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讲述了童话故事“大结局”之后的故事,尽管恋爱时幸福美满,但历经了十六年的婚姻生活后,Mary Wilson和Fred Wilson夫妻俩越来越貌合神离,被婚姻压迫地喘不过气的Mary总是沉浸在电影和酒精里逃避现实,因此和丈夫冲突连连,痛苦抑郁了许久之后,在结婚纪念日这一天,Mary忽然决定要任性一次,独自前往度假胜地拿索反思自己的爱情与婚姻。
眼看所有的出走都是为了寻找。毛姆是,堂吉诃德是,大团圆是。
所有的寻找都需要离弃现实虚假的美好。
母亲质问要离婚的女儿:他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他爱你,你为何要离开。她说我们过的并不快乐。
“你想要什么样的快乐?有谁会永远快乐?”“你和爸爸过去就很快乐,你和爸爸在一起总是无比美好,一直美好到他死为止,从未争吵。”
这是她心中的理想婚姻,就像故事书那样。
“婚姻也只能在那里美好了,我们一直都在演戏。”这是现实。
理想本身并不可怕,有理想也并不值得嘲弄,带着理想在现实里横冲直撞的人,温和一点儿,浪漫主义,尖锐一点,是妄念。
婚姻和创业不一样,婚姻是即成品,在婚姻里寻找永远的真诚激情和热烈的爱,如同在创业的道路上寻找创业成功的秘诀般。
不闻不问,不发一言,随心所欲,才是稳定婚姻的常态。
就纯粹的爱情而言,一生只爱一人,不知是疲于探索的惫懒还是安于现状的懈怠。
至少在那成熟健朗的男人不断的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后,我所能感受到的,是一种真挚的用来维持稳定的谎言。
这仿佛是对于自我的一种印证和对对方的抚慰。这仿佛是一种令人安心的保障和肯定,这也仿佛是对行将逝去的美好过往的一种哀悼。
每当用「我爱你」来结尾或完成一段旅程时,Mary总有什么东西是怅然若失的。因为「爱」的本质,是许许多多起伏绵长的情感波动和集中爆发。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讲,人们所犯的错误在于不了解“坠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坠入情网往往与性的吸引力和性结合有关,或者恰恰是由二者引起的。双方并不懂得什么是爱,只是把彼此间如痴如醉的迷恋与疯狂当成了双方强烈爱情的表现,但其实,最初那种彼此之间的迷恋也许只说明了他们以前是多么的孤单。
这一点影片有所体现:“所谓坠入爱河呢,是从体面正常的生活中坠落下去的意思吗?”
而常常“ fall in love ”的最终归途,就是走向婚姻。
于是可以想象到这种基于短暂时分的冲动迷恋被稀释入漫长平庸的琐碎生活 最终结果必然是从激情狂欢的make走向乏味重复的fuck。如同Mary一直失落痛心的那样。
事实上,真正的爱情与婚姻并非必须的关系。而大部分与婚姻相连的“爱情”都是一场注定好的悖论。
婚姻这种形式的精神内核根本上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相吻合的。
一切以交换为目的的物质成为商品以此用来满足现代人的种种需要,包括人本身也变成一种可供交易的商品。
每个人都尽可能地让自己从属于一个群体,并通过一致来获得安全感。毫无例外的,爱情与婚姻仍然诚实地遵循着商业社会下的“交易与协作”原则。
互惠互利,互相扶持,保证双方在情感上的需索,保证双方在性爱上的及时,保证双方在经济上的共有共生。
这是爱,却也不是爱。
还记得Mary好友flo那个风度翩翩的中年富商所讲的经典对白吗?
「爱情和金钱与婚姻息息相关,婚姻意味着一场生意,婚姻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一旦人们攒够钱去结婚,接着,也就可以贷款了,贷款意味着购物,意味着一切。而婚姻破碎,也就意味着失去利润。」
60年前的影片在今天看来仍旧有现实意义,车子,房子,票子。所谓的美国精神,大抵正是这样的购物娱乐与消费狂欢。
而颇为讽刺的是,女主在逃离家庭的道路上碰到的好友flo 在见证了一个女人步入婚姻的痛苦乏味后仍旧义无反顾的想要一探究竟。
那时她神采夺目 年轻可人 充满骄傲与同情的看着日益颓唐略显落魄的Mary讲 “我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结婚。”
有什么理由能够猜测婚后的她能比Mary更幸福亦或更不幸呢。毕竟一个从不沾染不良恶习,风度翩翩且充满理性的成功男人,甚至还是爱你的丈夫是大部分女人所渴求的。
可Mary确确实实感到痛苦。她的痛苦不在于丈夫的爱。她只是痛苦一种失去和妥协,一种乏味和欺骗,一种一成不变。
她一直以为婚姻是再度开始爱并能够维持真爱永存的保证,后来她发觉不是,爱情已然流逝为一种形式和章程,她不得不酗酒抽烟,在寂寞的街道与暗黑的酒吧里麻痹自己放任自己思绪漂浮。
后来她以为真爱的永存条件是永葆青春貌美得体,却又戏剧性的发现爱也可以是逢场作戏怀抱目的的欺骗与谎言。
她总是在寻找,想要重回年少岁月时的激情纯美。可也在一次次失望。
无他,结婚后的她没有自我而已。
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有固定的社交和生活圈子的女人,一个安稳的阔太太,一个依然想要爱情的纯真女人,对世间并不付出任何实践只想要获得的女人,注定是要伤心的。
从爱情本身来讲,真正的爱应当是包含着关心,责任感,尊重和了解的成熟感情,绝非是内心惶惑 空虚痛苦之时不得不借用大肆购物转移发泄后 丈夫冷冰冰的质问。
而爱的双方是更重要的存在,拥有自我,学会自爱,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人,才有能力也会知道如何如爱人。
所幸,她最后觉悟,找工作,上夜校。是一个丰富着的日益内在饱满起来的女人,而不只是一个日益期盼过去渴求获得的单薄少女。
这是所谓的大团圆结局,找到自我,拥有爱对方的能力。
至于婚姻,恐怕也如电影所讲,只有分开,我才会爱你。
对婚姻问题的呈现还是很好的,既有很实际的问题,也有些形而上的东西困扰着双方,谁也不能开出良方,只能不停折腾,最后那一问,沉默不是很正常吗。
7分,本片有一个非常好的理念,不少场景也拍得相当有感觉,尤其是结尾,如果你是自由的,你会再娶我一次么,紧接着一段沉默,点出了影片的精髓,为了这个结局,本片也值得7分。但是影片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所有的回忆部分都拍得让人走神,影片的中间部分也让人兴致缺缺,还好影片的结尾部分拍的很好。简西蒙斯的表演非常的流畅自然,除了影片一开始的妆容一看就不像是年轻人以外(当然这无关表演)。
Jane太美了,尤其是打光,人像拍的好,虽然没看完伯格曼的婚姻生活,但还是觉得伯格曼的深刻,女的实惨,为什么要用婚姻围城住自己,那个年代拍这种挺超前
50年前就有恐婚电影了,意识很超前嘛,不知道导演和女主有没有把自家真实的婚姻生活投射到电影里,简西蒙斯确实演得很自然。电影主题、立意不错,但拍得有点儿闷,加之色调偏暗,很容易看睡着。演员都是熟面孔,雪莉琼斯非常亮眼。主题曲很好听。
婚姻即是爱情的坟墓,生活不是电影,圆满结局似乎是不存在的。本片让我想到另一部类似的电影<太太的苦闷>,简西蒙斯还是那么美~
Jean Simmons
会不会是Simmons和Brooks自身情感生活的写照?
What a sentimental journey. I am having a major schoolgirl crush on Jean Simmons (again. And again...)
你羨慕別人快樂,別人也羨慕你快樂。三星全給珍西蒙絲的演技,再次詮釋破除假性親密關係的中產階級空虛婦女。「I can't live with him and I can't live without him.」然而劇情鬆散,對丈夫和女兒這兩個角色的刻劃明顯不足。
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片中这么多神言论,拍得也好,冷门得很不应该
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好莱坞拍了不少此类小资慵懒主打爵士配乐的爱情戏,难道是受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影响?最后一句台词扎心了
挺受低估的一片,某种程度和斯坦利.多南的《丽人行》差不多。导演把经典好莱坞的情节剧与《男欢女爱》那种小资片的艺术性合二为一。有些台词写得好扎心~片名其实带有讽刺意味,它并不是一部关于幸福结局的电影,相反,它是如何打破“幸福结局”的假象。
三星半,“我们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当中年在无趣磨没了爱的婚礼里压得喘不过来的时候你会更沉浸在电影美好的爱情里去卡萨布兰卡又如何一番醒悟快乐自由激情…哪有什么完美的婚姻我其实觉得简西蒙斯这个角色在结婚时就太公主。看的出导演是个十足影迷无时无刻的抖电影挺逗。衣服造型都好美!
刮台风,一个人在酒店房间看到的。这电影真好啊,浪漫的不可救药。一个四十岁还有勇气说再见的女人真美啊。
一部电影如果没有死人,基本上就可以算是Happy Ending了.
结尾太棒了!西蒙斯好美,男主角也很有气质,在看的时候我在问自己,如果是我,会选择离婚吗?我想我可能会维持虚假的表象吧。
整体表现不惊不喜吧,Jean Simmons在我这里,也算是熟面孔了。
。。。。。。最后的沉默。。。。。。
整部电影剪辑也努力塑造floating time,可惜效果不佳/婚姻容不下电影/不知转正的同窗会幸福【否】/结尾突然想到十年前在时尚杂志上看到的爱情专栏,两个人去离婚,问男方“爱她吗”“爱”,问女方“爱他吗”“爱”,年轻的女员工不解“那为什么要离婚”,两个人异口同声“光有爱是不够的”
女主角自己发神经……Jean 还是四十岁上下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