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勤劳的农村青年祥子(张丰毅 饰)生活在旧社会的北京郊区,失去土地和父母后,祥子来到北京在刘四开的人力车厂当车夫。祥子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希望能自己买一辆洋车,不用再租别人的车拉。祥子终于凑够了100元买了辆新车,然而没过多久就被军阀壮丁连人带车抓走了。祥子在军队里负责用洋车拉运炮弹,部对被击溃后逃跑时祥子的车滚下了山谷。士兵们都逃散了,祥子意外捡了军队里的三匹骆驼。他卖了骆驼,又回到了刘四的车厂当车夫,人们给他起名叫“骆驼祥子”。刘四的女儿虎妞(斯琴高娃 饰)看上了祥子,用酒灌醉了祥子……
看完书,来看的电影。说实在,初中学课文的时候,断章取义,觉得虎妞很坏,同情祥子。看了书和电影,对360°大转变。她是彪悍,使诡计,但她心还是善良的。她是好吃,但也不算懒做,家务还是做的吧。而且她敢爱敢恨,果断。不要说旧社会,就是现在,也有很多人不敢为爱也好,为性也好,这么豁得出去。冲破封建制度的新女性啊!
祥子,个人觉得除了时代的悲剧外,最根本的还是他性格的懦弱,一根筋,偏执,好面子。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光卖力气不动脑筋。看完小说,对祥子的同情全部消失,倒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可能我真的太没良心,太坏了。
所以以前学课文,一般都是取小说的其中一个章节,这样对于判断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命运,熟悉时代背景真的很可能会断章取义。以前学过的课文,要是现在可以找到原著看一看,真的角度全都不同了。但是,也可能不会抱着纯粹的心去喜欢一个人物,憎恨一个人物了。
之前考公,或者考资格证书的时候,学习的过程总是很挣扎,觉得牺牲了眼前现有生活的舒适。内心也隐隐的觉得现有生活挺好的,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呢?
之前告诉自己的理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动力还是没那么足,可能是因为对现有生活也比较满意了。
看完这部电影,意识到祥子所处的底层阶级,逃不出苦难的圈子,人的努力在环境和时代面前显得那么脆弱。我现在的时代,虽然比起祥子发展了,但是阶层的本质、底层逻辑是不会变的,底层人民一样要受很多苦,只是苦的的形式每个时代不一样。
处于现代的我,在写字楼里办公,需要付出的体力少了,显得干净体面,但本质上也还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年轻时,由于年轻力壮、成本低,家庭负担小,确实会觉得日子好过。但随着年纪增大,就会像祥子遇到的那些老年拉车工一样,更辛苦了却愈加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来气。
我现在考公,如果能考上,本质上是实现了阶级跃迁。最明显的是以后的养老和医疗都有充分的保障,这是普通人努力半生都很难追求的到的。
而从底层逻辑上来说,实现阶级跃迁的好处,在于我能掌控的事情会变多,只要不被欲望吞噬,本质上我吃的苦是会比跃迁前少的。比如底层人民受的苦更多是马斯洛需求里的生理需求,里面有很多不可抗力、无法对抗的事,比如电影里的小福子处在底层,要想填饱肚子只能去卖。再比如我现在工作了,有收入了,其实比读书时候吃的苦少很多,可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再也不会有军训时没有自己衣服穿的尴尬,不会有洗完头没有吹风机湿淋淋上学的尴尬。因为成为工薪阶层后,我能控制的事就变多了,相应的原先的苦难就减少了。
虽然现在也有现在的烦恼,但是如果让我回去之前的生活,我肯定不愿意。
总结完,觉得自己挺幸运的,现在的社会上升通道相较祥子的时代多了很多。而考公目前了解到,是比较公平的考试,是通过努力就有机会能实现的途径。而且我现在又有这么好的备考环境,所以要珍惜呀。
人来世上就是来受苦的,但如果相信这个原则,就要相信这个原则存在是有背后的意义的。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救赎、或证明,以此完成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就像上学时早起贪黑的学习,我们也不知道意义是什么,也觉得苦,但当我们认真完成了学习生涯,回头看它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价值和意义,也使我和阳阳的生活摆脱了原有的圈子,上升了一个阶级。从农民阶级的生活水平上升至工薪阶级的生活水平。从世世代代生活的小农村到没有根基大城市定居。所以我们不必想清楚这辈子痛苦、努力的意义是什么,它们就像上学一样,认真去感受、去做事,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未知的美好。可能在此生,也可能在下辈子。可能是对我个人,有可能是对我们的家人,可能是短期发生,也可能是一个时代。 比如说阳阳大学的时候到处跑各种经历,也不知价值在哪,但这些努力让他找到了一份本对他来说不可能的工作。再比如我,大学当团总支、班长,接了那么多事务,也不知道能获得什么,但通过这些努力,让别人看见了我,最后我候补获得了去北大游学的机会,由此认识了我的先生。
所以有时候不用去在意为什么要吃这些苦,大逻辑你可能想不清,也不用想清。但底层的运转逻辑会让你的付出有相应的回报,别想那么多,做就是了。
在祥子活着的那个时代,那段时期,贫苦大众,各有难饮的心酸,难以抗拒的宿命,影片中祥子注定要被吞没,祥子不具备抗争的能力和觉悟,他有他的倔,他的愚,他的痴念,他的软弱妥协,他对前路的残酷危险一无所知,只是大众,就像影片里那些巷口依靠的年老版“祥子”,最后沦为一个末路自私鬼,等死的蛀虫。
祥子一开始在一家类似地主老爷家拉车,受不了帮他家里干闲活,于是工钱就吹了,继续风里雨里拉车,遇见一位知识分子曹先生,曹先生还想帮祥子逃离黄包车命运,时局变换,东窗事发,却毫不犹豫出卖曹先生,自己逃命,还一边安慰自己,一切从宜,当然故事里的小人物从来没有上帝视角,没有先知先觉的利益最大化的速度抉择,只能暂时顾得眼前,在动荡年代,微小个人财产和性命,是难以保全的,还没有任何危机意识的他们,被暴力压制,被黑心敲诈,一滴一滴流逝掉血液里的热和暖,直到交出灵魂,堕落自己,虎妞是另一个命运转机,祥子拒绝开车厂,只想自己拉车挣钱,难道他自己不知道吗?拉车只能在没有天灾人祸之下,勉强管自己一个人饿不死,他好像是真的不知道,后来失去虎妞,失去积蓄,怜惜小福子,自己也知道养不了她和她一家,给她希望,又让她干等,小福子失去最后的支撑,上吊而亡,和很多白房子的女人一样,命交到他人手,因为亲人而献出所有,那个时代下,大多数黄包车车主和白房子女人,最真实的结局。
昨晚看完这部《骆驼祥子》,今早五点多起床收拾碗筷消毒,边干活边回忆,突然有个观点冒出来: 如果虎妞是个男人,是不是就另外一个结局?她开车厂的爹就会又盖房又娶媳妇,接下来就是看着儿孙满堂安享晚年? 可不幸虎妞偏偏是个女人,即便出嫁前为她爹的车厂出了不少力,但她爹刘四爷为了不给闺女倒贴,偷偷卖掉车厂,卷钱走人!一分钱不给闺女留!这虽不能说是导致虎妞最后生娃没钱雇大夫而亡的直接原因,但结局是虎妞死了,她老爹也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夜晚的雪地里...虽保住了钱,但应该也是一个老无所依的悲伤下场...不能不说这是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如果虎妞是男人估计跟她爹就一荣俱荣了! 说来说去这还是一个旧社会旧观念重男轻女的悲惨结局!不过即便是在当今社会,绝大部分女孩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遭受太多的歧视、冷眼、打骂,我再也不想面对那个带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又如此冷酷的爹!还想老了让我伺候?请问你给了我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我还你一个一模一样的老年你受得了么?
首先,个人认为,这片子删减的地方不对,无法明显将原著很好的演示出来。但尽管如此,依然是一部很优秀的片子。建议在读书后再观看影片,这样才不会感到无法理解。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的表演者们都十分的厉害,就好像把原著里的角色演活了一般。老实好强的祥子,泼辣的虎妞,狠毒的刘四爷,待人忠厚的曹先生。。。。。。这是这部电影闪光点。
也许大家看完后会感觉故事中的某些人物是那么的可恨,不断压榨着可怜的祥子。但细心研究后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可怜:虎妞为了追求爱情和父亲决裂;孙侦探只能靠去索取别人钱财来维持生活;风光一世的刘四爷最后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刘二强只能靠酒精麻痹自己来减轻对于生活的绝望。。。。。。全都是悲剧,他们就在身边,就我看来,在那个一平二穷的时代,已经没有好人可言,就算是曹先生也未必算是个好人,就是因为他为了躲避抓捕没有顾上祥子,才使祥子的钱被孙侦探给抢了去,导致祥子再次陷入绝望之中。那个年代,再善良的人最后都会变得无情,没有这么多好人坏人之分,人们大多处于这两者之间,当他们遇到危险或是陷入绝境时,只能顾得上自己了。
本书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明白不少属于自己所理解道理。那这,就是一部经典。
“祥子以为努力拉车,就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可更悲剧的是,新社会似乎也未见到来。8.3
以前的电影 拍得多认真啊
@电影资料馆 学了个新形容:像座黑塔似的
御姐戏正太,聚散都是爱
其实虎妞在现在看来是精明能干也刁蛮任性,自由恋爱追求幸福,追求女性解放,但很自私,没有考虑过祥子的感受,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斯琴高娃太适合虎妞这个角色,也演的太好!改编和原著很贴切
重温更容易感动。 已经忘了老师硬塞的老舍原著的寓意何在了。只觉得人生无常还是珍惜朝夕吧。 电影之余也不自觉的感慨下那个年代的张丰毅如果拿到当下 如今的小生帅哥谁都没得混。 斯琴高娃不愧是我喜欢的唯二华语女演员。
无可改变的宿命。
搜了一圈,终究还是没能找到125分钟版本。就观看的112分钟版而言,开篇缺乏对祥子前史的交代,草草收尾的结局也显得仓促,若不是版本问题,则可能是电影时长无法承载长篇小说内容所做取舍选择的问题。电影频道(1905电影网)109分钟的高清修复版还删减了小福子卖身等部分内容。虽然虎妞为了让祥子娶她耍阴招,不过在那个年代,感觉她为了得到自己所爱之人费尽心思、奋不顾身的行为也蛮勇敢的。…… 观影过程中不时联想到我更喜欢的中国电影:1950年《我这一辈子》。
朴素大方,人物生动鲜明,市井生活贴切逼真。
过去的电影真好,朴实不浮夸,就静静地讲故事
修复版真是美呐!色彩浓艳的斯琴高娃的妆容像只活脱脱的老虎,满目希冀拉着包车的张丰毅更符合八十年代的气息。结尾同老舍石挥的《我这一辈子》,衣衫褴褛街头。有发挥的改编
#资料馆留影#看的修复版,画面动人,经典的文本改编,带人们重回那个世态炎凉的老北平,话说老舍先生还是把世相人情看的挺通透,每一个人物都有一把辛酸泪,每一句对白都接地气。穷人的日子不好过,男的卖汗,女的卖肉,那怕虎妞这么精明霸道的富户之女,也难逃人生苦短。小时候刚开始挺同情祥子,如今方觉他才是最干净最幸运的那个,贫富分化的病态社会长不出幸福的花,每个人都不人不鬼,祥子的勤劳没给他带来幸福,却让他挺起腰杆活出了个人。可谓不幸中的万幸。ps 斯琴高娃的虎妞绝了,真是她的代表角色。
以虎妞这样果敢的性格必须死于非命;以小福子这样软弱的性格必须死于宿命;以祥子这样憋屈的性格必须一直苦命而不得死。
真够味道
那个年代的中国电影有种不废话,认认真真讲故事的干练感。
事实证明,黄花大小伙子必须要防着点如狼似虎的大龄未婚女青年。
比凌子风后来的[春桃]要好不少。且不论改编如何,单说美服化道与演员部门皆是一流的,借此倒是怀念一下老北京风物(那个集市真是妙极)。虎妞借酒色诱祥子一场,情欲张力极为饱满(其实[春桃]里也有……)。这个故事搁到若干年后便是[夏日暖洋洋],出租司机这个行业竟然这么有延续性……
那会就有牙刷和牙膏了阿?
虎妞多次劝祥子在家歇歇吧,祥子总是说:“不能总是闲着。”想不到,这样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人,最终还是沦为了社会的牺牲品。最后几个画面,早已失去信心的祥子被拉车人撞了,拉车人回头向祥子笑,祥子也望着他,或许,祥子看见的,是从前的自己。
z国梦的破碎。比起“丑陋横行”的原著,凌子风终究还是心软地从审“美”角度给予修饰(对祥子的懦弱堕落、虎妞的懒惰纵欲、教授的装腔作势等进行改头换面),淡化了小说中从人性根源生发的令人脊背发凉的悲哀感,有偏向地将悲剧归咎于时代和造化。斯琴高娃的虎妞神气活现太抢戏了。修复版。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