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娜(艾塔·多布雷西Arta Donbroshi 饰)通过一桩移民婚姻取得比利时合法居住权,她和她那个跑遍欧洲打工赚钱的阿尔巴尼亚男友索科尔(Alban Ukaj 饰)最大的梦想就是存钱合开一家酒吧。
瘾君子克劳迪(杰里米·雷乃 Jérémie Renier 饰)通过 与罗尔娜结婚帮她拿到比利时合法居民身份,同时他也从中间人费比奥(布里奇奥·罗吉恩 Fabrizio Rongione 饰)那里拿到一笔钱。中间人费比奥一边策划用过量毒品害死克劳迪的阴谋,一边和罗尔娜准备合作通过同样的方法使一个俄罗斯人成为比利时公民。在罗尔娜和克劳迪一起生活期间,居然生出几份温馨的感觉,汉尔娜决定尽快和克劳迪离婚从而让他免于一死。
克劳迪因吸食毒品过量而死,罗尔娜按照原计划进行的相当顺利,可是她却感觉自己怀孕了,而且她告诉费比奥孩子的父亲是克劳迪。
在2008年第61届戛纳电影节上,达内兄弟凭借此片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编剧奖。
利用一种法律去触犯另一种法律,用金钱玷污着人性,用欺骗挑衅种族的尊严。
影片中,钱就像是杀死瘾君子丈夫的罪恶原形,明了心上人因为钱对自己的态度,丈夫死后,罗尔娜在生命和钱之间完全萌发出罪恶感,试图从肚子里假孩子的身上获得赎罪。而此时此刻,仿佛罗尔娜的这段假婚姻中产生了爱情,这是真的婚姻,留下真的寡妇。
在叙事结构上面,很多情节都被省略,大跨度领先跳跃,这种段落留白使得故事情节宽度得到延伸,使得故事也被浓缩,可以获得更长的电影“时间”。
中间的留白,再加上写实的风格,大家会脑补出不同的真实现实,是一种让观众自己满足自己的方式。也可能是类似于绘画中的突出主题的做法。
在电影中出现类似《孩子》中的桥段,在街上欢快的追赶,两人关系融洽,两人脸上都仿佛写着幸福两个字。我完全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心心相印。
影片大部分的看是随意却是精心设计的镜头。也是他们所有电影的特点。总是离人物很近,观众贴近人物,我时时刻刻注视着罗尔娜,我已经对她产生了深度的怡情,完全爱上眼前这个女人。
作者:罗杰·埃伯特 发表日期:2009年8月12日 译者:维吉留斯 评分:★★★☆(四星为满分)
达内兄弟在他们的电影中聚焦于个人,它们是近几年最好的电影之一。在像《罗塞塔》、《他人之子》和《孩子》这样的电影中,他们的摄影机几乎不允许主角逃离画面。《罗尔娜的沉默》就是这样开始的,但它允许罗尔娜甚至不在场。一个她不知道的阴谋开始展开。
罗尔娜(安塔·多布罗西 饰)是一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30岁左右的年轻女子,现居比利时。她是买卖婚姻骗局的受益者和剥削者。一个叫克劳迪的可怜瘾君子为了钱和她结婚,一个叫法比奥的害虫安排了这场婚姻,法比奥打算安排克劳迪的死亡,一个俄国人会花钱雇罗尔娜和他结婚,这样他就可以获得护照,然后,罗尔娜相信,她将可以自由地和她的情人索科尔结婚。他们甚至要开一家咖啡馆。
一切都是那么卑鄙和悲哀。早期场景的主角是克劳迪(杰瑞米·雷乃 饰),他想彻底戒掉海洛因,他是个可怜、无安全感、浑身颤抖的生物。雷乃的表演是这部电影中最棒的,尽管所有演员都有参与创造这个绝望的世界。
罗尔娜对克劳迪冷淡。他不停给她打电话。他害怕独处。最终,他的感染力使她精疲力尽;她不是个邪恶的女人,只是个机会主义者。她想知道自己是否有可能和克劳迪离婚,而不是通过吸毒过量来了结他——法比奥的计划。
达内兄弟的天赋在于展现处于个人困境中的角色;他们不是情节的工具。例如,法比奥(法布里齐奥·隆吉奥内 饰)不是“反派”;他只是一个生性残忍无情,完全受金钱驱使的人。他有一个叫斯皮鲁(摩根·马林 饰)的乳臭未干的马屁精,像卑鄙小人一样恭顺。隆吉奥内和马林都长着恶霸般的冷酷面孔;你一看到他们就会警惕。
这并不是说他们本人就是那样。据我所知,他们可能是非常好的伙计。在这部电影中他们是不友善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达内兄弟大多是从侧面来拍摄他们;对我们来说,一张正脸看起来是坦诚的,但一个侧面镜头可以看起来是阴险的。如果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那达内兄弟必须找到那一面,才能够避免它。
一切都以罗尔娜为中心。她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年轻女子,干净利落,直率。我看过她热情地微笑时的照片。在《罗尔娜的沉默》中,她饰演一个比妓女更被剥夺身体完整性的女人;她被买卖不是因为性,而是因为她的性别。克劳迪为了钱和她结婚,俄国人不在乎自己是否和她上床,索科尔是个狡猾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他的优秀主要存在于她心中。
达内兄弟做了一些之前我没见他们做过的事。故事省略了相当长的时间,而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罗尔娜的本性改变了。我并不是说这不好,但它释放了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靠近时产生的张力。然而,这有什么力量。什么影响着多布罗西、雷乃和马琳的表演。在达内兄弟的冷酷世界里,他们感到同情,却只能给予一丝怜悯。
罗尔娜躺下,在全片行将结束时,贝多芬op111的第二乐章清冷地飘了出来。。。那是告别么。
故事里面没一个好人,而这恰恰是构成现实社会真相的拼图。男人刚刚想变好,死了。女人刚刚想变好,疯了。很是讽刺。
3.5
3.5星。结尾差点就接上《永远的莉莉亚》
孩子或许不存在,但负罪感却落地生根了。通过移民婚姻来挣脱原生国度这种强烈的改变自己生活的热望,在愧疚之前,都不堪一击。达内把转折的高潮抽走了,让罗尔娜笑着追逐克劳迪的单车远去的镜头,悬置成一个罗尔娜和观众心中无法忘却的瞬间。
结尾很好!
达内用了配乐!达内用了配乐!
达内兄弟的镜头与剪接仍是那么的精准,永远都知道什么应该出现在画面里,什么不应该出现在画面里,什么时候该出现,什么时候不该出现。不过对底层人民情感表达却让我觉得有些疲惫与疏远了。无论如何,他们仍是我心中最好的当代导演之一。
看过一篇叫《绿卡》的小说,说的就是这档子事,那个剧情比这个好。后面的母爱有些做作了。
一个移民女人的自我救赎历程,获2008戛纳最佳编剧。1.聚焦假结婚问题,移民生存题材上溯至[一诺千金],女性视角承续[罗塞塔],树林收尾似[单车少年],本片亦是达内兄弟此前的演员班底大集合。2.剧作上出乎意料地工整,完全符合三幕剧模式,大胆的是在中点对关键事件进行了省略,之后又放弃对核心悬念(孩子是否存在)的揭示,转入疲惫、孤独而充满开放性的结尾。3.大量近乎一场一镜的手持长镜头,唯有女主与移民婚姻中介在车内的对话场景使用了严格的正反打,二人始终分立于不同景框中,彰显出了两人的针锋相对。4.这回,达内兄弟用了五次配乐,前四次为叙境内有源音乐(前两次为房内丈夫开启的音响,后两次则是两场舞会的背景乐),收尾则用了画外的贝多芬钢琴曲。5.点数欧元钞票的片头与中间点前女主欢笑着追逐丈夫自行车的作别场景赞绝。(8.0/10)
仍然是达内兄弟最擅长的边缘/移民问题,像是《罗塞塔》和《一诺千金》的合体。但这部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它的剧情超乎寻常的复杂,而达内兄弟完全是以庖丁解牛的方式进行叙述,人性就在缝隙之中显露出来。摄影不浪费每个像素,剪辑不多出哪怕0.5秒,看似粗粝,实则繁复精致。
除了法语,其他都还好
这一次达内兄弟尽量回避了惯常的摄影,更显随意,虽然我仍旧认为手提摄影只有与近景和特写结合才能体现粗粝的艺术效果。在剧情上,这是导演最跌宕起伏的故事,由于一贯对剧情的省略,该片接连制造了男主角死亡,女主角怀孕以及险遭杀害等重大转折。同时,观众第一次在片尾听到了达内作品的配乐。
诱人的腿 哎 真是看着就分心
达内自然是高手。别人拍大概只会是去批判法律漏洞,达内却着意写人。与两天一夜如出一辙,动作与心理的双轴刻画,剧本写得相当好。人的尊严,生命的尊严,活着的尊严。
阿尔巴尼亚需引进胸推项目 投资前景看好 片子有点儿第六代啊
比利时的移民漏洞,中途两人c过,以谋杀离婚,片尾对腹内孩子的喃喃自语,正直有吸引力勤劳健康的女人,洗
这才叫做诗意啊。达内兄弟和余华,挺像的。
感觉几个男人都喜欢按计划行事,厌恶计划外的事情,而没有意识到罗尔娜需要人性上的关怀
和以往比较而言 太平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