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随想而已
好女人旺三代 恶女人毁三代 毁着毁着就没了 男女都要有真正的主见 生活需要不同的责任和担当来共同撑起
虽然不绝对,但是坏的母亲很难教出真正好的女儿。
人性之恶以及强势本身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关键在于它的性质、实际、场合是否合适 是否为良性是否有必要性,而不能成为一个主要的人生哲学和观念,以及主要的行为指导……
2 ) 经典传承
第一次看,是大三还是大四时,我们体育系的跟外系的上同一节课吧,在图书馆大教室里,老师放的这个片子,当时还想,咋放这样老的片子呢?不过慢慢的也就被吸引了。对,亲切,也舒服,因为有种小时候的感觉,因为自己听老人说过生产队,同时村子里还有生产队,冬天会去挖河里的淤泥――虽然早就包产到户,但是不妨碍这些事情。小时候还赶上过交公粮,毕竟自己是八零后的尾巴。
随着剧情深入,同学们对老大媳妇越来越不满,这个临界点就在吃饺子那一瞬间到达高潮,所以老大气不过抽了她一耳光,我们体育系的同学都鼓掌了,叫好。外系的都愣了,恐怕他们觉得不至于吧。
现在我教学,上学期在雨天没法室外课时,给同学们放了这部电影,一如我们一样,鼓掌了。
哎,还是有感染力啊
3 ) 替强英提一点辨护意见
中午重看了一遍,在批评王强英藏起饺子却让老爷爷啃窝头等恶行基础上,忍不住想替她辩护几句:
1.小姑子拿到布料后先找她做裤子,说明之前姑嫂关系还是不错的。
2.与小叔子仁武吵架时指出了之前对他的种种照顾帮助,仁武无力反击。
3.许多场景上展现出强英是很勤劳的,当然性格上不比水莲温婉,也衬托得陈仁文太懦弱。仁文依照现在的观点看,比较像妈宝男隐形丈夫,当然强英的婆婆是很通情达理的,但仁文在小家庭里的作用显得很弱,貌似是长驻工作单位定期回家,婆婆帮忙分担了一部分家务,但生产队和业余加工的活强英没落下。
4.后面的一连串冲突是由一块涤纶绸裤料引起的,如果小姑子仁芳开始说了实话,那么强英心底不会误会婆婆偏心,而且依照她的热肠性格,很可能帮忙促成仁芳与龙刚的婚事,并且像之前对待仁文一样关心小姑子。当然她的闺蜜呱呱鸟很可能会出鬼点子涮涮两个小年轻。
5.跟仁文闹分居回娘家期间,很挂念孩子们,犹其听说女儿因她受伤很自责,这是个爱孩子的妈妈。
4 ) 影片《喜盈门》琐谈
影片《喜盈门》琐谈
[纪念电影百年·怀念老电影]
范达明
《喜盈门》揭示的是当今中国农村一个普通家庭内部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形成,除了中国传统农村经济与生活方式特点的原因外,主要在于家庭内不同成员的精神境界的差异与高低;而它们又取决于各人的社会经验、文化修养与受农村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诸种种因素。当然,矛盾只要不一味恶化,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不难解决的,所以这部影片被描写成一出喜剧。
所谓喜剧,除了是指对影片矛盾冲突的主人公强英的讽刺与嘲笑外,还在于它得了一个合家欢喜的大团圆结尾的缘故。当陈家门院里由强英出面请客,祖孙四代同堂而合家一桌吃水饺时,影片《喜盈门》片名的旨意,就从当初作为二嫂子水莲新娶上门的喜庆意义,扩展到陈家门院四辈子人的种种人缘关系在新的精神境界下达到相敬如宾的美满结局的意义上来了。影片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利己主义的传统旧习惯势力的胜利。
影片主人公强英,是一个我们在生活里常有所见的那种很厉害的所谓“气管炎”(妻管严)式的女人。这种人往往厚颜无耻、蛮不讲理,但由于在文明礼貌、讲道德情操的人面前,别人宁愿对其忍让三分,所以往往倒也可以一时取得胜利。
影片开始,我们看到她胡搅蛮缠,竟也弄到了一块裤料;拆分了兄弟俩的一大家不算,还让小叔子把新婚置用的大衣柜搬进了她自己的家门。但是这种斤斤计较而得的物质上的胜利,却导致了她在周围人心目中道义上的失败。而当她进一步做绝,昧着良心在饭桌上虐待自己主动提出要赡养的老爷爷时,那个一贯对她迁就忍让的丈夫仁文也就一巴掌向她打了过去:仁文不再“认文”而也“认武”了,仁文“起义”了,“武装起义”了!而仁文一直来的忍让,正是使强英有恃无恐的最后一道把柄。
爷爷出走了,丈夫要离婚了,强英羞愧满面地躲在娘家——强英以她的所作所为使自己从道义上的失败进而落到道义上灭亡的可悲境地,成了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不过,也正是这种山穷水尽的处境,才可能使强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离婚的恐惧,对骨肉的牵挂,对家业的操心,使她从一场恶梦惊醒;而水莲的劝解,爷爷的宽恕,婆婆的体贴,也逐渐感化着她,最终,她重新回到了仁文的身边,在陈家门院开始了新的生活。
影片中的强英,使我联想起俄国著名作家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那个老婆子:贪得无厌而丧尽天良的人,是没有也不会有好下场的。当然,影片中的强英还没有像童话中的老婆子那么坏,所以结果也不尽相同。
《喜盈门》现在成了一部一下子轰动全国的热门片。这不仅是因为它赶上了“农村片”题材的时髦,更与它立足于现实主义基础,着力反映普通人的“家务事,儿女情”这联系着千百万平常家庭生活与命运的主题有关。它和一年多前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搞的一部《克雷默夫妇》轰动全美乃至全世界的情况有点相似。当然,《克雷默夫妇》所真实描写的是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崩溃,它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与《喜盈门》的喜剧结局不同。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美两国的国情与社会制度的不同。
1981年8月17日写于Y.C.
原载《西陵报》1981年8月19日第4版(有删节)
2005年9月3—4日录入电脑于杭州梅苑阁
影片信息
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彩色故事片(11本,1981年)
编剧:辛显令 导演:赵焕章 摄影:彭恩礼、程世余
主演:于绍康(仁文爷爷)、王玉梅(仁文妈)、张亮(仁文)、王书勤(强英)、马晓伟(仁武)、温玉娟(水莲)、洪学敏(仁芳)、孙景路(强英娘)
5 ) 个人的一点小见解
无意中刷到了这部看电影,在看之前以为是好儿媳智斗恶婆婆的那种情节,毕竟小时候麻麻数次向我讲述过那个年代有一个好的婆婆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没想到内容很意外,居然说好儿媳和大嫂的故事。
不过,怎么说呢,个人感觉内容有点逻辑不通。
首先,在发生买裤子事件之前,只觉得大嫂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处处都想占着好,一般来说,这种人也会情商偏高,做事滴水不漏,不会发生电影中的这种让人觉得丢脸的事情,比如,去兽医站去闹,把家里面的丢人事情和呱呱鸟去说,想不通,自己的丢人事让别人知道了,又会有什么好处呢?
第二,婆婆感觉有点老好人,家里面没钱买裤子,为何要借钱去买,借了不还是要还?难道不能直接说吗?就说和仁芳确认了,裤子是其自己买的,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可以心安理得的拿着水莲的绣花钱去给大嫂买裤子?即使是水莲主动说的,也要考虑一下情形才行呀。
第三,矛盾的高潮点,并不在于仁芳买了一块新布料,而在于强英以为婆婆给自己和水莲都买了一条新裤料,是因为自己的斗争,才拿到的,认为水莲两面讨好,两边好处都占全。如果当时水莲说出了真实的情况,可能就没有接下来的故事了吧,误会真的是导致矛盾的根本原因呀。
剩下的接下来有时间再写,评论电影真的很开心呀
6 ) 究竟谁更聪明,水莲和强英的区别
这部戏的矛盾冲突,主要就集中在两个妯娌:水莲和强英之间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会认为强英这样的女人更聪明,有头脑,而水莲这样的则有些”傻“,可是电影的情节发展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剧情里的一些细节,来比较一下水莲和强英。
从一开始妯娌俩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两人的不同了,一个说一个大家子要互相谦让,而另一个则冷笑一声,你不争谁会白给你啊!
强英看上了大衣橱,千方百计想得到,而水莲则决定让出。
强英提出分家,对两位老人赡养哪个问题上精打细算,算盘珠子敲的叮当响,而水莲却说要是大哥大嫂不愿意,那都让我们养吧!
妹妹得到一块新布料,强英不给做,而水莲主动接手。
强英包了大肉饺子,看到爷爷回来,就藏了起来。妈妈生病了,水莲陪在身边精心照顾,旁边的病号都夸,你看这闺女多孝顺啊!儿媳被错认为闺女,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褒奖了!
夫妻之间呢,强英对仁文步步紧逼,而水莲对仁武。。。。。。嘿嘿。。。。。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强英是一直在占便宜,一直在贯彻她的”斗争“哲学,确实也得到了一些战果,而水莲一直是在吃亏,从这一点上看,强英确实是胜利者,确实是更聪明的一个。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到了最后,强英却成了大输家,几乎到了家庭破裂、一无所有的地步,就像红楼里王熙凤的判词一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而水莲呢,无论爷爷、婆婆、丈夫、妹妹都将她看成了最亲的、最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说,一开始不断”吃亏“的水莲,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是强英很傻吗?当然不是,人家可精明着呢!那为啥会出现这种结局呢?都在于她的聪明用错了地方,比如妹妹有了块新布料,强英立即就怀疑是婆婆给买的,而水莲则猜到了其中的奥妙,为何精明的强英会犯这种错误呢,并不是她脑子不够用,根本原因在于她总是从人性恶的斗争哲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以为其他人和自己一样也是信奉斗争的,把家庭当成了战场。而水莲呢,则很懂得推己及人的道理,总是把人往好处想,爱人者人恒爱之,自然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爱戴。没有了杂念的干扰,水莲自然就能猜到妹妹的心事了。
因此,与其说水莲和强英究竟谁更聪明,不如说这对妯娌在待人处事态度、乃至人生境界的区别、高低。
小孙女端出饺子,爷爷生气的说,你还不如一个五岁的孩子!是啊,孩子天真无邪,没有那么多心计,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能做出善良之举。而水莲的做法,和端饺子给爷爷的小孙女是多么的相似啊,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赤子的情怀!
我们看电影,大家都会讨厌强英,喜欢水莲,但现实中,我们却往往很容易向强英的方向发展,而能成为水莲,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克己复礼,明事理,多修身才行。
如果引用一句禅语,那么小孙女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强英,则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水莲呢,自然是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电影最后,在强英的处境很惨的时候,水莲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不计前嫌,尽自己之力帮助强英,终于使强英感动,一家子重回和睦。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水莲的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举重若轻,很有大智慧呢!
那个时候的电影看着就是舒服,吵吵闹闹,最后还是欢乐的结局,似乎,什么事都会过去。(开拖拉机好酷啊,我也想试试看)
这部影片在那时有强烈的时代感 剧情相当地紧凑 人物设置的结构非常合理 四世同堂的设置非常适合家庭矛盾的铺陈 老爷爷因为相隔一代 所以不太可能有男权权威 奶奶孤家寡人 柔弱女子一个 也不存在干预年轻一代的可能 虽是四世同堂 但暗流涌动 平常百姓家也在上演一出出钩心斗角 乡土气息是把握最好的东西
给强英定性用了多少篇幅?争布料,闹分家,挖墙脚,赞鸡蛋,藏饺子气走了爷爷,在兽医社动粗等等;这个片子好就好在这些材料的布置上了。几乎囊括了所有年龄段观影人群,连小孩儿都还是一男一女,从青年至老年,从爱情到婆媳,几乎无所不包。可以说是典型的“教科书”式的编剧,只可惜,编出来的剧,并不能真的感动人。
为毛我觉得小女儿很漂亮呢
虽然是黑白老电影,但还挺好看的,可以了解那个时代农村的风貌,很淳朴,很有民风,最后当然是一大家子欢欢乐乐的大结局。
导演和半数演员都是山东人。老二一拍桌子,震得桌子上的大葱和蒜瓣都跳起来。最后全家人摆上两大碗蒜,一起吃饺子,一口蒜一口饺子。有蒜才有大团圆。当然,全片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大嫂梦境里变小的83版西游记式特效。
“永远团结”。饺子那场戏的安排很巧妙,先是不等爷爷先开饭,埋下掉落饺子的线索,爷爷敲门时一桌饺子被迅速收起,观众此时才明白媳妇的意图,误认为会设计通过掉在地上的饺子发现,此时插入孩子的询问(被媳妇赶去睡觉),关键时刻媳妇一脚踩住掉落的饺子,然而之前藏起的一整碗却被女儿捧出。
农村,家庭伦理。生活/讽刺喜剧。70年代悍妇不好惹哇~ .不世出之名将 压制.mkv
每个人物都十分成功,各有特色,关键是特别接地气和生活化,而且对家庭矛盾的刻画和叙述也是入木三分,让我看的五味杂陈。里面的特效小人也是有趣和想法,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幼稚,但整体而言,这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农村题材电影,那时候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牛掰啊。
“分家”后对财产的归属权利与对老人的赡养义务是这部电影的主要矛盾。难得看到这类型电影的戏剧冲突是发生在家庭和自身的矛盾中,而不是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矛盾。我认为,三十年前活生生的农村电影《喜盈门》相比于现在农民创业搞旅游开奔驰的《刘老根》,最闪亮的地方就在于三个字----“接地气”!
名场面:隔墙暗咒气晕婆婆,瞒着爷爷藏起饺子,最后丈母娘加把劲,差点把自己的婚姻作死,这个大嫂,印象深刻呐!这些个家长里短,又是斤斤计较又是蝇营狗苟,又是打得火热又有温暖人情。当年普遍存在的这种朴素的社会人情,是在斤斤计较着,一会藏在窝里一会摆上台面,你来我往的,好不热闹。农村土地,这就是费孝通书中的乡土人情吧。赵焕章铺满了那个年代最质朴人情面,宣扬一种朴素的的劳动人民价值观,《八仙的传说》本质也是如此。这才是最地道的中国电影。现在这么天然的斤斤计较再也不见了,人是越来越精致,互见皆是冷漠。8
农村题材,家长里短,套路中的现实主义。现在农村电影越来越难拍,皆因农村的生活面貌已严重异化,写实如揭丑,魔幻如写实。
从碎了的眼镜看夫妻打架那段有意思;影片整体来说非常具有娱乐性啊...
眼泪只能欺骗那些愚昧无知的傻瓜!
看赵焕章如何用希区柯克母题思路去拍摄中国农村喜剧电影……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772201266/
三星半;欢乐热闹,淳朴健康,彼时人心未必如此单纯,但影像不乏理想主义的光芒,每次看到这种即使是人造的、烟火气的安泰,不由心生欢喜;或许这种欢喜夹带着很多主观回忆,人情故里、鸡鸭鱼鹅、孩童老人、炊烟村落,真是过日子的样子;家教多重要,悍母出泼女。
人民內部矛盾大的很 尤其以長舌婦制造的矛盾為重;以前沒在CCAV電影頻道的老片上停留過3秒鐘以上 囧;各種攝影技巧都用上了;還是要找個好老丈母娘,還有水蓮似的老婆 哈哈
怪了,从小就爱看这个,看了很多遍。
真是出乎意料的超级好看!!没想到80年代初中国竟然能拍出这么有情有味,贴近生活剧情片!!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电影,既有特色又来源于生活,看得人津津有味的!不不,不能说津津有味,虽然算是个轻喜剧吧,但是里面的那个反面人物大嫂演得实在是太好了!我真想把她从屏幕里拽出来!抽一顿,然后掐死!
真的太好看了。恶毒的大嫂简直句句是歇后语。那个年代的山东农村真是美如画,秀丽的山川河流衬着朴实的村镇生活,一片安静祥和。懦弱的大哥仁文,犀利聪明的小妹,温柔的二弟媳。个性鲜明冲突精彩。马晓伟演的二弟仁武身材健硕,五官端正一看就是粗旷的北方汉子,当年绝对是帅哥。