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失语
这几天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面对婚姻的选择,永远是个难题。我一年前在写论文的时候,偶然在一本学术书上看到这部电影原著的介绍,写过一篇博文。这时候看,那时候倒是想得很开。现在,当自己步入社会,却越来越想不开了。应该说,现在是越来越失语了。贴出来,供大家讨论。
鹤的失语 (2008-06-20 10:14:05)
标签:杂谈 失语
“对每个人来说,以他自己的方式来找到他必须爱的是什么,然后爱它;窗子变成了镜子;不管我们所爱的是什么,那就是我们所是的谁。”
——David Leavitt, The Lost Language of Cranes, p183
没想到能在一本课程论的学术论著上知道这一本书,戴维·莱维特的《鹤的失语》。小说关于一个家庭:儿子、父亲和母亲。儿子菲利普是一个同性恋,他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爱情,追求自己的所爱者,但爱者却不爱他,离他而去。父亲欧文也是一个同性恋,但他必须保守自己的秘密,直到他儿子“勇敢地站出来”的时候才对他有所触动,去面对他的欲望。可怜地是妻子罗斯,一个循规蹈矩的女人,她相信界限和距离,她不想知道太多,她只想维持本来的生活。但一切都令她沮丧,儿子是同性恋,丈夫也是同性恋,而连面对她自己,也是成为了一种奇怪的遭遇:“……她……在商店的橱窗里瞥见了她的脸——一个焦虑的、更苍老的妇女的脸,某个她可能会在路上遇到并为她感到难过的人,某个在她人生中更加轻松的时刻会感觉自己幸亏不是她的人。”
我没有读过这本书,在图书馆搜索了半天也没有。只能从只言片语去感受这个故事想要探讨的东西。特别是这段关于橱窗倒影的话触动了我,让我禁不住反复地念起来。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喜欢照镜子的人,但是每当走在街上,却喜欢盯着窗户映射下的黑影,一切细部不是很清楚,却有一个恍恍惚惚的轮廓。毋庸置疑,我正在向自己喜欢的轮廓发展,无论下意识或者潜意识。我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用某种方式将自己表达了出来,通过镜像得到印证。
以前也看过一些拉康“镜像理论”的东西,具体的也忘了,但镜像作为一个隐喻,却深深刺激着我。我通过某种镜像来塑造自我,但这个自我是不是就是本我,还是一种异化的被他人镜像所构造的东西。当我成为某个镜像的时候,我又想要敏感地颠覆,而不是束缚在这个镜像中。因为我明白,我始终不是镜子里面的我。他仅仅是某个阶段的他者,附着在我的身上。而我要做的,是作为一个排除者,把可模拟化可模式化的东西在自己身上去掉。我去追求我所爱的镜像,成为我所爱的,但在自己要成为一个模板的时候把自己否定掉。
小说为什么叫《鹤的失语》?我想,其实可能这篇小说名字应该翻译《起重机的失语》,因为英文crane既有鹤的意思,也有起重机的意思。小说中还讲了另外一个故事。一个被遗弃在工地旁边旧房子的男孩,每天只能通过只喜欢模仿起重机的样子,动作像起重机一样移动,口里发出像起重机一样的噪音。后来被送到孤儿所,他也只对起重机感兴趣。小说的另外一个主人公杰蕾妮,在研究“失语”,她看到这样的报道,于是便写下来blog开头引用的那段话。“起重机”对于那个男孩来说,便是神奇,便是语言,便是生活,但却无法与社会的语言接轨,无法被周围人所理解。我们只能成为我们所爱。
crane,又是一个双关的隐喻。鹤,在西方人看来,是东方哲学神秘的表征。他们听不懂鹤的语言,却愿意欣赏它的美丽。
2 ) 真心实意的承认Herman说的对
看了《鹤遗失的语言》这个电影,我要真心实意的承认Herman说的对。
他说我看待事物都只看表面,没有深入了解别人的文化就去评论。
他说的完全正确,我的的确确是有这个毛病。
在没有看这个电影以前,只是看了简单的电影介绍,我就凭主观印象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电影,不会是我喜欢的类型,根本就没想看。
可是,在我真正的看了这个电影,在我看了五分钟以后,我就发现我错了。
这个电影的人物,故事,对白,拍摄风格都是相当的不错。幸亏我没有错过。是我喜欢的类型。
这个电影的剧情有点象《大街》那个电影,都是讲隐藏真实而过着虚假生活的人。类似的电影还有《人生第二杆》《仇恨罪》。
在这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的人每天都戴着假面具生活,过着虚伪的日子,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的生命很短暂,只有区区几十年,可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如果你过的生活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你就是白活了。
生命象一把刀,青春就象刀刃,没有了青春的生命就是一把生锈的刀,如果你在老了以后才觉得后悔,才想做自己也晚了。
不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人,
不要做别人想要你做的人
要做自己。
今天他的眼睛看起来比较蓝,就像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内的天空。她将自己留白,而那就是她的命运。总有青春开的灿烂,总是爱情开到荼靡。鹤遗失语言泛起心酸的浪漫,大家手牵着手却是温柔的失散。【老基片就是沉稳深情!】
封面是那个傻叉做的。
Elliot和Phillip吵架太真实了,母亲这个角色很有力度,只是没完全体现,还有片名什么意思……
那位说要防止Gay队伍壮大的,剥夺Gay权利,我祝您生的儿子是gay,你爸是gay,你妈是les,你的对象不是les就是gay
被我错判而差点错过的电影
怀旧,古典,细腻,文艺
最惊诧滴就是父亲在儿子come out以后的come out ....
这么精彩的故事都被那封面给毁了,封面设计那位要拉出去再教育
Rose很有气质也很有腔调。伦敦音真是让人欲罢不能。Philip和美国老师真是很配,gentlemen都是璧人
我想说封面是有多不着调
crane怎么会是鹤…
7.8。剧情很丰满,讲述中青父子俩代的同性人生,不过是各有心酸罢了。但很遗憾rose这个角色没有被挖掘好--作为母亲她对儿子不管是出柜与否都一如既往的冷漠/她对丈夫是爱着的可却似乎同时又有着婚外情,俩个矛盾抛出了但在剧情处理上居然不见后续了--一如父子俩对其的漠视……PS:男主在封面看起来好印度,但在电影里,却是出乎意料的英俊。
一个同志为了与别人的生活相同,选择了与女人结婚。但是当他的儿子选择出柜时,他知道自己的内心有一些动摇了。结尾望着儿子和他心爱的对象一起离开,或许内心也是有那么一丝丝的嫉妒吧。嫉妒他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片名的"Cranes"应译作“起重机”。更坦诚直率版的《喜宴》。最后一幕让人同时想到《莫里斯》中Clive站在窗边的情景。我忽然发现,老同志电影中的情感可能是我看过的所有爱情电影里最为真挚的。没有“悲壮”的转折,没有强大卡司加持,没有超大尺度和狗血剧情博人眼球,“正派家长”不再理所当然地要像照顾儿童一样无条件忽视自身感受瞬间给予出柜者全部的理解和支持,没有盲目的乐观,也没有泯灭希望和真情的存在。它就是这样细水长流,那种独特的既忧郁又浪漫的美感,美到让人愿意把它当作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来欣赏。
竟然有“同志亦凡人”没看过的同志片。
还可以还可以,没有烂俗到最后都皆大欢喜的地步就好....
其实,是一个很俗套的剧情,但却因为比较高的颜值和老片特有的细腻的表达方式,让着部电影显得异常的好看!只可惜很般配的一对,最终还是没走到一起!
电影名应该为《起重机遗失的语言》。The Lost Language of Cranes种的Cranes并不是鹤的意思,而是起重机。电影里没有任何关于“鹤”的元素。电影中提到孩子模仿窗外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的升降起落,模仿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语言。起重机为何遗失了自己的语言?起重机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流程,却在某种意外作用力下被打破了节奏,它要学习新的语言,周围的环境也是。影片已经在直面同妻的问题了,从这方面来看,要比某些看起来阳刚的电影要阳刚多了。
年轻真好呀,你可以决定你爱的人,你可以在失去后重新开始新的恋情,你可以选择真实面对自己的人生。而当他隐瞒了一辈子,终于放手不再挣扎时,他已经老了。世界却只属于新一批年轻人。
lx 的这位 我觉得你太偏激了~看法好狭隘哦!gay也是人,也有生活的权利,虽然我还是觉得gay结婚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