,我以为再选一次,会有不同,但结果发现还是会一样。

    我的理解, NJ在日本最后一夜,对初恋说,我没有爱过别的女人。我认为这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谎言,NJ爱过初恋,那是中学生的爱,和婷婷的爱情一样,浪漫,虚幻,美好,停在空中。一旦碰到一点点现实就摔的稀烂---她担心他将来会变成又穷又酷的文艺青年,希望她读电机(我擦,我只是被逼考研而已,连专业都定了真的很绝望啊),家人也希望他读电机。现在她离婚光分身家都够过几辈子衣食无忧,所以又来寻找爱情,但她的出发点还是:我现在不再担心钱了,我要爱情。所以在NJ看来,和三十年前没什么两样。

    NJ没有爱过别的女人,他的爱情在十八岁时已经完结了。和女人的,和社会的感情已经完结。接下来的,是一天天的过日子。不开心的过日子。全片中他都沉默着,没有开心过。只有插上耳机,闭上眼睛听音乐时,才见到稍微的放松,所以,他对植物人岳母说,有时候早上起来我想,好不容易睡着了,为什么要醒来呢,为什么要醒来面对这么多烦恼,这么多的事。就这样不要醒来,多好。

    同样,当深夜回到家,看到太太敏敏独自饮泣,他也是沉默,没有走过去抱抱她,也说不出安慰的话,我猜他早就感到这种空虚和绝望了。敏敏跟着和尚上山清修去了,回来时,已经成植物人的婆婆(敏敏母亲)已经逝世。她自己说,清修其实也没什么帮助。(对,还得给和尚寺庙捐钱)

    影片以一场婚礼始,一场葬礼终,婚礼和葬礼上都是同一个虚伪的人,阿弟的朋友同学『美国』在吵吵嚷嚷,不知道这个名字有没有什么隐喻。妻弟的婚礼上,NJ除了陪客的客套话,一句都没说,葬礼上他的同学兼同事大大说,你还回来公司吧,还是你看得准,TMD又砸进去了。唉。。。我TMD也过的很不开心啊。他说了一句话:是啊,整天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怎么会开心呢?

    而结果,他也不能停下来去做他喜欢的事,这就是人生。

    《一一》涉及的主题,其实在《麻将》里已经略显端倪,现代社会,人性的虚伪,虚荣,现代城市人离开大地,表面丰富的生活现象下,是枯竭麻木的心灵,杨德昌看到这一点生活的本质。拍出来了,大家都恍然大悟。但国内导演能做到的,我没见过。这不光事关导演的认知高度,也关技术。

    《一一》里有好几处镜头是拍玻璃窗上映出的人面,敏敏在办公室是一处,台北市中心,立交桥上熙来攘往的车流,灯火通明的大厦,映在一张落寞的脸上。这种效果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内心的枯竭与外部世界的繁华热闹,反映在镜头下就是如此。

    这部电影的叙事没什么奇特,基本是按照时间流,顺序,但有两处急转直下又突然化险为夷,一是阿弟煤气中毒,第一次看,以为他真的看透了,自杀了。其实细想他怎么可能看透,又怎会自杀。还有就是洋洋扑通一声跳下水,啊的一声,挣扎,水波,长久的平静,以为他淹死了。

    至于婆婆忽然醒来,给婷婷折纸花,我也拿不准是个梦境还是超现实。为了令电影更真实,建国中学,北一女,都是用的真名字,校服也没有做处理。这一点,香港电影就做不到,唯恐影响到学校。

    最后想说,演员吴念真简直比编剧吴念真还精彩的多,他演的太好了。

    我是如此喜欢这部电影,会一遍遍的重看。并记下自己的感触。

     6 ) 三个小时,像过完了一生

    电影在一场婚礼下开始,在一场葬礼下结束。

    就像片名“一一”(“A One and a Two”)一样,生命周而复始。

    影片描画了三代人不同的生活阶段,像文学里的“互文”,相互补充,交织,缓缓淌出了生活的“流”。

    剧中主要的人物简家三代:婆婆;简南俊,妻子敏敏;儿子洋洋,女儿婷婷。

    影片的开始是敏敏的弟弟“阿弟”的婚礼。巧妙的是,这场婚礼下,三代人各自的问题都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并且不断发酵。

    老年的“暮”与“朝”

    婚礼的晚上,婆婆就昏迷了。婚礼的热闹与新生,老人昏迷的沉默与衰老,这一落差一开始就奠定了生活缓缓更替的基调。婆婆的昏迷,从电影之始,横贯整个电影,最后电影在婆婆的葬礼上结束。这似乎也代表了老人们的状态----静默不惹人注意。除此之外,在婆婆葬礼上,洋洋对于新生的表弟的提及,使得整个电影下婆婆的静默,更有孕育新的开始的力量。

    中年的“惑”与“不惑”

    敏敏

    婆婆的昏迷是敏敏“中年危机”与“惑”的开始。医生建议家人每天给婆婆讲话,以便“唤醒”婆婆。过了几天,敏敏哭着说出“怎么跟妈讲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我一连跟她讲了几天,我每天讲的一模一样,早上做什么,下午作什么,晚上做什么,几分钟就讲完了。我受不了了,我怎么只有这么少,我觉得我好像白活了。”真是一下戳中痛点,当我们每天回顾自我时,谁又不是一样呢?我们只是缺少“回顾”而已。敏敏因此上山“修行”,寻求宗教的慰藉。在片尾,敏敏下山后,对“修行”的看法颇值得玩味。“他们(出家人)就像,我每天跟妈妈讲话一样,只是位置换了一下,每天重复跟我讲一样的东西”。敏敏仍然认为生活“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更加释然了,没有那么复杂,这就是生活。

    没有必要

    婚礼上,简南俊在电梯口遇见了初恋女友阿瑞。当初没走在一起,是因为阿瑞希望南俊能够选择电子专业过上高薪有保障的生活。南俊因这种被迫而离开了心爱的阿瑞。命运捉弄的是,离开阿瑞的他,却依然过上了阿瑞那种生活。在敏敏上山的日子里,简南俊有机会再重新选择一遍,他依然没有逾越。他的话似乎是为敏敏做了注释:“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真的没那个必要。”

    青少年的“懵懂”与“清醒”

    婷婷

    婷婷的爱情故事跟《饮食男女》里老三的套路一样,只是未修得正果。当胖子在台北的街头牵起婷婷的手,爸爸简南俊也在东京的街头牵起了阿瑞的手。这里生活传承的意味似乎更浓了一点,有一种穿越回南俊年轻时候的恍惚。跟爸爸当初的结局一样,胖子也在房间的宾馆里吓得跑了出去。

    对于婷婷,有一个重要的道具,就是生物课上那盆培养的花。婷婷每天悉心照料,反而开不出花朵来;在荒废了几天照料后,那盆栽竟然长出了花骨朵。情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就像月光,握得越紧,越是黑暗。

    洋洋的性启蒙则更有诗意。

    生命的起源

    在一次科普课上,讲到生命的起源,投影布上是雷鸣电闪,一个站着的女生,身姿阴影绰绰,配上讲课的旁白:

    在这飞翔的过程里
    小冰粒在空中留下了正电
    把自己变成负电的雨滴
    两种对立而又相吸的能量
    在小雨滴冲向地面的同时不断累积
    互相越来越不可抗拒
    终于在一个闪电的瞬间
    正电和负电又激烈地结合在一起
    这就是
    我们地球一切的生命
    应该就是闪电创造的
    科学家们相信四亿年前的一道闪电
    创造了第一个氨基酸
    一切生命的最基本单位
    这就是一切的开始”

    洋洋的照相机不得不提。洋洋有一次像爸爸提问:“我们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我们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这样不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么?”这是洋洋学习拍照的原因。他要拍照,把别人看不到的事情给别人看,所以他拍了很多人的后背。而电影似乎也是拍导演看到的,我们却看不到的事情,就像这部电影极为精彩的海报:洋洋的后背。洋洋拍了别人的后背给别人看,可是谁又拍他的后背呢?

    导演拍后背给洋洋看

    婚礼与葬礼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仪式,以此作为始终,的确有不尽的意味。而几代人的不同的生活阶段更像是一生的浓缩。就像洋洋在婆婆葬礼上说的,“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小表弟,我觉得我也老了”。

     短评

    《一一》被法国媒体形容为“生命的诗篇”,透过电影传颂吟唱,在叙述一则简单的家庭故事时,真正触摸到“情感的精髓”,以四两拨千金的娴熟技巧交待了少女心事、童年困惑、事业危机、家庭纠纷,以及对宗教的慨叹和对时事的讽刺。9.4

    7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 用三小时去看懂人生,看不懂,活下去就会懂

    11分钟前
  • Henry
  • 力荐
  •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比以前延长了三倍”,当我觉得自己已经看了两个小时,一拉进度条发现才过了三十几分钟的时候,我深刻地理解到了这句话

    12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 NJ去了日本,回忆了初恋,却后悔,勇敢的告诉敏敏,敏敏每天和不会讲话的老妈说话,突然发现原来她根本不会表达,她的生活好沉闷。洋洋拍各种人的背影,只因为他们自己都看不到自己的背影,那有没有人拍洋洋的背影给他看?婷婷是不是我自己?不是,我要当洋洋。单纯的洋洋,如果有谁胆敢取走我的单纯,那他一定,一定没有好下场!

    17分钟前
  • taki zhang
  • 力荐
  • 杨德昌收山之作,获戛纳最佳导演。1."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这部电影似乎在三小时内穷尽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2.远景固定长镜头为主,构图极佳,配乐精简,启用业余演员,极致的现实主义;3.多处对镜子和玻璃反射的利用,精妙绝伦;4.生活化的琐碎细节,金句不断,繁而不杂,意味深长。(9.5/10)

    2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 如果电影都是过生活,那我们就过生活就好了

    23分钟前
  • Frender
  • 推荐
  • 杨德昌的电影剧情发展真不是一般的慢

    25分钟前
  • OnJel.
  • 力荐
  • 我这样说好了,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间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真的没那个必要……★★★★★★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 年轻的人无法解读的一种电影

    33分钟前
  • 水湄物语
  • 力荐
  • 人生的命题我们还没能参透,世界却把我们看老。

    35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 我看到了一生

    40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力荐
  • 你说婚姻是个什么东西呢,这种相濡以沫带来的就是相对无言,那我们到底应该找一个爱的人一起,吵架,吵到精疲力尽声嘶力竭,一起尝尽人生百态的呢?还是应该找个差不多的人,平平淡淡,看似完满,因为不曾激烈相爱,所以无从争吵。那么,NJ,你幸福么。我本以为我看懂了,想来最后还是没有

    41分钟前
  • 夏小昭
  • 力荐
  • 以一大家子来表现整个人生,从婚礼到葬礼,一切都是轮回。许多事物我们只能看到它的一半,另外一半需要别人帮我们发现。

    4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 从一个婚礼开始,到一个葬礼结束。

    48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 感觉杨德昌的电影总是很节制地表现日常生活,记录生活。看后触动,可并没发现生活之另外可能。06.12.24平安夜观影

    51分钟前
  • 暖鱼
  • 力荐
  • 你知道的太多了 其实 杨德昌很像小波,那么的冷静和尖锐,你看完以后永远不记得他说了什么故事,却一直记得他的句子。

    54分钟前
  • 微挺
  • 力荐
  • 杨德昌获嘎纳最佳导演奖的影片,近三个小时的影像细腻而漫长,其间没有大起大落,只是一直温和的诉说,可看这平淡的真实,却叫人沉重起来

    56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 1.人们越长大就越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所以影片也选择性隐晦了故事的另一面:洋洋湿漉漉笑着是被暗恋的女生救了,胖子是被莉莉诱导杀害了自己的老师。2.医生让全家人给病床上的婆婆多讲话,妈妈哭着说她发现自己每天讲的都一样,早上做什么,下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几分钟就讲完了,她觉得好像白活了。3.儿女的情窦初开与父亲的初恋复燃,用神奇的蒙太奇手法重合交织在一起。4.雷电在亿万年无数次的击闪中,诞生了一切生命的最基本单位氨基酸,正如我们在无数的邂逅与接触中,而在一瞬间大脑会爱上另外一个人。某种意义上,两者都是在一刻发生的事。

    58分钟前
  • 顾小山
  • 推荐
  • “自从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就至少延长了三倍” “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 “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拍给你看。” “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 “我觉得,我也老了…”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 婆婆,对不起,不是我不喜欢跟你讲话,只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到时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找大家一起过来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

    1小时前
  • 眼角的花朵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