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底气不足,几抹亮色
在百老汇电影中心看完的,一个提问者说“用画面和配乐撑起了简单的故事”,导演面露尴尬!观众也发出笑声。
导演其实不必露出尴尬的神色。简单并不表示不好,简单也可以深刻。
第一段的偏离
导演说以“思念”为核心贯穿三段故事。回想起来还稍嫌不准,第一段故事就似乎偏离了这个主题。
第一段讲放鹿人一家,画面简练、对白平直,加上对例如背冰、劈柴等动作地刻画,让人感到了非常淳朴和动人的亲情。
父子情我想是导演要强调的:为儿子刻的驯鹿木调,关心儿子的身高、力气和考试分数,和儿子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打闹……这些镜头是这一段中最动人的时候。
如果要说思念,最后一幕稍微挂上钩。父亲爬上有讯号的山顶给老婆打电话,告诉她钱放在哪里,让他们不要挂念他。儿子长大要当军人,同时也要带着自己的兵到山上体验——儿子没觉得父亲过得艰辛,反而对这种生活感到了发自内心的热爱(儿子几次喊出山区生活“好玩,好玩得不得了”)。我们可以因子构想出,多年以来父子都以这种方式见面,并保持着对彼此的思念和爱。
但总体来说,思念两个字贯彻地不够。
第二段最动人
吕聿来、姚安濂、黄璐出演的第二段,情感最细腻,故事也更完整,如果说整部片子是忧郁和悲情的调子,那这个调子在这一段达到顶峰。
最喜欢两个镜头。
第一个拍出了悲壮感。国光和小夏上点燃了烟花,小夏讲述自己到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自己要赚一百万。并且笑着相信这个梦有一天会到来。两个小人物站在天桥上,寒风瑟瑟,背景是直入云霄的东方明珠,大都市中的蚂蚁和高耸冷冰的建筑物一对比,前景很渺小,背景很高大,完全符合了悲壮的戏剧要素,很打动人。
第二个镜头姚安濂演得太好!儿子改变想法在法国过年,电话中父亲噙着眼泪,也改变了想法:“如果过得不好,就回来好了”.措辞很简单,语气也非常平淡,绝不煽情,但就是这样才一箭击中了我。一个丧偶未再婚的父亲,期待一个有出息的儿子,同时也期待一个陪伴自己的儿子。姚安濂深沉地表演在那一秒非常夺目。
第三段王德顺老师太抢眼
二战在舰艇上服务并最终没有回到家乡的华工,这个故事交代地有点模糊,但王德顺老师的白胡子、笔挺的双排扣军装、健硕的身形、自然又有力的自白,把这个人物演得很饱满,在第三段故事中很抢眼啊!
老刘一个人在地下室吃面、在院子里摘菜、反复说“找不到亲人了”以及在墓园对战友的自白,一条线把“不能回国”的华人的思乡情描述地动人心魄。
但相反,陆浩的故事则显得很单薄无力,导演没有处理好这个人物,“被抢”好像在暗示这个人物的重要性,到“拿到护照”后才发现是为了烘托老刘;游行时他在拍照也显得累赘,和他小房子里很多照片,两个镜头放在一起只是为了表明他在学的东西,和故事的主题几乎没关系,太随意。最后陆浩转变想法,不回家过年这一点倒安排地很好,观众可以构想出他选择陪伴孤独的老刘,也从而刻画了老陆对儿子的牵挂。但总的看来,陆浩这个人物有点尴尬,还值得推敲。
我爱这个电影,导演可以更自信。
2 ) 《这里,那里》
作为处女作还不错,导演将自己熟悉且能驾驭的东西都放进了电影,出身摄影也将镜头的魅力极力的展示。
关于思念、孤独、生命,一个三段式结构,工整对仗,直到最后数分钟才打乱顺序,营造出一种融合感。很多小细节也处理得深得人心。
今天北京首映的气氛不得不说一下,导演言谈沟通水准不错,观众提问氛围也出奇的好,也算一个不错的记忆。
3 ) 《这里,那里》一篇寻找共鸣的散文……
电影相比其他视听语言形式,更加个人化。
经常能从影片中感受到导演对一种情感的充满诚意的执着表达,
这种寻找共鸣的纯粹的创作目的,是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这里,那里》与其说是故事,更像是散文。
这里,是家。
是我们最初也是最终的地方。
那里,可以是任何地方。
但无论是大兴安岭、上海、还是法国……
只有曾经漂泊过的人才能体会那种始终伴随的没有归属的孤独感。
在那里,我们永远只是过客。
就像老陆的儿子骑着摩托看着法国五光十色的街景,充满迷茫。
就像他在地铁里和两个异乡人的搭讪,第一句永远是“你来自哪里”……
看到有人不理解海报的设计。
其实,我觉得海报设计的非常好!
无论你走到哪里,多么的繁华、优越、景色瑰丽。
都如你家墙上的一幅画作,只是一种人生经历罢了。
只有这里,这个古色古香,充满中式气息的地方,
同体内流淌着的血脉一般,
是从出生就注定了我们一生最为挂念熟悉的地方,家………………
4 ) 《这里,那里》:黎明的乡愁
导演卢晟,30出头,在法国学完电影后,以摄影师的身份参与多部华语片的拍摄工作,此番回到国内,首执导筒,推出了他的导演处女作《这里,那里》。
《这里,那里》在北京做了多场放映,在映后的主创见面会上,女主演黄璐坦言自己曾不相信卢晟能筹到拍摄这部电影的资金,因为打一开始,《这里,那里》就是部小众文艺片的路数,在时下唯票房的国内电影环境里,有谁会青睐《这里,那里》?但不管怎样,卢晟做到了,而且从小众文艺片的角度来看,《这里,那里》的口碑和“票房”都不错。
不走商业院线的文艺片,往往会陷入到孤芳自赏、不知所云的陷阱里,见过不少拍“文艺片”的国内年轻导演,大都以“艺术家”自诩,动辄提及自己影片里的“思想内涵”,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其实连基本的技术都不达标——放在这个参照系里,不免对卢晟有些溢美之词。
跟导演的留学背景有关,《这里,那里》的幕后制作团队也非常国际化,影片选取了大兴安岭、上海和巴黎三个空间,通过人物的血脉亲情,连接成了如诗如画的《这里,那里》。跟商业片比起来,虽然剧情很淡,但在平静的叙述下,也不乏蓄积的张力:大兴安岭篇的主角是一个执拗的鄂伦春养鹿人,上海篇以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小面馆为核心场景,巴黎篇的主角则是一老一少两个华人。三个截然不同的空间,个中人物却因血脉亲情有了微妙的联系。
卢晟说,他想拍的是“思念”,是思念把这些不相干的人物、时空在了一起。从三个故事看来,反倒是巴黎篇相对单薄一点——大兴安岭篇把人物的执着和孤独刻画得相当到位,上海篇则带有常见的批判现实主义锋芒(尽管略有刻意)。通篇看下来,整部《这里,那里》都有一股浓重的疏离感,所谓“思念”,根子里乃是无家可归的恐慌。鄂伦春养鹿人固守着祖先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德,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连他的夫人和孩子都不得不弃他而去;小伙计和四川妹来到上海打工奋斗,但这个城市并无他们的容身之所;至于巴黎,当老房东来到华裔雇佣兵公墓时,我们能分明能感受到那种飘零异国、落叶不能归根的孤苦……
《这里,那里》当然带有导演卢晟浓重的个人色彩,对这位生长在国际大都市(他们都是这么形容上海的)、有着发达国家留学经历、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思念(乡愁)想必是跟他的留学经历息息相关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那里》主要还是反映年轻人心态的年轻人故事(老房东的故事也是以年轻人视角来旁观演绎的),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处在人生的黎明,但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巨大冲击下,虽然年纪轻轻,心头却早已被罩上了一片无家可归的乡愁暗影。
影片很淡,但从摄影、剪辑、音乐这些细节来看,《这里,那里》难得的体现出国际范儿(考虑到国产电影特别是国产小众文艺片的整体水准,这当然是褒义用语),而最为难得的是,卢晟虽然年纪不大,但对影片节奏的整体控制很到位,颇有大匠风范。
5 ) 无题
我比较喜欢这种非叙事性的片子,之前看淘票票几个网友打分不高没抱什么期待,反而感觉还不错。
看到驯鹿就想到鄂伦春族,开始和最后,寂寞地守着大山与割掉角的驯鹿群为伴。儿子的烟花,父亲的驱狼武器。极光下有着完整巨大鹿角的公驯鹿是这个人类父亲的灵性化身,也是自然和传统生存方式的化身。
小夏是个特别日式的角色,有线香花火的生日之夜,焰火灭掉的瞬间淡蓝色调的脸。以为会自杀骗保的老板反而见证了城市里青年人和老年人的死亡。死亡总是突如其来,死亡总是寻常又普遍,没什么好商量。
巴黎孤寡老人房东的隐藏身份在几个段落间层层拨开,王德顺穿海军呢子大衣真是帅破天际,这段的画面贯彻极简主义美学,画面的叙事性抒情性都远超语言。
影片只是通过一系列人类命运的某些具体细节,有组织有节奏的陈列给观众,几乎不表任何态度,不下任何判断,不论一句是非,只给你一张张现实的影像去自己感受。喜欢。
6 ) 为擦肩而过的人,点赞
做人不冷漠,难难难。
国人,13.83亿人(2016年,官方数据)。
世人,72.62亿人(2016年,联合国统计)。
你瞬间能想起的人,不过三,至爱、深恨、大悔。
其他,都是擦肩而过的人。
悲天悯人,反而容易。
国土,963.4057万平方公里,领海约470万平方公里。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
你一生足迹,不是故乡,就是异乡。
其他,都是未知,都是故事,都是奇迹,坐在键盘前,就可以随便想象,任意同情、纵情批评。
所以,不要被“人文关怀”这个大词,吓到。
为擦肩而过的人,点赞。
都是,人文关怀。
当然,拍出一部电影,为擦肩而过的人,点赞,这种人文关怀,更费心,更能情绪传染。
很难用文字描述,卢晟导演2011年的作品《这里,那里》。
我只能用个比喻。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被导演拍了个,中国普通人版。
大兴安岭,是,童年,父亲希望孩子记住的都是超好。
上海,是,在人间,小夏问小赵,你还喜欢我吗?
巴黎,是,我的大学,全世界的摄影课,考的都是历史。
【备注】
跟我一样,认定,黄璐在电影中演的小夏,死于自杀的,都是历史刚及格的俗人。
湖北鑫乐银兴电影城 2012.5.19 18:31 国产精品
电影很好 就是海报莫名其妙 @MOMA
大兴安岭那一段表演很生活。三段都有些孤独。
2011.11.5 金鸡百花
大兴安岭那段实在实在是太好了,单独给大兴安岭一颗星
思念。三个地方,三种视觉风格,三种镜头焦段。同一种孤独和未知
呵呵两字以外的评论只想跟导演私聊。
多角度叙事,有点意思,但是作为剧情片来说,演员演技也太纪录片了。不过电影配乐很赞,很美。片子还可以其实,处女作有的期待。空灵,优美,孤独,思念,死亡。
那个大兴安岭上的驯鹿人,是真正的拥万里江山,享无边寂寞
摄影做导演,虽然是艺术片但至少在视觉呈现是极为美感而不让人困的。三段完全不同的时空,三段对未来死亡过往的思索,三段完全不同的调度手段,用影像来呈现意义来叙述思想才是电影人应该走的道路。国内总算有些不是无病呻吟不是标新立异充满人文关怀的东西了。卢晟导演有想法也有技术。
7年了,演的还是那么好,歪起嘴来笑还是那么好看。
放映的中途卡住了,想必坐在前排的主演有点窘吧。不管是内容还是表演都有点生硬,不过支持一下留法导演给三星。
赶了30公里来看这部电影,网上没有在线,也没有下载资源,居然还有电影院在放这部电影!看完电影出来,一抬头看见很多星星,猎户座就在头顶,而这个电影就是一个漂泊的故事。
孤独的中国人
因为距离而产生思念,因为思念而产生孤独,人与人之间的就是这样的遥远且相近。摄影很棒,但略微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匠气过重。但这仍是一部诚意十足的影片,迷茫的时候,需要一些震撼心灵的事情去叫醒自己,记住自己还有一个完整的世界。
喜欢。关于人和人之间,关于人生,关于生死,关于过去和现在,关于走远和回归。导演挺可爱的。人很平和很懂得尊重人。现在觉得摄影或者剧作入行做导演就是好,似乎比只会做导演的人走得远一些。吕聿来是个好玩的怪人。
慢
用一整部电影营造一种氛围,但却被断了3的倍数次。有些画面美得让人窒息,正如孤独本身,但它本身容易产生不容易感染。
虽然×××但我还是想再说遍,故事真烂,摄影真赞
400 | 新人电影节@南配殿 很久没有这么安静地看一部电影,一部关于分别关于生死关于孤独关于思念的好片。导演果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说得对,大家都觉得左手和右手的关系很近,可它们很少握在一起。四星给电影,一星给导演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