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映画の黄金時代を支えた独立プロによる名作を紹介するシリーズに、原爆投下直後の広島の惨状を描いたドラマが登場。終戦後のある学校で、女生徒が原爆症によって倒れる。同じように被爆している生徒たちの胸には、地獄のような風景が甦っていた。
1.本片是日教组公司根据长田新编纂的文集《原爆之子~广岛少年少女的控诉》改编。和关川秀雄(导演)·八木保太郎(编剧)组同时改编本作的还有新藤兼人编剧导演的《原爆之子》。一开始日教组是打算和新藤合作拍摄本片的,但是因为新藤改写的剧本过于重视戏剧,不能体现原子弹爆炸的真相,于是双方分开制作电影。
2.本片是在广岛县教职员组合和广岛市民的帮助下拍摄而成的,约8万8500名广岛的学生、教职人员、普通市民无偿担任群众演员。
3.广岛县下各市町村的居民提供了约4000件战时服装、防毒面具、铁锹等道具。
4.为重现原子弹投下前后的广岛,剧组在广岛市内外搭建了24所外景,拍摄了168条连续镜头。
5.原作长田新并不同意将本片命名为《广岛》。
6.因为本片反美色彩浓厚,且直到拍摄的前一年为止,驻日盟军都禁止日本人在媒体上谈及核爆,因此剧组一开始尝试请松竹公司代理发行时,松竹希望他们能剪掉诸如“美国人不炸德国而炸日本,还不是因为日本人是有色人种”等台词的镜头。但片方始终不同意。终于,松竹、东宝、大映等五大公司都拒绝发行本片。于是本片采取了广岛、长崎县自主发行的方式。
7.在本片中扮演米原老师的月丘梦路是广岛市出身,她在拍摄本片时没有要片酬。
8.扮演仁科芳雄博士的薄田研二,其子高山象三便是因为原子弹而死的。
9.扮演北川老师的冈田英次之后又出演了1959年上映的日法合拍电影《广岛之恋》,同样也是以广岛核爆为主题,并引用了《广岛》中的部分镜头。
10.作曲伊福部昭将本片中的部分曲子流用到了次年的《哥斯拉》。
我看的版本,开头字幕,不知道是国内资源组加的还是原生,几乎都是汉字,助手、新人这些词语,好惊讶
批判的眼光还是有一看的价值的
新藤兼人《原爆之子》失败后的救场,大约可看做日本首次正视并反思二战带来的核爆伤痛。开篇学生们在课堂上哄堂大笑,如同热衷于地域黑的此间民众。假若广岛人都忘却了切肤之痛,又怎能指望被整个国家记住?爆炸后的末日炼狱,最让人绝望的不是从泥土里发出新芽的虚假希望,不是军部官员命令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活死人尽快复工复产,也不是军政联合弹压学术界隐瞒真相,而是令举国陷入“为了崇高目标献出一切”的无底深渊。
2020年度观影第406部关川秀雄 《广岛》1953如此残酷般写实的影像,一具具在遭受原子弹爆炸后,如行尸走肉般的躯壳,任何时期,老百姓永远是战争的受害者。现在再看看日本当权政府,真的是丝毫无悔改之心,一个可悲的国家。(箭影学院修复蓝光)
群众演员比较出彩。
於多倫多日系文化会館日本電影節觀看。廣島核彈倖存者,86歲Setsuko Thurlow親自到場並講話。她表示電影描繪的景象非常屬實但仍遠不及她所經歷的現實殘酷。她強調廢除核武器是人類和平面臨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作为历史教科书真是触目惊心
開場之悍的。
看了很多人的评价感觉不准确。这应该是一部反战的电影,分为3条线再组合为一条线。要说谁是主角应该是远藤。三条线分别为事件结束以后,回忆事件发生,远藤的故事,再用特别方式让电影结尾。远藤在电影里占的分量很大,第一阶段故事结束前提到远藤,第二阶段故事时不时就出现远藤,第三阶段故事是远藤长大后的故事直到结局。感觉不算特别好看,远藤是这部电影重要角色。
除此之外,还有部叫《恶魔核试验》
去死吧
片末激切的诉白 点名反战主旨 杀一人是罪犯 杀一群是英雄 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不同答案 投弹者肯定是无道的
1945年8月6日,美国空军B-29超级堡垒轰炸机“艾诺拉‧盖”在广岛投掷核武器“小男孩”。该款轰炸机经特别改装,可携带原子弹。事件中估计71379位平民罹难,广岛遭受极大的破坏。这是原子弹的第二次引爆,并首次应用于军事行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迫使日本在第二次受袭后的第六日投降。原子弹爆炸后,广岛市重建为“和平纪念都市”。最接近引爆位置的幸存建筑物,定名为“原子弹爆炸圆顶屋”,为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一部分。市厅持续提倡废除核武器,更主张世界和平。1968年以来,各地若有核武引爆,他们都会去信抗议。八年后的日本人,对原子弹的记录。看的是目瞪口呆啊
如纪实般残酷的影像,几乎是人类的「至暗时刻」。「原子弹」永远是衡量人性中是否还有良知(或者是否配称为「人」)的最后标杆。
在战争下,最痛苦的永远都是老百姓
勉强及格。开场设计为广岛中学生的课堂,借师生的角度,很直接的对原子弹的威力、受害民众身体损伤进行了介绍和控诉(多少显得刻意),这个过程中不乏日本人对自己辩护性质的说辞,比如日军的偷袭珍珠港和巴丹行军可以算是针对军人,而原子弹上升到了对平民的攻击,以此强调他们受害人身份。之后对原爆时刻进行还原,美术部门下了功夫,那些群演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身形恍惚,但伤疤之类做的不真,也无裸体,历史影像也只有那么几秒,跟令人震撼的“真实”还有段距离。围绕原爆还描写了军方试图隐瞒真相维持战意,医院种萝卜的测试,孩子之间教授跟美国人乞讨技巧,办和平节,卖“爆炸纪念品”等细节,呈现的比较零散,中间用那个辍学同学的经历构建反战意识的觉醒(他拒绝为韩战的美军制造子弹),在全片的立意上是有提升的。全片风格比较写实、自然
一般,重大历史题材没有一定的编导水平不易把握。才看过《浴血华沙》也一般,《辛德勒的名单》是成功的一部。
当年驻日美军禁止放送的电影,整体还是一味的卖苦式的反战宣传,但这部电影还是有讽刺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以及侵略战争的愚蠢的地方,但更多的还是黑美军和卖苦,缺乏像《赤足小子》那样的反醒……
穿插纪录片片段的历史片,大人小孩各方都讲到了,冯裤子的唐山大地震果然借鉴了本片,但两影片差距正如他与关川秀雄的年龄差距一样。
大陆早期引进的日本电影,不少历史纪录片滥用本片的一些段落——这些有别于真实镜头的艺术影像,又成为网友质疑广岛核爆真实性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