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转帖】《风声》的50个漏洞
《风声》初看,貌似很惊艳。回头稍想一下,发现无处不有漏洞,初步印象中的环环相扣变成了洞洞相连:
1、所有特工没有装备万一事情败露后的自杀武器,包括一开始执行暗杀任务的女特务,老枪大队长、老鬼顾晓梦都没有,最后晓梦求死还要别人代为开枪,不符合特工实际。倒是并非特工的金处长随身带把小手枪,在自己想死的时候直接就死了。
2、女特工近距离执行暗杀任务,基本上是有去无回,却没有任何预后措施。女特工被抓后,因为没有自杀药丸死不了,也没有开枪自杀,在严刑拷打后所有的东西都招供了。我特工组织居然对同志被捕没反应,联络方式,密码母本居然都不换,还用以前的,就连城隍庙贴的布告都被人揭走了都没有丝毫怀疑。不知道是我特工组织的迟钝还是导演的迟钝?
3、顾晓梦死了以后我党派人去偷偷验尸体、查衣服,甚至连内衣都看过了,发现了重要情报。而这个女特工被抓了以后我组织却不闻不问,她的上线和下线都不核查一下她是被打死了还是投敌了,所有联络方式依旧,这种差异本身不像同一个组织的行为。
4、吴队长从程序上不会接触电文。那么一开始为什么要把大队长圈进来?逻辑不通。
5、女红(gong)念成女红(hong),不是李冰冰一个人的责任,是以导演为首的影片全体制作人员的责任。
6、唱戏可以会同志、可以传信号,唱戏本身这么特别重要极端重大的情报,叛变的同志连情报母本都交代了,这个会不交代?不像古时行军打仗时的口令,每天都临时换一个,敌人还稍微难猜一点。你这同一个皮影戏在刚入行开始就在同志们之间唱来唱去,唱过了同志唱过了叛徒,都快唱成国际歌了,搞特务的敌人会不察觉,不知道?可靠性太差,这一定不会是我党地下工作者用过的方法,你们就脱离实际情况地杜撰吧。
7、司令部忒大,单位多人也多,也没什么机会聊天,突然就成了“乐亭的不多,好像就我们两个人,”“对,乐亭老乡就咱俩”,一分钟之前不知道顾晓梦是老乡,一分钟之后知道是老乡后,就排除了全单位别人是老乡的可能性,意思是在此之前,除了不知道顾晓梦是老乡外,已经知道其他所有人都不是老乡。合理么? (有人解释为这本身是暗号,但逻辑不通的暗号不会令敌人生疑?如果敌人是真正搞特工的,这一句话就已经暴露了两个人)
8、根据剧情暗示,小白应该是老鬼早就物色好的替罪对象。写布告在前,辨笔迹在后,布告却是按照小白的笔迹写的。说明在很早很早之前,在最早写布告的时候,老鬼就找到了一个替罪羊--小白,这说明我党特工是多么地有前瞻性,但在最关键的时候却不一口咬死小白,反而无作为,没有任何主动出击的表现,这种特工手段实在说不过去,在寻找替罪羊方面没有连贯性,实在还不如潜伏里孙红雷的手段。
9、顾晓梦第一次指认大队长是为了什么?“这是一种默契”。这个诬陷可以确定是演戏,一开始认同志后就开始故意设计对立,从诬陷举报,到对吵,到差点动手互殴,从保一个死一个的战略角度考虑是正确的。但是,这一切都在两人商量对策之前。逻辑上不通。如果前面两人已经心知肚明要死一个保一个,何必后来还要再冒险商量对策?这一出放在强奸戏后面,更合理。
10、“晚饭前把他们对彼此的说法通通放出去”,王志文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武田的脸,表示对他这一高招的赞叹。然而电影自始至终没有告诉或暗示观众武田这一招的用意,照常理,审查是隔离审查的,放信息是要假假实实地放的,要么是武田对自己过于自信,要么是导演对于情节设计过于混乱。这一招的直接后果就是让老枪知晓了老鬼指控自己的用意,并且默契地演出了一出相互攻击的对手戏,进一步地迷惑了敌人。
11、“所以白上尉是在审问过程中意外死亡的,是这样吧,司令?”,为了统一口径逃避责任说成意外死亡,那么小白到底怎么死的呢?用刑至死?司令打死?我党暗杀?自杀?都说不过去,小白死的不明不白,理由不充分,一个通过字迹极力渲染的人物早早出局,大大降低了剧情的紧张程度。反正就是要死。导演要他死,他不得不死。
12、小白一死,日本人就确信小白是无辜的,原因呢?就因为小白死前说自己是被陷害的所以他就是被陷害的?小白死之前,武田和司令都确信小白是鬼,小白突然死了以后,武田和司令就都确信小白不是鬼了。是什么让他们转变这个判断的?逻辑不明。
13、老金的死,理由不充分。即使要他死,也不应该采用自杀的手段,影片塑造他是一个懦弱怕事靠老婆关系当上处长的,这么一个贩卖军火包养小妾随时带把手枪准备自卫的汪政府处长,却因为怕受刑而自杀,实在有点不合情理,突然之间由懦弱变为勇猛了。估计导演的意思是必须要让敌人先死,以证明敌人们的愚蠢。
14、日本人用尺子丈量一下李宁玉的裸体身体,就万无一失地相信结果了?这是什么高科技?仍然可以解释为,要么武田对自己过于自信,要么导演对于剧情设计过于混乱。
15、如果用尺子量女人身体来判断其身份的手段是有科学依据的,为什么不同样量一下顾晓梦的身体?量一下不就知道是不是老鬼了么,非要和共产党的老鬼博弈?据说是个性化的用刑设计,但好的电影是要用电影本身手法表达出来而不是要导演出来解释一下剧本里有而电影里没有的东西的,影片本身看不出个性化用刑的设计。
16、特工组织中,谁重要?老枪老鬼重要还是枪手重要?为了保护枪手牺牲老枪老鬼,使得这条情报线彻底瘫痪?不符合特工理性。
17、哼戏能够传信号,为什么不在瘸子收拾菜盘的时候神出鬼没若隐若现地哼一下?这个时候倒是李宁玉发飙了,然而到后来也没看出来李宁玉在这个时机突然发飙对剧情发展有什么推动。
18、李宁玉在瘸子收拾的时候突然发飙,是应该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传递信号的行为,但是日本人却没有怀疑。为什么?后来分析了另外三个人的表现,甚至都精确到了眼神。但对李宁玉的突然行为却毫不怀疑。却认为李宁玉的这种行为表现了她脑子里只有那个唱话剧的演员刘林宗。原因呢?逻辑呢?凭什么这么说?是武田一厢情愿的自负还是导演的强行安排?从逻辑上是推不出来李宁玉可以被排除的。
19、大队长的计划是什么?自己死还是顾晓梦死?如果自己死,为什么不招供,如果让顾晓梦死,为什么要暴露自己?
20、顾晓梦的计划是什么?自己死还是大队长死?如果自己死,为什么不主动暴露,如果让大队长死,为什么要向李宁玉承认?
21、特工被关起来后,只求一死和自残,靠这种最低级的手段来试图完成任务,不像是专业特工队伍训练出来的,只体现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但没有体现高超的特工业务水平。立意太差,缺乏创意。离悬疑片,还差太远,说是战争片,还稍微正确点。
22、特工组织中,老枪不知道谁是老鬼,要靠唱戏才能知道,却知道收泔水的身份(特意躲避目光),老鬼知道话剧演员的身份(顾晓梦与李宁玉对话),还计划通过话剧演员策反李宁玉,也知道收泔水的身份(特意躲避目光),独独不知道老枪是谁。老鬼受老枪的领导,老枪却从来没有考察过自己的下线,不知道下线是谁。这条线是断的还是连续的?该剧里的特工组织到底是单线还是多线还是没线?在每个人身上是矛盾的。稍有常识的应该知道,特工系统虽然多是单线联系,但一定是连续的,你断了线了,你就说不清自己的身份了。电影从头到尾,没有暗示给观众,老枪与老鬼之间,两个不认识的人,没有碰过头的特工,是怎么相互之间实现指挥与合作的。
23、枪的问题。组织要调查老鬼,把人们都关起来了,却竟然还允许他们随身配枪,不怕老鬼杀个兴起?
24、还是枪的问题。金处长有枪,大队长没枪?老鬼没枪?金处长都设防了,真正的特工一点不设防?任人宰割?连大队长老枪都没有枪?至少应该表现一下吧。
25、“吴大队长掏烟,掉了一根在地上,我觉得不对劲,所以就踩住了”。这一句话成功地诬陷了大队长,然而,她若不是卧底,怎么知道瘸子就是共党的人来接头,还诬陷别人丢烟传信号?非要把日本人和王处长塑造地那么笨,不会反问么?
26、既然通过在手心中写字就可以实现特工间流畅的信息交流,那么“强奸戏”一幕中又何必要通过胶布贴窃听器再来说话?完全可以一边口头吆喝一边用手心写字进行交流,反而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贴窃听器的风险实在太大,万一有漏贴的呢?万一敌人突然冲进来检查呢?那岂不两个人都暴露了?这里的逻辑矛盾是:如果只能通过干扰窃听器实现谈话,那就要避免手心写字交流的出现;如果能够通过手心写字实现交流,那先前的干扰窃听器就变得没有必要。事实上,识别别人写在自己手心里的汉字难度是很高的,还不如拿块石子直接在地上写,反正敌人又没有摄像头。
27、“我是他们的长官,他们怎么可能请得动我呢?”“怎么不拦住他?”“我想拦,没(mo)敢拦”,观众们都笑了,让大队长的下属来看管大队长,是日本人弱智还是导演弱智?没别的兵了?不知道交叉看管?非要用人家自己手下的兵看管人家?
28、顾晓梦的烟的问题。如果顾晓梦有三炮台,大队长就不需要给她烟做道具;如果顾晓梦没有三炮台,却突然冒出了一盒烟作为举报自己的道具。这是个矛盾。
29、“我一直想帮你,快,我们没有时间了。”顾晓梦受刑时王处长的这句台词很怪。并且全片也没有解释王处长和顾晓梦之间的私人关系。从一部电影的完整性来看,顾王两人之间的所谓暧昧关系是多余而没必要,除非导演一开始就打算要拍前传。
30、唱戏送取消行动的情报?被人诟病的最大质疑,先前唱戏会同志还稍微勉强说得过去,现在要通过唱腔唱词改变来传递具有差异性的情报,这估计应该是密码学的大师级境界。不仅要求唱的人是音乐家,也需要听的人是音乐家,要能够识别每一个音符,才能分辨出这个唱腔暗藏的信息类别,看来我党特工组织中个个都是歌唱家。
31、既然唱戏能够传信号,为什么不在夜深人静的深夜,在阳台上憋足劲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的唱一下,院子又不大,潜伏着的间谍同志们怎么着都会听到的吧,非要等到医疗室后神情模糊病急乱投医地唱?
32、如果说只有医院这个点有自己的同志,为什么在从头至尾特工们都没有想法设法进入医院的行动方案?反而最后进入医院是一种误打误撞的结果。也就是:护士这条线知道不知道?若知道,为什么不早找机会搭线,如果不知道,那岂不是一种万分之一的巧合?反正就突然冒出了个接头的小护士,从天而降,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出现了一个正确的人物,邪乎的很。
33、同样是唱戏传信号中,传信号的小护士推门出去后大队长才唱到“先帝爷下南阳”。可到了闪回阶段却是小护士听到“先帝爷下南阳”这句时还在敲手指解码,然后离开了手术室,两次的时间点截然不同。出现这个错失,导演也太不用功了吧。
34、顾晓梦是怎么说服李宁玉去举报自己的?李宁玉的举报行为,动机不够。原因不足。此时李宁玉并不知道顾晓梦有用内衣传信息的打算,但她知道举报以后顾晓梦肯定会死,那么信息怎么传出?自己不可能代传,共产党也不相信自己啊。也不知道大队长传,她并不知道大队长的身份。那么她怎么相信顾的“举报我,才能将信息传出去”的这句鬼话?她既没有被顾晓梦成功地策反,又实在想不清楚顾晓梦赴死的用意,反正就是稀里糊涂拿着烟盒去举报了。
35、顾晓梦有任何口头遗言,都只可能是通过李宁玉传送给别人,因为这是她暴露前见到的最后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而不太可能是通过别人再传给李宁玉。
36、威胁家人就实在不靠谱了,本来就是一个私自行动,一切都在偷偷地进行,还敢大张旗鼓枪杀汪精卫的把兄弟老婆?看来这个日军低级军官真是不想混了,要么就是一个神经病偏执狂。看来导演实在没有别的情节设计手法了,只好套用这种最古老的黑帮威胁手段。
37、顾晓梦用针顶开手铐,用意何在?戴着手铐就不能激怒对方用嘴咬对方耳朵了?戴着手铐咬对方耳朵难道不更震撼一点么?特工身上带着能捅开手铐的针,却不带着自杀武器,一个特工需要别人帮忙才能实现自杀。
38、老鬼之死理由不充分,一个弱女子和日本军官掐架,手中又没有杀伤性武器,实在没有开枪打死他的理由,何况,费尽心机终于找到老鬼了,这么重要的、可以借以立功表现的共党重要人物,却让他轻易死去。除非,王志文是在暗地里帮她。
39、老鬼死了,日本人在百草堂设伏,然而还是没有枪手来,看来情报还是被泄露出去了。那么,日本人为什么没有再追查情报是怎么出去的?大队长和李宁玉为什么能够安全存活?一部电影不能完整地解释故事情节,看来只好等待它的续集了。
40、用尸体的内衣送信号?用什么保证自己的内衣会被同志们发现而不是先被敌人发现而进一步利用?自己的上线老枪都还在狱中,自己的身份是否会被同志们知道都会成问题,还能精确到核查内衣上的信息?事实上,正是因为通过内衣传情报这个情节的设计使得原本还稍微清晰一点的谍报情节显得混乱不堪,逻辑处处矛盾。
41、如果外围同志有了解顾晓梦的特工身份的,那么顾的死本身不是信号么?传递情报的同志突然被敌人逮捕杀害,不管之前情报是真是假行动都应该被取消。连王佳芝都知道以前的据点不能去了,我党特工会还会相信以前的情报?非要让死人说一句“之前情报是假的,我暴露了,你看,我被他们杀害了”,同志们才能知道,哦,那个情报是假的。这可能是全世界有人类以来最迟钝的特工组织了。
42、日本人的反暗杀行动还没有取消,老鬼身份已经确认,在这个时候,敌人会把老鬼的尸体送还家人下讣告?日本人不担心老鬼已死的消息传出去后暗杀组取消行动计划?
43、王处长死的理由不充分,替死鬼是找一个死人去替么?这样不会引来上级更大程度的调查?告诉上级王处、金处和小白是在彼此火拼中死去的?或者是王处杀死了另外两人后饮弹自杀?最后的结果也证明,杀死王并没有让日本人解脱,还是在被调查了三个月后成为罪犯返国。
44、刺杀武田的理由不充分,组织上安排的暗杀?不像,也不应该,没必要。自己要杀,为什么?为顾晓梦报仇?幼稚。革命哪个不是抛头颅洒热血,为个人感情去复仇不是革命行为,更不应是特工所为。要是王志文突然复活了去杀了这个日本人或许更合理一些。对于这个日本人的结局处理,不杀会更好。
45、 一个情报站里被我党全面渗透,却没有人家军统什么事,不合实际情理。
46、用字幕打出老鬼的心理活动,画蛇添足,没有任何意义,号称悬疑片却时不时地冒出心理活动字幕,影片本身的失败之相。
47、抗日胜利,伪汪政府被歼灭,同在汪政府机关工作过的大队长受到领导嘉奖,而李宁玉还需要大队长出面给组织写陈清才能保有性命,这个时候李宁玉难道还不知道大队长的真实身份么?还需要大队长事后好长时间跑过来告诉她“其实,我和晓梦都是共产党员”?除非陈清是写给国民党的,那么大队长就是双重身份:共产党和军统特务。
48、“晓梦让我转告,她给你的话,都留在这个旗袍里了”。这个转告,是在什么时候进行的?在举报队长之前是不会讲这样的话的,因为是举报队长让队长去牺牲,应该是队长给晓梦留遗言而不是晓梦给队长留遗言,在举报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队长。更不可能在自己内衣上留情报同时还留言说我给姐留言了让她注意一下旗袍。所以,这个“转告”,没有空间和时间可以容它。无法解释,除非晓梦穿梭了,或者大队长穿梭了。应该大队长穿梭的可能性大一点,如果晓梦会时间穿梭的话,会直接乘坐着时间机器去找她喜欢的宁玉姐姐聊天的。
49、“本来打算稍微受点刑做点样子就招供了的,为了保护晓梦传送信号,我自己宁愿去死,但不知为什么我在受刑的时候就犯了一根筋的毛病,打死也不招供,导演就是不让我招。但是六爷的手法还是他妈的太毒辣了,我好像还是招了不过没人信。后来他们突然就不折磨我了,还把我送到了医疗室,在那里我迷迷糊糊中突然看到了一个以前接过头的女同志,我不知道她有没有修炼到接受密码的最高境界,但只能试试了,我用尽气力改变唱腔唱完了空城计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再次醒来后听说晓梦被他们打死了。我把满腔愤怒都发泄到武田的身上,我决定不上报组织而去暗杀他,我也解释不清楚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谁想知道去问导演好了,反正我是在一群日本军人的眼皮底下割断了他的颈部大动脉,很奇怪他的血不是喷出来的而是倒地后流出来的,这和我以前杀人的感觉不一样。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还是在数百日本人的包围下全身而退毫发未伤,就像我在《集结号》里替人踩着地雷,后来地雷爆炸了而我却能全身而退一样传奇。再后来,日本人投降了,我终于不用做地下党了,李宁玉虽然不是我党同志,但是她还是帮了我们的忙,所以我还帮她向组织上写了证明材料,免得她被定罪。听同志们说晓梦还把情报缝在自己的内衣上了,她的尸体被送出来后有女同志偷偷地去检查了她的内衣后发现的,真为有这样的同志感到骄傲和自豪。突然有一天可能是晓梦托梦给我,说她有留言给李宁玉,在她的那件旗袍上,其实我也记不清是晓梦托梦给我还是怎么的,现在年纪大了很多事情想不起来了,反正就是突然知道了晓梦留了遗言。。。。”—— 吴大队长回忆录
50、“自己的姐妹死了,是因自己揭发而死的,死前还给自己缝了衣服,这么多年来,那件衣服一直没再舍得穿,好好地保存在自己的衣箱里,这么多年,每每想起自己的姐妹,一定要把衣服拿来抱在怀里看看,看看她曾经在临死前给自己缝的线,衣服开的口子并不长,却缝了一条长长的线,觉得很奇怪,看了无数遍,我自己搞特工的,天天和摩斯码打交道,竟然没看出来这个奇怪的长短不一的针脚就是摩斯码,还要人家大队长来提示一下。听说人家共产党普通特工稍微检查了一下晓梦的内衣就发现缝在里面的摩斯码信号了。我笨死算了,都是导演让我这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专业密码天才高材生突然笨死的。”——李宁玉回忆录。
总结:
1:本片严重地侮辱了战时情报人员的智商,一定程度上侮辱了观众的智商。把一个多小时的故事编圆了,有那么难么?
2:《风声》距离《色戒》之遥,遥似千里之远;
3:号称要排出中国的《教父》,实在算野心太大,浮躁的心态又怎可能搞出精品。
建议:
建议1:将本片做成电影考试改错题,让电影学院导演系编剧系的本科生期末考试时做答。
建议2:风声所有主创人员集体组团玩一玩杀人游戏,兴许能够提高一点水平。可以聘请90后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游戏顾问。
建议3:“风声编剧,你妈妈喊你回家重新编故事了”
2 ) 紧,风声很紧
陈国富和高群书强强联手,开创全新的合作模式。迄今为止,“国产大片”最精品(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181756/)。扎实过硬的剧本,上佳的群体表演,广为熟知的谍战题材。火借风势,此片必红。
《双瞳》之后,陈国富退居二线,甘当幕后角色。先不说去年某个票房片跟《征婚启事》有什么联系,那种暴发户心态谈何商业与才气。牢骚完毕,陈国富在《风声》完全可以继续扮演以前角色,可他为什么要跳出来呢,仅仅是按捺不住心痒痒?回顾2009年的中国电影,不少影片的票房动不动就过亿,一万万不再是梦想,当年的遥不可及变成了现在的一条水平及格线,言必谈商业与票房的人有如过江之鲫,更多的人惊呼看走了眼。《风声》出现在这样一个关口和微妙时刻,完全可以制造通杀之气。
再到另一名导演高群书,《东京审判》完全是电视剧水平,《千钧。一发》知道的人太少。你要知道他原先的起点,才能看出进步。《风声》的创作模式比较特别,香港那边有银河团体组合、刘麦庄模式,可在内地由两个同级别导演合作大片,《风声》是绝无仅有的例子。所以还要再啰嗦一遍,《风声》的剧本和剪辑由陈国富主导,相反在现场拍摄的话,高群书就成了第一导演。因此在看片时,如果你是个够格的影迷,那么最好带着十二分之耐心,看哪场戏是陈国富,哪场是高群书,虽然此类推测与臆断不一定会有最终结果,但观影的乐趣不就在于此么?好比开头飞机冲破云层,山川纵横出片名;游庆踩街,人流熙来攘往。看这大气势和大阵仗,心里就想,高群书又甩出他的三板斧了。中间交代五个主线人物出场时,两个室内跟拍长镜头(很容易误以为是一镜而落,整个片子就在不停地摇跟晃),干净利索。陈国富的看门必杀技呢?留心下剪辑,第一场正式审问时的跳切,每个人的问题被去掉,看起来都急于回答,激动的、无奈的、搞笑的,情绪和气氛一下子全部出来了,更不用说弥散在全片的压抑环境和恐怖气息。
《风声》的好看在于节奏的紧,故事的紧。如果还要补充,几个关键人物的嘴巴也很紧,任凭你电击针扎还是上绳,想当一回英雄,杀身成仁也不容易。这电影会先是个商业片,不能指望它在残酷环境下凸显人性,主人公怀疑起自我身份,落个不明不白的结局。老鬼和老枪自曝身份,那绝非要误导人,让你信以为真,继而替其他付出了生命的军统特工鸣不平。这世上见不得光的事情有很多,摆上台面的往往是最需要也最稳妥的一种。有人还会说了,变来换去,到头还是个小儿科的摩斯密码,可这样的设定不正是简单又无须多做介绍么。有些东西恰是被想复杂了,国产大片畏首畏尾,最后搞得两不牢靠,没个样子。《风声》没有大bug,仅凭这点就足矣。导演故意留下了一些细节和镜头上的伏笔,充当有迹可循的线索,至于高低与否,说到底也不是个问题。
影片主场景在一个叫裘庄的地方,主要戏份都发生在同一个地方,有老鬼嫌疑的五个人都被囚禁在此处,逐一排查。在不同角度的全景俯瞰镜头下,能看到裘庄依山靠海,看守严密。要想逃出生天,只有等待老鬼之谜揭开。五个人很快分裂,相互告发,指认对方是老鬼。一开始的和和气气很快就消失不见,要么撕破脸皮,要么就充当下替死鬼吧。《风声》里的酷刑压力是双向的,对剧中人物迫害,对场内观众更像是恐吓。《风声》没有反类型,它就是一个规矩的悬疑惊悚故事。由于最后胜利者的法则存在,观众肯定要知道第一个死的、开枪自杀的不会是老鬼,在一步步走向真相的过程中,导演不知不觉已经完全控制了观者心理,可以随意出牌、自由发挥。有说女性观众被吓得一惊一乍,显然没有丝毫夸张。
围绕老鬼之谜,电影没有忘记交代每一位当事人的命运结局。惊心动魄过去,当观众长长呼出一口气,以为尘埃落定的时候。影片又耍了一把,把之前的酷刑逼供血腥暴力全部给合理化了。这个天下无双的招式就叫爱国无敌,老鬼留下了一些话,但她的深情告白不包括在内。我虽死去的感慨其实是说给广大观众听的,它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毋庸置疑,它是奏效的。【网易
http://ent.163.com/09/0929/17/5KD7LF7R00033IF1.html】
3 ) 电影是电影,小说是小说
之前的预告片,片花都做的相当精彩,里面的酷刑和受刑戏,以及片方反复拿来作为噱头的刑具也让人甚是好奇。可宣传到最后,我发觉有些厌烦他们总拿刑具说事儿,搞得好像风声改走电锯惊魂的恐怖片路线了似的。而且预告片从来就是最不负责任最能蛊惑人的东西。不过还是对这部号称十年来最好的商业片有所期待。当然因为之前看过小说,虽然不喜欢麦家的语言风格,不过对小说的情节设置还比较满意,这次麦家自己来改编,也想看看自己改自己的能改成什么样儿。至于导演,陈国富这么多年之后再执导筒,效果未知。而高群书,我对他的千钧一发和东京审判都很失望,所以还是对风声有些担心的。最后,张老师的参演是我要去看电影的决定因素,我都仿佛看见他冲我招手了…
言归正传。片头的飞机,连绵群山,蜿蜒河流,然后幻化成风声两个大字,给人感觉很大气。开头就是段奕宏说了两句话被打死以及诸如此类的“恐怖活动”,我顿时觉得他太敬业了,就演了两分钟还四处宣传。把这五个人接到裘庄就开始了所谓的杀人游戏。其实片方“杀人游戏”的定位还比较准确,要是这些人没一个又一个的死掉,而是等到最后大家在一个小空间里的大爆发,反而不是杀人游戏了。说实在的,导演对整体节奏的把握有点差强人意。松松紧紧,反而显得拖沓,我就没有一直紧张着,没有一直呼吸心跳加速着。虽然很压抑,但还没有看疯狂的赛车那么紧张呢。可能因为3个多小时硬要剪成两个小时吧,剪成这样已经不错了。我看完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希望有个导演自剪版。
接着之前宣传中反复渲染的酷刑戏终于来了。白小年的钉椅、鞭子,凶猛的野狗啃食刘威葳,英达自杀,统统都是开胃菜。到张老师被电,然后又满身银针,就不是毛骨悚然能形容的了。我确实无法客观的把他当吴志国,于是看他那副悲惨的样子真是心疼。然后李冰冰就被黄晓明给研究了,赤luo luo的,“摧毁一个人的意志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敌人。”我为一个小日本说出这样的话而震惊。李宁玉非嚎啕大哭非大吵大闹,反而揪紧人心的啜泣,最绝望不过如此。至于周迅被拉到一根长绳上那段,我实在是闻所未闻,不忍卒看,我真的想不出更残忍的刑罚了。我也终于明白周迅为什么在片场为顾小梦哭成那个样子。佩服导演想象力的同时,我觉得电影分级真是太刻不容缓了,谁家小朋友看了这个不得落下心理阴影啊!
没错,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尽管我们从小看惯了爱国主义教育中民族英雄被拷打、英勇不屈甚至不朽了的场面,可面对二位导演拍的这些戏码,我还是震撼不已,那种揪心的感觉真的很久没有过了。在胜利的背面,不知道还有多少英烈接受着更惨无人道的刑罚,还有多少日本人、中国人进行着这样的残杀。在战争和革命中,太多的人失去了本该有的理智和人性。
反过来,这些酷刑戏多少削弱了电影的悬疑程度。有观众说,看到张涵予被折磨成那样还不招就知道是gong dang了。我嘿嘿一笑,也觉着有道理。多少年来的革命电影,只要是死都不招的,肯定是gong dang。今天二位导演也在这个思路里没走出去。其实,如果各位受刑的时候不是一言不发,而是互相咬,电影就会丰富的多。观众也不会沉浸在酷刑中只是感叹残忍而已了。
至于演员,除了黄晓明都不错。印象很深的是白小年,苏有朋演的是真娘!在全场观众的笑声中,我觉得他突破了,他终于从偶像歌手变成演员了。遗憾没有看到他唱昆曲,应该也很精彩的吧。周迅演顾晓梦正合适,她本身就有古灵精怪的成分,演这个大小姐合情合理,也演得很到位。李宁玉这个角色,因为看过小说,所以前半部分还觉得不错,但后来发现她不过是一个单纯喜欢某话剧演员的女人时,我觉得李冰冰有点演的过于饱满了。王田香大汉奸,用王志文演没问题,就是有点大材小用吧。张老师不用说了,我觉得他演这个太轻松了,那种粗暴、霸气,还有最后跟顾晓梦在交待身份的时候那眼神儿,淋漓尽致。据说还有段德文诗?没看到挺可惜的。很多人说他有突破,我倒是觉得没必要那么每部戏都追求突破,没那么多突破,演好每一个就完了。胡军在机器侠里够突破了,演一个狗血搞笑的,我却觉得他把自己毁了….其实张老师演谷子地的时候就是最大的突破了,突破了以往的喜剧路线,还突破了自己,谷子地已然把他变成一个更成熟沉稳的男人了。
说说编剧吧。加了一老枪,挺有新意的。因为没想到改编幅度这么大,所以前面看到有老枪的时候,很担心这角色最后变成个无头无尾的神秘人物。还好,编剧没让我失望。至于把顾晓梦改成老鬼,有点牵强。毕竟是个家里有实业的大小姐,怎么走上这条路,怎么一心要革命,有点不清楚。加上看过90分钟版的观众说,90分钟版最后就是武田对顾晓梦说,终于见面了老鬼先生。我以为编剧只是晃点我们,其实老鬼不是她。可看到最后,发现顾晓梦就是老鬼,我觉得我们观众有点一厢情愿了。都说老鬼不是一个人,片花儿里也有李宁玉和吴志国一起散步的场景。我还以为就是李宁玉加吴志国了呢。结局确实挺出人意料的,有点小遗憾是过程没有结局那么惊艳。老鬼不是观众看出来推理出来的,而是顾晓梦自己说的,虽然有点泄气,但符合我国观众看电影的习惯,推理太累了反而观众会不满意。最后吴志国解释他空城计的变化传出了情报的时候,我觉得太玄了,有点扯。不过怎么说故事算是讲圆满了。至于原著想表达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意思,电影没有涉及,毕竟不太和谐。而且咱这是献礼片,让观众了解有多少革命英雄流血牺牲换来新生活就可以了。
最后,像在暴动的革命中牺牲的先烈致敬,也向所有归去的灵魂致敬,不管他们去向何方。
4 ) 难得的流畅好电影(没有看电影的切勿看该文)
首先很高兴我在去看这个电影之前只知道“这是个好电影”。对内容一无所知。
我真的觉得这电影很棒。已经好久没有国产电影让我从头到尾集中精神完整的看完,并且还觉得很精彩了。导演切入的视角很妙他没有选取大时代和复杂的组织关系,把矛盾锁定在五个人身上。一部典型的推理悬疑剧。五个人在密闭的环境下面对危险展现的人性就很有趣了。
而且导演为每个角色都设计了丰富的隐藏的背景,并没有过多的笔墨,都通过戏剧的冲突毫不拖沓的展现。
因为最近我都在看戏剧结构分析,包括场景的暗示等等的那本书《拉片子》也尝试去分析了这电影。
我看的时候经常想“真的有这些暗示么?”通过对这部片子的观察。发现这些暗示完全都成立。
晓梦:晓,黎明。梦,黑暗中的梦境。电影里也有说:“这就是一个噩梦。”
民族存亡之际黎明前的黑暗。
从开始最开始的风声来点题,到片头的水的底纹来暗示本片是一个心理斗争片,用晓梦的白裙子来暗示她为革命献身的纯洁。将她双腿分开从麻绳上摩擦而过暗示的是特务组织对她的强暴和性虐代等等等等。。
而被关押的五个人。正好了暗示了那个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不同身份的五个人。
小白代表的是依附着伪装政权的“娱乐界人士”他唱的京剧就说明了他的身份本是文艺界人士。他势利,他想往上攀,很八卦。真是为难苏有朋了。他还是个很好的功能人物,让戏剧前半部分有了笑点。
军机处长代表的是伪政权的一类普通人,依靠着裙带关系在伪政权里取得重要位置。胆小怕事。(我就是觉得他自我了断得太快了一点。不过也间接说明了特务机构的手段残忍连这样的人都自我了断了)
玉姐代表的是迷茫的一代人,也可以说代表的是普通百姓。他们生活在混乱的社会里,只是安分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却莫名其妙卷入时代洪流。爱情,尊严都受到了侵害。表明在这样的动荡社会环境下,没有人是安全的。
军官代表的是为了革命出生入死的广大军人。他对汉奸说的那句”想当年我出生入死血战沙场,现在你们这样的人却得势了“是作者对广大这类热血军人的一种同情和对他们不公正待遇的呐喊。他代表的都是那群勇猛的军人,是正义与力量的代表。
晓梦代表的就是那时候将青春和智慧都献给革命的年轻人,在酒吧里的奔放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完全不同于以往那些被模式化了的英雄人物人性的一面,也让观众在她身上看到当代人的影子,唤起情感的共鸣。她代表的是将带领那个时代的希望的人,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牺牲和被施以的肉体的折磨代表的是这个群体在革命战争中的付出。
说够了这些理性的。这部电影的好处还在于还是有动人的情感在的。
其实它还是发出了一个疑问:“为了这些信念献出生命值得还是不值得。”
最后最打动我的地方是晓梦的遗言:
”我不怕死,只怕爱我之人不知道我为何而死……”
并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只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歉意,一个朋友的内疚。让全片回归到“人性”上来。
最后的镜头是晓梦那张青春又微微带着笑容的脸,这时候我们都明白,从一开始她就知道,自己再不会离开这里。
她知道生命已到尽头。却那么平和淡定。
5 ) 你我都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
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卿卿我我的情人堆里瑟瑟发抖,也不知道是空调还是别的什么,正吹得我眼泪哗哗往下掉。
我不是抱着看商业大片的心情去的,只是在某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心血来潮地期待一个无比黑暗肮脏、邪恶可耻、深不可测的故事,就这一点上,导演有些失败。因为看完,除了温暖,还是温暖。
在白色恐惧下的高压政府,被缩小到黑影幢幢的两座塔内。对抗、忍耐、周旋、博弈、交锋,这里无所谓真实,比的就是谁的舞台谁演得更像。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心理战役,为了找出老鬼,这幢房子中的五个人每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随时面对岌岌可危、朝不保夕的状况。人性在这时悄悄展露,算计、反讽、栽赃、互咬。
有人被陷害致死。
有人难忍折磨自殒。
有人不断下套,引蛇出洞。
黑暗中亦有人想尽一切办法见招拆招,传递讯息。
一进一退、一攻一守之间,影片尽显攻防的节奏张力和一来一去的对抗性。
谜语一个个揭开,而悬念却一层层深入。
直到老鬼现身,最大的疑问仍然未解。
观众和导演展开新一轮的博弈和猜测,影片进入不同之前的状态。
来说说影片中的人物。
老鬼最后的出现是让人颇为意外的。
论深沉和专业,她不如李宁玉;
论资质和后台,她不如断背的小白;
论官职和势力,她不如金生火;
论功绩和聪颖,她不如吴志国。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这个看似娇气、浅薄、傻里傻气的女子暗中策划了多起行动,在这条万丈深渊上的钢索上保持着平衡。
处变不惊、匍匐前进,也许我忘了这才是一个优秀特务最根本的素质。
然而,她不过一个弱女子。她如何在这个男人都战栗的鏬缝里保全自己?
“你不怕么?连死都不怕么?”
“我不怕死,我只怕爱我者不知道我为何而死。”“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我无所谓为共产主义奉献生命这种主旋律话题。我只是在看人性。
人如何不怕死。
人如何怯弱得扑上去一口咬伤侮辱自己的人。
人如何变得犬儒,在他人的裤裆下爬步还假装自己很舒服。
人如何险恶,用尽酷刑折磨同类还丝毫无羞愧之心。
人又是如何坚强,小小的躯壳装满反抗的力量,任由敌人将我蹂躏、打压、折磨、甚至杀害,始终坚信灵魂和信念会与这个世界同在。
游戏开始前,顾晓梦说要为李宁玉修补那件旗袍。
她帮她脱去,再拿出针线。软禁的整个过程,她在时不时的修补。直到影片结尾,她带着赴死的心,给玉姐穿上那件袍子。
“补好了,只是不太工整。”
她一直倾尽所有修补的哪是衣口,而是一个社会正在溃散的信仰。
若不是时代和命运,谁又会被带到这个漆黑、潮湿、深不可测的林子里呢?
一个社会中清醒的人总归是少数。于是清醒如顾晓梦和吴志国无畏的探路,而麻木如李宁玉和小白等人, 随波逐流,唯活命而已。
越来越觉得很多事情我们其实是没有权利站在道德的法庭上去批判的,比如汉奸比如背叛比如很多很多不得已,因为你都没有勇气说你会比他坚定会在十公分长针插入你脑中的时候仍然沉默。
李宁玉说:“你们太可怕了,究竟有什么是真的。”
顾晓梦说:“我真心把你当姐姐。”
一个响亮的耳光。
信仰不同也可以以诚相待,尤其是那样一个年代。
你我都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然而世事不料,保家卫国又或是苟且偷生,只是难以等闲。
故事的结尾,李宁玉在大屏幕上对我笑,温婉可人。
顾晓梦还在穿针引线,随即抬头看着我,又或是望着她的玉姐。
而空调还在我头顶上吹,直到把眼泪全都风干。
我便明白了,岁月的角落里,她们早已原谅了彼此。
6 ) 爱情是一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觉得晓梦爱玉姐的请进)
《风声》,悬疑是肉身,主旋律是衣装,酷刑是首饰,而暧昧,是眼角那一颗勾魂的痣。
人物错综混乱的情欲滋长,两个女主角之间的暧昧情挑。处于囚徒困境中的8个人,情感的防线,是怎样越磨越薄,是怎样逐渐崩坏。爱情,就像一场脆弱突然而至的感冒,这种感冒放在于人性中挣扎的囚徒之间,又叫做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剧本并不如《暗算》专注于悬疑解谜。为了旁顾其他,《风声》在推理斗智的线索上弱化了很多。有一些设置比较牵强,不太合宜。
首先背景的设置,暗算》是蒋介石白色恐怖残杀共产党。《风声》一开篇便是地下党四处刺杀,结尾还是报复性暗杀,割喉。虽说古往今来,国际国内,革命都是以恐怖主义的形式开始的,但是毕竟在全球反恐的今天,强调共产党曾经是恐怖组织,作为主线矛盾的激发点,显然不那么讨好。
其次,导演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迷惑观众上,基本是怀疑一个,杀掉一个,怀疑一个,再杀掉一个,这样一来,费劲把他们几个都请到一栋悬崖上的孤立别墅还有什么意义呢。不如一上来都动大刑,动到死好了。唯一的掩护,就是由在明的老鬼抢镜,保护了在暗的老枪。上映之前的宣传也是拼命让大家猜谁是老鬼,所以说,老枪才是最后的悬念。
上来把真相告诉观众,让观众跟着一起提心吊胆的是间谍片,一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晓,让观众跟着猜谜的是推理片,电影在这之间摇摆不定。
然后,说说故事和人物。人物一个个死去,猜测谁才是间谍“老鬼”,实际上这该是个密室杀人推理游戏,智慧角力和心理博弈应该是重点,结果却让酷刑抢了风头。困室斗兽的恐怖,应该在于不确定的心理缠斗。
审讯者和嫌疑犯两个小集团,之间的对立和攻击倒在其次,重点应该是放在两拨儿人内部各怀鬼胎,各显其能,狗咬狗,情况渐渐失控,才有冲突,有张力。然而几个人物的设置,个性十足,却都没头没脑,架构不起悬念和变数。
嫌疑人集团:大家除了一开始互相攻击了下,然后就独善其身,各玩各的去了。令守着窃听器和望远镜的监视者很郁闷。
其实互相攻击未见得都要高超智慧,或者心眼小,或者城府深,或者够疯,或者够阴毒,在这种危如累卵的情况下,为求自保,随口乱咬都能是致命一击,局面必定不可控制。可惜导演把人物打造得各具特色,私下瓜葛千丝万缕,却表面化得只供观赏,没有实际战斗力。
苏有朋演娘娘腔的白副官,够娘够劲,一句“我这儿谁的黑底都有”本应是极具杀伤力的。但是小白既没脑子又没心眼儿,徒有清高姿态,一味单纯到死。
英达饰演胆小怕事的机要处长金生火,动不动吓得一哆嗦,我还以为他是城府埋得深重,结果哆嗦到最后,勇敢地自杀了。
张涵予演吴志国,剿匪大队长,恃勇斗狠,扛造,绝大多数的酷刑都招呼在他身上了。命硬得像石头一样。应该说,他最后活下来,绝对靠的不是智慧,而是异于常人的体质。
李冰冰,李宁玉,唯一强调了智慧的人物,一开始面色沉稳不显山露水,还有点厉害样子。后来发现,那不过是女人面对男人的傲气,而不是面对敌人的沉稳。她有智慧,但太清高,不屑于和他人撕咬,被脱衣量体之后,就只剩哭哭啼啼,“我,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高材生,不是妓女。”清高,自持,恐惧,母性,安之若素的女人味儿,李冰冰演得还真不错,哭得很美,有点味道。
周迅,顾晓梦。美艳轻佻,任性妄为,她醉酒,挑逗小战士,试图偷偷打电话,还多次举报别人。作为谜底,她动静儿太大,浑身破绽,颠覆了推理片boss深藏不露的沉稳形象,也可能为了隐藏背后其实还有个大Boss,她很明显地在吸引所有眼球。这个角色当然是最有智慧的,问题是没有相衬的对手,就显不出高杆来。
审判者集团:司令官握有军权,武田是日本人,王田香是酷吏。大家各擅胜场,应该互相忌惮。结果都一边倒地被日本人领导。难道设置这三个人物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俩中国重臣权将是如何服从日本被贬军官的么?即便失去了体统,也不应该失去审时度势的智商啊。
武田这个人应该是外科金属般的冷漠,充满智慧,掩藏着内心的怯懦和自卑,最后他的疯狂渐渐失去控制。黄晓明削发蓄须学日语,刻意地硬,刻意地粗砺,看得出来用力和努力,确实做到了一个像字,演得不错。可惜在石兆棋和王志文面前,还是乳臭未干的样子。这两个人会甘于服从他,从剧本和表演上来说,都没有说服力。
一个年轻日本军官,要压在两个年纪大,个头壮,还比他官阶大的中国军官,在个性和智慧上应该更强大,锋利,偏执和恐怖一些,他足以征服另外同谋的不是他的身份,而应该是他的智慧和疯狂。换言之,这个角色本身设计得有点弱,让一个30岁的人来演,谁演谁都很难压得住另外两位。
石兆棋演的张将军出场霸气十足,脑容量却和他的职阶不相称,他完全有实力钳制武田的,可最多也就是质问了两句,然后就跟在疯子后面当傻子去了。
王志文演的王田香是汪伪政权的酷吏,很有范儿,就是太有范儿了,把戏都抢完了。无论他的出场,他的狗八妞儿,还是他的皮大衣。就算他哈巴狗一样被张将军一脚踹飞,跪上去给武田点烟,怎么看,都是装的,到最后还得他是老大。可是到最后,他死得很没有价值,他油光水滑的大背头还应景地垂下几缕来,十足汉奸样儿。这个角色,用王志文来演,过了。
另外我觉得,吴刚演的针灸医生最好。戏份少,腔调十足,十二分好。
电影的情绪才是它的魂魄。
从结果倒推,尘埃落定之后抱着一件衣服回忆一个人,显然是《断背山》的路数。那缝在衣缝线里的密码,总结陈词般的递进语气,意犹未尽,欲盖弥彰地剖白着,革命事业是责任和担当,唯愿我爱的人懂我才是神髓。
导演大概是个细节控,非常喜欢捕捉面部表情,常常是整荧幕的一张大脸。这每两个人一起说话,脸都凑得特别近,包括行刑时,镜头也跟得特别近。可能是导演在拍摄之前让演员喝酒酝酿情绪的缘故,大家都暧昧得很到位,空气中弥散着强烈而隐晦的情欲。说爱情可能有点过,导演并不着意去发掘一段深情的刻骨铭心,他只要人和人之间感情的种种可能意味,以及由此引发的话题性和商业价值
爱情可能就是一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为人质情结,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在这部电影里我冒然扩大一下,不单指受害者之于加害者的感情,而是由于双方都处于极端的孤立状态,而轻易地对身边的对象产生依赖。
其实到最后已经说不上谁囚禁了谁。在这个孤立于绝壁的山庄里,每个人都是囚犯。被审讯者囚禁的嫌犯,被谜底囚禁的审讯者。大家都处于一种被形势所迫,骑虎难下的囚徒困境。禁室培欲,这个时候,情欲成了卸载压力的唯一选择,对立然而相互依存,反而更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依赖着自己的敌人。
武田对于李宁玉,吴志国和顾晓梦,以及被删掉的金火生和白小年。国产片从来不缺主旋律,就缺乏暧昧细腻的情感……缺乏感情异端的多种可能性猜想。
尤其是王志文演得很有张力,先是拿盒饼干对晓梦说,我都在。行刑前,抵住头发湿乱,眼神涣散,穿着吊带衬裙的晓梦,手掌死死地握住她的腰,咬牙切齿地逼她赶紧认罪。散乱而急切地目光,透露出他是多么不舍得亲手对她用刑,行刑时,背转身面露不忍之色。这就是一个刽子手的爱情。
可能爱情大抵都是这样,为了对抗生命中的某种困境和捆绑,无论是寂寞,寒冷,孤单,世俗压力,贫穷,恐慌,空虚,不安……而产生了爱的需求。
一个平和完满的人,是不会盲目在爱情里沉堕的。
除了逻辑结构之外,李宁玉和顾晓梦的暧昧情愫是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具有话题性的亮点,中性风潮,同性暧昧,在近年的电影市场中并不鲜见。两个美女之间含蓄的推手,是一个比较文艺的商业符号,在大陆不多见,却是台湾电影的惯用桥段。导演陈国富是台湾的比较成功的一个商业导演,导演作品《国中女生》《我的美丽与哀愁》《征婚启事》,监制作品《20,30,40》《非诚勿扰》里面都有同性爱的元素。虽然是类型片,但显然感情,才永远是导演擦不掉的个人标签,是他试图隐藏,又力图表达的潜在主线。
是的,回归到周迅最擅长的爱情戏上,非常精彩。顾晓梦帮李宁玉补衣服,两人倚在沙发上,为形势担忧,顾晓梦目光魅惑地看定她,主动表明对玉姐的依赖和信任,李宁玉不禁握着她的手,俩人额头抵着,依偎在一起,说出互相照顾的话。
戏,都放在周迅的眼睛里。
最初,顾晓梦坐在沙发凝神望着什么,那眸子,和之前醉酒的浑浊,小丫头胡闹的精灵完全不同,隐隐笑意,柔情深种。镜头在她的眼神里停留了很长时间,然后慢慢地转到她目光所及之处,是李宁玉,斜躺在沙发上,兀自出神。
结尾,是李宁玉摸着顾晓梦给她缝在旗袍里的留言。时光忽然流转,回到她穿着大衣,趴在阳台上的那时刻,顾晓梦在屋里,微笑着看着她,意味深长,而又是那么饱满的幸福。全片结束。
这不是爱情电影这又是什么。
关于女间谍的同性恋电影有印象的有两个,德国的《艾米和加古娅》,莎莉塞隆和佩内洛普的《巴黎烟云》。都是战争题材包装之下的猎奇猎艳电影。
特别的是,一般女间谍都是两个人之中活跃的那个,主动开始的那个,主动离开的那个,不可控制的那个。
《风声》中,当李宁玉发现被利用的真相,扇了晓梦耳光,要去告发她。顾晓梦万念俱灰,颓然坐在那里,说了句我是真心把你当姐。李宁玉定住,转回来望着她,哭得不可遏止,眼神里满是无奈和绝望。她发现自己竟然无法拒绝这个一直欺骗和利用她的敌人。这种爱恨交织,甚至憎恶自己的情绪,李冰冰演得很到位。
然而当李宁玉放弃了,晓梦却又求她去告发自己。这一段转折很清晰地表现了晓梦在感情关系上的主动性和控制欲。当李宁玉因为恨而要去告发她的时候,她主动示爱挽回她的心。而当李宁玉承认爱她不愿她死的时候,晓梦又逼迫她亲手送自己上绝路。
或者主动的人都会显得比较自私吧。顾晓梦爱李宁玉,却又亲手给她造成的痛苦,因为她有着更需要守护的信仰。而李宁云,被动地被征服,被覆盖,被牺牲,持久地在爱情的余温里徘徊。
李宁玉是个冷美人,她清高倨傲,骨子里确是极为渴望爱情的,容易被直接浪漫的热情感染,被单纯热烈的灵魂征服。也许连她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被晓梦的美好点滴渗透了,也许终其一生她都会说,我爱刘林宗,晓梦是我生命中最特别的一个人,她永远是我的好妹妹。
就算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爱情的存在,又有什么重要呢?
并不妨碍这份爱情也在有意无意中感动了我们。
然而,晓梦是清醒的,明白的。这种个性设置让顾晓梦变得非常真实而残酷,对自己残酷。
庄生晓梦迷蝴蝶,晓梦,浮生若梦。其实是个很复杂的人物。有真情,有背负,然后现实的巨大压力让她以一种放浪形骸,游戏人生的姿态来伪装自己,保护自己,时间久了,这种拟态渐渐长到了她的骨子里。
从她离开酒吧的那一刻,拿起那瓶酒,就开始给自己罩上一层伪装的盔甲。在别人处在洗脱自己的不安中时,她却必须保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来保全自己,传递消息的清醒。包括她的感情。她在这个时候主动向李宁玉示好,表达自己内心潜藏已久的感情,一半是怕失去最后的机会,一半是利用。她不是虚情假意地利用对方,她是情真意切的利用对方。在这种情真意切中,她要用民族大义强烈的使命感去压制着自己,才能不被情感淹没。
要知道,每一天,她坐在窗边给李宁玉织补旗袍,对爱情的愧悔都在啃啮着她的心。
这种清醒的痛苦,就如同不用麻醉,自己给自己做手术。
北影首映时,我刚巧坐在黄磊,俞飞鸿,张扬,景岗山的前排,大家都看得很投入。散场,观众纷纷低语议论是年度佳作。这可以说是一部很成功的商业电影,很好看。
导演的控制力很强,全剧氛围成熟圆融,没有明显的失误,没有不合时宜,观众始终死死跟着剧情的情绪控制,没有令人抽离的突兀之处。
剧情集中,精致的细节,不错的表演,暧昧的情感,使得电影观赏性很强。强烈的视觉冲击,节奏和气氛的控制,生理和心理的搅动,用镜头语言而不是剧本文字来说话,都使得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雷点与泪点共存,百合与卖腐齐高。
很久没看过这一类型的片子,虐心折磨人啊,可还是想看片子刺激这你想要猜出到底谁是“老鬼”。周迅演技永远是无挑,最让人惊艳的是苏有朋,天哪!不可思议的“兔爷”。
“当人间沦为炼狱,谁能用信仰,迎来光明?”
周迅最高!周迅啊周迅~我爱死你了~BTW,这个片子让我觉得无比杀人游戏,两个杀手互相对掐,然后平民很乱,警察趁法官闭眼了下淫手。
果然是鬼片导演,镜头从头摇到尾。
周迅和李冰冰绝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所有人表演几乎挑不出毛病,对国产电影类型化有重大突破,故事跟小说非常得不同,叙事逻辑虽有个别瑕疵,但整体推进得很靠谱,各方面都相当的到位,在国产片范畴里制作精良,这片要不卖两亿,有点不可想象。看了结局,很不错,还能更好!显然是不得不看!!!
李冰冰说那句“揭发你,我要去揭发你”时的神态和动作,可以感觉到那种炉火纯青的演技...
牛片 没得说 怎么能不看!!!!!李冰冰太美了
蘇有朋先生您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戲路啊!!
白小年太早挂掉了,我还没看够苏有朋的娘劲儿呢~~张涵予这个男人真有味道~李冰冰和周迅摊牌后对飙演技那段情绪拿捏细腻又到位很是过瘾啊~~英达那个死胖子死得太逗了,本来都没他事了结果非要把自己搞死~~好吧,黄晓明这个大绣花枕头此次也算有进步~~~比较来说風聲比建国大业好看很多~~
这版风声都没有拿女主双黄蛋,后来七月与安生拿了,这像话吗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 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 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亲爱的人, 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之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格调低下,推理扯淡,能比“女文工团员的最后的下落”稍微好点。升华僵硬得我都要哭了。迅迅,不怪你……
片子本身合格,但看了还是很失望,因为网上的评价都太好了,心理落差难免巨大。老鬼拯救老枪那个办法,根本不靠谱。你怎么知道老枪能清醒着把消息传出去,你怎么知道接头人员会想到查看你的内衣?难道不是你自己活着出去传信息,可能性更大些吗?
"此片片名不应叫《风声》 应该叫《武田少年事件簿 の 皇军揪内鬼SM大决战》"--同想起少年事件簿:凶手就在我们中间
借朋友的光看了媒体专场~虽然真的血腥到变态~但是绝!对!值!得!去!电!影!院!看!肯定不会让你失望,好导演,好演员(除了黄晓明),好画面,好故事!看了不后悔~不看你不会知道自己错过了一部好电影!
看了两遍还想看,每个人都在倾尽所有地演出,最后被感动到忍住流泪。真的很好看!期待DVD能呈现完整版,去TM该死的审查。
黄晓明在电影里简直是妇女之友。。不对李冰冰用刑,还给周迅披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