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获一起大型国宝失窃案,身为刑警的赵红雨(焦俊艳饰),为了调查亲生父亲万正纲(范伟饰)的现任妻子林白玉(陈数饰),在搭档邵宽城(宋洋饰)的掩护之下,到其身边卧底。就在案件得以水落石出之时,这批国家宝藏竟在警察的严密监控下不翼而飞,林白玉也突然失踪……
身为历史学教授的万正纲遭到警察怀疑,作为女儿的赵红雨决心找父亲探询真相,却不料陷入一场更大的危机。是夫妻反目成仇引发的悲剧?还是父女冰释前嫌时突遇袭击?在邵宽城的调查下,随着真相浮出水面的,是一场真正关于人性的博弈……
范伟演的万正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知识分子,不看重钱。他骄傲于或者说热衷标榜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文艺爱好者最容易陷入的一种刻奇。这个犯罪电影,讲的是一个文艺中年的毁灭。
万正纲不但是文艺中年,而且是脑内剧场一触即发的文艺中年的顶配。动不动就能从文字创作上升到帝王将相酷吏诗人附体的高潮。他哀求着保留着最后一期电视节目,理由是有话要说否则会憋死,这种执着压倒了一般知识分子非同小可的尊严。
他当然是才高八斗还在恰当的遇到了知音兼伯乐兼财神,物质来得太容易,太充裕,也太抽象。于是可以在活在云端,假装不跟泥泞发生关系,哪怕泥浆已经没到了大腿根。
警察和罪犯一度都迷惑于他的动机,但拥有上帝视角的我们可以看到并确信,他对女儿的赎罪欲是真的,对历史的狂热痴迷是真的,对庞大名利的留恋是真的,对红杏出墙的憎恶是真的,对干净体面的洁癖也是真的。
但这些真,没法兼容在一个真的人身上。当他试图同时维持这些人设,就被它们的矛盾点中了死穴。就像一个声色犬马的名人试图维持纯情形象,就像大字不识的暴发户要装作饱读诗书。
前半段电影里万正纲是充满喜感的,喜感来自于他笨拙地处理突如其来的父女关系,无厘头地抚平妻子的愤怒,似乎是范伟喜剧形象的延续。但到后来我们会发现,那种喜感其实来自于多种人设冲撞后的凸起爆裂。
从赵红雨答应认爹的那一刻,万正纲已经毫无悬念走上了末路。曾经事事老练得体的他,突然失去了平衡内心的能力。
他处心积虑地展开复仇,策划出螳螂在后的计谋,与此同时却对联名卡会有短信提示这样的常识置若罔闻。那一部分没有没有作喜剧处理,但贯穿在这个角色身上的喜感被放大到轰轰烈烈。
这个电影里有很多犯罪分子,投行老板,公司老总,盗墓分子,他们伏法后至少都坦荡地招供。
他们很清楚自己求的是财,富贵险中求,本来就是赌命游戏,愿赌服输,所以心平气和。就像警察也很单纯,案子破了就K歌庆祝。他们都有光滑的定位,没有自我拉扯。
而自以为无欲则刚的万正纲,对精神的沟壑束手无策。多年的穷经皓首,包办一切的太太,让他早就迷失了真实世界的结构(邵宽城可以看做是万正纲年轻时的倒影)。
所以万正纲后知后觉,一败涂地。贪婪确实没有从物质上腐蚀他,却在精神战场把他杀得片甲不留。
电影的最后,万正纲近乎狰狞地嘶吼着真相不存在。自欺欺人自诩清白了那么久,他终于不得不双手沾血,终于不得不声誉扫地,终于不得不面对无法否定的自己而陷入分裂。
如果他再无耻一点就不至于这样了,或者哪怕是再贪财一点呢。
每年11月,常常都是进口片众多、年底重磅华语片尚未到来的一段档期。所以在进影厅看《长安道》之前,并没有想到这会是一部蛮不错的华语电影。
从类型角度而言,这部悬疑犯罪电影传递出了不同于大多数常见同类项的气质。很大程度上,这拜电影的剧作所赐,元素丰富,糅合得也较为成熟。人物情感与影片主题互相缠绕,达成了层层深入的效果。
影片采取了多线碎片化的叙事策略,而且在开头就揭示了女主角赵红雨(焦俊艳饰)死亡的最终结局。一桩“事先声明”的惨案发生,观众必然会意识到开头来自赵红雨父亲万正纲(范伟饰)的口述并不靠谱,不同版本的真相有待揭晓。
视角在之后便开始轮转——原来,赵红雨的出现是为了破获一起大型的盗墓失窃案。她负责调查父亲的现任妻子林白玉(陈数饰),在搭档邵宽城(宋洋饰)的掩护之下,到其身边卧底。但就在案件得以水落石出之时,这批国家宝藏竟在警察的严密监控下不翼而飞。事件陷入谜团,并在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如果说大多数悬疑犯罪片都会强调案件本身的包装,会将重点放在案件的前因后果和层峦叠嶂的叙事结构上。那么《长安道》则是一部蛮特别的“异数”,它的前因后果在开头就摆在了我们面前,主打的内容更适合被看作是“从情感出发的悬疑”。某种意义上,这是反类型的创作——在扣人心弦的案件之中,编导放弃了将重心放在警方破案的“抽丝剥茧”上,而是把人物面临的多重困境摆到我们面前。
相比于导演李骏的上一部作品《惊天大逆转》,《长安道》有了些许进步。《惊天大逆转》很像一部标准化的“韩国犯罪片”,有着工整的同时也挺好猜的剧本,概念亦并不复杂。但《长安道》则显然不是靠“逆转”就能简单说得清楚的。
在人物关系(尤其是这对父女关系)的设计上,《长安道》采用了一种相对极端的设定。赵红雨愤恨父亲在十多年前抛下自己和母亲,对他的情感是复杂的。再次重逢,万正纲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尽力补偿女儿,赵红雨则因身份的特殊而陷入挣扎,要在法理与人情中作出抉择。
可以发现,《长安道》中既包含了当下社会颇受热议的“原生家庭”问题,诸如父女代际之间亲情的隔阂;又塑造了万正纲这么一个鲜活的“油腻中年知识分子”形象。前者的话题性无需多言,在影视作品中颇为常见,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被说道。
万正纲是一个极富戏剧冲突的核心角色,代表的其实是我们上一辈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这几十年中,人生不断地离析、重组,并且与子女产生了非常强烈的理念冲突。这构成了影片推进的前提,其中所显露出的,既是万正纲的自我审视与中年危机的“双重围困”,也是新一代年轻人所要面对的问题源起。
作为一位看似“一心学术”,实则只在乎自己的面子、形象的历史学教授,万正纲的人物形象颇具典型性。在影片中,他的为人与处世方式不断地转变,而当我们深究起这种转变的原因,却又现实无比。
对外,他是受人尊敬的著名学者,但外人看不见的内在真相,却全是千疮百孔。一方面,他自己的节目《唐史讲坛》收视不佳,即将被砍,与电视台的合约马上到期,事业上可谓“万马齐喑”;另一方面,他在家庭中也要忍受来自女儿的敌对、来自妻子的明枪暗箭,家庭地位岌岌可危,甚至连尊严都在丢失的边缘。
于是乎,他才会滑向犯罪的深渊。但最令人震惊的,还是他在面对深受重伤、快要死去的女儿时,产生“救与不救”的两难选择。那一刻他的“失神”与逼问女儿到底会不会报警,击中了我。
不难看出,万正纲的可怜与可恨之下,是过时的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的尴尬。当下时代的转向就从此中也得以诠释——知识在后现代状况下变成了一种商品,它的衡量价值彻底地发生了改变。有人能适时合宜地将自己进行“包装推销”,获得灰色收入,但他们也很容易会陷入歧途甚至不堪的境遇之中。对万正纲而言,名誉、面子是重中之重,令他不惜犯下大错,也要维护到底。
这种复杂的人物形象,很难想象如今除了范伟老师外,还有谁更适合出演。上一次在影院中看范伟饰演男主角,还是梅峰导演的《不成问题的问题》,他凭此夺得金马影帝。那部电影中的丁务源,同样是一个好面子、精明而又虚伪的中年知识分子,展露的是中国式人情世故中的弊端。《长安道》何不是如此?范伟让万正纲这个具有多面性的角色拥有了说服力,是又一次不错的表演范例。
当然,影片中的其他演员也表现出色。焦俊艳饰演的赵红雨、陈数饰演的林白玉、宋洋饰演的邵宽城,都是“一体两面”的角色。影片中的这三个主角,虽然没有万正纲那么多变,但也都拥有着各自复杂的面向。
从中可以看出,《长安道》所看重的是人性的“灰色地带”。从始至终贯穿全片的,是人物之间流转的情感状态,每个人之间的关系都保持着张力,以此直通影片在主题上的呈现。
看完影片第一幕时,我还一度揣度,影片最终也许会有新的生机,让赵红雨的命运得以反转。但《长安道》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走向了一个颇为暗黑的血色结局。
导演李骏借用悬疑犯罪电影的外包装,不仅讲述了一个充满着情感纠葛的故事,而且从中透出复杂的主题探讨。不得不说,放在11月,这的确算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2022年刷b站看到范伟2016年凭借长安道拿到了金马影帝 长安道?居然都没看过 一小时五十一分钟后就打开豆瓣 6.0的豆瓣评分挺侮辱国人观影水准的
给五星只是觉得6.0太低了 每个看电影的人都要去看原著吗?只讲观影体验7.5少了 8.5高了
整个故事框架和导演的叙事能力以及老戏骨的演技7.5少了
8.5为什么高了因为该让人试听震撼的场面没能做到 电影就是电影 不是纪录片 完全可以用一些大胆的特效把该表现出来的东西呈现给观众 整部电影有硬伤 关于人物心里设想没有能力去揣测 但赵红雨硬是把车撞翻是怎么知道邵警官不在车里的
最后无价的问答环节来的很震撼
题记:“你们凭什么这样对待一个做学问的人,而且是你们的父辈!”
——在面对揭穿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的警察面前,万教授这样吼道。
范伟所饰演的万教授可称为是戏眼。他自诩知识分子,然而在万的心中脸面尊严大于道德法律,男权和父权重于学术知识。这部戏所设置的矛盾冲突,在于剖开男权和父权,然后给观众看清万教授这场悲剧的肌理,这把刀正是封建男性最怕的——妻不贤子不孝。
不忠的妻子是对封建社会中男人的最大羞辱。出轨就像一根针,轻轻一戳就能把所有以男为尊、仰视男性的幻象泡泡戳破。讽刺的是,万教授掐住妻子的脖子对其咒骂,却忘了是自己也出轨过,甚至差点毁了女儿的一生。
但万教授理直气壮地解释为——无关风月。
同样是违背婚姻中的契约,甚至万教授还伤害了无辜的孩子,为什么他比妻子更高贵呢?
因为万这种人的自视,永远是带着圣光的特效,加上厚厚的滤镜,用显微镜寻找自己的优点,仰视自身的高尚。
不得不承认的是,士一直是自视高人一等的。士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是各种传统美德的载体,微妙的是,这话反过来说也可。在掌握了几千年的话语权后,士好像天生就是高风亮节的,铮铮铁骨的。甚至发展为,如果一个人“留取丹心照汗青”,就认为他奉行了士的道,而不是道本身。
因为是围绕在真理旁边最近的一群人,有些士大夫们看待自己仿佛也像看待真理一样。把真理弄得云山雾罩,并时常攀扯上道德法律加以混淆,是许多士大夫中的败类所为。
那么士是一群怎样的人呢?——用一句废话来形容,就是人罢了。他们并没有比普通人强。电影甚至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不如普通人。掐住出轨妻子的脖子的时候,著名唐史教授喊的是“在唐朝我可以宰了你们”,冷漠看着女儿死去的时候,这位慈父说的是:“我最喜欢吃糖的俊俊”。
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恰恰是画地为牢的傻子。《长安道》可谓刀刀见肉。
在《长安道》的预告片中,有这样一句话:“父责难逃,父罪难赎。”
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在于处处体现着狰狞的矛盾和巨大的讽刺感。万教授为补偿女儿不惜违法犯罪,最后女儿仍死于他的懦弱和冷漠。逃脱的父责用父罪来偿还,就如同先把女儿的童年打碎,然后把她按在一地玻璃渣中。亡羊毁牢,令人心悸。
电影在此处有一个巧喻。红雨是万教授的亲生女儿,倾注一生心血的唐史研究也如同万的孩子一样。但是对这两个血脉和精神上的孩子,他却能说弃就弃。其中不能说没有真情实意,究其根底,对女儿抛弃补偿又杀害,是在处境与道德满足感之间精细衡量结果,对学术的痴迷和背叛也不过是出于对尊严的痴迷和膜拜。
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父权、男权、史学家的地位、士大夫的自尊,不过是自私冷漠的遮羞布而已。不管是面对妻子、女儿还是警察,万振纲最爱强调的是“我”这个概念,只不过这种唯我独尊的虚妄,在女儿面前被放到了最大。
其实学术、妻子和女儿三个设定,是电影设置的三面镜子,用来对比他自视的过高与他视中的可憎。逐步反射出万教授自我观念的无限大,。亲手害死红雨,他还在说:“谢谢你管我叫爸爸”;红雨质问他当年的背叛,他动情地描述起一个利欲熏心的女人对自己的虚情假意。
在其后面对警察的过程中,他仍然是一身正气、不惧风雨的高傲文人模样。其实当家人用生命把他赖以为生的皮剥下后,这个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地走到警察所代表的法律面前。然而已经被电影解剖到筋肉的他,仍然是一副不惧风雨的高傲文人模样。
万教授的天真很可怕。他对道德法律视而不见,自诩被发跣足的仙人,高唱“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可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可终究是责难逃,罪难赎。
这部电影用解剖针把知识分子的浪漫剖开了,把公平客观的目光投入一个藏在封建角落里的知识分子的灵魂中,于是他失明而疯。原来浪漫并不可笑,而有时候在扭曲和压抑的心理下,浪漫变成了冷漠和恶毒的蒙眼布,让人待在安逸的黑暗里,直到迎头撞上南墙。
万教授珍视自己的面子,就像珍爱眼睛一样。看顾尊严和荣耀时他化身列文虎克,在面对自己施加给别人的苦难时,又仿佛长着看到他错误的眼睛就是原罪。于是一眼洞若观火,一眼蒙上白翳,首鼠两端,最后只剩下一张一戳就破的皮。
原著小说名为《长安盗》,意为以一座古墓为点,写千年两端的故事。可是连接千年哪需一座唐墓?万教授这样的人便延续了千年。其实人生处处是此与彼、表与里、自我和他人、灵魂和躯体的选择,无关职业和风月。悲剧也不是时代的,而是人潮涌动中的一抹暗色。作为科研工作者,勉强能够得上知识分子的笔者看完电影心情沉重,惟愿知识分子的浪漫是化作推翻旧说的勇气,自视的眼神是对人性深刻的反思,才不枉寒窗几十年的求索。这也是笔者对自己的鞭策。
在祖国的大地上林白玉可以合法持枪?还在院里随便开枪玩??特警出马,还让最重要的那个货跑了,还半天才知道??脑残吧??你他妈海盐滚出来给我讲讲持枪是他妈怎么回事??你以为这是美国?海盐从当初永不瞑目就那个德行,他笔下的警察永远没有一个专业的,全是不务正业的,所有警察看到能气死。
还有演员,那个演队长的,你知道你自己在演戏吗??你是不是还认为自己解说呢??永远一个样??
为了焦俊艳和陈数去看超前点映场,却没想到不小心跌进了故事里,被每一个人的选择和每一次情节的反转完全吸引住了。直到片尾,我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一部带有真实案件背景的影片。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在案件发生的当时,是真的有这些人物存在呢?他们也经历过片中这些纠结与挣扎吗?他们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
片尾最后的彩蛋,是万教授在演播厅声嘶力竭的吼出:“这个世界没有真相!”的确,时间如同一道永不回头的河流,我们无法再次踏进同一朵浪花,所以不论是我们作为观众去追寻影片背后案件的原委,还是万教授用数十年时间探究唐玄宗与武惠妃的故事,也许都只能无限接近真相,而永远无法真正感同身受。但在这个层层剥开的冷酷故事里,我们总要相信些什么,才能乐观坚定地生活下去。
也许是正义,也许是爱,也许是无愧我心,也许是一切值得坚守的美好信念吧。
影片其实打乱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线,女主角赵红雨出场就已经死亡,整部影片则以抽丝剥茧揭开真相为线索。开场呈现出的角色,每一个人都不是真实的样子,顽劣的女儿,慈爱的父亲,高傲的继母,从容的商人,冷淡的民警,寻求投资的创业者,每个角色都是随着故事的推进逐步展开面具后面的真实自我。
片中主要人物里,我特别想认真写写万正纲。
首先致敬范伟老师,完全立住了这个复杂的人物。万老师这个人物身上,其实带着很多从微尘走上巅峰的旧式文人的影子。在年轻时代,还是希望做好一个丈夫和父亲,会带着女儿玩官兵捉贼的游戏,会跟妻子谈起自己的学术研究,只是没得到妻子的回应。但家庭在他内心的天平上是无法与事业相比的,因此当遇到学术方面的知己和事业的发展机会,他会毅然决然地抛弃家庭选择林白玉。这是他做的第一次重要选择。
功成名就之后选择认回女儿,则是第二次重要选择。亲情毕竟是割舍不断的牵挂,即使要面对林白玉的怒火,万正纲也觉得安排女儿的生活和未来保障更加重要,所以才有了拿唐代玉镯交换香港基金和装修布置老房子的情节。这部分很多细节都展现了一个父亲想对女儿弥补的真心。
万正纲的第三次选择是对林白玉的舍弃。由于女儿赵红雨揭露了林白玉与林涛的私情,万正纲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已经下定决心与警方合作,但并不是出于维护法律正义,而纯粹是为了私愤。所以在他心里比所谓的“知己”和“事业”更重要的,应该是“不可违逆的自尊”。这个铺垫,也使他的最后一次选择更加顺利成章。
到了影片接近结尾的时候,我们终于看到了故事更完整的部分,赵红雨是身受重伤,但并不是来不及救治,对她真正致命的伤害是万正纲的第四次选择——因为赵红雨作为警察身份想要揭露万正纲违法的事实,而刻意拖延了将她送医救治的时间。虽然这段情节异常揪心,但也确实在范伟和焦俊艳的演绎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那个情境中,确实两个人都只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赵红雨心里不可逾越的底限是“正义”,而万正纲不可触碰的底限是他的“名誉与自尊”。
不过,人往往无法真的了解自己。万正纲一生痴迷于研究唐史,想要揭开唐玄宗李隆基和武惠妃故事的真相,以学术和名誉为一生信念,却没想到真正失去了唯一的血脉亲人之后,才发现她无可替代的意义。这一刻,如果他还清醒的话,可能才会更理解晚年的唐玄宗李隆基。
武惠妃,连接了唐朝两个最具知名度的女人,因为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自幼在宫中长大,同时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贞顺皇后,生育四子三女。传闻李隆基对她专宠多年,曾想立她为后,但遭到满朝文武反对,只能退而求其次册为武惠妃,并给与等同皇后的权力,并为她废去太子,武惠妃几乎伴随唐玄宗经历了完整的开元盛世,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去世后被追封为贞顺皇后。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寿王妃杨玉环因似武惠妃奉旨出家,道号太真。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为贵妃。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历经贞观开元百年盛世的大唐开始由盛转衰。万里江山与一世爱侣,曾经得到与永远失去,应该在晚年李隆基心里也有着不同的位置。
影片里的文物盗窃一案,正是发生在武惠妃的敬陵,敬陵石椁被盗就是2004年发生的真实案件,经历了陕西警方六年追索,石椁终于回归祖国,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然后说说林白玉。
最能体现人物的可能是两次用枪的情节,在自家门口练枪的林白玉可以说是又美又飒,是一个自身已经很强大,还想要通过掌控男人来控制更大的世界的女性形象。我本来以为她是不爱万正纲的,直到林白玉提着枪去老房子,得知真相的时候,忽然对万正纲又产生的一缕柔情。这也是一段高光情节,两位老师飙戏的过程十分精彩。
但我更想说的是,那一刻,我相信林白玉是确实重新被万正纲吸引了。对于这样一个女人,只有野心与才华并存的男性才能对她有吸引力。年轻时的万正纲两者兼备,所以吸引了当时的林。但多年过去,万老师才华仍存野心不在,夫妻之间也随之越来越淡漠。直到老房子里,林得知了万正纲对整个事件的操控,才忽然重新认识了这个人。
如果非要分正反派的话,万正纲和林白玉可以算是反派人物,但他们的“反”,更多体现在法律和价值观层面,就人物本身而言,都是鲜活丰满而合乎逻辑的,我甚至能够理解他们所做的每一次选择(虽然并不赞同)。反而是正派的两位年轻角色,女儿赵红雨和警官邵宽城,因为没有反派人物强烈的戏剧冲突感,而稍显得平淡了,但我还是很喜欢关于这两个人物的一些细节处理。
赵红雨,作为女儿对万正纲是有恨的,但在片中没有把这种恨意做夸张化的处理,在父女相处过程中情感的变化也是细水流长式的。这才是真实生活的样子,并没有那么多撕心裂肺的爱恨情仇,可以有恨,也会有谅解,亲人之间总能找到正确的相处方式。只是,她不幸信错了人。
作为警察,赵红雨其实并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警察,她有时候也会“不服从组织安排”,为了抓获犯人选择更有效的方式,但内心的原则却是完全不可逾越的,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巧合的是,邵宽城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警察,案件开始的时候,他已经提出了辞呈,准备去创业做CEO,不过一旦面对案件需要,邵宽城还是每次都放弃见投资人的机会,选择将案件追查下去,这里有对红雨的歉疚,也有很多是心底永远放不下的责任感。
另外,不像原著小说的人物设定,赵红雨和邵宽城之间的感情线非常内敛,能表现出来就是惺惺相惜的战友情,相处方式非常轻松自然。我觉得比原著里爱情的设定更好,两个人的形象都变得更加简单纯粹。谁说剧情片里就非得有爱情呢?
最后,我想说影片结尾关于真实案件的部分确实很震撼,尤其是在看完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之后。在浩瀚历史面前,人类个体实在是太过渺小了,真的没必要去考虑把文物据为己有这种可能,因为每个人,最多都只能陪伴这些极致美丽的物件一瞬间而已。
我们可能无法了解这个世界的所有真相,但在每个看似宏大的命题背后,都是一群真实的人,他们有着内心坚定而简单的信念,比如正义,比如爱,才有了我们平淡幸福的生活。
如果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都能拍出这个水平,那我十分希望能多拍一点。
李骏导演一直是个笨办法拍片的导演,片子本身没什么视听亮点,好在故事比较丰富。范伟与焦俊艳的父女线看到想哭,也是非常海岩风格了,一个纠结的人性悲剧。终究要走向绝望。
我再也不想在影院看这种华语片了 简直就是花钱找罪受
真实瞎JB乱编,退役运动员在小区持枪打飞靶这实在是违反我的法律常识,社会名流在公开场合进行违法交易也是让我费解,最后警察破案靠推理靠想象而不是靠证据,我真的可以列出太多BUG了。另外真的感觉像是看了2集狗血电视剧,剪辑稀巴烂,倒叙交叉剪辑本来可以增加悬疑感,但是导演居然选择提前剧透,这部傻吗?调度取景配乐转场也非常电视剧,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假。很多短评也在夸演员,我承认几位主演都挺不错的,可是电影太烂使得演员也是浮在空中的,对于盗墓、抓捕、审讯基本上属于非常幼稚的想象,而涉及到的支线也表达不完整或者叙述非常生硬,总而言之,我觉得不行。
看得我如坐针毡,问题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实在太惋惜这个题材了,真的惋惜。焦俊艳还可以。
叙事新颖,打破时间顺序,把案件变成拼图,得益于强大的宏观调度和原作故事(海岩的原著),否则根本不敢这样拍,绝逼乱套。导演李骏也尽力了,把这个故事梳理的顺风顺水,但似乎是在叙事方面耗尽了能量,导致镜头感和节奏不佳,随之而来的就是电影感很弱,跟电视剧一样,欠缺步步紧逼的张力。其余部分还好,演员表现不错。
余皑磊啥时侯能演把主角呢
本片最大亮点在于打开豆瓣能看一帮大V在瞎鸡儿吹。唯一遮羞布大概就是几位主演的表演了,除此之外乏善可陈。在视听层面十分不堪,电视剧级别的画面,完全没有电影质感。有两场戏堪称本片尴尬巅峰:1.追车戏,画面音乐动感,无一不土;2.进入古墓的特效,“跃然纸上”无论如何也不应以这么low的方式呈现。以及意义不明的非线性叙事,根本没有对故事产生正面影响,只是增加了点理解障碍。故事细节经不起推敲——当然最难以推敲的是:为什么如此平庸的作品让不少大V勇敢地打出4星?甚至不惜提前一周准备稿子骗观众入场。细思极恐!(另:某些大V说什么“得益于”原著之类的话,估计连原著都没看过。在豆瓣读书如此宽容的大环境下6.1分的原著到底能好到哪里去?恰饭打假分也罢可以理解,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还装博学,真TM虚伪)
就这么一个破故事也搞非线型叙事,观众就像是被导演按着头问了句:你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多少种写法吗?
这个题材很有意思欸,搜了下居然是真实事件改编,真是6666,想了解下现实里的文物警察是怎么破案追踪的
挺不错的片子,剪辑叙事都很有想法,在国内电影里算是很下功夫的了。范伟、陈数都是表演控制力一流的演员,给影片加分了;焦俊艳这个角色不差,有动人的一面,不过像她这么高调咋呼的卧底,也真是世间难找啊:)
特别电视剧,最后三十分钟我笑到打鸣,大量造作的台词由范伟讲来格外喜感,等出资源了我一定倾情截图制作表情包一百张!海岩剧真的真的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吧,放到现在看实在是太土了,反正我们已经有日本海岩东野圭吾了啊……
剧本比执导优秀,能够兼具叙事跟人物。尤其把原著内容压缩在两小时的体量里,非线叙事将各组时空有效穿插组接,结尾这一翻儿翻的不错,人性和情感的戏眼全在范伟老师身上了。但是拍得还是太电视感了,有些关键情节点又巧合得过于顺理成章,范伟有些台词设计只是取悦观众的,总觉得好多方面都差了一口气。
电视感太明显了,不知道是不是跟导演之前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电视剧相关。按理来说演员阵容都还挺在线的,但故事、剪辑都透着股别扭味儿。范伟老师最后给的台词竟然令全场观众笑场了,明明是个大学教授的设定。这就是制作组的锅。PS:陈数很美,太有味道了。
范伟把虚伪和道貌岸然演得淋漓尽致,宋洋依旧稳,焦俊艳的腿实在赞,陈数的气质实在满分,这样一个组合,戏怎么会差?
这个文本十足不该拍成电影而是应该拍成电视剧的,视听语言太TV质感了。多线叙事反倒让人莫名,卖弄技巧,啰里啰嗦,整体观感就是极其平庸,又是盗墓犯罪又是后妈争斗又是无间风云,好像什么都有涉及,说不上好也不算很差,除了看几个主演,影片本身几无辨识度。5.7
看之前——MIAMIA,这个阵容有料,看完后——呜,幸亏是这个阵容啊。整个改的还可以了,就是这翻来覆去的节奏挺没必要的。范伟的爆发搁这儿可惜了,宋洋还是跟徐师傅混去,焦大姑娘,没毛病!
一开始以为是刑侦+温情的煽情路数,结果后三十分钟疯狂反转,高潮戏让人心痛又咋舌。其中对中国父权,男权,知识分子形象的解构与讽刺都值得回味,李骏用人物带动戏剧性,拍出了有中国味道的的悬疑片,范伟再一次演技惊人。
再次证实,海岩的作品都不太适合电影。电视剧的话绝对是好项目。节奏拖太垮了元素有多。但演员们都是好演员。
知识分子的崩溃,威力远大于一把霰弹枪,还有,焦俊艳的腿真好看啊,然后...总有一种在看中央X套法治在线栏目的既视感???
我是来看焦俊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