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男孩小杰(于坤杰 饰)自幼便和经营公路旅店的大舅(孙心福 饰)一家共同生活。小杰为了完成学校作业——制作一副“大海”主题剪贴画,渴望得到一本《海洋百科》图书。表姐(李蔓瑄 饰)原本答应为弟弟买书,然而大舅突遭车祸,真凶拒不赔偿,全家陷入麻烦之中。 小杰不忍为家人再添烦忧,决心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图书。他穿行在城镇和乡村之间,游荡在现实与幻想边缘,少年与海的秘密翻涌浮现……
由90后青年导演孙傲谦执导,于坤杰、李蔓瑄、孙心福、兰海主演的少年奇幻电影《少年与海》今日全网独播。
《少年与海》曾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在平遥国际电影展、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展映,“又野又灵”的强烈个人风格赢得颇多媒体赞誉。
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大海”主题剪贴画作业,少年小杰渴望得到书店里一本《海洋百科》。
但因买书的过程发生意外,小杰的人生随之发生诸多变故。童真与现实、叙述和想象混杂在一起,让与大海相伴相生的秘密翻涌而出……
《少年与海》除“表姐”李蔓瑄、兰海外,基本启用了全素人的演员阵容。
在摄影师周聪的镜头下,取景于辽宁营口的《少年与海》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对东北土地瑰丽而浪漫的想象。
海洋潮起潮生,少年之梦斑斓缤纷,如梦似幻。
野草般生长
大海般孤独
《少年与海》讲述了一位辽宁营口少年孤独而奇妙的“成人礼”。
11岁的男孩小杰父母出海打工,他和大舅、表姐生活在东北海边的公路旅店里。处于散养状态的小杰自带江湖气,他满口段子,踩邻居家的水泥地,拔邻居家的葱,无法无天,野蛮生长。
在小杰心中,有两件事最重要,第一是完成学校布置的大海剪贴画作业,第二是听表姐的话。
美丽纯洁的表姐是小杰心中的女神。而炒菜的大舅更多是扮演“坏人”,交给小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道理。
为了完成剪贴画作业,小杰渴望得到书店里的一本《海洋百科》,但在他的梦想即将成真之时,大舅突遭车祸,影片的色调至此转冷,小杰的世界进入分裂。
因肇事者无法被追责,“撒谎成性”的小杰面临着人生最重大的抉择:他是否要为车祸作假证。
徘徊在书店里崭新《海洋百科》和现实之间,小杰的世界变得撕裂、无助而愤怒……表姐的“背叛”,尘封的秘密,成为压垮小杰的最后一根稻草。
《少年与海》贡献了近年华语文艺片少见的野性气质,男孩小杰由素人演员,和导演同村的边缘少年于坤杰饰演,他自带的野性浑然天成,灵气十足的表演获得《好莱坞报道者》《综艺》等媒体的点赞。
导演孙傲谦带来了一部角度不同于以往的,更具深度的儿童奇幻电影。
《少年与海》讨论的是孩子的世界在成人规则的侵入下缓慢崩塌的过程。优秀的摄影不仅为以往粗粝幽默的东北蒙上了浪漫恣意的滤镜,更通过废船上约6分钟的一镜到底镜头,模拟了一个少年在多处拼凑信息后,对未知焦虑而惶恐的想象。
《少年与海》多处运用魔幻现实手法,通过在现实中穿插幻想,为小杰无处安放的创伤寻找出口。
陈雪燃为电影制作的音乐沉静隐忍,如波涛之下,暗流翻涌。电影参考《降临》为“海怪”设计了独特的声音系统,海怪的嘶吼,就藏在电影的细节之中。
小杰仿佛《四百击》中的少年安托万,面对冰冷残酷的成人世界,他执拗地守护着自己的领地,渴望着大海深处,那些光怪陆离的魔幻时刻终能成真。
海洋与少年相辅相成,共同分担着忧愁与失落。
电影之外
还有许许多多个“小杰”
《少年与海》最初的灵感取自导演孙傲谦的个人经历,孙傲谦小时候家里很穷,但又很想得到书店里的一本书,这个经历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于是他便想拍一个少年想得到书的故事。
在看到小杰的演员于坤杰后,孙傲谦改变了想法,将原本的短片扩充成了长片。
电影中的小杰是现实生活中于坤杰的翻版,于坤杰看着只有七八岁,实际年龄已经十几岁了。
他没和自己的父母生活过,和卖水果的奶奶相依为命,只上过半年学。
他平日骑着自行车在村里晃,砸玻璃,经常闯祸。
于坤杰有很多“幻想中的朋友”,喜欢自言自语,“一天一个澡,长生又不老”这样的台词,就是于坤杰自己的发明。
一天下午,他带着孙傲谦去大河里游泳,等到了大河边,孙傲谦才发现那是海。
“见他之前我知道他几乎没和父母有联络了,但和他聊起父母的话题,他眼睛转得特别快,说父母在国外打工……他不知道那是大海,在那里给我说他知道父母再也不会回来了”。
孙傲谦被于坤杰身上那种特殊的生命力所打动。
在那些阳光、快乐的孩子之外,他将镜头对准了一个另类而独特的留守少年,让这类少年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到原来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那些留守儿童里面还有这样的一种孩子”。
《少年与海》令人想起塔可夫斯基的名作《伊万的童年》,而在创作《伊万的童年》时,塔可夫斯基也恰巧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青年导演。
战争让伊万变成了无情的机器,只有在睡梦中,那些属于孩子的梦才能够回来。在童真和现实世界的夹击之下,小杰对于海洋的畅想,在小杰开朗的表象之下,为影片披上了一层寂寥的暗影。
截至2022年,我国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监护不力、缺乏抚慰、疏于照顾,外加心理问题,是很多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电影中的小杰愤怒地完成了自己的“反击”,在电影之外,留守儿童群体的“反击”又在何处,这是镜头之外,千千万万个“小杰”还在面临的困境。
《少年与海》
欢喜首映 独播上线
5月25日,电影《少年与海》于北京百老汇院线上映。影片由孙傲谦执导,孙傲谦、安吉尔共同编剧,于坤杰、李蔓瑄、孙心福、兰海主演。
一次喜感与阵痛交织的少年成长之旅
影片被观众称为“平遥影展笑声最多的一次观影”,东北式的幽默和少年小杰本性中的天真烂漫,让影片绽放着明媚的色彩,然而在小杰的成长过程中,那被环境裹挟着、被迫拥有的社会与成熟在他身上凸显的时候,又让人顿觉阵痛。
小杰的成长像无数人的成长、无数人的生活一样,有着幸福与痛苦的两面。
11岁的小杰,为了完成学校作业业——制作一副“大海”主题剪贴画,渴望得到一本《海洋百科》图书。表姐原本答应为弟弟买书,然而大舅突遭车祸,真凶拒不赔偿,全家陷入麻烦之中。
小杰不忍为家人再添烦忧,决心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图书,他穿行在城镇和乡村之间,游荡在现实与幻想边缘,一个满怀心事的少年在成长路上跌跌撞撞,少年的天真无邪、野性率真与成人世界和社会现实开始发生必然的碰撞。
一幅在东北大地上展开的诗意画卷
“东北农村,难得不土”
“中国的农村竟可以像油画般浪漫,从未想象到”
……
影片没有使用多数国产文艺片种会用的灰冷色调,也没有选取荒芜破败甚至穷山恶水的画面,而是把东北的地域文化气质,融于生活环境,让故事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发生。
明窗、暗墙、绿叶、红苹果、蓝天、金麦、红裙……影片用丰富、大胆、鲜艳的色彩和颇具设计感的构图构建影像,呈现鲜活的故事与少年形象。
而在开篇、少年和姐姐吹头发、旧船等几处的长镜头,也十分流畅而意蕴绵长,在现实世界中捕捉着梦幻诗意,当属于影像的“明晃晃”的美扑面而来,让观众难以抗拒。
一场浪漫魔幻与野蛮现实的奇遇
观众曾对影片给予这样的评价:超现实的段落很好,如置身于下水道中却闻到花香。
恰如其分的魔幻荒诞尺度与真实生活的结合,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少年与海》像是少年一场童话般的梦,但是伴随着影片诸多超现实、潜意识的呈现,这个梦多次产生裂缝,甚至破碎。
贯穿全片的“海怪”似真似幻,耐人寻味。它身在何处——海中,还是人的心中?
它有何寓意——少年的心事,或是每个人心中都藏有的症结?或许每个观众心中有自己的答案。
乱入般出现多次的乐队,也是影片的“奇观”之一。伴随着奇异的演奏,于荒诞中表现着少年与成人世界的对抗,当船舱里的“表演”结束,少年的梦仿佛也告一段落,而那莫名涌上心头的悲情与没有完全泯灭的希望,让观众的心绪愈发纠结而复杂。
电影《少年与海》由孙傲谦执导,欢喜传媒出品,影片曾在第十五届华语青年电影周一举斩获年度新锐导演、新锐男演员、新锐摄影、新锐录音四项大奖,并提名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影展之最”单元最受欢迎影片等,2023年5月25日起于北京百老汇院线上映。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村也有一个留守儿童,他叫鹏娃,他也有撒野的时候,但我没见过他神经病似的,我没见过他天天打鸡血似的到处撒野,大多时候,他是沉默的,安静的,甚至被人欺负的。
复盘了一下本片剧情,小杰就是留守儿童了,但是片中这个小孩我是无法共情的,到处撒泼打诨,嘴炮不断,甚至张牙舞爪,我能理解神话中的哪吒,但我在现实中真没见过这样的浑小子,这是电影啊,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是与现实的渐近线。小杰这种设定,我觉得放在动画片里绝对没毛病,但你放在电影里就立马一个大写的尴尬,看的让人很出戏,脑子里一堆黑人问号。
观影结束,我想起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熊孩子,但即使现实中混不吝混世魔王的熊孩子,也不是这种混法啊,也不可能全程高燃,全程打鸡血啊,他也有悲伤的时候吧,他也有被人欺负的时候,他也有胆怯懦弱的时候吧,但是我再电影里没看到,如此套用成人设定的行为方式和台词,真的看的人很尴尬,简直就是灾难,文本还是没有打磨成熟,这是BUG,难道就没人发现吗。
开场白色床单,我就知道完蛋了,又是一幅文艺青年对女性的幻想,我记得十多年前就有人这么对我说了,拍天台就要搭满白色床单,你家是开宾馆的还是开国际大酒店的,影片中设定小男孩舅舅家是开饭店的,那这哪儿来这么多白床单的?剧情细节不容深究,严重脱离现实。
本片最大的优点就是摄影,摄影一流,但是摄影再好也无法拯救剧本,表演,导演的问题啊,我是被预告片骗进来的,我看预告片还不错啊,我巡视着,这片不赖,我得看啊,结果一看,后悔连连,给我整这么一出四不像,整体而言就是用力过猛,太顶了,导演。表演浮夸,剧情大写的尴尬,拼凑感极强,各种大师集合,什么库斯图里卡,安哲,戈达尔,这都什么啊,导演啥都想要,我送一句老话,我们老家的,我妈经常说我,猴子掰棒子,这个也想要,那个也不错,你还不如照着一个炕头烧,绝对能把炕烧热!
摄影周聪多年前就认识,一直很看好他,看到他的朋友圈有电影作品上映,早早的就来到MOMA电影城。拍得果然很好,有诗性气质,完全看不出是一批年轻人的处女作。
周还在美国不能作陪,便介绍我认识了《少年与海》的团队。让我从侧面了解了一些幕后的故事。电影看完又有幸与导演对话,收获满满。
先说剧情(为了不剧透,说得梦幻一点),分为两部分,前面介绍一个有野性的孩子,野性来源于父母早逝,来源于寄居家庭的经济环境。后半部分,所有的人都在翻转,受害者抗不过现实,就找个替罪羊,受害者秒变施暴者。多米诺骨牌导向最后一块——孩子。而原生家庭的点滴又以非逻辑的方式在孩子眼前闪现,这符合孩子的视角,在他们看来,世界一定出了问题,不然为什么没有按照我的理念运行。
放映结束,我针对剧作与导演探讨,本片男主角本人父母早逝,只上过一年学,他的人生比电影中的人物更坎坷。在现实与电影之间始终还是有一道界限——控制者,痕迹越少品质越高,在这一点上,本片是上乘之作。
夸完了之后也想谈一些小问题(仅代表我粗浅的观点)——代价不够。最后的谎言让一个喜欢说谎的孩子说,代价太小;或也可是某种力量要彻底束缚孩子的野性。当然这么一改可能就俗了,没有现在看这么灵动。
总之,《少年与海》里的少年栩栩如生,非常灵动,而那条海里奇幻的大船也在生命的某处等着我。害怕,它就不来了么?
10月20日,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正式落下帷幕。华语片方面,《热带雨》、《日光之下》、《海面上漂过的奖杯》分别收获好几项大奖,成为本届最大赢家。除了这几部以外,还有一部入围“影展之最”单元的华语新人导演作品好评连连,这便是由顿河担任制片、90后导演孙傲谦执导的长片处女作《少年与海》。
影片的故事其实很简单。讲述了在辽宁的乡镇,少年小杰(于坤杰 饰)为了完成学校作业——制作一副“大海”主题剪贴画,而渴望得到一本《海洋百科》图书。小杰自幼便和经营公路旅店的大舅(孙心福 饰)、表姐(李蔓瑄 饰)一起生活。本来买书的心愿即将达成,谁知飞来横祸,全家的生活被打乱……小杰骑着车穿行在城镇和乡村之间,亦游荡在现实与幻想边缘,日子一天天过去,少年也被迫长大,对着大海诉说着孤独与哀愁。
票神君和这部电影也是特别有缘。16日下午的平遥首映场(也是唯一一场)一票难求,就连影厅的台阶上都挤着坐满了人。映后,导演孙傲谦和小男主于坤杰(以下简称小杰)出场和观众交流。导演还在现场卖起了关子,让大家猜测小杰的年龄,观众七嘴八舌地喊道:“7~8岁、8~9岁。”没想到导演的回复让大家都颇感惊讶。15岁!
说实话,一开始看着银幕上的小杰,脑子里难免会想起《四百击》的安托万、《单车少年》的西里尔等角色,但当次日一早在高铁站再次遇到他时,我便确定他就是独一无二的东北小少年,也使得我对于本片创作幕后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才促成了本次和导演的对谈。
导演表示,最开始创作拍摄的初衷,可能只是为了表达一个小孩子想要得到书而没得到的一种状态,但实际上,最后促使他真正想拍一个少年与海的故事源头点就在于小杰本人。
其实近几年来,华语电影已涌现出好几部鲜活又有个性的现实儿童题材作品,像《八月》《西小河的夏天》《 旺扎的雨靴》《第一次的离别》等,但如果看过这部《少年与海》,你绝对会深深记住这个东北野性少年。
那天从平遥回京的高铁到站后,小杰又“嗖”的一下从我身边窜过,我没忍住喊了一声他的名字,他没有回头。也对,说不定眼前的小杰已经忘记了银幕上那位“小杰”,朝着另一片海奔去。
买不起书就偷出来
票神:您最开始为什么想要创作这样的故事?
孙傲谦:首先片中小孩的故事,本身是我自己生活当中的经历。我小的时候由于家里条件特别差,我想买一本书。可是到了书店买不起,我幻想把它偷出来。但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没有偷出来。然后这个事情一直在我脑子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当时17年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想写成一个长片剧本,但可能碍于当时的能力条件有限,我就想要不就先搞成一个短片,然后就开始去写这个剧本,我和我的联合编剧安吉尔一起写了这个短片故事。
票神:片中少年这个最重要的角色怎么选中小杰的?
孙傲谦:是我妈妈给我介绍了这么一个孩子,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是同一个村子的,但是因为后来村子回迁之后就是我上大学了,所以没见过他。我见他之前就听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说他也不上学,看起来七八岁的样子但其实已经十五岁了,每天骑着自行车就在村子里的大街小巷来回逛。有时候会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儿,就是偷人家点东西,砸人家玻璃什么的,反正就是特别淘气。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混世魔王”。
票神:见到小杰后对他第一印象如何?
孙傲谦: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好因为砸了别人家的玻璃被打了一顿,蜷缩在一个墙角里面看起来特别黑。我见到他第一眼就想:“天呐!怎么会有这么丑的小孩。”当时(两年前)他还没长开,眉毛、头发都没有,还是单眼皮,后来慢慢眼睛长开了一点。
我就跟他先聊天,我跟他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假如说你想得到一本书,我说你最喜欢什么书?”他说我最喜欢兵器类的,就玩那种什么枪炮,我说:“好,我说你要想得到这本书,书店有,但是你买不起怎么办?”他说那我就偷出来;我说:“你怎么偷?门口有检查的,你这一扫一过去,警报就响了”,他说那我就撕,我就一页一页给它撕下来。我就觉得他一下子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意识到这个孩子可能是冥冥之中老天赏给我的,一个让我完成这个作品的一个孩子。
票神:表姐这个角色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孙傲谦:当时是在海选过程中,制片人把这个剧本给到了他们公司(陈坤、周迅联合创办的东申未来),然后李蔓瑄(东申未来旗下艺人)看到了这个剧本,她就特别的喜欢。当时我还挺惊讶,觉得蔓瑄的这种气质怎么会喜欢这样一个剧本,后来一聊发现她真的就是喜欢这个故事和这个角色。然后我觉得她特别适合的一点在于,如果看过片的观众就会发现,我刻意会把表姐这个人物写的稍微跟环境抽离了一些,我是想她一方面在这样的一个比较底层、残酷、粗糙的生活环境里面,她内心其实是很急切地想要离开这里。
票神:这部影片从创作到拍摄完成经历了多久?
孙傲谦:剧本完成是在17年底的时候,其实当时就想拍成一个长片,但我们当时条件特别有限,全组一共不到十个人,都是一些好朋友来帮忙,就只好先拍了一个片段想着以后再去找投资。没想到后来很幸运,我投了上海电影节的WIP(制作中电影项目),当时的反馈还比较好,后来就找到了制片人顿河,他帮我投到江老板(安乐影业总裁江志强)的“A.R.T.文艺片计划”,然后拿到了投资。
其实从17年拍完短片到18年10月份开机这段时间,一年的时间我都跟小杰在一起。我后来重新去观察他生活里面的东西,观察他会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会想什么样的东西,然后把原来的剧本又按照他重新丰富,然后大概是18年9月份剧本才定稿。
苹果便宜又易滚动
票神:第一次拍摄长片,在现场如何指导大量的非职业素人演员?
孙傲谦:在拍摄过程当中,我没有给他们看过任何剧本,因为他们本身他们有的人不识字,或者说识字的可能也看不懂剧本。然后我们剧组所有人从开机一直到关机,每天都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我们的早午晚三餐和拍戏间歇一定都是跟大舅他们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他们慢慢就习惯了。
整个拍摄我们从来不走戏排练,而是直接待机就开始实拍,拍的过程当中,前几条大家都像在玩一样,因为肯定都准备不充分。但是实际上五六条下来之后,慢慢我们就找到了规律,找到了孩子和其他的非职业演员大致的一个行动轨迹和表现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捕捉他们本身的真实状态,我更多的可能是在引导他们,而不是说给他们一个限定的框架。
票神:那小杰呢?在现场不配合的时候怎么办?
孙傲谦:之前映后可能还有观众觉得,片中的小杰这个角色表演特别刻意,痕迹特别重,太成人化。但其实我真的要非常坦诚的说,我们只拍出了他现实状态的十分之一。他本人的要远比片子里还淘气和成人化。在拍摄的时候,他会经常和我们谈条件,如果不满足他,他会装哭装困装睡觉。我们每天大概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跟他周旋。(笑)
票神:片中有许多日常生活化的细节,比如蒸馒头、吹头发、洗脚等场景,您是怎样设想将这些加进剧本进而视觉化呈现的?
孙傲谦:首先一方面是,我本身的生活环境就是那样,我小的时候大把的时间都在那里生活,然后很多的细节都是我生活当中目睹过的。还有一方面就是,我觉得其实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特别诗意的一些瞬间。这个片子其实故事很简单,就两条线索:小杰想要得到一本书,然后大舅让他做假证,以此诱惑他作为交换;然后另外一条线就是他对于父母的回忆和幻想的破碎。我们之所以把所有的故事都去戏剧化,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想聚焦到小杰这个人物上,聚焦到他的一个生活状态和模式。
票神:影片的色调前后对比明显,您和美术师是如何沟通的?
孙傲谦:拍摄前我就跟摄影师和美术师沟通过想法,希望这个片子前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色调。前面可能偏阳光明媚,后面可能偏阴郁寒冷,就是一方面浪漫,一方面残酷。如此设想也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小杰前半部分的生活更多地在展现他的生活状态,就是一个天真浪漫的孩子。但是随着后来不断的事情的变化,他的世界开始被加入很多成人的东西。所以整个色调也要有发生变化,这始终是跟着人物走的。
我们前半部分基本上都在晴天的时候拍摄,后半部分都在阴天的时候拍摄,本身环境里的颜色其实就是那个样子,只是在拍摄的时候其实有做取舍,比如拍前半部分的时候,我们会刻意把一些冷色调的东西从画面里拿走,然后到后半部分的时候会把一些比较乍眼鲜艳的东西拿掉。
票神:为何选择红色系?
孙傲谦:在片子里我就是想用红色赋予小杰对于父母和故乡的一个颜色的回忆,然后同时他把表姐的东西投射到他的回忆里,姐姐穿红色的衣服。一方面,她是想要离开这个环境。另外一方面,在我们那边的旅店,里面的女孩一定都是穿了大红大绿,本身就起到了一个招揽顾客的作用,所以小杰也把表姐的红色投射到了自己父母的红色里。
票神:苹果可以说是影片中的重要线索,您在创作时是如何设想的?
孙傲谦:其实很多人看完之后都问我,片子里的苹果、红线、红裙子等这些是不是特殊的隐喻意象,但其实真的都没有。我觉得电影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勾起很多关于生活当中那些美好的瞬间。这些东西就是你记忆里原本存在的东西,它只是起到了一个勾起回忆的纽带作用,是两条线索交接时类似于钥匙一样的东西。
包括苹果在内,用它的原因就很简单。第一,我们当地盛产苹果,它便宜。我们原来剧本里写的是草莓,但是草莓在我们拍摄的那个季节它特别贵,苹果有的是,随便拍;第二,苹果容易滚。苹果滚的时候能出现我想要的动态效果,别的水果可能滚起来不太方便,没有那么多的大家所谓的隐喻性的东西。
还有就是,苹果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门口有一场车祸,可能是我意识当中见到的第一场车祸。我在门口玩,然后突然一声巨响,一辆车被撞飞。我记得特别清楚,是因为我们住的房子在路的更下面一点,它其实有一个坡度,所有的苹果就从上面滚了下来,滚到我的脚边。那一刻从我的意识里,我一直觉得苹果就是危险的象征,就预示有一些不安定的东西出现,所以我可能很本能的把这个东西放到了创作拍摄当中。
拍电影就是寻找答案
票神:有观众认为这部电影有很强烈的魔幻现实风格,您怎么看待?
孙傲谦:现实生活中的小杰本人,每天就是一个疯疯癫癫、乐乐呵呵的状态。我记得跟他刚认识的时候,那会儿还没开拍,他跟我说他经常骑自行车到各个地方玩,然后他有十多个好兄弟,他们有的时候每个人拿十块钱,然后到哪个烂尾楼楼顶或者河边,大家一起去聚餐,当时感觉他是一个特别江湖气、能呼风唤雨的人。
然后我就特别好奇,有次跟着他一起去看他的那些朋友,但后来走了一圈发现根本没有见到任何人,他就跟我说我的朋友可能今天没来,他们可能上学或者怎么样。所以也许这一切都是他臆想出来的,他平时就是一个自言自语的状态,我觉得这个可能是直接启发我去拍一些魔幻段落的一个原因。
还有就是我们都经历过童年有自己的心事,那在小孩的世界里,可能更多时候都专注于自己的那些事情,外界发生的变化他能感受到,但对那些都是一知半解的,他只能通过碎片化得到外界的信息,然后勾勒出自己认为的周围环境的印象。但实际上他最关注的仍然是自己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我可能会选择用一种偏魔幻的方式去拍这样的东西。
票神:平遥映后您回答观众提问时说道:“小杰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安托万,但我永远成为不了下一个特吕弗”,您怎么看待观众拿这部跟《四百击》来比较?
孙傲谦:首先我得先澄清一个事情,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确实受到了很多大师导演的影响,而且我一点都不排斥,但是必须要先解释一下,就是关于《四百击》。特吕弗的的很多电影我都看过,但是《四百击》我真的真的没看过,但我知道这部最经典。因为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或者说在一些网络媒体上经常会看到它最经典的的一些场景,比如奔向大海、直视镜头这样的段落,我觉得大家可能会觉得,比如在海边的单个镜头,或者结尾的直视镜头会觉得可能跟《四百击》像,但是我觉得所谓的像与不像,可能在于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表象。
首先我不排斥这些大师对我的影响,我特别喜欢看电影,我也特别爱电影。我喜欢塔可夫斯基、安哲、赛尔乔·莱昂内、科波拉,喜欢当代的锡兰、萨金塞夫,包括大家可能说的最多的库斯图里卡,这些导演我都很喜欢。我觉得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影响和启发。
其实不是说我要拍一个库斯图里卡的镜头或者塔可夫斯基式的镜头,更多的情况应该是因为我受到这些影响我脑子里可能形成的那种东西,他就很自然的我去拍这个东西,他就会流露出一种感觉。不是因为我想去这么拍而这么拍,而是因为是我去拍,所以我一定会拍出这样的东西,我是这么理解的。
票神:拍摄完这部对您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收获或启发?
孙傲谦:当然这一部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拍摄过程当中去总结一些经验,找到一些答案方法,在下一部当中尽量去把这些接受到的东西一步一步地形成自己的风格,去做到更成熟克制、更直接有效,我觉得这是我需要进一步去努力的。我下一部可能想拍一个体量更大一点更完整一些,然后会有更多尝试的东西,以及在视听风格上,我会更去努力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风格。
票神:还会继续找小杰来出演吗?
孙傲谦:如果有合适的角色我会去考虑,但是还是要看小杰自己。因为他已经慢慢长大,他应该有自己的一个选择权、决定权,包括其实不是说给我演戏,而是说他到底愿不愿意去做演员,将来愿不愿意走这条路。私心来讲,我觉得短期内,可能我会让小杰尽量远离银幕,因为他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观。我觉得还是让他开开心心的,单纯的成长会更好一些。
票神:这部影片计划什么时候在国内上映呢?
孙傲谦:目前还没有上映计划,当然我们的出品方和制片方会安排这些事情。当然作为一个创作者来讲,我肯定是希望影片能够早日跟观众见面。
丰富的意向集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出色的自然光摄影,无拘无束的调度设计,近乎完美的声音系统,这些不只是形式,就是细腻的内容本身。导演将无数大师内化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之中,而没有只停在模仿与致敬的层面上,可以说不止未来可期,而是未来已来。有人说导演用力过猛,但这是种非常无趣的说法。怎么算过猛?又哪个方向的力呢?舍得用力,总比没有热血要强!
【釜山电影节展映】世界首映。非常惊艳而风格多变的处女作。开场文艺沉静,中途喜剧魔幻,收尾严肃现实。小演员的选角是整部影片的亮点,其潇洒不羁收放自如的状态太棒了。再加上东北话自带强烈的搞笑+忽悠套嗑属性,金句频出。魔幻现实主义元素运用营造出梦魇般氛围,匠心独运地串联起闪回叙事。三人乐队的几次乱入一度有那么点库斯图里卡式的荒诞悲情感。两处长镜头完成度蛮高,冷暖色调的变化与调色也用心。能感觉到某不可控因素对电影结构有不小的影响,片尾和谐字幕更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不过映后导演不卑不亢的坦然和美好希望,令人肃然起敬。//2021-01-04 全国艺联冬暖影展北京站二刷
所有那些对成年人绘声绘色的模仿,都在苹果掉到地上,书页被撕掉的那一刻,变成了一种拙劣的装腔作势,因为那一刻,他已经真正来到了成人的世界,当少年脸上的纯真无邪消失的那一刻,生活中幸福和痛苦的一体两面也被彻底摊开在眼前。如果没有最后的字幕,这个结尾堪称神来之笔了,加一星也因为它。
终于想通了姜文、库斯图里塔、费里尼式的电影里,女人该干哪三件事:洗头、洗床单、喂奶
你可以记不得爸妈的样子,拿不出买书的巨款,看不懂成人的世界。但你是少年,可以高喊过了山海关就找咱爷俩,可以质问我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可以把十块换成五块插在树梢,可以在煮沸的水里成为支棱的虾。见过废船下热闹的生育和悲伤的婚礼,你该知道忘记不代表不存在,海怪不在海里,而在人的心里。
两星给摄影形式大于内容 关于大海的所有线索都是断裂的 希望新生导演不要企图在电影里加入那么多“哲思” 好好打磨剧本讲好故事才是正经事
红色苹果和红色线,小杰的记忆串联点…五星给这个农村题材,小朋友演技很棒 女主洗头发的戏好美 惊艳到我了。
真的扛不住这类各种大师元素混搭作品[捂脸]从片头暖黄色调,母亲白色长裙,红色皮鞋,满屋的苹果这些意象化符号出现时就知道这片垮了一半……少年的俏皮太过用力,他并不知道该如何在电影中怎样呈现一种被放养被抛弃的状态,即便他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其实蛮希望导演能够真正走入少年的内心,而不是用各类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呈现,少年的双眸有戏有故事有疑惑有失落,但故事却没有……能够感受到导演的用心,但他把灵气生生的演化成匠气,有时真的很想在处女作中看到一个深入内心故事,简简单单,不要被刻意的表现形式带偏,然而事实是看到的本届影展国产导演处女作总是那么偏爱形式[心碎]结尾那一句又傻又楞的话实在应付,像是教育部命题拍摄的儿童教育片,谁的人生不是在上一堂课?哪怕说两句矫情话,把少年和海的主题点一下也比现在强……
什么鬼…
废船内的戏很喜欢。恍惚之间,以为在看《黑猫白猫》了,相信导演肯定有受老库的影响吧。
小杰放学骑车回家到见到姐姐那一整段拍的太好了,如此打破常规的和谐感。印象深的还有大人们坐在酒馆里谈论海怪那一段,大家都太有意思了!平遥影展笑声最多的一次观影,世界上的痛苦和灾难那么多,为什么一定要拍成冗长的文艺片让别人和你一起痛苦呢,开开心心不好吗?西装乐队的出现和废船里的戏真的很《地下》。映后访谈:小杰真的很调皮诶!感觉导演属于人善言拙,对于小杰本人的发言太敏感了,还好制片出来及时救场。
#4th IFFAM# 釜山新浪潮入围→平遥关门放映→澳门新华语映像竞赛。实在是被音乐惹到了,这么扒爱莲尼卡兰卓真的没事吗?全片音乐就是[永恒与一日]第三首“by the sea”的各种八小节不到的变奏,编配方式都是扒[永恒与一日]……当然片子还是有些很有趣的地方,比如文本上跟[西游记]的互文,以及几个很有设计感的长镜头和幻想场景,不过有些太炫耀了。整体下来,从安哲那里学到的东西(长镜调度,乐队,景深镜头,镜子和门框的用法)还是多于从库爷那儿来的。片子有灵气,剧作还欠打磨。
目的不纯。支离破碎。我不信那是早上五点的阳光,也不信孩子把书撕碎的面孔。导演自己都不相信的世界为什么要逼着观众去信?(把看过的电影都用上,真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釜山电影节看了首映,感觉就是一个小男孩自嗨,剧情和节奏很差,表达的内容也很不清楚
#2ndHIIFF# 平遥错过的片子海南看到了,大体上跟我想象的有些不一样,内核其实是个比较悲的故事,用一种外表带刺但内心柔软的方式展现出来。没想到导演那么年轻,技巧上其实对各种大师风格“模仿”的挺好,不掉链子。但是故事层面还是觉得想说的东西有点多了,怎么说呢,有点像片中的小杰摘苹果,啃一口丢一个。吃了一路,却一个完整的都没吃完。小男孩表演是有灵气的,虽然过程中也一度觉得“有点吵”哈哈哈,但结合剧情还有真实经历来看,还是可以代入一些共情的。更何况,野蛮生长也不失为一种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哪怕会在成为大人的路上遍体鳞伤,但也掩盖不了内心深处逐浪的渴望。想起了System Crasher里的小女孩,桀骜的“野兽”不需要世人的理解,他们也许会反过来理解这个世界。
这届新浪潮单元第一片。新人导演的电影功底应该比较扎实,镜头的调度、色彩的运用、“界碑”(线索)的设置等都能看出诚意和野心。但或许由于过审问题,女主线被摘除后的片子割裂感有点严重,累赘情节不少,拖累了整部电影的叙事节奏。以少年作为唯一主观视角,结果却呼应不了主题内在的丰富可能性。演员们的青涩让我经常跳戏,但小男主的也许有些过分的努力还是让我最后选择加上一星。
摄影和调度很棒。几个场景,路边饭店和废弃大船都印象深刻。但少年自从开篇学校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而是混迹在老司机和社会人中,嘴炮不断,导致我再也不关心他的人生故事。如果说,好的青少年是会唤起共情,这个小孩似乎就是套着大人模样在耍赖撒泼。同样和接受度问题有关的,是你可以边看片,边蹦出导演看过的电影豆列,我反应过来的,至少不下十部,从库斯图里卡到塔可夫斯基,从四百下到遗忘诗行,从单车少年到……这样写观感,就完全搞不清是导演在批示阅片量还是变成这里在显摆(绝对不是啊)。苹果好吃好滋味,但不能东掰一个,西啃一口,好好消化一个苹果就很了不起了。
网综。
小男孩将是影片最大的亮点,一种东北式的社会与成熟。女演员也很美。色彩与运镜颇有想法,一个鲜艳的、略奇幻的少年故事。
海边《铁皮鼓》—长不大小孩的自嗨,东北《地下》—残酷和浪漫的现实与梦境。。
前面韩国小女孩问的什么鬼问题啊哈哈哈哈。明明光影很诱人啊 大家注意点都在色彩上 其实前半部分是让人觉得导演野心很大,特别是长镜头有点过分,后面慢慢可以投入到节奏中 很魔幻很诡异。导演回答问题也很尴尬哈哈哈哈 准备好了一些回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