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
  • 无尽
  • 优质
  • 非凡
  • 闪电
  • 光速
  • 金鹰
  • 新浪
  • 银河补习班

    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邓超  白宇  任素汐  王西  孙浠伦  李建义  梁超  邵兵  王戈  吴亚衡  魏尊  冯泽昂  吴京  

    导演:邓超  俞白眉  

    猜你喜欢

     剧照

    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2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3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4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5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6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3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4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5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6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7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8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9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20:38

    详细剧情

      浩瀚太空,航天员意外失联,生命最大的绝境中,他回忆起自己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一对父子跨越漫长的时光,守护爱和亲情,故事充满了欢乐、温暖、泪水与奇观。

     长篇影评

     1 ) 不要被喷子,嘴子,夺了话语权。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先说几句话,跟现在你们看到的这部戏有没有关系,自己去悟:

    1,很多电影撤档,并非是他自己想撤。

    2,范冰冰当年最火的时候,一年接十几部戏,本来很多原定女主角不是她。

    3,作为一个老百姓和一个听众甚至观众,其实你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找几个牛逼的写手声情并茂的先骂一通,再用钱在豆瓣上置个顶。其实花不了多少钱,比起他们撤档损失的,差远了。

    4,有些人拍了一辈子他所谓的“电影”,其实只是小品,话剧,情景剧,爱国抗战片,加长微电影之流,用最好的设备,最亮的灯光,最华丽的服饰。可惜了,完全和电影没有任何关系。当他们看见别人拍出电影的时候,他会认为这是异类,你不要笑,这种人特别多,多到让你难以想象,因为360行,虽然行行出状元,但是90%的人还是连门都入不了,入不了门,一是因为自己在胡混,用挣钱要紧这4个字来麻痹自己。二是因为自己没有审美。木心先生说过:没有审美,就算你再有知识也不顶用。真他妈的对。

    5,那些所谓的圈内人士和喷子,其实是很没有话语权的一个群体,如果他们不说一些歪门邪道,剑走偏锋的话,他们很难在喷子的洪流中脱颖而出。所以这些人也是挺可怜的。

    当你跳跃过:利益受损的人,“圈内”声情并茂的影评人,爱看小品的人,爱看爆炸翻车美女的人等,

    请看下文:

    这是一部非常非常好的电影。

    想起《三傻》在印度刚上映的时候,也是一模一样的骂声,但是不影响《三傻》成为印度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为什么被骂?因为他触及了很多人的底线。因为老师当年教育你,你认真了,就会达到目标。这句话到社会里,被无数次的印证为是错误的,这些人无法接受。现在是2019年,这些人有的人花着几十万培养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学校,出来都是杀人犯,强奸犯,他们接受不了你知道吗?他们不知道如何像邓超一样教育他的儿子。因为他们没有被这样教育过。他们无法给予他们孩子这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恰恰是拿钱无法弥补的。影片中孩子他妈找的老公就是这样,不是吗?这个电影拍出来,就让那些给孩子们教育上砸几十万几百万的家长和影片中的后爸画上了等号,观众无意中是被丑化了,他们能接受吗?当然接受不了。

    根据网络统计数据,这些所谓的“影评人”,有95%以上都跟电影这一行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中间有厨师,有校长,有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张口闭口演技,举手投足枪毙编剧导演, 浮躁的脸上只写着这样一行字:不要说教,更不要给我讲道理。那请问这些人做出来的影评,难道不是自嗨式的表演吗?那请问这些人,给你做的剧作分析和镜头分析,有价值吗?对吗?我想结果不言而喻。

    看到网上这些评论,我没有想反驳的意思,甚至连反驳意向都没有,这部电影的受众人群其实是很窄的,但是我们得正视一个事实,一方面是你在挑电影,另一方面电影也在挑你。我想如果彭磊和庞宽看完这部电影,他们一定是给好评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作为一个父亲缺什么,他们想要什么,这是影片表现的很明确的,而且邓超也演得很好。

    在这部影评里我绝口不提电影技术层面上事,因为我觉得这跟我们观众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看完电影只需要去感觉,好还是不好,就行了。没感动是正常的,有感动是锦上添花阿弥陀佛。甲壳虫那首歌是咋唱来着?别把全世界都放在你肩上,是啊,跟他妈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现在想起来,孩子写那篇文章,其实就是导演的自讽,有人给零蛋,有人给满分,有人给35分

    我只是一个电影系的学生,我也知道,我发了这篇文章后,很多喷子会来,但是我看到一个这么好的电影被这样贬低,我心里很不舒服,我只想对那些喷子说一句:虽然你有自由的话语权,但是当你看到不同的价值观的时候,请你学会尊重,比你强的不要馋媚,比你弱的不要贱踏。另外,那些特别浮躁的人,我尊重你的苦,但请不要放弃,你自己本身那颗纯真的心。

    ----2019年10月15日补

    当初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想着自己的声音很微小,单纯的只是为站这个电影,根本没有想太多,没有想到挺我的人竟然是大多数,骂我的人竟然是少数。看来同档期撤档的那些大公司,真的是请了不少水军来骂这个电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大骂了一通,写完稿子拿钱就走人了,你去看那些水军写的稿子,基本上没有楼主回复的,然而根本没有人去怀疑这件事……。 很多喷我的人问我,你说了一圈儿,为什么没有说这部电影技术层面好在哪里?那我想反问这些人:医生写的药单你能看懂吗?屠呦呦研究的啥你知道吗?你问我镜头好在哪里?难道我给你讲一通表演区的完切?但是现实生活是,当你跟他说技术层面的时候,他又去给你讲一些他感受层面的东西,所以跟这些人是无法聊天的,所以跟这些人“过一招”以后,就不理他们了。(笑脸) 还是那句话,作为一个受益者,我们只需要感受电影好不好就行了,我们只需要知道,医生开的药能治你的病就行了,不是吗?你还要要求多少? 再多说一句,你们可以在微信上搜索一下,中国8亿网民里,有95%没有上过大学,那些天天在豆瓣里面摆镜头,讲故事的人,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个厨师或者是个商人,高级一点,是某个公司雇的公众号的写手………所以,到底是谁生活在楚门的世界里? 我为什么要再继续补充一些东西呢?因为反倒是很多做父母的真诚的留了言,非常感人,我希望大家能看到。也有电影学院的同仁留了言,我都把它贴出来,用别人的话来说我自己想说的话,这就不是我一人言了。 目的:以 正 视 听。(请用经典版包青天的声音来说这4个字) 黑特了: 回复@竹水微漪:电影是用艺术的手法展示生活中的点滴,所以他可能不会那么逻辑性,那么完整,但只要能带来大家的思考与共鸣,那么就是挺成功的电影。 下面也说下小的内容,比如最后的自私自利的儿子,这个同样是个缩影。人无完人,虽然能被入选上太空,但他也是个活生生的人。他在太空中回忆反省深思,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在最后机友的妻子孩子出现了,他却没有看到自己的父亲,他也没有太多失望。但其实父亲原谅了他,最后走过来的时候,儿子说了对不起,我也是头一回做儿子。为什么不能令人感动呢? 此外,儿子最终的前10,其实也并非不可能,初中学习并不是那么复杂,很多东西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掌握,只要你肯用心。电影已经用了一些篇幅展现了儿子在刻苦努力学习了,那么就不用把每天都记录了。 难得写这么多,希望你也可以细细品味这部电影,虽然不是超级大作,但也值得回味。 Zita_yuuu:我也是這樣想的。看完電影覺得很感動,也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一個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的父親。感覺這種東西見仁見智,但用片面去否定一部電影是很滑稽的事情。在我的角度看來,他們更是莫名其妙,荒謬絕倫啊:) 兰戈: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个高分影评,终于有了共鸣。一波评论拍摄技巧和编剧,那跟我一个看电影的有毛线关系,我又不拍电影。还一波人讨论教育制度,他们是被应试折磨的一代人,他们的孩子在学校垫底他们会觉得羞耻,祖祖辈辈,周而复始,不允许异类纯在。其实我小时候特别想当飞行员,呵呵。现在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有时候压力大了,就看看天空,想想宇宙。我并不想我的孩子像我一样,芸芸众生。我想他们特别一点,那怕只有一点点。亲戚们觉得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我也不知道是好是坏,我也是第一次当父亲。 渝鱼余与于:我也是拧着一晚上的劲儿写了人生中第一篇影评 再看水区 全是骂声 我就放心了 因为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有句话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但我看大家都不准备起跑 所以我就放心啦 flowe_young:是的,这部电影很感动我,我看了一圈全是骂的,我都不懂这些人在骂什么?什么读书无用论,反智什么的,这部片子不就是在试图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识和思考吗?只是传达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用力有点猛了,但是平心而论,我真的非常欣赏邓超这个角色,中国太缺少这种人了,更别说这种爸爸,在这种利益化的社会里,大家都太浮躁了,我真的发现一片的黑和骂声那些为了黑而黑的言论太过荒谬绝伦,不可理解了。 边缘人:看题目就晓得是个明白人。独立思考,许多好学生都不会。也不想有家庭责任,怎么懂得父子? 鲰生: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给差评的大多是既不是孩子也不是爸爸的角色。至于电影究竟如何,能让我大专学历的父母看得深有感触,我想也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不堪。作为一个儿子我只想说,父爱很真诚,也很伟大,而影片恰好诠释了这一点,至于给100分,0分还是60分,确实取决于个人标准,您老也不必动气。看到评论区有无数人能理性地从剧情,人物设计,中心思想来剖析最感性文艺作品,我深感中国影评界后继有人。 米娅:赞同!其实许多人看电影只看自己想看的,不解释自己认知以外和相信的东西,他们多数没有经历过往上爬过程中的艰辛,他们不懂,他们口中的鸡汤恰恰是支持着我们继续的动力和信条。一直觉得不愿意喝鸡汤的人,恐怕是没有拼搏想法的人。有些经历过的人,如果没有为人父母,或者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很难理解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无奈和担忧。很多人觉得“第一次当父亲和儿子”这句话很煽情,但我觉得很真实,我们在处理父母子女关系时感觉到的无力感,困难,焦虑,都是第一次不熟悉产生的。确实是这几年少有的不错的国产电影。 不得吃饭:作者说得对,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跑偏了,这部电影并不是去批判应试教育的不合理,重点在于,重点来了哈:大家请注意 重点是探讨的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你是马皓文还是阎主任,这只是千万家长的一个缩影。最后,不要给我谈什么编剧和拍摄手法 ,因为你们还没有入门。 陌小白:博主,真的挺你,我也不觉得这是一部像水军说的那样的烂片,这部电影真的很好,就跟你说的一样,这是一部受众面较小的电影。电影讲究素质教育,确实与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产生冲突,但,这不正是国内所缺少的吗?我真的很喜欢邓超这种“银河补习班”式的教育。 我只想对上面的朋友说一声:谢谢。这个谢谢里包含的内容也只有你们能懂,说出来就没意思了。

     2 ) 影片太假,三观不正。

    影片太假,三观不正,不建议带孩子看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脱离现实无法认同。

    看到很多人把这部片子和《我不是药神》相比肩,没看片子之前很无感,看完片子之后更是嗤之以鼻。比较很正常,毕竟是类似题材,比肩就过了。

    跟药神比差太多了

    药神始终紧扣着中心思想,整体的观感也是极佳,而这部片子只有前半部分讨论教育。尺度很小,浅尝即止。不妄想着给影片加深度,这还是一部合格的父爱情感片。

    全片看似在探讨教育问题,实则只讲述了父子亲情,且三观不正

    1.全片对父亲的爱表现太重,对孩子的上进和反思表现太浅,体会不到孩子是靠认真学习才考到年级前十,反而看到一个吃吃玩玩的差等生无端逆袭成了年级前十。

    2。让人只看到了父亲对孩子的溺爱,全片都在讲父亲的付出,完全没有描绘孩子的反哺,全片唯一体现孩子对父亲爱的镜头居然只是大巴车上给他泡了一包泡面,让我想起了公益短片《给妈妈洗一次脚》。都2019年了,父亲还住小破房,父亲一点点心愿也要反对他达成,这是要教孩子做白眼狼吗?

    3.片中对教育模式并没有一个实际的探讨,一切只是编导的主观思想,就好像对你说:“我认为孩子应该这么教,这么教就会有出息巴拉巴拉。并没有基于现实地去展现,然后莫名其妙孩子就打败那些死读书的学生考到年级前十了。剧情完完全全的假大空,无法代入。

    4. 最后孩子依然在博喻中学学满六年并考上飞行员让前面仅有的探讨失去了意义,这到底是传统教育的胜利还是素质教育的胜利?要是直接辍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飞行员,我还会给个赞说一句你丫的真敢拍

    关于影片本身,以下是个人观感:长且拖

    全片讲述的是马飞的成长故事,选取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初中阶段)在爸爸的非主流教育模式下由坏变好的故事。

    最大的缺点是长且拖,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被影片冗长的叙事给打击了,前面的铺垫还可以,但成长的故事实在太长,当不停地用成长的一件件小事来丰满人物形象,或是催动泪点让观众代入角色,都觉得很没必要,印象较深的比如说“买电脑”,“草色遥看近却无”这类情节。前有买飞机,后有看航展。这类剧情人物形象已然丰满,当此类剧情如此多的情况下只能让人感觉到啰啰嗦嗦,毕竟是电影而不是电视剧,不容得你事无巨细去展示。还有洪灾那一段,不谈逻辑是否合理,但只为了与结尾呼应一下觉得没必要搞这么长的铺垫。感觉就是整部电影下来,导演觉得拍的太好了,哪一段都舍不得删。

    主题方面:探讨的是当下教育模式的问题,个人觉得影片表达的很失败,不现实,造成我没办法认同。片中爸爸采取的是引导式的教育,尽力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为考试而学习,你可以建立自己的规则,但不代表需要挑战已有规则和破坏规则,恕我不敢苟同。最关键的是对孩子自主学习镜头表现几乎没有,让人很容易理解成孩子只要放任他去成长就会长好的观点。这里非常同情我们的教师群体,试想如果整个学校都是马飞这样不守规则的学生,像影片中父亲这样不守规则的家长,那可真是教师一大劫。万望各位家长不要效仿影片中父亲的做法。

    台词方面:诸如“再没有比,我是为他好更恐怖的借口。”“找到人生的意义,努力只是过程。”此类金句片中不下30句,这两句是我看着比较有同感的,所以记下了,出现的多了,就乏了,也懒得记了。就如网上的鸡汤文。看的多了,就看吐了,甚至有些恶心。还是节奏把握不到位,让观众看得像是一个啰啰嗦嗦的家长在说教。不是把鸡汤整合一下就叫有深度。

    逻辑方面:bug很多,这在现实题材的片子里让人很厌恶,不太影响观影的小bug就不讨论了,最影响观感的还是和老师的感情线进行的太随便了。导致接下来老师对马飞在学校的照顾很不自然,就是为了剧情强行连线。在如此追求丰满的影片中出现一个这么单薄的人物,说不上来什么感觉,就是不爽。

    一些小片段:比如念作文跑出来的古代画面,看得出来是在讽刺,不过个人看着很尴尬。比如在作文结束后主角与教导主任的辩论,真的是金句频出,但我只感受到了强行鸡汤。比如120分钟后的整个航天救援片段,于主题不相符,于剧情无作用,都快让尿憋死了你就不能放快点吗?

    配乐方面:一部分BGM很燃,怀旧金曲太多。

    影片没什么代入感,以现实为题材最终却脱离了现实,我还没有小孩,但是就个人来说,觉得孩子这样教或许将来成就会很大,但是和这些死读书的孩子比考试成绩,就有点假。对我来说全片最大的泪点就是航天飞船发射的那一幕。

    最后说一些个人的感想:其实关于素质教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已经很大一部分理念超前的家长在尝试了,不否认有一部分教的很好,孩子自觉学习,开拓课外兴趣,成长的很优秀。但是更多的一部分是长歪了的,只惯出了叛逆,自大狂妄,给学校的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尤其是大城市的教师,无数的媒体盯着,学生不听话,打不得骂不得,最后怎么样,老师不敢担责任,在学校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是把教育孩子的工作推回给家长,建微信群,督促家长监督孩子,遇到不讲理的家长也听之任之,反正是你的孩子,教不好也是你的事。

    说到底素质教育,是有前提的,首先得家长素质要过硬,以身作则,才能教出好苗子,不是给孩子灌灌鸡汤,讲讲大道理就能让孩子成材的。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浅薄见解,欢迎大家指正补充。

    最后给一星鼓励,无论影片拍的好不好,大家讨论教育的热情被唤起来了,这点影片是很成功的,希望能多出这些探讨社会题材的作品,总需要有人尝试,加油吧!

     3 ) 《银河补习班》看起来很真诚,但这些硬伤毁了这电影

    今年国内暑期档,《八佰》,《少年的你》,《刀背藏身》,《小小的愿望》,《旺扎的雨靴》纷纷撤档,说好听点,就是今年咱们国产电影战术性隐蔽。

    所以算来算去,今年剩下的国产大片,目前来到了《银河补习班》,对于片方来说,这是他们遇到最好的档期了。

    目前《银河补习班》在各平台的评分参差不齐,豆瓣开分6.5,现在到了6.3,估计还会往下滑,而猫眼是9.4,淘票票9.3,时光网7.4。

    那到底这部电影成色如何,我们来验验货。

    《银河补习班》讲述了邓超饰演一位“犯错”的父亲马皓文,坐牢出来以后对儿子马飞的教育再改造,通过一对一私人补习班的方式,让马飞慢慢走出迷茫,成为人生赢家国家英雄的故事。

    《银河补习班》是邓超俞白眉的第三次合体(又双叒)。

    讲真,我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的真诚,影片不够好,但真诚。他们真心想把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含义,都放在了影片里,我们也都看到了,读懂了,角色也念出来了。

    横向对比,《银河补习班》确实比《分手大师》,《恶棍天使》要好很多,如果说前2部还算是电影的话。

    纵向对比,《银河补习班》在同类型作品中,远远达不到标准线,影片从人设到人物关系,从剧情场景编排到主题探讨,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吹不黑,我们一个个来探讨。


    探讨一:主题

    影片末尾和海报,都用了“献给父亲,送给孩子”

    如果我没理解错,影片的主题应该是关于父子的(中心思想),好电影的主题只有一个,不接受反驳,不信你可以回想你看过的经典电影,他们都能用一句话来总结。

    越好的电影,越能用一句话就能总结,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好的电视剧。

    《银河补习班》的主题我们都知道是关于父子的,但,关于父子什么的?父子的代沟?父亲对孩子爱的愧疚?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我们看完后并不太明确,好像都有,好像又都没有。

    而且影片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并没有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表达,而是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比如对教育理念的探讨,似乎挖掘太多,差点造成反客为主。

    我们来具体比较《当幸福来敲门》,同样是关于父子,影片所表达的就是父亲要对儿子证明,梦想可以实现。

    这个主题多像《银河补习班》呀,只是《银河补习班》是父亲嘴上说的,你要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

    而《当幸福来敲门》是父亲用行动证明给儿子看,只要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

    差别,就在这,一个耍嘴皮子,一个用行动证明。这两部电影的父子同样很惨,同样遇到社会对他们不友善,但终究两部电影的区别,是这两对父子面对这些糟粕后的心态,而不是过程。

    我们能看到《银河补习班》这对父子遇到各种挫折的过程,但看不到他们的态度和转变。

    而《当幸福来敲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父子找不到住所,父亲被迫和儿子在公共厕所过夜,中途有人要进来,父亲用脚顶着门,捂住儿子的耳朵,泪流满面不让别人进来。

    这就是父亲面对周遭后的心态。我们也从那一刻,彻底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探讨二:教育价值观

    很多人聊起这部电影的教育价值观,似乎有很多人也因为不认可片中的价值观,才对《银河补习班》打低分。

    对于我来说,价值观一直是电影的一个态度,但并不作为电影质量好坏的标准评判。

    比如所有的复仇类型电影,《老男孩》,《杀死比尔》,《疾速追杀》系列等等,你去讨论他们的复仇价值观,显然就会觉得很尴尬。

    所以影片在教育方式的探讨上,我觉得只分左右权衡,而没有对错之分。

    影片想要表达应试教育的弊端,开放式教育的优点,如果影片在这个议题上做出一个姿态,而不是硬要指出对错,得到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比如《死亡诗社》,《地球上的星星》,甚至偏激的《爆裂鼓手》,都是对现阶段传统教育体制的一种独立思考的态度,在强调一次,这些经典的教育题材影片,给的只是态度,而不是分对错。


    探讨三:人设

    马皓文的人设建立上,有好几处立不住。

    其中有一场戏,是和阎主任打赌,阎主任说拿全班前十,马飞就不被开除,而马皓文则打赌能拿年级前十。且不说马皓文平时是不是赌瘾很大,如果马皓文真的为自己儿子好,就不应该加大赌注。

    我们回过头来看,马飞要被开除,那么一家人的目的就是让马飞不要被开除对吧,那么马皓文想了一个激将法,让阎主任来下注,只要达到阎主任的要求,马飞就免于被开除,目的就能达到。

    但就在这时,马皓文加大了赌注,在这里我真的弄不明白马皓文的动机是什么,这完全不是出于对儿子的自信,而是出于对自己的自信。

    此外马皓文的人设也有不讨喜的地方,比如在教育上,如果你只对自己的孩子这么教育,其实在我看来没有问题,毕竟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自己种下什么种,到时自然会结出什么果。

    但当马飞班主任到他们家,马皓文依然在用自己那套教育方法论给别人灌输,什么反复复习就像馒头反复蒸之类的。

    马皓文这么做,就会显得这角色很事,不管遇到谁,都喜欢对别人说三道四。

    对比《当幸福来敲门》,片中的父亲大道理也很多,但他只对自己儿子进行教育,对其他人,只是提出建议,并不会进行大道理的教育。

    此外《银河补习班》在人物关系上,也存在着问题,为了表现父子的惨,从而把几乎所有角色都变成了对手,这未免也太不真实(不一一举例了)。

    就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不一定要用别人的坏来衬托主角的好,其实只要立场不同,就能体现到主角的苦衷。

    还是《当幸福来敲门》,片中父亲的对手也很多,但别人并没有错误,只是生活的不易,带给彼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探讨四:场景编排

    影片中的场景有好几处让人有撕裂感,一会父子看草地,一会逃课旅游,一会洪水,一会回到现在的太空,看起来让人极为不连贯,这也导致影片要煽情的地方,显得生硬且刻意。

    再者,煽情让你哭的,就证明是好电影了吗?不见得吧,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了解一下吧,《罗马》就是间离效果一个很好的典型。

    《银河补习班》我认为最大的场景编排问题,是在于让观众早早知道马飞成为宇航员。

    这其实也是在告诉观众,马飞最后成才了,他真上天了。这就会导致观众在看电影时,所谓的电影钩子不见了。

    比如当我们看到马飞小时候被别人说“缺根弦”,但我们知道他不会,因为他长大会成为宇航战狼。

    比如当我们看到马飞要被学校开除时,或者马皓文和阎主任对赌时,紧张感也没有了,因为他长大会成为宇航战狼。

    比如当我们看到马飞困在洪水中,不会为马飞提心吊胆,因为他长大会成为宇航战狼。

    举个例子《阿甘正传》,影片开始阿甘也出现了,但我们并不知道阿甘的任何职业,背景,身份,只知道他手拿巧克力。

    所以我们依然对阿甘讲述自己的故事看得津津有味。


    探讨五:台词

    我一直不反对鸡汤电影,但我不喜欢一些鸡汤影片给予观众的方式。

    押井守曾经在访谈中聊过,说宫崎骏的作品,都是鸡汤。

    确实,仔细想来,宫崎骏的电影,核心表达的都是人间美好,每个角色都近乎纯真和善良,就算是反派最后也会变得可爱。而押井守的作品,都在探讨着人性的阴谋部分。

    但,不管是宫崎骏还是押井守的作品,我们都很爱。

    所以,就算是宫崎骏的作品被看做是鸡汤片,我也觉得好好喝。

    这就在于好的鸡汤作品,是煮好了摆在那,吸引你去喝,而不是灌给你喝。

    而《银河补习班》就有灌鸡汤的感觉,而且频率特别高。

    怎么理解,看台词。

    台词是最容易呈现鸡汤的部分,如果太直白,太刻意,太不像人话,反而会造成反效果,让人远离,因为你要灌我喝鸡汤了。

    总之,《银河补习班》让我们看到了邓超和俞白眉的努力和真诚,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努力并不代表有好的执行力,真诚不能让观众爱上这部电影。

    但放眼未来,所有事情似乎总是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最后,我给《银河补习班》打三星(五星制,6.0分),多一星是给影片的真诚和努力,这些我们都看得到,希望下一部作品,能更好。

     4 ) 找到那句值得孩子铭记一生的话

    银河补习班,让每一位家长重新上了一课,这一课,教会我们如何找寻自我,如何让孩子活得有意义。

    为什么电影里的父母总是能说出一句金玉良言值得孩子铭记一生?而我们就做不到?

    先自我探寻的父母才能引导孩子探寻自我

    人物

    马皓文:追求过程,在狱中探求了自我,认为每一分钟都是生命最精彩的瞬间,责任心强,不言放弃

    教务处主任:追求结果,不在意过程,在学生撒下的漫天纸片中微笑得意,却不承认没有好的结果的儿子

    妈妈:工业时代的普通老百姓,格局小,

    马飞:他就是个孩子

    正文

    这是一部很棒的电影。导演居心叵测,在片名上就给所有人上了一课。你不踏入影院就不知道电影名称的真正含义。银河补习班,凭票入场,专业辅导各种没有找到自我的你我他。

    正如影片末尾的题字:献给父亲,送给孩子。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位父亲,也还是一个孩子。剧本的内容引导我一层层的揭开自己原生家庭留下的血痂,每揭下一层,泪流满面。

    整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父亲如何探寻到自我的真谛后反哺给自己的孩子的故事。这个父亲如同所有人,没有谁给他指引,没有经典可读,没有老师,因为探寻自我是一个向内的过程,这件事还需要自己来做。马皓文就是在监狱的7年里,凭借自己不放弃的信念找到了自我。出狱后他和孩子一起经历了各种磨难,最终帮助孩子找寻到自我,建立了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是一个幸福的故事。

    故事中的大反派是教导主任,一个刻板教条的内心阴暗的老人,是一个只追求结果,不在意过程的人。他把自己的得意门生(流水线生产的最优品)封上黑框,悬挂在自己的墙上。

    我们都曾努力争取过被别人封在黑框里,而马飞的爸爸教会他拒绝这优渥的荣幸。

    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最喜欢做什么,那么就不知道我现在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真的只是想被封上黑框挂在墙上吗?其实那只是主任的“自留地”,也是主任的博古架,被束之高阁的孩子们只是阶段性的获得了“别人”的认可,而丧失了追求自我的最宝贵的年华。

    这也是全剧最大的冲突之一。

    工业时代的僵化思维与信息时代的发散思维正在经历冲撞和融合

    教育体制的僵化还在沿用旧的工业社会的惯性,想着用最快的速度把产品投送到需要他的地方去,而忘了这些产品是人,是活生生的生命,是一分一秒同样宝贵的青葱岁月,而世界却正在改变,变得不需要那么多蓝色,黑色,变得需要每一种颜色,这是个融合的时代。

    固化的教育理念不在意孩子的真实意愿是什么,也并不会教授孩子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因为他们只需要结果。孩子们在学习欲望最强烈的年纪,却生生没有学习到学习。

    我记得同学会上我们的学习委员微醺着说,她这一生都是被安排好的一生,没有走错过她父母安排的每一步,正确的走进了重点中学,正确的走进了大学,正确的走进了事业单位,甚至正确的走进了她现在的家庭。而她,羡慕在座的你们每一位,不论是成功,还是平淡,你们都是在做自己选择。

    我从不主动给孩子吃糖,就是害怕他忘了大脑对身体的真实奖励是什么了,就像电影的情节,反正到最后都要把书本扔掉,当初为何要把书本交给孩子们。

    我深受电影的情节感动,马皓文带着逃学出游,一半是抗争一半还是在妥协。但这旅途教会了孩子许多,也让孩子想明白了,未来人生的方向。我们自己就应该在孩子的教育道路上尽可能的快一步,再快一步,先找到自我,不然时光荏苒,错过就不再了。

    银河补习班,让每一位家长重新上了一课,这一课,教会我们如何找寻自我,如何让孩子活得有意义。

    另外,用一首菲利普·拉金的诗,送给本剧中的母亲和其他角色,也是因为他们作为那个时代的背景,才印染出那朵最艳丽的花。

    他们毁了你,你的妈妈和爸爸。

    他们可能不是有意的,但他们做了……

    他们用自己的毛病塞满你,

    再加点儿别的,特意为你。

    但是,他们自己也被毁了,

    被他们的父母,戴老式帽子穿老式衣服的傻瓜。

    那些傻瓜一半时间多情或难对付,

    另一半时间吵个你死我活。

    痛苦代代传递,

    像海滨沙洲越陷越深。

    趁早跳将出去,

    可别再养个什么孩子。

    ------菲利普·拉金

    起立!下课!

     5 ) 一场笨拙的说教

    (文/杨时旸)

    在经历了大规模的撤档之后,除却那些原本就毫无存在感的边缘小片,《银河补习班》差不多是唯一一部得以幸存又没有改名的暑期档国产片了。邓超加俞白眉的搭配,说实话,很难让人产生什么高期待,而最终的结果确实也印证了此前的预期,它是很标准的“邓超+俞白眉”的产品样貌——想搞笑但笑料不足又尴尬,想深情但感情浅薄又煽情,说理滑落成鸡汤,想写沧桑巨变但沦为晚会年代歌曲大联唱,自以为到处布满金句实际上不过是上个世代的互联网过气梗。

    该怎么评价它呢?嗯,这么说吧,有些国产电影翘着脚摆出一副浑不吝的样子,恨不得大大方方地叫嚣,“我就是来圈钱骗钱的你能怎样?”但《银河补习班》绝不属于这一类,它有着一股特别特别努力想做好但就是才华达不到的心酸。有点像我们读书时班里的那几个后进生,每天埋头苦读,假期补课,习题成堆,但就是不得要领,你说这是为什么?可能就是不适合做这件事吧,那样子笨拙却又奋力,以至于让旁人都不忍再去说些什么。这电影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这样。从剧本层面看,能看得出主创极其努力地在筹划对白,编排情节,制造冲突,但就是全都无效,人物立不住,情节也疲软,感情戏强弩、说教又鸡汤,总体看起来特别幼稚,像极了中学生写的那种反对应试教育的作文。

    这一类电影应该首先竭尽全力讲好故事本身,然后,那些意义、价值、观点会自然流露氤氲,但是《银河补习班》本末倒置,典型的主题先行,先提出一个观念——应试教育填鸭教育不好,素质教育能历教育重要,然后围绕这个主旨罗织情节证明己方观点,而这情节和故事中根本没有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它极其平缓、毫无张弛,商业电影中最基本的小悬念、大悬念、小冲突、大冲突、终极高潮等等标配都没有达成。

    这电影中所讲的事,是我们这一代都曾亲身经历过的,那些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教导主任,眼色各异的老师,题海战术,封闭如监狱般的校园,高考后的撕书狂欢……对这一切的切肤之感,让观看这部电影变得非常尴尬,因为我们知道真实的样子,对比起来,《银河补习班》无论其中光影的调子还是讲述的语气,都更像一部给孩子看的儿童片,而不是一部以成年人为主要受众的现实主义电影。它更像个童话故事,到处弥漫一股让人泄气的虚假感。毛坦厂的新闻,高三的影像记录,哪个不比这段人造的父子情更真实动人?但显然,邓超和俞白眉不忍也不会凝视那些真实的残酷和残忍,又无法真的超脱于那些具体的现实细节做精神化的表达,最终鼠首两端变成了不伦不类的“童话现实主义”。

    除了这些表达方式和情节设定的不足,《银河补习班》的人物塑造也是失败的,它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脸谱化,无论是那个有着朴素正义感的年轻班主任,还是看起来呈现了多面复杂性的教导主任,实际上仍然都是扁平的,因为这些角色仍然没有甩脱“典型人物”的塑造方式,这些角色太像20年前那种所谓的“报告文学“中的样貌了,看似有血有肉实则仍然属于宣传样板。更不要提邓超所呈现的父亲,父亲和父子关系是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母题之一,它有着太多的可开掘空间,但显然,这部电影的主创缺乏向纵深探索的能力和意愿,只让这个角色一刻不停地宣讲道理,灌输鸡汤,令人徒生厌烦。

    从结构上看,《银河补习班》让长大成人的男孩成为了宇航员,在外太空的生死关头回忆起自己平凡又伟大的父亲,以此回溯来串起自己儿时与父亲的点点滴滴,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如此平实的题材嫁接到一幕太空歌剧般的桥段之上,或许邓超和俞白眉觉得,老实本分地讲述这个故事过于朴素了,可这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朴素,不够真切,不够有现实的粗粝感。从某个角度去看,这样的设定意外成为了一种隐喻,宣告了这部电影呈现方式从根底上的矫饰。

    不得不说,综艺节目对邓超的伤害太大了,这部电影里,他仍然是一副综艺咖的样子,始终hold住一切,无论任何磨难总能逢凶化吉,时刻准备着说出鸡汤金句给人们打气。当年, Angelababy参演《寻龙诀》,出演的那个角色从高处掉落死亡的瞬间,有网友打趣说,仿佛听见 “Angelababy out”的声音突然响起,而邓超在《银河补习班》中给人的感觉也确实差不多,那些跑男中的什么“we are 伐木累”之类的陈词滥调换了一种方式都在这部电影里重新演绎了一遍,那些大爱无疆,笑容温暖的样子和说辞像极了许巍后期的口水歌。

    我们的校园生活、教育话题中有着太多值得书写的内容,但有些,创作者不屑于去书写,而另一些,又不允许被书写,霸凌和暴力无法登场,被应试和习题碾压的灵魂也都喑哑无声,当一切更真实的内容都纷纷退避,或许只能留下这样不疼不痒镶嵌着夕阳余晖大光圈的虚妄父子童话。

    (本文首发腾讯大家专栏,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6 ) 6分,是所有自助餐式电影的宿命

    今年的暑期档,像被灭霸打了响指,种子选手们相继消失。

    谁来救市?

    站在废墟上的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这部电影——

    《银河补习班》

    邓超、俞白眉——这对在失望这件事上从没让我们失望过的组合,继《分手大师》《恶棍天使》之后,暌违四年,推出了这部新作。

    很显然,主创们对这部作品信心满满。

    早在1个月前,他们就展开了全国路演,光点映就有近亿元入账。上映首日,票房也已破亿。

    照这个趋势,《银河补习班》横扫暑期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是,在表面的风光之下,有一个数字格外引起了我的注意。

    截至目前,《银河补习班》在豆瓣上已有近6万人评分,可是分数却由最初的7.5降至6.2,且仍呈现下滑趋势。

    6.2分。

    这一数字太让人意外了。

    我相信不光是主创,也包括媒体、影评人,还有那些早早发出捷报的公号们,一定也都感到意外。

    为什么?

    因为这部电影明明有着极好的卖相。

    01

    说《银河补习班》卖相好,在于几点。

    首先,题材选得好。

    它切中的是两种最普世的情感,一种是父子情,一种是人们对于教育的普遍关切。

    这两种情感形成合力,不止催泪效果极佳,还有思辨的空间。

    其二,故事格局大。

    整部影片是从一次太空危机开始的。

    马飞乘坐的宇航船遇险,绝望中,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马皓文。

    影片随之进入回忆线,瞬间把时间拉回到30年前,为我们重现了一段笑中带泪的父子情。

    从天上到地下,从过去到现在,一场未卜生死的危机,一次决定命运的考试……

    如此大开大合的叙事,使得《银河补习班》张力十足。

    其三,表达很大胆。

    这部电影要探讨的是什么?

    教育理念。

    最近几年,你看还有哪部国产片敢碰教育题材吗?

    没有了。

    《银河补习班》敢碰,而且一碰就碰到底,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

    影片中批判最狠的一处情节,是教导主任把历届高考状元的相片挂在墙上,像一张张遗像。

    那本是一个笑点,却让人细思极恐,仿佛在说,正是僵化的教育体制扼杀了这些鲜活的生命。

    与此同时,主创借马皓文之口,说出了他们理想中的教育。

    那是一种基于兴趣的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爱上学习,并把学习作为终生的习惯。

    为了实践这一理念,马皓文和李主任打赌:如果成绩垫底的马飞能在期末考试中考进年级前十,就可以继续留校。

    这也是“银河补习班”这一名字的由来。

    为了这一目标,父子俩开始了漫长的补习。

    他们的补习不止于书本,更在于世间万物,浩瀚宇宙。

    应该说,《银河补习班》确实拿了一手好牌。

    相信听了上面的讲述,还没看过的朋友一定都满怀期待。

    可是,问题来了?

    为什么天生高分的《银河补习班》最终却拿了低分?它到底哪做错了?

    02

    如果让我给《银河补习班》定个性,我会说它是一部“自助餐式”的电影。

    这类电影的特点就是:什么都有,任你选择。

    花40块钱吃顿自助,还不值吗?

    当然值了。

    但“值”,不等于“好”。

    为了把更多的料塞进这部电影里,主创们绞尽脑汁。

    都有什么呢?

    有笑点,有泪点;有金句,有段子;有大危机,有小事故;有蒙冤,有背叛;有人性的污点,有公权力的缺位……

    如果拆开看“考试”和“太空”两条线,简直就是《垫底辣妹》和《地心引力》的大串联。

    当然,主创们想在一部商业片里给观众提供更丰富的观感,这个初衷绝对是好的。

    可问题在于,丰富等于“多”吗?

    不等于。

    丰富是不仅多,而且有层次。

    《银河补习班》表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味求多,丧失了层次。

    比如影片中层出不穷的“金句”:

    “我是为你好,是天底下最恐怖的一句话。”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

    “儿子原谅我,我也是第一次学着当爸。”

    ……

    且不说这些金句很过时,而过时的金句无异于口号,透着浓浓的说教意味。

    就说把这些金句堆砌在一起,像什么?

    像一篇1000字的文章,把500字都加粗加黑,最后造成的效果就是彻底失焦,毫无重点。

    再比如片中一些老旧的桥段。

    过马路一定会被车撞,爬梯子一定会踩空,看上去最老实的人最后一定是大反派,女老师一定会嫁给男家长……

    我不否认,适当使用这些桥段是有效的。

    但还是那个问题,有必要把它们在一部电影里都用上吗?

    这每一个点对于观众来说都是精力资源的消耗,你给多了,观众真正能吸收的反而少了。

    还有,年代歌曲转场。

    很多人说它巧妙,我是真没看出来巧妙在哪。

    且不说贾樟柯在20年前的电影《站台》里用过这一方式后,很多导演都避之不及,就说歌曲本身,和电影文本有什么关系吗?

    除了能激起一些最浅层的怀旧情绪,这些歌对于深入电影,无异于一次次强制性的打扰。

    这就是《银河补习班》的尴尬之处,观众们个个看着开心,结果转头就打3分。

    但你又不能怪观众吃饱了就骂厨子,要怪只能怪自己贪多,导致观众嚼不烂。

    这本质上是一种创作者的“土豪思维”,什么都要最好的、最贵的,但忽略了搭配问题。

    结果就是抓了一手好牌,最后四个二把俩猫儿带出去了,都没炸出响声。

    3

    贪多嚼不烂,不止体现在元素堆砌上,还体现在剧情的主次不分上。

    《银河补习班》中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父子间的关系,一条是教育理念的对抗

    坦白讲,这两条线结合得并不好,甚至有些割裂。

    直到影片最后,导演想要同时完成“教育理念的胜利”和“父子间的大和解”,为此,他必须要制造父子间的冲突。

    而问题也就出在这儿。

    我们看父子间的冲突,到底是什么。

    儿子为了实现自己的航天梦,劝父亲放弃讨回名誉,实际是为了自己的梦牺牲了父亲的梦。

    对此,马皓文失望地说:“我的教育彻底失败了。”

    这里的教育指的是什么?

    是人格教育

    我并不是说人格教育不重要,但它与影片之前谈论的教育是一回事吗?

    显然不是。

    影片之前探讨的教育是什么?

    是摆脱应试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用马皓文的话说,“只要你的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

    后来,马飞正是在这句话的提醒下,解除了宇航船的危机,成功返回地球。他不止做好了地球上的事,还做好了宇宙中的事。

    这时,他对着地球的方向说,“爸,你的教育没有失败。”

    这就有点尴尬了,儿子的这句话实际并没有回应父亲发出的质问。

    他们俩所说的“教育”根本就是两码事。

    这也使得影片在最高潮的段落,不但没有实现双线合一,反而进一步导致了焦点的偏移。

    你可能觉得,这个问题无所谓,影片讲的“教育”是个很大的概念,包罗万象。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这个教育问题。

    前文说过,《银河补习班》在批判“应试教育”上是毫不留情的,这也使得很多人愿意把它视作一部现实主义电影。

    但我不太同意,我只能说它是一部现实题材电影,算不上现实主义。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它虽然提出了一个现实难题,但给出的解,却是超级梦幻的。

    看的过程中,我能深刻体会到主创们的拧巴。

    一方面,他们没法否定“考试”这件事。因为在教育资源分配如此不均的中国,“考试”已经是最公平的方式了,甚至是很多孩子唯一的出路。

    不能否定“考试”,又要批判“应试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

    另一方面,既然要批判,就得有靶子,选择“高考”显然不现实,于是影片选了无关痛痒的初一期末考。

    但这也暴露了影片最大的软肋,当它把炮火从“高考”——这一应试教育的集大成者——上移开时,就等于承认了,在最大的敌人面前,它实际是疲软的。

    最终的结果,是彻底拧巴。

    马皓文用自己素质教育的方法,帮助儿子马飞完成了一次应试能力的飞跃。

    说白了,影片告诉我们的不是应试教育有多糟糕,而是在应试这件事上,我有一套比你还牛的方法。

    至于那方法是什么呢?

    又语焉不详。

    只能不断通过“比喻论证”来糊弄了事,比如:“新蒸的馒头最好吃”、“你愿意穿别人穿过的鞋子吗?”

    或是靠那些“不明觉厉”的金句:“只要你一直想,就能做好任何事。”

    你可能会说,一部电影提供反思就够了,不需要提供答案。

    这话我完全同意。

    但问题是,《银河补习班》为了完成大团圆结局,它要让主人公成功,就必须提供一个答案,但实际上它又没能力提供,只能敷衍了事。

    我们看那些经典的教育电影,《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孩子王》……无一例外,都是以主人公的失败告终的。

    面对现实,他们无力反抗,但他们都留下了反抗的印记,那是反思的开始。所以这些电影,是有现实意义的。

    与之相比,《银河补习班》更像一则童话。

    在童话里成功了,人们就带着满意的笑睡去了,也就不会再有思考。

    4

    童话里的人物,都是善恶分明的。只有进入成人世界,才能看到那些灰色地带。

    《银河补习班》里的人物,同样善恶分明。好,就一好到底;坏,就坏事做尽。

    而马皓文,就像是深陷在一片黑色中的一颗白点,虽然不起眼儿,却格外耀眼。

    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圣人人设。

    他在人间受难,布道,最终帮儿子在宇宙中上演神迹。

    这里我要夸一下邓超,若不是他足够有信服力的表演,我们很难相信会有这样一个人物的存在。

    但不管怎样,问题就是问题。

    为成全一个人的圣洁,把他身边的所有人都塑造成信徒或恶魔,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这也使得片中的所有人都失去了魅力,成了功能性的角色。

    包括邓超饰演的马皓文,也是一样。

    正如前妻揶揄他的话:“你是什么洗脑组织的吗?”

    很遗憾,她说对了。

    马皓文的存在,不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物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传话筒”而存在。

    他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说着那些未经验证的思想,他一再强调如果按他说的做,会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重复、咒语化、利益承诺。

    这恰恰是“洗脑”最典型的特征。

    没想到,在一部“反洗脑”的教育电影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具有洗脑属性的主角。

    其实,上面所说的这些缺点,我相信都不是因为主创们思考不够导致的,而恰恰是他们想得太多。

    他们想要的太多,算计也太多,于是他们给影片不断加料,他们既要煽情又要思辨,他们要塑造一个没有瑕疵的人物,他们还要在批判的同时上演童话……

    当他们把这些庞杂又互不兼容的元素,都放进一部电影中时,得来的,只可能是一个“中庸”的结果。

    是的,是“中庸”,而不是“平庸”。

    而对于一部中庸的作品,观众最可能的看法是:无惊喜,无大过,不是烂片,也难称佳作。

    于是他们的评分,很自然会指向同一个分数:及格分。

    正如在豆瓣的评分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观众给出了3星。

    6分,就是所有自助餐式电影的宿命。

    写在最后

    写了这么多,吐槽居多,本意是希望中国电影越来越好。

    哪怕是在这个“最冷”的档期,哪怕《银河补习班》已是最能打的作品,我也希望客观公正地评价它,而不因任何外部因素而丧失标准。

    很多人说,邓超和俞白眉进步了。

    如果这只是陈述句的话,我举双手赞成。

    但我更想说的是,需要进步的从来不是邓超或俞白眉,而是电影。

    至于这部电影要不要推荐你看。

    我建议你到影院门口,随便拉住一个刚刚看完《银河补习班》的观众,问他两个问题,我想很可能会得到以下答复:

    问:你会给这部电影打几星?
    答:也就3星吧。
    问:那你会推荐给朋友看吗?
    答:应该会。

    这,也是我的态度。

     短评

    看了点映,电影完整度很好,节奏一般。邓超这个角色太超越他的时代了。他的精神世界强大的像全知的神,他的行为是21世纪以后的人。教导主任作为第一大反派不是很成立,他代表的还是我们这个时代高考的大多数。这是教育的结果,不是错误的根源。而自由意志,独立人格的主题,只能隐晦的表达成,不要停止思考,你不要信别人的话。不能直接反对集体意志,这一点就显得不够左。最后,还看到知识分子精英阶级表达对教育的态度。他们接受底层的到来,但不接受底层的痛苦,他们痛恨集体的桎梏,但没想好,除了呐喊,还能干什么。就像那句台词:儿子,你看看身边有什么,我相信你能自己救自己。但我总想到李安的少年派里,少年战胜了惊涛和飓风,但依然有心里的老虎。他们,还是对生命少了一份敬畏吧。看完想到很多, 3.5⭐值得看!

    6分钟前
  • 空气拉花研究生
  • 推荐
  • 这片子就像一锅毒鸡汤,试图学“药神”,批判一下应试教育问题,结果父亲就只能一直给孩子灌输鸡汤,贴上父爱的标签,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给学校添乱,根本也给不出所谓的更好的教育方式,只能用爱给孩子发电。任素汐的那句台词,可以很好的评论这部电影,你这是洗脑组织吗?拖沓的节奏,没完没了的抒情更是雪上加霜。有场戏很能说明导演的能力,邓超拎着蛇皮袋出狱之后,去了任素汐的家,第一次见到前妻的新老公,三个人的调度和机位,一通轮番的过肩镜头拍下来,完全看不出这场戏里三个角色的关系和内心活动。还有演邓超儿子成年后的那个演员,台词功力跟读课文似得,不管是在太空里读课文,还是高中时代装嫩,也是看得人尴尬。真该好好跟任素汐学学,如何把正经的台词处理的自带笑点,只要她一出来,她就是整部电影里的最真实最生活最闪亮的星。

    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 两位小演员挺棒的,邓超演得也还可以,但很多段落显得急促又刻意。表现父子亲情,探讨教育理念之余还硬生生地整出了“厉害了我的国!”的感觉,四不像……

    11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 我说马皓文是一个天生的父亲,其实也在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男人。父亲是男人诸多任务之中最重的一个担子,因为这个使命的背后是家庭。是无数次隐忍之后还能掏出的全部爱。可以说他在尽自己所能,无限接近这个使命的终点。

    13分钟前
  • 仙人球球
  • 力荐
  • 看完点映,想说的很多,这部电影正式上映后,也许会有人打零分,也许会有人打满分,也可能会有人打出不一样的分数,但不管怎样,对我来说能震动人引人思考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18分钟前
  • 白菜馅儿黄
  • 推荐
  • 原来飞船是插排坏了

    21分钟前
  • 大島
  • 还行
  • 3.2星。俞&邓获颁影坛新一言难尽组合。1.最大优点,利用老歌营造年代感,简单实用,《渴望》《亚洲雄风》《当年情》98洪水等。老歌用太多,旁白也太多。2.剧本有大问题,不接地气说教味十足,主角大道理狂。恨不得所有配角都是恶人,恨不得所有苦难都加在父子身上。3.为戏剧效果不顾基本故事逻辑,教导主任被妖魔化,孩子又脏又伤进教室,他居然不闻不问直接继续发自己的火?揪着大桥问题不依不饶的一堆邻居是有多闲?4.作文脑补部分有趣,但,老师给作文要么0分要么满分的处理,编剧能否先问问一般的老师,0分作文出现的概率多大?5.“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应该来自《请回答1988》吧?显然1988效果更好。6.要维护好演员的身份,有时候真就得保护好自己的羽毛,少上些综艺,少些八卦,这话不止针对邓超,对任素汐亦适用。

    22分钟前
  • what'swilliam
  • 还行
  • 这不就是这个世界吗?抬头看,宇宙飞船在天上畅行无阻,低头看,善良的人在地上举步维艰。下级陷害上级,老师恫吓学生,儿子为了前途让父亲闭嘴,周围的人不是助纣为虐就是落井下石。就算喊出一句独立思考又如何呢?最后还不是必须要做那个最棒的才能翻身,还不是要声嘶力竭地吼出一声XX加油?

    24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 犹豫了好一会儿到底给3星还是4星?故事题材走心,整体都能让我感动有了给4星的冲动;但冷静下来,例如桥塌时间节点的卒然,很多的巧合被骤然释怀,每一段落都充满煽情,于是“感动”很快需要被敲问了。虽然题材是励志的,但《垫底辣妹》的逆袭几乎只属于奇迹,就像这部电影一样,它只是一首充满励志的梦想之歌。

    28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还行
  • 九年义务教育害了我!长江七号+港囧+我不是药神!学会独立思考做你喜欢做的事成为最大的泪点。一句该上晚自习了承包所有恐怖元素!

    31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 片子的问题确实不少,时间线跨度大导致剧情很多地方衔接不流畅,很多情节说不通(比如逃学看航展),有些配角就是为了搞笑,没什么作用,有些台词说教味也很浓,但是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主创足够的真诚,他们为我们展现了父子亲情,几处地方直接击穿了泪点,他们借马皓文和阎主任的赌约去探讨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应试教育的利弊,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育?一味地上补习班冲击清华北大么?这点我也很感激我父亲,没有强迫过我考高分,让我去找自己的兴趣点,可能很多友邻的评价都不会好,但是我还是想推荐一下,可能会有自己的影子。配乐上有不少经典老歌,白宇太空营救那场戏的配乐紧张到爆,而且表演上没有前两部那种尴尬,演技基本在线,笑点穿插上有时候有些突兀,不过比邓俞组合前两部电影好太多了。给个鼓励分。(8.5/10)

    35分钟前
  • mdr skywalker
  • 推荐
  • 没有节奏的超长教育片

    37分钟前
  • MY BMM
  • 还行
  • 从《分手大师》到《恶棍天使》,邓超&俞白眉的组合似乎就成了烂片的代名词,但《银河补习班》却带来了惊喜!内容和立意并不创新,描写屌丝父子逆袭、素质教育VS应试教育的影视作品多如牛毛,可它却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电影拍出了韩寒的味道,笑点自然而不低俗,金句富有哲理而实在,数个场景和对白仿佛带我们回到了《乘风破浪》和《飞驰人生》之中,笑中有泪;电影也有《长江七号》与《我不是潘金莲》的影子,引发了众多反思和共鸣,更牵出了不少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丑恶。再加上时代的情怀和关键细节位的前后呼应恰到好处,看得是津津有味。当然,不足也较明显,结局太彰显正能量,部分细节过于理想化,某些剧情的走势也较造作和狗血,选歌甚至还不如《港囧》……不过总体而言还是一部相当不错而又有教育与现实意义的电影,适合一家大小一起观看。

    41分钟前
  • ryanjordan
  • 推荐
  • 2.5 表面看着是要来谈谈教育问题和社会变迁了,但实际上是变着法的“新八股电影”+市场调控精准投喂的“大数据电影”。逻辑支点自相矛盾,说教戏码停不下来。不过,邓超的表演倒挺能留客。虽然人物身上有太多别扭的地方,但他的确让人看到了真诚。

    44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 1.你不能因为自己成绩差,你就觉得教育制度有问题。“思考如何改进教育制度”和“把教育制度的不足当成不好好学习的借口”是两回事。2.学校和老师不是你的敌人,你的敌人是贪玩和懒惰。应试教育不好,那逃课、不做作业就好吗?你有梦想,所以你要追逐梦想。那别人就没有梦想吗?谁说追梦就要放弃学习?“只顾学习”和“完全不学习”,只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哪来的优越感?3.母亲说儿子就是笨,街坊都是小人,徒弟靠不住,教导主任坏透顶了……唯独马皓文善良淳朴为大家背锅。把所有人(除了小高)都拍得那么坏,来衬托马皓文最好,这也太恶心了吧。4.儿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竟然叫父亲放弃他的理想。事实证明这教育太失败了,所以你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的教育比别人高级?本以为儿子会意识到错误,帮父亲打官司,是我想多了。

    45分钟前
  • 朝暮雪
  • 较差
  • 有人对我说,“和爸爸有故事的人,看这部电影一定会哭。”中国式的父爱就是,把人生的苦都藏起来,用汗水血泪筑起家,努力攒起所有的甜留给孩子。我家的生活已经算是小康了,但我有一次给我爸买衣服时听我妈说,你不用给他买这么贵的衣服,他现在学会了在淘宝上买几十块的衣服能穿好久。一瞬间哭成狗。茫茫人生,好像荒野,如孩儿能伏于爸爸的肩膀,谁要下车。

    47分钟前
  • 小烨
  • 力荐
  • 【C-】剧情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不被应试教育器重的孩子,在父亲野生教育一个月后从全班倒数第一变年级前十的故事。电影逻辑吊诡的地方有俩:①只看到反对应试教育的偏激态度,却感受不到父亲的教育有任何优秀之处,嘴上说着开阔思维,认识世界,执行下来就是游山玩水,躺草地上闻花香?然后就年级前十了?儿子怕不是爱因斯坦再世。②以反制度态度跳出,又反要求制度接纳,讲真,要是最后儿子被学校开了或者不上学了,我还敬编剧三分,嘲讽了两个小时应试教育的腐朽,最后却还是回归应试教育,不是我说这么看不起学校还读书干嘛?自学成才去啊。又想打破规又想成为规则的受益人,这不是当那啥还要那啥吗?全片散发着“读书无用论”的民科氛围,一碗可怕的空想主义毒鸡汤,要是有家长真信了这一套,我为他们的孩子默哀三秒。

    51分钟前
  • 掉线
  • 较差
  • 看到98年九江洪灾的时候很害怕下一秒会响起《为了谁》的配乐。

    55分钟前
  • 迦南Canaan
  • 较差
  • 我觉得还是应该鼓励邓超和俞白眉继续拍这样的电影。邓超是很棒的演员,俞白眉是很棒的编剧,但我一直不理解他们俩之前拍的那两部电影到底是图啥……现在有了《银河补习班》,我觉得他们终于找对自己的感觉和方向了,所以还是要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鼓励这两个很棒的演员和编剧去做这样的电影。只要有进步,他们在未来也许还会给出我们惊喜。

    60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 比《长江七号》好0.5个《少年班》,比《分手大师》好100个《恶棍天使》,一碗捕获三四五线观众的大火快炖鸡汤。强行煽情没毛病,但要素过多会冲散剧情。

    1小时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