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终于有了1912 年武昌起义之后的历史电影
《第一大总统》,我因为路远,晚到了十分钟,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开始。接着《辛亥革命》?
是浓艳的画面风格,很新颖的没有用黑白、发黄怀旧的风格。
CG动画,在孙中山、宋庆龄相会的时候,发现CG还是很有帮助作用的,墙上的藤蔓蔓延开花,仿佛大地光彩重生的感觉。那样的经验,媲美史克威尔的《最终幻想X》的女主角逃婚之后在山泉旁和男主角谈心的场景营造,不愧是80 后导演,不再是70 后导演,喜欢浓艳的色彩和没有个性的仪仗队的庄严肃穆。多亏了小平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僵化的思维和表达,渐渐丰满人性起来。
孙中山在袁世凯称帝后,蔡锷本事袁世凯手下的武将,虽然身体不好,但是在云南唐继饶的支持下组织了护国运动,云南王是蔡锷、唐继饶、龙云。后来蒋介石吧共产党赶出了江西,共产党走到贵州,蒋介石把贵州军阀王家烈免职了,共产党长征到云南,龙云紧急回防昆明,怕蒋介石把自己弄成阶下囚。共产党到了阎锡山的地盘,蒋介石刚想收拾阎锡山,日军大规模侵华,只好把阎锡山封为军区司令,和共产党协防陕西、山西。
孙中山有阻止了两个护法运动,因为宋教仁被杀,议会被解散,不是共和政体的法律了。宋教仁避过了钱权交易的袁世凯,凭着热情,国民党在议会获胜,袁世凯败了,宋教仁要弹劾袁世凯,之后,黄兴、或是湖北都督黎元洪的老革命做总统。袁世凯给了他黑枣吃吃。
孙中山借助军阀的势力北伐袁世凯,但是陈炯明拿到了钱,实力强大,想取代孙中山。苏联的鲍罗廷、中共的李大钊,建议孙中山有自己的军队,建设黄埔军校。蒋介石训练有方,要求枪法准,不然开除。确实,打仗,要枪响人倒。
袁世凯称帝,他手下的五个将军蓄谋已久,反对袁世凯称帝,拥兵独立,袁世凯被气死。军阀混战开始。北京的冯云祥军阀占领北京,邀请孙中山北上北京谈判不战统一全国,可惜,孙中山有肝癌,又在冬天,12月到了天津,4 月辞世。念念不忘,共和、民族、自由。难怪后来,冯玉祥向阎锡山说,打仗就是打钱,蒋介石有四大财阀,所以要共同对付蒋介石。蒋介石善于用计,终于联合阎锡山把冯玉祥打败,收编为29军,这个军队是非嫡系最不看重的,脏活累活炮灰活先上,比川军、云南军、广西军、贵州军的待遇都低。对抗日本最难的仗,都是29 军打的,所以说29 军打日本人真狠,但是解放战争的中原战场,29 军是最先败下阵来的,虽然曾经打日本很狠,但是29军确实战斗力不强。所谓的打仗狠,只是淞沪、南京、武汉、长沙等对抗日本的大会战时,29 军的伤亡特别重。
做一个总统,真不容易。中国为何政界那麽多的谋国者,中国人的仁义宣传几千年,却没有对信仰的忠诚。为了吃香的喝辣的。可以在年轻人为了中国过上民主自由的好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时,谋国者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断攻伐会战,不断倒戈相向,日本阴谋家们支持孙中山,因为中国的袁世凯五将军的北洋军阀混战,南方的土军阀加进来搅合,日本吃掉中国就有了机会。
谁能绝艳天纵,惊鸿一现,踏破河山灭硝烟?历史选择了乱世中,苏联和李大钊联合辅助孙中山,建设的黄埔军校。邪恶瘴气的漩涡,令人迷惑的癫狂,蒋介石在一个个收拾各省盘踞一方的军阀,统一战国。蒋介石真的只是绝艳天纵,在解放战争时,林彪将军在东北打败了卫立煌将军,收编了蒋介石5个师,东北的抗联军队也算进来,共产党的4 万红军,终于变成了百万大军,蒋介石只有80万军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终于重新开启了中国国祚绵长的新时代。
2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第一大总统》的出现是很让人意外的,在最短的时间内运作出一部大格局的电影,实属不易。影片的信息量非常大,可喜的是导演王才涛尽管今年才刚好三十而立,但在他的处理下,影片以编年史的方式,将不同时时期的不同故事娓娓道来,并使得演员的表现可圈可点。
但与《辛亥革命》有所不同,《第一大总统》紧紧围绕着孙中山展开,讲述了他引导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等历史事件,且以整体基调比较唯美的方式展现了他人生的最后十多年。
讲述孙中山从开始革命到就任民国大总统再到怀着未竟之志去世的整个人生历程,具体内容就是他如何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奔走各方,策划革命,建立民国;当清帝退位后,他又如何为了维护革命成果不被袁世凯等野心家和独裁者攫取,联络各方力量继续革命,后来又联俄联共组织北伐。
剧本之外,这群年青一代的电影人,便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比如80后导演王才涛对运镜和剪辑的要求,就体现出了年青一代电影人的特性。影片的运镜非常时髦,尤其是在浪漫、紧张等段落里,本片的画面表现比以往的主旋律电影都更符合年青一代人的审美。而且王才涛还在片中运用了部分CG,来进行氛围渲染,更强化了一些年青人所偏爱的情绪。比如片中对孙中山和宋庆龄间的爱情表达,就要比《建党伟业》中对毛泽东和杨开慧间的爱情表达,看着舒畅、浪漫、深情得多。
本文的立意在于理解导演和制作基础上的批评,从导演选择这个题材,便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精神值得鼓励。本片的剧本现在看来,有点儿过于老成,竭力呈现出孙中山先生一生的所有点滴。在素材取舍上,不够大气。没能做到果断取舍的后果,就是影片的信息量非常大,而节奏却始终没有提起来。这是一件看似比较矛盾的事儿,却是我国主旋律电影,尤其是重大题材电影的通病,十几年来都没能治愈。这群80后小子们自然也有些无力回天。
对本片中的历史事件,多数观众其实不甚了解,如“护法运动”、“陈炯明叛变”等事,也是看完影片搜索了一下百科才搞清楚,如果本片只是一个人物庞杂事件不断的主旋律影片,那恐怕只能当纪录片来看了,尤其还是表现故事内容都差不多的影视作品的疲劳轰炸之后,再对电影,或者历史有兴趣的观众,都难免出现疲沓、倦怠的感觉。
史实的大量堆砌导致信息量过大是该片的最大不足,隔几分钟就要交代一个史实,隔几分钟就要有一个大众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出场,等到下一个几分钟到来的时候,混了脸熟的这位仁兄就退出“历史舞台”了。部分史实的不精确也会被熟悉历史的人挑出来,比如隆裕太后历史上相貌平庸,没必要找个美女来扮演;不用为了突出宋霭龄爱钱必须让她亲口说出来;宋庆龄与孙中山爱情受到家里反对,只用一个场景就草草交待了,蒋介石受到孙中山器重也只是通过给一本书写序来交待,显得薄了点儿。
3 ) 无论如何都应该更大规模的宣传
王朝柱编剧、王才涛导演的《第一大总统》,对于孙中山相当同情,他的理想、爱情与事业,都在时局难以周全不可为、不可违历史潮流、不可谓不殚精竭虑的前提下完成。本片并没有全景式但却难免浮光掠影地去展现辛亥革命前后时局,以及各方势力的合纵连横,它选取了一个更加直接而且更加独特的视角,只从孙中山这个人物着手,他的奋斗,他的努力,他在各个历史时期所表现出的转变。
因为视角的变化,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影片的视野局促了一点,但是却更加深入,尤其是毫不避讳地表现在革命暂时处于低潮期时,邱心志饰演的孙中山先生也曾经彷徨、愤怒,甚至于黄兴先生大吵到几乎决裂这样的段落。但是正是如此,才更显示出他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感。
《第一大总统》几乎少宣传、无炒作,这其实很不常规。如果不是为万一不成功而提前找理由的话,一千万的电影跟一亿的电影一样,没什么可辩解的,市场只看成功与否,不问成本。当前对80后的质疑好多时候更像是媒介在发挥力量,因为当80后开始承担起社会责任成为人父人母后,我们的社会即没有比以前更好,也好像没有特别加快下滑的速度,虽然一直在下滑,但这大概可看作是运动惯性。《第一大总统》貌似没有什么卖点,是否就意味着这部影片不值一看?恰恰不是这样,尽管80后不是成功与否的卖点,但它却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的这个时代,确切地说,生于改革之后的年轻人是如何理解历史的?或者说,历史在我们当今意味着什么?无论如何都应该更大规模的宣传,否则在当前浮躁的社会及电影环境里,更是找不到观众。
《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即便有偶像出演,那也是演员类的偶像,而《第一大总统》连“演员”这俩字也省了,就直接“偶像”了。张黎、成龙导演的《辛亥革命》云集了多位大牌明星,成为今年继《建党伟业》后又一明星赶集的电影。而王才涛导演的《第一大总统》则更是以偶像来演历史上的政治明星。韩庚演胡汉民、田亮演宋教仁、张峻宁演蒋介石,胡彦斌和何洁也演了有台词的角色。当然,既然演员是偶像级的,那么表现出来的演技也是偶像级的,韩庚倒是比《大武生》里演得自然,其他人的青涩感和紧张感都是一览无余。尤其是胡彦斌扮演的角色,怎么看怎么不像历史人物,而是胡彦斌以极其别扭的方式去演绎别人但观众一眼看出他就是在演自己,堪称影片最大的笑点所在。
其实导演完全可以将《第一大总统》中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戏份砍掉,着重做好两条线就够了,为了还原史实不肯遗漏一点的严谨态度在电影创作中成了讲个好故事的绊脚石。
4 ) 如何能让我翻这么多个白眼?
要不是脑残粉我看这个片我自己都想嘲笑自己。
我从来没有看过一部电影还是快进着看的然后翻了这么多个白眼。邱心志你知道么,你演的不是孙文是赵文瑄啊,求别闹!在查理带着庆龄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哪有无视自己的老友直接注意到小姑娘的?能不能别表现得如此萝莉控?
女一的姑娘你怎么做到把夫人演得如此浮夸的?编剧脑子被驴踢了么,如何能把夫人的台词写得如此违和。哪有人在劝说父母要跟先生结婚时把晚年回忆说的话一股脑都说出来的!?如果说是为了突出历史感或是加强深度我只能说实在是太肤浅了。
拥吻、日式榻榻米房间、怀孕时的温情、宠溺的眼神……作为一个脑残粉这都是以前幻想时的萌点啊,但是在这里彻底沦为槽点。姑娘第二次求婚时满地的春暖花开太可怕了…你以为这是科幻言情片啊!?
心目中烂片没有之一了。
5 ) 《第一大总统》:诠释中的历史
对于这部电影,评论者常常拿两点作为话事的主要元素:第一是它的制作成本,因为先前有《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等大量气势辉煌的大制作为铺垫,似乎只要是有关革命历史题材(特别是重大历史史实)的电影就一定要大制作,否则无以展开宏大的叙事场面。然而,《第一大总统》却是小成本的,只有三四千万的资金,于是自然有人因此感到惊奇。第二便是它的导演及演员的年龄,因为导演及主要演员都是80后,所以不少人便好奇,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样叙述历史。既然能拍摄涉及这么重要题材的电影,显然对于前段时间一直饱受非议的80后们是一种正名。
有评论者说:“现在的民国,有逐渐被神话的意思,在姜文那里是个无法无天的恣意妄为之地,在公知文青那里则是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的“理想国”,但不管怎么说,民国越来越热,是个不争的文化现实。”其实,这不是神话的问题,而是如何来理解历史的问题。因为任何一种表述严格上来说都不是纯然的历史史实,若按新历史主义的理解,历史永远都只是文本。因而,阅读这些不同的文本,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理解历史,而是理解我们自己。
公正地说,这群80后对历史的塑造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众多偶像明星们都在努力原来历史地本来面目,他们没有像以往革命历史剧那样安插众多的特写与激昂的台词,也没有为了争抢镜头而刻意突出某位演员而将历史变成戏说。尽管这种还原可能被无意识地有些走形,然而这恰恰是真正地在诠释历史,意味着一种新的平民化的历史观。
然而,我们还应该关注那些溢出重大历史情节的叙述,当然我指的是关于孙、宋爱情的部分。“孙先生,你还记得黄埔江畔的宋庆龄么?”这一很琼瑶式的表述让我们有点忍俊不禁。它提醒我们这不是从主流意识的角度来叙述的革命历史,同样海边的激情深吻也将革命的主题推到历史的深处。我们是在讲述历史,我们更是在讲述现在。在我看来,革命题材与爱情题材之间的冲突与游离并不是影片的不足,恰恰是它们的成功,因为它告诉我们这是一种新的对历史的认识。
无论怎么样,这都是诠释者的历史,胡适当年说过“历史并不是小姑娘,不能爱怎么打扮都可以”(这句话本身就被传播为反方向)。因而我们当然有理由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方式来叙述历史,在保持对历史的尊重的基础上加上浪漫,这就是当今时代的历史。这也是年轻一代对历史的言说,对未来的言说。
6 ) 中国的历史剧
其实关注这个影片是因为韩庚,虽然本部片子讲的主要是关于孙中山的事迹和那个时候混乱的中国现状。历史剧,讲历史,但是台词感觉太过生硬,也许是那个年代说话就是这个样子。有很多的名演员,很好的演技。不管是韩庚还是谁,但是还是多少显得生硬了一些
一看总统旁边坐着右田亮左韩庚就碉堡了。既然田亮有配音怎么不给韩庚也找个?
演得很烂,但其历史性还是值得一看
我想陈竞存这辈子,都未有住过这么豪华的屋子,还有叶举也不至于这么个白痴法,这个看头还花几千万黑别人,有意思吗?
小清新颜色的历史剧太违和了。
这个导演是弱智么!?
感觉有点乱,有点流水账。从另一个角度看国父,怎么说呢,又情圣又迂腐的,也太容易相信人了吧···明星脸有怎样,演技hll的让人无语啊
为什么建国伟业之后 都这样讲故事了 好琐碎 熊乃瑾是不是肉毒打多了 表情好僵硬
为什么觉得这个爱情 这么恶心呢 总之就是不待见宋庆龄,以至于讨厌孙中山~~~所有的星星给张峻宁的小蒋
为什么由《国父孙中山》改为《第一大总统》?
呃
我靠,秦昊居然也演这种片
述事方法有问题 句号演的真好!这部戏导演和韩庚不行…别的还可以…
远比不上同时的成龙赵文煊版“辛亥革命”
蒋介石真萌。
袁世凯比孙中山演得好,这片子也算蛮独特的。
韩庚,田亮,邹兆龙,谭耀文,熊乃瑾,何洁,胡彦斌。感觉有点山寨版的“建党伟业”的味道~尼玛孙中山还是被求婚的!??
昨天看到了部分演员名单和角色,有两个人对我的冲击力实在太大,久久不能缓过来,这片实在难靠谱
算开个先河吧,从东方文化来说,我们始终看不惯伟人被拉下神坛
和平 奋斗 救中国 伟大的国父孙中山在临死前还重复着这样的一句话 这部影片描写的就是国父的传记 伟大的一生 光辉的一生 他一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 他成立的同盟会 革命党 推翻了封建的帝制 走向了人民的共和 而邱心志这名演员选择的也比较到位 他比较有演绎伟人的那种气质 剧中也有很多明
豆瓣评分咋这么低- -。我只是觉得邱心志少了点国父的气场,多了点娘。其余都挺好啊。两个小时也说了不少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