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回味,新一代的农村人的出路
打工仔拥有自己的梦,不管挣多少钱,不管穿上多好的衣服,依旧是另一层的人。这是令我回味的一句话,人类怎么样才能达到平等,不可能,因为世上没有平等。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平等,都在努力的奋斗着!
2 ) 上车 走吧
看完电影之后查询了一下相关资料,这是未来的影帝黄渤的第一次出演电影。当年来自青岛的帅小伙应导演的要求找一个长的不那么帅、会说山东方言的小伙子一起演。高虎推荐了黄渤,结果黄渤寄了一份“照骗”,高虎一再保证黄渤本人比照片难看,才有了影片里可爱的两个小伙子。这也就成了黄渤北漂的第一步,和电影里的明子不一样,黄渤选择在北京留了下来。现在再看似乎命运像个大玩笑,两个人的命运恰好与电影里颠倒了过来。
再说电影本身。两个从山东老家来到大城市北京的老冒,那个年代的北京远没有现在的开放包容与现代。外地人被嘲弄地叫做老冒,这应该是句北方方言,全称是土老冒。大头和英子也不过是千千万万的底层小人物,为了生计,抢生意、背后捅刀子。放在当下,不过是换了衣服换了地点,哪里都有英子和大头。本质上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之人,只是为了讨生活。强子、明子、小辫子以及丽娟代表着底层小人物的几种不同又典型的状态。强子带着不服输要在北京闯一番天地,虽然他意识到自己在阶层上与城里人有差别,但是他想着是努力缩小阶层,在北京立足。这也是如今千千万北漂的写照,为了一间房一口食或是一张北京户口,在隐忍在踏踏实实的努力。明子在北京碰了壁,经历了爱情又败在了现实,最终选择回到老家照顾父母,结婚生子。并没有谁对谁错,明子和强子代表着两种选择。电影最后并没有给出之后的故事,让我们每一个在其中看到自己的人都可以去自由的想象。每一次选择都需要勇气,不管是离开还是留下。小辫子是简单单纯的女孩子,最后坐上轿车离开,与明子哥的道别,与第一次亲吻明子哥一样,一个完整的告别仪式。小辫子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变成这车水马龙霓虹里的一份子,她选择了最快的一条捷径。她还只是初次见识了城市的繁华,从开始被小流氓调戏一个人背着哭到主动亲老板,小辫子日后才会知道这个城市不止繁华还有背后的复杂。丽娟渴望纯真却又疲于奔命,她也是在不断的选择,努力的活在北京这个巨大的城市里。她同样是这座城市里的普通人,坐小巴车,努力换更好的工作,被英子欺负了也只能说一句我不坐了行了吧。上车走吧,每个人都在人生这个旅途里上不同的车走不同的路。
3 ) 无论到了何时,这座城市依旧很陌生
大概是在一周前的某一天,我中午起了床,习惯性地打开电视,一阵换台,突然看到央六闪过一个熟悉的片段,定睛一看,是一部很久很久前看过的电影——《上车,走吧》。我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大概还是在高中,当时觉得女主角非常具有成熟女性的魅力,很吸引人……于是,勾起当年情怀,恰好影片也刚刚开始,便慢慢品味起来,没想这一品味,竟有了更多感受。
电影的导演是第六代:管虎;主演是:高虎、黄渤、陈宁和孙逸飞……这些现在已经颇有名气的电视剧演员,在90年代末刚刚出道时还无人知晓,而当这些人先后成名后,就几乎都再没有再拍摄过电影,包括管虎。这部并未被多少人注意的电影,当年还获得了2001年中国电视电影金鸡奖。
梗概:
90年代末的一天,山东农村的刘承强(高虎)和高明(黄渤)俩人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在建刚哥的帮助下,他们成了北三环路上302沿线“小公共”中的一员。强子聪明、有上进心,负责开车;高明土气、拘谨,负责收票、报站。初来乍到,他们常受同开一条线路的大英子与“大头”欺负;挣扎很久,在他人点拨下,他们开始用老家山东话报站拉客“上车,走吧”;这一轻松有趣的方式真地打开了局面,吸引了不少乘客;嫉恨的大英子和“大头”先是举报他们没有准运证私自营运,又将他们的车做了手脚,结果车毁人伤,恩恩怨怨最终两败俱伤,一方进了班房、一方没了生计。
影片的另一面展示了这两个人的感情生活。高明一早结识了在朋友店里打工的四川妹“小辫子”(孙逸飞),他们的感情发展很快;后来“小辫子”不愿做既苦钱又少的服务员,去KTV做了小姐,傍上大款后两人分手。而强子对常坐这辆小巴的一位漂亮都市白领丽娟(陈宁)产生好感,丽娟是一名给老总们教授英语的教师;丽娟最开始排斥这个打工仔,但强子的朴实善良慢慢拉近他们的距离;最终在强子明显表露出爱慕之意时,丽娟很现实地婉言拒绝了他。
高明受不了事业和感情的双重打击,回到老家娶妻生子;强子继续留在北京,不停地换着工作,寻找着未来;丽娟应聘到了一家大公司,她不再乘坐那部公共汽车,当然强子也不再做司机,他们的距离更加遥远。
影片的最后:强子到丽娟所在公司送饮用水,丽娟发现他下楼,追到窗口,看见强子站在建国门的人行天桥上,微笑着看着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以及当年他也开过的302路公共汽车……这时画面切回到影片开始时俩人离开家乡的场景,画外音说道:
“1998年7月4日,我和高明离开了生长了20多年的家乡,这块再熟悉不过的土地。我们是悄悄走的,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今天,我还能想起当时那种抑制不住的兴奋。”
记忆:
强子载着丽娟出去玩,丽娟的生命中第一次出现了这样一个善良质朴有趣而又有点腼腆的男人……晚上,他们开着车行驶在北京的夜色中,凉爽的风从窗户吹进来非常宜人,强子对身旁的丽娟说:“我特别喜欢晚上一个人开着车在北京繁华的马路上兜风,那种感觉如同我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而这种话也同时出现在高明口中,他说他小时候奶奶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他说可以赚着一把钱去大城市到处逛……结果变成了售票员。
当在车上强子与丽娟含蓄表白的时候,丽娟沉默了,强子马上说:“我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我没必要异想天开”……丽娟用“我一直拿你当我的弟弟”来化解尴尬……其实每天跟交通局长那些城府之流接触的丽娟对他也非常有好感,因为她说过:“你跟其我认识的其他男孩不一样”,强子有着已经被社会污化了的大部分人所没有的善良和质朴,但为何他们不能走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个穷打工的,他跟她是两个世界的人。
当涂抹着浓妆成为坐台小姐的小辫子将站在夜总等待她、为她送饼干的高明报以冷待后,朴实的高明痛苦地借酒消愁;终于,车毁人伤后小辫子向他提出了分手……她遮住了高明的眼睛轻轻吻了他一下,含着眼泪说:“对不起,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然后回到轿车中与她傍的大款再接吻……之后,高明选择离开这个让他悲伤的城市,回到农村娶妻生子,过跟他父辈一样的日子……他的一切梦想,一切尝试与努力,都被这个处处碰壁,处处让他绝望与寒冷的城市,残酷地打碎了。
在高明走前的那一夜,强子跟高明被北京当地的城里人带去了酒吧,北京哥们在酒吧弹起了吉他,唱起了那首:“和自己赛跑的人”……他们喝了很多酒,车没了,他们步行在北京的大街上,无助异常……他们互相逗着对方,“北京是你的,不是我的”,“不不,北京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他们学说着北京话,取笑着广告牌上代表着城里人的美女,然后又用家乡话说出了那句:“上车,走喽!上车,走吧!”
感觉:
重赏这部电影,真的让我震撼,而在欣赏这部电影的时候,时刻感到的是一种共鸣,一种只有在陌生城市漂泊的外地人才能体会的共鸣。“我特别喜欢晚上一个人开着车在北京繁华的马路上兜风,那种感觉如同我是这个城市的主人”……我也经常会出现这种短暂的自豪感,虽然长夜过后迎来的依旧是残酷的现实。
这部电影的导演也许是想拍一部励志的电影,因为最后刘承强留下来了。但看着他站在天桥上望着下面的小巴,我分明看到了一种无奈……
两个世界的人?小辫子其实与高明并不是两个世界的人,她只不过是个有钱人养着的坐台小姐,但她需要的物质生活,高明没法给。电影中充斥着流氓,从踢门查暂住证的公安到地头蛇使坏的地痞,一个个欺软怕硬,以貌取人的生物链流氓,这确实不是他们生活的世界。
今天还看了一篇愤文《愤青狗眼看上海》的文章,虽然作者愤世嫉俗,但还是毫无掩饰地展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这篇文章让我明白自己是什么阶层的人,如同那部电影,虽然电影中是两个来自农村的打工仔,但我感觉,在大城市中,我跟那些每天送水、快递、跑业务的外地兄弟没有任何不同……我们同样挣扎在一座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金字塔的最底层……陌生的城市永远让你有一种无家可归的失落,种种的愤怒与迷惘,种种的苦楚与伤感,看着街上匆忙的人流,好象都和自己无关,是一种很难说出的、无法被城市接纳的感受。
我也总结出来一些道理:我没有必要再去打肿脸充胖子。如同文中言“青春不是赌注,辛苦赚的钱也不是用来做毫无意义事情,还在漂泊的我没有资本去挥霍金钱与青春。”我甚至一度想过:“我必须离开上海,离开这座充满浮躁、物欲与不现实,并一次次让我崩溃的城市……我想去心中的文化圣地……北京。”,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解脱。
但,那只是我理想主义的妄幻,可这种失落真的并不是百分百由哪个城市造成的……我去北京,但那只是从“海漂”变成了“北漂”,除了精神层面“文化环境、语言环境以及历史传统”的归属感外(当然,我很在意这些),面对着现实中的柴米油盐这些生存的问题,我的陌生感又能少多少呢?……我想,只有当一叶孤舟停止漂泊的那刻,才是成为主人的时候。
PS:
我又想到了一部老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没有金钱、没有地位、外来者……这些元素都可以导致一种结果:连条当地的狗都看不起你。
王启明刚到美国,眼高手低,找不到工作,看到加油站是一个北京人,便去求助询问他要不要打工者,但却是被一顿胖揍,那个北京人说:“你们在国内当惯了爷爷,当惯了艺术家,到了这里不拉小提琴改刷碗不习惯吧,我在这儿也是天天当孙子,但白人不敢揍,黑人打不过,今天就拿你出气,我现在就能在你面前当爷爷。”
而后来,如同王启明说的“我早就把我那点自尊和面子跟着飞机一起运回北京了”,现实将他所有的理想一点点撕去,他眼中只有金钱,以及对这座城市的仇恨……“如果你爱他,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当王最终成功的时候,他把当年看不起他、并夺他妻子的DAVID搞的身败名裂……所以,孤芳自赏要不得,必须夹着尾巴做人,你的上面永远可能都是你鄙视的人,但你必须装孙子,你只有哪一天自己站到了比他们高的位置,你便可以享受那种鄙视别人的快感。
当然,还是那句老话:无论到了何时,这座城市依旧很陌生……
4 ) 奋进的歌曲,真实的影片
第一次是高中时看的,电影频道又多次重放;于是《上车走吧》也就成了自己心中一部经典电影,第一次看《疯狂的石头》,我就喊出来,这不是那个中巴卖票的嘛!但现在看黄渤已经没有当时的羞涩,但相比我却更喜欢之前的他。
斗转星移,自己也随着成为了一名北漂;同样,当时来北京的目的同那哥俩一样,大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匆匆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丰富的娱乐生活...乱花渐欲迷人眼。
但几年生活洗尽铅华,繁华的城市中又有多少属于自己?每次透过橱窗欣赏展示的商品,忽而觉得自己像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女孩。每次走在街上,听着周围操着各色口音的过客,有的早已饱经风霜,有的人神色间充满倔强,有的话语间仍天真无邪...我想:长时间呆在伟大的首都,它能够轻易的将你的情绪和性格玩弄於掌间。从少年不识愁滋味到除却巫山不是云,其中苦涩和辛酸又有几人能知,至少皇城根下的那些八旗遗少们是不知道的。
重新领略影片,片中曾经陌生的画面却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生活的地方。亮马桥的车站,自己也无数次的在那里等公交;隔着天桥,远处就是富丽堂皇的长城饭店。幻化成梦境,自己这边就是老百姓的简约生活,远处的长城饭店就是北京奢华生活的剪影,但横跨的天桥早已不见踪影。
片中的歌曲一直激励着我,《和自己赛跑的人》,一首不算热门的歌曲;K歌时,与一位即将远赴欧罗巴的朋友同点此首,别人不解,我俩相视一笑,滋味不言而喻。
“前方没有终点,
我们永不停息...”
5 ) 不是家的地方
最近常会看一些像上车,走吧这样的电影,它给我带来一种疏离之中的归属感...小时候,随父母住在新疆,我们住在一个很大的家属院里,院子里都是些全国各地来的朋友,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大家在一起,就是觉得虽然不是家乡,但却莫名的有一种家的感觉。糊满报纸的墙面,昏暗的黄色灯泡,和讲着不同方言的小孩子在大院里追逐,每天回家等着忙碌一天回来的父母给我带最爱吃的“娃娃头”或汽水...这些难再的回忆早已成为我一辈子的珍藏
我们应该在不是家的地方学会满足和享用,这是我看上车,走吧的最大体验。
“多是大城市中的小人物,万家灯火的时候毋需彷徨,总有一盏灯是属于你的”——送给所有怀揣这梦想离家奔走或渴望这样的人们...
顺便再推荐一本差不多的影片,好像叫胡同里的波西米亚人
6 ) 黄渤的第一次
拍这片的时候我刚好在拍片的那个地方实习,刚出校门,那天下班看到有人拍戏,然后看到黄渤站在那里,手里拎着个袋子,里面能看到大概装的可口可乐,张着嘴傻笑!我当时不知道他是演员,真当他是民工,很傻的那种民工,心里还默默的骂过他傻b,你说人都知道在拍电影,你站中间干啥啊,还不让让!没想到十年过去了,姐还在原地,黄渤已成了我眼中最好的男演员之一!!回家后某一天就在电视上看了这个电影,当时看的真心酸!!演员能把那些演出来也和经历有关吧?祝黄渤事业越来越成功,你是实力派,你是苦日子熬过来的!!
北京、小公共、城乡结合部、“外地人”……90年代末的北京,现在看上去竟是这么的遥远陌生。幸好还有电影,为我们记录原生态的历史,让我们关注那些每天身边擦肩而过的鲜活生命。
在青岛一家饭馆吃饭时瞅见电视里放,回来就找来看了,定义为电视电影更准确,剧情完全是电视剧式的,从摄影、布景到道具等技术项目都很粗糙,大量摇晃的镜头营造了一种漂泊的不安。管虎和黄渤的黄金搭档早在十几年前已经试水,讲述北京外来打工者的种种不易与困惑,却并非日后蚁族的那种高知者的迷惘。
在电影频道看的...居然那小子就是黄渤!
以前电视上看的。印象颇深。觉得好。没架子。真实。心酸的励志。难得。
原来我当年特别爱坐的302路还有过同线路的小巴运营,“2001年12月1日,在三环路运营的302路等800多辆小公共汽车停止运营。”故事实在一般。高虎演得很好,黄渤太青涩。女一号的好些镜头拍得像软性色情片的味道,女二号应该是非职业演员且演的痕迹太重。其余演员里那位京片子售票员大姐演得太过了。
1990年第四代导演张暖忻的《北京,你早》,与2000年第六代导演管虎的《上车走吧》共同记录了那一代青年的精神状态、失落的爱情故事,二者也有不同的角度:胶片电影/电视电影,60后/70后青年,公交车/小巴车,北京人/北漂族。《上车走吧》全片那手持摄影倾斜的画面风格与民谣音乐,显得更有时代鲜活气息,如纪录片一般真实。也记录了个体承包“小巴”这一独特的时代现象。黄渤高虎等演员演出了北漂族的生活百态,十分接地气。反派配角大头英子的泼辣组合更是生猛出彩。20年后,消失的小巴车、暂住证被黑车、滴滴、居住证取代,城市规模与公交系统发展迅猛。不变的是民谣音乐、北漂族的奋斗及“城里人与外地人”的心理隔阂。难忘青涩的黄渤指着广告牌上舒淇的一幕
黄渤还是很有生活沉淀的,演技自然真实!
片尾青涩的黄渤路过广告牌,看着舒淇的笑脸对高虎说,大妹!好看!没想到后来俩人竟有了合作。
中央六最靠谱的电影
那一口青岛味的方言哟!黄渤这个小伙子的处女作。
好原生态的电影作品:制作粗糙却充满质朴醇厚的真情。残酷的现实世界真是让好人活不起:努力奋斗地生活却不幸遭黑心人的暗算;互述真心的爱情却败给了阶级贫富的差距;……观影时偶尔被逗乐甚至起鸡皮疙瘩,但更多的感触却是无奈的心酸。……挣钱是一个反复被提及而我却不太会但还是得面对的字眼。……
本色表演,电视电影,歪斜的镜头,有纪录片风格。
世纪末的北京,市井味的江湖。差异巨大的四人,两段无疾而终的恋情。阶层,难跃;如今,更甚。现在别说找一部拍得这么有想法的电视电影,就是整个影视界都难觅踪迹。ps.1.建刚哥才是笑看风云的大佬;2.酒吧歌手的那首歌不错,查了下原来是李宗盛的作品。
这片当年我还真看了而且还真看下来了 本子很好 导演角度也不错 当时觉得那小矮子挺可爱的~昨看了塞塞踢歪6的流金岁月 嗯 黄渤是个踏实的好孩子
CCTV6今晚的《上车,走吧》是管虎早期的作品之一,黄渤大红大紫的时候依然不忘在访谈中提及此片。当时高虎接到了这部片子的主演,同时推荐了最好的哥们出演配角。正在三里屯驻唱的黄渤就这样走进了观众的视线,从一个地下歌手变成了演员。如果说管虎是黄渤的伯乐,那宁浩就是最会驾驭这匹千里马的骑兵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关系才是第一生产力!2015.6.12成都
黄渤第一次找乘客收车票钱,唯唯诺诺的说:大姐,2块,俺哥说的。像极了我一开始来巴黎,老师让回答问题那个样子。土鳖。世界是分层级的。这真让人感到丧气。
不知道黄渤在站台看见舒淇的广告牌,说“大妹,漂亮啊”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和她一起出现在银幕上,光芒万丈
青春如丧梦未丧,反认外乡是故乡。殆耗年华皆不顾,为他人作嫁衣裳。
山东人在北京的,爱情故事。(管虎早期的片子,叠影的手法让人感觉不像是个电影,很多地方都像是在拍电视剧,配乐与表演都比较稚嫩。但是故事加上质朴的表演很打动人,北漂的外地人,陌生的城市,熟悉的感觉。毕业季看这部电影,离开上海,回到山东,高虎没想明白他跟黄渤去留谁对谁错,坚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