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think the film <The crying game > tells a story about human nature. It may hide deep inside one’s soul for a life time silently until the day he dies. But it is always ready to show up as long as there are proper induction factors. And the result is, we never know when a man who just lives around and waves friendly to us at a distance everyday, who loves whistling and telling jokes, who behaves as a gentleman turns out to be a real devil. And we’re never wise enough to tell the kind-hearted by nature from the wicked until something terrible happens on us some day. These suffocating feelings tangled all the way when I was watching the film.
The whole story took place at the time when Irish requested indepen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of Britain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part shows that a black soldier Jody who was kidnapped by the Irish Revolutionary Army (IRA) was imprisoned at their secret base in Irish where he met Fergus, the hero of the film who was actually supposed to kill him. During the watching, they gradually became sort of friends, prattling and laughing happily with no notice of their true identities. And finally, Jody died because of his own fellows and Fergus escaped to Britain pretending as a Scottish. In the second section, Fergus visited Jody’s girlfriend Dil and fell in love with her. When finding out that Dil was a false lady, Fergus felt teased and disgusted. Then Fergus’s former fellowmen traced him and threatened Fergus to finish a murder or they would kill Dil. To protect Dil from risk, Fergus accepted the task reluctantly but found himself tied in Dil’s bed on the exact morning while Peter, the boss, who couldn’t wait any longer took action, got shot and died. Jude took revenge on Fergus only to be shot to death by Dil in his house. Finally, Fergus was caught and sentenced instead of Dil.
To promote the plot, the editor set a series of comparisons and conflicts of which the “scorpion and frog” story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t was the story first told to Fergus by Jody and at that time, the mercy sleeping in Fergus’s subconsciousness began to wake up although he himself might pay no attention to it partly on account of his indecisive character. And it drops a hint that Fergus couldn’t make up his mind to break up with his organization at last. At the end of the movie, the story was told again by Fergus to Dil. We could find the intens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scenes. Jody was sad and despairing when telling the story but he still believed Fergus had a heart to let him run away, so there was kind of hope in his words. And Fergus had been behind bars when he repeated the story to Dil in an exaggerating voice with laughter around. He was in a tranquil mood after so many tragedies. It seemed that everything had come to an end. To some extent, he realized that he had completed an atonement to Jody be accepting the sentence with good cheer which made him perfectly happy and peaceful in his heart of hearts.
Besides, strong conflicts between the roles are also spotlights of the film which mainly appear in the way of love. The love between Fergus and Jud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lm is physical to a large extent. Meanwhile, Fergus couldn’t accept Dil as a gay and transvestist, but still tried his best to cater to him when he decided to protect Dil. On the other hand, Dil loved Fergus with all his heart and soul and promised to do anything for him even cutting down his curly hair while paying no attention to Fergus’s averseness to the pet name “honey”. And I guess this kind of love mixes with feelings some of dependence, closer to spiritual request. And Fergus’s affection to Dil may mostly be clemency. Yet, boy’s love has always been a sensitive subject which glamourizes the movie here.
Like Waiter Col said: Who knows the secret of the human’s heart? Can we simply justify that Peter is totally wicked and Fergus is absolutely kind in nature? We human beings ourselves are affected by our surroundings easily. Life itself is like a cruel game filled with so many changeable factors and accidents. And men may never get what they deserve. That may be what the film tries to tell us: The society is unjust in itself.
不管是人之初的性本善论是正确的还是本恶论是对的,我觉得人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无论存在哪一种环境里面。就好像《哭泣游戏》中出现了两次的同一个关于青蛙和蜥蜴的故事。蜥蜴的本性是蛰别人,无论结局怎样,蜥蜴都控制不了本性;青蛙的本性是太过于善良,无论有什么危险等待在前面。《哭泣游戏》的故事情节不是很复杂,由两个故事组成,讲述了乔迪和弗格斯,弗格斯和迪尔的两段关系。
前一段类似友谊的关系本来不应该发生,因为乔迪和弗格斯是处在两个相反的组织,并且乔迪随时都会被杀害。人总是有感情,当我们看到一条临死的狗都会产生些许怜悯,那又何况人。弗格斯对乔迪产生了怜悯,并且觉得这个大兵为什么需要被杀害,这种事情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但就是由于乔迪的男人性欲望,这个每个男人都有的欲望而被杀害,是否太过于悲剧以及不公平了。弗格斯产生了怜悯,乔迪知道弗格斯的本性就是如此,想要乘此在弗格斯执行枪决的时候逃跑。他非常好的利用了他人的怜悯之心,不幸的是乔迪够聪明,运气不佳,在快逃出的时候就被车撞死了,出乎我的意料,但是也觉得故事必须得这样安排才有第二段弗格斯的徘徊犹豫。弗格斯和一群冷血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们把乔迪看成一件物品,但是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弗格斯的本性使他关注起这个人,并且还设法实现乔迪死前的愿望。
第二段,弗格斯为实现对乔迪的承诺,到一个新的城市找迪尔,竟然迪尔真的存在。弗格斯喜欢上了这个身为女人的迪尔,很快两人就开始了约会并发生了第一次性关系。但是谁能够想到在第二次做爱的时候弗格斯发现了迪尔其实是个男人,弗格斯觉得和一个男人发生过的那次关系恶心到了极点,趴在厕所呕吐。这深深得伤害了迪尔。弗格斯本来应该就此离去。但是他的本性就是充满了怜悯,充满了同情心,他不愿意迪尔受到伤害。一方面不让迪尔叫他亲爱的,一方面和迪尔保持着这种矛盾关系,试图保护迪尔。弗格斯不爱男人的迪尔,但是乔迪的死以及迪尔的生活现状把弗格斯陷在了两难里面,让弗格斯进退不得。最终弗格斯选择了替迪尔坐牢,他告诉迪尔,这是自己的本性。不知道迪尔是否在探监的时候清楚明白到为什么弗格斯要说这一些,但是我能够明白弗格斯还在和自己抗争的痛苦。因为忍。
忍,每个人都有忍的因子在。弗格斯参加了暗杀活动,先是绑架乔迪,可以说在乔迪眼里这是一个坏人,因为他无故地被绑架了。但是乔迪却在弗格斯地行动语言中看到了对生命的尊重,看到了弗格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在想,比如说布袋蒙住的脸让乔迪无法呼吸了,是他申请让乔迪拿掉布袋。
我们看见有人在欺负小狗总是会路抱不平;我们总是不愿看见别人流泪;我们有法律遵循着法律;我们不愿意看到即使万里之外发生战争;我们不愿意看到海豚湾的海豚被这样杀死,例子仍旧可以举下去,想说的就只有一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不忍心。
我们是社会上的人,同时也是地球上的动物。每当我看到孔雀开频,总是觉得大自然是多么奇妙,有时候不需要语言就传递了一切信息。因为大自然教我们用心去看世界上的一切生物。人类和动物有时候步和平相处,但是我相信我们有着本性善良的人们将会唤醒沉睡中的人们,制止一切屠杀,祸害,伤害。即使只是语言上的伤害!
尼尔乔丹的《臭名昭著的游戏 》能够获得超常的和出人意料的成功,关键或许是它在典雅爱情这个主题上表达的最后变体。让我们回忆下故事梗概:福格斯,一个爱尔兰共和军成员,看守着一个被俘的英国黑人士兵,并同他建立了友好的关系;那个士兵请求福格斯,如果他被杀害,请福格斯去看望他的女朋友迪尔——伦敦郊区的一个理发师,给她带去最后的问候。那位士兵死后,福格斯从IRA开了小差,迁移到伦敦,找到一份瓦工工作并拜访那个士兵的女朋友,一个漂亮的黑人妇女。他爱上了她,但是她同他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嘲讽的高贵的距离。最后,她向他的进攻屈服了,但是在他们上床之前,她离开了一小会儿,回来后穿了一件透明的睡衣。当像她的身体投去贪婪一瞥的时候,福格斯突然发现了她的阴茎——“她”是一个易装癖者。大呕之下,他粗暴地推开了她。一阵颤动和大哭之后,她告诉他,她以为他一直知道事情的真相(在他对她的迷恋中,男主人公——也包括公众——都没有注意到大量的透露秘密的细节,包括他们经常约会的酒吧是异装癖聚会的地方)。这个失败的性遭遇的情节被构造成弗洛伊德所引用的作为拜物教原始创伤的情节的精确颠倒:孩子凝视的眼光顺着女性裸体器官向下滑动,在一个期望看到某物(一具阳具)的地方什么也没有看到,因此震惊。
在这个痛苦的发现之后,俩人的关系颠倒了:现在的问题是迪尔疯狂的爱上了福格斯,尽管她知道她的爱是不可能的。她从一个反复无常的嘲弄者和至高无上的贵夫人变成了一个处于绝望之爱中脆弱的、感性的男仆之可怜形象。正是仅仅在这个点上,真正的爱情出现了,这种爱就像一个严格拉康意义上的隐喻:我们见证了崇高的时刻,被爱者伸出她的手“回报爱情”而变成爱人者。这个时刻标明爱情的“奇迹” 、“真实域答案”的要素;同样地,它或许使我们把握了拉康在坚持主体自身拥有“真实域答案”的地位这一点时所考虑的东西。也就是说,直到被爱者具有对象地位这种颠倒而止:由于某种“在他之中超越于他”且他意识不到的东西,他被人爱上了。
“我真正的陷入恋爱中,不是简单的被他者身上的肖像画所迷惑,而是把他者、所爱对象的体验为脆弱的和迷失的,体验为缺乏“它”,并且我的爱因幸免于这个迷失而依然存在。为了不忽视这个颠倒的地方,我们必须特别地注意:尽管我们现在用两个恋爱的主体替代了爱者和被爱者的二元性,但是不对城依然存在,因为它是对象自身,它似乎通过自身的主体化而承认了它的缺失。神秘的、迷幻的、难以捉摸的爱的对象暴露了它的僵局,因此获得了另一个主题的身份。
因此,回到《臭名昭著的游戏》:迪尔现在准备为福格斯做任何事情,并且他越来越被她绝对的、无条件的爱感动和着迷,以至于他克服了自己的厌恶而不断安慰她。最后,当IRA再一次试图使他卷入一场恐怖行动时,他甚至为迪尔牺牲自己,把迪尔所犯的一次杀人责任承担下来。电影的最后一幕发生在监狱中,她来看望他,重新打扮成一个诱人的女人,以至于吸引了看望室中每一个人的眼光。虽然福格斯不得不忍受超过4000天的牢狱生活——他们把它们加在一起,她甜蜜地保证等他并定期来看他......外在的障碍——看望室中的玻璃隔离物阻止了任何身体的接触——在这里正好等于典雅爱情中的障碍,它使对象不可接近;因此它说明了这种爱绝对的、无条件的特点,尽管它根本上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尽管他们的爱情永远不会圆满地实现,因为他是一个”坦诚的“异性恋,而她则是一个同性恋异装癖。
在其剧本的序言中,导演乔丹指出:
”故事以一种幸福结束。我说是一种幸福,因为它包括了一个牢房的隔离和更深刻的种族、民族和性别身份的隔离。但是对于恋人们来说,正是这种分离对他们的力量的反讽使他们发出微笑。因为或许因为我们的分离而存在着一种希望。“
对微笑留有余地的分离——无法超越的障碍——难道不是典雅爱情最为简洁的机制么?在此我们拥有的是一种”不可能“的爱情,它绝对不会圆满,它仅能够实现为一种伪装的景观——这种景观试图迷惑观众的凝视,或者实现为一种被无限推迟的期望;正是就其不仅超越了阶级、宗教和种族障碍,而且超越了性别异向和性别身份这个最终障碍来说,这种爱情是绝对的。电影的悖论并且同时它的不可抵抗的魅力正在这里:完全不是把异性恋作为一种男性压迫的产物而加以谴责 ,正好导致了这样的环境,在其中,爱情在今天维持自身的绝对的、无条件的特点。
片名取自歌名《哭泣游戏》,是否就意味着,如同歌曲所哀怨表达的Boy George(乔治男孩)雌雄莫辨的声音,听起来虽然不太舒服,但近乎呜咽的怨诉带出来的低沉悲怆氛围,还是能令人凝神动容的,整部电影又是一部爱情电影,讲述初逢的激情,热恋的狂野,以致逐渐的疏离,冷漠的分手,分手时绵延数日的哭声……似乎是一个因司空见惯而熟视无睹的陈俗旧套,只不过,把游戏的主角从一贯伦理正确的异性恋变为了同性恋,因而多了些异色刺激。
多年来,该片一直被冠名同性电影,且列为各种“十大”同性电影之一。还仅止于此,那么丰富的内涵被简化、还原为一个性别身份认同的微观政治问题,会不会同样是一个阴谋,特定意识形态为了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恶意扭曲。问题在于,我们在影片中找到根据来证明在爱尔兰共和军战士弗格斯和迪尔之间,有没有爱情存在。他们之间的关系,能否被定义为爱情,是一方移情式的一厢情愿,还是彼此投入的共燃。
弗格斯改头换面来到伦敦(为什么要背叛民族解放事业?)找到了其牺牲品乔迪所托付照顾的迪尔,这也许不仅仅是完成一个承诺,没那么纯粹,在看到照片的瞬间,一种女色的诱惑已经悄然作用,甚至成为他奔赴伦敦及之后行为的动机,虽然这动机也许被遮蔽,不被清晰意识到。
接下来就是俗套的英雄救美故事,在上千年的叙事传统里,都起着作用,成为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弗格斯把迪尔从戴维的暴力下解救出来,并取代了他的位置,开始了和迪尔的交往。骑士英勇地解救了落难的公主,以其英俊和勇敢赢得了芳心。
然后,爱情要深入发展了,在极度世俗化的现代,要原封不动地保持那种纯洁的、完全排斥肉体,将肉身的接触延宕到无穷远的骑士爱情,毕竟有点匪夷所思,所以,一切要顺理成章地进行。
一个惯常的高潮似乎不出意料地顺利进行。但是,高潮嘎然而止,并急转直下:脱去衣服裸裎相见的迪尔,竟然有男性特征。弗格斯刹那间僵化了,难以置信与厌恶堆满了他的脸,他猛然跑到卫生间呕吐起来。最后,毫不拖泥带水地走出。
接下来,便是纠缠与拒绝的循环,弗格斯越来越明确地表明了异性恋身份,对同性关系的厌恶与拒斥不见丝毫的软化与妥协。
也许,两个人就这么走向陌生人的关系。
但是,阴影总要笼罩上来,改变平淡的命运。组织找到了叛徒弗格斯,要求他进行又一次的暗杀行动,并以迪尔作为要挟。
弗格斯想尽办法来保护迪尔,最后,承担了迪尔的罪过,被判入狱。
他为什么要那么做?难道,真的如迪尔所说的,一个男人肯为一个女人做出这么大的牺牲,这就是最伟大的爱情?真的是这样吗,是出于个别的、特殊的个体间的爱情吗?
那么,在迪尔探监的时候,他为什么要拒绝她对他的亲密称呼?为什么在迪尔夸张地呼喊“我的爱,我生命的光”之际,要冷静地制止他?为什么在迪尔的抒情主义泛滥,将他的自觉牺牲浪漫化为伟大爱情时,要坚决地加以否认?不,这不是由于爱情,不是出自爱情,爱情只涉及一个唯一的他者。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影片的线索其实很明显:在结尾,弗格斯再次重复了开头乔迪所说的那个蝎子和青蛙的故事:蝎子请求青蛙背它过河,行至中央时,蝎子忍不住蜇了青蛙,因为,它说:这是我的本性(it's my nature)。
那么,这就是一部关于人性的影片,有关普遍的、永恒的人性,这才是它真正的用意所在!
这种人性,其核心便是爱,爱成为个人最高的伦理价值和伦理要求。
所以,心内潜藏的爱,总要适时出现并支配人的行为——它作为普遍的和最高的伦理价值,总要突破有限的历史时间与地域空间的限制,成为人的高贵动机。
而且,爱的伦理学,就如黑格尔所说,不仅仅是一个康德的实践理性行为,它同时还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是在情感指引下的理性行为,从而将理性与情感的分立有效克服。这样,主体便成为一个受激情和理性引导和支配的主体,自觉地直接地遵循先验的定然命令:你必须爱人!而不管所爱的经验对象的道德属性究竟为何,即使他是一个“污秽”的同性恋!
这个,就是弗格斯的本性,他之所以放任乔迪逃跑而不忍开枪,他之所以克服厌恶保护迪尔,并为他承担所有罪责,无不是出于这种普遍的、永恒的善良意志——我们还可以解答上面提出的问题:他为什么要背叛民族独立事业?因为民族间的仇恨杀戮和战争,与他本真的内在人性相冲突,他逐渐对之厌恶怀疑并最终否定。我们甚至可以预见,即使弗格斯真的去进行刺杀任务,这个任务也注定是要失败的。
所以,导演要借助弗格斯之口,坚决否定这只是出于私人间的爱情,不,爱情太过于渺小有限,根本不能突出普遍人性、至高之善的崇高。所以,必须安排弗格斯对同性的绝对不认同,迪尔的同性恋身份,在此就成为一个进行心灵净化和还原的契机:令人作呕的同性关系,恰好否定了弗格斯对迪尔的情欲迷醉,排除了建立一种爱情关系的可能,肉欲的杂质因而被排除,弗格斯被逐渐还原为一个纯粹的先验实践理性主体:他充盈着“爱”的意向,而不管意向的对象之具体经验属性。或者,我们可以说,这个意向对象,可以是抽象的人类总体,是个等待任何具体对象来填充的空位,迪尔刚好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出现,他只是样本之一,绝不可能是唯一。因此,强调唯一性和独占性的爱情,便是对这种崇高的极端主体性的窄化乃至歪曲。
可是,这个世界往往有太多的一厢情愿的误读,硬要强作解人地把电影还原为同性恋寻求承认的政治主张,是一种什么样的偏执意志在引导着他们。但是,这种跨越地域与民族乃至性别的普遍伦理,又何尝不代表了导演乃至整部电影的意识形态呢?
爱与和平,本真的人性,深厚的人道主义,为什么只对那些受压迫和侮辱的被殖民民族宣讲,为他们树立并宣扬一个至高的价值标准,诱使他们据之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在罪感的羞愧冲击下自觉放弃反抗行为,而不对殖民政权的邪恶与不义加以指责?即,它为什么只单方面否定和取消民族主义?对英国自身的殖民政策连捎带的提及都没有?根本回避了民族战争暴力的起源与实质,夜只是一部英国人拍的英国语境下的主流电影。没有意识形态中立的纯净文本。
那么,谁在玩哭泣游戏?从头到尾,都只有迪尔一个人。都是他在移情式地幻觉和自欺,因为,只要有人对他好,他也就对他好,并把这种友爱关系简化为唯一的一种关系:爱情。
这是他的狭隘和固执。
而且,这种固执,被变形地表现为女性对男性无条件的依恋与执着、服从和牺牲,以一种苦行主义来宣扬爱情的深沉与坚贞,就如片尾男声所唱的那首歌。
迪尔何尝不是一个意识形态的牺牲品,或者,是影片想象出来的一个牺牲类型,彻底的爱情至上主义者。
这与其说是对女性爱情观的赞美,不如说是一个恶毒的嘲笑,因为,这种被想象出来的女性形象,在情感和智力的深度上,都远远不如男性,她们只能停留在污秽的身体和肤浅的情感层面,不能客观地判断世界,更不能上升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所以,她们被设定为传奇中身陷险境的阴性弱者,注定要等待一个阳刚男性来依靠和引导。
她们的意义在于,以其低劣使被拯救成为必须,并反衬男性拯救者纯粹实践理性的崇高。
她们的命运必被编织为一部被动的被拯救史。
如黑格尔所说,不仅仅是一个康德的实践理性行为,它同时还是一种自然
的情感,是在情感指引下的理性行为,从而将理性与情感的分立有效克服。这样,主体
便成为一个受激情和理性引导和支配的主体,自觉地直接地遵循先验的定然命
令:你
必须
爱人!而不管所爱的经验对象的道德属性究竟为何,即使他是一个“污秽”的同性恋!
这个,就是弗格斯的本性,他之所以放任乔迪逃跑而不忍开枪,他之所以克服厌恶保护迪尔,并为他承担所有罪责,无不是出于这种普遍的、永恒的善良意志——我们还可以解答上面提出的问题:他为什么要
背叛民族独立事业?因为民族间的仇恨杀戮和战争,与他本真的内在人性相冲突,他逐渐对之厌恶怀疑并最终否定。我们甚至可以预见,即使弗格斯真的去进行刺杀任务,这个任务也注定是要失败的。
所以,导演要借助弗格斯之口,坚决否定这只是出于私人间的爱情,不,爱
情太过于渺小有限,根本不能突出普遍人性、至高之善的崇高。所以,必须安排弗格斯对同性的绝对不认同,迪尔的同性恋身份,在此就成为一个进行心灵净化和还原的契机:令人作呕的同性关系,
恰好否定了弗格斯对迪尔的情欲迷醉,排除了建立一种爱情关系的可能,肉欲的杂质因而被排除,弗格斯被逐渐还原为一个纯粹的先验实践理性主体:他充盈着“爱”的意向,而不管意向的对象之具体经验属性。或者,我们可以说,这个意向对象,可以
是抽象的人类总体,是个等待任何具体对象来填充的空位,迪尔刚好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出现,他只是样本之一,绝不可能是唯一。因此,强调唯一性和独占性的爱情,便是对这
种崇高的极端主体性的窄化乃至歪曲。
可
是,这个世界往往有太多的一厢情愿的误读,硬要强作解人地把电影还原为同性恋寻求承认的政治主张,是一种什么样的偏执意志在引导着
他们。但是,这种跨越地域与民族乃至性别的普遍伦理,又何尝不代表了导演乃至
整部电影的意识形态呢?
爱与和平,本真的人性,深厚的人道主义,为什么只对那些受压迫和侮辱的被殖民民族宣
讲,为他们树立并宣扬一个至高的价值标准,诱使他们据之
进行自
我审视和反思,在罪感的羞愧冲击下自觉放弃反抗行为,而不对殖民政权的邪恶与不义加以指责?即,它为什么只单方面否定和取消民族主义?对英国自身的殖民政策连捎带的提及都没有?根本回避了民族战争暴力的起源与实质,夜
只是一部英国人拍的英国语境下的主流电影。没有意识形态中立的纯净
文本。
那么,谁在玩哭泣游戏?从头到尾,都只有迪尔一个
人。都是他在移情式地幻觉和自欺,因为,只要有人对他好,他也就对他好,并把这种友爱关系简化为唯一的一种关系:爱情。
这是他的狭隘和固执。
而且,这种固执,被变形地表现为女性对男性无条件的依恋与执着、
服从和牺牲,以一种苦行主义来宣扬爱情的深沉与坚贞,就如片尾男声所唱的那首歌。
迪尔
何尝不是一个意识形态的牺牲品,或者,是影片想象出来的一个牺牲类型,彻底的爱情至上主义者。
这与其说是对女性爱
情观的赞美,不如说是一个恶毒的嘲笑,因为,这种被想象出来的女性形象,在情感和智力的深度上,都远远不如男性,她们只能停留在污秽的身体和肤浅的情感层面,不能
能令人凝神动容的,整部电影又是一部爱情电影,
讲述
激情
人作
呕的同性关系,恰好否定了弗格斯对迪尔的情欲迷醉,排除了建立一种爱情关
性
,不能客观地判断世界,更不能上升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所以,她们被设定为传奇中身陷险境的阴性弱者,注定要等待一个阳刚男性来依靠和引导。
她们的意义在于,以其低劣使被拯救成为必须,并反衬男性拯救者纯粹实践理性的崇高。
她们的命运必被编织为一部被动的被拯救史。
盛佳蓝光标注
非常细腻的一部电影,我还是觉得费格斯和乔迪在玻璃棚里的戏是这部电影最核心的部分。在这里奠定了整部电影的主题,人性中的善良。青蛙和蝎子的故事放在这部电影里,有种贯穿道具的作用,一直强调着电影的灵魂。
电影节奏感不错,很细腻,温柔似水。即使是枪杀镜头爆炸镜头都流露出一丝温情的味道。“人性的善良”,就这么一个主题写一个剧本,如果换作是我,我会怎么写?这是我看完电影之后思考的问题,《哭泣的游戏》整部电影是放在英国和爱尔兰国家冲突的大背景下,通过暗杀行动讲述人性中的善良,以及用一个特殊的角度和方式细腻展开。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的有内爆力,用残忍的情感故事探索人性以及控诉战争。之后看了电影的资料,确实《哭泣的游戏》获得了6项奥斯卡提名,并摘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殊荣。从费格斯这里切入了一个角度,就是他本性善良,不愿意与组织里的人干暗杀的勾当,玻璃棚中的戏所占的情感铺垫是很重的。费格斯和乔迪的对话我是认为非常的经典,两个人善良的本质吸引着对方的灵魂,英国黑人士兵看着高大威猛,却十分的温柔。这里镜头的设计也很好,最近比较关注对话镜头的拍摄方式,导演这里还是比较细致的,费格斯作为绑架者,活动空间大,取景宽松,表现他是自由身份。而乔迪作为人质,取景紧凑,镜头内的空间被墙和其他杂物填充,表明乔迪被束缚。其中有一个镜头非常的有意思,在费格斯贴近乔迪的时候,导演用了一个荷兰式倾斜镜头,瞬间很有活力,这么看来好像摄影机没有动,反而是费格斯去低头贴近乔迪,有种隐喻的作用,费格斯已经从心理接受了乔迪。导演很会选演员,斯蒂芬瑞整张脸都写的两个字“无辜”。他的表演非常符合整个角色的心境,“一个天性善良的人”。在之后的叙事中,是一个节奏的高潮点,就是森林中的追逐,我很喜欢这个镜头,本来严肃的环境瞬间有种撕裂的感觉,这里其实感情已经深深的转变,两个人都是青蛙,都是无法做出伤害他人的青蛙。
但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增加迪尔的角色(有的翻译叫黛尔)。有的人看完这部电影会觉得这是一部同性题材的电影,但我觉得不是。起码从整个电影叙事上导演的视觉重点都不在表现同性的感情上,而是选取她/他作为一个侧面强调“天性善良”(NO人性本善)这个主题。这里的细节相当的丰富,和迪尔在一起男人作为“恶”“占有”的一方存在,之后再逐渐表现他/她和乔迪的之间深刻的关系,费格斯为了承诺其实也是为了了解乔迪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去找迪尔,本身的三角架构都是在强调“天性善良”的主题,但这个表现方式却很惊喜。选择一个很特殊的人,很外围的人去表达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有一段戏非常的细腻,并且对表达同性异性之间微妙的感情做了行为上的表达——发现迪尔是男性之后,费格斯开始呕吐。说明费格斯并不是一个同性恋者,我一开始以为费格斯会被掰弯,毕竟前面的镜头多么的温柔。但这里还是很让人惊诧的,这里的解释和最后的结局表达一个同性之间不是爱情的感情却很有张力。也许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感情,并不是爱情,而是心心相印,灵魂上能够契合的震颤。费格斯和迪尔的感情就属于这一类。
还有一定要提到杰伊戴维森的表演,非常非常的惊艳,有种分不清性别的感觉。除了声音上有点厚,其他方面非常像女儿身,几次还以为是女的。尤其是眼睛和嘴唇,太像女儿身。表演非常的出色,看着享受。
最后还得说说音乐,这类细致入微的电影是多么的重要。温柔的音乐,加上近景到特写镜头缓缓的推换,绝对是抒情的绝佳方式。
Jaye Davidson 他在《星际之门》里面更美 但是这部电影让我很心疼……最早是在王安忆的书里看到过电影剧透 现在看来 并没有让我失望。另 他的声线很迷人……
赞道不行!看到一半的时候对其摄影调度太惊艳以至于多次停下来。简直就是贝托鲁奇的摄影师附身。果然是当年的最佳导演提名。演员表现非常不错。故事层层推进。我还是决定去写篇长影评。
迪尔的演员找的真好 http://v.pptv.com/show/Bg0hnwdt3RvhX8c.html
当男主说出the pleasure was all mine时我跟他们一样笑抽了。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电影,我动机不纯,但电影很好看,惊喜一个。开头Michael Bolton的When a Man Loves a Woman,好熟悉
蝎子乘坐青蛙过河,却因本性难移,扎了人家一针,结果大家“揽住一齐死”。假如血液里天生有杀戮因子,便更加能借革命之名大开杀戒。假如天性善良,柔软的心会让他拥有包容一切的超能力。假如灵魂投错性别,忠于自我并勇敢爱人,既自我救赎也慰藉他人,那更加没有责怪他的余地。
看之前真的没想到这部片依旧与IRA有关,不仅有民族、种族的冲突和融合,还是这么"unusual"的一个爱情故事——看完这片,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觉得爱情一定以性别为前提。Jaye Davidson太妖娆了,他应该可以重新定义“掰弯”这个词,应该是“把谁都掰到我身边”
求问iceblade,这片怎么看伤了啊?难道因为剧情反转?!
这个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至今看来仍精彩异常。Jaye Davisdson在酒吧吟唱CryingGame那场戏美极了,其声线时而沉厚时而娇柔,实在太迷人。
气质不凡,冷峻忧伤。I can't help it.It's my natural.
IRA、青蛙背蝎子过河的寓言 "I can't help it, it's my nature." 、以酒保为中介的对话、“明知你是骗我的,仍令我开心。”本职时装助理的Jaye Davidson,♫Crying Game
3.5星。1、生与死革命洗礼,爱与痴雌雄同体。只愿沉醉不愿醒,情到深处不由己。2、弗格斯有绵羊一样的双眼和青蛙般的心灵。若毒蝎流泪哀求,他亦舍身相陪,因为这就是他的本性。3、也许革命与爱都需要某种勇气,不同的是,前者会束缚人的本性,而后者则是释放人的本性。
太温柔的人不应该做杀手,太温柔的是不是也不应该存在于世界?那就是天性,天性过于温柔爱上一个人,会爱上他的所有剧本真的是非常棒
以前跟我婆姨看星际之门,还争论里面演金字塔里的神的演员是男是女。这次终于搞清楚是男的了。
虽然放在今天看没什么,但是这是部十几年前的电影嘛
在未被剧透情况下直接观影,实在没想到《哭泣的游戏》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前面的内容一度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电影?后续的剧情才是比较符合我对这部影片的预期。—— 歌词:我知道哭泣游戏的一切,我是哭泣游戏中的一分子,先是亲吻,然后叹息,最后在你知道梦醒何处之前,已到了道别时候。我要告诉月亮,哭泣游戏是什么,若他知道,他或许能解释,为何有烦恼?为何有哭泣?如何才能不再忧郁?当爱情逝去,不再参加哭泣游戏,不再参加哭泣游戏。
Jaye Davidson原來是Derek Jarman的男友引薦的哦
怎么说呢、刚开出来是同志片的时候感觉有点尴尬+羞射。但后来 还是渐渐的还是对那种本能的善良所衍生出来的爱而打动、之后又查了下历史、更是被在这种时代政治时局的笼罩下产生的感情而震撼。
尼尔乔丹,米兰达理查森,斯蒂芬瑞……初见《环球银幕》时了解到的电影人,犹记得初上论坛时大家一起讨论这些人那些事,时光美好终不复返
耐人寻味的故事,跨性别演员的美让人想到王小波笔下的《似水柔情》,crying game这首歌美丽又伤感,善良的男主很耐看,越看越有魅力。
我喜欢所有对我好的人。别打迪尔,她就会感动。对她好,她就永远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