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你和我又何尝不是怪胎
Bobo得了妥瑞症,是种罕见并且至今无任何医治手段的精神控制失调疾病。可怜孩子,这是我在看片最初捕捉到的主题。大多数得此病症的人都将自己丢弃在世界的一个角落,自怨自艾,胆胆怯怯。我并没有鄙视他们,换作是我,我大概也会选择躲避。因为单单一个你无法改变世俗的眼光,所谓的第一印象,可恶的另眼相待。在社会这个巨大的字眼里,你可有可无,就是化作风也不一定能拂过谁的脸庞。
影片最悲伤的点是,任何一个有缺陷的人都会极力掩饰住自己的残缺,而Bobo不行。精神失控让他制止不了不断的怪声和抽搐,妥瑞症像是不知轻重的调皮孩子,闹你烦你,让你丢脸,而你还要在遭受不公和眼色后,满怀委屈地为这个孩子道歉。
Bobo做了老师,第一天就被一个孩子换作weirdo,怪胎。他仍然保持幽默,微笑,耐心,乐观。于是我们看见怪胎老师开始被孩子们偏爱,依赖,信赖,最终成为最杰出的怪胎老师。
Bobo没有办法将自己粉饰为正常先生,他带着怪胎的帽子,艰难的怀抱自己的梦想,最终抵达。“That is never let anything stop you from chasing your dream; from working or playing or falling in love.”这是Bobo在领奖台上的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然而,你我又何尝不是怪胎,你的紧张,你的不安,你的悲伤,你的愤懑,你的喜悦,所有的情绪一定都伴之有微小的不同常态的举动。作为一个屏幕前的“平常人”,我开始庆幸,自己多少的怪脾气,怪品位,怪念想还没有被揪住,成为划作异类的把柄。我们意识到了,开始学会遮掩和躲藏,我们没有意识到,就将其定义模糊化,自觉的向“常态”靠拢。就算是不经意的暴露,也可以将其当作生活的调剂,看看周围,打个哈哈,如此自然。
奇怪的是,我们得到周遭的认同,像一股柔韧的气体,随性的填充进社会的每一个缝隙,在某一个瞬间,却会为识破某个人的另类而惊喜。当整个世界都是整齐划一,波澜不惊,那个weirdo突然点亮了你的眼睛,但是你也不说,心里高兴的很,开始有种又担心又渴望被揭穿的矛盾。
你和我又何尝不是怪胎,好在我们可以掩饰,可以退缩,可以变换。我们何其幸运,我们何其狼狈。
2 ) 障碍使人跳跃
科恩老师在讲台上致辞,感谢他那最古怪、不离不弃的老师——他的怪病。有点意外之余,亦确然觉得如实。如果没有它,他便不是他了。
孩子跟成人不同,心中只有想做什么,而不会先想不能做什么。因此,年少时我们忙着梦想,长大后忙着毁灭梦想——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我发现,越是生活平坦的人越是容易自毁梦想,常常有很多人说,梦想很难实现。因为这个,因为那个。。。总之想的跟你能做的是两回事。恰恰是那些生活道路中困难重重的人越是能勇敢地接近梦想。正如路上的一块大石头,它让你自然跃起。当你遇见一个不得不跨越的困难,你别无它法,只有拼命地跳起来,于是你终于跳过了。你看到自己的力量,看到困难在你脚下。于是,你便知道,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
困境教予我们坚强勇敢,还给予我们信心。你会想:这一坎我都能过,我还有什么不能过的吗?
许多恐惧其实来自于想象。
在困难来临之前我们已经惊恐得不能迈步。
有朋友跟我说,如果我有天瞎了,我必然要去死了。
可是天下有那么多活得好好的盲人啊!
我们都应该看看这种快乐的励志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有更真切的激励作用。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到把Tom Cruise的真实故事搬上荧幕,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患有阅读障碍症,这意味着他不可能轻松地进行学习, 甚至连阅读报纸,看剧本都成问题,但是这没有阻碍他成为世界知名演员,在他的身后同样有一个支持他的努力的母亲. 很多人人生道路上有很多真实的困难,但又确确实实跨越了它们并且获得真实的成功,我们知道了这些故事,无须亲历这些困难,应该可以学到——
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恋爱,
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走向梦想。
是的,我是如此确信的。
3 ) Front of the Class 励志台词
Bradley Cohen:
1.I get that look a lot ,but I never let it get me.
2.......Some of them yelped and coughed . Is this what I look like to other people ?
3.No one was even trying to be accepted.The adults were out of work .The kids stayed at home .I knew one thing ...I didn't want to be like them .
4.I don't want to forget this,Mon .Those people let Tourette's win .I'm never gonna do that .
5.I don't like making nosie any more than you like hearing them .
6.I have no choice to prove that Tourette's would never get the best of me .If I quit ,I would be agreeing with everyone who had ever told me I was 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 .
7.You have a gift to teach ,and it's not in spite of your Tourette's ,it's because of it .
8.I need everything .I looked down at that roster like I was announcing the starting line-up for all star baseball game .
9.We've gotta be the only two people on earth that love Milli Vanilli .
10.I mean ,it just ,it scares me .Right ?I never thought about it before .I never dared think about it .
(Mom--You make her happy .You make her laugh .)
Well ,what if one day she stops laughing ?What if one day she gets fed up of living with someone who ......I just ,I don't want to hurt her ,Mom ...
(Mon --May be you don't want to get hurt .)
Both .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hurt either of you is if you let Tourette's drive her away from you .You let it win .)
11.Gaylon--You learned to keep going .
Eli--You learned to net let it stop you .
Thomas-- You learned not to let win .
Bobo --Coping with my Tourette's has taught me the most valuable lesson that anyone could ever learn ,and that is to never let anything stop you from chasing you dream ,from working or playing or falling in love .
4 ) 感人至深
音乐会上,小布莱恩频频发出的声音引人侧目。
音乐结束后,校长走上台,问大家:你们听到什么别的声音么?
所有的孩子都望向小布莱恩。
校长请小布莱恩上台。
你为什么要发出怪声?校长问。
小布莱恩拿着麦克风,面对着全校同学,一边发着怪声,抽动着脖子,一边说:我和大家一样不喜欢我发出的声音。可是,我不能控制,我有妥瑞氏症。
校长说:那你准备怎么办?
小布莱恩说:这种病现在没药可治。我想和大家一样。
校长说:好吧,你和大家没什么不一样。
校长的做法,犹如一只大手拨开了乌云,使得小布莱恩后来的学生生涯,充满了阳光。
5 ) 带着症状去梦想,带着梦想去生活
妥瑞症首先被法国医生Gilles de la Tourette(妥瑞)发现并描述。这是一种神经性疾患,以动作抽搐和发音抽搐(vocal and motor tics)为主要症状。该病常发病于5、6岁(诊断标准是21岁以前)。患童有50%的机会同时有注意力缺陷或过动的问题,另有50%的机会发展出强迫性症状。学习障碍也是妥瑞症儿童常见的并发问题。与此同时,许多妥瑞氏患者难以处理挫折以及怒气,因而会攻击他人并撞击,咬 ,踢或丢东西来发泄,有些甚至会伤害自己。基于妥瑞儿的种种症状,为了不影响其他人,许多家长选择将孩子留在家里长大,几乎与社会隔离。
家里如果出现这样一个妥瑞儿,无论对家长还是患儿本身,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然而一位叫做布拉德·科恩 (Brad Cohen)的妥瑞人,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妥瑞症并不是那么可怕。生性乐观的他,在亲人和师长的鼓励下,最终战胜了种种挫折和困难,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小学老师——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个喉咙不断发出各种怪声音的人站在讲台上,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智慧!而他,不仅站上了讲台,而且获得了1997年年度最佳教师奖、成立了妥瑞症儿童营队、应邀上过《奥普拉秀》(Oprah Show)。他的自传体小说《站在学生前面:妥瑞症教我成为我梦寐以求的好老师》(Front of the Class: How Tourette Syndrome Made Me the Teacher I Never Had) 赢得了2006年美国独立出版家奖(Independent Publisher Book Awards)的最佳教育书类奖。电影《叫我第一名》(Front of the Class)就是根据这本书改编的。
Brad的故事,似乎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主题:带着症状去梦想,带着梦想去生活。Brad甚至把妥瑞症看做自己的同伴和老师。在最佳年度老师的颁奖台上,他说:“我要感谢……但我也要感谢我这辈子最难对付、也是最执着的老师、我多年的同伴——也就是妥瑞症。因为我从残疾中学到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那就是千万不要让任何事去阻止你追逐梦想,阻止你工作、享受还有恋爱。”
我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会天生把疾病和残疾当成一个好朋友、好老师。这应该是在不断的挫折与失望中不断学习和努力的结果。那么是什么因素,让这个脸上不断做出怪表情,喉咙里不断发出怪声音,手脚不时抽搐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
一、外在的因素
1、良好的客体关系
说到这一点,我不得不在一次提及母亲的作用与重要性。“成功的男人的后面往往站着一个好女人。”同理,一个乐观坚强的孩子后面,常常站着一个慈爱的、坚强的、乐观的好妈妈。而Brad的母亲,就是这样的好妈妈的代表。
虽然Brad的父母在Brad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不排除父亲无法忍受Brad的怪声音和怪举止,并将之归因为母亲教养不当),但是Brad的母亲一直很坚强与乐观,自己独立经营一家服装店,养活自己和自己的两个儿子,并为两个孩子的成长尽心尽量。她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说过前夫的半句坏话,遇到与孩子教养的重大问题也与前夫积极沟通。当心理医生将Brad的行为归结于家庭关系、焦虑等心理因素,而且治疗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时候,她独自一个人带着Brad到图书馆查阅相关医学书籍,自己找出Brad“怪诞举止”之后的根本原因是妥瑞症,并主动和医生沟通。当学校老师不理解Brad并苛求与乱批评孩子的时候,她毅然带着Brad专校。她积极地寻找各种治疗方法,带着Brad去参加妥瑞症患者自助团体,当发现这个团体不是在真正自助,而是在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的时候,她又毅然带着Brad离开,并告诉孩子“永远也不要被妥瑞症打败”。当Brad大学毕业,不断面试又不断被拒绝的时候,她又用激将法激励Brad……这样的妈妈,没有把时间花在自怨自艾,坐以待毙之上,她一直在行动,并以自己的行动作为对孩子最好的爱。成年之后的Brad,一直表现得很乐观、很积极,即使偶尔有灰心、丧气和迷茫,但是脸上常常有着阳光般的笑容。这一点,和他早期与妈妈建立的良好客体关系是分不开的。
说完Brad的母亲,我们再来看看他的父亲。虽然在Brad的童年,父亲因缺乏相关医学知识而不能接受Brad的行为举止,但是他仍不失为一个爱孩子的合格父亲。首先,在他与前妻离婚,他驱车离开时,没有争吵、没有愤怒,有的只是对孩子平静的叮咛。这一点,将父母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尽可能地降到了最低点。当他准备再婚时,也以比较妥善的方式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对孩子的关心与尊重。他再婚后,再婚妻子对Brad也关怀备至,在Brad求职屡屡失败的时候,带着自己做的甜甜圈来鼓励Brad, 并努力做好父子之间的沟通工作。在Brad的漫漫求职路上,父亲与继母一直给与Brad物质(被个性独立的Brad拒绝了)与精神上的帮助:父亲带Brad到建筑工地,鼓励他从基层做起;当Brad考研究生考试,相关人员不愿意给与Brad他所需要的独立房间时,父亲及时赶到,并用法律捍卫了儿子应有的权利;当Brad如愿以偿做了小学教师后,父亲抽空亲手为小学做柜子……当Brad在教室里戴上父亲工作时戴的那种建筑安全帽的时候,我想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对父亲的敬佩与感激。其实在Brad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父亲的影子:倔强、独立、坚强、注重细节、敬业……
看完影片,我不禁想到我看到的那些离婚的夫妻们。我对Brad的父母充满了敬意,虽然他们彼此不再相爱,但是他们却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了Brad兄弟如何去爱,去接纳、理解和支持。这种“不爱”之后的爱,或许更加宽广与深厚,更具有人文精神。而爱,是最好的药。
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也是我一再强调的、对个体身心影响很大的一个因素。在Brad的成长过程中,他获得的各种社会支持,让他在战胜妥瑞症的过程中获得了信心与力量。
首先是社会制度对残疾人的各种保障。在美国相对健全的社会制度下,Brad享受着和其他正常人一样受教育的机会,这使得他能带着妥瑞症的症状去生活,和其他孩子一样进入小学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教育专业毕业。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Brad去参加研究生考试,因为怕自己发出的怪声影响其他人的正常考试而要求一间单独的考试房间,被监考人员拒绝了。绝望的Brad给父亲打电话,父亲赶到考场,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当Brad问父亲他是怎样搞定这件事情的,父亲略带得意地笑笑,“诉讼,残疾人保障法”。可见,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执行力度,对保障个体的生存权利和生存质量是何等重要!
接着,我想重点提提那个睿智的小学校长。其实在这个校长之前,Brad遇到过不少老师,对他不理解,甚至妄加论断与批评。当老师把Brad告到校长面前,Brad急于解释自己的妥瑞症症状。校长却一再问他“请告诉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在下午的音乐会上,校长以自己的行动向Brad及全校的同学展示了教育是什么。美妙的旋律里,Brad频频发出的怪声音显得如此的不协调与刺耳,孩子们纷纷报之以侧目礼,更有同学直接出面制止Brad.音乐会上,音乐结束后,校长走上台,问大家:你们听到什么别的声音么?同学们都望向Brad,于是校长将他请上台。 “你为什么要发出怪声?”校长问。 “小布莱恩拿着麦克风,面对着全校同学,一边发着怪声,抽动着脖子,一边说:”我和大家一样不喜欢我发出的声音。可是,我不能控制,我有妥瑞氏症。”校长说:“那你准备怎么办?” 小布莱恩说:“这种病……(具体解释妥瑞症的原因和症状),现在没药可治。我想和大家一样。 ”校长说:“好吧,你和大家没什么不一样。”当Brad走下台的时候,掌声雷鸣般响起,Brad眼睛所到之处,看到的是老师同学们欣赏、接纳和鼓励的目光。在那一刻起,他变得自信与快乐。并在那一刻,播下了自己梦想的种子——长大以后,自己要做一个象校长那么棒的老师。所以说,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弟弟一如既往的支持、亲戚们的亲情、室友的友谊、同事们的关爱、女友的爱情……这些都构成了对Brad的社会支持。我想提提两个细节。一个是最后录取Brad的那个学校的校长。正副校长在仔细询问了Brad的教育策略与计划后,又用一种很建设性的态度询问Brad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面对自己的妥瑞症。Brad回答说,自己会用一种开放而坦诚的态度来面对孩子,哪怕孩子问的是很隐私的问题。校长诙谐地笑一笑,然后说,“我问你一个很隐私的问题,你睡觉的时候也发出这种声音吗?”Brad也报以幽默的一笑,“我不知道,因为我睡着了——实际上,我睡觉的时候很少抽搐”。——很显然,校长是在模仿孩子们好奇的语气,也是在调动Brad的幽默感。她没有盯着Brad的妥瑞症症状不放,而是讲关注力放在Brad的整体素质、教育理念和他自身的资源上。与此类似的,是Brad女友对他的态度。Brad原来在酒吧里通过室友的关系结识过一个女孩,当谈到Brad发出的怪声的时候,这个女孩说,“比起其他男生高谈阔论的声音,你发出的这种声音算好多了”。这个女孩对Brad的妥瑞症症状虽然也是一种接纳的态度,但是这种接纳是建立在“两害取其轻”的基础上。相比而言,Brad女友下面的话就显得更智慧与温情,“我喜欢你能逗我笑,让我开心”。与那位面试和录取Brad的校长相似的,是这位姑娘也在用一种整体的、资源取向的眼光在看待Brad,他们能自然而然地发现Brad在妥瑞症症状以外的那些闪光点。这些种种支持,都在鼓励Brad带着症状去梦想,带着梦想去生活。
二、内在的因素
1、内化的良好客体与良好的自我意象
无论是童年的还是青年时期的Brad,那脸上那种或纯真或阳光的笑容都让我感动。无疑地,Brad与母亲(后来还有父亲)良好的客体关系在他内心深处得到了良好的内化。从小,母亲就告诉他,永远永远不要放弃。父亲也遗传给他那种对工作和事业的执著和热情。24次面试,24所学校,24次失败。Brad也有过沮丧和彷徨,但是他没有被这种沮丧与彷徨打败,而是一次次地爬起来,一次次地进行着下一步的尝试。面对面试官、同事、学生家长的置疑,他表现得坦然、开放与真诚。这种乐观的态度,与他内心因良好客体建立起来的积极的自我意象是分不开的。
2、希望和梦想
希望和梦想,一直扮演着引领与激励人生的作用。影片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 “希望是一种难以戒掉的习惯”。的确,在一个人一无所有或者困难重重的时候,他至少还有一种希望,就是报有希望与梦想。凡事期望,呵护梦想,这几乎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拥有的优良品质,也是所有励志电影反复出现的主题。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生活本身却一直以各种各样的故事,向我们诉说这这个恒古的真理。
校长的表率作用让“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成为Brad童年起就有的梦想。因为心中有希望,Brad没有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于自己的妥瑞症,而放在自身的其他资源上。当他参加小学老师的招聘面试时,面试官几乎无一例外地关注到他的妥瑞症症状或者直接当面挑战他。开始Brad不会主动提及自己的症状或者只是解释这些症状不会影响自己未来的教学活动。到后来,他干脆主动提及自己的症状,与面试官进行讨论,把自己的症状当作教学中的一种资源,称妥瑞症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当同事们挑战他,问他发出的怪声音是不是会扰乱课堂秩序,他很沉着地回答,“我会坦诚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告诉他们柯恩先生也是个普通人,只是偶尔发出怪声。”Brad对自身的接纳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生命都是独特的,值得去珍惜与尊重的。在颁奖会上,当Brad谈到自己从疾病中学到了什么的时候,他的学生们争先回答,“学会了勇往直前”,“学会了永远不要被疾病占上风”,“学会不被疾病所牵绊”……看来,Brad的疾病,不但成为他自己的老师,也成为了孩子们的老师。疾病,困难,挑战……这些东西可以被我们视为洪水猛兽,也可以被我们视为无上的珍宝——关键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存在着希望,存在着梦想。
3、行动力
跟《风雨哈佛路》里的Liz一样,Brad卓越的行动力也让我印象深刻。童年的他,没有被动地接受妥瑞症给自己带来的困难和麻烦,他一次次地向老师和同学解释妥瑞症的成因、症状和现在无药可医的事实;青年的他,没有坐等上苍的恩赐,一次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写自己的命运。一次面试不成功,再来一遍,最终在第25次面试后开启了幸运之门。研究生入学考试,因为症状而不能按时答完试卷的他,在经过准备后再次向硕士冲刺。接到工作录取通知后,他没有懈怠,而是自己亲手布置教师,在每一个细节上苦下功夫。遇到大卡车路过学校影响到学生的上课听讲,他因势利导带领孩子走出教室去观察大卡车,并鼓励孩子们和大卡车司机交流……正是这种时时刻刻的行动,让Brad每次一小步,每次一小步地接近自己的梦想。
在即将结束本文的时候,我想引用著名催眠师格桑泽仁教授的一句话,“人生的奥秘在于得失之间。坐在缺上看人生,人生就会很黑暗与艰难。坐在得上看人生,人生就充满了希望与无限的可能性。”疾病、困难都并不可怕,关键我们如何去看待它。带着症状与问题去梦想,带着梦想去生活。用Brad的话说,就是“千万不要让任何事去阻止你追逐梦想,阻止你工作、享受还有恋爱。”
6 ) 当我们谈论励志时,让我们谈谈爱情
这是一部如此典型的励志片,身患疾病的男主角历经千辛万苦,事业爱情两手抓来两手硬.最后的典礼更是让好莱坞大团圆结局继续俗套.说他没新意也好,很乏味也罢,反正人们时不时的总需要一些这种片子来告诉我们做屁民也是有盼头的,不要动不动就自杀,或者动不动就反抗政府.
男主角爱情事业两丰收的同时,我们来看看女主角.贯穿整个电影我们也没看见男主角去看望岳父岳母.最后的片花稍微有了关于两人婚礼的描述,总之到底也没谈谈女主角的家庭如何反对,两人如何情比金坚.
不过,一个励志小电影,说好一个主题足够了,所以在影评里,咱们谈谈另一半:爱情.
结合刚看过的中国访谈节目,说得是聋哑人和小海归之间的爱情.身患残疾的流浪汉和留洋美国的小美妞,多么励志的一个话题,当然,如虎添翼的还要有小美妞家里强大的恶势力存在.父母坚决反对,亲友扼腕三叹.
原谅我的跳跃思维,在这部电影里,或者往大了说,在西方世界观里,好像金钱\房产什么的感觉很淡很淡.不是说没有,不是说不重要,但是在中国人眼里的西方的"憨人"实在太多,不能理解漂亮的大学女生辍学跟随高中毕业的男友养孩子,挣票子;不能理解见着消防员吹起口哨,对多金的秃顶律师却连眼都不抬.不能理解离婚带孩子的女人得到贵族未婚男子的垂青,不能理解40岁的女人仍旧社交活动频繁.
中国人不能理解的太多.这是正常的.别说什么真爱至上,什么爱情神圣不可侵犯.整个社会都在强奸你的意志,这跟你本身有没有偏见没有关系.
美国人对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嫁了身患残疾的小伙儿不会表现出多大的惊异,家庭会有反对的声音,但是在两人的爱情婚姻自由面前显得那么的微弱,以至于根本没有什么力量.罗密欧和朱丽叶死了那么多年,但是西方人仍旧引以为戒,牢牢的把自由平等刻在心理.
国人才被开放没几年,整个社会被浸泡在偏见里无法自拔.对女人三从四德的偏见,对离婚的偏见,对拖油瓶的偏见,对残疾的偏见,对穷困潦倒的偏见.
就像节目里嘉宾说的,你结婚可能因为对方有车有房,可是那些离婚的不是因为车没了房没了,从活蹦乱跳变成瘫痪在床了.离婚是因为爱情没了,感情没了,当初结婚所憧憬的生活不过是一片蓬莱仙境而已.
心理医生不用当初患过心理疾病才能当医生,但是人的成熟一定是从当初不成熟成长起来的.父母曾经走过,知道没钱的苦,懂得被歧视被嘲笑的痛,所以他们的反对是正常的.那些痛骂父母的人们是不正常的.正是因为你们在社会里都在用有色眼镜看着残疾人看着离婚妇女看着贫穷,你们歧视着,嘲笑着,所以才会有小美妞父母的反对,才会有那么多的不认同.人的成熟在于经历,但是父母没有替孩子经历过,所以不能武断的套入.
反观西方,反观电影中女孩所说得:"比起那些只会自吹自擂,自以为是,闭不上嘴的男人们,你的这点小毛病根本对我不会产生影响."因为整个西方的价值观都是一种"幸福导向",而不是金钱或者其它什么.这话说的有点绝对,但是我么能看到主流,西方价值观和中国价值观如此的不同,我没有批评的意思,我只是在思考,在找出一个解释的逻辑.
我知道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所以我们更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不同追求.你希望有安定的富足的生活,那么请尊重那些为了爱情不顾对方背景钱财学历的人们所谓的"疯狂".他们也许不成熟,也许会后悔,但是此时此刻,他们有一种感情冲动,在追求在向往.等这段狂热过了他们也许就成熟了也许经历经历下一段不成熟.这是人生来的特权,每个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用到.
记得母亲的同学曾经抱怨过自己那个身为三甲医院主刀的优秀儿子为了年轻时候深爱的女友一辈子未婚的悲惨生活.那位母亲在儿子20岁的时候就极力反对,现在,儿子已经40岁了,用20年来证明自己的决绝和坚定.以后还要用一辈子来证明自己的爱情.母亲的同学很是后悔,儿女的幸福因为自己的执着而葬送.也许他们20岁的那年结婚了,生孩子了,吵架了,分手了,复合了,又吵架了,离婚了.也是20年.但那才是生活,现在,优秀的儿子活在回忆里,那名20岁时候深爱的女子已为人妻,在自己儿子心里成了一颗美丽的朱砂.
我没有赞扬西方极乐世界的意思,也没有对中国社会口诛笔伐.我只是觉得在西方,人们活得更自由更自我一些.那些在我们看来疯狂的事,也许是另一种生活.
你不能得到全部.你的爱人不能符合理想中的一切.你想要稳定,沉闷就是不可抗拒的副产品,你想要刺激,伴随而来的就是不安全感.这跟你想要喝酒就一定要忍受宿醉一个道理.最重要的是你想要什么,而不是你周围的人想要你要什么.但就像我刚才说到的,整个社会在强J你的意志,这跟你本人什么想法无关.
面对强J,要不然就反抗到底,要不就认真享受.
要不就赶快死,要不就好好活着.
小学有个同学也是轻度的妥瑞氏症,所以能明白主角的困扰。其实,主要还是同理心吧。如果大家都有同理心,就好了。
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位好的母亲,这和《阿甘正传》如出一辙
文不对题的中文名是谁翻译的?美国人以各种罕见病患者为原型的电影可以拉出一个单子了,而在中国这样的病人都是隐形的。
大一思修老师放给我们看的,真的看得很感动,男主的积极,男主母亲的不放弃,看得几度落泪,所幸男主最终还是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了,这是社会的宽容,更是男主的幸运和能力
笑中带泪的活课本,他不是不自卑,只是他用自己的乐观把这种悲悯心理转化为力量和鼓励,克制自己的愤怒和自我否定,逼自己奋进,最终他成功了
这个电影给我这个妥瑞氏症十余年的患者极大的信心
该片根据布拉德•科恩的真实故事改编
喜欢美国这种励志片,在欢笑中被感动流泪,没有中国式的沉重。男主角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样子很可爱。
男主的微笑太迷人!
男主笑的时候脸就会微微发红,可爱到爆哎。剧情其实有点太顺风顺水,没有阴影的阳光还是不妥。另外片名很low,一股油腔滑调的港式风味,显然没有《讲台前的我》好。
男主的微笑很迷人
希望,是个难以破灭的习惯。
自强不息者,最终赢得世界
每个成功美国励志青年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妈。
因为这部电影,了解了吐雷氏症(tourettes syndrome)患者这一边缘人群。风格和结构与美式主旋律励志片别无二致,配乐和表演很出色,催泪和激励效果不错。真人原型也客串出镜。男主能成功,首先归功于那位知晓教育真义的校长,其次是有个好妈妈,以及自身性格—“希望是很难戒掉的习惯”。(8.0/10)
男主的人生老师其实是他妈
太意外了......这个伴随我多年的病叫妥瑞氏综合症?太扎心了……哭得一塌糊涂,我太他吗懂了😭。
如果我放弃,就是向那些错看我的人屈服。
这部电影让我感动不是主角虽然身残依然志坚,是一个社会对残障的尊重和宽容,没有他小学的校长也不会有以后追逐梦想的科恩。有学校愿意请他做老师,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到他班里,孩子们尊重他,这些默默的人的宽容,让我感动至极。
這部電影讓我非常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