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多情人不可触碰
那些寂寞却又相同的人生啊,总是让人不忍面对天明。于是深夜里的一碗茶泡饭、一份鸡蛋糕、一碟土豆沙拉就有了无穷力量。城市若大,容得木屋一间,狭小台面就能盛得温暖充盈。食物果然有天生魔力,加上好时辰,填饱了剧中人的肚皮,却挖空了旁观者的胸心。
夜深时,被喧哗折磨久了的人,会自觉陷入脆弱森林。这样的时刻,本该熟睡,或与朋友欢闹。但受困于人生各种无法逃脱的命运,又缺枕边人陪,才生出这般寂寞相随,与食客倾诉。没有惊天动地和缠绵悱恻,更无需庞大制作,这些曾在你我身边若隐若现的故事,不经意便正中心房。屏不住,会悄然在心里湿成一片。舒缓的节奏和配乐里,隐匿着直击多情人的要害招式,不可触碰。
后来,不免回想起,那些生命中曾经历过的深夜啊,烧烤、白酒、火锅、炒饭和方便面。如剧中一样,每一道食谱都藏了有趣故事。可本来有趣的故事,现在想来竟成了辛酸。再也回不去的故事,也只有借一道道普通菜肴,让昨日重现,旧情惘然。
2 ) 深夜食堂 只要你喜欢的就可以点
1.
只要是你喜欢的就可以点,能做我就会做,这就是我的经营方式。
每天的营业时间从晚上12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
这是《深夜食堂》老板定下的规矩。
2.
自从三四年前杨同学推荐看《H2》以后,我就再没看过日剧。日剧都包含某种超出常理的人定胜天的热情,老早的比如《绿水英雄》,那个飞鱼转身让我对游泳这项运动有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后来看到《H2》虽然有所进步,没有神话故事的穿越情节,但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还是让人内流满面。
日剧的核心思想就是励志,年轻时候看很容易热血沸腾,年纪大点再看就觉得非常做作:真的是做什么事情都是“我要努力啊”,柏原崇做寿司会说:我要努力呀;江口洋介要找回兄弟姐妹也会说:我要努力呀;就连谈个恋爱,莉香都要对丸子说:你要努力呀!现在回想起来的每部日剧,都仿佛看到一个清晰的画面,主人公在我面前高喊:“我要努力呀”。
3.
之所以看《深夜食堂》,是在飞机上看《南方人物周刊》署名“钱德勒”写的美剧专栏。这个家伙的美剧专栏,偶尔看过两三回,写的还是挺不错的,很多口味和我很相似。文章写得很好玩,以至于我现在写这些评论的时候,老在想我不是在抄他的吧。
4.
《深夜食堂》一集才25分钟,制作成本看上去也很低廉,来来回回就在那个小饭馆里拍。每集的故事都是一个食客带来的,或者是容易陷入恋爱的脱衣舞女,或者是爱慕黑社会老大(其实也就是社区黑社会吧)的异装男,或者是在卡拉OK演歌的心怀明星梦想少女,或者是幻想罗曼蒂克爱情的大龄OL姐妹,或者是被母亲唾弃的成人电影的男主角……的确都不是常人,但午夜12点还没吃饱肚子的人,谁没点儿心头事哈?
其实这些人的故事也没什么特别的,25分钟掐头去尾想讲一个复杂的故事那也不可能,而且很多都很套路化。但用深夜食堂这样一个角度去讲俯视众生,会原谅故事所有的简陋和传奇。想必所有看了本剧的人都会和我有同样的感慨,这个老板背后有什么样的人生故事呐,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演老板的演员很像上影厂的姚安濂,里面还有些固定充当路人的食客,长得非常侯孝贤。
5.
和那些身世离奇的主人公相比,《深夜食堂》所推介的食物都很简单,煎鱼卵、鸡蛋卷、茶泡饭、土豆色拉、猪排定食、牛油拌饭、都是日料里面最最基础的。每集的最后5分钟,当集的主人公都会告诉你一些所谓的小秘诀,比如茶泡饭一定要用很热的水,牛油拌饭要把牛油窝在饭里等他个三十秒,让它自然融化。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秘诀,但所谓用心,全在这一点两点上了。
让我感到亲切的是,我以前每次去吃日料,其实喜欢点的也就是这些不上台面的粗鄙食物,茶泡饭是大爱,最爱的则是茶碗蒸,其实就是水炖蛋。我对水炖蛋的嗜好始于高三那年,每天下了晚自习,我妈给我补身体,都会给我蒸一碗水炖蛋。我家也不是很宽裕,每次就拿小饭碗蒸一个鸡蛋,我很好奇的是我妈怎么能把一个小小的鸡蛋蒸成那么满满的一碗,而且表面吹弹即破,很有些广东甜品双皮奶的感觉。我每次问我妈,我妈都笑得很开心说没什么秘诀。我后来吃过很多茶碗蒸,没有一份,能超过我妈做的味道。
6.
我去年10月,因为东京电影节去了趟东京,同行们有很多安排,我却跟打了鸡血一样的干活,连最后一天的箱根之旅都莫名其妙的取消了,变成了专访王中磊。一开始住在六本木,酒店去的路上,就有家叫做“山间”的居酒屋,白天总是掩着门,有次中午路过透过窗格往里面偷瞄,里面洗碗的小哥和我对视,都一脸惊恐。
住在六本木,后来又被亦非拖去住在忘了是什么地方,反正旁边就是东京最大的渔市,早上3点钟,各地最新鲜的海产都被送到这里。日本的鱼市非常干净,那种腥味都是不让人反感的。在鱼市的旁边,就是一条街的生鱼片寿司店,价格便宜量又足,还胜在新鲜。我离开的时候,买了些海苔,很厚像宣纸。
7.
在东京的时候,马生夫妇请我吃了和民居酒屋,喝了很不错的柚子烧酒,回来后不久353广场就开了一家。但我觉得东京最好吃的都不是这些,好吃的还真是“深夜食堂”这种小小的,藏在一条街的拐角或者民居的屋檐下。马生告诉我日本几乎每个居民区,都有那种小小的居酒屋,老板一个人前台后灶的忙活,一杯烧酒就两三个炸物煮物,就能吃上半天,和老板聊天就很有趣。因为语言不通,所以只是在瞎逛的时候,感慨了一下“杏帘招客饮”。
六本木的繁华街道上,也有不少日式的速食店,你在店门口直接拿钞票在自助点单机上点了单,而后再去厨房领餐。我有次写稿晚了,晚上跑下午吃夜宵,店里只有一位大叔和小哥,我和小哥开英文,小哥也跟我开英文,后来又来了个黑叔叔,小哥亲切地和他攀谈,言语中我知道小哥来自中国。我颇有他乡遇故交的亲切,买单的时候改用中文喊买单,这小哥却不理睬,用日文答了我……倒是店长日本大叔报以微笑。
日本也是有路边摊这回事的,而且是在银座最繁华的街道旁,日本大叔的路边摊很好玩的三折,中间是炉灶,炉灶上的护板分别往左右打开来就是小桌面,炉灶旁边挂着四个折叠的小凳子,客人来了便放下。卖的都是最简单的关东煮一类的煮物和各种面食。西装革履的食客们也不那么讲究,一屁股坐下就呼啦哗啦很日剧的吃起来。
我对日本人的各种礼节一向都很头痛,觉得都是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但他们开饭前那个配合“我开动了”的双手合十的仪式,我却很喜欢,对食物尊重,才能真正享受美食。
8.
真是年纪大了,口水多。
3 ) 来谈谈吃
东京 新宿 一条破落的弄堂 一座破旧的小居酒屋
一天结束了,大家都在赶回家的时候,主厨的生意刚刚开始,深夜食堂在午夜12点开张,早上7点打烊。店小的只有一个人。
只要是你喜欢的就可以点,我就会做给你吃。
今年秋季档的深夜剧,《深夜食堂》用一种和美食有关的故事,淡淡的有些悲伤的音乐。晚上来吃饭的,有晚归的恋人,黑社会分子,结伴嫁不出去的三个女人,一起喝一杯的同事,无所事事不爱睡的艺术家,熬夜的大学生。
第一回:炸香肠和鸡蛋卷。
炸香肠就是我们平时烧烤,或者路边摊都会卖的那种,用十字刀切开,再用平底锅煎出来就会变成章鱼的样子,有点油腻,做夜宵的时候配上一杯冰啤酒是最好的了。
鸡蛋卷,和我们平时吃的那种摊成蛋皮再卷起来的不同,倒是有点类似于我们吃的蒸蛋。而是用一个方正的磨具,在煎的时候就一层层叠起来的,上次在和膳就吃过一次,口味很清淡,但是很香,不会有蛋腥气,也不会有油腻感,但口感比蒸蛋更厚实,摆盘形状也更好,可以切成一段一段的。
第二回:木鱼花拌饭
用鲣节干刨下的木鱼花,覆盖在饭上,撒上酱油,一道香碰碰的木鱼花拌饭就做好了。在深夜或凌晨吃这样一碗饭一定会觉得很满足。
第三回:茶泡饭
茶泡饭是我不太喜欢吃的一种,或许觉得用茶水泡饭吃总是怪怪的。不过在泡饭里加上些海苔,芝麻,再加点三文鱼丁,其实味道还是不错的。
第四回:土豆沙拉
土豆沙拉,和上海人爱吃的做法也有所不同,我们平时吃的土豆色拉都是切成快装的。整个土豆煮熟后剥皮,趁热碾碎,然后拌上洋葱,洋葱很快就会受热变软,口感也会更好。黄瓜、火腿和胡萝卜并不切成丁而是很薄的片状,这样在上面可以沾上更多的土豆泥。等土豆泥完全冷却后,拌上色拉酱,一道土豆色拉就做好了。
日式的土豆色拉,在上海吃过最好吃的一家还是在古羊路得那家日式意大利家庭料理店。其实土豆色拉也可以不用色拉酱,凯撒酱或者法式色拉汁都蛮好吃的。
话说第四回的剧情很雷人。夜间小店的一个老客户每次来都会点两份土豆色拉,被别的客人认出,是上世纪AV界的销售冠军男主角,也被称为男人的偶像。结果当场有一个小年轻到底就拜师要学艺做AV男优。而因为成为著名的AV演员,那位客户20年都没有脸回家拜见父母,这土豆色拉,几乎代表了他所有儿时的回忆。
第五回:牛油拌饭
牛油拌饭很雷人,充分体现了小日本的小农思想,所谓的牛油拌饭,就是在白饭上拌一点黄油,然后撒一点点酱油,拌着吃。这个都能算是美味么?
那我觉得世上有一种更美味的东西,叫猪油渣拌饭!!
第六回:猪排盖浇饭
不说了,这个是我的最爱,现在午饭如果到日式料理店吃套餐,也是经常会点的。相比较,单位楼下的柚子的猪排盖浇饭做的一般,马路对面的那家反而更好一点,洋葱煮的正到位,也不会把蛋和猪排的味道盖掉。以前周末在交大读书,午饭在味千解决的时候,猪排盖浇饭也是味千里少数感觉味道还说的过去的。
第七回 鸡蛋三明治
鸡蛋三明治做起来很简单,是很适合在夏天吃的主食,我第一次吃还是同事给我们做的,切片面包去掉外皮,白煮蛋切碎之后拌上色拉酱,最好吃的是拌上千岛酱,然后作为涂料涂在切片面包中间。根据口味另一层可以加切得很薄的蒸蛋、片状奶酪或者荷美尔的火腿片。也有加黄瓜片的,比较爽口。前一天晚上做好,切成小三角型,用保鲜纸一个个包起来,第二天就可以做美味的早餐或者白天的零食了。
第七回的故事很诡异,说的是当红女明星和送报员穷学生的故事。女明星深夜无聊逛到小店,点了一份猪肉烧,旁边的穷学生拿出自己点的鸡蛋三明治两人共享。女明星对小男生一见钟情,此后每天凌晨到小店来等候一起分享鸡蛋三明治。交往数月之后,女明星还是嫁给了IT社长,而穷学生继续过着每天读书+送报的如同地狱般轮回的日子,坚强而又痛苦的坚持着。只是后来,再也不点鸡蛋三明治了。
顺便说说那道猪肉烧,也叫土豆炖猪肉,这道菜是深夜食堂墙上菜谱唯一有的一道菜。五花肉切片,在锅中加黄油,将五花肉略微煎出香味,加入土豆、魔芋、香菇和胡萝卜,再加大量的清汤炖煮。等汤烧成白色后慢慢加入白味噌。收汁烧浓。算是很下饭的一道菜,也很适合冬天的时候吃。主要是昨天看《不毛地带的》的时候也看到这道菜了。
第八回 酱油炒面
日式炒面是加卷心菜的,酱油加的也比较少,口味还算清淡。我更喜欢炒乌冬的口感。这一回的酱油炒面,主厨在上面还加了一个荷包蛋,是那种只煎一面的溏心蛋,用筷子一夹,蛋黄就慢慢渗到下面的面上,和油滋滋的炒面还有卷心菜混在一起。在上海很多做石锅饭的地方也会在上面加一个糖心蛋,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
最终回 拉面
这一回的标题叫拉面,但我实在是太失望了,拉面竟然是用方便面煮出来的,虽然我也知道小店不可能有条件自己做面,可汤头总该自己煮吧……
所以我觉得最终回明明就应该叫烧烤帝王蟹,那个烧烤场面实在是太壮观了。以至于我对这个可以在煤气炉上做烧烤的中间加火棉的网格非常好奇,不知道在上海是否也可以方便买到。
深夜食堂,也随着冬天的来临结束了。
注:中间漏了第九回,因为相隔时间比较长,我都想不起来是什么了……
4 ) 人生如戏,深夜精彩
午夜12点,城市的一隅,属于一家食堂的时间开始了。菜谱只有猪肉套餐,但你想吃的可以点。这就是老板的经营方针。特殊的风格和怀念的味道,招来了不少的客人。大家喝着小酒,吃着自己钟情的食物,卸下一天的疲惫,谈论着遇到的趣事,或是独自品味忧愁。在食物的香气里,在深夜特有的幽静和食堂内的袅袅暖意间,一出出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被娓娓道来。有悲有喜,暗合着食物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尽在这四方食堂间。
光看着简介就是充满了人情味,接地气的一部作品,世间万物百态,人生悲欢离合,尽在午夜食堂,一个12 点以后,各种各样的人,尽情吐露自己的心声,不管是谁,也会找到共鸣,报团取暖,人间有爱也许不是最熟悉的朋友亲人,也许就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除了默契,还有缘分,卸下伪装,摘下面具,又是另一种人生!
5 ) 一座城市的真实在深夜
作为安倍夜郎所绘漫画,从日剧形式转电影,展现的深夜食客和店家的关于城市、人情、奋斗、孤独的故事。《深夜食堂》电影版,展现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大概可以从现实中,找到相应的类似。不管是食台上的一见钟情,还是游走城市的落魄,或者是关于纠结的爱情守候。这座小小的饭铺,每天在熟悉的食客寒暄,攀谈,品尝里,缓缓的讲述着发生在城市里,再普通不过人群的故事。
我一直认为,城市最美的时候,是深夜,是人群沉寂,喧嚣褪去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城市,没有了浮躁的虚华,那些灯影阑珊走出的人群,也逐渐私下一日伪装的面具。走进一间不用设防的饭铺,在消除饥饿的间隙,毫无顾忌去讲述自己的那些心情。正如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我们把不便透露给亲密人的忧愁,交付给陌生人,然后在毫无交际的人生里,寻求一种安抚和认同。
电影《深夜食堂》,几乎没有戏剧冲突。整部电影,就像一碗寻常的泡饭,或者一味家常的料理。娓娓道来那些食客身上各自的欢乐和忧愁。配合一道道精致却并不遥远的美食,在咀嚼美食的同时,填补饥肠辘辘,也填补了那些食客寂寞的内心。
6 ) 长的是深夜,短的是人生
前几日看了一集美国的餐饮真人秀,地狱厨师来到经营不善的日本寿司店,日裔老板移居美国多年,餐厅和跨过婚姻都每况愈下,多年来他几乎不再有笑容,回传流水线旁的竹签沾着上一轮的鸡肉残渣,当他被批评管理无方的时候,美国老婆一旁的冷嘲热讽得连主持的大厨都看不下去。餐馆失败和家庭危机互为因果,搅成一团让那个瘦小的日本男人变成了一个彻底的LOSER。
换冰箱换气灶换装修,节目组的措施出人意料地简单,只是从硬件上让餐馆彻底地焕然一新,旧日的桎梏一扫而空,老板却被感染得兴奋不已,亲自掌厨操刀,更新鲜的食材换来了食客久违的"Yummy", 重新顾客盈门换来了久违的笑容,连家庭危机都因此一扫而光。没人评测寿司到底有了什么巨大的变化,所有观众更愿意开心地看到这四口人从此又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荧屏隔绝了香气与温度,食物在电视中,其实更像是一个特别的引子,汤芡勾得深浅并无太大区别,背后的故事才更容易拴住观众的心。10集日本电视连续剧《深夜食堂》,干脆把店面缩小,放置在凌晨的小巷中,用一个罕见的时间煎炒烹炸,最后装盘盛出来的,其实是散着热乎气儿的人生百味。
跟印象中的日本其他主题类电影不同,那些类似于“晴空霹雳”式的慢速度夸张镜头,在这部电视剧中完全没有出现——虽然是由漫画改编,那些从二维变成三维的食物也保持着适度的克制——很少有烤得吱吱流油的特写、也没有恨不得从屏幕上挖出一勺子让你闻闻香味儿的诱惑,食材一点点以舒缓的节奏在老板手下渐渐成型,看香肠渐渐卷曲成章鱼形状,滚烫的拉面边需要小心摆上两片上好的海苔,最后把吐司的硬片切干净,从来未曾解释过刀疤眼来历的老板掀开帘子,那一个平凡巷陌中午夜歇脚的食客嗅嗅香味,“啪”地掰开筷子,微笑着点点头:“我开动啦!
午夜的新宿小巷中,时间在老挂钟上都变得缓慢,慢得似乎把人生都抻长,让貌似平凡的食客,把人生的异香在热气中缓缓散开。在夜色的掩护下,白日的浮躁与伪装渐渐褪去,AV老牌男优在土豆沙拉前哭得像个孩子,真正的孩子正在为拼出来的花生算盘惊奇不已。那个爱吃猫饭的唱歌女孩子再也不会来了,但是茶泡饭三剩女还在共同坚守,等待最真诚的爱情。
片子中的主角并不引人注目,而且常常是互文关系,这一集里在拳击场上奋力搏击的男人,也许只是前面哪一集中在角落里默默吃饭的小人物,他所为之奋斗的拳击事业,最后只是给他巨大的挫败感,但总有那么一对相依的单亲母女,愿意在夜里点上一份他最爱的炸牛排饭,悄悄地为他祈福,别人眼中也许是无足轻重的三个人,放在了一起却拼成了满满的大幸福。
很多人担心这部剧会感到肚饿,但我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25分钟内故事稳稳预设、铺陈,打开,高潮,结局……语速和情节缓慢,但丰富的含量吊得人全神贯注,别无他想。充盈的感情在一个从未料到的时刻不请自来,牛油在米饭上缓缓化开,最后倒上一点点,就一点点酱油,屏幕前面的胃和大脑抢供血,最后胜出的却是泪腺。
深夜食堂最适合在静夜里独自观看,25分钟的小故事之后,关机睡觉,黑暗中躺在床上,也许会想起记忆中的哪道餐点:妈妈的饺子里有到处都吃不到的鲜虾仁,雪后是哪里的一串关东煮给你暖手,第二天肚子泻得一塌糊涂的红油冷锅鱼,又是谁匆匆的践行酒?在幻觉的香气中昏昏睡去,深夜悄悄离开,待醒来时,又是余下人生的新开始。
淡淡开场,淡淡收尾。小火慢炖,小口酌饮。
#回顾#从黄磊那里受的暴击,还是需要从这里治愈~
食短情意长;“黄油饭”催人泪下。
煎鱼卵脱衣舞小姐/章鱼红香肠黑道大哥/鸡蛋烧娘炮大叔/猫饭演歌明星/茶泡饭三姊妹/土豆沙拉A片天王/黄油拌饭美食家/猪排盖饭拳击大叔/鸡蛋三明治送报小哥/酱油炒面加煎鸡蛋加海苔明星大婶/烤竹荚鱼干脱衣舞天后/拉面黑道小哥/打酱油的小田切
小人物,大人生,大世界…没有电影的完美结局,没有特意的勾画,一切,是那么真实、自然…好像就在身边…
散文诗般的台词太具杀伤力了。“圣诞夜一定要过的幸福吗?”“世间有如,流离迷失的戾川,别轻视人生啊”“一定会抚平那些伤痛的”再或者“果真是年纪大了,很容易流泪啊”同时又是一部有欢笑有泪水,不会太过清高也不会冷感过度。总之大爱~
其实脑袋中的所想像的改编,应该是一个类似《曼哈顿爱情故事》这样的东西的,特别是特定局限空间场景戏(咖啡馆/饭馆)群像和六度分离方面的相似性,因为原作的故事过于零碎并且充满太多的“过度”巧合,如果改编成写实剧同时又非喜剧,怎么增加单元故事间的联系性实在是大难题。
看了一集深夜灵堂 我来压压惊
09最佳日剧。吃一道窝心的菜,品一段人生故事。短短二十分钟下来,不知不觉消去奔波疲惫且食欲大振。日本料理里确实有道的追求,能让人心态平和。台词:人世间/流浪人归/亦若回流川。不要小看人生哦!
张信陵说原书的风格是冷峻的幽默,而颇能自持。好玩,深夜剧偏偏是浓得化不开的温情,大异其趣。这种变化,像是把一颗向阳蛋,打成了蛋花汤。也像是毛姆叔叔戏谑的眉眼低垂,换上了兰姆先生含蓄的微笑。
非常棒的片子,都不舍得看完,小小的故事小小情节却这么深入人心,好希望每天睡前都可以看一小集
火速看完。章鱼红肠在锅里煎炸舒展开触角的样子教人好有食欲。迷样大叔刀疤欧吉桑。小田切让的扮相超FEEL。 OST里的那把唱腔好让我着迷。剧情走的是平实温暖路线题材很容易撞进心上。我也是个进店也只执著一种食物的单一份子。
看了黄磊版一哆嗦赶紧过来刷个五星
这家店不光温暖你的胃 还温暖你的心
人生还很长,无论是一客拉面,一碗茶泡饭还是一叠章鱼香肠,都如同一抹抹俳句,参透世间生活百态。【影视小品】
看完中国版,就更绝原版的好了,能给六星吗?!
要不是看了中国的 我都没想上来刷好评
太赞了!太美好了!只有亚洲才拍的出这种极品!希望出续篇啊!
晚上看这个真是罪过。更要命的是,有几集哭得像泪人
不大喜欢日本的表演方式,表演的痕迹过重,过于刻意。二不爱讲太多的大道理,人生活得轻松不易,再处处被传输大道理便有些累了。这部剧很有诚意,但不是我的菜。国产那玩意儿就不评价了,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