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丝·斯雷特(布洛克饰)因暴力犯罪被判入狱,出狱后的她重新踏入社会,但自己的过去却不被原谅。面对来自她曾经称之为“家”的地方的无情评判,她获得救赎的唯一希望,就是找到当初被自己无奈丢下而疏远了的妹妹。
先撇开故事不谈。
Sandra Bullock的角色,很生动的演绎了受刑后;再次步入社会的无奈感。看到最后才明白,为什么假释官对她说教时候的不耐烦,原来有弦外之音。
犯罪者;当然要遭受法律的制裁。
受害者家属;当然亦有不饶恕加害者的理由。
路人;或许感同身受,但对服刑后释放出来的自然人加以施暴或言语侵犯,这就有失法律的公允与道德的规范。
且不论剧中主角犯罪原因为何,若不以先入为主的角度看待,或许就能如同电影台词的那句话一样:“We all do things we probably shouldn’t, but get back on track, right?”
只要女主在的时刻,每一秒都充满痛苦。感谢演技,单凭那张脸就足够表明过往一切的心酸和凄楚。 背负罪恶换取妹妹的未来,这条路上无人可诉,唯有挣扎咽下。因为爱并不需要证明,更无需全世界知道,自觉值得就好。 虽然阴郁笼罩,外界却透露着温暖。由律师开端,到他的妻子,到工作认识的男子,再到不愿开枪的警察儿子,每个鲜活的生命从抗拒转为接纳,深刻的表达出爱的含意。
影片海报设计的很有意思,“The Unforgivable”如同黥刑刺字一样印在了女主角的脸上,仿佛是在提醒观众,你正在看着一个“不可饶恕”之人。
这种意向,让我想起了《无耻混蛋》中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阿尔多上尉在纳粹眉心刻下的卐字,“脱下(纳粹)军装,就没人知道你是纳粹,我们不希望这样,所以我要给你点脱不掉的东西”。
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再给人脸上刻字,但我们的社会体系却依然保留着这种功能。“前科记录”,就是这群人从踏出监狱的那一刻,被永远打上的标签。片中律师老婆的斥责,海鲜工场女工背后的黑棍,Katie养父母直言不讳的敌意,等等这些人的反应,都在展示着这种机制的强大威力。社会不需要了解你身上的故事,不需要知道你究竟是谁,仅凭这一标签就可以做出判断,你是一个不可饶恕之人。所谓“边缘化”,正是主角Ruth所代表的刑满释放人员在现实中的处境。
这样做难道不对吗?让罪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要回应这些问题,我们得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桑姐所扮演的主角Ruth,她在戏中的行为动机,或说,她所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理解这一点,是理解电影主题的关键。
如果你碰巧搜索过我国刑满释放人员改造状况的文献,你会发现自己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结论——
……刑满释放人员回归家庭后,亲人对其的冷漠、指责,甚至是排斥,让刑满释放人员内心凄凉,觉得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遇事想法走极端,滋生其重新犯罪——摘自《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作者赖青青
……改进劳教制度只能解决次生问题,真正的原生问题需要……通过家庭功能的完善,才能得以解决——摘自2013年《中国青年报》,《河南安阳公交车杀人案警示 如何杜绝“二次犯罪”越来越凶》
家庭,是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难题的核心,但这一点,却是社会最难以付诸实践的部分。以影片中的黑人假释官Vince为例,虽然他在Ruth出狱后始终尽心尽责地在引导她走入社会,但这个角色代表的“司法体系”跟Ruth所代表的“刑释人员”之间却始终有着微妙的距离感。
他对Ruth无论看起来有多么包容和关怀,但终究只是一种职业化的体现,对他来说,每周一次见面,做好记录提供必要支持,除此以外便不需要与之有任何进一步的接触。敬业与否,这对他来说终究只是一项工作而已。
所以从这位假释官身上,Ruth并不能得到自己在社会上生存所真正需要的东西。对这个无父无母的“前科犯”来说,她与正常世界的唯一连接,就是那个20年来音信全无的妹妹,除此以外,她再也没有任何亲人,没有任何归宿。因此,你可以看到,即便有限制令在身,但Ruth在狱中仍然一封一封地给Katie写信;即便这些信件如同投石入海杳无回音,但Ruth依然坚持了20年。
这种行为——如果你稍微抽身出来想一下就会意识到,其实已经不是一种正常人的行为模式,而是带有一种明显的偏执,原因就是对于Ruth来说,“妹妹”是她唯一的“去处”,一个仅存的“家庭”。
这种强烈的情感诉求,驱使她在出狱之后很快就冒险来到了以前的老屋前,不计后果地向现在的屋主撒了谎,只为走进房门感受些一丝残留在那里的“家”的痕迹。
而等到了Ruth与Katie养父母见面时,她的内心世界展示地就更加明显。在这场戏中,Katie养父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他们对Ruth想见Katie这个愿望的抵触,甚至——虽然极力在保持克制,无论眼神还是言辞,都清晰地流露出对Ruth这个人的厌恶。但有意思的是,虽然下意识带入Ruth视角的观众此时可能会被Katie父母的言辞所刺痛,但镜头中我们会发现,Ruth本身却并没有表现出过激的反应。
真正让她情绪失控的,反而是这样一个问题:Katie真的不记得我了?
而Katie养父的回答,让Ruth难以置信。
不管Katie养父的回答是真是假,Ruth都立刻明白了,自己过去这么多年来写的信,妹妹其实一封都没收到,自己对Katie来说压根就是个不存在的人。
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不尊重的问题,更可怕的是,她恐惧地意识到,长久以来自己仅有的精神支柱居然只是梦幻泡影,她面对的是一个无比冰冷的现实: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无人挂念,无人在乎。
所以反过来你再想想假释官Vince对她说的那句话有多么残酷:跟你有血缘关系并不代表她就是你的“家人”,你的生活不是从20年前接续,而是要从现在重新开始。
这几句台词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但背后的意味却让人不寒而栗。这位假释官经手的犯人不计其数,他见过太多像Ruth这样妄图从自己的“亲人”身上得到家庭温暖的刑释人员,很清楚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Ruth想要重新走入社会怎么办?他开出了一剂药方:埋葬过去的回忆,洗髓换骨,像个新生儿一样从零开始。
但这可能吗?几乎不可能。哲学一点讲,我们人类“自我”的构建依赖于他者,正是我的过往的一切社会关系和羁绊定义了我这个人,所以谁不想将生活从原来中断的地方捡起重来?但结果如何呢?当假释官后来见到被揍得鼻青脸肿的Ruth时,无不语重心长地说:这个世界跟你想象的完全不同。
现实中,大部分人面对刑释人员时,都是影片中律师的黑人老婆那样的反应:你给我滚开,我不想知道你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也无意向你提供“人生的第二次机会”,你们这些人不值得被原谅,不值得被同情,更不值得被理解。
于是,如假释官所说,“所有人都走到了这一步”,凡是抱有这种希望的人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但这之后会发生什么?假释官没有说。影片中,Ruth很幸运的,被剧情安排最终与妹妹得以相认。这个结尾接住了即将迷失的主角,没有把她推向社会的边缘,但这毕竟是电影,到了现实中会怎样?这些人中是大部分都终于认清现实,改变自我,然后最终成功融入了社会?还是撞得头破血流之后,心灰意冷,再次坠入深渊呢?
写到这里,我想起两年前日本导演西川美和的一部作品《美好的世界》。作为一部同样是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主题的影片,《美好》中的主人公三上并没有像本片中Ruth那样得到一个明亮的结局,而是几经努力后满怀悲凉地死在了自己的公寓中。
那部影片中,有一句旁白我还记得很清楚:“服刑期满出狱的人,要去哪、做什么,都很自由,但当中大多数人都无处可去……五年内会再次犯罪,重回监狱”。
其实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已经瞥见了本片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的确,本片中的Ruth在20年前是为年幼的妹妹顶包替罪,她的遭遇几乎等同于一场冤假错案,是一场充满自我牺牲精神的大爱,也正因为此,观众才可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与一个“罪犯”进行共情,为她的遭遇所嗟叹。但问题是,如果回到现实中,失去了上帝视角的我们,谁又真的会有耐心去聆听一个罪犯的过往生活呢?比如,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换做是唐山打人案中的当事人站在你我面前,还有多少人有兴趣去了解他们身上的故事?而如果我们默认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被原谅,不值得被理解的,那么等他们终有一天走出监狱之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这个问题,就留给观众自己思考吧。
年前年后都没看到提得劲的电影,好久没写观后感了,好的电影已经不是大制作也能打动你,好的故事也应该这样娓娓道来,看的过程很揪心,因为故事是很平凡的人,也是社会底层的人物,受尽苦难,就为了生活还要继续,剧情最后的真相反转还是蛮震撼的,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我老泪纵横,布洛克好久没看到过她的戏了,这部戏绝对巅峰了。
年末颁奖季的电影大致无外乎分为这几类:
一类有强烈的作者意识和个人表达,它们往往容易能在鼓励剑走偏锋的欧洲影坛独树一帜,却很难在有更高关注度的大众类奖项中获得提名;
还有一类根据当年热议话题投其所好,又或者把历史上具有重大启迪意义、能反映社会现实的题材搬上银幕,不管写实还是夸张,总能成为当季大热;
最后一类比较特别,它们从题材上看不够新鲜,叙述视角上甚至也中规中矩,但却总能在颁奖季捞点儿什么。
这类影片能在竞争激烈的颁奖季脱颖而出,一个关键要素取决于主演。
相较前两类,最后一类电影往往更吃主演的演技,它们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帮演员拿下一个极具分量的影帝/后。改编自BBC同名剧集的新片《不可饶恕》,就是这样一部完全为凸显桑德拉·布洛克个人实力的作品。
有关她的表演水准,看过《地心引力》的人一定心里有数,这样一部放置于太空的大面积独角戏,桑德拉不但能单吃下来,还能依靠扎实的演技俘获人心,业务能力自是不必多说。
到了《不可饶恕》这部近乎按1:1还原英剧的翻拍片,桑德拉对角色的火候拿捏依旧不减当年,一个“简单的表现人物内心苦楚的长镜头,从面无表情到因痛苦引发的剧烈面部肌肉变形、再到观察行人反应的努力克制,尔后再度恢复平静……
30秒左右的戏连贯下来一气呵成、层次分明,让人看到桑德拉恐怖的驾驭力。坦率地讲,如此水准倘若还无法拿到一个影后着实有些说不过去。
正如观众所言,桑德拉将角色的悲伤和盘托出,但又不局限于过分的戏剧化,靠的全是她“克制而高级”的表达。
与桑德拉精湛演技形成鲜明对比的,恐怕就是题材上的中庸。
故事主要讲一个因枪杀警长并为此获刑20年的女人,假释后尝试与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
即便没看过影片的人,了解完这段故事梗概后相信也能很快拼凑出故事的大致走向:一个被剥夺了身份的女人重返社会,一贫如洗的她为了和亲人团聚仍不放弃任何机会,最终战胜重重阻拦如愿以偿。
大致上没错,但假如按照这样的主流套路来拍,影片多半只能沦为不痛不痒的心灵鸡汤。比如你绝对想象不到,所谓的“杀警黑历史”其实是影片抛出的一颗烟雾弹,真实情况是:
单亲姐妹因为父亲自杀的关系,被政府上门送温暖要求托管,面临失去住所的风险。桑德拉饰演的姐姐Ruth必须拼尽全力和执法机关对峙,甚至都到了准备动刀动枪的地步。然而阴差阳错,彼时只有5岁的妹妹开枪打死了破门而入的警长,为了保护妹妹,Ruth一人扛下了全部罪责。
影片有关过去的闪回全部是支离破碎的,正如同Ruth出狱后遭遇的惨淡人生一般——
出狱后因为顶着谋杀犯恶名,让她很难找到体面的工作,好不容易有了落脚处以为可以重新开始,结果又被小人透漏风声扒光过去,导致她被大家疏而远之。
讲到这里,影片就绝对不单纯是在讲一个罪犯的自我救赎那么简单,同样也反映了主流社会对待有前科罪犯存在的集体偏见,和伴生的暴力问题。
不过从另外的角度来看,隐忍负重未必是最合理的选择,因为那往往意味着真相的掩盖和随之而来的二次伤害。果然,随后的剧情应验了这一点,不过却以非常狗血的方式展开:
当初被枪杀的警长的两个儿子,大哥因为对父亲的死一直念念不忘,所以在Ruth出狱后一直监视其出行,打算伺机报复。原本并不打算卷进旋涡的弟弟,在亲眼目睹哥哥上过自己的妻子后,决定对Ruth发起丧心病狂的复仇。
虽然从结果来看,被弟弟绑架的人质并不是Ruth想要找的妹妹,但当两方人马因为这样的理由聚集到一块时,多少还是令人有些感慨命运的戏谑和无常。
弟弟拔枪对准人质的那一刻,真相便开始瓦解,因为显然,无论是被他要挟的对象,还是那些被过去改变人生轨迹的人,此刻都在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Ruth因为司法系统的“唯证据论”和“程序正义”,失去了替自己辩护的机会,从而引发后续的蝴蝶效应,给自己和旁人带来不必逆的伤害。那么,不可饶恕的根源在她吗?当然不是,因为Ruth本质上是清白的。
但反过来讲,出于好心隐瞒真相真的ok吗?似乎也不尽然。因为当Ruth选择把真相烂在心底的那一天,她就已经事实上成为了这场悲剧的缔造者。
所以,不可饶恕的其实终究还是无知。倘若Ruth能尽早把真实经过告知法院,她或许就不必经历后续的无妄之灾,自然也不会逼得警长的小孩对一个无辜人质痛下杀手;
不可饶恕的同样还有站在道德制高点疯狂输出的主流社会,倘若他们能耐心去了解事件背后复杂的来龙去脉,Ruth的狱后生活说不定也不会那么悲惨。
影片曾多次把矛头指向美国的制度漏洞。
由于背负命案,Ruth为获得探视妹妹的权利,不得不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法律程序,这些程序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妹妹有获得新生的权利,但亦无情剥夺了Ruth作为直系亲属的探视权。
之于Ruth的特殊经历,法律和大众有没有网开一面呢?
没有。
程序只是冰冷地将其拒之门外,将Ruth和一般类刑事罪犯一视同仁,让她只能在渺茫的重逢概率中饱受煎熬。
特警卫队将解救出来的人质归还领养家庭时(人质恰好是Ruth妹妹所在领养家庭的成员),Ruth终于见到了日夜牵挂的妹妹,二人的拥抱,将领养家庭此前有关妹妹不记得和Ruth有一起生活的言论悉数瓦解。
血浓于水的羁绊,让机械的司法程序变得无足轻重,让旁人的眼光变得无关紧要,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
至于那些狗血的反转和戏剧冲突,倒也不必过分纠结真伪,生活远比它展现的更加狗血。看看Ruth为家人的牺牲和担当,再看看日前被炒得火辣的王姓男子离婚纠纷事件,你很难说谁比谁更真实不是吗?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冤假错案面前,或许,应该给执着而笨拙的爱多一点信心。
撰文 | Zed
策划 | 轻年力量
Ruth Slater 一家,母亲难产而死,父亲自杀,女主 Ruth 独自抚养妹妹长大 5 岁,结果因为家中经济问题房产被银行收回,无立锥之地
被误杀的警察一家,从兄弟俩人对话中得到,警察死后妻子终日酗酒,兄弟俩人自然就过早感受到了生活艰辛
弟弟因为年幼受到的影响还算小,顺利结婚生子,但是幼年不幸福的家庭足以影响到自己的婚姻。生活中也是充满各种不如意,缺少对妻子孩子的关爱。最后导致妻子出轨,自己被极端情绪占据,绑架被抓入狱
随后的生活的不幸就会继续转嫁再下一代 ......
令人绝望的世道轮回,社会底层出现的一个微小的漩涡足以毁掉两个家庭三代甚至更多的人
幸好编剧好心,没有杀死养父母家的妹妹,否则女主妹妹 Katherine 养父母一家也将陷入同样的诅咒中
桑爪很赞啊,最后那个大力又克制的涌抱太难了。后半段她的几次情绪起伏都给我整哭了,执着地怀着期待,却被内心的痛苦压抑,无能为力的人生好无助啊,还好一切努力都值得,虽然let it go很难,但日子总要继续。结尾哭抽了。当然大神的配乐也有加持。
罪犯身份和犯罪前科只是外壳,诺拉的镜头里包裹着更为炎凉的世态:阶层固化本身就注定了这些“蝼蚁之辈”永生打着无法撼动的“原罪”烙印,注定无法被主流社会所接纳或救赎。在这场以命相抵的博弈中,所谓“饶恕”只是美国富人阶层向下投以怜悯一瞥的自我感动,和底层人永远无法实现“生活还要继续”的自我和解。他们带着无法被摘除的标签在夹缝里苟延残喘,左冲右突最后也只是在鬼打墙里撞得头破血流。在一个对人评级愈加脸谱化、扁平化、数据化的系统中,没有时间等他们解释,更没有路径供他们翻盘。那些发生在幼年时惶恐不安的黑色梦魇,如同被演奏出来的阴沉而哀伤的乐章,最终抵达的依然是血脉和基因中早就铺设好的危险命途。
Sandra上手挑战更为严肃与不“讨喜”的角色,精神值得赞扬- -只可惜整个故事被锐化成了一个为了大飙戏特意精心搭建的「演技桥段」大集合,所有角色好像在等待一声令下,就让嘶吼与痛哭迅速就位(Viola忍了又忍,表示老娘这次不约)。它关于如何勇敢,如何继续下去;如何守护,又如何救赎;Ruth的遭遇和心路历程固然感动,但落点却很八点档。许多角色(比如Blake、Emily)都没有得到太多有效的使用,所以让故事变得更加形单影只。Nora在《系统破坏者》即使也有“呈现过度”的分歧,但却完美地捕捉和写实一个具体议题;这次选择的改编材料,不仅将优势完全抛离,还加重了那种情绪展示的拙劣;真的各方面可惜了。
全片感情基调是隐忍、克制的,天气也是阴沉的,却在结尾处迎来爆发。妹妹在阳光里一步步走向姐姐,没有只言片语,就只是抱着她,一如小时候抱着如妈妈般存在的姐姐。此刻泪崩~
墙中鞋,奶油饼,大衣甜甜圈, life goes on 之罪,更生人不易;Sandra Bullock 演技有点厉害,“惩罚者”和“金并”都好友善
姐姐对妹妹的爱,比很多真正做人父母的,都要深厚。就这么顶缸蹲20年,不是真正的爱,做不出来的。你看看另外那对儿兄弟做得事儿,鲜明对比。这件事儿里,没有人有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唯一应负责任的,就是枪支自由化。演得真好,看得我泪流满面。
非常扎心的现实题材,桑婆这是奔着拿奖去的啊。
金像人赶紧塞她手里!马上!立刻!
剧本特好,演绎特好。她低沉的接受又挣扎,多么需要那一个慰藉的拥抱。
这种冲奥片感觉十年前就已经不拍了……虽然主题是几个家庭的彼此救赎吧,但是处理得这么温吞碎片也是……闪回也是太多,最后的结局更是收尾很硬,没有她的上部作品让我觉得有力道了。
沉得住气,每一个铺陈的点都有回声,没有刻板形象也没有功能性人物,每一个人都是复杂又弧线完整的。casting也做得好啊,妹妹的养母,近年也是老演“妈妈”类角色,但是一个很高级的妈妈,最难忘是《拒绝再战》里的母亲形象了……桑德拉布洛克不用说,开场那张又丧又拗的脸,可以入备明年最佳女主了吧。
8.1 节奏和压迫感恰如其分。第一部被桑德拉演技震撼到的片子。到了最后并没有心绞痛,如钢琴奏完的余韵,脑子给了泪腺反应然后留下了释然的眼泪。
原来是翻拍电视剧,只有桑婆的表演可看,但这个本子实在没啥值得接的……几条支线写得支离破碎,有困难要拍,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拍。
1.《不可饶恕 The Unforgivable》改编自2009年的英剧《不可饶恕 Unforgiven》;2.继《美好的世界》《浊水漂流》后又看到一部以出监狱情节做为开头的电影;3.旧的怨恨难以消解,新的仇恨因此衍生,失去亲人的他选择夺取她亲人的性命来报仇雪恨……谅解两个字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却时常并非易事;4.为了制造悬念,反复闪回过往但并未直接揭露事件来龙去脉,直到后面方才透露隐藏的事实真相;……
丽贝卡·豪尔、诺拉·芬沙伊德和赵婷是这两年让我非常震撼的三名女性导演,她们的发展轨迹也截然不同,后者是大制片人最喜欢的,前者兼备杰出制片人的眼光,本片的导演则是我最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硬核导演,在这部预算相对宽裕、卡司朴素且给力、题材中规中矩的影片中,她完美的控制力展现得近乎溢出,那种极具击打感的节奏、调度和用镜头咬住每一个角色攫取他们的气息、压榨他们的情绪,步步紧逼直到最后,真就一个爽字了得
越来越喜欢这种安安静静讲一个故事,情绪很真实,不需要任何过渡的渲染,而就是安静的,真实的讲一个故事。很感人
接这个电影,桑德拉布洛克就是奔着表演奖去的。里面那个黑人警察说得挺好,你要活在当下,不能活在20年前。里面有问题的人,都是活在过去的缘故。但是,又哪能这么容易走出来啊。
Hans Zimmer配樂,難怪啊
几种关系之间的力很巧妙,虽然刻意但都有效,也没刻意得过界。演技确实太稳了。
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哀伤 沉稳 克制 是高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