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的玉周(崔贞云饰)、东周(朴胜俊饰)姐弟俩随爸爸(梁兴周饰)一起来到了爷爷(金尚东饰)家,再加上久未见面的姑姑(朴贤英饰),一家人在爷爷的二层小楼里度过了充满亲情的夏季时光。 《姐弟的夏夜》是导演尹丹菲的长篇电影处女作,没有明星大腕加盟,但却以平凡、温暖的亲情故事一鸣惊人,在第24届釜山电影节中斩获韩国电影导演协会奖、市民评论家奖、亚洲电影振兴机构奖以及KTH奖4个奖项,同时还获得了第4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未来之光奖,颇受业界认可。在正式上映前的试映阶段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而上映首周预售情况也名列前茅,可谓口碑、票房双丰收。
成为家人,却不是每个人都有陪伴彼此走下去的勇气。青春期一无所有时最抓紧不放的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在我们变成一无所有的大人时也悄然而逝。看似兄妹和睦、尊老爱幼,实则在触及房产利益时一方想通过居住获取所有权,一方认为一直隐忍的自己才有资格成为所有者,而少言的祖父看破不说破,在被淡笔隐晦带过的一次次风波中往返医院,最终倒下。祖父知晓一切,却只是默默地承受子女寡淡的孝心,对着孙子孙女招手慈祥地微笑、在姐弟因为母亲起纷争时调和。
姐弟在爷爷家的暑假生活,许多故事都发生在夏夜:小姑与丈夫的纠葛;姐姐为做双眼皮偷偷卖鞋却得知父亲卖的是假货;为爷爷庆生;爷爷晕倒去世……那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夏夜日常,治愈了我们,也伤害了我们。带给我们儿时的欢愉,也悄然展露着成人世界的残酷和残忍。姐弟的假期过去了,那些与爱紧连的疼痛和告别在姐姐的痛苦中成为成长的洗礼。爸爸和小姑也曾跟爷爷拥有一个个夏夜故事吧,姐弟虽打打闹闹却感情深厚,以后的他们会变成爸爸和小姑那样吗?我们无从得知。
韩国2019年电影《姐弟的夏夜》,曾获得过第41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影片提名;第4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未来之光奖。影片剧情虽然平平淡淡,但展现出了普通家庭生活的某些典型特征;演员的表演似乎也很平实,但确能让我们产生较强代入感,因此本片受大家欢迎就能理解了。
整体来看,本片是讲述亲情的,亲人间的爱体现在不经意的细节中。从爷爷辈来看,住在小洋楼里,说明当年是个富裕家庭。家里一直挂着的结婚照,客厅摆着那台组合音响,足以看出这个家是充满爱和情调的。这样的家庭环境会带给子女什么好处呢?一是美好回忆。生活多有不如意,这种回忆会平添生活的乐趣。这位爷爷就曾经骗自己儿子起来上学,等儿子忙完准备工作,背着书包出门时,才发现其实是晚上,这种小事,即便被生活的烦难所湮没,也会在梦中被记起。当这位儿子成了别人的父亲时,他也如法炮制了这一幕,等这个孙子醒过梦来时,他和他的父亲都笑得挺开心的。
第二是和睦的家庭关系。从这家父辈来看。他们兄妹确实关系不错。多年未见面,又各自成家了,但回到老家,他们还能坐在院子里一起聊天,一起烤东西吃。即使后来他们聊到父亲的房产,他们也远没到撕破脸皮的地步,这就很难得了。而且,从他们聊天中,我们能够发现,他们大致还是能够彼此体谅的。当然,从他们给自己父亲买蛋糕过生日,我们也能够看出他们是欢乐的一家人。另外,当他们过得不顺时,能从亲情当中获得慰藉。这也能看出他们关系不错。作为长子,男主每次遇到困难,都会回家寻求帮助。所以,他妹妹就当然地关心他是不是又遇到什么问题了。而当妹妹跟她丈夫闹别扭后,作为兄长,他也能设身处地为妹妹着想,倾听妹妹的诉苦,规劝她不要冲动行事。作为孩子的小姑,能让侄儿跟她很亲近,让侄女碰到情感上问题时跟她倾诉,说明她将两代人关系处理得还是不错的。从跨代亲的角度看,这个爷爷跟孙子也相处得很融洽。
第三,就是这种家人间的爱似乎可以传递的。从这家孙辈来看。他们姐弟俩,开始是相互排斥、打闹,但当爷爷发病,家中无人时,作为姐姐,她就当然地挑起照顾弟弟的担子,给弟弟做饭,同意弟弟在她身边睡觉。当爷爷病逝,她也能带着弟弟去殡仪馆,并在车上给弟弟很好的照顾。当她为曾经动手打弟弟而道歉时,这个弟弟竟然说,不记得有这事,以此可见,他们姐弟俩关系也是不错的。
当然,说这么多,其实是想探讨一个问题:为何他们曾拥有的良好家庭氛围,没给他们兄妹带来好的生活?男主作为兄长,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显然已经离婚了;而妹妹也正在跟丈夫闹别扭,不仅丈夫来拒绝开门,等丈夫走了,竟然拿盐到门外撒,这都驱鬼的架势了。在小辈中情况也一样,小姑娘刚开始恋爱,但一言不合就把曾送小男友的鞋子直接脱走。这些情况给人的感觉是,这家人似乎不会跟外人打交道。我们通常会从原生家庭来看子女的成长。那么,难道这家后两代人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吗?
我觉得,可能还是这个问题。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代表家庭没有缺陷。从孩子们的小姑的回忆就可以看出,她母亲应当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世了,而男主的妻子也离开了他,两代家庭中都缺少了家庭主妇,缺少母爱,这种缺陷给子女造成的影响就是他们缺少安全感。再从这家两代男人看,他们似乎都是比较内向、本份的老实人,这同样难以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安全感,这就有可能会导致孩子们不愿或不敢轻易信任家庭成员之外的人。当他们稍长甚至成年后,他们彼此依靠惯了家人,就变得不擅长和外人打交道,不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了。比如男主,虽然有两个孩子了,但也没个正当工作,靠着倒卖点假货维持生计,一遇到困难就向老父亲求助,到最后还想占据父亲的房子,他何以至此地步?老实本分可能是主要原因。他的妹妹显然也不会跟外人打交道,搞得家庭处于崩溃的边缘,很难说这完全是她丈夫的过错。小姑娘同样渴望母爱,虽然对自己母亲有怨念,不知是不是要维护父亲的颜面,始终不愿面对自己的母亲。但没有母亲,她遇到情感问题都不知向何人诉说,而她的小姑,刚好又不会这一茬,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以此可见,保持家庭完整是何等的重要了。
韩国人描绘家庭总是为很多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在争执,包括很多常见的话题,住房压力经济压力男女不平等等等。这部片子的家庭似乎也有这些争执,但在爷爷家的这个夏天,和爷爷一起的最后一个夏天,好像这些争执和疏远是微不足道的。
爸爸姑姑会一起聊天商量事情,姐姐和弟弟会追着打闹一起吃饭,爷爷拥有了难得的团聚的时光…即使电影处处暗示着这一家人根本不是那种和谐相爱的家庭,大家都为自己争取利益,也都带着些算计和不熟悉,但那些美好好像也不是假的。
而美好本身是因为爷爷。爷爷的离开也换取了妈妈和姑父的到来以及难得的团圆饭,然后呢?一切将回到残酷的现实…妈妈会离开,房子会卖掉,一切都开始在这个夏天,也将结束于这个夏天。
几次觉得感动都是因为爷爷,浇花的爷爷和弟弟打招呼,爷爷生日带着可爱的帽子好开心,深夜自己在快乐的听着老歌曲…可能我那时候也看到了自己的爷爷和无数慈祥的老人…
我喜欢这个片子的地方在于当你看下来,你觉得你看到的几乎全是美好,那些柔和的颜色,和睦的家庭生活,姐弟兄妹之间的互动…但细想却又全是背后的残酷。它就像是一个梦,让人不想结束也不想醒来。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那我想这部电影就造了一个夏梦吧,让所有人都可以短暂的逃离那些残酷的现实和家庭的伤害吧。
这是韩国电影研究课的结课电影。还挺可惜的,这么快就结束了。
个人而言我十分喜欢这部影片,它成熟又细腻(虽然换场次数太过平凡)这样一部影片确实让我看见了韩国电影的更多可能,而我也在不断打破从前看李沧东、奉俊昊的作品给我留下的韩国电影印象,更加了解韩国电影。
整部电影,充满着浓郁的“是枝裕和”风。跟《海街日记》的相似度极大,都是日系、治愈、家庭的影片。
整个家庭氛围——一种熟悉中带着疏离、平凡中带着温柔的“流水账式”平静的生活状态。回顾整段韩国电影发展历程,从30年代受日本影响到70年代粗制滥造,再到80年代外片垄断的黑暗期以及90年代后的逐渐腾飞。不难发现,韩国电影人的追求不再是所谓的“sports screen sex”的“3S”带来会软化青年斗志的爽片,也不再是单纯向好莱坞模仿、上演的melodrama,他们开始追求“生活化”的影片,从细腻中见真情,从平凡中感知情绪、内心,温柔吟唱生活点滴。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
作者:Masaki Mugikura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Japanese Film Festival Plus(2021年8月31日)
是枝裕和如今已成为享誉国际的日本导演,他最著名的影片是2018年获得金棕榈奖的《小偷家族》。尹丹菲则是新生代韩国导演,她的长片首作《姐弟的夏夜》(2019)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未来之光」奖,该片已在今年于日本上映。两位导演在Zoom上进行了一次对谈。为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各自的作品中描绘了家庭?出生于1990年的尹丹菲曾表示她深受日本导演的影响,那么她从小津和是枝裕和的电影中又得到过哪些启示呢?两人在对谈中谈到了各自创作第二部电影时的困境,通过电影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认可以及当下电影业对年轻导演的支持。
「我想通过家庭来描绘对失去的恐惧。」
问:首先想问是枝裕和导演,您第一次看到尹丹菲的《姐弟的夏夜》时有什么感受?
是枝裕和:去年我认识的很多韩国电影人都和我说,最近最有趣的电影就是《姐弟的夏夜》和《米纳里》(2020)。当我看完《姐弟的夏夜》后,我被这部电影的完成度折服。很难相信这是一部导演的长片首作,我认为片中对人物的刻画非常棒。
片中的家庭成员因为年龄、性别、生活经历的不同,都有各自的想法。他们对发生的事的感受也有略微的不同,我觉得这一点很迷人,很像真实生活中的家庭。我想问尹导演,这部电影中有多少你自己的生活经历?
尹丹菲:谢谢您。实际上我在这部影片中并没有投射过多我自己的经历。当它在韩国上映时,我担心它会被当作自传式的电影,所以我尽可能地让自己不被人关注。
我想很多导演都会根据自己的家庭和熟悉的经历来拍摄自己的电影。然而,我想在这部影片中描绘的并不是我自己的家庭经历,而是想通过家庭来传达自己对失去的恐惧。我从小到大一直恐惧着失去这回事。我一直受这种情绪的影响,所以我想在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里释放这种情感。
是枝裕和:我很惊讶,你在你的第一部电影里中花了这么多心思。但是,我认为这确实是正确的做法。这部电影真正的能量依靠的并不是自传故事或是真实经历,我想当观众看到它的时候也会明白这一点。
问:尹丹菲导演,你曾说你受小津和是枝裕和导演的影响很大,觉得他们「亦师亦友」。这种影响也体现在《姐弟的夏夜》中吗?
尹丹菲:是枝裕和导演的多部作品都曾在韩国的院线上映,我也看过导演的书。我觉得是枝裕和导演的作品和小津的作品有相似之处,我看完是枝裕和导演的作品后,慢慢地感受到电影中对家庭和爱的描绘。要想讲述失去,你首先得找到它的对立面,也就是爱。这是我从是枝裕和导演的作品中受益最大的一点。
另外,看小津的电影奇妙地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以及过去的生活经验,我希望《姐弟的夏夜》也能给观众带来相同的感受。
问:最近有很多关于家庭的电影,你们二位的影片以及刚刚是枝导演提到的《米纳里》,你们怎么看待电影中的家庭?
是枝裕和:我觉得世界各地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矛盾和冲突层出不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同的家庭群体都在消退,日本社会也面临着这一问题。群体和公司的消退,也造成了家庭的变化和瓦解,它浓缩了社会的变化。我认为这就是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将焦点对准家庭的原因。
尹丹菲: 我也觉得最近有很多关于家庭的电影,但似乎它们只是独立电影。特别是在韩国,我认为几乎没有以家庭为主题的商业电影。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年轻导演用新的方法来拍家庭,但我觉得《姐弟的夏夜》与这种趋势还是有所距离的。
是枝裕和: 我想也许尹导演并不真的想被认为是一个家庭片导演。我知道观众可能是这么看我的(笑)。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是执迷于描述家庭。
我之所以在30多岁、40多岁和50多岁时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讲述家庭故事,其中一个原因是,随着我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我的视角也在变化,这很有趣。过去,我以儿子的视角拍电影,如今我已经到了父母的年纪......而且很快会变成老年人的视角。这和我总是以自己的视点出发拍片无关,而是因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关照家庭十分有趣。
尹丹菲:我了解了。在韩国,描写家庭和从孩子角度出发的电影还没有形成一种类型,它们还没有被定名。当然,有很多这样的独立电影,但这些电影通常被称为 「韩国的是枝裕和」。所以,您现在在韩国有很多「仿冒者」(笑)。
通过与外国导演的交流,感受到电影的丰富性
尹丹菲: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想问是枝裕和导演一个问题。我有一些拍独立电影的朋友,比如尹佳恩(《我们的世界》),金初熙(《灿实也多福》)以及金宝拉(《蜂鸟》)。包括我在内的每个导演都在努力筹备自己的第二部作品,可是......
是枝裕和:第二部往往很难,对吗?
尹丹菲:我很羡慕您的一点是您能保持稳定、持续的输出。最重要的是,您没有将视野仅仅放在日本,您还拍过合拍片。您的动力是什么?
是枝裕和:也许是好奇心。我很容易感到无聊,所以总是想找一些新鲜的东西。
尹丹菲:毫不夸张地说,《姐弟的夏夜》取得的成功还没有让我真正沉淀下来。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在国际电影节上得奖。但是,在那之后,我得到了很多建议,比如我应该抓紧时间开始制作我的下一部电影,或者我应该对自己执导商业电影还是成为电影节的常客做出选择了......我在想我的方向是否正确。我有很多疑虑。
说到我的第二部电影,当我带着我的第一部电影《幻之光》(1995)去参加一个国际电影节时,有些观众的反馈让我感到意外。我认为我做得不好的部分实际上得到了赞扬。因此,在我的第二部电影《下一站,天国》(1998)中,我采用了与《幻之光》完全不同的拍摄方向。因此,对第一部电影的成功保持审慎而客观的态度是重要的。尹导演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你已经拍出了这样一部沉稳的电影,你的路会越走越宽。
尹丹菲:谢谢您。
是枝裕和:但是,能够通过电影进行这种联系,难道不是很美妙吗?我觉得电影有一种独特的丰富性,它有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拍电影可以让你去国际电影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人谈论电影。我总是觉得这是一件美好的事。
问:由于疫情,尹丹菲导演没有办法去到更多的电影节现场。也许她的第二部长片会有机会和更多的观众见面。
是枝裕和:是的,我很开心在电影节上认识了贾樟柯和李沧东。我经常在各大电影节上遇到他们。和他们这样的导演见面、交谈对我来说是一种学习,而且我并不会羞于把我的作品给他们看。与其说是压力,不如说是愉快的交流。我相信尹导演在未来也会有很多类似的经历。
日韩对女性电影人的支持
问:最近,女性导演在韩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包括尹导演之前提到的那些电影导演。这其中的原因或背景是什么?
尹丹菲:我已经被问过无数次这个问题,我也经常和其他导演谈论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在一个完善的体系下发生的,比如韩国的电影学校和韩国电影委员会(KOFIC)的补贴。自然,在此之前并不是没有女导演,只是在传统的学徒制度下,她们没有得到很多机会。现在她们可以利用这些途径和补贴来制作电影。我相信,通过制度上的支持,女性导演有更多的机会来拍自己的作品。
《姐弟的夏夜》的营销费用也得益于韩国电影委员会的支持。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我还得到了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基金(AFC)的支持。
是枝裕和:日本有不少电影学院,但没有像韩国电影委员会那样稳固的支持体系。虽然有文化厅的补贴,但金额非常少,所以培养和支持人力资源是一个大问题。我想我也到岁数了,必须开始考虑我可以给年轻人什么机会。
现在,我正在努力创造条件,让20、30多岁的导演能够通过一个名为「Bun-Buku」的团体制作原创电影。然而,在日本,创作在影院上映的原创影片一直很困难。我们正在努力做一些事情,但我们真的需要加快步伐。我认为这是日本电影业的最大问题。
问:是枝裕和导演,您如何看待韩国年轻女导演不断得到资助的现象?
是枝裕和: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现在的环境很难保证一个电影人能够一直拍摄自己的作品,但得到支持很可贵,所以我真的希望尹导演也能创作她的第二部、第三部电影。我很期待它们。
尹丹菲:谢谢您。我也会尽力拍好电影,希望有机会能和更多向您一样的外国导演交流学习。
我刚看这电影名称,以为是讲述姐弟亲情的美好故事。恰恰相反,这讲述了血淋淋的家庭。
父亲从一开始就收拾好了东西从家里搬出来,已经计划好了,要卖掉房子给爷爷送养老院去,这就是开头的一幕。之后,姑姑也回来了,目的也是为了看好房子怕兄长独吞,这剧情里挑明了。两兄妹表面对父亲很好很照顾,但都是为了其财产,爷爷恐怕心知肚明。这里唯一一个真正不计较利益喜欢爷爷的恐怕只有孙女。再说爷爷的死,没有交代,到底是摔倒而死,还是想不开自杀呢?留给了大家想象的空间。
重点是这对姐弟,姐姐是坚韧、善良的性格,妈妈抛弃了他们,姐姐心里很难原谅妈妈。对爷爷,爸爸,弟弟,男朋友可以说都很好,她是这个故事里的核心,真善美的人物。弟弟年纪小,但是很聪明,啥都知道,很滑头,活在当下的同时喜欢逃避困难和挫折,比如忘了母亲抛弃他们又再次享受母爱,比如对爷爷去养老院不发表意见,比如说给姐姐煮面却是姐姐给他煮的面,摘辣椒也是糊弄鬼,都反应映了他滑头,懒散,糊弄的个性,恐怕注定一事无成。做弟弟的如此这般,恐怕也是隐含着家庭“重男轻女”,虽然他也喜欢姐姐,但却更多的恐怕是索取。
为人父母,应该言传身教,自己做成这个样子,上吞噬父亲的财产,下不能给子女做榜样,难怪他妻子会离开他,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一部沉重的电影,一种苦涩的人生。
一部惊喜的作品,乡间生活的点点滴滴,串联起了姐弟两人在短短一个夏天的全部感情,无论平静还是激烈,那份家庭所带来的伤与爱,永远无法被取代,也终将会继续陪伴他们成长。爷爷拉起吵架吵输后痛哭的弟弟的手,一言不发的走到楼下的画面,安静又让人感动,直击人心。
玫瑰色的天 克制的最是深情
缺席的母亲,小心的叛逆,迟来的悲伤。跟《蜂鸟》的调调挺像,情绪捕捉不错,但是故事不够聚焦。其实这个夏天是属于姐姐的,弟弟只是陪衬。
不出意外这应该就是去年最佳韩影了,很独立的气质,但是却很成熟,偶有几个镜头有一点点侯孝贤的影子,结尾又穿越到93年夏天。这应该也有导演的个人经历在里面,主要视角还是姐姐,是漫长的夏天还是短暂的一个梦呢?一对姐弟,一对兄妹,几组关系的呈现不单单是对生活的熨贴,更有那种消散在记忆里的童年气味。人物的状态细腻自然,整体沉静却不沉闷,看得很舒服。后来在想,如果拍一部我回忆中的夏季电影,会是什么样呢?田野,小河,冰西瓜,和姐姐每天一起玩,还有奶奶一边哄我们睡着一边不停摇着的蒲扇。
最后,是无助的眼泪
似曾相识的是枝味儿。怀念每个成为大人前的夏天,渐渐成长的瞬间累积出的某种永远。
挺独立电影的,剧情本身也是常规的童年返乡过暑假这种题材。不过整体状态还挺舒服的。姐弟其实与爸爸小姑,形成了一种亲情关系的对应。
除了《冬冬的假期》和《九三年夏天》,应该还有来自爱丽丝那部《奇迹》的影响。需要老话重提的是,这又是一部处女作,又是以童年往事为起点,所以这个导演到底能走多远,个人觉得还有待观察,毕竟这部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好比听别人讲了个好故事,于是顺着这个思路也聊了聊自己类似的经历,因为意犹未尽,所以心向往之。
都觉得温情是吧?我来泼个冷水。姐姐和弟弟一起回到爷爷家过暑假这段确实很温情,大家一起给爷爷过生日,吃西瓜,看着爷爷在院子里浇花,睡到黄昏的午觉,确实很美好。但是,可爱的姐弟俩可能未来就是废柴爸爸和小姑,天真无邪总有一天变得卑鄙无耻。爸爸带着孩子去爷爷家暂住,结果却和小姑一起盘算起自己的父亲,在没有告知爷爷的前提下,叫人看房,打算把爷爷的房子卖了。姐姐质问爸爸为什么卖房这事没告诉爷爷,然后爷爷就晕倒了,晕倒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爸爸跟爷爷说了要卖房。爷爷一个人住的时候好好的,这么多人住一起了,子女反而觉得爷爷没人照顾要送养老院了。卖房这事还把爷爷给气死了,只不过导演没细说而已。温情的背后隐藏着垃圾子女变卖老人房产把老人气死的细节。
有点刻意
1.最喜欢的应该是片名了,姐弟、夏夜这2个词总会给我无限美好憧想。2.很普通的夏天(可惜夏天味道还不够浓),很普通日常,也许平淡但对于一个没有感受过的人会觉得无比珍贵。有些场景很细节很美好,比如夕阳下姐姐骑车弟弟在追,比如爷爷浇花孙子叫着他对视一笑,比如儿子回笼觉爸爸在身边宠溺的一笑,比如全家人给爷爷过生日,比如爷爷晚上一个人在客厅听悠扬复古的音乐,比如老房子老楼梯旧房间。我大概是老了,越来越喜欢旧东西了。
@IFFR 给看哭了 和蜂鸟一样充满了生活化的细腻,而更多一些家庭的琐碎。流水一般平淡地叙述在爷爷家度过的最后一个夏天,侧重于少女的视角来观察大人世界的艰辛和自私,在吵闹、和解和欢聚中收获家庭亲密的珍贵,也在别离中慢慢体味生活的无奈和心酸,尤其捕捉到少女成长时期那种别扭和探索中的真实状态。
#49th IFFR# Bright Futuer Competition最佳影片。釜山NETPAC奖等几项,这都没混进釜山新浪潮正赛是搞笑吗?(新浪潮选得那些什么破片子……)相当细腻圆熟,颇有是枝裕和风格——IFFR就是这么推销的,因此去看了竟然确实如此。温情有余,再狠一点就五星了。
姐姐在里面穿过一件T shirt上面写了一句话:Love is so short. Forgetting is long. 但是这部电影用无配乐的全固定镜头,摘取了平凡生活中短暂的美好,细腻描绘了那个夏日最容易被忽视的东西,时间。其实电影的英文名字叫Moving on,这也是最难以捉摸却能意外打动人心的情绪。
两姐弟在缝纫机上吃面 夏天阳光照在他们身上都闪闪发光的
生活它其实并没有告诉你很多问题的答案,大多数事情还没有等到我们完全看清真相,就悄然逝去了。让人惊艳的处女作,细腻的情绪蕴藏在静静流淌的镜头中,明丽的光线和夏夜的风轻云淡背后,是成长中从各个方向袭来的疑惑,苦闷和抗争。影片萦绕在一份恰到好处的节奏里,哀而不伤,青涩而温暖,看罢让人感觉是枝裕和都油腻和世故了几分。 - NYAFF ’20 by Smart Cinema USA (8/29/2020)
说是枝裕和的有些过了 没什么意思 感情也不细腻
在《姐弟的夏夜》里,我们无疑也了解到一对兄妹的故事。结构对称——正是这部处女作饶有意趣的地方。沉默的爸爸或者爷爷是一面只会微笑而不懂悲伤的镜子,在他的注视之下,人至中年的兄妹有如童年再现,而青春期里的姐弟也好似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倘若你能回到过去,你会对那时的自己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如果你能跳到将来,你又当如何处理两性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密关系呢?显然,不止西方人在《挣扎》中尝试翻越两难,在这个论资排辈的东亚家庭里,在按生日算大小的五个人当中,同样有着一座写满取舍议题的大山。年轻的人势必最懵懂无知,而年迈的人也一定最先离世。突然失去平衡感的车子最终又突然找到了维持平衡的支点,这与《挣扎》的结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夏夜是如此燥热不安又是如此清凉平静,夏天是如此短暂又是如此漫长,像极了所有人的一生。
何为亲情?一种由经年累月的熟悉而产生的隔阂,因为早已失去了理解彼此的欲望。每场餐桌戏都令人入神,演员真的在大口地吃,去听他们咀嚼食物的声音,那是最生动又最朴实的生活样本。夜与日的转场似午睡时匀速的呼吸,让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再次回流至体内,每当镜头切向那些不被人在意的瞬间,就像一道光,也同样照亮了我们各自难以言说的孤独。
没有任何花招的夏季电影,那些仿佛只有在风蝉之中才会积累的成长感悟与困惑,和家人之间或疏远或温暖永远如此微妙的感情;都犹如夏天要吃的沙拉碗,全部细碎地搅动在一起。好像因为种种变故,让人自然为三代人各自的问题难过;但围坐在一起嬉笑打闹的寂静夏夜,却又美好的失了真足以产生嫉妒。两个小朋友极为自然的演绎和几乎没有任何戏剧化色彩的故事相辅相成,一切那么地朴素,却都那么地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