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困局
《La demora》(The Delay)
差點兒忘了介紹這在電影節看的烏拉圭與墨西哥合作電影。
故事內容簡單不過,卻深刻透視了南美洲基層婦女面對的掙扎和問題。
女主角上有老父,下有子女,獨力撐著手停口停的生活,疲憊不堪。社會與制度支援不了她。她太累,崩潰,突然狠下心腸,在陌生地方遺棄半癡呆老父。
衝動過後,懊悔,四出拚命找老父。
老父一直在等她,她也一直找下去。
就是那延遲相遇的故事安排,觀眾更能投入他們身處的世界,深刻體會女主角和她老父各自的困局。
已看了電影一個多星期,女主角為生活掙扎而刻下的痕迹仍清晰可見。
电影节将片名翻译为“爱不宜迟”,觉得更好一些。因为“迟到”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即是“爱不宜迟”。人心的阴暗面里也许都有过抛弃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堪负重,但最后才明白这才是活着的本质,我们必将背负着这些前行。爱是救赎的良药。
@清影 每一个下一秒都蕴藏着不幸的生活,也无法轻易将你丢下
相当现实主义的一部南美电影。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迫于生活的压力一度遗弃自己有点老年痴呆的年迈的父亲。在寒冷的夜里,父亲还在苦苦等待女儿,而女儿最终又回来找到了父亲。
老年现实题材
故事铺垫如果更深入一点,人物个性如果再鲜明一些,就更上一层楼了。看过的第二部乌拉圭佳片,前一部是威士忌。
老人有时候很讨厌,但有时候实在是让人心酸。总觉得未来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还没做好准备
或许错过了一部好片 前半段真的无感
就是也觉得冷啊
看得很纠结啊,阿兹海默比身体疾病更加可怕,人没有记忆了。
摄影挺特别的。情节比较单薄,其实拍成短片就够了。生活就是能把人逼迫至此啊,遗弃老人或是儿童都很多,看着伤心,说起来我小时候就很怕跟我妈去人多的地方,总觉得她说去买个什么就不回来了= =
第三世界的底层苦难。那是一死了之的时候。(好吧,中途我睡着了)
记得每个人都有尊严,无论孩子还是老人。
剧情很平淡,题材也是老生常谈的家庭中赡养老人的困境,整个遗弃+寻找的过程也没什么波澜,女主转变太快且没让人看不到内心鲜明的挣扎矛盾与挣扎。结尾部分还算感情真挚。不过值得玩味的一个点在于,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在找人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先去丢人的地点找么?为啥女主就那么笃定到了晚上父亲一定会被接到某个收容所里?这一夜的找人逻辑十分不对劲……
南美的女人五十,细节极其打动,真生活。
好辛苦
上海桂林路
非常欣赏这种故事,克制,不滥情,对于反映老人生活的作品来说,难得如《爱》和《女人四十》。导演的感知非常细腻,突出强调三种声音来体现女主的情感变化:雨声(日常照顾生活)——店牌转动声(遗弃父亲时)——风声(找到父亲时),女主的无奈与“恶”,以及周围人的善都恰到好处,浅浅的忧伤与希望
遗弃那段的处理挺喜欢的。总的来说还是中规中矩的。
整片弥漫着被艰辛生活吊打的深刻的疲惫酸楚,凛冽冬夜,寻人不遇,揪心的焦灼牵扯每一根神经,“街头遗弃”和“公园坚守”都令人心疼。。想到《恍惚的人》,接近的题材,老年人的无助无力艰难,被边缘化,视为拖累,而身心俱疲的亲人(护理人)同样苦痛辛酸。。特写镜头强调细节,朴素影像真实诚挚,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3.5
极其精准 搁first上能拿100个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