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克(安德鲁斯·威尔森 Andreas Wilson 饰)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头痛的不良少年,逃学翘课打架生事,哪个都少不了他的一份。究其原因,还要归结到父亲的家庭暴力上去。在被公力学校开除后,爱子心切的母亲不得不将艾里克送入了斯特加伯格私立寄宿学校,可当艾里克来到这里后才发现,曾经满心欢喜的以为终于逃脱了家庭掌控的自己不过是从一个监狱被转移到了另一个监狱罢了,高年级的学生们称霸着校园,就连老师们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没过多久,艾里克就和室友皮埃尔(亨里克·伦德斯多姆 Henrik Lundström 饰)成为了朋友,皮埃尔温和的性格渐渐改变了艾里克,他发誓要安安分分的念书,直到毕业。可惜天不遂人愿,初来乍到的艾里克很快就成为了校园混混们的欺负对象,在忍辱负重和全力反抗之间,他该如何选择?
话题类影片少有的,相当真实又有冲击力的画面感,瑞典之秋配合精心打磨的构图,极具冷肃氛围。
导演亦把对比发挥到了极致。母亲的爱对比父亲的恶,纯洁友谊爱情对于三人成虎的霸凌,也不是一般扎心。
回到主题。一是本片里的规则与老马概念下的法律相似,都是统治阶级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治理的工具,而此处统治者正是高年级或有背景的学生,肆意滥用规则破坏规则,如同手中把玩的橡皮泥,用来满足自己膨胀的自恋和残缺的内心。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他们亦跟常见的校园霸凌颇有不同,像成人般不停想要支配的动机却只是一群披着狼皮的孩子。二是家庭暴力。中规中矩地塑造了男性社会下男性作为主要压迫者的形象,顺便兼具了几乎病态的完美主义,加剧了家庭里令人窒息又极端残酷的现实状态。三不言而喻即是男主作为革命的化身,被美好的品质和知识洗礼,对恶势力忍无可忍之后的爆发。不可思议地通过理性诉诸必要的暴力和法律。他全盘算好,却放下屠刀的那幕,固然俗,却特别震撼人。
我也永远相信,这世界大体是美好的,人性的另一面仍是个案,是它真实的一面。
这是我目前看过的最好的讲校园霸凌的片子,血腥和恶心的画面没有被削弱,看得触目惊心又倍感压抑。
说说片子里两个我最讨厌的人,男主他后爸和那个史翰,两个丧尽天良令人作呕的人渣暴力狂,仗着所谓的“绝对权力”欺压凌虐善人(虽然我认为男主称不上什么完全的“善人”,毕竟他也曾是校园霸凌施暴者,但这不能改变他是家庭暴力和校园暴力的受害者的事实)
和一般校园霸凌片的受害者不同,男主并不软弱,也不是绝对完美的,但他在神仙室友的感染下成长了许多。他不属于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型,宁愿被禁假也不低声下气地对校霸唯唯诺诺,敢于和校霸正面对峙,敢把校霸泼进自己寝室的脏水全都收起来又泼回去,宁愿自己被烟头烫也不愿看着室友遭受羞辱,在那个地狱一般的学校里,室友和与他暗生情愫的小厨娘是唯一的光(小厨娘被开除的时候居然怀了男主的孩子未免有点狗血)
而史翰则像一般的施暴者一样,一朵被从小被金钱和权力的毒汁洗脑的恶之花,他是这个学校里许多人的噩梦,所有人在他的迫害下不得不去和恶人同流合污,当他把男主捆在寒冷的室外强迫并不想施暴的同学朝男主泼开水的时候,受害者被迫变成了加害者。直到他把男主和小厨娘的事捅了出去害男主差点被学校开除,男主的底线被彻底击垮,在校园外对他死亡威胁。受害者反抗一下,仅仅用施暴者对待他的十分之一残暴那样对待施暴者,他们的心里防线就崩溃了,史翰一听到男主要杀他就直接吐了,这个时候真想对他说一声:“你才是真正的懦夫,真正的老鼠,你是个只会欺软怕硬的暴力至上的软弱人渣。”
整部片子我最喜欢的台词就是男主一把薅起来狼狈的史翰的脸,轻蔑地说:“你以为我会杀了你?我才不会,我和你不一样,我不像你。”气氛烘托到一步这我简直想站起来鼓掌,虽然以暴制暴的爽片一直受人欢迎,但反抗人渣,又不和人渣沆瀣一气,以不卑不亢的强大温柔对抗暴力,何尝不是另一种魅力呢?
再说说男主他后爸,由于戏份不多且人设单薄,完全就是个pua型的家暴人渣,对他不想做过多评价。让我心寒的是男主母亲的态度,居然就这么甘愿打落牙往肚里咽,嘴上说着多么爱儿子,却在丈夫虐待他的时候平心静气地弹钢琴粉饰太平。由此可见“有亲妈在,后爸也会变成亲爸”这句话根本没有逻辑,重组家庭中孩子的亲生父母一方的态度,决定这个孩子在家中的地位,若遭受另一方迫害,多半是亲生父母的纵容。这一点也让我们打破传统观念刻板印象去思考重组家庭中的矛盾,不单单只把矛头对准直接施害者,也要看到纵容者(间接施害者)的存在
擒贼先擒王,男主有几次好机会都浪费了,其实偷偷泼粪老大后主动找打还不躲闪,已经让那个老大对他有忌惮了,他应该一鼓作气趁老大独自溜马的时候去找老大,而不是等到最后都快被退学了才去。。。。
方法有3种
1、和谈,老大溜马的时候找到他,和老大谈我以后不找你麻烦你也别找我和室友麻烦,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老大因为心中知道这是个硬茬,应该也会算了,大家相互退一步给个面子就行了,老大应该会接受。
2、来狠的,还是溜马的时候,就像最后剧情那样吓破老大的胆,然后再和他说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接下来,我在学校我不会给你难看,你也好自为之。这个方法是从心底摧毁老大的霸气。
3、来绝的,在那次全校对决中,他打趴下二个跟班的人后,老大其实已经慌了,而且群众已经开始站在他一边了,他不应该只是指一下就走的,而应该一鼓作气在所有人面前把老大也打趴下,老大在所有人面前败了,没脸了,然后男主顺理成章自己当老大!当时就直接夺权!
主持人:@子夜无人
场刊嘉宾:@donnie、@Leo、@消亡之人、@脏脏豆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场刊圆桌的第7天第2场,我是主持人@子夜无人,第2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瑞典电影《校园规则》,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2分。其实不完全是校园暴力,所构建起的这套规则更像制度、权威甚至是所有暴力的缩影。校园只是初步的试炼,少年要对抗的其实是家暴的继父,乃至依然不够法制的整个社会。
但他一开始其实又是以施暴者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用以反抗的武器有半吊子的法律知识,但更多还是一身蛮力,毫无借鉴意义。于是整部电影最终做到的,依然只是喊了喊反抗的口号。而且拍得实在太轴。校园里的一切都像是幼儿园小男孩打群架,把握不好幅度的恶作剧意味胜于施虐意味。不是说一定要多阴暗,但这样的题材让我看完最大的感受是“真养眼啊”,未免太奇怪。我始终没想明白这所学校里的老师到底秉持着怎样的行为准则。也不太懂为什么一心当律师的男主直到片尾才想到拿起法律武器。前后矛盾之处也有些多……
场刊嘉宾 Leo
两星,关于暴力的讨论在我看来是毫无收效的,甚至父与子之间的关系都是立不住的,导致我完全无法相信这个故事。你最后只能把他当做一个没那么爽的爽片来看。
场刊嘉宾 脏脏豆
3分,感觉开始有点冗余,后面才渐入佳境,压迫感塑造得蛮好的,校园有点像一些极权的政治隐喻。不过为什么到最后才想起拿起法律武器啊!!
场刊嘉宾 donnie
3星,男主的阴郁忍耐稳准狠好爱爱。什么是暴力?导演认为暴力是接收后转嫁、权力地位实现和展现的手段、规训的手法。想用非暴力的方式拿回属于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太难太短暂了。在不法之地,只有暴力能治极权的暴力。打父亲那一段的确爽片。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拿起法律武器真的好好笑啊,像在看洋葱电影。
场刊嘉宾 脏脏豆
被雷到了。但因为男主的帅脸多给一分。
第一个话题是请大家谈谈片中校园环境的塑造,我觉得导演本意还是想要塑造一个足够高压的系统的,但最后的结果好像事与愿违。
场刊嘉宾 donnie
为啥事与愿违,我觉得挺高压的。
主持人 子夜无人
那你可以谈谈哪些细节令人感觉到高压。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我也觉得导演是想模拟一种等级分明的、充斥暴力的社会环境。其实跟看豆瓣短评里经常提到的校园暴力还不太一样,这是一套光明正大发生的明确规章。
场刊嘉宾 donnie
对的,他的本质不在高压,而是不能不顺从
场刊嘉宾 脏脏豆
缺少一种阴冷感吧。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事与愿违在于,他们真的也太小学生打闹了,所有的行为动机都是“你不能违了我的面子”。
场刊嘉宾 Donnie
可是大人也是这样,男人。《偷情家族》男人也是面子动机,男人真是简单好懂呢。
场刊嘉宾 脏脏豆
父亲也是这样。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但是可以拍成不同气质的,这部片子反派整个就很幼稚,惩罚措施也大多接近于恶作剧。
场刊嘉宾 脏脏豆
对,《校园规则》跟别的校园暴力片不同的地方感觉就是色调还蛮艳丽,没有那种阴阴的感觉。
场刊嘉宾 Leo
学校这个环境根本就不足以令男主"觉醒",完成最后惩戒施暴者的这个行为。感觉就是一群小孩子在过家家。
场刊嘉宾 Donnie
为什么幼稚还有那么多人追捧呢,因为他爸有钱。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觉得这片的校园真的非常阳光明媚,对比曾国祥把高考拍成一场受刑前的征途。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看完真的觉得养眼,这样一个主题的片子让人看完只觉得养眼,就像看体育片一样。
主持人 子夜无人
都不说电影了,韩剧日剧之前有个两国都翻拍过的本子,叫《女王的教室》,我的妈,这个导演真应该去看看,那个是讲小学一二年级的比这里恐怖多了。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而且这电影就很矛盾,一面以暴制暴,一面又口口声声警察和法律,包括他是先用警察吓住他爸再关门打人,真的好好笑。
那么第二点的话,大家怎么看待片中呈现的“暴力”?为什么在校园里他选择拿起了法律武器自保,可是回到家里又是和他父亲一样关上了门呢?
场刊嘉宾 Leo
因为要完成学业吧。
场刊嘉宾 脏脏豆
暴力只是为了更好地维系「规则」吧,父子和校园现在的规则是扭曲的,所以需要暴力。但是正常规则如法律,就是片中宣扬的东西。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我觉得就是这部电影没想清楚。男主对学校里那个学生会主席都没干什么,回家又打他继父,其实他打不打人就是看心情罢了。
场刊嘉宾 Leo
对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毕业了才揍继父,早干嘛了?他继父也没有很富,他妈也没有爱死这个继父。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早干嘛了这个疑问真的贯穿始终。你看不到男主持续压抑的过程,所以爆发也就毫无缘由。电影中的暴力是没有持续增长的。
场刊嘉宾 脏脏豆
对,整个都狠突然,突然开始打架了,突然惹到学生会会长了,突然要打老汉了。
主持人 子夜无人
这个电影的弧线是,原来在家忍让——然后在校园继续忍让——最后回家做爹。
场刊嘉宾 donnie
但是他没有办法啊,我觉得法律那块他是理解到法律其实也是一种暴力和权力他要去掌握生活。他为了母亲和这个父亲的钱而隐忍的。
场刊嘉宾 脏脏豆
法律其实也是一种暴力、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但片中其实没有哪里体现出来“法律也是一种暴力”,就是,当然也可以选择这样的立意,但片子也没拍出来这个意思。、
场刊嘉宾 donnie
他一个暴力人的梦想是做律师。这不就是一体两面,是一种正义的暴力。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从一开始他的暴力就是在压抑中产生的,法律是他自救的方式。
主持人 子夜无人
那场戏几乎是迪士尼电影里女主感化了反派的质感,太好笑了。男主毕业之后接着往下拍是《野马分鬃》吗?
场刊嘉宾 脏脏豆
是为了创作激昂的钢琴曲吗?
场刊嘉宾 Leo
这个父亲很有钱吗?他上学不是他妈妈买的东西搞得学费吗?他爸爸就是个餐厅服务员不是吗?
场刊嘉宾 脏脏豆
那真的有点没劲啊,所以他妈为什么离不开他爸。
场刊嘉宾 donnie
我觉得就是因为钱,最早是服务员,后来不是了。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然后进了局子,真正感受到法律也是暴力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他学习还是很用功的,总而言之这电影完全没有把男主心路历程写清楚啦,所以哪哪儿都不对劲。
场刊嘉宾 脏脏豆
这部电影也不是内聚焦的视角吧。
场刊嘉宾 Leo
那他上学也不是继父出的钱,这么隐忍难道是为了继承遗产吗
场刊嘉宾 donnie
他的暴力是因为被暴力对待了,你想他母亲为什么不出面阻止,绝对是有利益考量的,而且母亲如果阻止可能父亲还会打母亲。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我没有觉得很绝对……可能就是怂。
场刊嘉宾 脏脏豆
这里为什么不运用法律!
场刊嘉宾 Leo
父亲揍儿子妈没阻止,儿子揍老汉妈也没阻止。
场刊嘉宾 脏脏豆
所以儿子学法律是为了拯救妈妈离开家暴男。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法律书还是室友送的。
场刊嘉宾 donnie
因为他的梦想是做律师啊,为了自卫啊,在很多情况下只有法律才能救他了。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所以这片子讲的是学法要趁早。
场刊嘉宾 脏脏豆
从物理的暴力转向了更加杀人于无形的暴力。
所以校园其实教会了他“服从规则”吗?本来他不知道什么是规则,什么是秩序。
场刊嘉宾 Leo
这么讲我倒是觉得学校的戏有点儿价值了。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可是这样很畸形啊,他觉得学校里那些人虐他是规则层面合理的,是属于等级制的,但是父亲打老婆儿子是不合理的,这样理解就会变成如此。
场刊嘉宾 donnie
他在他爹面前已经服从很多了,他就是不想在校园服从,又不想被惩罚,他想掌控权力有自己的自主权,都那么难。他知道啊不care啊,不合理啊一直在反抗。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拍得幼稚这点也没得洗……然后整部电影里他就是学会了使用一切规则嘛,成为了一个究极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场刊嘉宾 Leo
其实导演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嘛吧。
场刊嘉宾 donnie
使用规则我觉得是对的,他在学校想知道如何在无权无势的情况下不低头。
场刊嘉宾 Leo
所以这么一个片子导演凭什么要让观众自己想象去给他找补那些没讲明白的漏洞啊。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其实问题就是,父亲和学校,总有一头是缕不顺的,如果探讨他心理动机的话,但或许也可以解释成“人就是自相矛盾”。
场刊嘉宾 脏脏豆
他不想让妈妈失望了。
场刊嘉宾 Leo
他在学校服软单纯是因为他要完成学业罢了,我觉得只有这个原因。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感觉听donnie的意思是,他在学校不打人是因为打人就不能毕业,但他不排斥使用暴力,然后在学校学到的就是充分合理使用规则,也就是运用法律+肉体暴力的双重暴力达成目的。这个主题不是很畸形嘛……
场刊嘉宾 脏脏豆
开始规则玩他,后面她玩规则。
场刊嘉宾 donnie
对,就是他发现不用暴力还是不行,这不畸形啊,隐忍是没用的,你被欺负了不能一直忍。
主持人 子夜无人
那男主的“成长”其实变得很腹黑了,你这样说我想加分了,能屈能伸,该低头低头,该出手出手。
场刊嘉宾 脏脏豆
在锻炼肌肉?琢磨打架技巧。
场刊嘉宾 donnie
不法之地极权之地就是这样的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对啊,等于只有靠练拳击才能为自己出气。
主持人 子夜无人
而且学校里其实他也反抗过,只是发现这样没用,然后面对父亲,反而是讲道理讲法律没用。只能比他拳头更硬。
场刊嘉宾 donnie
练拳不够法律也很重要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不管主题怎么样,我觉得拍得幼稚这点是没得洗的……这哪有不法之地极权之地的感觉……
场刊嘉宾 donnie
我这么和你说,我男票生活的地方除了父亲这么对他,其他基本完全符合,而且他也想做律师。为了不被欺负而做校霸,一定要会打架,一定要掌控话语权,就是看上去最贵族的地方,法则是最底层的,学生横起来老师是不敢管的。
场刊嘉宾 脏脏豆
这个有点丛林法则的意思在里面了啊。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但不妨碍我觉得这片子烂罢了……美国很多反思兄弟会的片子都比这要好吧,甚至《生吃》开头那段新生被欺负都比这个好。
主持人 子夜无人
那你们觉得男主角的情感线有影响到他的成长和选择吗?
场刊嘉宾 donnie
情感线确实有点功能了,好友和女友被欺负他决定不再忍耐,但不妨碍我喜欢这个片子。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那条情感线也很废……女主只是一个制造“写信被收”这一矛盾的工具人罢了,感觉室友线和情感线完全可以合并成一条。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直接改成同性恋(不是)。
场刊嘉宾 Leo
男主的轨迹完全不需要女人,好主意。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怎么感觉像《军中禁恋》之类的感觉。
场刊嘉宾 donnie
《生吃》我觉得玩得太符号了,也没啥深入讨论暴力的只是一个外部环境,属于是激烈对线。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我是说拍得更好,压抑感和那种烦躁与仇恨酝酿的感受。
场刊嘉宾 donnie
这么说这个片子确实比较笨拙。、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这片子也不深入吧……缺乏打磨,没有画好人物弧。
主持人 子夜无人
这个片子把我看硬了不知道该算成功还是失败。
场刊嘉宾 donnie
他最开始的隐忍是想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发现没用,导致你可能看得觉得不太爽。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而且片头他又是以施暴者形象出现的,“暴力没问题,我们只看暴力的动机”这种主题也能讲,但它也没讲顺罢了。
场刊嘉宾 donnie
他的生活本来就在极端隐忍和极端暴力之间徘徊。
场刊嘉宾 Leo
可能导演是这个意图吧,但是他讲故事的方式确实差事儿。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但为什么要这样徘徊,依赖的又是“会被开除”这样的外部设定,确实很笨拙……他根本没有尝试过“解决”。
场刊嘉宾 Leo
所以我真的看不出最开始他在忍什么。
场刊嘉宾 donnie
依赖的还是他母亲的期待啊,他想通过成为游泳冠军来解决。他母亲都说了最后一次了花了很多钱,要是再读不下去别上大学了。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甚至完全看不出来他爱自己的母亲吧,但他的情感其实也没有任何表露,你只是通过他的遭遇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场刊嘉宾 donnie
又爱又恨属于是,这么个隐忍的男的,他习惯不表露情感了,习惯发泄情感。不用什么都说透啊,而且对话里也说了很多。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这不是说不说透的问题,是没说。
场刊嘉宾 donnie
我觉得不需要说就是明摆着的。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
anyway我坚持我的两分。
场刊嘉宾 donnie
anyway我坚持我的三分。
#FIFF23#DAY7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高年级学生控制着学校 令我想起了《Another Country》老师上课用学生做样板讲人种区别的时候亮了。不喜欢男主 冲动暴力愤青自负 不就是守规矩大家都好办事嘛学生会长已经再三饶他了…这么拽拖累同伴有必要嘛 他一开始就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啊………
为了说满一个故事什么都往里面填
你后爹拿皮带抽你时,你亲妈在外屋弹钢琴。甘地在很多时候是个笑话。暴力发源于兽性,只证明低等和愚蠢。而政治手腕+等级压迫存在的根源在于高等动物的邪恶兽性需要可持续地有组织有纪律地长久且缓慢地彬彬有礼地发泄下去。(挨打时墙上黑衣女人的背影特写)面对不公,请直视敌人,永远不要背过脸去
也不是说不好,非常干涩的片子。。。。简单到令人发指,完全不相信这是2003年的电影,风格和叙述方式完全就是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信息点太少,素材运用的感染力很差,修辞方式也是小学生中心思想级别的,简而言之浪费时间。最后冲突的解决方式无力吐槽
所谓的朋友不过就是一句再见,打抱不平,充当好人,不过就是安抚自己那颗正义之心,who TM care !六年级的初中生,就算再坏能坏到哪去?贵族学校常有的事儿,谁没搞过制度,欺负过低年级的学弟,这些随着年龄的成长回过头来只觉得当年真是可笑。男主角有点像某个国际名模,打的带感!
该有的压抑有了,该有的爆发也有了。还是差一口气吧,似乎虐的不够惨,又似乎合理性不够,总之差一口气!
不爆发比爆发更深刻。一咬牙,给四星!ps,不自觉联系马粥街,显然比后者强很多。AW的处女秀。第一眼觉得有点像麦扣癖但比他帅,缺点就是有点儿矮。
暴力的本质是权力,权力的本质是让他人服从的能力,一言以蔽之曰“控制”。无论是校园暴力、家庭暴力,那些对他人施以暴力者,内心一定藏有对失控的恐惧。能控制自己内心,能淡然面对客观世界失控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而那些向他人挥舞拳头、掩盖恐惧的人,不是。
绝对的瑞典佳作
想到了爱沙尼亚电影《班级》,当然没有《班级》那么冷酷那么残忍啦,基本上还是通俗情节剧来的,所以批判力度也没那么狠。可能是腐女会喜欢那种电影类型……
禁忌的青春 荡气回肠的电影
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的爆发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不错,但是不够深刻,对社会还抱着一丝温存的希望
崇尚暴力的人通常都是最没用的胆小鬼;看似胆小怕事的优等生,其实心里常常住着一个截然不同的自己;为人师表的老师和校长其实都是道貌岸然的家伙;麻木不仁且早已无是非观可言的众人是时代的牺牲品。这个时代需要绝对的变革者。
在启蒙时期莫名淘到的第一批好片子之列,这次重温高清,依然激动 Gustaf Skarsgård reprise
之前在数字频道好象看过这片子,印象到现在还有点,男的外型很优!
校园规则 这是校园潜规则吗?他最后有去找那个芬兰女孩吗?
这是我们期待的公正
某种角度可以看成是健身宣传片,毕竟壮一点终归是有好处的。
7/10。家庭聚餐讨论成绩单均以拉镜头表现父权,母亲演奏钢琴是掩盖体罚的和谐声音;准许以下犯上的拳击场、强迫劳动代表逾越国家法典的封闭体制,区分种族优劣的授课、游泳赛冠军瓦解了荣誉和身份的价值(小树林的甘地式非暴力恐吓,摘掉戒指来奚落贵族),香烟象征权力最后律师要求校长还信时也抽着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