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文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大学教授,拥有一位非常贤惠的妻子,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事业,艾文无疑都是周遭朋友们眼中的典范。可实际上,艾文是一个斯文败类,他和手底下的很多女学生之间都有着纠缠不清的暧昧关系。某日,一位名叫乔伊斯女生离奇死亡,她正是艾文的学生。乔伊斯的死很快就引起了警探马罗伊的注意,随着调查的深入,种种的线索都将嫌疑人的目标指向了艾文。虽然马罗伊对艾文高度怀疑,但却始终找不到可以给他定罪的确凿证据,与此同时,艾文的妻子亦知晓了丈夫的猥琐勾当。
主要是看到男主才去看的这部片子,邦德退役之后的皮尔斯,再看他的影片就不多了,和之前的相比影片节奏较慢,男主可以进行记忆的删除,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修改覆盖,有些神奇的能力,剧情还算吸引人,有一些悬疑感,和影片名字相吻合,总体来看还不错。两位皮尔斯都还是很帅的。尤其是布鲁斯南可以让你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男主人设是哲学老师,片子一开始镜头里就有重叠的碎片,一带而过,马上是洗车时候一家人打水仗的其乐融融。慢慢推到一堂讲述希腊哲学家“距离只能从一半的一半,然后再一半开始”……隐喻逻辑严密思考的永远不可及性。作为一部电影,情节,故事内容都不是必要,但是能透过悬疑像经济学里的“折射三棱镜”原理手法反思婚姻、信任、自我,确实是足够充分的
那些和男主一样有着外表斯文优雅,内心渴望激情,对异性幻想,纠结于出不出轨的中年男人和女人都值得一看。
成人社会的常态,影片属套路之作。对人性的探讨,观影中时有时无,其实这就是日常,就怕你稍不留神落入圈套。
片刻温柔和冒险的快感,总会在彼此猜忌中徘徊犹豫,一旦被某一个突发事件戳破,就变成深渊版无法预测的后果。最终也许是你知我知,也许如多米诺骨牌全面坍塌。
今天,也许你还毫不在意,其实生活的每一步都在请君入瓮。
人到中年的男人,活的越来越累,潜台词就是活得越来越理性,面对很多“刺激”的事儿,大脑收集了足够的经验,因为理性却不会迈出那一步。影片中的哲学家,是个极致,面对“理性”和“欲望”不停的在大脑中缠斗,应该就是龙卷风级别的,深不见底,足以吞噬灵魂的旋涡吧!
生活经验里,记忆这东西会有选择的强化和弱化,想忘记的忘记的就比较快,想不忘记的甚至会添油加醋的强化,甚至可以偏离“真相”。当这种记忆选择性被增强时,“臆想”就很有可能混入记忆里。对个人来说,真相的边界就模糊了,所谓说真话,也会变成“解释”,影片男主角困境就在于此。就如同妻子总是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他,不一定有什么事实,烧掉的那封信也没有事实,但两个人之间的困扰却真实存在了。
中年男人这种所谓“理性的困境”,其实在影片中几个人物中都有体现。同为高学历的教授,在男主角跟前,一边用语言意淫着女学生,一边用同样的理性在控制自己,他和男主角的不同之处在于“说”了出来。警探的内心也是有隐忍得,从他选择“受害年轻女学生”的照片,到一些从他的眼里看到的社区对“受害人”的关心,随着剧情的发展可以看出,警探内心的困境在“事实”和“证据”在“理性”上的冲突,他因此而变得“愤怒”,不惜用套路想让他的“嫌疑犯”自我暴露,但与此同时又表现出了中年男人特有的“理性”。从这一点上说,警探越深入调查,对男主角的“困境”越能理解,最终即便有些沮丧,即便有了男主角的“认罪录音”,但也只能把这只“原地打转”的小老鼠放掉。警探与男主角的不同在于,他有“愤怒”,并很理性的克制住了这种愤怒。
其实影片导演想说的,并不是“理性”多么可怕,而是怎样来面对“理性的困境”。男主角的问题在于,他是个哲学教授,半生都在研究理性这东西,甚至到了近乎“宇宙级别”的高度,但他不懂,理性所产生的的困扰需要一个渠道宣泄出去。而不是自我压抑到“即便知道怎样做达到目的,却一步也迈不出去”。
影片结尾的隐喻,男主角如同房间中的异类“小老鼠”,用最人道的方式被工具捕获,被人类圈养,并有可能被放归自然,这算是个乐观的结局。但影片抛出的那个悖论,怎样去证明第一步的真实,依然对每个人是个悬而未决的答案。
最后描述下影片的表现手法,正如影片随着剧情的发展,让观众越来越觉得男主角确实犯罪一样,通览全片,有很多画面其实是一种误导,那不过是男主角人生经验的一种臆想,他的可悲之处在于看到的听到的,被一种强大的“精神活动”变成了记忆,而这些记忆,在没迈出第一步时,就都是臆想。
首先对男主一个简单定义,就可以很容易理解这个电影:当男主面对事情真相而无法接受时,可以像电脑一样选择删除真实记忆,并用自己希望的,或编制躲避真相修补性的来覆盖已删除记忆。(出处参看男主自首时先说的有关记忆定义的一番话)
正叙故事经过如下:
5年前,男主与一女学生出轨,女学生在一火柴盒上写了约会地点约男主。因为男主的性暴力倾向,女学生害怕而告诉父母,父母要去学校举报,男主因为老婆怀孕,所以选择搬家离开那个城市。(男主修补性的产生记忆是女生强吻他,他拒绝后被女生诬陷)
从此,因为孩子的诞生,男主痛下决心,要建立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努力成为一个好爸爸,好丈夫。(电影前半段大量温馨家庭描写)把约会的火柴盒像“邦德”说的戒酒会的硬币一样用,每当有出轨的冲动时就拿出来告诫自己。(五金店看中女售货员,回车上拿出火柴盒告诫自己放弃)
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死者给他的粉红色的约会情书,表示对他的仰慕,男主从那次下雨搭载死者后就被她深深迷住,难以忘却,看到情书后欣然赴约,在树林中激情开始因为听到“l love you”的刺激而攻击性控制欲爆发,吓跑死者,追逐中导致死者不慎坠崖而死。(男主无法接受选择删除此段记忆,但男主从同事车后视镜看到女死者,证明我说的对她有强烈刺激性记忆,无法删除干净,自首时说很久没有看过那样的眼神而抑制不住)
男主在职工联谊会外与老婆争吵后饮酒买醉,破罐子破摔,赌气约出了在学校频频给他暗示的卷发女学生,激情前又是因为“l love you”这个词暴走,摔倒女生,还好没出大事,女生落跑,男主气急把手打伤。
卷发女生磕破头,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有我文中开头说的记忆定义毛病,并查阅了大量资料,震惊不已,所以跑去警局自首。通过拼接卷发女生与死者女生的未删除干净的零碎记忆,他叙述了一个他自认为真实的杀人经过。(电影中通过树林里两个女孩影像不断切换来反应这个问题)。最终因为不是真相记忆,警方也无证据而没有逮捕他。(激情前刚开始亲吻就跑了,所以也很难留下什么dna类证据)
电影在前面他讲课时就定义了这个案件,人要走进房间一步会分成无数个分之一步,悖论就是没有开始第一分之一步就无法证明这一步存在,杀人的第一步首先要见到这个人,“邦德”说连男主见过女死者都无法证明更别说去证明他杀她了。但既然这是悖论,所以事实就是男主还是间接性的杀了她。(我始终认为男主属于无意识杀人而不是蓄意,我不赞同有朋友说的高智商杀人,因为如果是蓄意胡乱叙述杀人经过而自首以消除警察怀疑这种办法太没底了,怎么确定警察因此儿戏就消除怀疑,没有任何意义)
顺便说一下,男主这个毛病应该时从五年前出轨事件才开始有的,因为他老婆是一直知道真相的,也感觉到他有了这个毛病所以才会说五年来无法相信他,想让他回到从前刚认识的时候。影片结尾男主老婆希望他能根治这个毛病,不要逃避,撕了情书不看给他一个机会,男主最终选择烧毁这唯一证据而不是留着提醒自己,最后一个镜头给了始终在一个圆圈里跑的老鼠,我认为他这辈子是不会改了,哈哈。
真相是你的記憶碎片加上所有人的記憶碎片,都不能拼湊的天然事實。
很多電影,大家會討論一個點,好像《西部世界》,很多人會討論,誰是機械人,誰是人類?
然而,這個完全不是重點。
真相是什麽?讓你知道了,又如何?
祂是機械人,會比人類差麼?祂是人類,會比機械人更好麼?
關於《西部世界》,又是另外一片感想了。
回到spinning man 。
對我來説,電影裡很多哲學用語,看起來有些艱澀。但整體上,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對諷刺人們隱藏自己內在的秘密,的形式,有了新高度。 祂提到了上次我們討論 究竟記憶是什麽?你覺得你記得的,就記憶,還是那些記憶是你spin出來的。?哈哈哈。
裡邊有了很多對比來提亮主題。 比如,男主想撲捉老鼠,用了一個貴和安全的捕鼠器。結果祂覺得自己捕鼠失敗,就換了個夾子,夾死了女兒的寵物兔子。和夾傷了妻子的手。你越討厭的東西。你越想祂消失,祂越讓你煩惱。
還有這個萬聖節化妝:男主越想隱藏自己。卻選擇了‘扮演’隱形人, 而隱形人爲了獲得自己的存在感,為了讓別人看見自己,需要凸顯自己的存在。 又一次很奇特的諷刺。
當然,以男主在片中的身份(祂覺得自己喜愛其他女人,特別是那些暗戀自己的女學生,這件事),祂覺得自己需要被隱形。祂不想別人知道祂的秘密。 這類矛盾,造成了很多所謂的虛假記憶。什麽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也許,連你自己都不知道。
劇情最後的諷刺是,男主認為自己謀殺了一個人,但在證據上,沒有找到能證明這件事的有效證明。但祂卻把隱藏的秘密釋放了出來。關於哲學教授和女學生之間的性關係 的主題電影不少。一個人的內在矛盾存在,即使是哲學家,也一樣跟其他人一樣被邏輯玩死。
也許重點不是你出軌了沒有,而是,你如何面對你選擇的行為。
這個男主角是否很容易被這類電影吸引?
祂很早之前就拍了一部這樣的電影。從一切的記憶碎片裡,永遠都找不到完整的記憶真相?
這是誰的選擇。大家看完電影就知道了。
然而,《真相漩渦》,我覺得像祂的兄弟篇。
人,面對自己的真實,是很困難的事情。一個好人的教授,一位美好的妻子,一位乖巧的女兒,一位可愛的兒子。難道沒有任何負面的事情,會發生在你身上麼?
要隱藏一切黑暗,邪惡,依靠什麽方式最容易?
這類電影不少,但祂的信息能帶諷刺地展現出主題。真的很難得。
所以,真相是什麽?
祂有沒有跟女學生搞在一起?
祂有沒有殺人?(理論上電影裡説祂沒有。反正沒有證據,就認為祂沒有。有人認為是祂妻子做的。但也沒有證據證明呀。呵呵)
祂做過什麽,沒有做什麽,祂是否真的記得或不記得,在某層面上,類似 《記憶碎片》一樣的‘原因’,祂壓抑了某些記憶信息,來讓自己逃離那些 黑暗和痛苦。
什麽是真相,對於他們來説,對於逃離自己人生的人來説,根本不重要。
其实都是关于是否肯面对情感,面对真实。重点不在于是不是真的发生了什么。而是关于是否真实对自己。错就错。只有真实对自己,才不会带来压抑与扭曲。
只要掩饰,否定自己,就会带来扭曲。小事还好,但慢慢的,事件变大的话,扭曲越大,呈现的情况就越夸张。
都是在説 是否坦白而已。
其实,因为有自己的投射又好,掩饰又好,好多的隐瞒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才会带来了罗生门的情况。其实这个无意就是罗生门。
想想:差人是判官,教授是武士,老婆是和尚等等。我們的生活都很多這樣的現象。
都是各说各的,但事情总是有所谓事实,但重点其实不在于事实。当然,这样说不表示事实不重要,只是整体而言,更需要关注的事这些说话人自身的情况以及他们隐瞒与为何隐瞒。
其实好多人去关注所谓事实,觉得只有得知事实的全部才会叫做最厉害最真实。却不知道,其实事实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不知道,更重要的是意义,而非所谓的事实。
而且,基本上,好多的信息都在告诉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事实本身。存在的永远只是事件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让你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
别管评分,挺好看的,光看在线阵容都值得电影院一趟,这阵容真的无法拒绝,我觉得还挺性感的,特别适合在深夜场看,片尾字幕好老式
因为演员的神演技掩盖了剧情的弱智,不去深究的话其实还算好看的悬疑片。
#剧透#双皮尔斯对戏,害人妄想症?Guy Pearce延续了《记忆碎片》的失忆和记忆混乱。男主真渣男!不过,谁不想和盖叔来一发呢???!Minnie Driver长得有点像Noomi Rapace。想知道老鼠夹设置的寓意是什么。
视频教程:如何逼疯一个哲学教授
这里的人都是疯子
所以呢,这一切都是主人公幻想出来的,还是说这是一个高智商罪犯,逃出生天了
佳片。导演一直在诱导观众往嫌疑人上靠,但剧情始终没给出一个真切的回忆镜头或确切证据。“偏执地凭直觉靠猜想”。什么是存在?侦探说尸体上没有抓痕,没有性侵和打斗的痕迹。至于男主角,普通人都有色欲幻想,但连自己都搞不清,就的确有病了,而且侦探慎重起见应当找个心理医生给他看看,因为下次…
还算不错,有些味道,可以思考的故事,值7分
再续《记忆碎片》,拍得温吞水了点,其实是部野心之作。那只小老鼠对应男主——较贵的捕鼠器没有逮住,也就没了放回田野的机会(寓意失去自由);较残忍的那款弄死了女儿的兔兔、伤到了妻子的手(寓意受害的女孩们、受伤的家庭);最后在笼中跑轮上困顿不前(寓意陷入旋涡、周而复始)。
从一开始就集中描述主人公,实际上根本没有悬疑感。就算利用主角的语言哲学教授身份抛出了很多故弄玄虚的理论,这仍然是一个让人能一眼看穿的人物。能够引进上映又令人猜测可能是爆款反转那种类型,然而也不是。
《真》不缺乏电影感,但直到结尾"自首"及之后,剪辑师才真正"上线",此前作为不同内容之间的连接(影像或声音)皆视为无视电影语言的突兀,例如开头尴尬的闪回?即使有"仓鼠笼"结构作为遮掩,它最多仍然仅值3颗星,仅能"尚可",它该感谢《双峰》,由于其利用第一季最不重要的一环撑起全片。
似是而非的答案,阅读原著应该会更清晰明了一些
盖皮和布皮应当互换角色演绎就很好了,布鲁斯南下部可以接拍肯德基爷爷了
认知与真实之间的鸿沟。可怕的不是谎言,而是用虚饰的记忆去说服自己,直到迷失,伤害身边亲友
什么是准确的?人的记忆?其实人的记忆是最不准确的。我们总是试图告诉自己什么是真的,久而久之,我们就相信自己告诉自己的。
有些人说无聊、但我倒是觉得很精彩。特别是皮尔斯布鲁斯南和盖皮尔斯两个喜欢的主演在、可以说一口气看到了最后,而且真真假假靠观众自己解读也是很有意思。虽然没有完全看懂每个细节,但结尾那个一直转圈的老鼠就告诉我们男主人公以后还是会再犯老毛病的...
2022.1.10 0:52
今天看完明天大概就会忘了啥剧情
真正危险的不是分不清真幻的大脑,而是无法自制的毁灭本能。
有意思,主人公是个可疑的故事讲述者,而且越到后面越可疑,以至于你分不太清他的回忆究竟是回忆还是他的想象;这有点像小说的写法。可能也因为这个,看完全片,大多数观众会有些生气,感到被愚弄了。我倒觉得挺有意思。而且,编剧给教授的妻子写了很棒的台词,在审视婚姻本质这个层面,也有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