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尼卡特一家是德克萨斯小镇的名门望族,家主韦德·亨尼卡特(罗伯特·米彻姆)生性风流,与镇上不少女性发生过关系,他的妻子汉娜(埃琳诺·帕克)因此一直对待丈夫冷若冰霜。他们的儿子瑟伦(乔治·汉密尔顿)一直由母亲教育长大,性格温和有礼,对打猎一窍不通,在遭受到了其他乡民的耻笑之后,他立志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猎人,韦德除了亲自传授儿子打猎知识外,也叫常在自己手下干活的年轻猎人雷夫·科普利(乔治·佩帕德)辅助儿子学习,瑟伦没用多久便在打猎方面获得成功。完成成为猎人的梦想后,瑟伦开始追求自己一直心仪的女孩丽比·霍尔斯特德(卢安娜·帕滕),尽管丽比对瑟伦也有好感,但他的父亲阿尔伯特·霍尔斯特德(埃弗雷特·斯隆)因为害怕瑟伦也和他的父亲一样生性风流,所以严格禁止二人往来,丽比与瑟伦只好偷偷见面,却未想到这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电影开篇就来一段说教:
“家是航船之于大海,是猎人之于山林。”
让我登时就失去观看下去的欲望,这又是基督教家庭观的说教吧。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承认我错了。故事讲述的是作为人,作为家庭的双重失败。社会学常说的“double loser”:一个破碎的家庭往往会走出一个破碎的年轻人。
这个故事不只在美国,在我们国家更是如此普遍。我人生中所见所识的人无论如何掩饰,我都可以看出他们从家庭的破碎。那些缺位的父亲,那些怨恨的母亲,那些并不合适但死也要凑在一起的父母。正像电影里wade所说的,“你还要怎样,我输了每一场和你战役。如果你真想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家,你就该做回你的母亲该做的。”另一边,母亲如果不是耗尽了人生每一滴生命来维持这个家,也不会走向彻底的绝望。毕竟这个家在刚开始的时候让她充满希望。这样的父母间的争吵每日在孩子耳边响起,提醒着他们婚姻的可怕。他们生命的前半生看到的是一对夫妇从恩爱幸福到绝望愤恨的全过程。这样的结果就是让我们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婚姻。正如片中主角所说,“我不再相信爱情和婚姻,看看它最后的样子。”
而在中国,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一旦发生任何变故,所带来的怨怼更是翻倍提高。年轻人不是瞎子也不是傻子,他们看得到这可怕的网。于是,结婚率在下降,出生率在下降。
回到电影,我要说几点导演技巧的优秀运用。
1、莉碧父亲去找wade谈自己女儿的怀孕的事。出来的时候,wade看到他找不到大门,替他开了门灯。这个小细节设计的非常棒,因为莉碧父亲曾经极其蔑视Wade,认为他就是个色魔(当然他人人这么认为),Wade也确实是这样的男人,但他此刻是以一个父亲对父亲的身份给对方开了灯,这让他这个人物瞬间立体了。
2、紧接着当大门灯打开的时候,莉碧的父亲躲在了门柱的阴影下。他不敢让街上的人看到他来过这里。他是一个20年把杂货开到街角的老实人。Wade刚刚用“残次品”来形容了他怀孕的女儿,他无话可说。这说明了他的为人——就像老舍先生《二马》里,也有类似的桥段。这是老派人才能看懂的踌躇,他觉得自己20年的脸丢光了。这一切也解释了最后的刺杀。
3、说到最后的刺杀,导演也做了设计。镜头没有交代是谁向Wade开枪,因为Wade刚刚说了一大通,我上面说的“女人母亲”的陈词滥调。他是不会变的,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他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知道自己不得好死,但他不会改变。很多人可能一开始会联想开枪的是他老婆。无论你想了多久,那么只有一秒钟,都证明导演的做法成功了。导演就希望观众做这样的联想,这样的联想比后来的故事要精彩,这就是现代主义艺术不同于过往艺术的区别——人们看到的艺术品之外的信息要远大于作品本身。
故事最后给了一个大团圆结局。这就是好莱坞的套路。他知道你不会相信这样的结局,但你会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因为私生子的故事将是悲剧的延续,他自己的前半生受尽凌辱和冷落,混蛋父亲临死承认他是自己的儿子。而自己始终没有跳出捡小儿子残羹冷炙的命运,总有一天,他会对自己说,也许自己最应该做的事就是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但故事就到这里,这就是故事。
悲剧配大团圆结局
米高梅CINEMASCOPE,近两个半小时,属于大制作了。有些拖沓,很多情节可以压缩。米契太帅了,埃莉诺美得目眩。家庭伦理剧,如果导演换成尼古拉斯·雷,会怎么拍?感谢字幕译者优杉。
挺好看的 剧情不套路 值得一看!
略狗血的家庭伦理剧
冗长的家庭长河剧,繁琐的生活日常与几代人之间的情感纠结非此类型爱好者不能忍受。
21/9/21
故事性很强大
2个半小时家庭伦理片之德州霸道父权之死。导演明奈利的问题是为求面面俱到,焦点变来变去,不停在父子、夫妻、兄弟,亲情以及爱情之间转换,而不是固定叙事主角的主线,再来弟媳成兄嫂这桥段也够膈应人的。当然,演员的表现没有问题,对罗伯特·米彻姆和埃琳诺·帕克这样的明星大咖感情戏简直小菜一碟。年轻演员们表现也不差,乔治·佩帕德蓄势待发。
大赞此片配乐!
剧本倒是写得挺精致,很多前后对应的点,但是实在是太长了,基本看到离家出走就差不多失去耐性了,可以作为研究上个世纪美国南方乡村生活和manhood概念的样本,但manhood这类陈词滥调我也不是很感兴趣,乡村生活倒是很迷人,尤其是在米高梅大制作的加成下,但是看一个多小时也差不多了,刚看时以为这片会极具戏剧张力,结果后边差不多成了乡村温情片,最后忽然悲剧了一把,开头的沼气像是伏笔但最后完全没派上用场。Parker在这里很惊艳,不过演得怪怪的(可能是口音问题),有几个地方倒是很动人,但她的角色写得很粗糙。看了下原著的简介,似乎要比电影版悲剧和juicy得多,没有大儿子这个大好人角色,母亲则是个疯老太婆(怪不得最初想找贝蒂演)。
狗血且有点点尴尬。只能说这种狗血家庭剧不适合我唉
1)越到后面越狗血。2)Mitchum最好的表演之一,He's truly a master of reaction shots. 这个角色各种矛盾点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他演得很可信。他自己就是个larger than life的人。3)华丽丽的mise en scène,偌大的豪宅与猎场发挥了明尼利在布景、配色、长镜头调度方面的优势,最耐人寻味的是影片审视父权的方式:Mitchum饰演的豪门户主,既风流霸道,又确实在意他的家人。到头来,他最爱的女人和孩子都是苦不堪言,偏偏是那个得到关注最少的孩子,最懂得爱与宽恕。
诚意满满的家庭狗血大戏,适合拍迷你剧。然而如果是Gable和Bette演,估计会别有惊悚气质。
太长了就是。。。
片子开头悬疑味道十足,还等着看米切姆怎么撩女人呢。男孩长得好像安东尼博金斯。帕克不同以往温和表现。
[彩色][内嵌中字]优杉/戛纳
山岂是归处
狗血家庭情节剧,艾琳诺演这么荒唐的角色依旧很出彩
非常的拖沓,改编上显得缩手缩脚,唯一让人喜欢的角色只有大儿子,这个略有些理想化的人物似乎倾注了编导所有的爱心,受尽折磨的人依然可以那么温润有爱,太难得了。汉密尔顿扮演的小儿子越看越像安东尼.博金斯扮演的那些“儿子”,有很多刻意模仿的成份。。。ps演员们怪腔怪调的口音很让观众出戏,这口音已经超出了塑造人物的范畴,反而变得很有喜感,这和电影的基调完全背道而驰。。。pps在上海小姐中有出色表现的埃弗雷特.斯隆是这部电影中演技最好的那个虽然他只是个配角。。。
为什么这部影片所有角色的表现都那么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