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ritty and tender coming of age story about a young woman in Southern Ohio who joins a scrap metal crew to earn money for college, but soon finds herself torn between a promising future and the family she would leave behind.
这难道不是一幅特朗普时代美国底层家庭的肖像?单亲家庭,母亲因为吸毒进入戒毒所,留下未成年的兄妹俩相依为命。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偷拣废品度日。因为交不起水电费,他们被迫离开家庭,跑到废品回收站工作,并且时常做着违法的偷盗行为。
妹妹虽然想读书,但不得不把全部时间用来打零工。即便想阅读了,也只能到图书馆偷书。她收到了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但没有立即快乐起来,因为她深知以自己家庭的窘境,她无论如何都交不起高额的学费。反而是哥哥鼓励她继续求学,她自知其难度之大,在哥哥面前努力表现出对学位的不稀罕;实际上在她心里,她多么渴望继续读书啊,而且她也是一块读书的料。
兄妹俩不得不过上捡废品来求生的拮据生活,不仅时时常受到老板的努气,还要在外出偷窃时遭受生命的危险。最终,妹妹找到了邻家阿姨,两人携手自寻收集金属废品的途径,才真正积攒起求学的费用。妹妹是肯定要离开的,只是时间问题。
这是一部肯·洛奇或达内兄弟式的电影,讲述西方发达国家底层民众的生活境况。但在情感上,它比肯·洛奇的温情更显得客观,同时也比达内兄弟式的尖刻更加温情。电影里有一幕,电视一闪而过特朗普的画像,这难道是巧合?应该不是。
当特朗普声言要重振美国的制造业,但结果呢?看看这部电影里美国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境况便能清楚,喊口号自然是容易的,但历史趋向却不受个人因素影响。制造业不仅没有回归美国,反而有更多的工厂凋敝,这意味着美国民众底层的生活更加困难了。
一定要对抗到底啊
描写美国社会底层的电影层出不穷,但平实背后总是少了一分力度。
成长和离开也许是同时发生的
76/100
平淡的讲述底层人的苦难与坚持
#TIFF20
same rules apply. cuz there aint nothing else out there for me, with your imagination. looking around everybody all trying to be seen, im always on ur social dont u get it? im staring at u rn, all i do is see u, u r seen, u feel seen by me already? in any way? it feels fake? sometime ppl just say whatever they think u wanna hear, im not that kind of person.
又见杰西卡巴登,她的眼睛、法令纹都富有表现力,她年轻的脸上有一种“老”的魅力,总让人心疼。帕梅拉阿德隆发挥空间有限。
-
不再具有活力的“铁锈”带,被夺走的城镇与往日繁华;“向往在别处”的少女成长,和原生家庭如跳脱泥淖般的勇敢。前面的故事总与更试探界限的中年罪案片同时发生,后者则难以摆脱青春片里过头的自说自话。但各取一半,让两部分意外结合;就反而有了更不同、也更为真实的能量。Jessica Barden很出色。
及格还是有的,拍出来了红州底层的挣扎;色调未免太冷了些;Jessica的表演还是很亮眼…
这不错,是我最喜欢的那种题材
3.5星。底层的挣扎。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叙事上有些混乱,整体调性还是不错的,色调冷得和主人公一样,底层命运终究是无解的。
百度
制造业外流经济凋敝为背景的北美伤痕小清新家庭片,从同名短片拓展为长片,形式内容没有任何惊喜但贵在扎实沉稳,作为处女作还算出色。Jessica Barden有点像Emily Waston.
影片就和里面的气候一样,冰冷。
{★★★} 全方位展现美国底层拾荒者艰苦生活的电影,Amerindie的Ken Loach。所以毫无疑问它可以当做Sorry We Missed You的对照品来鉴赏和思考,也因此它也暴露出了与Loach的晚年佳作相同与不同的问题。相同的缺陷在于,均是一样的老生常谈,也均是一样的弥漫同情、不忍苛责。不同在于,Loach比美国的范式更懂什么才是悲剧--在他的电影里,悲剧降临了;但在这里,大概并没有。
还以为是恐怖片,但是讲述现实生活挣扎的题材也足够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