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Ben X》--请让我一个人,谢谢
1、 在很多时候,对一个人的行为的评估是由该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而非行为本身。
如果没有那个在多半时间里都让人伤感的悼念仪式;如果没有仪式间那些记者们架起的摄像机;如果没有上新闻;如果Ben就如此默默的死去,只留下我们的伤感与惋惜,以及Ben的父母那些愤怒的悲伤;如果仅此而已,那么该由谁去审判那些无知者愚蠢的卑劣呢。在那些欢呼雀跃间,他们可曾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卑劣呢,或者在那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他们有否意识到自己在那时的卑劣呢,不得而知,只知道他们在悼念仪式上的影像间的那些坐立不安。但至少博加特和德施梅不会意识到这些,否则他们又怎会撬开Ben的嘴巴,并把摇头丸塞进去,而且,德施梅还吐了Ben口水,竟是吐到嘴巴里的。
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对一个人的行为的评估是由该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而非行为本身,我们对博加特和德施梅们的指责,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深深的伤害了Ben,以至于Ben险些无力自拔,险些因此离开。如果对Ben而言,这同样是个玩笑,并且因此来一段SHOWTIME,炫耀着自己年轻的身体,在男孩女孩们的嬉笑间,没有屈辱,亦没有愤怒,那又是怎样的结局呢,或者就此遗忘,成为青春里微不足道的一段插曲。
行为本身有着它的确定性,但它所产生的意义却有着多样性,和对未来的无限延展性。
2、 道德存在于更广泛的人群中。
在那些围着被剥去裤子的Ben的男孩女孩间,在他们高举着的手机与DV间,道德无从谈起,道德存在于更广泛的人群中,存在于整个社会公义,及历史与文化的传承间。1940年的日本人不会因为对中国人的杀人比赛而愧疚,德国人不会因为把犹太人送进焚烧炉而悲伤,他们的道德存在于他们的团体间,而在更广泛的人群里,这些简直都令人发指了。对于Ben,真正让我们难过的是,为什么非要让整个社会形成了对那些男孩女孩的看法时,他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卑劣与不堪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道德也是自私的,不过是自我情感的产物。
3、 自我拯救。
影片最后,当镜头拉开,Ben对着空气娓娓的说到,“人一见到马就想骑上马背,但你能告诉我有哪一匹马想要被人骑?如果马有权选择…”时,我们恍然大悟,原来那个可爱的斯嘉莱并未在Ben的身边;原来那个有创意的死,并非出自那个漂亮的脑袋,原来……原来如此,在那一刻,在那个镜头随着轨道往后拉伸的一刻,影片无论是剧情上还是思想上都有了质的提高。我们猜测斯嘉莱究竟是谁,是Ben本身吗,或者确有其人,从影片中我们都不好做出准确的判断。一种可能性是斯嘉莱确实存在,也来到了Ben的城市,但在Ben去车站接她,跟着她坐上了火车,并又下车时,斯嘉莱在火车上离去,而Ben成为了新的斯嘉莱;另一种可能性是斯嘉莱其实根本就是Ben的幻想,这种幻想包括手机里的彩信,也包括博加特和德施梅看着彩信时对Ben的侮辱,真正让我们叫好的正是模糊与这两种可能性之间,而未让我们察觉。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斯嘉莱介入则显得有些矫情,而一个如此悄然出现的幻象,富有新意,丰富了剧情,并且更多的,我们知道在面对个人情感的彷徨与成长时,只有自己才能够拯救自己。
2 ) 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接纳 多一些理解
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无比沉重的话题,影片给我们讲了一个现实的故事。也许BEN的经历也曾在我们的周围发生,尽管BEN是最后的胜利者,但他失去了太多的东西,也许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是不足为奇的,但对BEN,那些抑郁症困扰的自闭人群来说,别人的宽容,别人的接纳,别人的关爱是多么的弥足珍贵。显然,BEN最后伤痕累累,但在他自己的世界之中,他是幸福的,影片的最后,导演留给我们的依旧是希望————BEN那满足的微笑
影片的开篇很难为影片定位,先是BEN的母亲的独白:“非要出了重要的事情,才会引起你们的注意”。暂时还不清楚BEN 的故事,但却说明了BEN是个被遗忘的角色,镜头的推进,把BEN的故事一一展现,BEN是一个严重自闭的孩子,从小到现在,他只是别人的笑料和负担,最近他在一款名叫霸王的游戏里面叱咤风云,在游戏中他依旧把持着他的自闭的风格,在游戏中,他只与一个女伴结伴而行,很显然,BEN对游戏谈不上沉迷,他只是把游戏当作一个平台,他只有在游戏中才能做一个正常的人,BEN和我们其实什么也不差,整部电影也和沉迷网游的关系不大,导演也是借着桥梁来讨论自闭的群体问题,BEN 很惧怕现实的生活,别人的愚弄,都在BEN的心理有着严重的阴影,他甚至连反抗都无能为力,当BEN在教室里被同学拖去裤子录制视频的时候,真的让人的心理很难受,而他的同学竟然是那么的欢快,那么的乐此不疲,他们想尽办法捉弄BEN,甚至把BEN的视频传到互联网上,拳打脚踢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他们甚至给BEN吃迷幻药品,BEN想到了死亡,他想逃避,这个时候,游戏中的女伴出现了,她的出现,一半是真实的,一半是虚幻的,感谢虚幻的她,她拯救了BEN,BEN正是因为讨厌自己现实中的样子,所以他讨厌镜子,他强迫自己微笑,她与BEN相遇的桥段,有点CASH BACK中的味道,所有人全部定格,直到BEN的无法表白,她已离开,这时,虚幻的她出现了,她将永远和BEN在一起,她为BEN找回了自己,他们一起录制了最后拯救了自闭群体的视频,BEN的假死很显然是必要的,BEN的经历也是必要的,BEN不但是网络游戏的英雄,也是现实世界中的英雄!
说起电影的结尾,就不得不说BEN的胜利,也是导演的意图,象BEN那样的人社会上那么多,他们也需要自己的天空,题材的新颖就注定了这部电影的成功,BEN自身其实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就是在于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影片的最后其实是最出彩的部分,至少比起不羁的天空里的瑞凡,他幸福很多!
3 ) 社会猎杀
社会猎杀
――关于<Boy A>和<Ben X>
没有人可以选择眼色,正如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由哪里开始生活。褐色的瞳孔,绿色的瞳孔——人们似乎更习惯于用肤色来决定一个人的优劣,即便这个世界上人类的色彩是如此缤纷,最后萃取精华或者摒弃糟粕也仅仅依照最表面的色泽。智商高低或者合群与否,我们建立起了庞大的系统来筛选这个世界中究竟有谁会被淘汰。人们善于违背规律,在自然选择之外另辟新的标准审视世界的优劣,无非是要想方设法的站在别人之上,以获快感。
同时评说两部电影,<Boy A>和<Ben X>。通过以往的劣迹人们分清了这个社会上有谁是潜在的危险,他们如同埋藏在各个角落的炸弹,随时有可能爆发。而一个人对语言的依附能力不同,同样会招致横祸。那些成天谈师论道之人,口若悬河之人也却有优秀于他们之处,他们可以狡辩,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呼救。于是Ben成了人们所不待见的人物,而Jack则是一颗滚落街头的定时炸弹,无论他如何狡辩,劣迹与污点都无法洗刷。
《蛮童之歌》中试图用明亮的英伦色泽洗刷电影中穿插的罪恶,但是同样的阳光却无法化解影片人们心中的恐惧。没有人可以谴责这些“不明事理”的邻居们索求安全的权利,但是同样也没有人可以剥夺Jack正常的生活。社会本身就是矛盾的。影片最后在柔和的阳光中,Jack走到了码头旁,我们可以浮想在游乐场中所有笑声,却不能够忘记在这个男孩的记忆深处,尖叫和忏悔才是一切。即便是将一个致悲之人投入最盛大的欢乐之中,也无法改变这个人的属性。但社会的关怀难道真的不能化解所有罪恶的阴影?而我们更多地看到,真正痛苦的是Jack自己,当他极力掩饰一切时,却更加痛苦。倘若这个世界上真的要有特定的悲永世存在,那么他难道不是在一遍遍舍弃自己的所有,而承受所有么?当所有人都高呼自由和平等时,当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终陷入一连串的相互诘问时,或许这个社会的公议会默许猎杀所谓的“小我”。
或许撕成碎片的世界更有吸引力,Ben的思维中不存在整体的物象,他只能够在游戏中观察人体的动作和形象。他努力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在社会上得以生存的人,而不是一个异类或者“天才”。人们婉言谢绝这个世界不断缔造神话,因为天才往往是先是社会的劣笔。电影的风格如同纪录片一般,将时间顺序打乱,使得观者总是认为一下幕就是Ben要做出傻事而以悲剧作收。影片中每个人的采访和谈话都在带出这样一个信息:Ben岌岌可危,这个世界施加在他身上的一切负累也好,责难也好,一遍遍剥夺着他重新回到他人怀抱的机会,将他驱逐到网络的虚拟之中。英雄,美人,或许这样简单的童话情节在Ben的心目中同样一遍遍循环演绎,游戏中的人物与现实的落差恰恰一遍遍拷打着他最后的自尊。那每天早上睡醒后的上线时间才能够让他将虚拟和现实对换,对他而言,现实的残暴和恐怖才是虚拟而并忍耐的。
两个被逼到边缘处的人物都在爱情的润泽下得到了新生。他们体味着一时的体肤的激切,忘记所有设防而投入其中。Jack试图塑造另一个自己,没有罪恶形如常人。而Ben则需要一种简单的信念,让自己活下去,他是一个英雄,只不过在“虚拟”的现实之中没有一个法师相伴。“看见光”。或许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都因为隐蔽在黑暗之中而无从来去,他们向前迈出一步只是为了活着而别无所求。Jack如此,Ben也如此。他们甚至无法思索衡量所有行动的后果。
Ben或许还留有家庭的港湾,即便那份温情只能在他的视线中支离而并不甚美。而Jack则全无倚靠。很喜欢他的房间,倾斜的屋顶投下一方阳光,他在如此寂静的情境中听闻着自己的命运被一再改变。曝光,威胁,公害。当他的弱小和这单纯的环境融为一体时,他是否更能够承受这个社会种种变相的猎杀?电影中时常描述一个人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挣扎,在两个人格之间踯躅。而Jack的这段经历却像是在蜕变中,一步失足,掉出自己所编织的茧而溃倒在世界的偏见面前。
看过很多男孩的影片,描写一个逃学的男孩,有奇特的孤僻性格,失去家庭的钟爱或者与世界格格不入。导演们尤其善于描写男孩上学的路途,正如Ben在周遭的喧哗中颤栗地前进——童年的阴影在两部影片中都占了很大篇幅,Ben脑海中回闪的片断如同现在的遭遇,Jack的回闪则让观者看到了这个男孩所有的不堪。同样的,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弱者的故事,被欺负,被凌辱,而直至最后的爆发。Jack选择了用暴力玩弄这个世界,如同过去世界玩弄他一样;而Ben则用影像向众人挥下一个重重的耳光。“离开但是活着”,或是完全地离开。从两人“报复”社会的方式中便能瞥见宿命为他们留下的道路。
面向大海,蔚蓝的大海。Jack和Ben都选择了跃入这片浩瀚。人们称颂大海为一种包容,而唯有此地是二人所能到达的最后彼端。人们张开了双臂试图拥抱所有人,而不分高低贵贱。但是在近在咫尺之时,人性的弱处便开始搬出一套自创的法则筛选去所有“卑贱”的生灵。而海却如此温存,近乎愚昧地接纳所有投奔向它的人们。二人的命运轨迹是如此相同,而在这一刻,他们同时选择了“离开”,却对生命做出了不同的回答。Ben无疑是睿智的,有人说他愚弄了媒体,但是当在所有人的嘲讽之下,这一点欺骗又算什么?曾经试想,没有这样的睿智,他还能如何解脱。这个社会永远缺乏自省的力量,人们善良地期许一切罪恶和丑陋最终会淡去,但恰恰不知,这些罪恶和丑陋的消失却要将善良与美好一同吞噬。受社会猎杀的人们还能有怎样的选择?留恋于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或者放弃生命拥抱浩瀚?Ben的睿智只属于他,或许这样的方法所能开释的也只有他,而对于在世界角落苟活的那群人,似乎只有戳瞎社会的双眼,才能让他们逃脱猎杀。
说教下的仁慈和宽容规避了每个人心中的弱点和丑陋。两部电影只是翔实地记述了如此一个故事——落荒而逃的两个人,寻求了不同的结局。但救赎并不会因为两个甚是凄惨的故事而到来。感动的人会留下眼泪或者幡然醒悟,但扪心自问的行为不会发生在一人受感动之时。当现实的场景降临,所有道德底线因为生存而崩溃时,当堕落的生灵降落在你的面前,一个是布满污点,而一个备受凌辱而无力反击。会有人放下所有假情假义的面容,放纵地践踏他们,完成最后的围捕吧?我不得而知。
4 ) 不幸又幸运的孩子
绝对的非主流电影。非主流的制片商,非主流的演员,非主流的情节,甚至非主流的对白语言。男主角本是一个有着比较严重自闭症的男孩。但是他的智商绝对没有问题,所以他成了一个网游高手。然而,俗话说的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本的同学们几乎都是不良少年,都习惯于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本的痛苦之上。无休止的欺辱和压迫,让本完全崩溃,甚至萌生短见。此时,多亏了本在游戏中的忠实盟友,一位网友女孩及时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才让本重新回到了生活的正轨。本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他的生活比常人更加崎岖艰难。本也是一个幸运的孩子,有父母、老师,还有美丽网友女孩的贴心帮助!
5 ) 一个意外
我在霸王这个游戏里耗费了3年时光。
起初是冲着这个游戏才看的这片子。
觉得,看看片儿缅怀一下自己浪费的青春。
但是很快我的注意力从影片中游戏画面转到对ben对剧情的关注了。
说实话,前几十分钟我看的很憋屈。
因为我有一个弟弟和ben差不多,或者不如ben。
再或者太多人年前人,还沉溺在网络里不能自拔。不如ben。
真是一部好电影。
导演在ben和MM在火车站告别之后的处理简直到了极限。
一下子把人欲望中那种被压抑,想得到而得不到的心情演绎的十全十美。
看我的难受,但是还想看。
最后的假死 我觉得这剧本编的太跳跃了。
或许太多人只会用某某的死去唤醒人们的意识。
太呼唤这种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了。
但是以后会不会有人再去欺负ben?
MM会和ben再相见?
ben是否会继续游戏下去?
我们无从而知,只是默默的希望。
别在有人欺负这些弱势群体。
只是希望
ben能和MM在一起。。。。。。
再虚拟的世界,我们都曾满足。都曾快乐。
但是,谁知道那是否是真的满足,真的快乐。
或者我们应该像ben一样,让虚拟和现实交叉着充裕自己。
6 ) 没有斯嘉莱的世界
1
电影开场便是本的母亲在独白:“非要等到出了人命,人们才会有所行动,否则生活只会照常,如同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我不记得自己当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只有生命才能撼动生命”这样的话,但起码直到现在,这样的句子依旧成立。如果能够重新再来,我想知道我们身边的那些“本”们,是否也会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去告别世界。从当年的马加爵,到最近的杀童者、富士康自杀员工,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们是否愿意用另一种方式去结束人生。
本说:“用一种噪音对抗另一种噪音。”那些寻求解脱的人,是否都一样,在尝试着用一种死亡,去对抗另一种死亡。与其悲惨地死去,不如华丽地振臂高呼,用自己的鲜血给这个冷漠的世界留下一个殷红的烙印。“如果你在游戏中死去,最多是被踢出游戏一小会儿,等回到游戏之后,还得去寻找先前携带的道具。而现实中的我只留下一盘录像带,我就这么走了。”本就这么走了,而我们身边的那些“本”们,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离开,留下的,也许只有记者们那么几篇的报道,还有社会一两个月的伤心。然后,一切又归于平静,人们又回到原来的生活,直到下一个本的再次出现。
“非要等到出了人命,人们才会有所行动。“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人的悲哀。在六月的毕业季里,学校里总有大四的同学往窗户外砸酒瓶、水壶、显示器,若有人稍加指责,他们便会对此冠以各种堂皇的理由,然后如潮水般地不断反击。”从来没有出过意外“,这样的说辞除了让人无奈,还有痛心。这到底是一种侥幸,还是一种期待?是啊,还没出过意外,就算真的出意外了又有什么所谓呢,大家反思一阵,伤心一周,一切又将归于原样。悲伤过后我们总是又恢复冷漠,就如同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生命是人类对抗世界的最后武器,但可悲的是,我们的搏命一击却无法换来战斗的胜利,世界依旧冷漠,真正被伤害的,只有那些善良的人们。一次次地痛心,对此却无能为力,除了自虐般地伤心与掉眼泪,又还能做什么?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斯嘉莱。
电影里本最终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平静,但若这样的”恶作剧“发生在现实世界,发生在我们身边,等待本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我不敢去细想,那无非是另外一个悲剧,人们彼此麻木,对自己却是敏感异常。
2
尽管电影有着网游的背景,但本质上故事和网游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将游戏换成文学、音乐,又或者是绘画,情节依然可以按照现在的路线发展下去。但无可否认的一点是,没有任何东西能比网游更符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在西方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年轻人沉迷网络沉迷游戏。于是,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随之浮出水面,而我们,则轻易地将这一切都怪罪于网络与游戏。我曾不只一次地在思考,到底是网络与游戏使我们的世界出了问题,还是网络与游戏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存在的问题。就算没有了网络没有了游戏,难道问题就不存在了吗?社会总认为年轻人玩游戏是为了快乐,但实际上他们玩游戏往往是因为不快乐。
与其这样混混沌沌地消极度日,不如抛开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幻想的世界中——这算是我当年的写照,就算是多年以后,对此我也无可遗憾。我尽了自己一切的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但在现实面前我失败了,我惟有选择欺骗,惟有选择欺骗自己,才能残喘偷生。我将希望交给了未来。如今那些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的年轻人,尽管他们什么也不说,尽管他们甚至不自觉,但有多少人也在潜意识地将心里头那唯一的希望,交给了未来?难道这还不够,还要他们“求爷爷求奶奶般一遍又一遍地哀求帮助”,这个社会才会重视问题吗?社会是麻木的,人们总是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他们只求不要背上”不作为“的罪名,至于别人是否得救,没有人在乎。
就如同摇滚和武侠小说,网络与游戏终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
3
”自闭症是他的问题,但对他来说这不是问题,别人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问题。“
做个善良的人,用善意去将心比心,换来的却往往只是别人恶意的猜疑。别人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交流。心与心是不一样的,你的所谓善良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自私与自利,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去形容,这叫误解,也叫欺骗。人就像一只刺猬,要么伤害,要么被伤害。
4
”幸运的是,他还活着。他还活着,虽然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但他还在人世,他没有死,过着他自己的日子。“
如果你为人父母,你将如何选择?这个社会又将如何选择?生,或死?又有多少人想清楚了这个问题。
5
影片的最后,本一个人在马场自言自语,那个叫斯嘉莱的女子竟只是一个幻想!我的心霎时碎了,是我不够坚强,还是这个世界过于残酷?一直以来的希望,原来只不过是自我的幻想自我的欺骗,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叫人绝望。在这个没有斯嘉莱的现实世界,又有谁会去帮助那千千万万个“本”继续坚强?
love your child and support your child - no matter how special he/she might be!
2.5 很奇怪的自救逻辑 而且制作很粗糙
压抑得到释放,正义得到伸张,懦夫遭遇天使,虚拟对抗现实。
结局没有到惊喜的地步,都是预料之中的,始终也是要靠揭发以死相逼揭发真相才能受到重视就是了。片中有一句话讲得很好,“自闭症是他的问题,但对他来说这不是问题,别人对他的态度才是问题”。也许这些人我们不了解,但假如不能对他抱以耐性去关爱,那么让他一个人呆着不要去烦他也是好的
前头看的极端压抑,后半发现我他妈泪点真不是一般低. 煽我情的兴许不是Ben,是似曾相识的那些,过去..3.5
老爹看完,评价四个字:不知所云。。。
一可爱宅男由自闭走向精分的心路历程
其实抛开那些充满创意的游戏界面,这只是一个自闭青年自我救赎的普通故事,不过结尾的两次意外转折拯救了这个有些平淡的故事。
前半段看得我很難受,就算看血腥至極的片子都不至於這么難受,真想拿刀把欺負本的人給殺了。後半段看得我信以為真,還以為可憐至此也至少有神眷顧。到結尾,希望又破滅,原來只是幻覺。幻覺真是美好。
在游戏里你可以是任何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你只能是镜子里那个脏兮兮的烂人,除非你学会对自己和别人撒谎。
视角独特,可惜没完全代入。如果主角不是边缘人,更符合实情也更有吸引力。近年来随着生存压力骤增,自杀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不作为,冷眼漠视,助推恶性循环,没人可以置身事外,不反抗便是间接帮凶。
一个自闭的男孩 因为懦弱经常被人欺负 把游戏和现实混为一团
In game you can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 in reality you can only be one person, the jerk you see in the mirror.
别惹宅男,宅男是可怕的生物~~Ps:小伙子挺帅啊~~
如果你要自杀一定要选个最恰当的时间,否则你的死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你要解脱,那就随意吧。此片一定是自杀者最梦幻的幻想。
每个孱弱的小孩都有类似的童年遭遇 观影过程能感觉到一股强烈的积郁而发的力量
来一次有创意的死。结尾升华了整部影片,让本来落入俗套的故事焕发了新的生命。
这个世上有些被人冷落、嘲讽、捉弄的孤独小孩,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请看本片,然后理解、善待他们。虽然片子显得有些凌乱,但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你感受到那种被嘲讽的紧张和压抑。
结局的升华很精彩,人物的心理刻画也很到位,“Nothing But Different”
这是一部好片儿,我自闭过,我清楚,这是一部好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