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的除夕夜,三个混迹于中国上流社会的成功女性——时装模特琴琴(李勤勤)、房地产经销商夜太太(平燕妮)和才貌双全的艺术家拉拉(刘索拉)——应同样是成功女性的时尚杂志出版商妞妞(洪晃)的邀请,来到她家过春节。
妞妞请客的目的是想找出哪一位是她离家出走的丈夫的情人,而众人也知所赴的是鸿门宴,所以一开始讲话时都很小心翼翼。随着她们对各自情感故事的讲述,妞妞发现谁是她丈夫的情人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某种程度上她和她们是一样的人,在成功自信的外表下,心里所藏的,是那些过去年代遗留下来的不可弥补的情感歉疚和无穷动的欲望。
W:首先请您解释一下影片的名字为何采用了“无穷动”的音乐术语,以及为何选择了洪晃、刘索拉等非电影界人士的合作。
宁瀛: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关于女人的内心欲望,令我联想到了音乐,所以借用了这个术语。在现实生活中,我和洪晃、刘索拉她们都是好朋友,她们的形象非常鲜活,富有个性,具有强烈的存在感。我希望借助这部电影,就像一个笼子,把这些有意思的人物装进来。影片的主要角色中,只有李勤勤是专业演员。
W:《无穷动》是一部女性电影,连真正意义上的男演员都没有,而且还是一部中年女性的电影。作为女性导演,很想听听您对这个年龄阶段之于女性的意义。或者说,您怎样评判女性独立人格的成熟?
宁瀛:我觉得片中的女人们,到了这个岁数真的成熟了,不再以男人为中心,展现出个性的魅力。她们这一代人在精神上非常强有力,不像新一代很多人物化。因为这一代人凝聚了几代中国女性的生命体验,等新一代长到四十多岁,我怀疑她们是否也会有一样的成熟程度。要知道,我们现在正历经着一场物质至上主义的改造,也可以说是商品大潮的洗脑。这场改造的深刻与力道是难以想象的。在过去的政治权威时代,你或许还可以保留疑问的权利,可在商业时代却很难做到。
W:巧合的是,在此前东京电影节采访年轻导演宁浩的时候,他表示很想拍一部反映当代中国女性社会角色变化的电影,在他看来,女性解放呈现出了严重偏差。这显然是一个不健全的商品社会新环境下的结果,《无穷动》对此的反应看起来是愤怒。
宁瀛:我的创作初衷,就是对现有的主流时尚女性形象的不认同,这构成了影片的基础。中国当代的时尚女性形象,远离了女性解放的高度。我和洪晃、刘索拉她们聊起来,都感到无法认同。根据主流的女性审美标准,她们美丽、单薄、如同消费时代的消费品。和过去的状况对比,实际上是在倒退。今天的中国,变得非常的消费主义,大家感兴趣的是钱、成功、物质满足。女性审美标准和女性社会地位,也因这种环境被改写。但是实际上,只要你轻轻一挖,就会发现它的虚幻,后面是一个禁区般的内在世界。美国有个电视剧叫《六英尺下》,可对《无穷动》来说,揭开真相只要六厘米就够了。就像片中的女性,她们都有红色家族背景,今天看来也算是成功者,电影写的就是在这成功表象下的生活真实状态。
W:既然您对主流商业文化打造的女性标准形象深为不满,那么又如何看待目前的两性关系现状?
宁瀛: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有一点颓废,已经开端了,也有一点过分。片子里的四个女人都和一位男人有瓜葛,而那男人身边还有更年轻的18岁的姑娘。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真实,蕴藏着一种危机。
W:影片中有一幕她们吃鸡爪的戏,您用了不短的篇幅和大量近景、特写来展现她们如何吃掉一盘鸡爪,用意是什么?
宁瀛:为了表现女人的欲望。吃鸡的过程,是欲望的体现。鸡也可以象征男人。黑泽明的制片人野上女士看了这部电影,她说很喜欢,因为表现的是“女人的性欲和食欲”。在中国电影里,我的表现方式不得不含蓄一些。
W:在影片的结尾,拉拉突然疯掉了,还有三个女人在空荡荡大街上的行走,看起来都很有象征意义。
宁瀛:《无穷动》用了很多的象征手法。拉拉在片中的几位女人里,相对来说是个远离物质世界、更注重精神世界的人,这样的人,在今天的物欲时代不能存在,只有陷入疯狂的状态才有可能。影片结尾那段行走的场景使本片最重要的段落。我选择了一条杳无人迹的马路,希望提出一个疑问:这个真的是我们想要的世界么?物质占有就意味着一切么?在路两侧,能看到被拆除中的旧建筑,而我们的生活记忆就随着那些老房子一去不复返。那条路不但前方是茫然,而且你可以看到在她们身后也什么都没有,如同被斩断的过去岁月。
W:《无穷动》描写的是当下,但始终流动着一股浓厚的回忆气息。事实上,这也是一部关于中年女人回忆的电影,使人想起维姆-文德斯的话:“电影是记录消逝时光的利器。”
宁瀛:是的。电影能够通过影像记录正在消失的现实。我在拍摄电影中会感到,你昨天才拍的,今天就已经成为了历史。电影是抓住这些记忆的手段。在大家都关注着经济发展的时候,也不能忘记文化的积累传承,而电影这门艺术正是实现文化积累传承的一部分。对于《无穷动》来说,这几个中年女性的言谈举止就是我要记录下来的,她们的身上有那种新一代女性同样生出皱纹后也很难具备的独特气质。
W:而且我也注意到,这些女性角色们充满伤感温情的回忆,都萦绕着各自父亲这个点。抛开我们熟知的所谓恋父情节,您在其中赋予了何种寓意?
宁瀛:父亲对于女人来说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就像有人说“父亲是每个女人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在影片里,父亲还是一代革命历史的象征,她们的父辈都曾接受过红色革命的洗礼,并在后人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对父亲的怀念,也是对过去的意识形态和历史记忆的割舍不断的心态。事实上,《无穷动》有两大主题,一个是性,一个是革命,父亲是针对后者的一个象征符号。
W:您的作品的地理背景,基本上都落在了北京这座城市。能否说一说你对它的感受,它对于您的创作来说是何种意义上的存在?
宁瀛:我是北京生北京长。在我看来,北京就像一个大舞台,上演着高度浓缩着当代中国现状的活剧。北京作为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具有代表性,同时也有强烈的当下性,那种此时此刻的感觉。我也曾拍过其他地方,比如前一部纪录片,去了四川,记述火车上的故事,所以我下一部作品也未必会还立足于北京。但北京对我而言,永远有新的题目,还能发掘。北京是个太复杂的城市。你看到那些古旧建筑一片一片地被拆除,每块砖头上都仿佛带着人们的记忆;可另一方面,北京又是个极为年轻的城市,是个混合体。我每次从外地回到北京,都有一种兴奋感,好像回到了战场,内心不能安静。有的人创作要选择僻静的所在潜心构思,我却必须在北京的尘土、嘈杂中创作,在旁边,如同一场城市的外科手术正在进行。这种状态给了我无穷力量。
W: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包括您自己,大多具有海外的生活经验,这对电影起到了何种影响?
宁瀛:我在意大利生活过,洪晃是英国,刘索拉是美国,李勤勤则是日本。海外的体验,增添了我们的生活阅历,使我们有一种新的观照视角。但是,我的每一部电影,都注重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真实感受,传达到作品里。从《找乐》到《无穷动》,我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关注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W:您执导的作品,从《找乐》开始一直到《无穷动》,都强调影片的艺术特质,是否也感到过商业压力?
宁瀛:在日本也好,在欧美也好,广泛存在的多厅影院就是为了给艺术电影留有一个空间。严肃文化一般是属于小众的,而且需要精心培养。但是我们的多厅影院,常常是全部放映大片,甚至《哈利波特》一来了就全放《哈利波特》。我觉得,我们这些艺术电影导演当下最重要的挑战,就是怎样在商业模式下不背叛自己的艺术良心。《无穷动》目前还未公映,不知道票房前景如何,但影片由章含之、刘索拉、洪晃等社会名流主演,也算是一个与市场的结合点。其实,我很在意自己影片的国内市场,我的电影都很在意,因为我特别看重作品能否引起那些与我有共同生活背景和经历的人们的共鸣。
W:最后,让我们回到《无穷动》,您说它将是“一颗炸弹”。
宁瀛:因为《无穷动》很真实。中国主流社会提倡的一些女性规范或标准,有的甚至还带有封建社会的传统色彩,但在私底下已不复存在。《无穷动》拒绝这种虚伪。通过这部片子,我们要展示的是很独特的中国女人形象,她们具有别样的魅力,构成对主流女性美学的挑战。其实电影里也有很多自嘲,但在这自嘲之后是坚定的自信。
配乐还行,因为刘索拉的缘故;就一个会念台词的,因为李勤勤的缘故;基本上是个烂片,因为洪晃的缘故。
女性主义恐怖片。
放到现在再拍一次就是,四个布尔乔亚中年上海文艺女性在Shelter蹦通宵,出来抽了十次烟,用虚无的过往回忆试探谁偷睡了那个被小圈子领导包年的艺术鸭,捅破窗户纸后动情最多那个断片给叫车抬回家了,剩下三人踏着没车的大马路去搓早茶,眼神里除了困还是困。
整个人都为之一振!看到了一个作为观念艺术家、作为影像实验者的宁瀛!宣传自己是女性电影的《送我上青云》充斥着惺惺作态和无病呻吟,而真正在“冒犯”男性观众的《无穷动》则迸发出市井的乐趣、日常的哀愁与深刻的痛苦。是知识分子臭显摆出的最高级的段子电影,是最自如的职业与非职业演员们刻意地表演精明女人之间的较量。摄影越简陋,空间越贫瘠,机位越怪异,配音的瑕疵越重,就越是能反映出电影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然后再把这秩序打破的决心。关键在于,镜头里的她们大方地袒露丑态,而在灵魂的触动面前,她们不算计、也不关心来自他者的凝视。最后的狗血几乎是意料之外的必然,不然还能怎么结束这一切呢?那个清晨在北京街头的行走,太存在主义了,太特么虚无了。牛逼。
不太讲究,但是好看,大概是能够触碰到内在的情绪。擦边了她们的年代,所以能get到那种冲击下的疯癫,有钱,有闲,精神空虚或者茫然,完全不是一个群体,或许因为北京城的滤镜,还是能沉浸到氛围中,并且有一种雾气蒙蒙的沧桑感。
宁瀛在意大利学的电影,但这片子看着波兰味更浓些,整部片子都浸在焦虑、疏离、空旷的情绪里,刘索拉的配乐更增加了不确定性。作为导演,宁瀛挺酷的。剧本也挺酷的,四个老娘们儿挂念的老爷们儿,其实是去弄十几岁小姑娘了,这不公平,当然很多老娘们儿也醒悟了,也去找十几岁小伙子玩去了
隔了这么多年重新看,一部多么寂寞的电影。也是很独特的一部,几乎没有同类。
嘿嘿,洪晃这女人牛刀小试就比凯歌哥有力道
好电影,虽然男人恶毒地攻击她。
前半部分很吸引人,越到后面越乱,我不喜欢电影偷梁换柱偷工减料
这片子太先锋了,现在一回想起来,还满脑子都是洪荒、刘索拉她们几个啃鸡爪子的画面,真没见过这么玩儿的。。。
后半段儿还行 前半段儿太假
下次再吃鸡爪心里会想什么?
喜欢看她们吃鸡爪
别看糙,其实特讲究。然则我还是被雷哭了……
挺神,虽然不值5星但肯定够4,加上对这样不循规蹈矩的推荐便是五星了。看似是个抓小三的游戏,实则更是一场心灵独白,可以归为文学电影,用一种文学的手段在做电影。看了著名的鸡爪段落,听勤勤讲日本丈夫那段几乎泪,洪晃说自己的时候也很聊天。五位女人演得都很有意思。女人到了那份儿上就没有年过了
伪艺术,做作,演技拙劣,导演能力有限
D / 宁瀛根本拍不来这种本应内蕴很强戏剧性的本子,这潦草的关系没建构起来就灰尘一样吹没了。以往作品中执行力最高的就是表演,这回几乎全线崩,人物之间互动感无限趋近于淋,活脱脱低配中年京味儿小时代。然而即便看到翻白眼还是有不少反常规的、生猛粗粝的作者性段落撑着,愿意为了啃鸡爪给个及格分。
这属于北京大妞儿版的法式电影了……其实文学性很强,有些地方甚至强到有些匠气了,比如鸡作为一种象征,不管是一开始的杀鸡,还是那一幕著名的各怀心思吃鸡爪。不过看这种片子就真的想感慨风气的倒退,现在连个网文都要在开头声明男女主角双处了。洪晃的侧脸其实很好看,正脸不够好看的原因还是太宽……这片儿有点儿像女版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群昔日特权阶层的孩子,在昂贵的四合院里躲进小楼成一统,但依然有非常真实的人生哀愁要面对。
看着片子的过程里,不断与去年夏天在烧烤店里听@荔枝三千 和她们宿舍的姑娘们胡侃的场景发生有趣的互文关系真好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