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玉其外 潦草其中
很多很多年没看【金玉满堂】印象中算是各方面平衡比较好的一部。几天前偶然重看 发现文戏其实浮皮潦草 本来一个社团少壮派大哥当大厨的情节就足够撑满一部片 但角色和内容都太多 跑马灯一般 特别是赵文卓的角色 实在不知在里面干吗 好像只是为了多个讲国语的 让几组内地镜头“师出有名”。全片依然有那种帕金森综合症式的冲动 喜剧效果也欠佳 除了靓靓要坠楼 哥哥说别扒我裤时的无辜表情。太过注重杂耍式的做菜动作 与菜式的奇异设计 而完全不顾文戏的基本串联。有些电影问题不会是新鲜的 而是早就埋下 而在烈火烹油金玉满堂时 被视而不见。
2 ) 最有意境的美食
这部片很特别,非常武侠的一部美食片。虽然穿着现代装,但整个厨界及酒店业感觉就是一个江湖,门派林立不说,还有人想称霸厨林,一统江湖。大家斗起厨来,先拼黑社会,然后拼手艺,虽然比做菜,菜里也是满含意境,技术上拼武功夫,成品也不拼色香味,拼的是创意,是意境,完全是厨之大者。
故事很简单,而且很搞,男主张国荣,女主袁咏仪就是来串连情节兼搞笑的,一个小混混一个小太妹,最后因厨而归正,并喜结良缘。赵文卓挺惊艳的,又帅气又儒雅,还很英气。不过,他的台词我不喜欢,声音不清朗,有种粘稠感,跟他的外表总是违合。剧中几场打戏,打得很漂亮,赵文卓不愧是有功夫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比拼厨艺的几场比赛,当时不知道什么是炒牛河,因为没吃过,后来到南方,才知道是什么。菠萝咕佬肉,也是第一次知道,后来也专门点来吃,果然味道不错。后面的踏雪寻熊,生吃猴脑,还有一场豆腐雕花,真是叹为观止。真是美食盛宴。
后来看舌尖上的中国,虽然都讲意境,但剧中这菜显得特别高大上,纪录片里的很多都特别接地气。看完电影,感觉能想象出红楼梦里烧茄子的讲究。
很喜欢这个味道的美食片。
3 ) 这个易求好盖浇饭,难得好白米饭的年代
夜长饿时,松鼠翻穴般找东西吃。清粥咸菜炒鸡蛋,不如大观园里鸭子肉粥丰润,总得找些搭配。看《满汉全席》最是醒目。情节已熟极而流,直接推快进到做菜的段落,目遇之而成色,耳得之以为声。和《武林外传》里邢捕头的自我催眠:“这不是清汤面,这是蟮丝面……”
看做菜的段落,偏不喜欢鱼翅象拔、猴脑血燕之类。因为这些玩意犹如小龙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相比之下,钟镇涛的红闷熊掌,蜜汁浓黏,就比大反派裹了冰冻鱼汁的冰熊掌让人有认同感。到了后来,偏爱一遍遍看大反派初出场时,那火焰横飞的脆皮干炒牛河。家常菜欢腾喧闹,鲜花着锦,犹如康敏,香得不清远却厚实。
夏天日长,吃了几顿辣,上了火,不敢出门了。在家白饭淡茶的做。回头看片。开头处钟镇涛赵文卓斗艺的米饭那段,本来常跳过不看,这时安心看了,别有滋味。
小时候尚无电饭锅的年代,爸妈教做饭,水深、火候,谆谆不止。江南的饭大多是煮的,总是宁肯放多些水。因为水多了,最多饭软糯些;水若少了,不免成了夹生饭。这东西只有评书里那些随时吞十斤烙饼、肚藏不锈钢肠胃的好汉爱吃。到后来有了电饭锅,做饭成了傻瓜工艺,淘米之后一按键便是。还可拿去学校博得“会做家务的好孩子”之美名。全不知还有别物。后来看《红楼梦》,有华丽的“绿畦香稻粳米饭”。又听朋友说,北方饭是煮米半熟,上笼蒸好,饭粒散,米汁仍在,所以香美。于我而说,简直是神话了。
大概认真吃米饭,只有一遭,就是小学里听老师说“米饭里是有糖的”,中午去食堂,菜都不要,单要一碗饭,细嚼慢咽,猪八戒二吃人参果似的细品。末了也许是心理作用,隐约有些甜味,只是这甜太叵测,如此甜了几顿之后,觉得左邻右舍清蔬厚肉的味道凶猛得多,于是罢了。
大学之后,基本没有在家钟鸣鼎食似的隆重吃饭。偶尔吃到米饭,或汤泡,或盖浇,或蛋炒。偶尔吃出好坏,也不过是吃了份蛋炒饭后怒向老板,搬出周星驰妙论“蛋炒饭要用隔夜的饭哪!”五音令人盲,五味令舌钝。这么一想,钟镇涛、赵文卓的荷叶饭、人参饭,哪怕曾经尝过,我这钝舌头终究是辨不出来的了。店里吃饭也屡屡如此:菜汤小点极尽细心,反倒是最后敷衍了事的问:“要主食吗,要米饭吗”,然后来两碗乱七八糟的饭了事。
偶尔回家问妈妈一些做菜秘诀,她能口若悬河,但说及做饭,就有些讷讷,大概觉得其中并无奥秘,我儿何必多问。这是一个吃好的盖浇饭容易,吃好米饭难的年代。我猜想能细细品味米饭者,大概也只有电影开头那几位专业美食评委,以及2005年底的我了。那时我除了半袋米、一把青菜、半盒盐和自来水外,别无他物。
然而这趋势终究有些不可逆。有朋友提说,唐人吃茗粥,茶里盐香俱下,就差做成麻辣烫了;可后世妙玉阿姨冲茶,惟恐不清雅。可是,茶是雅事,沾了禅道雅意,就有人肯细细泡之,而且嘲笑刘姥姥的煎茶、王婆的点茶是下里巴人。可是米饭这物儿,本来就民以食为天的是大俗之物,是T台上的模特:大家非你不饱,但实际上看的还是您老身上的衣服。我很想建议哪位写部《饭经》,或者画几幅《扁舟烹饭图》之类,大概米饭的地位就高了。只是我知道,若说了这句,不免洛阳米贵后患无穷,而且又给了一些领导提高粮价收购的借口,所以我得忍着。
片子高潮来之前,钟镇涛太太给他做饭吃。小碟小盘的菜,一小碗米饭,吃。仔细想想,居然少见得很。除了偶尔看日本古装电影,一碗米饭一份味甑一些鱼汤这类清减格局,真极少见这样清白干净的米饭了。香港导演的老套路:好比令狐冲见过黑木崖上波谲云诡山呼万岁之后,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见惯满汉全席诸般浮华的钟老师和他生意场上山珍海味的太太,临了被这么一桌小家宴给感动了。钟镇涛们最后用一块淡而无味的豆腐做出了假猴脑,击败了假羊脑做的猴脑。此举大有禅意:类似于唐牛八十一变的佛跳墙输给了周星星路边摊的黯然销魂饭——虽然那碗饭的精华貌似在叉烧,却跟米饭没啥大关系。
我相信,这样厚味大菜之后回归本味确有其事——水煮菜加米饭过了那个月后,大概有两周,我对米饭的触觉和味道变得煞是敏感——但我也知道,除非是极品文艺青年或者大禅师级的高僧,能忍着继续品味白饭滋味甚难。比如,过了那段耳聪目明的时段后,我便又重新五谷不分起来。若让我再吃白米饭,不免如刘姥姥般喝茶般“好倒是好,就是忒煞淡些。”
4 ) 一锅大杂烩
其实对于这样的电影,我以当下的审美来做评判是有失偏颇的,毕竟几十年前的老电影,在当时的电影艺术水准环境下做评判才是合理的,不过不管了,就以我现在的环境来衡量。这是一部充满着典型的香港电影风格的影片,尤其是当我看到出品人是黄百鸣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意外啦。严格来说,这是一部大杂烩的电影,有爱情故事,是喜剧片,也有精彩的功夫打斗,还融入了烹饪的技艺,这点上颇有些创意。不过在故事性上来说,其实很脆弱,完全经不起琢磨和回味的片子,这跟我看的很多黄百鸣出品的电影有着类似之处,或许就是当时香港电影为了赚钱而拍快片的风气所致吧。至于演员方面,都是香港赫赫有名的人物,那时候的赵文卓应该是刚去香港吧,稚嫩的很,整个角色饰演中也有些格格不入,不过人倒是挺帅的,哈哈。张国荣出演这类的电影也是轻车熟驾了,真心没有任何的突破,正好这个月看了张国荣演的《霸王别姬》,那真的是完全不能比拟的两个角色啊。至于其他的角色,看下来,也都是极其普通和脸谱化,并没有真正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影片结尾部分中那用豆腐做出来的猴脑,确实让人很叹服,还有一开篇时候的那个用豆腐做的八仙过海,都很赞。
5 ) 看饿了哈哈哈
其它先不说,昨天晚上没吃饭看这个电影最后生生看饿了徐克拍武侠一流,美食电影也绝赞,糅合在一起加上港式幽默和励志,有趣又好看。加之鲍德熹镜头加持,愈发烘衬出食物的诱人。当然一干演员也绝对出彩,而哥哥的痞气风流,诙谐浪漫,更是魅力无群,百看不厌。
BGM满分,剧情满分。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年近四十的哥哥依然盛世美颜,在镜头前卖萌还是毫无违和感,打扮也相当潮流。袁咏仪不愧是连续两届的金像影后,演技在线,颜值也在线。年轻的赵文卓满脸胶原蛋白,十分养眼。影片中的美食制作,仿佛在观看舌尖上的中国。那个年代的港产片真的很棒啊。
6 ) 风华正茂
我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看这部电影了,但是每次看都会笑,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经典吧。
1995—2009,时间过去十多年,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的我,那时我还不知道张国荣在影坛中的地位,影片中的那些人也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物是人非。哥哥死了,美丽定格;再见靓靓在《疑情别恋》,她俨然已经是一位师奶,还是有点神经质的师奶;赵文卓倒是常常能在电视剧里见到,但不是满头白发就是披头散发;B哥钟镇涛经历的离婚破产,我再见到他时他已经是张版《神雕侠侣》中的歇斯底里公孙止。
人家说美人迟暮帅哥发福是人间悲剧。好在这悲剧是无法逃避的,既然如此,我也就心甘情愿的接受这一世间惨剧。但是,我见不得这些稀有的瑰宝自残与被残。我见不得靓靓眼里的透彻变成凝滞,我见不得赵文卓把自己那张清秀的脸弄得不伦不类。
再看这部电影,我总忍不住再看看再看看,然后永远记住他们风华正茂的样子。
今天适合享用点好意头,重温一遍《金玉满堂》。那时候有流光溢彩的排场与想象,人就在此间疯疯癫癫地嬉闹甜蜜,好像世界都被简化,快乐如同家常便饭。而且那时候恶女亲自复仇,不需要男人帮忙,反派暗中搞鬼,也还是要用真本事镇场的,多么干净清爽。再看看赵文卓和钟镇涛,魅力值简直可与张国荣三足鼎立,而袁咏仪真是人间可爱。
真素好看哥哥温润如玉袁咏仪美得心惊
希望每年春节都能重播此片!~
为了 袁咏仪,重看一次
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满汉全席 同时质疑咱以前吃的那也叫饭?
8/10。[满汉全席]并不以烹调为主,更主要讲一个人情感受挫仍然坚忍复出的故事。神化了的绝活、黑帮老大厨师梦、失忆造成的味觉消失等极其丰富的戏剧元素,挑战—苦练—旗敌相当的剧情结构完整,连笼包藏枪、豆腐做猴脑等细节都生动有趣。港片多以对白表情制造喜感,但说到喜剧场面的视觉化,徐克为先。
这个太有怀念意义了
每次看都会开心的影片!
还是挺搞笑的,小时候央6经常放,真的是看了n遍了,记得还有个名字叫满汉全席
资料馆2013.4.2.7pm 多年后在大银幕重看感觉更加好看(太欢乐了),商业片能做到这个水平真就够了。各种道具设计、各种花哨镜头,三个评委松竹、侯孝天什么的太腹黑了,徐克真鬼才,所有人都玩的很好又很用心的感觉。可和1994年《饮食男女》、1996年《食神》比较。袁咏仪唱《卡门》太好玩了。
那时候的电影看多少遍都很有意思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那时候不认识哥哥,只知道大师傅好帅,那个姐姐就是花木兰...
记得小时候觉得很不错,现在看就是各种刻意的桥段和败笔。
哥哥实在是太帅了,百看不厌
其实,比起张国荣,小时候我更喜欢赵文卓,冠玉一样的面孔,年轻英俊得一塌糊涂。而张国荣的好,可能要到一定年纪才能理解得了吧?!
用武侠片的路数拍美食片,徐克应该算是首开先河。周星驰次年拍摄的《食神》,可能受到过《金玉满堂》的些许启发。
百看不厌的影片 张国荣和赵文卓都是心头好
这片我看了大概4,5遍了,可是就是好看,前卫袁咏仪和张国荣,还有咕老肉那段真是永生难忘阿!
赵先生,你又来建设国家啦。
怀念哥哥,那个时代的电影没有浮躁没有炒作,我看到的是很纯粹的艺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