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
  • 无尽
  • 优质
  • 红牛
  • 非凡
  • 闪电
  • 光速
  • 金鹰
  • 新浪
  • 太阳总在左边

    剧情片大陆2011

    主演:益西兰周  罗后杰  尕藏仁青  仁增卓玛  

    导演:松太加

    猜你喜欢

     剧照

    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2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3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4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5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6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3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4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5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6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7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8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9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0-27 04:22

    详细剧情

      主人公尼玛将亲生母亲碾压致死,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和自责,带着渗有母亲血迹的一把黄土,只身磕着等身长头朝拜拉萨,却依然没有消解无时不在的悲痛 和自责。返程途中,尼玛遇见一位坦荡执着、又空虚失落的老者,两人穿行在茫茫戈壁滩,相互影响,相互救赎,终于让主人公重新获得生存的勇气和自我的释然, 将渗有母亲血迹的黄土撒在原来酿成惨剧的地方。

     长篇影评

     1 ) 一出地獄,既光明

          一出地獄,即光明——但丁
          痛不欲生的人總會輕易的堅信,死亡是自我救贖的最好方式,用自己的生命來洗刷自己的罪惡,是最痛快淋漓的門道。影片一開頭就展示了(尼瑪)的這種心態,他閉眼把摩托車急駛向懸崖。當這種嘗試被哥哥阻止而失敗之後,他便把造成母親死亡的摩托車推向懸崖,象徵性地完成了未完的動作。其實影片開始的不到2分鐘的鏡頭,就徹底的交代了整部影片的基調,那就是痛苦和救贖。自我了斷之路行不通之後,(尼瑪)嘗試了另外一種辦法——去派出所投案自首,希望能夠藉助外來的力量減輕自己的痛苦。然而對這種意外造成的交通事故從法理上來說也不具有嚴重懲戒的理由,因此第二條之路也在派出所大門口嘎然而止。當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救贖之路都無法實踐時,(尼瑪)最終選擇了本民族自古以來就選擇的一條救贖之路——磕長頭去拉薩,希望借此能減去心中痛苦,減去自身罪惡。然而這樣放逐般的救贖之旅最終能洗去自己心中的罪惡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歷史上的很多救贖影片都會閃現著一個偉大的字眼,那就是友誼,本片也不例外,尼瑪在歸途中遇到了一位參加自己女兒婚禮而歸來的老人,兩人從拉薩歸來的途中正好同坐一輛車,在河卡短暫的停留發生了兩件影響整部電影走向的小事,一是(尼瑪)在河卡車站買票的時候,發現一対母女使他睹物傷情,決定徒步回行。令一件小事就是老人接到了(尼瑪)未婚妻的電話,下定決心使其走出悲痛,回歸故里。因此影片大部份的鏡頭都輾轉于兩人的歸途,而這歸途最終也成了(尼瑪)的救贖之路。
          影片用無窮的荒漠來隱喻苦難的強大和對痛苦的我執下的人的心境,唯一不多的人物對話是主人公點滴的救贖,而導演認為救贖的最終之路是要回歸生活、“要遇到孩子和時間”,這也不同于一般的藏人電影,表現出作者的人本主義,但影片最終孩子的眼淚又充滿著對人世的悲憫。其實對痛苦來說,歸根結底讓我們感到痛苦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對痛苦的執著。比如影片中的(尼瑪),當他把母親的死當做自己的罪惡而埋在心底時,任何贖罪行為只會增加自己的痛苦。放下對痛苦的執著是救贖的唯一之路,但這談何容易!更何況是自己背負“弑母”的罪孽,是罪惡之首。然而老人對自己的關心和“苦口婆心”最終使(尼瑪)放下對痛苦的執著,漸漸的把目光從自己身上轉到身邊的人,而當(尼瑪)蹣跚著去追逐被風吹走的老人的帽子時,老人也到了可以離開的時候了:當一個身處痛苦的人開始去關心他人的時候,也是到了他放下痛苦的階段了。
          其實無常的人生,苦難就像太阳一样,它总会在那裡、在你朝聖之路的左邊,但過於執著于痛苦、執著于歡樂,就會失去生活本身的意義,但不管怎麼樣我们也不能因此就不去生活。當你心系痛苦或歡樂的時候,你要做的只是换个方向,就能释怀;當你深陷我執的泥塘時,要做的不是毀滅我執,而是心生愛憫,這愛憫不管是大愛小愛都是愛,只有愛才能去掉痛苦或歡樂的我執,生命才會自在、圓滿。

     2 ) 生命的意义(有剧透)

      不同反响的开篇。
      大特写,忧伤的脸。然后是一个静静远观的长镜头:悬崖上,骑摩托的人想冲下悬崖,想死,另一个人劝阻他,两个人撕打起来;然后,一个人跑出画外……
      接着,出片名:太阳总在左边。

      整个电影在旷野上展开,不多的场景,很少的人物,简单的情节,看着却并不沉闷、单调,从人物的表情、内心、环境以及摄影镜头的画幅仿佛都透过来一种情感的力量、思考的力量。因为摄影机背后像是有一颗慈悲、诚挚的心在跳动。

      台词少但也精准、意涵深邃,比如:

      “小的时候盼着他们长大
      长大后又盼着他们成家
      成了家不知道再该盼什么

      该盼着抱孙子呀

      那抱完孙子以后该盼什么呢

      呵呵 这就不知道了”


      还有,电影里哪怕一个小配角的塑造也很精彩;比如那个宾馆里漂亮的女服务员。从镜头的后面走廊上走过来,一个开着的门里的什么人对她搭讪,她嗔怪地拒绝了。然后她从后面赶上男主角的时候,仔细看了男主角一眼。然后有了这一眼,她再来向男主角求个帮忙,就很自然了。老者说,我年轻时遇到这样的事情就是大喜事哩。——而男主角依然沉默和无动于衷。烘托出男主角枯寂伤感的内心。而这些都是在极简省的几个镜头里自然完成的。

     3 ) 导演的话&剧情【剧透慎入

           导演的话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黑黝黝的柏油马路伸向天际,刺眼的马路上有两个人影在晃动,这是我开始写剧本阶段就会想到的一个画面,也是我每次上拉萨时面对格尔木周围那块处女地的影像联想。几年前就有想要为这块戈壁滩写一个剧本的冲动,后来偶然从家乡听到一个真实事件引发的悲剧,当时我听到这个故事后大为震惊,很多个问题缠绕着我:假如这样的事件发生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办?兄弟俩怎么样面对今后的生活?他们有没有再次面对生活的勇气,他的动力是什么?是宗教还是其他什么力量?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仰至上的民族,宗教信仰占据着一切,所以开始我试着从宗教来救赎他们,但后来慢慢发现这样的救赎方式非常老套而苍白无力。我觉得还是生活本身来救赎他们更加有力量,这样的救赎方式非常符合东方人的生命感悟或文化特性,更符合藏族人对于生活或生命本质的理解和体验。




        剧情
        这是一部关于救赎的电影。母亲去城里看望女儿刚刚回来,即将结婚的尼玛和哥哥嘉布去路口迎接。嘉布带着母亲走在前面,尼玛驾驶一台崭新的手扶拖拉机紧跟在后。三个人在回家的路上快乐的奔驰,不料路上母亲的藏袍腰带掉落下来,缠住了摩托车的后轮,哥哥没能把住摩托车,母亲摔了下来。土路上尘土飞扬,而尼玛驾驶技术并不熟练,慌乱中手扶拖拉机从母亲身上碾过去…… 尼玛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和愧疚,更无法原谅自己。他前去派出所自首,要让派出所的人对自己定罪判刑,但派出所的警察认为这是意外事故,无法定罪。沉浸在悲痛之河的尼玛带着渗有母亲血迹的一把黄土,抛下即将和他结婚的恋人秀措,只身磕着等身长头去了拉萨。
        长路漫漫,尼玛历经苦难到了拉萨,但内心却一如既往的无法释怀,更不忍心将那包渗有母亲血迹的黄土留在那里,他只能木讷的走上回家的路。坐在车上,尼玛无法忍受归来时对于内心来说极度反差的速度,半路下车步行,每走一步,距离家乡越来越近,可心却越来越遥远,充满了抗拒。
        一位老人去拉萨参加女儿的婚礼,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沉默寡言、行径孤僻的尼玛。老人眼看着儿子和女儿都成家了,自己一生盼望的事情都慢慢的实现了,这些本来都是高兴的事儿,可这时老人觉得自己忽然间没有了盼头,内心充满了空虚和失落感,也不知道人生接下来该盼望什么,也许最后盼望的也只能是死亡了。
        对人生的意义带有疑问的老人和想求得内心安宁的尼玛就在一辆长途客车上相识,但尼玛始终不开口,拒绝与人交流。老人无意间从尼玛拒绝接听的电话中了解了尼玛极度痛苦的原因,使得老人放弃坐车,一直跟着尼玛,两人步行穿越茫茫的戈壁滩。在漫长的回家路上,尼玛几乎没有跟老人说话,老人始终不舍不弃的跟着他。老人的执着和坦然面对人生的姿态,平淡中富有人生最真实的话语渐渐地影响着尼玛。尼玛一开始总是试图逃避,躲着老人,两个人由一开始的撕扯、逃离,到后来平静的走在一起,尼玛最后会在一个路口默默地等待老人。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一颗牙从嘴里掉落,尼玛也在旅途中喝到了自己烧的第一杯热热的甜茶…… 在一个三叉路口,两个人到了分别的时刻,老人独自走上了回家的路,尼玛望着老人的客车收拾行李重新上路。
        天色已黑,他在一个山凹睡下,一夜长眠,第二天醒来,群山已经被大雪覆盖,金灿灿的充满生命的力量,尼玛在雪山面前留下了一滴眼泪,静静的下山了。在回家的客车上,他从玻璃的倒影中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终于有勇气去面对,看到车里一个抱着玩具酣睡的胖子,脸上第一次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尼玛回到家乡,嘉布在村子的路口抱着儿子默默地等待。最后,尼玛将母亲的那把黄土撒在了家乡原来发生惨祸的地方。

     4 ) 关于《太阳总在左边》的一些事

    第六届先锋光芒播放了《太阳总在左边》,并有幸请到导演松太加来到广州。作为先锋光芒志愿者的一员,昨天我和导演作了一番交流,知道了关于《太阳总在左边》的一些事。
    1.这是导演的处女作,一共拍了二十多天,花费了一百万左右。
    2.这个故事在导演的抽屉放了很久,后来感到了投资人。(导演要自信一点!)
    3.很多去西藏朝圣的藏民因为太阳方向和高原紫外线太强等原因,左边脸常会出现烧伤。所以太阳总在左边。还有一番含义:人生中的苦难就像太阳一样,总会在那里。但只要换个方向,就能释怀。最后主角放下心中的包袱,回家的路,就是新的方向。
    4.缘分之一:导演和主角益西兰周相遇是缘分。物色角色的某天,导演的车坏了,停在了一个村子里。正好遇到益西兰周。于是“就是他了”。
    5.缘分之二:导演要寻找拍那场哭丧戏地场地,正好找到那家人曾今的遭遇和剧本极其相似。这家人的老母亲去世之后,儿子流浪了两年之后才回家。
    6.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对一个小孩的特写。小孩的流泪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导演并没有要求小孩流泪。
    7.导演下一部电影很快很快就会开拍,是一部关于三个孩子的儿童片。他说要献给他将要出生的孩子。(贵妇人这两天就要生~\(≧▽≦)/~啦啦啦,也许已经生了)

     5 ) 太阳总在左边

    太阳总在左边

    《太阳总在左边》,据说是松太加导演的第一部电影。

    电影讲母亲意外致死,难辞其咎的小儿子悲痛地走上自我放逐之路,在途中偶遇的老人陪伴下,最终获得了救赎。

    基于小概率事件和救赎的故事,难免落入俗套,不能算上乘。

    这样的极端事件,不能像流水般的日常生活那样自然。

    这样的自我救赎,也因为没有可以责怪的对象,而更难以获得。

    它不是需要刺出去尖刀或者艰难地收回,而是要性命攸关的拔出自己深入骨髓的巨刃——大概率地失血而亡。

    可是松太加还是不忍心:他尝试用太阳的灼射和老人的陪伴,照耀和温暖年轻人。

    松太加总是不太愿意让人显得太过孤寂和隔膜。

    人生向导一样的老人,同样有着儿女的羁绊,电话里的交谈观众听得清清楚楚。

    不像《寻找智美更登》里面的导演,一接电话总是走到远处,留给观众各种可能的想象而又无从坐实。

    电影的最后打出字幕,“谨以此片感恩我已故的父亲”。

    电影的初衷和意象,可能都有着导演浸入式的自身经历,是原始动力为出发点的处女作。

    这种家庭的羁绊,也一直影响着他后来的作品。

    《太阳总在左边》,这样的片名好像透着文艺气息,事实上可能只是一种事实描述。

    搬家之后的有一年初夏,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总是骑车上下班。不久之后左侧耳垂起小疹子,右侧没有。

    想了很久才明白:每天早晨由北往南地上班,黄昏由南向北地下班,因为扎着马尾,露出的左侧耳朵总暴露在阳光下,轻度的紫外线过敏。

    当时下意识地感叹——太阳总在左边。

    去往拉萨、然后离开的道路曲曲折折,晨晨昏昏,穿越四季,太阳自然不会一直在左边。

    不过因为有过左耳垂过敏,看到影片里主人公被灼伤的半边脸,瞬间get到。

     6 ) 哲学总是忧伤的

    第一次被一部电影震撼是很小的时候,午夜,睡不着,看电视,电影频道上的黑白电影,名字完全不记得了,印象中我是睡了又醒了,然后看到女主角穿着大花宽松的大裙子缓缓走上楼梯,像中午才睡醒的女人,惺忪颓废,有一张我不喜欢的短的方的脸,也许很像奥黛丽赫本,然后是长发,瀑布般浓密的长发,站在楼梯上和下面的男人说话,那个留着中长发的气质沉静忧伤的男人,然后看见玻璃窗外花园里年轻的男人,于是转身慌张上楼了,那个叫做哥哥的男人静静看着她离去,身后出现了一个肥胖的醉醺醺的中年妇女,冷嘲热讽,她是他们的母亲。
    然后换镜头,在集中营,三个人,女孩,两个男孩,一个男孩拉开弓箭对着另外一个男孩,眼神里是深深的厌恶和恨。
    然后是长大后的女孩,要出嫁了,前夜,镜子前,那个叫做哥哥的男人站在她的身后,帮她戴上珍珠链,未婚夫敲门,哥哥打开门,说,我们的风俗是结婚前夜是不能见面的,不等门外那个纤弱的男人反应,便把门重重关上了。
    哥哥对妹妹说:“我们走吧,离得远远的,去欧洲,我都计划好了。”
    那个颓废的不纯洁的女主角眼中却是害怕和忧伤。门外,又是母亲的咒骂声,用“婊子”称呼那个叫做女儿的女人。
    哥哥离开了,时间,流逝的时间充斥着赌博,妓女,酒,拥挤的人群,桥,漫无边际的黑夜,年轻的未婚夫死亡了,警察通告,调查,母亲站在哥哥身后,说,我知道凶手就在这栋房子里。可是证据呢?
    无边无际的孤独。
    女孩终于出逃了,带着她的箱子和帽子,大衣,走进一趟火车,用警醒的脆弱的眼神打量着过往的男人和女人。
    还是黑夜,无边无际的孤独,然后女人脸上少了颓废,驿站,女人终于走下火车,酒馆,一样拥挤和香烟,笑声,露乳的女人,骰子,桥牌,女人说,我要一杯茶。给钱。我没有钱。
    然后是淹没的拥挤,嬉笑怒骂,调情。
    倒数第二个镜头是女人在电话亭里拨通了哥哥的电话,那个因为她的失踪而杀死母亲的年轻男人听到她的声音如得到全世界至宝一般松了一口气,紧张问你在哪里。
    女人说我没有钱,我在车站。男人说我马上来。
    男人来了,二楼,打破了玻璃,把那些调戏女人的醉汉杀死了,然后是亲吻,铁轨车轮的声音,这是无望的轮回。
    看完后我失眠了,为剧中的女人深深地悲伤,在她登上火车的时候,我以为新生活会对她展开,最后她说我没有钱,于是回到他身边。

    第二部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第三部是《疯女胡安娜》
    第四部是《钢琴别恋》中随着钢琴坠入深海的女人,巨大的裙子撑开,深海,一望无际的宁静,如果我是她,将不会挣脱缰绳。

    然后便是长时间的断层,再无法被任何电影打动。
    直到2007年金基德的《时间》,那是我概念中定义的商业电影。
    然后是2009年金基德的《悲梦》,欣赏和理解其中虚实的比如男人的梦由女人实现,比如男人通过梦境接近离去的爱人,女人不愿记起旧爱却因为男人的梦和他频频接触甚至肉体接触,伤害的真谛因为你理解。此外是因为小田切让,是我认为的完美的男人。
    2009年《生人勿近》,多年未有的惊艳之作,冷掉,北国冰封的沉静,所有饱满的情感由细腻的低层次肢体泄露。喜欢爱丽丝在窗外看着老男人死去的眼神,还有结尾,非常理想化,小男孩奥斯卡带着箱子出行了,轻轻敲三次,表示我爱你。爱丽丝气质相当高贵。

    然后就是独立电影《太阳总在左边》,2011年6月11日观看。

    忧伤的哲学

    影片的音乐非常少,而且在我听来是一段,重复的一段,每次音乐响起的时候,我的内心便充满了深深的忧伤。

    枯草啊,淡蓝色的天空,直线的公路,汽车开过的声音。

    在我的概念中,最伟大和高贵的东西,叫做哲学。因为我们,也许用我更加精确,凡夫俗子,爱恨情仇,七情六欲,久而久之,唯一能够化解的便是仰望哲学,那种清冷的,沉稳的,如宇宙,时间,无情无欲的冷静的理智的,是我向往的世界。

    《太阳总在左边》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哲学电影。当然我看电影其实非常自我,关于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故事本身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我的感受。因此所有东西都是被二次创造过的,只代表个人意见。我看到的是冷静啊忧伤啊如天上的星星啊月亮啊,就算在男人对女人说,我家里在筹备我们的婚礼的时候,音乐也是如此忧伤,命运之轮不断转动着,那些人啊,那些生命总将一些微小的东西,既定的伦理,人尽皆服的道理质疑化,那些自我的生命啊,那些坚定的眼神,那些雷打不动的信念和信仰啊。青春啊路途啊。

    旅途之中,有一个年长的同性不断从车上下来,作陪,已经是理想化的生活。
    男人最后微笑的时候,是顿悟。人生有时候绕一个大圈,最后貌似还是回到原点,那个原点,是社会和时间沉淀下来的真理,告知给所有平庸的遵循着的生命,因此他们的生活貌似少了去多苦头和弯路,然而那些有勇气怀疑真理的,那些固执的,信念不容动摇的生命啊,是否所有经历都是一种过程,正如每个人的路都要自己走,每个人的结都要自己解。

    老人最后终于走了,也许是失望。他认为他再也无法领悟?他其实想去帮他捡起被风吹跑的帽子,这个沉默的古怪的迟钝的男人啊,感激啊爱啊是从行动发出的,然而人生总有遗憾,谢谢也来不及说去。
    只能最后把帽子留在路旁。

    顿悟了回归了的人便懂得放下,舍。

    固执的生命坚守着某种信念的,端着满满地忧伤和悲哀。

    太阳总从西边升起,灼伤的总是左边的脸,勇敢的生命尝试挑战啊抵御啊那些亘古转动的宇宙之轮,信念是好的,但是作为同辈,因为理解所以懂得,所以变着法子地鼓励安慰劝慰,总之希望你过得开心,最好不必为此困扰。

    不知者总是最幸福的。

    悲伤在时间和小孩面前,是无力的?
    生命中总需要一些说服力,小孩非常好,初生的新生的充满未来无限可能性的单纯的好奇的不自知的,但是为何你的眼中有隐约溢出的泪水?

    创作者啊创作者,是否你的内心依然是深深的无望和忧伤,你那么努力救赎,是否因为世事世人本就无法救赎。

    说到底是阿Q的温柔的自我打气的给自己和所有被困扰着的人群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只有那么柔弱的生命和眼睛,不自知的来自宇宙的单纯的生命,才能看穿生命的本质,并为世人悲悯?

    不可继续探讨。

    声音

    我喜欢呼呼的风声,水流在壶里的声音,水溢出的声音,鞋子踩在沙砾上的声音,非常动听,非常非常。

    看电影的时候我想也许我要专门刻一张类似的盘,不断重复播放。

    内心平静。

    芳香的肮脏

    去看电影前,受邀去和一个朋友吃饭,车转过一条小道又一条,沿途可以看到树,地上是沙砾,有别于城市水泥路面的,有红色的整理的房子,有墙,有古旧的气息。突然内心被深深打动,那种古旧的东西,我想起窄小的游泳池,木门,斑驳的干净的那些具体说不出的。

    我非常害怕肮脏,我喜欢香气,洗手间必须一尘不染,每一个角落,是五星级酒店刚打扫完地标准,否则便是无尽的忧伤。

    然而有些东西,是泛着香气的肮脏,足以让我迷恋的,比如上面所提的游泳池,木门,有风的阳台,死去的鲜花,小时候画的画,爸爸送的钢笔等等等等。

    比如电影中老人捡来取暖的掉在地上发出石头一般声音的牛粪,皱巴巴的用来煮酥油茶的锅,真美。

    审美情趣真到位。

    片中男主角和喇嘛模样的老人有种我看过的所有近现代中国电影人物都没有的高贵气质,木讷迟钝乏味肮脏皱巴巴,异常高贵。

    但我不会爱。

    结论是,我对我的言论负责,截止2011年6月11日,《太阳总在左边》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中国电影。



    林蜜雪 2011.6.12 凌晨于北京

     短评

    令人深思

    3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 看哭了。

    8分钟前
  • MichelleLOU
  • 力荐
  • 极沉默,只有暴烈的日头和风的声音。它出现在这个时候,像是谁捎来的无语慰藉。谢谢你,陌生人。

    11分钟前
  • 鱼鹰
  • 推荐
  • 看来中国艺术电影传统由“万玛团伙”延续(关键词是电影学院和藏族电影人)。松太加为万玛才旦作品《静静的嘛呢石》美术和《寻找智美更登》摄影师。此片中德格才让的录音和音乐不喧宾夺主,又不乏细腻精彩之处。广袤荒芜西部旷野中自我放逐,寻找生命意义与救赎,沉静。开头部分叙事不甚清楚,经验不足

    14分钟前
  • 黄小邪
  • 推荐
  • 朝圣之路后如何回归生活

    18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 痛苦见到时间、孩子就会被消

    22分钟前
  • 爱窝窝
  • 还行
  • 上路走走 说不定能找到答案

    25分钟前
  • pandora刀刀
  • 还行
  • 松太加情节转变见细节的编剧功力不俗,一部真正的公路电影,路途的风景甚至过客都是其次的,真正重要的是在行走的过程,没有目的,是一场在旷野下的心的修炼,冥思生死亲爱的价值。这样的徒步精神与宗教的内心静修多么接近。一场不堪回首的往事,一碗粗陋的奶茶,一段难以磨灭的历程。

    30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 这片豆瓣居然7分多,虚高了吧。当然作为独立作品,民族题材,而且处女作,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但是也不至于解读出过于复杂的含义,其实就是关于生死和救赎的一个民族化的表达。环境营造很漂亮,故事流畅,有风格。

    32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 有些事,真是再怎么折磨自己都难得安宁。尼玛一心苦行,太阳总在左边,半张脸被灼烧得浑然不觉。人也是,自设的迷局待久了,也不知剩了几分心魂。直到一具苍老的皮囊出现,用活泛的心态匀出些执着善意,叫那苦与苦碰撞起来,好让彼此都卸下些心结。人与人兴许抬头便再也无缘,但那荒烟蔓草间,分明有了些畅达。原来2015年就标记想看,如今《阿拉姜色》看完,松太加采完,才在这故事中长舒一口气。

    36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 作为处女作来说,完成度颇高。只是关于陌生人与陌生人相遇,一个灵魂去宽慰另一个灵魂的故事终究还是太多了,所以整部电影也显得不那么突出和高级,就像是完成了一篇还算不错的命题作文。还是那句话,心里的结总归还是要靠自己解开的,他人只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毕竟太阳总在左边,生活还要继续。

    37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 摄影和(门窗)构图已颇具想法,文本单薄了些,在表现心理转变上欠缺了些,并仍会仰仗到藏文化的独特之处;因为太阳在左边,向着一个地方走,自然会被灼伤——所以不妨回头看看。我们生长,我们结婚,我们老去,我们死亡——长者是亮点。

    4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 20110611@UCCA

    4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 救赎风尘,千江有水千江月;步履不停,万里无云万里天

    5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较差
  • 理想的公路电影,暴走型公路电影,无需太多台词,靠环境氛围、人物表情、内在情绪来推进故事,气质接近格斯·范·桑特的《盖瑞》,但没那么简约。据说,男主角真的杀过人,家人看了此片,认为是在拍他们的故事,拍完此片不久,主角就莫名的失踪了。

    5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 松太加处女作相当强悍了。如何写“悲痛”和“赎罪”,本片给了一个绝好的例子。片子最厉害的地方莫过于完全把磕长头去拉萨放置在文本之外,转过来写磕完长头之后回家的故事(这么看[阿拉姜色]刚好是另一半的故事)。老人这条线的信息控制很精彩。松太加的剧作上比万玛才旦矛盾激烈多了……大全景/风景的用法。

    53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 我完全被这部片子吞噬了

    56分钟前
  • 王稷和泡泡
  • 力荐
  • 给自己的灵魂找一个出口!音乐大赞!

    1小时前
  • 断弦的耳朵
  • 力荐
  • 空旷无垠的青藏高原透着圣丹斯的气息,没想到一伙藏人能拍出如此“独立”的电影。王猛的摄影构图很赞,萌爷爷诙谐搞笑的谈吐暗藏着人生真谛。同样是孤独的朝圣,萌爷爷走进了尼玛的心灵。好好活下去,才是最大的救赎。

    1小时前
  • TomiOh
  • 推荐
  • 海岸影城电影院说多烂有多烂,选那地方搞电影节糟蹋这电影了。

    1小时前
  • stone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