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灿烂人生 剧照 NO.1灿烂人生 剧照 NO.2灿烂人生 剧照 NO.3灿烂人生 剧照 NO.4灿烂人生 剧照 NO.5灿烂人生 剧照 NO.6灿烂人生 剧照 NO.13灿烂人生 剧照 NO.14灿烂人生 剧照 NO.15灿烂人生 剧照 NO.16灿烂人生 剧照 NO.17灿烂人生 剧照 NO.18灿烂人生 剧照 NO.19灿烂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4:55

    详细剧情

      马里奥(阿莱西奥•博尼 Alessio Boni 饰)和尼古拉(卢伊吉洛•肖卡 Luigi Lo Cascio 饰)是亲密无间的两兄弟,但是酷爱诗歌的马里奥却在考试中因为与教授意见相左而不及格,相反尼古拉投其所好的表现赢得了医学教授的好评拿到了高分。他们几个朋友相约去毕 业旅行,但是马里奥却带来了另外一个不速之客——他从精神病院搭救出来受伤的女孩佐珍(杰丝敏•特丽卡 Jasmine Trinca 饰)。于是,兄弟俩决定陪她寻找亲人。在一片革命洪流之中,马里奥弃笔从戎,选择做警察,而尼古拉则漂泊异乡成为了精神科医生。佛罗伦萨的大水,让兄弟俩重逢,此时尼古拉已经和钢琴师朱莉安成为伉俪。而马里奥则对摄影师米雷拉一见钟情。他们的感情同样经受着社会动荡的考验……
      本片片长6个小时,通过讲述意大利一家人的悲欢离合,反映了意大利从1966年至2000年的社会巨变。

     长篇影评

     1 ) 马迪奥的一生

    如果一部电影或者小说中的人物能够吸引你,大概只会有两个原因,一是他身上有你想要你却没有的东西,二是你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马迪奥之于我是第二种。马迪奥一生的命运是悲惨的,读书时代的他成绩非常优秀,还发表过论文,成绩全A,但在毕业答辩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喜爱诗人而顶撞指导老师,从而不合格。
       后来父亲给他介绍医院的工作使他结识了佐珍,在知道医院用电极对待佐珍时,毅然带她离开,准备把她送回家,但佐珍父母却觉得她是个累赘。不希望她回家,反而要把她送回医院,于是他和他哥哥决定带上她旅行,在途中他爱上了这个被抛弃的女孩,因为她和他是如此的相似,都封闭自己,不让别人进入自己的内心,都是那么的倔强,可在命运面前,自己又那么的无能。
       途中发生了意外,佐珍被带走了,马迪奥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被带走,却什么也做不了,他没有继续旅行而是回家当兵了。
       他是仔细思考了的才做的这个决定,他的内心是封闭的,他不想过多的与人交流,他更不允许别人窥探他的内心世界,所以他选择了纪律,当西西里长官和他对话时就可以看的出来。
        长官:我看过你的档案,你毫无表现,不愿与你的同伴为伍,不愿意**控,到处惹事,你为什么来这里?
        马迪奥:纪律,我从来不违抗命令,我只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但他性格的多样性显然不能令他只做自己分内的事,他三次被调职,都是因为他的多管闲事。
       第一次看到同事被暴民打残,他愤怒了,冲上去把暴名打成重伤,也只有他一个人这样做了,
       第二次他在给尸体拍照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个父亲带着自己的小孩在那里观看,他上斥责他去与之争吵。
       第三次他在审讯犯人时发现穷人在给他的老板顶罪,他揭穿了,并与之发生争执。
       他就这样漂泊着,接受上帝给他的安排,但他又对这样的自己不满意甚至有些厌恶。
      当在罗马邂逅美莉亚时,他对自己的厌恶表现的很明显,当美莉亚问他做什么工作时,他欺骗她是工程师,当他与美莉亚约定的日子到来时他选择逃避,他不敢接受和马莉亚的爱情,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资格,他更加没有勇气让这个女孩进入自己的内心。
       新年到来时,他在审案,美莉亚找到了他,问他为什么骗她,面对质问他很愤怒:我的工作是调查别人,但你们总是想调查我,我穷困,我潦到。而美莉亚的回答是:我们的感情是这么好。说明她根本不在乎这些。继而又说:你喜欢书本是因为你可以随时放弃他,而命运由不得你做主。
       我想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马迪奥的心,对于一个如此桀熬的人,当年可以为了自己喜欢的诗人反对指导老师而不合格,可以为了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小孩和无辜的穷人而甘心被调职。这句话指出了他的无能,让他明白:虽然他的人生一直是自己在选择,但事实上他却一直在被命运推着走,他立马反驳到:我常常自己做主,不和你见面也是我做出的决定。
        美莉亚负气走了,这一走就是和心爱的人永别了。
       马迪奥继续回去审问,他看出了穷人是帮老板顶罪,于是他想帮他开罪,逼穷人说实话,并与老板发生了争执,这个时候他的同事阻止了他并说:不要给我惹麻烦。
      他离开了警局,来到了妹妹家中,因为是新年,所以他的弟弟,姐姐母亲都在,一家人其乐融融,但他发现自己已经融入不了这个家庭了,于是他离开了。
       回到家中他拨打美莉亚的电话,没有接通,美莉亚在电话那端晚了几秒,他看着电视中的“新年快乐”第一次感觉到孤独是如此的真切,也许他以前也有这种感觉,但这一次是如此的强烈,他以为美莉亚不原谅他了,世上再也没有关心他和他关心的人了。我想主要还是那句话深深的刺激了他,就像在他心里重重捅了一刀,把他彻底捅碎了。他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有如此美好的爱情,他却不敢接受;当年眼睁睁的看着心爱的人被带走却无能为力,看着无辜的人被冤枉身为警察的他什么也做不了,他的命运他是做不了主,对一个内心桀熬的人,这一点是致命的。
        他跳了下去,来的是如此的突然却又合情合理。
        他的房东是这样的平价他的:他是如此的谦逊而有风度。他一定是被人推下去的。
       马迪奥是《灿烂人生》中唯一一个悲情的人,其他的人最终都获得了自己的“灿烂人生”,但他确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最让人难忘的一个。
        也许他不那么倔强,他的生活会好很多,他可以轻松的通过考试,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好工作。也许他不去追求所谓的自我,他可以和美拉莉在一起,过幸福的生活。也许他向这个世界屈服,他也不会被频繁调职。但那就不是马迪奥。
        就如他的弟弟评价的那样,他像阿基力士一般,是一个勇敢而悲险的人。
        他的勇气是很多人不曾企及的高度,他追求自己的所喜欢的,可以在毕业答辩上为自己喜欢的诗人而反对考官。
       他封闭的内心是人们都会有的,当别人企图窥探我的内心世界,我总是会本能的防御,只不过他的保护更加强烈。
       他不敢接受美莉亚的爱情,你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会接受爱情吗?
       看完影片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么杀死了马迪奥,是命运?是社会现实?
      我认为是他对自我的追求,他一直在追求内在的东西,就如他初遇美莉亚时所说的,你在寻找神秘吗?你应该寻找内在。他想变的强大,他想掌握自己的命运,他想追求一生中自己想要的自我,可是他得不到,他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他只看到了自己的无能,自己的穷困潦倒,于是他对自己愤怒了,他选择了结束生命,因为这样的自己是他不想要的。
       人对自己都会有所要求,但没有人可以做到心中那个完美的自己,有时甚至是一点喜欢的自己都做不到,我经常厌恶自己,讨厌自己的无能,讨厌自己的无知,讨厌自己没有追求。
       马迪奥死了,可生活还在继续,我没有勇气像他那样结束自己的生命,我还是在这个世上苟且吧。

     2 ) 灿烂的人生,喧嚣的历史

    史诗电影有两种,一种是讲述大人物推动大历史的,特征就是宏大,描述了一批英雄人物的历史命运和重大事件,比较典型有《埃及艳后》《战争与和平》等。还有一种是讲述平凡人在历史背景下的生活,把历史带入平凡人的生活中去,让历史推动个体的发展。我认为这种电影来的更自然,更能在历史的平静中震撼人心。毫无疑问,《灿烂人生》就是这种史诗级的电影。


    我非常喜欢这种把平凡人放到历史进程中去的设定。《灿烂人生》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跨度上娓娓讲述了巨变中的意大利历史对不同的人生轨迹的影响。这段时间无疑是意大利战后最混乱的时期,大洪水,学潮,工人暴动,足球世界杯小组被淘汰到夺冠,黑手党横行,菲亚特工厂大裁员,红色旅恐怖组织的兴起... 每个历史点都在推动着剧情和人物的发展,他们即在历史中相遇,又在历史中分隔。

    1. 电击疗法

    电影中第一个历史背景点就是电击疗法治疗精神病。电击疗法正是1938年由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切莱蒂和比尼发明的。弟弟马迪奥在医院兼职照顾女孩佐珍时发现她在接受痛苦的电击治疗,马迪奥于是和哥哥尼古拉一起把女孩带出准备送回家,在一个火车站因照顾不周而导致佐珍被警察带走。兄弟俩人命运从此开始分道扬镳。

    2. 意大利在足球世界杯小组赛上被朝鲜队淘汰

    小镇的广场上,兄弟两人同佐珍坐在一起,背景正是意大利队被淘汰的那一刻。这成了三人在全剧中最开心的一段回忆。

    3. 1966年佛罗伦萨城大水灾

    佛罗伦萨国家图书馆在大水中损坏严重。哥哥作为志愿者赶到弗洛伦萨救灾,弟弟所在的部队也赶来救灾。哥俩在这个历史背景中重逢了。哥哥尼古拉也在这里与未来的妻子朱莉娅一见钟情。佛罗伦萨城广场上朱莉娅弹起了一首莫扎特钢琴曲,这时的意大利无疑是平静的,也带给了人们灾后重建的希望。后来,长大后的女儿和妈妈朱莉娅相认,也是在这个国家图书馆门前。电影首尾呼应的自然而感人,一段历史见证了一个普通家庭将近三十多年的人生。


    4. 都灵学潮及暴动

    六七十年代是意大利社会最动荡的时期,工人不断罢工。最严重的事件是1968年3月发生在罗马朱利亚区的街头械斗,在这次械斗中有500名学生和大量警察受伤。还是学生的哥哥尼古拉和朱莉娅一起参与了学潮,他们侥幸躲过了警察追打,知道朱莉娅已经怀孕的尼古拉决定不再参与政治斗争,但是朱莉娅却越陷越深。同一时刻,当了警察的弟弟马迪奥因暴力殴打学生而被调职西西里岛,在这里认识了摄影师美拉莉。那一天,在海边的遮阳伞下,马迪奥告诉美拉莉自己名叫尼古拉。电影发展到这里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历史再一次影响了几个平凡人的人生轨迹。至于为什么马迪奥要用哥哥的名字,有太多的解读和讨论。我认为这是马迪奥内心的投射,他潜意识里意识到了美拉莉的最终归宿。


    5. 红色旅

    红色旅是一个意大利的极左翼军事组织,成员是一些激进的工人和学生。这个组织通过搞恐怖暗杀等活动对抗政府。在影片中,哥哥尼古拉的妻子朱莉娅加入了这个组织并一心要干革命。朱莉娅受到了组织的洗脑决心要丢下女儿离开家庭。绝望的尼古拉没能阻挡朱莉娅的出走。电影镜头里这一刻让人印象深刻,从朱莉娅身后望去,挡在门前的尼古拉显得单薄而无力, “让我走,让我走…”朱莉娅眼神惊慌,带着一丝恐惧。而尼古拉眼睛看似木讷地凝视着对方,绝望中透着一丝悲凉。历史又一次投射到了这个家庭,身为精神病科医生的尼古拉,身边有个精神走向极端的人,他却没能及早觉察。红色旅对朱莉娅的影响导致了后面一连串悲剧的发生。


    6. 菲亚特大裁员

    菲亚特的大裁员在意大利历史上也是重重的一笔。直接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的动荡。在影片中,兄弟俩共同的高中好友也在裁员之列。与片中自卑的马迪奥形成鲜明对比,天生乐观的好友并没有因此失去生活的动力,他开始创业,最终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在生活命运抛弃了你时候,你会选择哪条道路?


    7. 意大利首例精神病人状告精神病院虐待案胜诉

    身为精神科医生的尼古拉这次直接参与了这个历史。他帮助精神病人打赢了官司并解救了饱受虐待的佐珍。自从车站分别后三人再次聚首,人生的轨迹已经改变,相对无言中透着悲凉的气氛。


    8. 1982世界杯意大利夺冠

    博物馆中,尼古拉带着女儿去见朱莉娅。意大利夺冠的声音从保安的收音机中传出,尼古拉没有勇气回头去看朱莉娅,女儿莎拉觉察到了身后的人,回头看了一眼却没能认出妈妈。一边是人群庆祝夺冠热闹的欢呼声,一边是一家人在博物馆冰冷压抑的场合中相互窥探。


    9. 意大利司法部大法官法尔科内在西西里遭黑手党杀害

    1992年5月23日下午,意大利司法部刑法司长、被视作反黑手党“旗帜”的著名法官乔瓦尼-法尔科内在西西里岛被黑手党炸死。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尼古拉找到了在西西里拍摄法官葬礼的摄影师美拉莉。相同的地点,海边的遮阳伞下,尼古拉知道了弟弟留下了个孩子。时空再次交汇了,同一个名字,不同的人,尼古拉与女摄影师坠入了爱河。

    电影的结尾无疑是温暖的,一个家族在经历了无数痛苦后生生不息,历史还会前进,生活也要继续。

     3 ) 转:马迪奥之死及对灿烂人生的误解

    作者:上官本寂

     灿烂人生不是一部阳光片。我理解,它的中心思想是要讲述一个人的挫败。也不是什么评,瞎掰呗。
      
      ——是为题记。
      
      作为典型的英语文盲患者,我不太懂THE BEST OF YOUTH为什么要被翻译成灿烂人生。奇怪的是,看完电影之后,竟然觉得这样翻译太TM贴切了,真正做到了信达雅的至高境界。类似的感受我就不表达了。张女士爱玲说过,华袍下的虱子理论算是中文注解,聊表不可说的模糊意境。
      
      犹如所有种类的偷情,挣扎来挣扎去,最终必定要转变为立场问题。灿烂人生篇幅庞大,具有天然的侵略性,这让视角的选择成了难事。立场不解决,一切感叹就没法立脚。在好长时间里,由于自个的立场混乱,导致增强对电影的恐惧。我只有目瞪口呆、掩口无言。此时障碍已清除。
      
      选定一个立场,就代表着即刻放下其他的阐释可能。电影可以创造无量数的视窗,而我们只能选择一个,这是观众与生俱来的悲哀。若要服从电影的气氛,除了认命,再无它途能扭转局面。我看灿烂人生,站立的地方是马迪奥。就是说,我认可从他在电影中的经历,去理解人生。
      
      这有点冒险。因为在整部灿烂人生的戏中,马迪奥占据的比例很小。绝大多数的时候,哥哥尼古拉的经历是摄影机表现的重点,他的恋爱、婚姻、孩子,革命与厌倦革命,反抗与不再反抗……总而言之,尼古拉的主流与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占据着电影的主要叙述。甚至,连妹妹都在影片后期被突出处理。
      
      马迪奥被其他家人的生活过程所掩盖。这既是立场的全部内容,也是立场本身要引申的意义。
      
      这对别人或许是不公平的。但我就是这样理解灿烂人生的,站在一个很可能不是全盘的视野结构上。我拥护马迪奥的立场,听从基于此一立场的情感调度,而尼古拉、母亲、妹妹就在事实上成了配角,不管他们的戏份有多长。我想,偏颇的人生何尝不包含齐全的生活百态?
      
      马迪奥在与家庭的不告而别后,灿烂人生那给出他的成长线索极其有限。即便这样,也还是能看出他服役、退伍成为警员、镇压街头运动、屡败的情感、直至钻进书里成一统的脉络。要说明的是,这样被总结出来的脉络实则是凌乱的,在电影中,被家族其他人的生活冲击得七零八落。是碎片,如果无心,根本无以拼凑。站在我的立场,我觉得这是灿烂人生的主题阐释。
      
      灿烂人生的主要电影手法是对比,比如,用尼古拉充实的阅历对比马迪奥断断续续的人生碎片,用马迪奥不在时的家族欢愉对比他的寂寥,用尼古拉革命女人的道德优势对比马迪奥的警察作为。有时这种对比——毋宁说是忽略——到了叫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可马克导演坚持他的理念,别人毫无办法,眼睁睁地看着尼古拉以及从他那里生发的线索盲目地扩大,成为电影的主体。
      
      这是我对灿烂人生的最阴暗见解,亦即:马克导演从一开始就要抹杀马迪奥。马迪奥不仅要在电影形态中抵抗苦闷的人生格局,竟然还要承受马克导演近似复仇一样的谋杀。而后一种杀戮是他无力反抗的。要说灿烂人生有多灿烂,我不信;要说灿烂人生有多不客观,我乐意为这种非客观说上更多抱怨。
      
      马迪奥是愤怒青年,强健的体格和充任国家暴力工具的角色扮演,让他成了时常要暴躁发作的一个人。显然,他的感受很少被人获悉,他也认识到这点,因此他在后来放弃了主动寻求和解的恋爱对象,成了一位忠实的书籍阅读爱好者。他试图借此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令左右逼仄的境况不再那么有压力。
      
      他对家族的态度混杂着复杂的体验。在听闻父亲去世的消息,赶回家祭拜的那个场景里,马迪奥第一次打破他给观众的平静形象,彻底失态。父权的压迫被死亡带走,可马迪奥没有觉得轻松。一种被拘束的人格无法通过外力的消失来解放,我觉得这是马迪奥人生悲剧的起点,如果你认同这属于悲剧的话。
      
      相较于其他家庭成员循规蹈矩的生活演化史,马迪奥直到死前都游离在母亲的视线之外。他没有结婚,没有能让他安心的女人,他可以在暴雨之夜放纵欲望,却出于本能地逃避一个追求者的约定,这让旁观者觉得无谓和叹气。为什么不能像个正常人那样过活?你看连热衷街垒革命的尼古拉都成了医生,还有什么魔障比人性更放肆、更叫马迪奥孤立无助的吗?
      
      人性其实已经够变态了,哪知它仍然敌不过魔幻现实。人注定会有一死,可死亡是个谜,是不存在,我们是在求生的路上渐生死意的。如果死亡有基本的七情六欲,那么它与生活就没有太大的差别。马迪奥在求生中学习求死,灿烂人生给与他的全部细节微不足道,仅仅是为了将他引上阳台,最后一次望见天空。
      
      马克导演为了强化影片的历史感,也为了据此更令人信服地讲述一个家族尤其是一对弟兄的成长故事,在电影中加入了意大利的民运资料。这样做的其中一个后果是,马迪奥的人生冲突被放大,马克导演将这些冲突捆绑在马迪奥的制服上,让它们成为他的负累,成了马克导演执意要谋杀马迪奥的武器和证据。
      
      符合一般逻辑辑的推理,马迪奥,作为一个依旧纯粹、不知变通、自我封闭的角色,以及这一角色所能指代的人性模式,在历史、情境和马克导演的合谋下落入陷阱。一些人的溃败是早就注定的。这与其说是得益于谋害者的缜密部署。不如说是自有人格方式的自我毁灭。我不相信诱导这一虚伪的概念,更不愿意为加害者增添丝毫令其自大膨胀的颂词。
      
      马迪奥从来不是一个说教者,他自觉远离进化论的种种修辞,他让我毫不迟疑地拒绝人是渐入死境的说辞。
      
      马迪奥的亲人过着灿烂人生,他成了最受阴影青睐的人选。在所有家庭场景都故意避开他的同时,却又与他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要去马迪奥必须作出选择,比如在他拿到嫂子通缉令、受到格杀勿论的命令时。正是不愿意听随选择指令,马迪奥才走到今天的路上。选择即意味着他要与自己固化的生活习惯作对,是让平地起波澜。我们很难真正了解选择对一个人所具备的伤害能力,所以才对马迪奥的自杀感到困惑,以为他本可以怎样怎样就不会怎样怎样。
      
      马迪奥以极小的电影份量支撑起整个灿烂人生计划,他的冲动受到了寂寞的惩罚,他对感情的惧怕延续了他的血缘,他对家庭的憎恨成就了电影的温情,他用拒绝的形式接受命定的安排,他以沉默的书籍祭奠必将绽放的盆景,他取消自己又让自己存在,他用身后的苍白记下虚空。他表面上无条件地接受了马克导演的阴谋论,他又在情节的边缘卸除负面影响,或许他一直洞察了马克导演的用心?
      
      灿烂人生中的死亡没有葬礼,没有鲜血,没有我们惯常认可的那些象征物,比如尸体、黑白、飞鸽场面,或打斗之后的沉静。马克导演对死的处理,具体来说是对马迪奥自杀情节的安排非常成熟、非常直接、非常不浪漫。就那么一翻身,从阳台边沿消失,好似掩门而去。没有镜头切换,没有半点台词,全用动词,没有一点戏剧化的伪装成份,痛恨粉饰,太活化了以至于心都碎了。马迪奥就这样没了。这种不告而别足够把人心扎出血来。那血不是喷涌而出,是一滴滴渗出来那种。
      
      灿烂人生的寓言在这里戛然而止。我还来不及怅惘,就已绝望了。人是这个世界的累赘,一点都不假。
      
      马迪奥走后,他租住的房间里寂静、安宁,电视和随处摆放的书相对无语。这个空镜头的使用难免文学化,包括背景中传来母亲的嚎啕大哭。到这里,我认为电影不该结束,但我也认为没有更好的结局了。不过,马克导演还是不放过任何阐释的权力,后马迪奥时代开始了,后者的血脉留在一个阳光总是白晃晃的岛上,而追寻和求证这个血亲的痕迹埋藏在马迪奥那副肖像摄影里。
      
      在电影的结尾,实际上用了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讲述马迪奥儿子的事情,其中夹杂着部分回忆。在我看来,这一部分不是马迪奥死后电影的补充和延续,而是一个独立的章节,只不过因为死亡的情节在前,让我们产生了这部分是死亡后的新生,就好像孩童是成年人希望的转折那种寓意。如果将其简单地看做是承上启下的组成部分,很可能真的有些简单粗暴了,毕竟不是这样的。
      
      和生生不息没有关系,和死亡的循环往复大有关联。孩子这个部分是马克导演向马迪奥此前被忽视的电影地位的弥补,是一种带有忏悔意念的致敬。它们可以与马迪奥的人生并列考虑,由此,可以照见他生前的青葱岁月,提供更多也更明确的信息,带入对马迪奥人生方式的建造中,并独立地发挥作用。因此,马迪奥的儿子就是马迪奥本人,并不代表挫败的人生可以释怀,只是重复着说:如此人生并没有被打败。这不是悲观或乐观的视角区分,而是一个不会被观察视角分裂的事实。
      
      马迪奥的人生可以模仿,却无法再造。我们都假装自己不会死,假装很了解死亡因而蔑视它。电影中的那些影射我们周遭的实际,却因我们的怯懦和退让获得不可被复制的自豪感。马迪奥的勇敢在于,当死亡只是被我们虚假地谈论时,他将其选定为生活的方式。
      
      2009-3-2

     4 ) 灿烂人生

    人生如梦,跌宕起伏。生老病死,几度哽咽。黯然销魂,唯别而已。灿烂人生,生生长流。——《灿烂人生》
    6个多小时,看过的最长的一部电影,电影节奏是根据人物命运进行的,有张有弛,当你静下心和影片中的人物一起往下的时候,你会深深地陷入他们的快乐和痛苦之中。马迪奥和佐珍在点唱机前的一段应该算是全片最美的画面吧,马迪奥生性固执、直率,这样的性格影响了他的一生,以及生命,他的自杀我能理解,母亲扔书和尼古拉告诉佐珍消息时候看着很想哭。
    可能只有经历过才会真正明白灿烂的不只是人生的经历,而是磨砺出来的灿烂精神。多希望我们也能经历漫长然后安之若素,在平淡里活的灿烂。人生的灿烂之处莫过于即使平凡一生也仍然不改热爱生活的初衷。

     5 ) 【有剧透】青春无解 但年华正酣

    这部六小时的影片或许是我看过的所有电影里最长的了。
    2010年,这个冗长的故事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一月从北京飞往圣彼得堡的旅途中。长途飞行的尽头是湿润的眼眶和来不及回头的念想。只听得气流呼啸的声音,看不见黑夜里窗外的云层。
    第二次在四月的布拉格,和彼时喜欢的人牵手走过最初和最后的蜜月,头倚着他的肩一起看这部电影。他说,我觉得Giulia跟你很像啊。大笑。因着激进?唯独没想到我给我们之间画上句点时也似Giulia一般偏执。
    最后一次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从贝尔格莱德到莫斯科的飞行中。再次剩我一人茫然不知在中途何处跨年,让那些相遇分离在眼前徐徐闪过,让如释重负的心再生感伤和挂念,让湿润过的眼眶再湿润一次。
    有始有终。

    A chi sorriderò, se non a te?
    A chi, se tu, tu non sei più qui?
    Ormai, è finita è finita tra di noi
    Ma forse un po' della mia vita
    È rimasta negli occhi tuoi!
      
    倘不是对你,我还能对谁微笑?
    我还能对谁绽放笑颜,若你已不在这里?
    现在,往事已矣。
    我却把生命里的一部分留驻在你的眼眸里。

    Matteo和Giorgia在点唱机前分享这首歌的时候也是两颗心最接近的时候,对望的眼神里似有两人宿命般的一生。
    多年后在精神病院里找到她,Matteo问她,你还记得很多年前吗,我们年轻时那个夏天。
    她别过脸嘟哝一句,“疯癫。”
    落下一滴泪来。
    那个夏天的火车上她枕着他的肩安然入睡,Nicola在对面掩饰不了笑意说,“你们很般配。”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Giorgia是Matteo和Nicola的起点。因着她两兄弟选择了各自不同却吻合自己个性的人生。动机都是一样的,不满现实与同情心。只是Matteo用一种激烈的方式做了一枚撞向墙最后粉身碎骨的鸡蛋。Nicola用爱身边每一个人的方式温和的去改变这个世界,却不能阻止他最爱的两个人(Matteo和Giulia)走上极端的道路。
    Matteo是所有人的尽头。因为他,Giorgia终于是独自走出了她幽闭多年的小屋,找到了世界上另一个最爱Matteo的人Mirella。不再年轻的Nicola牵手Mirella。Matteo的儿子Andrea圆满了老太太所余不多的人生,最后还实践了四十年前两兄弟未竟的愿望。

    历史事件做串联,爱情连绵不断上演,唯有理想才是所有故事的核心。
    老头对老太太说,现在结婚率这么低,我决定再娶你一次。他们的理想该是嬉笑怒骂着白头到老吧。在面对时代变迁和家庭的巨变时,都表现出了坚韧,智慧和幽默感。
    Matteo,Nicola和Giulia的理想都是改造社会。三个人选择了迥异的人生道路。多年后的Matteo纵身一跃结束自己短暂而又无奈的一生的时候,Giulia在监狱里虚度年岁却不见自己的信念曾给这个世界以有益的改变的时候,唯有Nicola依然从容带笑的播撒同情心,履行少年时许下的职责。
    温情和耐心才是给人生上色的那一抹光线。

    六个小时很长,容量很大,却没有一秒的多余。
    一场戏终了时难忘的,
    送Giorgia返乡的雨夜里Matteo无意中看到了Giorgia的日记本,上面写着都是他的名字。
    Giorgia被警察带走,兄弟俩却都无能为力。两人的人生道路就在Matteo依然坐上回罗马的火车时分道扬镳。
    Matteo对Mirella说,自己叫Nicola。后来Mirella给照片命名为:自称为Nicola的Matteo。
    Matto看到警察局墙上贴着的通缉犯照片里有一张熟悉的脸。同事告诉他,如果在街上遇到,可以一枪毙了她。
    在两人相约的新年夜,没有等到Matteo的Mirella在街上走着,而Matteo的车此时就跟在她的后面。最后他还是掉头走了。这就是永别。
    Nicola帮助警察抓住了Giulia,告诉她自己要娶她。Giulia拒绝了。而后在看到Nicola寄去的乐谱时痛哭失声。
    出狱的Giulia见到长大成人即将结婚的Sarah。Sarah接受了自己的母亲,还告诉她,一个新生命正在孕育中。
    Giovanna问Nicola时隔多年是否还认同当年在明信片上所写:“眼前所见一切都如此美丽!!!”Nicola说,我不认同那三个感叹号。
    Nicola和Mirella并肩走在庄园里,Matteo的手仿佛搭在了早已互生爱意的两个人肩上。最后一点隔膜终于烟消云散。
    Andrea和女友踏上去往北极的路,最后一幕午夜月圆。青春的故事还在延续和传递着。而他的父辈们的青春终于定格成隽永的史诗。

    如何能到达坚强的渴望 偏偏人生路口我总选错了方向 路上有风风里有梦梦里是我 亦步亦趋蹒跚的步伐 但情已多时就算全上心头 仍不免走样
    昨日黄花会随风散落难收 伤心时候更要记得歌唱 多想能给你难忘美丽时光 翩翩起舞时候我总踩错了步伐 忽明忽灭闪烁谁的戏码 但情已多时就算人早散尽 仍频频回望

     6 ) 陷落在青春里

    当一切已成定局时,我们总是会频频回首,发现过往如此美好。那时我们对将要到来的苦难和疼痛都还没有知觉,我们拥有一颗敢爱敢恨的心,那时一切都有可能。

    有些东西是注定要让人热血沸腾的。

    Matteo和Nicola送Giorgia回家的旅程是那样的美丽,典型的意大利的夏日,摄影师仿佛带着青春的过滤镜,所有的图像于是镀了金似的,流动着温和明快的调调。水洗似的透明感让人激动不已。还有被风拂动的思绪,袅袅绕绕,盘旋而起。当Giorgia在火车上枕着Matteo的肩膀安睡时,她第一次走出了戒备的屏障。她的睡眠那样安详,让兄弟俩的眼神染上温柔的雾气。 当他们在杂货店里为了意大利队输球而欢呼时,当Matteo在自动售卖机上为Giorgia点歌时,他们的心息息相通起来。

    A Chi,Fausto Lealie 的歌声让我陷落。据说这首歌原来是来自美国,它的原版歌词如下:

    I am so hurt
    Much more than you'll ever know
    Darling I am so hurt
    Because I love you so

    而Fausto重新演绎了它,他的身音充满了一种被压抑着的痛楚,仿佛能穿越时空,穿越坚硬的壳。

     
    我不懂意大利语,所以我无法参透这首歌的意思。我只知道他大约在说,当我忧伤无比时,我到底要向谁述说呢?这世上会有谁了解我并爱我象你这么多?

    我爱上这部电影,象少不更事的孩子不可救药地第一次堕入恋爱,不容置疑,全无余地。Giorgia在我眼中,代表着一种清澈,纯洁和执著的力量。她象一朵初放的羞涩的花,散发着一种柔和却有杀伤力的气息。她年轻时的固执和笑容都打动我。

    Matteo在我眼中像火焰一样。他有一颗最敏感的心,他总是把心里复杂而细致的情感隐藏起来,而后辞不达意地与人交流着。他曾经热爱文学,曾经在图书馆里为Giorgia读诗,安静而无人的图书馆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去处。而后他又在图书馆里第二次邂逅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女人美拉莉。书在Matteo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沉迷于书中,来逃避对生活中的自己的不满。美拉莉曾经指责他,热爱书,是因为书可以由他决定什么时候拿起和放下。而他的母亲在他跳楼以后,坐在他的屋里,看着满屋的书,仿佛浸润在他的灵魂之中。最后母亲挑了几本他的书抱在怀里走,象抱着当年的那个婴儿。当书滑落在地时,她眼里的痛楚那么深刻,就好像她不能抱住那个她挚爱的儿子。他不仅放下了书,也放弃了他的生命。

    他是唯美的,所以父母的吵架让他认得婚姻是不美好的。这个一直拿A,是父母眼中的骄傲的好学生,因为不愿意屈从于迂腐的老师,而不得不品尝考试不及格的后果。他是父母和兄弟眼中最才华横溢的那一个。这么个人,为了不能如愿地救出Giorgia,不能淘到生活中的公道,伸张他为之而奋斗的正义,弃学从军。他离现世是遥远的,他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他的心被他的理想主义和激情的火焰灼烧而后干裂,他的坚硬,坚硬到无从弯曲,所以注定要破碎而后断裂。无论家庭的温情还是爱情于他而言,都是杯水车薪。他的心是自我封闭的,在这一点上,他与Giorgia是如此接近。

    我在看到他们第二次相遇的时候,泪水盈眶。他们恪守一个距离,不肯让别人靠近。但其实他们的两人的心有着相通的能力和经历。

    “还记得我们年轻时的那个夏天吗?那时的你是怎样的?那时的我又是怎样的?我们还去投币听音乐,好吗?”我以为,Matteo是在克服着内心对温情的抗拒,用爱情的语言对那个离他咫尺,却被多年的创伤阻隔在千里之外,无数层壁垒之外的Giorgia说话。在此之前,他路过罗马,曾经想去看年迈的父母,他与他们擦肩而过,就像他后来选择与深爱他的美拉莉擦肩而过一样。Matteo一直在躲避爱,他只对那些相对于自己而言更脆弱的生命流露他的柔情。比如Giorgia,比如对年幼的孩童。他到底是否是在惩罚他自己。

    Matteo的一跃而下,让我想起颐和园里李缇的一跃而下。从六十年代到2000年,影片里意大利的社会发展和变迁,让我总会联想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那些历史的沉重的篇章,和我们周遭环境的迅速装换。那一代人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的实践。而生活中更通常的是,时间打磨掉青春的棱角,而岁月终于在我们的面颊和心里都重重地划上了刻痕。我们所付的代价到底是什么?

    我猜测娄烨是否多少受到这部片子的影响。我不断地质疑,颐和园的故事是否可以拍得更好。我想起我的兄长们,在圆明园的水边放歌的群情激昂,想起那些被理想燃烧的眼睛和年轻的心。“请为我唱一曲出赛曲,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請用那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岁月给于我们什么,又从我们这里拿走了什么?我们的目光开始闪烁,开始回避正视别人的眼睛。我们开始随波逐流,我们开始拥有现在,然后淡忘曾经。而那些努力象断了线的风筝,仍然飞着吧?有谁还能找到那个线头,让它越飞越高呢?

    还是回到电影上。意大利的文化似乎更崇尚家庭,意大利不曾经历中国文革时的人揭发人,人背叛人,人投靠权利,人背弃价值观的信仰大危机。所以,在意大利的电影里我们会不断遭遇家庭的包容和友情的温暖。

    那个年幼时的妹妹对Matteo说,长大了我要嫁给你,也要嫁给Nicola。妹妹,仿佛是这个家庭的凝聚力,她代表着善良,平和及稳定。

    那么大姐呢?大姐仿佛是社会规范下的正义之眼,她会规劝早年的Nicola送Giorgia回一个更好的精神病院,会代表整个家庭去停尸房认尸,会帮助Nicola把Sara的母亲,那个暗杀行动中的工具交付法律。

    还有这部电影中的母亲,她的眼睛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老年人的眼睛,清澈而有力,写着忍耐,宽容,爱和韧性。在她的房间的墙上,挂着Matteo小时候的成绩单。她背着Matteo去照看Matteo的朋友。她的心中有多么深厚的爱,也就有多么深厚的痛。以致于我感谢电影在结束前送给她一个孙子,Matteo的儿子。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我注意到自己还没有化任何笔墨在Nicola身上。而Nicola似乎是生活中的美好的化身。他几乎具备了理想男人所需的各项素质。年轻时的他就宽容而正直,而这些品质从来没有离开过他。在他和Sara, Sara的母亲,他的家人,他的病人和他的朋友的相处中,无一例外,我们都看到他的美德的闪光。

    他是执著而有行动能力的。这样的他,会在第一次没有救出Giorgia以后,化悲痛为力量,选择了去修精神病科。也是他终于在几年后找到了Giorgia,并帮助把那些虐待精神病人的人,绳之以法。

    他是浪漫而坚定的,他会在Matteo抛下他,又与卡路他们失去联络后,仍然独自启程。他会在对Giulia一见倾心时,追随去都灵读书。并在那个城市扎根繁衍下去。

    他知道怎样应对生活的考验和打击。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他是我们理想中的模样,有一颗善感而坚强的心。有看破尘世的慧眼,还不灭的对未来的希望。

    但Matteo打动了我的心。Matteo让我落泪。大约人总是倾向于爱生命中的脆弱和真实。

    这是一场368分钟的旅途,对于观众来说。这更是我们的青春写照,在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没有办法写它,就像你不能去写你最爱的人,你需要时间和距离给你勇气。而写完以后,我还暂且不能看它,还有诸多的想法仍然沉淀在心里,重重还涩涩地,说不出口。


     短评

    6个小时,1个家庭,44年的世界跨度,一晚上看完一群人的一生,太完美了!★★★★★

    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 三星到四星到五星躁动中的平静最后胜出

    7分钟前
  • Caesura
  • 力荐
  • 我电影名单里永远的第一名。影片里充满了哭泣,但不是为赚取你的泪水。影片里充满了悲伤,但不是为赚取你的悲伤。影片里充满了坚强,但不是为说教你坚强。你是马迪奥,你也是尼古拉。

    9分钟前
  • 凡町
  • 力荐
  • 人生如梦,跌宕起伏。生老病死,几度哽咽。黯然销魂,唯别而已。灿烂人生,生生长流。

    1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 他让激进的朱莉娅弹得一手好钢琴,让暴躁的马蒂奥成为一个书迷,让美瑞娜在失去马蒂奥之后得到儿子,让尼古拉在女儿离开后重新得到爱情。他端详、雕刻、安抚每一个辗转反侧的灵魂,让你觉得世界可以变得更好,正在变得更好,还会变得更好。

    17分钟前
  • 青陌
  • 力荐
  •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爱这个世界?是马提奥那样宁为玉碎,朱莉叶那样飞蛾扑火,还是像尼古拉那样柔情似水?追寻自由之路究竟通向何方?到底怎样才能用爱换取爱?这些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从来也得不到回答,多少人的一生就这样枉惘而过。数度落泪,想给六星。

    21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 从耐心上来讲。。我是不推荐的

    25分钟前
  • Touma
  • 推荐
  • 昨晚,独自三瓶燕京啤酒之后,是一部六个小时的电影,意大利的《灿烂人生》。第二遍看它,感触愈深。电影是关于两兄弟和身边一些人的事,四张碟,六个小时,故事从1966年进行到2002年,应该可以说算是意大利的近代史了。关于历史两字,实在不怎么喜欢,以前接触的无非是课本上堂而皇之的一些玩意儿:某个年月某个人某件事,缺乏细节的幽默与惊喜,看了如同嚼蜡,无趣之至。关于细节的印象,建立在一次影视赏析课,那是看了《天使艾米莉》之后,老师布置了一个当堂的作业:每人写十个细节。实在分不清像艾米莉迷恋把

    27分钟前
  • 国王死在栗树下
  • 力荐
  • 六个小时真有阅尽人生之感,虽然这种人生仍不免理想化,过于美好总叫我恐惧;自由的代价是死亡,可是为了追求生命中最微小的幸福和最飘渺的美,即使死亡也不足惜;要有多大勇气重温历史重温回忆;苍老的爱情多么美丽,为了等到那一刻,漫漫长夜,我愿意等。

    2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 "「眼前一切都很美丽」,还有三个感叹号,你现在仍然认同吗?" "我不认同那三个感叹号.."

    31分钟前
  • 段落
  • 力荐
  • 6个多小时,长得不像话,让人想写诗,不写白不写:美国往事意难平,步履不停爱且行。美好何需添感叹,灿烂寂灭总关情。体制自由各孤影,他朝黄梁幡然醒。一生几届世界杯,人间正道是悲悯。

    33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 我愿肝脑涂地地深情推荐这部电影。所谓“人生中不能错过的六个小时”,我看,可远不止六个小时,因为,看完一遍还会想看第二第三第四遍。我记忆中的意大利,我所不知道的意大利,真实温暖或炽烈灿烂的感情。漫溢于所有的画面。

    37分钟前
  • 舞!舞!舞!
  • 力荐
  • 虽然有点长,但绝对是每一个人值得一看的好电影。从一个家庭(具体两兄弟的家庭)的成长,大到囊括意大利的历史变迁,小到每一个个人的领悟,转折,和生老病死。看得我泪流满面,而且极度想家,也想拥有一个家庭。Everything that exists is beautiful!!!也许青春以后就不再相信感叹号了,但是世界依然美好。

    40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 平民史诗也可以如此回肠荡气。366分钟里浓缩了40年的时光流转,用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徐徐描绘意大利战后人事变迁。对积重难返的社会,导演显然是如第一男主一样的温和改良派,并把人情置于理念之上,这点相信也是意大利人的民族性。剧情演进的前后呼应,结尾的轮回与传承,精妙绝伦。

    45分钟前
  • Pearciac
  • 力荐
  • 动荡年代年轻人的青春理想和生活。是很难得的,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立场和意识形态色彩却依然异常饱满的故事。明明不可解的矛盾最后被友情和亲情的温情脉脉遮盖,可我还是接受温情牌。故事比立场有力,人物比态度有力,忘不了Matteo那在漫天烟火背景下的纵身一跃。

    49分钟前
  • 有必要
  • 力荐
  • 愿每一个骨子里住着马迪奥的人,都像尼古拉一样温柔的活着。

    51分钟前
  • 歆曼
  • 力荐
  • 对于我这种极其没有耐心的人来说这就是一部罪大恶极的烂片=。 =

    54分钟前
  • 周一一
  • 较差
  • 6个小时,酣畅淋漓,波澜壮阔,又见微知著,充满人性光辉(完美承接了贝托鲁奇的<一九零零>);我坚信每个人都会从这部人文史诗电影里看到自己灵魂的投影,去寻找生活的真相、生存的意义与生命的本质!——真的无比灿烂,无比辉煌!!// 追加:近十年来已反复重看了五六遍,这是在绝望中让我重拾信仰的圣经!

    57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 你有没有试过,看完一遍,立马跳到影片前10分钟看几分钟,恍如隔世。★★★★★

    59分钟前
  • 坍塌
  • 力荐
  • OMG!本来只是为了练习意大利语听力,但是从BGM,美术设计,情节节奏,人物呈现,还有借由一个家庭还魂的历史那个水乳交融。那些我曾经去过的城市,读过的故事都有了新的面孔……下次去意大利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吧。能handle这种超长片而不叫观众走神不让叙事或人物跳针的,都是大才啊~~~

    1小时前
  • 小斑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