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一一

    爱情片台湾2000

    主演:吴念真  李凯莉  金燕玲  张洋洋  

    导演:杨德昌

    猜你喜欢

     剧照

    一一 剧照 NO.1一一 剧照 NO.2一一 剧照 NO.3一一 剧照 NO.4一一 剧照 NO.5一一 剧照 NO.6一一 剧照 NO.13一一 剧照 NO.14一一 剧照 NO.15一一 剧照 NO.16一一 剧照 NO.17一一 剧照 NO.18一一 剧照 NO.19一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6:11

    详细剧情

    NJ(吴念真)是个很有原则的生意人,同妻子敏敏(金燕玲)、女儿婷婷(李凯莉)、儿子洋洋(张杨洋)以及外婆住在台北某所普通公寓里。小舅子的一场麻烦婚礼过后,因为外婆突然中风昏迷,他迎来更加混乱的日子。 敏敏公司、家里两头跑,时常感觉自己要被耗空;婷婷一直为外婆的中风内疚,恋爱谈到中途发现自己不过是替代品;NJ更是麻烦重重,公司面临破产,他又不愿放下别人眼里一文不值的自尊。一家人里,似乎只有洋洋没有烦恼,他平静地用照相机拍着各种人的背面,帮他们长出另一双眼睛,然而,洋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更深的悲凉。©豆瓣

     长篇影评

     1 ) “我这一生没有爱过另外一个人”

          NJ来到日本,阔别二十年的初恋女友给予他热烈拥抱,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时间似乎瞬间倒流,两人似乎回到了二十年前初恋的日子,牵着手逛公园,海边餐厅吃饭,边走边回忆过往的一切,有欢笑,也有眼泪,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弥漫着美好的味道,就好像一个甜蜜的美梦。直到时间流逝殆尽,他们意识到这个梦快要醒了。最后一晚,他们依然分房间睡,女性本能的脆弱让初恋无法接受一切又将回到现状的事实,情绪徒然崩溃。NJ抱着她,给予安慰,离开她房间的最后一刻,NJ忽然对她说:“阿瑞,我这一生没有爱过另外一个人。”

          NJ年逾不惑,有一个上国中的女儿,一个上小学的儿子,一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的老婆,但在这个晚上,他对一个二十年没见面的女人说:“我这一生从没爱过另外一个人。”这是一句多俗套的话,我相信如果翻阅琼瑶小说,这句话出现的频率未必会低,但在杨德昌的口中,这句话居然就变成一个黑洞,瞬间吞噬了一切过往的时光,以及这些时光里的全部浮华和浮夸。

           我们本应该去想到公平,对那个给他生了两个孩子并将与之共度大半生的女人,她居然从来没得到过这个男人的爱;我们也本应该去唏嘘,对于那个得到他一生的爱的女人,这样一个女人居然无法享受爱情给予的滋养;最后我们本应该去想到厌恶,这样一个男人,应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骗了两个爱他的人,也骗了自己。多么令人厌恶。
       
           但是,都没有,那一刻感受到的只是一种无端的苍凉由心底扩散开来。对于错,是与非,在这一刻统统都是浮云,你会觉得生活啊、生命啊、人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时就是这样,那么复杂又那么简单,那么残酷又那么单纯。有些事情就是用来深埋的。有些话就是用来对一个人说的,如果机会错过,就只能带进坟墓。

           电影里,初恋独坐窗前流了一夜的眼泪,第二天早晨悄悄离开,相信在你我的意料之中,而NJ早晨却依然去敲她的房门,他显然没太意识到自己的这句话给一个爱他的女人带来了什么。那可能是一种介乎于无尽的失落和满足之间的奇妙感受,而在现实和时间面前,这一切都化作彻底的绝望。

          很多和杨德昌合作过的台湾电影人,都称杨德昌为“先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对杨先生逝去以后的一个尊称,但随着年龄的渐长,重看杨德昌,你会发现这个人对现代城市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真的具备一种近乎神奇的洞察力,他看到的东西你我都能理解,似乎一看就懂,但他又留下大量深邃的空白,留给后人在成长中一遍遍地领悟和寻找。尤其是最后这部《一一》,就像一个庞大的CPU处理器,每个画面,每个人物,甚至每段声音(那些音乐,以及刻意穿越在两个城市,父与女之间的对话),都传达着杨先生的睿智及悲悯的情怀。

           先知都是绝望的,但他是真的爱这个世界。我们都能看得到。这样的人是不会死去的,他的生命在我们每次看他电影的时候,得到延续。

     2 ) 人们都太自以为是,其实只是看到一半

        看完《一一》已经是凌晨三点。起床打开窗户,看外面街道上的车来车往,路灯黯淡,行人寥落。想要找一些话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却遍寻不到,空剩沉默一阵对峙。觉得电影闷头一棍,给的全是内伤。电影里的男孩说,电影使人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确实,我觉得这部电影让我的年龄至少老了三倍。我像个老年人一样迟缓地在深夜失眠,回想前世今生,发现总是逃不过同一种荒谬。

        《一一》讲了太多的故事,每个人,每条轨迹,错落相交然后各自疏远:
        自以为把握了生活,其实却没有一样事情是自己能够确定。
        自以为忙忙碌碌,每天的生活却只是几句话就能概括的重复。
        自以为乐观善良,却一次次目睹身边人的暴烈与绝望。
        自以为要的东西是一切,最后却想拿一切换个重新开始而不得。
        ….

        当奶奶病重失去意识后,她的卧室成了每个人最害怕去的地方。每个人都不知道怎么开口,不知道该对奶奶说什么,每个人都不知道该对自己说什么。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等待别人来告诉我们怎么办,但是没有等到答案,却等到更多的人来问我们,他们该怎么办?那么多漫无边际的迷茫里,到底谁的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

        妈妈一直说自己很忙,她问为什么自己的生活,只要这样几句话就能概括,只是这么一点?生存的空间被忙碌的节奏压缩到让人窒息。
        姐姐的盆栽花朵一直不开,老师说是因为照顾过度。她和好朋友的前男友恋爱,却不能领会他的绝望与悲伤。短暂停留的爱情让她瞬间绽放又重归于平淡。

        “为什么事情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呢?”
        心中有太多为什么,一次次问别人问自己“怎么可以这样子?怎么,会是这样子?”又有谁可以提供答案?是别人么。是自己么。

        人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地过度,总以为事情是自己想的那样,自以为参透了真理,掌控了生活,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依旧两手空空。自以为是阴差阳错,实则是重蹈覆辙。不管是隔绝世事潜心修行,重温年轻时代试图修改剧情,还是故作乐观地说“过去的事都没关系啊….”。生活还是要这么继续。不因你做过或曾做过多少努力。

        爸爸离开了心爱的女人,也丢掉最爱的音乐。很多很多年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娶妻生子,承担责任。生活看似踏实,也曾以为可以忽略“希望一觉睡去就可以不再醒来”的念头。然而妻子的眼泪让他看到每个人同样的迷茫。他不能回答妻子的问题就像不能回答自己的。他只是对儿子说,妈妈累了。
       初恋情人的眼泪和歇斯底里不能点燃他逝去的时光。他只是抱着她,拍拍她的肩说,你累了。
       他也终于累了,在日本的一次告别时分他唤住转身的初恋情人说,“我没有再爱过其他人。”
       累了。居然只有在人们累了的时候,才能拨开一切表面的虚假繁荣,坦白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缺失。



        然而最后没有一个人拿到自己要的东西。
        初恋情人曾以为自己有了金钱和美国国籍,才可以保全自己脆弱的爱情,她怨念三十年,一次次质问男人为什么在那天没有赴约。但却不知道,是自己的强迫残酷地扼杀了自己和男人的幸福。
        男人曾以为离开初恋情人才可以表现自己对音乐理想的忠贞,却发现自己失去她也就失去自己心中最美的音乐。当没有人再去强迫他做什么。他却沿着他人的期望小心行走,让自己曾经的理想搁浅。

        每个人都在找借口,解释自己的被动与无奈,以证明别人的错误。每个人总是在怪其他人,并认定自己会变成今天的样子,都是他人造成的。
        但到头来才发现,原来每一步的曲折情节,都是自己亲手安排。


        曾经以为每个故事都有主题,曾经以为所有问题都有答案。
        得意时的忘乎所以,失意时的落魄无助,我们被当下的情节蒙住眼睛,一错再错而不自知。为什么人总是注定不能看到全部的东西。而永远只是,一半?

        最后妻子坐在床边,说一切没有什么不一样,换了个地方,换了一群人,最后还是重复一样的疑问。生活充满暗喻和疑问,偶尔参透天机也不能改变什么。也还是要继续去经历一切琐碎,压抑,彷徨,无奈,和缺憾。


        跟着电影走过了儿童的懵懂,青春期的疑惑,青年时期的茫然,中年的无奈,直至老年将死的安然。发现自己确实无论多么强悍,都无法跳出这个轮回,回避去遭遇一样的命运。这种无力感让人恐慌,惘然,发现确实,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许只能看过,然后再去经过,承认某种东西的强大,人的局限,记得自己的初衷,对事物保持宽容心态。不可狂喜和怨恨,谦卑地认识到,永远有另一面是自己看不到的。
       
        
        确实。“无论怎样,都是一样。”







    卡列宁の微笑
    于08年,夏末

     3 ) 生生死死,春荣秋谢,不过一梦遥——读杨德昌的《一一》

    nostalghia 发布于:2007-08-01 20:39
      杨德昌去世后的半个月,有一天夜里,突然下起雨来,湿漉漉地上了公车,经过一个商业区,上车的人顿时多起来,间或有人好奇地向车上的电视张望一眼,看到一个陌生的名字之后便垂下眼睛,继续谈笑,看往别处。当时电视屏幕放的是杨德昌的简介:他的生卒时地,两次婚姻,和作品年表。
      在那个灯火昏暗的车厢里,我想当一个人死去的时候,他的一生,真的就像不再散发着生命力的枯枝一般的语言提纲这么简单沉寂吗?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烦恼炽盛,所求不得,古人谓之人生“八苦”,这是不久前有人和我说的,听到此句的时候,也是夜里,城市的霓虹灯光如晨霰般在寒冷的江上弥漫开来,淡定中无限的忧伤。总有一些相似的人生经历,随时会在我们漫长而急迫的生命中出现,而有一些注定必然的东西,在我们生生死死世世代代里留下印迹,敏感浅淡但又拂之不去。当杨德昌抚触到这些印迹的时候,一定如同往波心投入一块石块,掀起了深远的漪琏。
     
      看《一一》的时候我一直在走神,电影太像生活,不像电影,常常让我和自己的个体经验联系起来。片中那个少年所说,“电影把我们的生命延长了两三倍”。但是像《一一》这样的电影是不能延长我们的生命的,它只是提醒我们生之短暂,生之纷扰。那些相似的人生悲欢,总是能从电影中走出来,为此,我一直陷入回忆而忘记了自己是在看一部电影。
     
      在酒店的电梯口,NJ遇到了多年未见的初恋情人,年轻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说话?总有些年少时的未解之谜,如果多年之后没有重逢的话,将会尘封一生。总有一些藏在山盟海誓,甜言蜜语下甘苦的真实和尴尬,是我们不曾提起的。那些温暖而单纯的既往情怀,是柴米油盐的生活所不能体会的,一句“我爱你”,转过身去,牵牵手一放已是多年。
      年轻何错之有,错就错在,多年之后,还幻想复制当年的心情。当年不辞而去的男方已是尘满面,鬓如霜;而女人却愈加容光焕发,事业顺利。中年人深沉的感情总不同于年少时身体碰撞的激情。NJ和初恋女友游遍了当年在日本的地方,晚上,他敲开女方的房间,告诉她,我这辈子,只爱你。随后,关上门,回到自己的房间。
      没有结局,相逢何必曾相识。漫漫旅途,又有多少旅人可以重逢。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假如再活一次,我们还能知道究竟谁该是自己生命中非如此不可的那一个吗?是容颜渐渐灰暗的妻子,还是半是幻象半是眼前的初恋情人?
      我想我渐渐理解了一个人,他无意中邂逅了初恋女友,她正刚结束一场不幸的婚姻,抑或是处在最虚弱的时候,她向他夸大了自己的疾病。当这个病弱发胖的女人站在他面前,他伤感了,想起了那人人都曾经历的年轻,回忆是一件奇妙的东西,它可以抵抗逝者如斯的无情时间,令衰老者青春回来,于是,他每天都抽出一段时间,去倾听她的诉苦,仅仅如此而已。他的妻子知道了,一场家庭危机随即展开。和NJ一样,他作出的也是那个理性的决定,但是,阴影已在一个家庭挥之不去。我不愿再叙述了。
     
      NJ对前来洽谈的日本客户大田讲了自己为什么会喜欢音乐。他小时候并不懂音乐之美,因为初恋,让他听懂了音乐。后来,尽管初恋结束了,对音乐的热恋却留了下来。
      两个异域的人,初次见面,却说出了一道偈语。
      我想起了一个美国朋友说过的一句话,比我略长几岁,我很惊讶来自这样一个国度的年轻男孩子会喜欢德彪西,他告诉我,他曾经有一个迷恋钢琴的恋人,现在,尽管他们不再相爱,他依然能享受那些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他说,I think that’s the gifts of life.
      他说完那句话,我就沉默了。一生要遇见多少人,爱过几次,才能与子偕老。也许一回,也许不止,爱恨离别的站台,注定了大多数人要几番飘泊。当一段感情结束的时候,不必相互怨恨责怪,也不必伤怀无缘。总有些或深或浅的印记留下,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自己。伤痛过后,沉淀下的美好,有谁能够感恩那些生命的礼物呢?何必去计较那是非因果,就像NJ,从此一生都迷恋着音乐,究竟音乐中还有没有初恋的身影,为什么要去纠缠呢?
     
      可是,这些偈语,为什么非要到忧患伤心的中年才能参透呢?还在年轻的我们,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患得患失,常常冲动得失去了理性。
      阿弟——NJ的小舅子,他的新婚妻子小燕,情人云云,他们的矛盾就激化到了表面。他们都不是会回忆的人,困扰他们的是当下的情欲,名利。杨德昌在访谈里说,阿弟不是一个坏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现状有所改变,有的人会因此被尘世的生活净化,有的人却因此被污浊。
     
      整部《一一》,只有两个人是不会说话的,洋洋中风昏迷的阿婆和刚出生的小表弟。一个接近人生的终点,一个刚从人生的起点出发。
      当我们从不知事的梦境中醒来,看到烦恼炽盛,所求不得的现实的时候,谁不想长醉不愿醒。可生活总是要去面对的,有例行的仪式,也有琐碎的俗务,初生的婴儿成了一场盛大宴会的主角,昏迷的外婆包容了晚辈们的倾诉。
      洋洋的妈妈敏敏想把每天自己发生的事情说给阿婆听。几天下来,发现所叙述的无非是一些重复的作息,她哭了,假如换一个地方,她的生活是不是还是如此呢?
      洋洋的姐姐婷婷认为是自己忘记倒垃圾,外婆倒垃圾的时候摔倒才会昏迷的。青春所必须经历的迷惘和刺痛,对老人的深深忏悔,她只有在睡梦中向外婆倾诉。
      洋洋的爸爸NJ在经历精神上的背叛,事业的失利的时候,他辞去了工作,把自己关在家里,面对沉默的外婆。
      上帝赋予我们语言能力的时候,并不是给我们一样恩赐,真正的情感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可是,为什么洋洋家清醒的大人们(包括姐姐)在内,没有一个是快乐的呢?
      所以当洋洋想说话的时候,他终于发现,自己也老了。
     
      外婆还是没能从昏迷中醒来。在外婆的葬礼上,有个叫美国的晚辈哭天抢地,也是他,在阿弟的婚礼上表现最热闹的一个。表达悲伤的方式很多,但我认为,默默流泪比呼天抢地要承受更大的苦楚。葬礼,不仅是对一个死者的哀思,更是对生存感觉的一次洗礼。
      我想此时最难受的,应该是婷婷,她将承受她认为自己的一个过错所带来的无法挽回的后果。她可能想不到生命总是有着许多这样那样的偶然性之一碰撞生成的,因为这种偶然性的施事意外地降临到了她的身上,所以她须为这种偶然降临的过错忏悔。更何况这一偶然性直接联系着一个不可逆转的——死亡。在忏悔和迷惘的洗礼下,她会迅速地成熟起来。
      去年夏天,我的外婆去世。葬礼回来之后,几个长辈(我印象深刻的,头发花白的姨夫,蹲在苍白的烈日下)说,人生真是一场空啊。
      一个“空”字,似乎已经触及到悲伤之外的绝望,死感已经透过一具无生命力的躯壳传递到自身。但是我更愿意这样以为,空是一个未可知的无限大的包容。中国人都认为“死者为大”,“死者有庇护生者的能力”,并非是鬼神之说,一方面这是生者对死者生前任何过错的原谅,这是予以一个曾经活动过的生命最基本的尊敬,另一方面,生者能力所不及之处,希望籍予无限之物——空——死亡来实现。
      但是相似的葬礼,相似的默默流泪,还是让我悲伤地悸痛了,我默默翻开一本书,里面夹着多年前我和外婆在公园的合影,我一再疑惑,那个为相机所记录下来的影像,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找寻不到了呢?
     
      有人出生,有人死去;有人渴望出世,有人积极热闹。春荣秋谢花折磨,昨贫今富人劳碌,老庄可以看清楚,李白可以领会,曹雪芹可以领会,杨德昌也可以领会。铜雀台金谷园又能几何,齐万物一死生诚然可缪,然而生死之间,不过一梦遥,我们的所在,非此即彼,只是每个人都经过了一段不同的路程,烦恼炽盛的生活被死亡积淀下来,每个灵魂都曾经熠熠发光过。
     
      我的朋友小匡在他的《三十年》里唱道:
       就目睹了彼此从腼腆到灰暗的脸
       就目睹了星空下曾经做梦的少年
       就目睹了鲜花是怎样枯萎的
       就目睹了传说中那些生老病死
     
      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彼此凝望已经灰暗的脸庞,不必悲伤,总有些许淡定在我们脸上是年少时不能了解。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讲述我们年轻时候的爱情故事,讲述那些许多年前离去的老人留下的古老传说,讲述我们生命中忧伤和疼痛的时刻,希望那时候,还能相互抚摸熟悉的脸庞就像我们年轻时候常常那样。

     4 ) 三个小时,像过完了一生

    电影在一场婚礼下开始,在一场葬礼下结束。

    就像片名“一一”(“A One and a Two”)一样,生命周而复始。

    影片描画了三代人不同的生活阶段,像文学里的“互文”,相互补充,交织,缓缓淌出了生活的“流”。

    剧中主要的人物简家三代:婆婆;简南俊,妻子敏敏;儿子洋洋,女儿婷婷。

    影片的开始是敏敏的弟弟“阿弟”的婚礼。巧妙的是,这场婚礼下,三代人各自的问题都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并且不断发酵。

    老年的“暮”与“朝”

    婚礼的晚上,婆婆就昏迷了。婚礼的热闹与新生,老人昏迷的沉默与衰老,这一落差一开始就奠定了生活缓缓更替的基调。婆婆的昏迷,从电影之始,横贯整个电影,最后电影在婆婆的葬礼上结束。这似乎也代表了老人们的状态----静默不惹人注意。除此之外,在婆婆葬礼上,洋洋对于新生的表弟的提及,使得整个电影下婆婆的静默,更有孕育新的开始的力量。

    中年的“惑”与“不惑”

    敏敏

    婆婆的昏迷是敏敏“中年危机”与“惑”的开始。医生建议家人每天给婆婆讲话,以便“唤醒”婆婆。过了几天,敏敏哭着说出“怎么跟妈讲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我一连跟她讲了几天,我每天讲的一模一样,早上做什么,下午作什么,晚上做什么,几分钟就讲完了。我受不了了,我怎么只有这么少,我觉得我好像白活了。”真是一下戳中痛点,当我们每天回顾自我时,谁又不是一样呢?我们只是缺少“回顾”而已。敏敏因此上山“修行”,寻求宗教的慰藉。在片尾,敏敏下山后,对“修行”的看法颇值得玩味。“他们(出家人)就像,我每天跟妈妈讲话一样,只是位置换了一下,每天重复跟我讲一样的东西”。敏敏仍然认为生活“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更加释然了,没有那么复杂,这就是生活。

    没有必要

    婚礼上,简南俊在电梯口遇见了初恋女友阿瑞。当初没走在一起,是因为阿瑞希望南俊能够选择电子专业过上高薪有保障的生活。南俊因这种被迫而离开了心爱的阿瑞。命运捉弄的是,离开阿瑞的他,却依然过上了阿瑞那种生活。在敏敏上山的日子里,简南俊有机会再重新选择一遍,他依然没有逾越。他的话似乎是为敏敏做了注释:“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真的没那个必要。”

    青少年的“懵懂”与“清醒”

    婷婷

    婷婷的爱情故事跟《饮食男女》里老三的套路一样,只是未修得正果。当胖子在台北的街头牵起婷婷的手,爸爸简南俊也在东京的街头牵起了阿瑞的手。这里生活传承的意味似乎更浓了一点,有一种穿越回南俊年轻时候的恍惚。跟爸爸当初的结局一样,胖子也在房间的宾馆里吓得跑了出去。

    对于婷婷,有一个重要的道具,就是生物课上那盆培养的花。婷婷每天悉心照料,反而开不出花朵来;在荒废了几天照料后,那盆栽竟然长出了花骨朵。情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就像月光,握得越紧,越是黑暗。

    洋洋的性启蒙则更有诗意。

    生命的起源

    在一次科普课上,讲到生命的起源,投影布上是雷鸣电闪,一个站着的女生,身姿阴影绰绰,配上讲课的旁白:

    在这飞翔的过程里
    小冰粒在空中留下了正电
    把自己变成负电的雨滴
    两种对立而又相吸的能量
    在小雨滴冲向地面的同时不断累积
    互相越来越不可抗拒
    终于在一个闪电的瞬间
    正电和负电又激烈地结合在一起
    这就是
    我们地球一切的生命
    应该就是闪电创造的
    科学家们相信四亿年前的一道闪电
    创造了第一个氨基酸
    一切生命的最基本单位
    这就是一切的开始”

    洋洋的照相机不得不提。洋洋有一次像爸爸提问:“我们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我们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这样不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么?”这是洋洋学习拍照的原因。他要拍照,把别人看不到的事情给别人看,所以他拍了很多人的后背。而电影似乎也是拍导演看到的,我们却看不到的事情,就像这部电影极为精彩的海报:洋洋的后背。洋洋拍了别人的后背给别人看,可是谁又拍他的后背呢?

    导演拍后背给洋洋看

    婚礼与葬礼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仪式,以此作为始终,的确有不尽的意味。而几代人的不同的生活阶段更像是一生的浓缩。就像洋洋在婆婆葬礼上说的,“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小表弟,我觉得我也老了”。

     5 ) 理想主义者们,这一生,你与谁为伴?

    长达三个小时的《一一》,我分了两次才看完。
    原本在前半个多小时里面还嫌它枯燥,结果到了近半的时候,发现越看越震撼。尤其是主人公NJ和他的日本客户在酒吧里,那个日本客户陶醉地弹钢琴的片段,是整个电影里,除了NJ在日本与初恋女友相会之外,最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激情的部分,其他时候,始终都是那么压抑,那么枯燥,那么烦躁。整个电影的场景大部分都是在电梯间和家里完成的,那时候画面的色彩总是单调的,气氛总是沉闷的。
    电影结束的时候是晚上八点半,我看到NJ的小儿子在婆婆的灵位前读完他的告白,最后一句话他说:“我好想你。尤其是当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我起身去厨房为两个人做晚饭,晚餐是茄子肉丸打卤面。
    锅里的葱花蒜瓣辣椒和八角一股脑地炝着锅,油烟中我忽然关掉火,跑进去书房问我的爱人:“你觉不觉得电影里的儿子活脱脱是父亲的翻版,而女儿则是母亲的翻版,这个父亲和母亲是那么不同的两个人,而事实上,父亲的初恋情人反倒跟他是一类人。你说如果当初这个父亲不要那么任性地离开,他最终和这个初恋情人在一起,一直生活了这么近二十年的时间。他的生活还会像现在这么无奈,这么单调,这么沉闷吗?”
    他低下头认真地沉思了一下,回答我说:“会好一些”。
    “哎!你为什么不说会好很多?我觉得会好很多”我不满地大声说。
    他笑了:“我向来不喜欢把话说得那么满”。

    是啊,这漫长的生命中,的确难免充满无奈和困境,生活原本只是柴米油盐的简单重复。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总有一天我们会平静地发现,生活里可以完全控制和掌握的事情,少之又少。
    我们需要屈服于这个环境,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也需要安抚自己的内心与现实的冲突。
    可这个时候,是谁在陪你一起屈服?是谁在陪你一起顺应?是谁在陪你一起安抚?
    我想,陪伴你的这个人,完全可以决定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心情,及至生命的质量!

    NJ和妻子的生活之所以这么单调,是因为他们是互相不能理解的两个人。一如NJ的女儿和她的初恋男友在小酒吧里,简直鸡同鸭讲的对话一般:
    男:“喜不喜欢刚才的电影?”
    女:“有点严肃”
    男:“那你是比较喜欢喜剧,不喜欢悲剧?”
    女:“不会啊… 我只是不喜欢有人故意把故事讲的那么悲惨。”
    男:“可是,在现实生活里,悲伤的事和高兴的事都有啊。这样电影才有真实感啊!要不然我们怎么会喜欢去看电影?”
    女:“如果电影跟过生活一样,那谁还会想去看电影,过生活就好啦?”
    男:“我觉得我小舅说的蛮有道理的。他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
    女:“乱讲!怎么会!”
    男:“在电影里面得到的生活经验至少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双倍就对了。譬如说,杀人。我们没有人杀过人可是我们都知道杀人是怎么一回事,而且有过好几次各种杀人的经验,这就是我们在电影里面得到的。
    女:“我又不会去杀人,生命是那么悲惨的话,那还有什么意思?而且,我们好好对待别人,别人也不会对我们不好,干嘛要去想那些杀人的事情呢?”
    男:“我只是用『杀人』来举个例子而已。当然还有别的。譬如他还说,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所以人也应该这样。这句话我听了非常感动,改变我对很多事情的想法。”
    女:“这句话你说起来还是好像悲剧,它应该听起来很美才对,对不对?”

    我想若我是那个胖子,会想立刻走出小酒吧,找个安静的地方独自沉思那个精彩的电影,也好过这样去跟一个完全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NJ和胖子,以及NJ的初恋女友,都属于充满理想主义的人,他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坚守自我,冷眼旁观却又不由自主地被洪流卷入,他们不愿意放弃自我,不愿意加入无聊的重复,却又必须配合着别人去生活,所以他们活得艰难,活得孤独。
    剧中的NJ,有着不错的事业(一家公司的合伙人),不错的工作能力(合作伙伴依赖他),有着外人看来圆满的家庭(妻子和两个健康的孩子),但却体会不到幸福感,每天陪伴的,不过是对生活的无力和无奈感,更可怕的还有每天萦绕身边的孤独和无望感。
    而这份孤独,我想是因为他在自己的环境中没有办法获取支持,妻子不能听到他内心深处的声音(所以他们共同生活近二十年,NJ却说他除了初恋女友,从未爱过任何人),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则抱持和他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生活里他没有朋友,没有精神上的支持和润泽,他只是靠男人本能的责任感支撑着自己的生活。
    老实话,我真喜欢NJ这样的男人——静默,内敛,坚守自我。

    “这也正是那些理想主义者的悲哀之处”,我边吃面条,边跟爱人谈论我的观点,“这些人在社会上本来就是少数,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们。而你不小心就是那个理想主义者的话,就只有找到另一个同样理想主义的人,你才能有机会得到精神上的沟通平台。找到一个这样的朋友就很不容易了,现在你如果想要找到一个这样的爱人,老天呀!”
    我停顿下来,大大地吃了几口,然后接着说:“他就必须得满足以下条件:年龄相当,单身,经济能力过得去,精神和心理健康,同时那么幸运,你们还认识了,并且在同一个城市。而这些,只不过是基础而已。最重要的是你刚好还爱上了他,并且,天啊!他也爱你……这,这,这简直太难了!”
    “不一定非得同类型的人,才能有沟通平台的”,我的他永远慢条斯理,“两个人在一起,本来就需要磨合和适应,只要两个人能够沉下心来沟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也是一样能够获得创造性的生活的,不至于会陷入到电影里那样的情境”。
    “可是!”我重重地回应他,“是,的确是可以互相理解的。比如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他们互相了解的程度也许会高一些。但问题就是,很多时候都是我能够理解你,我知道你的某个行为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你的某个特质如何如何。但我对你的某些想法和行为持保留态度。因为虽然我理解,但不代表我支持。这时候就有问题了,那个不被支持的人,还敢去做一些自己原本很想要的行为和想法吗?你说是不是会有这个问题存在?价值观不同,就可能意味着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同,有多少人,尤其是男人,可以有那个胸怀,去容纳那个自己原本不认同不喜欢的生活方式?”
    他默然。
    可我却没有胜利的感觉,相反,我感到莫名的哀伤。
    因为我看到很多人最终都是在漫长的等待中,不得不选择了一个完全和自己不同世界,不同追求,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然后努力适应,努力磨合,最终把自己变得面目全非,接受现实和隐忍自我,陷入NJ式的苍白和无奈里。
    理想主义者们,这一生,你与谁为伴呢?

     6 ) 一一录音简析

    杜笃之和杨德昌是一对黄金拍档,杨德昌没有固定的摄影师,但录音师从《光阴的故事》开始就一直用杜笃之,从那时起他们一齐开创了许多台湾电影录音史上的第一。《一一》作为杨德昌毕一生之功的集大成之作,录音的精致和用心是十分值得留意的。这里举一些我注意到的典型例子,供诸位品评。

    开场的婚宴前云云来大闹,她进门之前,我们可以听到敏敏打电话的声音是在左声道,表示了她的位置,然后云云向右走去找婆婆,这时候敏敏从左面入画,把她拉走。二人从右面出画,下一个镜头只对准婆婆和婷婷,以及婷婷和简南峻,这时候你可以听到云云和敏敏争吵的声音只出现在右声道。这一段录音可以清晰准确的提供人物位置以及人物的运动方向,空间感非常强烈,尤其是左右声道的切换,很简单但很实用的把远近关系体现出来了。可以称之为声音的镜内调度。

    婚宴中从NJ遇见阿瑞后闷闷不乐开始,洋洋去扎破气球吓唬女生,我们一直可以听到画外“美国”等人劝酒的叫喊声,但同时又可以清楚的听到镜头里诸人的对话声,这应该是两个录音合在一起的,用不同的电平高低来体现出层次感,再到最后镜头给到“美国”劝酒的时候,这一段镜内的调度是超赞的,每个人动作表情各异,录音也极度清晰,可以十分明了的分辨他们讲话的内容,虽然乍一听一片吵嚷,但是有用的信息都是很大的嗓门喊叫出来的,完全压过其他环境声,而且这是没有用无线mic的。

    像上面说的这场婚宴一样,《一一》许多场景都很强调画外环境声,比如阿弟给儿子办庆生宴时候,阿弟、小燕、美国和立忍在屏风后面讲话,这时候我们可以清晰的听见云云等人在屏风外说笑的声音。这时候镜内的话题集中在云云不请自来这件事情上,而画外云云的高一声低一声的讲话正好辅助了这个话题,形成了对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用声音做镜外调度。

    《一一》里的录音经常喜欢声音先于画,在摄影机还没有摇到位置之前声音先入画,比如在医院,简南峻跟大婶说话的时候看到阿弟和美国走来,迎上去。我们先听到他们的讲话声,然后摇镜头,才看到他们走来。接着的这个镜头非常精彩,透过医院的窗户拍摄里面的对影,而且不是简单的对影,而是可以看到景深里人物运动的对影,在远端美国、立忍和大婶三人的动作十分清楚,而且美国的声音仍然清晰可辨,可以想象,那时候摄影机对着玻璃,而话杆向着相反的方向,但是却没有入画,录音位置把握的非常仔细。

    《一一》里的对话很繁密,为了清晰的体现对话,许多场景演员用无线mic的清晰度是与机位不一致的,比如下面四个人吃完饭讨论和大田合作时的车内对话,机位在车窗外,却没有听到车外的马路上的嘈杂,隔着玻璃听到的声音却是演员嘴边录到的音量。同样,云云和阿弟在咖啡馆里的录音也是隔着玻璃,却十分清晰。

    录音的位置有时离机位很远,比如洋洋从胶卷店跑回学校,在操场被女生抓的时候,机位是在楼顶俯拍,而录音则是在操场上,可以听见清晰的脚步声。

    有时录音采用声画对位,声是为了体现画所没有表达出的环境信息,这个镜头是透过学校监视器拍洋洋跑回学校来,但因为没有明确介绍这个监视器是学校的,所以录音就用学生的朗朗读书声来强调这个环境信息,而不像我们常看到的方式是给校门一个镜头,所以声音可以完全不同于画面提供新的信息。

    声画对位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段B超镜看胎儿的时候,声音是大田作游戏介绍,内容的契合是完美的而深刻的,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整合在一起,赋予新的意义。

    总体来看,《一一》对声音的处理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用心和精细,应该说单从录音这一点,《一一》已经可以成为后世模仿学习的对象了。

     短评

    杨德昌的电影剧情发展真不是一般的慢

    6分钟前
  • OnJel.
  • 力荐
  • NJ去了日本,回忆了初恋,却后悔,勇敢的告诉敏敏,敏敏每天和不会讲话的老妈说话,突然发现原来她根本不会表达,她的生活好沉闷。洋洋拍各种人的背影,只因为他们自己都看不到自己的背影,那有没有人拍洋洋的背影给他看?婷婷是不是我自己?不是,我要当洋洋。单纯的洋洋,如果有谁胆敢取走我的单纯,那他一定,一定没有好下场!

    7分钟前
  • taki zhang
  • 力荐
  • 用三小时去看懂人生,看不懂,活下去就会懂

    11分钟前
  • Henry
  • 力荐
  • 杨德昌获嘎纳最佳导演奖的影片,近三个小时的影像细腻而漫长,其间没有大起大落,只是一直温和的诉说,可看这平淡的真实,却叫人沉重起来

    14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 1.人们越长大就越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所以影片也选择性隐晦了故事的另一面:洋洋湿漉漉笑着是被暗恋的女生救了,胖子是被莉莉诱导杀害了自己的老师。2.医生让全家人给病床上的婆婆多讲话,妈妈哭着说她发现自己每天讲的都一样,早上做什么,下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几分钟就讲完了,她觉得好像白活了。3.儿女的情窦初开与父亲的初恋复燃,用神奇的蒙太奇手法重合交织在一起。4.雷电在亿万年无数次的击闪中,诞生了一切生命的最基本单位氨基酸,正如我们在无数的邂逅与接触中,而在一瞬间大脑会爱上另外一个人。某种意义上,两者都是在一刻发生的事。

    17分钟前
  • 顾小山
  • 推荐
  • 年轻的人无法解读的一种电影

    18分钟前
  • 水湄物语
  • 力荐
  • 杨德昌收山之作,获戛纳最佳导演。1."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这部电影似乎在三小时内穷尽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2.远景固定长镜头为主,构图极佳,配乐精简,启用业余演员,极致的现实主义;3.多处对镜子和玻璃反射的利用,精妙绝伦;4.生活化的琐碎细节,金句不断,繁而不杂,意味深长。(9.5/10)

    2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 以一大家子来表现整个人生,从婚礼到葬礼,一切都是轮回。许多事物我们只能看到它的一半,另外一半需要别人帮我们发现。

    2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 我这样说好了,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间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真的没那个必要……★★★★★★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 人生的命题我们还没能参透,世界却把我们看老。

    32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 从一个婚礼开始,到一个葬礼结束。

    34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 《一一》被法国媒体形容为“生命的诗篇”,透过电影传颂吟唱,在叙述一则简单的家庭故事时,真正触摸到“情感的精髓”,以四两拨千金的娴熟技巧交待了少女心事、童年困惑、事业危机、家庭纠纷,以及对宗教的慨叹和对时事的讽刺。9.4

    36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 婆婆,对不起,不是我不喜欢跟你讲话,只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到时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找大家一起过来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

    39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力荐
  • 感觉杨德昌的电影总是很节制地表现日常生活,记录生活。看后触动,可并没发现生活之另外可能。06.12.24平安夜观影

    42分钟前
  • 暖鱼
  • 力荐
  • 你知道的太多了 其实 杨德昌很像小波,那么的冷静和尖锐,你看完以后永远不记得他说了什么故事,却一直记得他的句子。

    47分钟前
  • 微挺
  • 力荐
  • 你说婚姻是个什么东西呢,这种相濡以沫带来的就是相对无言,那我们到底应该找一个爱的人一起,吵架,吵到精疲力尽声嘶力竭,一起尝尽人生百态的呢?还是应该找个差不多的人,平平淡淡,看似完满,因为不曾激烈相爱,所以无从争吵。那么,NJ,你幸福么。我本以为我看懂了,想来最后还是没有

    50分钟前
  • 夏小昭
  • 力荐
  • 如果电影都是过生活,那我们就过生活就好了

    52分钟前
  • Frender
  • 推荐
  • 我看到了一生

    57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力荐
  •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比以前延长了三倍”,当我觉得自己已经看了两个小时,一拉进度条发现才过了三十几分钟的时候,我深刻地理解到了这句话

    1小时前
  • 王大根
  • 推荐
  • “自从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就至少延长了三倍” “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 “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拍给你看。” “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 “我觉得,我也老了…”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