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喋血街头1990

    动作片香港1990

    主演:梁朝伟  张学友  李子雄  任达华  甄楚倩  袁洁莹  鲍起静  吴宇森  

    导演:吴宇森

    猜你喜欢

     剧照

    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2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3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4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5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6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3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4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5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6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7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8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9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2:18

    详细剧情

      细荣(李子雄饰)、阿B(梁朝伟饰),辉仔(张学友饰)在石殎尾陡置区一同成长,三人情同手足,虽然各人家境贫困,年轻的心从没有失去对将来的幻想与憧憬。阿B因要与女友小珍(袁洁莹饰)结婚,众人各出奇谋为阿B筹钱。辉仔借来高利贷途中被劫,辉仔负伤往婚礼。及后,阿B与辉仔往复仇而误杀废强,细荣众人遂到越南逃亡。其时西贡市长外弛内张,对众人来说便是炼狱,更遇上越共刺杀越南政要,细荣遂决定要拼死捞一笔钱才离开越南。细荣远亲中、法混血儿阿乐(任达华饰)是职业杀手,阿乐得悉越南恶霸梁源盛在夜总会有黄金交易,遂与一众里应外合,激战后把黄金抢走,阿B为拯救一位香港女歌星陈秀青而险丧命……
      吴宇森巅峰时期的野心力作,对情与义的探讨有其深邃之处,动作场面火爆亮眼。是港片不可多得的佳作。

     长篇影评

     1 ) 被坑坏了的阿荣哥

    看《东方秃鹰》时刷到同时越战背景的《喋血街头》,2017年,时间已经过去了27年,看惯了美国大片的观众,《喋血街头》肯定无法在视觉上给人当年的震撼,此电影剧情bug太多,然而,在今天来看,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电影,因为,全片演员演技都在线,当我们今天又看了太多“手撕鬼子”抗日神剧后,只要是一部有质感真实的电影都能让我们感动。

    故事不复杂,九十年代电影的套路,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逢乱世又恰好遇到些事,去发生战争的越南讨生活求机会,结果战争中九死一生的活下来,却祸起萧墙,李子雄饰演的阿荣将子弹打进了张学友饰演的阿辉头里,梁朝伟饰演的阿B也被阿荣误伤,阿B被僧人救下,回到香港,为阿辉报仇,杀了阿荣。

    如果放在今天这个更求复杂人性故事的背景下,阿荣这个人可圈可点,电影中反映的就太扁平了。首先阿荣没有犯事,是自己主动选择去越南的。越南正在打仗,而像他这样的小人物在香港永无出头的机会,从这一点来说,他很有野心,对身边形式判断准确,有冒险精神。他不像阿辉和阿B是被迫离开香港的,那么他的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钱。所以,在战争中,他怎么也不脱手那一箱金子,其实根本不难理解。

    《海贼王》了你有一句经典台词:在战场上活下来的,只有强者和胆小鬼,英雄都会死去。阿荣这个人的境界大概就是“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明明三个人的目标和觉悟都不一样,是阿辉和阿B不去理解他,或者是明明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却选择闭目塞听,总要捆绑在一起——我们一起出来的,也要一起回去;我们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或者不如说,这是创作者,也是中国人对“义”的一种意淫。说白了,阿荣没有义务成为你们所想像的英雄,成为阿辉和阿B希望的那种兄弟。

    在战场上,阿荣看到没有机会的时候,主动去迷惑越共,我觉得他不是没有勇气的人,说白了,只不过和阿辉、阿B、阿乐等人要的不一样罢了。他的目标清晰,也懂得利用机会,郁闷的是,遇上了阿辉等人,于是成为了本片的负面角色NO1。放在真实的人生里,这种人卑鄙是卑鄙,但是也难说利用了谁,毕竟这箱金子是他自己叵命赚回来的,而阿B和阿辉从头到尾就不知道去越南做什么,除了躲躲人命案子等风平浪静再回去好像也没有别的目标。如果真是这样,又为什么非要选择越南呢?到了越南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带着被囚困在那里的香港歌星回香港,为此不惜杀了当时要去交易的老大。在真实的人生里,这样没有目标的冒险真的存在吗?用自己的生命稀里糊涂的冒险。当他们发现阿荣为了金子根本就和他们不是一路人的时候,不当机立断放弃阿荣。在战场上,阿辉冒死回去找阿荣,并为他挡了一枪,结果却被阿荣将子弹射入脑子,这一切,不能放在人性范畴之内,这也是全剧最大的bug,好像除了阿荣是来源于现实中的人,剩下的人都是臆想出来的英雄,他们的英雄主义莫名其妙,复仇似乎也站不住脚,在电影中,从来没有输过的阿荣到底被阿B杀了,除了大快人心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

    真正过命的友情,或者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哥们义气”,至少应该建立在某种程度对彼此的了解,和某些方面共同的目标,并为此一起努力过。比如《海贼王》中的“义”是信任,虽然梦想不同,但是却去往同一个方向。看完《喋血街头》,除了枪战燃烧荷尔蒙外——当然现在这种程度的也不咋能燃烧的起来了,电影本身不难看,但说人物,真心为阿荣叫冤,他只是想做个发战争财的小人,这些英雄啊正面人物啊,怎么就不能放过他呢?

    据说梁朝伟觉得自己在本片中表演过于用力,自己不是很满意,但是作为一个观众,我真的很满意。叔在所有的电影里都特内敛,好人也是压抑的,坏人就更变态的压抑着,只有这部电影,是我看他唯一放纵的放开的大开大合的表演。特别是那段越共逼他们杀人取乐的戏,不管是梁还是张,都将人物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阿B是被“大哥”的身份套牢了,他天生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做大哥庇护小弟,但是却看不到在战争的大环境下,人命如草芥,他个人能力有限;而阿辉其实是个天生善良和单纯的孩子,大哥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不受喜爱,所以更加珍惜和阿B的情谊,婚礼当晚死命护住借来的钱也是他性格的表现,只不过这两个人物都对自己能力认知不足,只有阿荣一个人,知道自己顾自己,说他自私也好无耻也罢,他是唯一对女歌星遭遇无感的人,而这一切,都说明了,他比他这两位发小清醒。战场本来也不适合善良到无法杀人的人,只不过他们错估了环境。不管是阿B还是阿辉,其实在家乡做点事情,有朝一日成为老炮是他们最好的归途,只有像阿荣和阿乐这样的人,才是属于战场的。

    2020.4.20 统一回复评论区:影评的立足点不是肯定阿荣的恶,而是,一个好人的“好”是否可以用来改变一个恶人的“恶”,个人选择,或者是天生的反社会人格,真的能被所谓“正义人士”改变吗?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决定别人的选择?

    如果说,正义和邪恶天生就势不两立,那为什么不能相忘于江湖?“好”并不能决定世界的“好”,“恶”也有恶生存的权利,并不是所有的恶都需要用好来感化。

     2 ) 所谓兄弟

    看宋家王朝的时候,开头出现了一句话,宋家有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
    看喋血街头的时候,脑子里就冒出另一句,足以作对联,贫民窟有三兄弟,一个爱钱,一个爱女人,一个爱兄弟
    吴宇森血腥时代最被忽视的一部,确是我认为最极致体现吴宇森精神的电影,其实吴宇森的电影如果没有那些血腥,那些冲动,那些火冒三丈的吵架,兄弟情就会变得像gay片,如赤璧,梁朝伟和金城武的脸对脸不知令多少人臆想.
    我喜欢这电影,即使它生涩的令人发笑,对白表演都夸张到极致,但是电影里的血气方刚,勾肩搭背,简单单纯,到后来的背叛,成全,报仇,最后的孤独,这些东西都让人感动,你可以从电影里看出来,吴宇森用了巨大的感情在拍,你会觉得当其中一个兄弟如此背叛时,导演会跟着在监视器前流泪.
    电影将人性的美与丑推向极致,仿佛这世界没有中庸之人,吴宇森就是如此简单,好人坏人分的太明白了,重义气的兄弟也拥有相似的性格,重情,冲动,却是最傻的一个.坏人也是拥有截然相反的共性,重钱,残忍,贪生怕死.兄弟旁边总有一个好人在帮忙,一样重情义,但是却聪明很多.
    喋血街头区别于之前或者之后的各种英雄系列或者喋血系列,就是加入了很多环境的变化,香港动乱,越南打仗,主人公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永远料想不到,后面会发生什么,但是与潘多拉的盒子不同的是,都是坏事,甚至是残忍的事情.主人公们渐渐由一开始的震惊和恐惧,到后来慢慢习惯,甚至开始做同样的事情.那些背景故事一直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变化,每个人都目标明确的生活,就像最开始说的那样,有人为了钱,有人为了女人,有人只是为了兄弟.好吧,到此为止,电影就是讲这些
    其他的就是用无数火药和糖浆搞出来的大阵仗战争场面.吴宇森做这些东西有自己的特色,没有好莱坞经典战争电影的精准,没有那么多高科技支持,有的只是各种枪,枪的声音构成了电影的主要配乐,有节奏,让人接近崩溃的边缘,然后就是各种帅气的拿枪姿势,当然他们也会站位,我觉得如果吴宇森去打真人CS一定是军师统帅,局部的人物小布局,还是能看出来吴宇森擅长的是这种,而非广阔的大场面.
    演员,这部电影的演员像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人物性格过于夸张,但是却足够可爱.表演相当青涩,除了反派一号.人物表情扭曲到极致,你甚至认不出来做表情的人是谁,整个一twisty.
    吴宇森已经不再如当年那样年轻有活力了,再也拍不出当年的那份冲动了,真的可惜,但是当人们看过他那个时代的电影之后,还是愿意把他当作大师,因为至今香港黑帮片也没有拍过他的血腥,他的场面,他的义气,他的热情,这就是他电影的魅力

     3 ) 年轻的人们哪,你们一无所有却那么欢乐~~

    吴宇森的又一部颇具野心的颠峰之作。剧情类似英雄本色,但时代背景移至越南战争,场面更大更真实,火药更爆烈。成千上万难民迁徙逃难,装甲坦克直升机全副武装,炮火连天震耳欲聋,逼肖地还原了战争的残酷。

    大场面大制作,真实背景,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人物离奇命运的虚构性。英雄本色的时代背景不那么鲜明,几乎可以理解为架空背景。构筑人物形象、命运的余地较大。背景一旦落实,人物的言行举止就要与时代气息贴合,否则就会别扭。在越南战争这样庞大的时代背景下,三兄弟混入黑帮,单枪匹马颠覆黑帮这样的设定就显得勉强,不可信。在架空背景中观众却能接受。

    被越共俘虏后,张学友被逼枪杀美国人,颠狂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歌神的演技在这一段落中得到完美呈现。除此之外,在其他段落中都有点过。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最佳注脚。歌神的脸总是过于白嫩了一点,眼珠子总是最大限度瞪出眼眶,以致于发展成网红热图,并非偶然。

    伟仔的戏能收能放,动静适宜,总是恰到好处地表演出导演的意图。被逼向自家兄弟开枪的段落,怒火中烧,欲哭无泪,笑中含泪,多种含混的表情在脸上凝结闪现,专业。没能拿奖太可惜。

    相比较而言,张学友的戏总觉得有点抢。尤其是三人同时喜欢上歌女的戏份,张学友的情愫总像强行嫁接上去的。任达华与伟仔同时恋慕上歌女,是合宜的。三者同恋,显得累赘。大约《英雄本色》开了个好头,发仔无意间的抢戏反而一鸣惊人,造就了一部经典。主创对“抢戏”采取默认纵容的态度。

    任达华饰演一名中法混血的职业杀手,外形俊朗,身手敏捷。也是吴宇森片中标志性的“浪子”角色。一袭白西装,稀虚的胡渣子,迷死人不偿命的微笑。任达华是胡渣子最性感的华人男星,没有之一。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在他身上完美呈现。与琴师抽着雪茄聊着天,优雅地从钢琴底部摸出冰冷的手枪。突然闯进男厕所,与伟仔深情对视。观众前一秒以为二者正要基情燃烧时,下一秒拔出手枪就是射。摸出雪茄点燃,美美地抽上一口,夹在门把手上把门轰开。雪茄炸弹,创意叫绝。

    还有袁洁莹……天哪,还有比这更玉女清纯的颜值吗?五官细致,眉如弯月,眼如杏仁,鼻梁长而微翘,还有那一对倔强、肉感的嘴唇。最最典型的“南人”脸型,所以她的”蓝凤凰”会那么经典,因为符合人们对苗族人的最完美想像。港星中不乏清纯玉女,但像她这样的清纯中略带媚态,媚又不显得艳俗,仅此一款。

    镜头转接,蒙太奇手法当然是吴宇森的拿手好戏。印象较深的一处是越共枪毙人肉炸弹一幕。这一段场景刻画极真实,三兄弟吓得魂飞魄散,表现到位。在人肉炸弹倒下时,镜头转切一尊“圣母怜子”雕像,即表达了同情,又自然不突兀。

    当然最经典的一组剪辑,当属最后梁朝伟与李子雄大决战。二者开着奔驰性命相搏,夹插三兄弟年轻时驾着自行单车互相追逐嬉戏,令人不胜唏嘘,极具讽刺意味。

    年轻的人们哪,你们一无所有却那么欢乐。如今的你们啊,如此富有却你死我活。

    ——————————————————————————————

     4 ) 荒烟蔓草的年代

    喋血街头影评
    这是一部看了之后让我很难受的片子,大量血腥暴力的镜头贯穿全片,和刚开始温暖梦幻的港式浪漫截然不同。但它确实是部好片子,发人深省,让人难受,让人震撼,让人缅怀。
    刚开始的一段探戈就是标准的港式浪漫,阿B去接小珍时的殷勤和呵护,还有阿B在高楼大厦前和小珍的对话,小珍,我们结婚吧。我们这么穷,怎么结婚啊?我们可以奋斗啊,我们至少有理想,有多少人连理想都没有。让我感动。原来60年代的香港穷人,和90年代的我的爸爸妈妈一样。相似的青春,相似的故事,我在他们身上找寻到了爸爸妈妈的爱情,当然感动,当然喜欢上了重情重义的阿B,当然希望他们的未来如阿B向小珍承诺的那样。然而他们的身影那么渺小,与身后的工业化建筑格格不入,或许暗示着他们走不进去。
    紧接着是婚礼,阿辉为了给阿B借钱被打破了头,阿辉傻糊糊地含糊其辞,这也暗示着他将来的命运吧?他们三个人的命运从此埋下了不安的种子,阿B的眼神让人揪心,我也开始担忧起来,果然,阿B为了报仇失手打死了黑社会头目,幸福从此戛然而止。他们逃到越南,碰巧遇到行刺,炸弹又碰巧炸掉了他们赖以生存的货物。人的命运是否真的不能改变?最后一段暴力美学,是他们三人骑单车的重演,果然阿辉先死,阿B救了他,他们三人面对的都是幽深的海,是否暗示着他们终将一个个走向毁灭?命运,是否从那时就已经注定?
    这个片子最震撼我的,是它对社会真实的反映。原来当时还是殖民地的香港,常常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暴动,激动的香港学生会像内地学生一样挥舞着毛主席语录大叫我们是中国人!原来如今我眼中浪漫的香港也曾不堪。这段历史已不引人注目了,甚至没有被写进教科书,那么香港回归的时候香港人都有什么反映呢?射杀百姓的是香港本地人,冒着生命危险拆卸炸弹来保护群众的却是英国官兵,可笑至极!当时的越南也上演着相似的场景,越南民众杀的是自己的将军,越南军官抢劫的是同为亚洲人的香港人的珠宝店,但他们让阿辉阿荣这两个抢劫犯趴下,震惊至极!他们对待囚犯的方式也是灭绝人性的,让战友杀战友,素质低下!而美国人就按规矩来,就让香港人持证通行,还会接收香港伤员。不知道吴宇森为什么极力赞扬西方人,可能是他觉得一个没有民族意识的丢了民族文化的民族才会被侵略,甚至走向灭亡。如果中国人不屠杀中国人,越南人有道德底线,他们的民族就会崛起,就不会被西方文明侵略。那时触目惊心的香港早已回归,中国不再是曾经的中国了,但这段历史我们仍要铭记。如今,又有多少个民族在经历着亚洲半世纪前的血雨腥风?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阿富汗。他们的民族疲于混战,在战争中一点点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失掉文化的民族只会愚昧鲁莽地流浪。然而他们的国民也无能为力。悲哀!面对现实,英雄也不再是英雄。
    面对同样的现实,他们三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阿B没变坏,依然是个重情重义好男儿,他最打动我,最让我心疼。他是其中最悲情的角色。他还在轻狂的年纪就要和小珍结婚,香港人契约精神都有吧,说明他要对小珍和他们的孩子负责一生一世,多负责的一个男子汉啊。而且他没有父母,说明他内心很渴望家庭,而要在新婚之夜被迫离开妻子和孩子,他一定对不能保护家人心怀愧疚,他在越南尽力保护甄秀清,也是为了救赎吧。然而救赎随着甄秀清的死失败了,所以他回香港第一件事是找家人。阿B善良,他那双眼睛表露无遗。他真的不愿意伤害别人,可为了保住三兄弟的命他必须开枪杀人,当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次的痛苦,乃至毁灭,所以阿B和阿辉在杀人的时候近乎崩溃。第二次冲击,则是杀掉阿辉。他声泪俱下的表白让我感动又痛苦,你说叫我大哥,我说不分大小,都是朋友。阿B很重友情,和亲情看得一样重,可是他不忍心看阿B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不得已杀了他,这时的阿B应该也极端痛苦,再次抵达崩溃的边缘。第三次冲击,是杀掉阿荣。他和阿荣陷于你死我活的境地可曾经骑单车的场景不断在脑海中浮现,这对他何尝不是一种折磨?他被阿荣逼着对阿辉的头骨开枪,然后为了一个最好的朋友杀掉另一个最好的朋友,这一连串的冲击让阿B疯狂,让他终于崩溃了。他的心理结构崩塌了,所以阿B会走向毁灭,最后阿B应该会自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阿B这个难得的有情有义的有志青年,看着他饱受摧残一步步走向毁灭,是全片最大的悲剧。这也加深了我对现实的反思。如果阿B出生在现在的香港,应该会和他的小珍过上他理想中的生活吧?
    再谈另一个人阿荣。在那时候的香港如他所说谁有钱谁说了算,阿荣的爸爸是个扫大街的,当然教育他要出人头地不要再过穷日子。他也就把钱看得和命一样重要,而感情则是第二位。三个人在香港玩因为没有利益关系所以相安无事,一同闯荡之后他为了金钱就变得自私麻木狠毒起来直至面目全非。冲击对他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个社会都在冲击着他,在香港他作为一个扫大街的人的儿子没有机会,而在越南的暴动中他的第一桶金被炸掉,他对未来的幻想和梦想轻而易举就破灭了,还有在越南军营目睹灭绝人性的一幕幕,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自己最好的兄弟也在冲击着他,挚友逼着他扔掉金子,让他在金钱和友情的两难中被迫做出选择,那次他还是选择了友情,并且说我改,我宁愿相信这时候的他说的是真话。之后他说过他早就忘了他有个扫大街的爸爸了,说明他这时已经决定放弃过去的自我了,他已经忘记曾经的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但这时候他仍没重生。他为了保住金子和性命杀掉了挚友阿辉,这次他心理结构中友谊的部分彻底崩塌了,他在杀掉阿辉以后一定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可以说从前的阿荣彻底毁灭了,而毁灭的结果不是死亡,是重生。从前的阿荣彻底不在了,重生后的他变得无情,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物质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所以阿B找阿荣希望他悔改,只是徒劳。
    在吴宇森的镜头中有权有钱的香港人都是阿荣,虚伪狠毒,与其把塑造他们的责任推给社会不如说根源在于他们的心理结构,他们从小到大看到的听到的都和阿荣没什么两样,金钱至上,才让他们做出丧尽天良的事来。到底,还是香港社会的问题。香港社会作为殖民地丢了老祖宗的文化又沾染上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正之风,西方文化学不好传统文化守不住,香港面目全非。那时的香港人,应该都能感受到迷茫疏离与孤寂吧,他们迷失着。香港人又很弱小,在外国人面前没有尊严。当三兄弟高举着护照咆哮我们是香港人的时候这一点表露无遗。香港,无论工业化发展有多醒目终究摆脱不了殖民地的悲哀。所以香港回归让香港人有了归属感安全感和尊严,七子之歌唱的应该是香港人真实的心声。虽然香港回归了那么久,香港人也不怎么提香港回归于他们而言有什么意义,但不说不代表不存在。电影,替教科书用镜头直观地记录了历史,比苍白无聊的文字更让我们震撼,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友情,其他一切都是背景,吴宇森最想展示的还是英雄在穷途末路的惺惺相惜,在香港的贫民窟里,在越南的枪林弹雨中,在越南灯红酒绿的夜总会,有英雄情结的人互相搀扶着努力前行。本来都想成为英雄,结果一个个走向毁灭,让整部影片成了一个悲剧,最后阿荣的罪有应得也没让我们痛快多少。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隐含的主题是和平。电影很大一部分都是越战,任达华面对自己被炸掉的一条胳膊说战争就是这样,我没丢了性命已经算幸运的了。三言两语道出战争的残酷,让每一个涉身其中的人在劫难逃。无论是动荡不安的越南还是暴动不断的香港,都是战争造成的,赤裸裸的现实让观众和吴宇森有了维和反战的共鸣。影片一直在为士兵开罪,他们也会在街头和家人照合影,他们在越南军营里也不愿意射杀俘虏,甚至有英国士兵冒着生命危险拆炸弹,他们也有人性中的爱,他们战斗只是因为要服从命令,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同情。至于战争,不过是政治家残忍的手段。
    吴宇森这部电影让人难受,没有美国大片的痛快淋漓,适合一个人静静欣赏,应该不算一部成功的商业片,怪不得票房不高。但吴宇森这部影片能交给我们的太多,是一部真的经典,他不做迎合市场的导演而追随自己的内心,真的是一个好导演,只有这样的导演才能拍出经典来。不过中国现在这样的导演不多了,原来那些能拍出经典的导演有很多也成了商业片的奴隶。现在的中国电影,商业性多高于艺术性,赚钱的目的大过对艺术的追求,能拍出一代宗师这样艺术性商业性俱佳的作品的导演太少了。也只有我们多看些经典,不去迎合电影市场的炒作,不为了看明星而为了欣赏电影去看电影,中国电影市场才能多些经典吧。
    向经典致敬。
    2016年7月19日

     5 ) 这是一部如今才看得懂的电影

    昨天,本来想去捧下陈凯歌的场,看部《道士下山》,但看到王宝强是主演,就觉得没大有信心了,于是豆瓣扫了眼影评。
    果然,公映了一天就被砸下了及格线,其他几部正上映的片子都已经看过了,所以转而考虑要不要看看《我是路人甲》,翻到路人甲的页面,无意间发现第一篇影评竟是梁朝伟所作。
    文字写的很朴实,首尾有照应,表达很真诚,一篇短文,居然横跨三十年,讲诉了自己的成长史。
    从前,我个人其实对梁朝伟并没有其他影迷那么狂热,那么肯定,总觉得九十年代的他相对更好,自从被言必提及眼神之后,就被神化了,演戏的张力也不够了,人也失去了灵气。
    这篇文章倒是让我又增了几分好感,喜欢上这样一个内心很细腻的人。
    细数了下梁朝伟出道以来的经典之作,遥远而又难忘。
    这部《喋血街头》,90年的,而我第一次看到大约也已经93年了,那个时候,我小学6年级,当时觉得很牛逼很劲爆。现在想想,那时候能看懂的除了激烈以外,大概也就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罢了。
    刚才,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重温了这部25年前的吴宇森作品(那个时候吴宇森还没变蠢),感慨良多。
    每个人身边都有三五个伴随自己长大的老友,这些人也许很久没有联系了,也许已经陌路已经反目,但那些一起傻傻的,一起稚嫩的时光,却很难在脑海里抹去。
    年初的时候,我建起了小学微信群,现在大部分的同学都已经联系上了,那些小时候好得快穿一条裤子的小哥们,现在都成了老爷们,有一些,关系永远定格在我们小时候的样子,彼此见到还是亲的很。而有些,真的被时间修整得异常陌生,冰冷而无趣。
    喋血街头,放大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自己看,20几年前,一群小哥们坐在一起观影,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会是阿荣,要么向阿B靠拢,要么觉得自己是阿辉,人人都恨阿荣,没有一个孩子瞧得起不讲义气的王八蛋。
    如今,我们都长大了,我不得不反思,自己是不是阿B,够不够阿辉,有没有做过阿荣?我们有好好珍惜友情吗?
    你自己自然是觉得自己很阿B,可是,你的朋友们是这么认为的吗?你维系好了友情亲情吗?
    我自己仍然失联了两个很多年没有见到的朋友,当时恨不能穿一条裤子的我们,应该重新建立起联系了,温一壶酒,好好叙叙旧了,相信我,我会找到你们!
    Sorry,这其实算不上是影评,不过是我自己的日志罢了

     6 ) 追忆当年看本片

    昨天和几个文青同学打球,其中最多才多艺的那个拿出个口琴,吹了起来,我突然想起来说道:你看过〈喋血街头〉么?那个电影里的主题曲比较好听,吹口琴挺好。没想到他说:我看过〈喋血双雄〉,没看过〈喋血街头〉。

    哎,这么有名的片子居然没看过,后来又问了其他同学,也说没看过。这才发现,原来这个电影不是人人皆知的,做为吴宇森早期的作品,在我心目中,这才是我喜欢他的第一个片子,这个片子在我心里的重量,远比他的〈英雄本色〉系列要重。

    想当年我第一次看这个电影,还是20多岁我在一个洗浴中心休息时在休息厅里看的,当时很多人都睡了,只有我一直在看。

    大师一般是超越于一般人的一种尊称,任何大师,你可以不理解他,但,他的作品一定是有他细腻丰富的内涵在里面的。电影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我,要是说原因,可能就是电影综合的一种氛围,从音乐到表演的一切。

    这部电影就象是一首叙事诗,写实里带着抒情,抒情里带着浪漫,你完全是在享受着一种暴力美学。

    人一直说,友情是吴宇森最多表现的主题,英雄情,友情其实是本片的一大主题,剧中的主角之间,最大的分歧也是这种人生观的一种碰撞。

    其实,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地作过英雄梦,作过友情梦,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吴宇森和他的电影是一个代表。

    影片从开始到后来,一气呵成,让人随着故事主人公的命运在起伏,仿佛也走入了那个动乱的年代。逐渐的,主人公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开始浮现在故事的叙述中。


    但不管是什么,你都能感受到那种真实,那种人性的不同代表下人物的内心世界。

    故事也是紧凑而跌宕起伏,当三个人成为了北越俘虏时,影片最震撼我的一幕出现了:面对面地让你去杀人,那个人就站在你面前,你从他的脸上能看出来他的性格,他的内心。。。可能是入戏太深,我当时真的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就是其中一员。

    不同的艺术作品打动人之处不同,当它的影响力直指你的内心时,你和它共鸣了,也就是说频率一样了,这个时候,你最能感受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

    好在当时我是20多岁,正处于敢做敢想的岁数,后来学了佛法,才略微了解到,其实你看过的影视作品依然会在你的阿赖耶识里留下痕迹,就象你经历过一样,其实,总看残忍或者刺激的电影,人也会变,命运也会变。。。

    后来很多年后,我看过了美国电影〈猎鹿人〉,才发现,原来吴宇森的〈喋血街头〉里有部分情节与〈猎鹿人〉有相似之处,但排除了吴宇森如果在创作时受过〈猎鹿人〉影响的话,〈喋血街头〉堪称是超越了〈猎鹿人〉的一部经典嘉作。

    后来故事的发展,就象是种子发芽一样,偶然里带着必然,两种价值观人生观碰撞了,到底,人应该如何活着,可能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但,作到坦然地活着,可能并不那么容易。

    很多年后,我又一次看过这部电影后,才发现比原来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略微有些不同,中间是剪辑,缩短了几分钟,其中缩短的部分,就是让我震撼的那段,而最大的不同,是在结尾,后者简单化了故事的高潮,简略成了一个写意。

    又过了几年,我收藏了这部电影的D9版本,才发现,双结尾是这个电影的一个特点,但所说的双结尾,意思和内容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是省略版的,一个是高潮版的。而我,当然一如既往地最喜欢那个足本的。

     短评

    影片不惜用了大量的情节来表现阿B、辉仔的重情重义和细荣的重利薄义,使之夸张而体现深深的差异,在机枪炮火流弹硝烟中,兄弟之间的情义与背叛同时展现出来,这就是吴宇森,爱情永远只是配料,兄弟情才是主菜。认同了张学友的演技..虽然他在后来的影片中,表演太多雷同。

    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 学友哥的表演拿捏得比较到位

    8分钟前
  • 王某某
  • 推荐
  • 影片英文译名“头颅上的子弹”更能贴切表现主题,而全片主角其实是张学友~~

    9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 乱世人漂萍,兄弟情惨烈。吴宇森本人最中意的片子。

    11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 这正是我所怀念的80年代香港电影,比任何华语大片还大片。

    1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 吴宇森最好的电影,有点史诗的味道了。

    21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力荐
  • 被爆破的场景惊到,除了个别转场很生硬(也可能是放映故障)外,剪辑一流。胶片放映好过瘾。梁朝伟当年真的是帅到惊世骇俗啊,所有角度拍都完美。过了这么多年还是会被港片中的情谊和热血感动。

    24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 他们当年真是年轻。

    26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 张学友为我们奉献了影史上最疯魔的表演之一,于火光之间土崩瓦解的兄弟情义,乱世中小人物命运的沉浮。吴宇森的自传体电影,他将少年时代的动荡记忆,融入到这部电影中去,混乱的越南和香港,蚂蚁都能杀死大象。

    31分钟前
  • 波尼奈奈
  • 力荐
  • 这片子虽然很傻,是吴宇森最好的片子。枪战和战争场面,兄弟义气、英雄主义。张学友的演技亮了,梁朝伟的影帝气质开始显现。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之下,小人物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为了活下去,杀人身不由己。不懂爱的男人冷血残酷贪婪背叛是早晚的。就连刚认识的任达华也有情有义出神入死,可见交友需谨慎

    34分钟前
  • 李哥
  • 力荐
  • 现代版刺马,翻版猎鹿人。戏里学友哥最出彩。

    35分钟前
  • Song³
  • 力荐
  • 本片以六七暴动为背景,真实再现了暴动现场,但男主角梁朝伟仅仅是碰巧在场,他的旁观者视角表现出与这一事件的疏离,背景真的只是背景。这样的处理在之后越战民众抗议现场再次出现,其中一个镜头隐喻了某年北京的一幕。似乎除了呈现运动的暴力与非理性,导演并无深意。片中居民区即导演年少所居石硖尾

    39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 张彻《刺马》。阿荣这个人物太脸谱化,张学友的表演太过,其实我倒很喜欢梁朝伟的表演,可惜此片之后伟仔就被王家卫定型了

    44分钟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推荐
  • 遇事为朋友两肋插刀和插朋友两刀的故事。阿荣太扁平了,若加点儿人情味的无可奈何会更让人痛心。故事讲得有点乱,有废笔,整体有平平之感。音乐挺好的,梁朝伟的演技撼动人心。人生得阿辉阿b这样的一朋友足矣。

    47分钟前
  • 马马
  • 还行
  • 在暴力美学之外,吴宇森试图将这个关于友情贪婪和背叛的故事溶于乱世的大背景中,但这反而使这片子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滥用的慢镜和杂乱的分镜,还有过于夸张的癫狂和散碎无序的剪辑,远远不如那些更纯粹的暴力来的快意;唯有片尾处自行车和汽车的蒙太奇很是美好而绝望。

    4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 这个片子实在太惨了,也太香港了

    52分钟前
  • bayer04
  • 还行
  • 吴宇森出品。动作场面火爆,真实而惨烈。兄弟间恩怨情仇,比起《英雄本色》式的英雄片有着更为深刻的反思。片子的最后又穿插剪辑进年轻时三人自行车的片段,很感触。

    55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 补遗,VCD时代,港版《猎鹿人》,吴导钟爱的男性情谊最淋漓尽致的一次。

    5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 开头很燃,然后嗅出残酷青春味,逻辑有说不通的地方,但最终悲剧色彩盖过一切。六七暴动的背景很新奇,很多人物出场之后再没交代。细荣的性格转化得太快没有说服力【我的子雄叔叔才不是那样的人哼!←有病】袁洁莹真好看,张学友真悲剧,但他俩都不及被迫亲手做掉自己两个最好朋友的时年28岁的梁朝伟。

    1小时前
  • 有怪受有怪受有怪受.
  • 推荐
  • 22年前的港片。兄弟、女人、枪战、追车、爆炸…典型吴宇森电影。感觉吴宇森玩得真是太HIGH了。直接上越战戏,子弹炸弹群众演员跟不要钱似的往上弄。电影对战火中的越南时局与兄弟反目成仇的刻画相当深刻。三位男星演技均佳,张学友尤其出色!赞!但主人公不死定律以及狗血剧情让电影显得虚假做作,遗憾

    1小时前
  • 汪金卫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