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14日,一则由飞临古巴上空U-2侦察机所拍摄照片中透露的情报信息,引发了一场当时世界两大超级大国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空前危机。美国情报官员在这组情报资料中发现,苏联正在距离佛罗里达不到150公里的古巴首都哈瓦那西南的圣克利斯托瓦尔修建基地,部署中短程导弹和运 载核武器的伊尔-28重型轰炸机,这些导弹足以摧毁全美各大城市并且造成重大伤亡。全美上下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也将整个世界推向了核灾难的边缘。总统约翰·肯尼迪(布鲁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饰)和其弟罗伯特·肯尼迪(斯蒂文·卡普Steven Culp 饰)沉着应对这场一触即发的核战危机,影片透过白宫高级特别助理肯尼斯·奥唐纳(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 饰)之眼,再现了危机重重的惊天十三日。
本文由左望团队匿名成员“笔的一生”原创写作,特此说明。
不平静的事件总是会忽然发生在一个平静的早晨——这是科尼· 奥唐纳在被总统约翰·肯尼迪告知有大事发生的第一反应。
科尼是一名二战的退伍老兵,凭借着出色的表现成为了总统的助理,为其筹谋规划。他有着美满的家庭、颇有前景的工作以及深爱的恋人,而这一切被几张照片给搅混了,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建造了导弹发射场。
此时正为美苏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为扩张势力而争锋相对,美妄图拉拢革命刚成功的古巴新政府却失败,权衡利弊之下决定封锁古巴的经济线从而逼迫其就范,归属到自身势力之下。在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美对古策划了一场“暴力入侵事件”——猪湾事件(吉隆滩战役),却损失惨重,以失败告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迅速察觉并声称美国正在侵略古巴,这使得以肯尼迪为代表的美国政府颜面扫地,政府多数参谋对此大为光火并企图重新扳回一局。
而古巴在经历了这样一场暴乱之后,已然无心与美交好,其外交重心逐渐向苏方偏移。苏联也不负古巴所望,为古巴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物资,古苏关系发展迅速。在关系增进的同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认为可向古巴提供军备并秘密运送导弹来牵制美国,此前美国在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都部署了大量导弹,苏联重要的战略地区均处于核弹、战略轰炸机的直接威胁之下,如果成功在古巴部署导弹,苏在军事上对美才能重回平衡,此提议获得了苏联政府的认可,苏向古运送导弹的行动在紧密进行中。
苏联在明面上声称只向古巴供应传统型武器,暗中却将地对地中程弹道导弹(SS4型导弹)以及三千四百名技术专家运往古巴,这本是苏古方秘密进行的任务,殊不知美国政府已然发现了这一行动。
繁忙的政府之中,肯尼迪与政府的多位参谋与部长正在开会,参谋们心有不甘,他们对猪湾事件耿耿于怀,这次苏联与古巴的挑衅行为令他们的想法出奇地一致,他们要打一场“胜仗”来洗刷之前行动带给他们的屈辱。一旁身为猪湾事件当事人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却相当沉静,他没有像会议在场的大部分人那样认为这次美方应主动进攻,不想这种想法却被参谋们认为是懦弱的表现,肯尼迪与科尼,还有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时任司法部长)据理力争,他们认为政府方的保守参谋派的提议并不是当前面临危机的美国政府最佳的应对策略,肯尼迪在了解到事情的前后之后嘱咐科尼向空军方执行飞行任务的年轻上校直接下达命令,要保证该任务万无一失,不能出现任何纰漏——飞机没有受到“任何攻击”。上校应允,带着他的队友出发了。
1962年10月14日是星期天。在这个万里无云的星期日凌晨,两架美国U2飞机从南向北飞过了古巴西部上空,受到了狙击但没有伤亡,他们成功拍摄了大量照片。
经专家分析,该地对地中程弹道导弹能载运三百万吨核武器,射程约为一千里,安置在古巴的导弹的射程南起美国东南方的城市和军事基地,北到华盛顿,发射后约五分钟到达,能致死八千万人,美国认为这是苏联妄图在军事上反守为攻的战略,政府迅速拍板不能放任亲苏国家发展核武器,应在源头上扼杀这种可能。但他们在制定战略上却发生了偏歧,军方试图向古苏方开战,他们对此态度强硬,妄图采用封锁和空袭等秘密行动终止苏方的赫鲁晓夫撤离古巴的导弹,而一向被认为是鹰派作风的肯尼迪却犹豫了,他认为这次苏方的行为是一种挑衅,苏方希望美方开火,从而为这场战役取得名正言顺的借口——而他不能,也不可以开战,无论是为了谁。
肯尼迪、罗伯特与科尼均不愿意看到战争的发生,肯尼迪把军队最终的开火权收到了自己手里,他对部下下达的指令是,美军方只能与苏方军舰联络沟通,在总统下达命令前决不允许开火,即使苏军舰越过了封锁线也不允许,美方只能派军舰一路跟随、联络、警告。这一作法展现了肯尼迪作为总统在危急时刻展现的理智与担当,我想,也正是因为他在古巴导弹危机这一事件之中的正确做法,他才会被许多美国人视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在经过重重决策之后,美政府决定实行海上封锁计划。
1962年10月22日晚上7点,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
美国的强硬态度却没有撼动苏联的决心,苏联派向古巴的多只船只在遭到美军封锁之后多数返航,却有六艘依旧无所顾忌地行驶向古巴。这无疑是一种挑衅行为。
美国对古巴实施的海上“隔离”,于10月24日上午10时起正式开始。
在这期间,许多人们走上街头呼吁止战。
10月26日,星期五。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赫鲁晓夫承认苏联导弹在古巴的存在,但把它们说成是纯粹防御性的。
10月27日,就在美国总统答复赫鲁晓夫来信之前,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又收到了苏联领导人发出的第二封颇为冗长、带官腔的并带有更大火药味的信件(这也许是由苏联外交部写的)。信中包含着实质上不同的立场,其实质是谋求实现一种相互交换。这令美国政府方对苏联的内部形势捉摸不定,无法做出决策。
27日当天上午,曾执行过任务的上将驾驶一架美军U-2战略侦察机在苏军中程导弹阵地上空侦察,探测和捕捉雷达信号。在探测过程中,U-2侦察机被萨姆-2防空导弹击中后坠毁,上将中弹身亡。
“噩耗”传到美国空军司令部后,军方暴跳如雷,认为苏军公开挑战,打响了古巴危机“第一枪”,美军绝对不能示弱。美空军将领决定空袭苏军防空导弹和中程导弹阵地,再次被肯尼迪否决。他决定继续外交努力,延缓空袭日期至30日。
肯尼迪认为,在古巴导弹部署成功的那一刻起,空袭这一战略已经不适合美方了。核武的危险后果并非美方与苏方所能承受的,这场战役,若是打响,没有单赢局面,只有两败俱伤,他不想让这样子的悲剧上演。
肯尼迪和国安会权衡了赞成与反对从土耳其撤除导弹的两种主张,最终确认了空中打击和入侵的时间表。
正当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在激烈紧张地辩论应采取什么对策的时候,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摆脱危机的办法。
他说,为什么不可以不理睬赫鲁晓夫的第二封信而只回答第一封信呢?
最终,肯尼迪向赫鲁晓夫发出了接受他10月26日星期五“提议”的信(以下内容引申自资料)。
--------------------------------------------------------------------------------------------------------------------------------
亲爱的主席先生:
我非常仔细地阅读了您1962年10月26日的来信,对您表示愿意迅速谋求一个解决办法的声明表示欢迎。然而,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是,在联合国的有效安排下,停止在古巴进攻性导弹基地上施工,并使古巴一切可供进攻之用的武器系统都无法使用。
……
但是让我强调一下,其首要的因素还是要在有效的国际保证之下,停止在古巴的导弹基地上的工作,使这一威胁继续存在下去,或者使这些问题同欧洲和世界安全的一些广泛问题联系起来而拖延这一有关古巴问题的讨论,肯定将会加剧古巴危机并严重危害世界和平。因此,我希望我们能按照此信和您1962年10月28日的信件中提出的办法迅速取得一致意见。
约翰•肯尼迪
--------------------------------------------------------------------------------------------------------------------------------
美苏战争一触即发的此刻,人们的心都在紧缩着。
影片并没有大幅度的表现群众的情绪,而是用科尼一家的氛围变化与情绪转变来描绘人们的不安。
美方连夜赶到苏联大使馆与苏联代表见面详谈,科尼坐在会谈室外,面对着受到惊吓的年轻苏联女共产党员,视线最终落在了她的衣领上的苏联共产党党徽上。
会谈结束后,苏方杜布莱宁大使向肯尼迪总统的弟弟,总统特派员罗伯特•肯尼迪感叹道“你跟你哥都是好人”。
回到家里,科尼和自己的妻子见了面,两人在一番言谈后抱紧了对方。妻子询问科尼怎么了,科尼的话引人深思。
科尼紧锁着眉头,道:“如果明天太阳还升起,那是因为还有好人,那是……我们与魔鬼的一场拔河。”
也许有人会笑称原来科尼还会发好人卡啊,但“好人”二字却显得如此沉重,魔鬼一词,指代的究竟是苏联,还是核武呢?
谁也不知道。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得不到控制,所有人似乎都在等待敲响的警钟,这注定是一个不眠的夜晚。
接到回信的赫鲁晓夫领会了肯尼迪的暗示。
10月28日,星期六。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赫鲁晓夫的回信。信中没有再提撤出美国在土耳其的导弹为对等条件,并且同意撤回古巴堆放的大量导弹。
危机解除,科尼在一片晨光中,面对着吃早餐的家人说道,太阳升起了,每天太阳升起都带来了某种启示。孩子们问他是什么启示的时候,他却没有回答。
影片最后的一段话发人深省,像是总结,又像是未完待续...
我们追求的是何种和平?
我说的是真正的和平,使世人活的有价值的和平,不是一时而是永久的和平。
人为的问题也可由人去解决。
归根究底,我们全都居住于这个小星球上,呼吸着相同的空气;
我们都心系子女的未来,我们都是凡人。
附录
1.总统肯尼迪在白宫开会的时候经常安装录音机,电影中大部分对话直接取自肯尼迪的磁带。
2.肯尼迪同意秘密从意大利和土耳其移除美国导弹的事实直到多年后才众所周知。
3.古巴导弹危机刚开始时,肯尼迪呼吁对古巴进行全面军事入侵。
4.上校的饰演者是历史中参与轰炸的人员的后代。
5.这部电影的闭幕词称,这部电影是在洛杉矶、华盛顿特区、罗德岛和菲律宾拍摄的。
6.电影快结束时,办公桌上有一块写着字的匾,上面写着:“大海辽阔,我船却渺小。”这块匾是里科夫上将在1963年送给肯尼迪的礼物。
“我们追求的是何种和平,我说的是真正的和平,使世人活的有价值的和平,不是一时的和平,而是永久的和平,我们的问题是人为的,因此也要由人解决,归根究底,人类最基本的共通点就是都居住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呼吸着相同的空气,我们都关心子女的未来,我们都是凡人”
冷战的思维决定后人看待这场危机的角度不同,这部电影尊重历史进程,连中印战争的小细节也没落下,旨在表现心存善意的人如何和一心想挑起战争的人周旋,世界的危机虽除,好人得罪了权势,肯尼迪兄弟之后接连被刺杀,行伍腔的人啊,你们哪怕能注意这互相试探中唯一牺牲的飞行员,想想谁能保佑在天空的他
(7/10)古巴导弹危机题材。白宫视角,对美国低层人物和民众、古巴和苏联都没有刻画。在这场冲突中,美苏两边最高领导层都是明白人,武力是用来谈判而不是战争的,但下边的人头脑热血,他们渴望“决一死战”。肯尼迪打开赫鲁晓夫写来的信时说了一句:“他的压力也很大吧。“
实在看不出科斯特纳所饰演的这位总统助理在整个事件中起了什么关键作用,而且,既然影片已经让美国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等现实中真正的重量级人物直接登台唱戏了而且每个人的戏码还都不少,那干嘛还非虚构一个不太重要也没起什么关键作用的人物来做主角?
"If the sun comes up tomorrow, it is only because of men of good will. And that's... that's all there is between us and the devil."
可能在很多政客眼里肯尼迪是个懦弱的总统,但是在下一次大选中他又有很大机会连任,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暗杀了肯尼迪,这是可能的。可以参看《刺杀肯尼迪》。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我越来越喜欢看开会片了。本片虽然和真实历史有所出入,但是我觉得特别好的在于本片通过一个纯美方的视角,完美地展示了古巴导弹危机后果之恐怖以及走钢丝般的囚徒困境博弈(无苏方视角对这个剑拔弩张的氛围的塑造是很有帮助的,这点我反对很多点评中的观点),是一部非常紧张的惊悚片。对白宫幕僚的刻画也超过了传统傻逼政客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窠臼,尽管这方面也是偏虚构的,并且以总统助理为主角削弱了群像,导致其他在历史中发挥真实作用的人刻画很水,但总的来说算合格了。当然这是美方视角的美国电影,那肯定是给美国说好话的,还包含美式价值观输出,但是做得蛮好,要搞这种输出真需要学习一个,哪怕是现在老美要搞输出也要好好学习一个经典。这样的电影很能吸引观众去了解这件事背后真实的历史,那作为电影的目的也达到了。
把古巴导弹危机时期那种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还原得非常好,"O,GOD.THY SEA IS SO GREAT AND MY BOAT IS SO SMALL"就是结尾有些主旋律……
不管我们对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有什么成见,起码在这件事情上他们能够定住两国军界的压力,本身就值得尊敬。因为如果没有他们,那也就没我们这代人什么事了。
古巴导弹危机,最接近核战争的十三天,电影很紧凑,惊心动魄,好在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知道核按钮会带来什么。再之后苏联大力发展核武器,核威慑在保证互相毁灭之后反而带来了和平...也是很有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古巴是跳的最凶的,对比现在的朝鲜。
“你有没有概念,上将?这不是封锁!这是沟通!是一种新语言!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间的对话!”这段台词简直道出了整部电影、整个历史事件、全部战争甚至人类间互动的真谛。
执委会大部分人变成了路人甲,勉勉强强把故事讲下来了
那段历史的跌宕与混沌,以及那些历史舞台中央人物的克制与坚毅成就了这部电影,电影本身其实中规中矩,要按着吕美特那个路子来真有成为杰作的可能。
虽然不像zxb治下搞出来的那些简单粗暴的英明神武,但美国人也总有把自己塑造得道德高尚的情怀。凯文科斯特纳的那个虚构角色设定很有意思,美式邬思道啊。
誰都知道最後沒打起來,為什麼還看得那麼緊張?我想主要原因是它聚焦層峰決策圈,同時突出圈中人的不穩定性格、負面情緒和非理性言論。總統爆粗口和倆出租車師傅互撕帶來的緊張感當然不同。看著人類命運交到了一群 智能不覺得比好萊塢明星高明太多的人手上,誰手心不捏把汗。他們真是這樣一群人麼?
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解读这部信息量极大的片子,我自己有两点感触:一是军人职业化和客观文官控制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太有必要了,军人团体一旦被政治裹挟就容易走向极端。二是对于手握重权的人来说,关键时候的犹豫未必是件坏事,权衡利弊后的深思熟虑往往胜过激情役使下的果断拍板,尤其在危机应对更是这样。有的时候,妥协比坚持更需要勇气……
放弃自己的判断是不道德的。There's something immoral about abandoning your own judgement. 囚徒困境典型案例。
选取凯文饰演的总统特别助理作为切入角度其实从真实度或娱乐性来看属于两面不讨好,影片也就在纪实和戏说之间摇摆走向失败。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反而是国防部长这类小配角。
聚焦古巴导弹危机的政治惊悚片,大部分时间都在开会,但是其紧张程度分毫未减。年少时看惯了好莱坞战争片的狂轰乱炸,对英雄主义深信不疑,随着年龄增加,渐渐意识到所谓的战争英雄很可能只是卷入风暴中的一枚棋子。本片完整的展现风暴是如何悄然无息形成的,以及身处风暴中心的人所要面对的压力抉择。在一个特别的政治时间,你的语气,态度,方式,腔调,都有可能让事情走向不可挽回的局面,所以世界上压力最大的演员是总统。政治博弈如同打牌一样,大家都努力隐藏自己的底牌,只有疯子和蠢货才会不计后果的将手中的王牌甩出去,而更可怕的是对方竟然也不计后果的甩出王牌,于是这场疯狂的赌局将无限纠缠下去,幸好两个手握超级王牌的人没有这样做,因为那将赌上整个人类的命运。也许不是每一个总统都能成为伟人,但可以确定的是,谁都不想成为罪人。
终于回到拉萨,有wifi的世界了,这片子是几天前在珠峰大本营睡不着和早起等日出时看的,我觉得这肯定得是最高观影体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